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优秀8篇_第1页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优秀8篇_第2页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优秀8篇_第3页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优秀8篇_第4页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优秀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优秀8篇

道德模范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她,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她为培养良好班集体尽心尽职;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她就是我们漕桥小学的一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金云霞。

金老师中等个儿,两条眉毛又浓又密,一双大大的眼睛里透射出亲切的光辉,特别是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令我既佩服又羡慕。金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然而,她也是老师当中身体最不好的一个,她得了一种慢性病,不能晒太阳。可她却非常坚强,似乎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做支柱。

金老师严于律己。她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的,总是自己身先垂范,做我们的典范。她要求我们穿着打扮要符合小学生穿着的要求,自己就一向穿得比拟朴素;她要求我们要保护环境,自己就从来不乱扔垃圾;她要求我们要勤清扫卫生,自己带头捡课桌旁的垃圾;她要求我们要每天都坚持晨跑,自己便带着太阳帽坚持陪我们晨跑……

如果说我们是沐浴着春光的小草,那么,金老师便是当之无愧的屡屡春光。她对我们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有一次,我们班的曾雅香和另一位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口角,曾雅香一气之下就跑出了学校。可是,她并没有跑到家里,金老师那是一个急呀,找了一上午,回到学校腿都发软了,差点没晕过去。最后可算是找到了她。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金老师回学校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跑到班级对我们说:“今天的事就算过去了,以后谁也不许提,听到没有?〞都到那个时候了,金老师想的不是自己因为晒了半天的太阳,病情会如何开展,竟然还在为曾雅香考虑,考虑她心里会不会不好受,会不会伤心……

金老师对我的帮助可以说是数之不尽。记得成为金老师学生后写的第一篇文章,虽然只有89分,但老师给我的评语却是:不错,继续努力,加油!我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后来,我的作文水平日渐上升,得到了老师越来越多的表扬,我快乐极了。一天,老师把我叫了上去,对我说:“张宇,这篇作文写得不错,修改一下是可以推荐发表的。〞从老师的话语中,我听出了老师对我的期望。这学期,我在武进教育网上发表了一些文章,老师欣慰,父母满意,我更开心!

金老师就是这样做我们的表率,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她顾我们不顾自己,使我们感动不已;她想方设法让我们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开展;她善于鼓励,使我们班的许多学生都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金老师,您是我身边的道德模范,您是我奋斗的目标。我因有您这样的老师而感到无比自豪!

道德模子简短篇二

某某,女,汉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关社区居民。

她没有坚实的臂膀,却四十年如一日为瘫痪儿子延续生命;她家庭贫困,却回绝了10万元的爱心捐款。某某,一位连名字都没有的97岁老人,用自我的坚持和无私书写着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

因为生在旧社会,17岁时嫁给了同村的许奎元,人们就叫她某某。40年前,小儿子许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连家人都不认识,全家倾其所有为其治病,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从那时起,某某就衣不解带地照顾儿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过七旬的某某只能单独担起照顾儿子的重任。1994年,许全意病情恶化完全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此时,某某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宽裕。体恤儿女的某某硬是咬着牙自我坚持照顾许全意,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等都是某某自我动手去做。有时某某累得不想动,可是一想到儿子没吃上口热饭,心里就难受起来。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几次,看看儿子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尿床。儿子的头发、胡子都是她亲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腰背累得深深地弯了下去。病床上的许全意虽然瘦弱,但身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褥疮,双眼有神。虽然不能言语,但会用眼神与母亲交流,完全没有久病之人的那种木讷。

“二哥是我母亲的全部,她也不愿意拖累我们,我们想搭把手都不允许,更别说把二哥接到家里照顾了。〞女儿许长荣说。某某说:“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着,活着一天就要照顾孩子一天。〞也以前有人提议出资帮助许奶奶的小儿子住进福利院,减轻老人的负担,让她安享晚年,但被某某一口回绝了。老人认为福利院的护理人员虽然不错,但自我在家里亲自照顾儿子就应更好些,她不愿意儿子受任何委屈。“我活一天,就带着他一天。〞老人眼神格外坚毅。

虽然家境贫困,某某却有自我的原那么,好心人送来的钱物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业老总在微博上看到某某的故事后,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送来10万元爱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当地民政部门为老人和她的小儿子分别办理了低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让许奶奶每当和人聊天时,总是不忘念叨几句感谢的话:“给政府添负担了,。.。好啊!〞

某某荣获第三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道德模范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通过认真学习道德模范事迹之后,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动、翻腾。我十分感动于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业绩;感动于他们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于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感动于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标兵。

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刻苦钻研业务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

