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复习达标练习一、选择题1.“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2.据统计,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至1990年的近1.53亿。主要原因是 ()A.交通工具的进步B.二战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全球人口总量的增长3.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二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是因为西方国家推行 ()①霸权主义②强权政治③人权优先论④“冷战”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哥伦布首航美洲时,于1492年12月发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岛上的印第安人有数十万,到了1550年,只剩下150人。”这段史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一选项的历史背景 ()A.新航路开辟 B.荷兰“海上马车夫”C.北美独立战争 D.黑奴贸易5.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徙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途径。粮食作物、牲畜品种与人类移民的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A.为了粮食、牲畜与人口的交换 B.促使全球一体化体系正式形成C.促使各地保留原来的文明习俗 D.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融合6.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把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B.导致美洲纳入世界市场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7.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据此可以推断出 ()A.雅利安人盛行团结平等观念B.雅利安人已经分化出现等级C.印度宗教情愫已经非常浓厚D.古代印度社会与生活的信息8.“移民”一词最早出现在1787年,当时专指欧洲移民到美洲的人,在此之前,这些人被称为殖民者,后来移民变成一种持久的全球性的历史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B.重商主义的推行C.全球工业发展不平衡D.国际组织的推动9.下图显示1945年某地的人口组成比例,请问这种人口结构最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A.拉丁美洲B.南非C.巴尔干半岛D.印度10.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和大洋洲白种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原住民的减少 B.欧洲的殖民扩张C.种族之间通婚 D.大量战争移民11.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出现了族群混合现象,其中,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A.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亚洲12.古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以各种形式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演变为新的种族人群。下列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赫梯人 B.匈奴人C.希腊人 D.凯尔特人13.据估计,15世纪到19世纪中后期,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五倍;在整个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在运往美洲的途中死亡的。这反映了 ()A.拉丁美洲劳动力短缺 B.罪恶的黑奴贸易C.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D.洲际贫富差距缩小14.下表是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关于欧盟成员国人民对欧盟作出重要决策的不满意度的最新调查表。根据表格可知()欧盟的重要决策希腊人不满意度瑞典人不满意度意大利人不满意度法国人不满意度对难民问题的决策98%88%77%无统计数据对欧债问题的决策92%无统计数据78%73%A.世界经济逆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B.世界区域集团化的潮流遭到重大挫折C.欧盟的邦联体制带来了治理困境D.欧盟成员国的决策最终决定欧盟决策1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A.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16.“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A.人类文明的冲突 B.古代战争的目的C.地理环境的影响 D.历史形成的残酷17.在今天,当西方发达国家向海外低廉劳动力地区每移植一家工厂,便输出相应的工作机会,或者说同时输入相应规模的失业人数。原先享有优惠和高工资待遇的西方劳工,也就只好来分担第三世界工人的传统性失业和低工资了。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A.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B.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C.削弱了发达国家资金技术优势D.缓解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18.在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中,能够基本保持自己文化传统的地区是()A.拜占庭帝国 B.中国和印度C.阿拉伯帝国 D.西罗马帝国19.年代尺是展现历史时空观念的方式之一。观察下面年代尺,方框内应填写的是()A.阿拉伯帝国 B.西哥特王国C.拜占庭帝国 D.法兰克王国20.讲梵语的早期雅利安人东进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历史被称为吠陀时代,而吠陀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早期雅利安人()A.未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B.征服印度的历史不可信C.东进旨在掠夺农耕土地D.进行的迁徙是无计划的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22.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C.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23.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而法国则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移民的涌入()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B.为欧洲的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24.1997年12月,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当今东亚社会,正在发展……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作者意在说明 ()A.世界文明应具有多元性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一体化C.东亚社会引领世界发展D.两极对峙格局下东西方对抗趋缓25.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显示,国际难民移民总数在1976年是280万,1980年达到820万,1985年增加到1160万,到2019年底已达到2590万。这说明 ()A.难民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难题B.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间人员自由流动C.多极化趋势导致全球政局的动荡不安D.发展中国家面临全球化趋势严峻挑战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发展阶段民族实体民族精神先秦时期:华夏民族形成夏、商、周三代更替以疆域的形式巩固了华夏族农耕经济的共同地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形成华夏族商周时甲骨文和金文的创立标志着华夏已经确立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字基础;三皇五帝古史传说和华夏族称的形成,说明华夏的共同祖源和族群认同意识已经产生秦汉时期:从华夏向汉族发展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行的“移民实边”和匈奴、乌桓、氐、羌等民族内迁经济上,重视农耕;政治上,确立大一统观念;思想上,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内诸夏外夷狄”观念进一步继承南北朝到隋唐:早期中华民族的形成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带来了血缘上的融合;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塞外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孝文帝改革统治者和民众逐渐改变传统民族观念,开始以“中华”来称呼这个胡汉融合的新族体,实现中华民族的最初认同。