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第二课时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考试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重难点: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与赋税制度课型:复习课学习过程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1)创立:曹魏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2)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3)实质: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4)演变: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5)影响: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2、科举制(1)背景: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2)发展:隋建立后: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2)意义:①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充:
朝
代
制
度
标
准西周至春秋世官制血缘春秋战国(1)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2)军功爵制军功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军功汉察举制品行
东汉末、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隋唐—明清科举制考试成绩①选官标准:从血缘、家世门第、财产等级逐渐发展为学识、才能;②选官范围:不断扩大。③选官形式:由血缘、推举、地方官员评定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④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汉唐以来选官制度变化的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科举制评价:(1)积极影响: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②为中下层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阶层流动;③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④把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⑤促进了读书尚学风气的形成。⑥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弊端: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枢权力体系——三省六部制雏形:到东汉时期逐渐形成了尚书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时,尚书台改称尚书省,又新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但各自的职掌和权力分配还未定型,也尚未正式构成中枢权力机构组成部分。确立完善: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3)运行机制A.职能: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②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③尚书省负责执行。④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B.机构:①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②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3.深远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三)、赋税制度1.租(庸)调制(曹魏至唐朝前期)(1)形成:①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②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③唐初:开始实行租庸调制,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2)特点:实行实物租和劳役相结合,按人丁计税,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控制严格;以均田制为基础。(3)意义:①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②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2.两税法(唐朝中后期)(1)原因:①客观: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推行,政府财政收入锐降。②主观:为了解决财政困难。(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3)目的:解决财政困难。(4)内容:由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5)标准: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6)意义:①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比较租庸调制和两税法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两税法实行时间唐朝前期唐朝后期(780年开始)前提条件均田制的实行均田制遭到破坏,财政困难目的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征收对象人口土地与财产内容租:谷物;调:绢和布;庸:纳绢或布代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每年分夏、秋两次纳税意义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赋役负担相对减轻,开垦了许多荒地。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得到巩固统一了税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扩充:(1)考核制度: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2)监察制度:(中央)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3)法治与教化:A.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是最重要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B.唐朝:编纂《唐律疏议》①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修订颁布《永徽律》,后又最终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②特点: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③意义:《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制的完备与成熟。C.唐朝提倡礼治:732年,颁行《大唐开元》,这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是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D.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4)民族关系:民族关系中央: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礼部和鸿胪寺隋朝地方:①北方周边民族先后归顺隋朝②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③在边疆推行郡县制④加强与琉球的联系唐朝地方:①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藩会盟③加封南诏王,南诏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④置机构加强管理: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对外交往①陆路: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②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户籍制度:①西晋:黄籍、白籍。②隋建立后,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③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基层组织: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社会救济:隋文帝置仓积谷,鼓励民间置“义仓”。优抚政策:唐朝开始,设有救济的专门机构。合作探究(一)(13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势力被摧折,察举和学校入仕之途又开始恢复。而察举的方式也逐渐由举荐向通过考试转变,士人得官主要依据于策试和“明经”考试。察举的标准也逐渐由孝悌、吏能、经术并重,转向以考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的文化考试为主。由此察举制和学校制度的关联也更为密切,更为重要的是成为后来科举的根本性特征的自由投考制度在北朝开始萌芽。——干春松《知识与权力的互动:科举制度与儒家的制度化建构》材料二儒家文化能够在几千年间不曾中断地沿袭下来,与科举考试以其作为主要内容是密不可分的。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把儒家经典作为考试主要内容,孔颖达《五经正义》的颁行,是儒学定于一尊的标志,而其具体内容又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和考试。明清的科举考试主要以理学为主要内容,这为有效地抵御佛、道,巩固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自从唐朝以后,儒学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演变,唐代的注疏经学,宋代的理学,明清之际的实学,以及清代乾嘉时期的汉学,等等,这些学术思想的兴起使中国文化呈现出绚烂的色彩。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促进了这些演变结果的传播。另外,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们在承担起儒家文化传承重任的同时,也是儒家文化的创造者。