模范的事迹告诉我,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争创一流的干劲。王世举,用仁爱之心和志愿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使我们深深地体味到“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真情实感。身材娇小的赵爱红,在平凡的电访岗位上,用她一个又一个微笑温暖着一个又一个客户的心,用她无限的真情和为客户排忧解难。不善言谈的姚晓印,常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一直把职工和领导的满意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性格坚强的苗景辉,面对家庭遭受的一连串打击,凭着对烟草事业的挚爱,在工作岗位上绽放出鲜艳的花朵。“好媳妇〞马琳芬,用感人至深的孝心生动地演绎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了爱老敬老的好典范,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着孝老爱亲的良好风气。憨厚善良的钱玉郎,把自己应得的奖金作为零售客户的奖金,自己垫钱为烟农排忧解难,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动需要帮助的人。企业的好管家王秀云,在企业遭受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为企业排忧解难,始终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在工作中很多细节不容无视,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业务精湛,兢兢业业,他参加工作后,在基层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老同志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受到大家一致赞扬。他们除正常工作时间外,常常中午不休息,夜晚加班。

三、向道德模范学习,要学习他们坚守忠诚的品质。

坚守忠诚是一种习惯,是忘我的投入,是创新的前奏,是一种道德信念,他们对待工作一直是坚守忠诚的态度,他s://们的工作环境艰苦,办公条件差,生活清贫、枯燥、寂寞但这些都没有让他们退怯。他们勤奋敬业,不懈追求,平凡的岗位见证了烟草工作者的奉献和忠诚。

我作为一名烟草员工,在经历这次精神教育和学习后,像是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根底,明确了如何做好专卖管理,我要以他们为典范,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的努力为烟草事业增光添彩!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篇四

万佐成,男,汉族,1954年7月生,群众;熊庚香,女,汉族,1956年3月生,群众,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石泉村村民。二人系夫妻。

“炉子烧起来了,火就不能灭。〞万佐成夫妇在省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开办了一家“爱心厨房〞,18年如一日,为众多病患家庭提供锅灶炒菜,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从一个普通的油条摊到众人皆知的“爱心厨房〞、“一元厨房〞,万佐成夫妇在这片狭窄的空间内传递出浓浓温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家属提供锅碗瓢盆、炉灶煤火、柴米油盐,象征性的收一块钱本钱费,只为让病人吃上热气腾腾的“家的味道〞。全年365天的忙碌无休、执著坚守,源自他们内心的善良。

2023年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来自江西南昌的“爱心厨房〞创办人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获得殊荣,却并未现身录制现场。因为他们一旦离开,省肿瘤医院的病人和家属就没法在他们开办的“爱心厨房〞里做饭了。

从2023年到2023年,延续18年不灭的炉火背后,是平凡夫妇无私奉献的人生境界:从起初的免费,到应众人要求炒一个菜收5角钱,再到近些年才涨至1元。时光流逝却始终价格低廉的背后,是万佐成夫妇“保持收支相抵,亏一点也不要紧〞的责任担当。

“炉子烧起来了,火就不能灭。〞这是万佐成夫妇的信念,也是从“爱心厨房〞传递出的希望。

1、一炉“多余的火〞,给遭遇病魔侵袭的家庭献上爱心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南昌新建区人,年轻时便开始租房卖油条。2023年,49岁的万佐成携妻子熊庚香将早点摊搬到了江西省肿瘤医院旁边的石泉村,支起一个煤炉,售卖现炸的油条、麻圆。因为人流量较大,生意做得相当不错。

感知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并与他们“牵手守望〞,始于一次偶然的询问。

万佐成至今还清晰记得那个场景:一天早上,夫妻俩炸完油条后,炉火还挺旺。一对40来岁的夫妻,推着自行车朝油条摊走来,车上坐着一名10来岁已被截肢的孩子。“老板,你们炉子里面剩下的火,可不可以给我们炒个菜,我给点钱给你。孩子得了骨癌在医院治病,就想吃妈妈做的菜。〞带着哽咽的请求,万佐成听得鼻子发酸。他二话不说,连忙腾出炉灶,拿出铁锅和调味品:“你们来炒,这也是多余的火,不要钱!〞正是这炉“多余的火〞,让万佐成夫妇意识到,可以为那些正遭遇癌症侵袭的家庭做些什么。没过多久,万佐成夫妇油条摊这炉“多余的火〞,便在省肿瘤医院的病人家属间传开了。

癌症病人住院救治的时间一般较长,在医院或旁边的餐馆点餐吃饭,一是开销较大,二是不一定符合体质虚弱病人的口味。对病人而言,如果能够吃上家里人做的饭菜,对身心康复都有好处。

意识到这些的万佐成夫妇行动起来,听说我们这里可以炒菜还不要钱,来的人越来越多,一开始每天有十几个人借炉子炒菜,后来增加到几十上百人。看到有需求的病人家属越来越多,他一口气买了十套炉灶,依次排在油条摊附近。