内迁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和汉化五代至明清时期:早期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契丹、女真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辽、金和元王朝,元朝实现空前疆域规模的统一;辽、金、夏、大理与两宋的边界互市贸易;明朝政府对内迁蒙古、色目人采取同化政策,加快民族交融;清朝实行“满汉一体”政策,对西南边疆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台湾建省等辽、金、元、清的统治者都认同汉族文化,实施中华传统的政治制度并有所创新,如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于治理地域广大的国家意义重大近代以来到新中国的成立:完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正式形成继续进一步交流和发展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中华各族同胞逐渐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能克服亡国灭种的危机——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上表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不同阶段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创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于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的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材料二1788年,英国曾颁布禁止技术工人工匠出境的法令,1825年废除了这一法令,1827年又废止了其他法令,如阻止爱尔兰人向外移民的《乘客法》。德意志于1848年革命后,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简化了移民的出国手续,以此达到疏散革命力量的目的。在瑞典,为了鼓励贫民出境,于1840年废除了1768年制定的限制移民的法律。另据奥斯卡·汉德林统计,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人口总数已达4亿。1750年时供养一个人的土地面积,1910年时要供养3个人。材料三他们大多身强力壮,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1871-1892年的统计,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22.9%是熟练工人,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外来移民年富力强、讲求实际、革新进取、不尚保守。外来移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普遍需要住房、衣着和食品等生活用品。他们是美国经济的催化剂。在1850年到1930年间,每10年就有200万外来人口进入美国,对工农业产品及各种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个青壮劳动力从出生、成长到其劳动年龄,需要花费许多前期投资。——以上材料摘编自《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是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各国政府放松移民限制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分析欧洲移民对美国的重要作用。28.阅读“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单位:千人)朝代黄河中下游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西汉3825678714364698唐朝288981213780812484(1)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原因是什么?(2)唐朝时期人口的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显著变化?(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简要分析人口迁徙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又因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移民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和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1862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移民美国的华人明显增多。据统计,1860年,加州每10人中就有一个华人。1870年,美国有63000华侨,90%集中在西岸。材料二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就是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共通之处,所以本题考查的就是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共同点。宗教改革反对教皇的控制,强调“因信称义”;启蒙运动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和自由,所以选A。2.B交通工具的进步是促进全球移民的一个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不正确;二战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导致不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大规模迁入西欧、北美等发达地区,这是全球移民总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C项表述错误;全球人口总量的增长不一定会促进全球移民总量的增长,故D项错误。3.A欧洲难民问题是近年来的时政问题,“冷战”政策是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提出的,伴随苏联解体已经结束,所以④不正确;欧洲难民危机是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人权优先论的结果,①②③正确。故选A项。4.D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哥伦布首航美洲”,印第安人人数的急剧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当时西欧国家殖民掠夺与扩张有必然联系。西欧国家殖民掠夺与扩张方式是多样的,其中包括罪恶的黑奴贸易。据此,排除A项;B、C两项的时间与题干不吻合,也不符合史实。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5.D通过材料“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徙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途径。粮食作物、牲畜品种与人类移民的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故D正确。粮食,牲畜与人口的交换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不是目的,排除A;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全球一体化开始形成,排除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文明习俗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排除C。6.A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带来的各种疾病以及殖民者的屠杀导致当地人口锐减。原住民的抵抗减弱,在客观上有利于殖民统治的建立,故选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融入世界市场之中,排除B项;欧洲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是早期殖民扩张、商业战争、贩卖奴隶等,排除C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并且美洲人口的锐减与此无关,排除D项。7.B材料“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强调的是不同的部位产生了不同身份的人,因此体现的是人的等级分化,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排除。