——朱效梅、郑国民《科举考试与独尊儒术封建文化的互动关系》据材料一,概括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4分)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以“科举考试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60字左右)基础提升:1.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目的是A.推动民族交融 B.巩固自身统治C.结束分裂局面 D.加速封建化进程2、表2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DA.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B.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C.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D.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3.在唐代,文人进身仕途除了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外,通过“干谒”即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是社会名流的举荐而入仕,也是科举制的重要途径。这表明唐代 3.DA.深受汉代察举制影响B.科举制度的高度成熟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D.人才选拔的灵活多样4、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代,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的现象。这一变化是因为BA.士人价值观念的转变B.科举制度的发展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中央集权的强化5、下表为隋唐时期统治者有关妇女的认识变化。C这些变化A.反映了唐朝开放的文化气象B.冲击了当时男尊女卑的观念C.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统治需要D.有利于提高晚唐皇室的威望6、(2020北京卷)3.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②隶属于中书省③隶属于尚书省④增设外务部等机构,六部之名渐废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7、贞观初年,太宗诏令收集天下谱牒,撰成《氏族志》一书,明确指出撰修《氏族志》“不须论数世以前,支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列皇室为第一等级,后族为第二等级,山东士族崔幹为第三等。这一改革BA.淡化了家族门第观念B.确立了新的政治秩序C.消除了士族阶层威胁D.瓦解了传统宗法思想8、(14分)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件大事,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材料二(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关)羽、(张)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江表传》材料三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孙权)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资治通鉴》(1)依据上述材料,确定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事实。(4分)(2)指出三则材料对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作用的叙述有何不同?据此说明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10分)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淝水之战后,东晋政权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南朝宋高祖刘裕在掌握朝政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四大家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选出的官吏多是无才无识之辈。刘裕掌权后,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他罢免或处死了许多士族或皇族出身的贪官污吏。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至处死。他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他还敦崇学艺,修建庠序(地方学校),选备儒官,弘振国学。刘裕死后,其子刘义隆继续实行他的政策。由于刘裕父子的改革,宋初的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刘义隆在位的30年左右用元嘉做年号,因而历史上称之为“元嘉之治”。——摘编自《宋书·武帝本纪》等(1)根据材料,概括刘裕改革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裕改革的意义。(7分)五、合作探究:【解析】(1)特点:形式多样;继承传统并有所发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分)影响:进一步打击士族势力;儒家经典受到重视;为科举制度的创立提供了借鉴。(3分)(2)论点方面(2分)论据方面(7分)科举考试与儒家文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科举考试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巩固了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不断传播。(2分)儒家思想的传播有赖于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这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从而推动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2分)由于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的确立,这也导致科举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和伦理政治化,尤其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在抑制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儒家思想日益僵化,忽视实际问题的解决。(2分)两者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1分)六、基础提升1、【解析】北魏是鲜卑族,但是其统治者追溯初祖时将自己视为黄帝的后裔,而且在政治层面强调对黄帝的祭祀,甚至改姓元氏,这种认祖归宗于华夏始祖的做法从根本目的分析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以获得政权合法性,B正确;A是客观影响,排除A;北魏并未结束分裂割据,排除C;D是客观影响,排除。2、【解析】据材料曹魏“贼斗杀人”,子弟可依照“古义”追杀贼人;西晋规定“子不孝父母”,将会被社会抛弃;北魏规定“居三年之丧而冒衰求仕,五岁刑”,这些规定都体现儒家礼制对法律的影响、礼法结合的特色,故选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律的规定,与社会动荡无关,A项错误;法律制度儒家化应该是汉代时期,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法律的制定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未涉及严刑峻法的理念,故C项错误。3、【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文人晋身仕途除了科举考试还可以通过名人推荐的方式,这可以看出唐朝选拔人才方式灵活多样,故D正确;材料与汉代察举制无关,故A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判断科举制度高度成熟,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世家子弟入仕,故排除C。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科举制考试放宽了对考生报考条件的限制,考试程序更加规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出现了“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尚阀阅”的现象,B正确;士人价值观念的转变是科举制发展的结果,A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在南宋,与材料无关,C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故排除D项。5、【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7 难忘的泼水节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1
- 支持性心理治疗
- 美术培训班小班课件
- 年产xxx筑养路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规划)
- 接口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xxx羊毛毛线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年产xxx防水瓷砖填缝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 艾滋病的护理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三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招投标管理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国企)2025年
- 高校实验室安全通识课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2024中国通信服务股份限公司招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精神科并发症处理
- 医废暂存处管理制度
- 专题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答案与解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
- 2024-2030年中国殡葬行业市场运行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2022秋)(附参考答案)
-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分数的大小练习七|北师大版(共17张)
- 登泰山记-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