看到水和煤的支出在增加,有病人家属提出:“老板,你们老是免费,搞得我们不好意思。要不你们收点费吧。〞拗不过大家的意见,加上提供炉灶煤火确实需要本钱,夫妇俩决定:炒一个菜收5角钱,直到2023年,才涨至炒一个菜1元、煲一碗汤2元。

在病人家属的口口相传中,“爱心厨房〞的名号越来越响。从医院过来炒菜的,除逢年过节时人数较少外,其余时间几乎是从天亮到天黑,炉子里面的火就没灭过。

2、一条摆满炉灶的巷子,成为病人及家属抚慰心灵的温馨港湾

对癌症病人及家属而言,冷冰冰的病床,和久驱不散的病魔,在他们心中积压了太多悲伤和疲惫。在这条充满烟火味和人情味的巷子里,他们的心灵被抚慰、压力被释放。

“万师傅两夫妻对我们非常热情,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我家在乐平市农村,岳父治病已经花了30多万元,到这里炒菜不仅实惠、卫生,更重要的是能让岳父吃到家乡味道。〞王亮是同病房的家属介绍过来的,在这里,他结识了很多病人家属。大家把对病人不敢讲的心里话讲出来,交流治病心得,相互送上祝福。

陈菊英是一名患者,每隔20天就要去医院做化疗,并且带上菜去“爱心厨房〞加工:“在这里炒了十多年菜,像我这样一边治疗一边自己做饭的病人还有不少。和病友们聊聊天,心情也变得好起来。万师傅总是抚慰我们,生病了也要照顾好自己,吃好饭生活才会有希望。〞

“来到这里的都是苦命人,每个人都有伤心事。我就希望大家在这里热热闹闹的,能吃上熟悉的口味,也能忘掉一些烦恼。〞这些年,熊庚香经常看到患者家属从医院出来时愁容满面,甚至在做饭时眼角还挂着泪花,便会送上暖心的鼓励。

为给这个病友临时的“家〞营造良好气氛和便捷环境,万佐成夫妇付出了多少努力和牺牲,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凌晨3点起床生火,晚上10点大扫除,每晚睡5个小时左右……这是万佐成夫妇的日常作息。为了让病人家属随时能够炒上菜,即使在非就餐时间,“爱心厨房〞也始终有几个炉灶烧着煤,冒着热腾腾、暖洋洋的水汽。

每天中午,当最后一名做饭的炒菜人离开后,万师傅就开始清洗所有锅具,熊阿姨那么负责清扫现场。看人少了一些,他们才简单弄一些饭菜垫饱肚子。下午3点吃午饭、晚上9点吃晚饭,他们早已习惯。

把便利带给大家,把辛劳留给自己。有了万佐成夫妇的付出和奉献,这条充满烟火气的巷子,已经成为很多人漫漫治病途中可以依偎的温馨港湾。

3、一面写满电话号码的墙,成为善良夫妇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

是选择把时间和精力用于经营好“爱心厨房〞,还是给自己的油条摊开展扩大空间?对这道选择题,万佐成夫妇的答案很明确。2023年,老两口干脆关了油条摊,一心一意做好这个公益厨房。

“油条摊生意好的时候,我们还请了两个人帮助,一天能有五六百元的收入。现在,算上房租、煤球、水电等开销,不赚也不亏。〞自从开了“爱心厨房〞,万佐成夫妇就坚决了想法:既然选择了做好事,就不要怕受苦受累,不要在乎得失。

18年坚持用低廉的价格,为病人家属提供炉灶,万佐成夫妇舍弃的,是油条摊可观的经济利润,所收取的,只是厨房的根本开销,为的就是让家属们安心。事实上,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家属,夫妻俩记在心里,能不收钱就不收钱。碰上有好心人捐款,老两口还会热心牵线,联系协调爱心人士直接把钱交到需要的患者家属手上。

“帮到了病人我们就开心。〞万佐成夫妇的事迹感动了大家、温暖了社会。对患者及家属而言,这对善良的夫妇是值得铭记、感恩的人。很多人在离开医院的时候,都会专门来到“爱心厨房〞,跟万佐成夫妇致谢道别。许多人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在墙上,邀请他们日后有时机去他们家乡做客。

一年年春来秋去,墙壁上已经写满了笔迹不一的电话号码,每一个号码背后,都是一段暖心的故事。留下电话号码的人们也清楚,只要“爱心厨房〞还在,这对夫妻就会一直忙碌下去,真正能来家里做客的时机很渺茫。但是这份真情,却给了万佐成更多鼓励和无限感慨:“当一些熟悉的面孔不再出现时,很可能就是他们的亲人已经去世了。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在这里,为那些有需要的人们提供一些方便、分担一些忧愁。〞