8.C移民由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现象到全球的普遍现象,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正确;A、B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移民多数是自愿发生,并非国际组织推动,排除D。9.A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存在黑人、白人、混血种人和原住民,其中黑人和白人所占比重较大,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原住民必然是印第安人,故A正确;非洲的原住民就是黑人,故B错误;巴尔干半岛的原住民就是白人,故C错误;印度黑人比重较小,故D错误。10.B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欧洲国家积极对北美洲和大洋洲进行殖民扩张,大量白人涌入这些地区,而当地原住民受到迫害,如美洲印第安人几乎遭到种族灭绝,因此选B。C、D与史实不符,A不是主要原因。11.A在世界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故选A;大洋洲以白色人种和当地原住民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都不是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排除B、C、D。故选A。12.B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的印欧人后来分别发展为赫梯人和波斯人;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演变为后世的希腊人;进入西欧北部的印欧人后来被称为“凯尔特人”,故A、C、D三项中的人群都是印欧人演化而来,排除;匈奴人生活在蒙古草原上,并非古代印欧人的后裔,故B项不正确,答案为B项。13.B根据材料中“15世纪到19世纪”“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贩运”可知,这是欧洲殖民者进行的罪恶的黑奴贸易,是血腥的殖民掠夺,故B正确;拉美的劳动力短缺不是该题材料的主要意思,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贫富差距应拉大,且从材料中也无从体现,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14.C由材料信息可知,欧盟成员国希腊、瑞典、意大利和法国的人民对欧盟作出重要决策的不满意度较高,这说明欧盟决策很难得到成员国的一致同意,这是欧盟邦联体制带来的治理困境,故C项正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全球化,故A项错误;从材料无法得出世界区域集团化的潮流遭到重大挫折,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欧盟成员国的决策最终决定欧盟决策,故错误。15.B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和认可,说明中原文化影响不断扩大,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不能得出民族大交融的信息,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统一问题,D不正确。16.C材料中的观点表明古代北方印欧人及南方闪米特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是为了肥沃的两河流域,说明古代人口迁徙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C正确。17.A由材料“当西方发达国家向海外低廉劳动力地区每移植一家工厂,便输出相应的工作机会,或者说同时输入相应规模的失业人数”可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强,就业或失业这类传统社会问题不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者地区,而是变成了全球的共性问题,故选A。材料并未提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益分配问题,排除B;“西方发达国家向海外低廉劳动力地区每移植一家工厂”的情形正是西方具有资金技术优势的表现,排除C;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会利用剪刀差原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冲击,如果应对不当,经济则会陷入困境,失业问题加剧,故D的说法过于片面,排除。18.B在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中,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受到的冲击较大,各个区域的文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如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日渐繁荣;西罗马帝国则在冲击中被日耳曼人灭亡,在其废墟上诞生了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相互结合的欧洲新文化,故A、C、D三项均可排除。中国和印度受冲击较小,基本上保持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在吸收部分游牧民族因素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19.A从年代尺可看出年代尺下面的国家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故A项正确。20.A题干强调的是早期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吠陀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当时雅利安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故A项正确。口耳相传的历史也是历史,不能说其一定不可信,故B项错误;题干中强调的不是雅利安人东进的目的,故C项错误;从题干中无法看出雅利安人进行的迁徙是否是有计划的,故D项错误。21.A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来劳工增多实质上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故A项正确。22.D根据题干可知,法国将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劳工给予较高评价,甚至称他们“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这一赞誉充分证明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非常大,故选D项。23.D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彻底瓦解”的说法具有片面性,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没有提及恐怖主义,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排除C项;大批移民涌入欧洲带去了各自的民族文化,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故选D项。24.A由材料“当今东亚社会”“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拒绝……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可知,作者认为世界文明应该是多元的,不应是单纯的西方文明,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的观点正好相反,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1997年12月”,冷战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25.A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难民人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酒的品牌创新与创业机会考核试卷
- 新型印刷材料在印刷工艺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油田动态监测安全监督及工作要求考核试卷
- 未来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与能源存储创新考核试卷
- 煤炭行业的投资与融资机制考核试卷
- 地质勘查设备生物质能源利用考核试卷
- DB11∕T 3015-2018 水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程
- 美术入门课件教学课件
- 植物盆栽课件教学课件
- 课件不兼容教学课件
- 危大工程管理概述
- 火电厂工艺流程简介
- 专利管理办法
-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方法分析
- 七年数学有理数培优专题(共5页)
- 往事依依2 (2)
- 初一生活二三事作文
- 课题3 复卷机控制系统
- 完整版水稳自评报告
- 酒店管事部承包合同
- 顶管穿越铁路施工技术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