坚守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使在大年初一,万佐成夫妇也只是在女儿家呆了一个小时,吃完午饭便匆匆赶回来。曾经有一名义工过来帮助,做事也非常踏实,也准备长期扎下根来,但与老两口交心时,这名义工坦言:“没有年节假日,没有一天休息,我恐怕做不到。〞

18年的坚守,万佐成夫妇尝遍酸甜苦辣,心中有喜有忧:喜的是关注“爱心厨房〞的人越来越多,青山湖区湖坊镇政府还投入30余万元对“爱心厨房〞进行了改造升级;忧的是两人年事渐高,难以继续把这个“家〞维系下去。

“其实我们更希望有一天,医院里没有那么多病人,家属也不再需要这个厨房。到那时候,我们老两口就可以安心休息了。〞夫妻俩质朴的话语,正是对18载人间佳话的最美表达。

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文明家庭、江西省道德模范、江西最美家庭、2023中国网事感动人物、央视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道德模子简短篇五

今天,我看了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领奖典礼,看到那么多的感人事迹,让我感触很深。他们有的为人民雪中送炭,有的为亲人尽着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他们都做出了令所有人难忘的光辉事迹。而在他们当中,有的已为了他人,不在这世上,但他们的精神,却会永垂不朽。

邓前堆,只是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医生,但是他所做出的一切,彰显了他的品格和人格。在汹涌的怒江之上,有一个怒族的村落。而这个村落的人生病了,须请求怒江对面居住的邓前堆。但这两地之间,只有一条光溜溜的钢索。来往两地,只能靠这条钢索。但这条钢索十分危险,一年上面就死了十多个人。但邓前堆不怕,他每天昼夜不分地往返于两地,作为他们的乡村医生。他随叫随到,二十年下来,就连村中因风湿卧床不起的病人也重新站了起来。在这儿,他的月薪只是少的可怜的三百,而在县城,月薪是这儿的三四倍。可他牵挂这儿的人民,他会一直做怒族的医生。

孟佩杰,中国最美女儿,从八岁起,她就一直承当着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的责任。在很久以前,她母亲去世,她寄养在养母家。八岁时,她养母瘫痪,养父也因此出走,她却承当着对养母的一切责任。为给母亲做饭,她站在板凳上炒菜,不知摔下来了多少次。每天为养母端屎端尿是她的责任。她对养母十分感恩,十分关心,她也十分好学。当她终于考上了大学,她也放心不下母亲,决定背着母亲上大学。孝道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表达,哪怕她不是亲妈,只是养母,但对她来说比亲妈还亲。

这还只是两位代表人物,但所有道德模范的精神我们不可忘怀,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中华的精神,我们应对他们的精神加以传承。

道德模范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近段时间,收看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和康辉一说开场白,就把我给吸引和震撼了。我怀着一种敬畏之情,收看整场颁奖仪式,我用心聆听着道德模范的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有的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有的是用一生的爱来诠释的,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洗礼、震撼,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情不自禁地向他们敬礼,这是一种敬重,更是一种钦佩,钦佩他们的勇气、钦佩他们的大爱无疆,钦佩他们的无私无畏。

龚全珍奶奶既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又是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的一名年逾90、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位平凡朴素而有着坚决信念,充满活力的长者,发扬着甘将军“联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珍贵精神。

龚全珍奶奶至今还依然活泼在老百姓中间,关心社区的和谐开展,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体,关爱下一代的教育成长,倡导新风文明。人们敬重她,爱戴她,深切地感受到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龚全珍奶奶是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坚决信仰的典范,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精神,是将军夫人永恒的坚守。

沧海桑田,春风化雨。龚全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践行着入党誓言。无论是在农村学校教书,还是离休之后的社区生活,龚全珍总是能用她身上的正能量来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怀。

他这样做,傻吗?有人说是,有人竖起大拇指,直夸“好样的〞。

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这种傻劲了,这种傻劲就是时代的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动力。贺词朴实感人,让人深受鼓舞。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的事迹,让我对助人为乐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捐助别人,带给别人希望和实现梦想的力量,带给别人快乐,这就是助人的意义。

我们收看这个颁奖仪式,目的是在全社会弘扬这种道德精神,形成一种弘扬正气的风范。学习道德模范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实在行动上。在我们当今的这个社会中,许多人早已忘记了奉献,有时候我碰到一个因家庭出现困难而出来乞讨的人,我总会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她,可是事后,总会有同学或朋友说我傻,说他们是骗子。从这一件小事之中,可以看出人们害怕被骗,也没有奉献意识。可是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我们必须要孝敬长辈,诚信做人,舍己救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为中国争光。

在新时期,追寻红色记忆,传承优秀传统,坚决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

道德模子简短篇七

某某,男,1967年生,中共党员,岚皋县民主镇庙坝村村民。

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两幼小孩子,生活本已极其困难,但他又抚养了三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撑起了一个八口之家。对老人,他尽心尽力,无微不至,是众所周知的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