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简单分析课件_第1页
有效教学简单分析课件_第2页
有效教学简单分析课件_第3页
有效教学简单分析课件_第4页
有效教学简单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二七区各位专家、同行交流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李玉国——与二七区各位专家、同行交流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追问我们的课堂:1、我们平时的教学主要是基于经验,基于教材,还是基于课程标准?

2、在教之前,我们真的清楚该内容面对自己的学生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吗?

3、我们平时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了吗?有效吗?追问我们的课堂:1、我们平时的教学主要是基于经验有效教学须回答三个问题:

一、你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

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

三、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结果评估)?有效教学须回答三个问题:一、你把学生带到哪里(教

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1、教学目标叙写现状分析

a.教学目标的现状b.错位的教学目标c.目标缺位引起的课堂症状d.当下,教学用书中课程标准解读现状举例

2、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范式

3、依据“认知”要求的分类界定,解构课程标准

4、《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解构课程标准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1、教学目标叙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当下,课时教学目标存在的尴尬形态:

睡在课程标准内躺在教案最醒目的位置处a.教学目标的现状

预设教学构思教学目标,走进课堂迷失教学目标,离开课堂忘记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叙写现状分析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当下,课时教学目标存在的

教学目标本应存在的三种形态:凝缩在课程标准中、释放在教学设计中、活跃在课堂教学上。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1、教学目标叙写现状分析

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1、教学目标叙写现状分案例一课题:《电离平衡》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使学生理解深度、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评议表达能力。3、德育目标: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A.完成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明案例一课题:《电离平衡》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对于“案例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感受文章构思之美。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A.完成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明案例二【教学目标】

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对于“去哪里案例三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画法。2、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以及它们图象之间的关系。3、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经历描点法绘制函数图象的过程,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探索活动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分布及其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关系。3、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研究,体会数形结合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相关的函数问题。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B.割裂三维目标、空泛罗列理念案例三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一课时)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际操作经历对实际问题数据关系的探索,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善于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态度。2、通过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通过画函数的图象以及运用函数的图象探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资料来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版),2007.09第11页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b.错位的教学目标B.割裂三维目标、空泛罗列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b.错位的教学目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四: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小学数学)1.知识教学点(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能力训练点(1)能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B.割裂三维目标、空泛罗列理念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四: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小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2)能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德育渗透点(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切实联系.

资料来源:小学教学参考2008.10B.割裂三维目标、空泛罗列理念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2)能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进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C.教学目标现状:贴标签

D.教学目标缺乏操作性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C.教学目标现状:贴标分析名师教育博客个案案例一数学试卷讲评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纠正在前一阶段学习中模糊的概念、错误的认知;帮助学生对重要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深层总结;使学生对中招题型有较清楚的认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错题、典型题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规范做题的习惯;培养基础题保证得分的基础意识;表扬进步者,鞭策退步者,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目的。分析名师教育博客个案案例一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重点】

准确找到学生思维和能力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和侧重地进行解疑纠错和查漏补缺。【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错因分析;在讲评试题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再建构相关知识体系。分析名师教育博客个案案例一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重点】分析名师教育博客个案案例一数学试卷讲评课有效教学调查:进行有效教学最大的

障碍是什么?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当教材内容太多初中教师58%14%20%2%高中教师67%1%18%2%有效教学调查:进行有效教学最大的

障有效教学调查:您认为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可达到的最高要求可达到的最低要求

初中教师30%35%26%1%高中教师21%20%7%41%有效教学调查:您认为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可达到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学生的现状教学参考书81%57%89%26%教辅资料教材内容自己的经验思考和练习8%71%26%10%您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可多选)初中教师: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学生的现状教学参考书81%57%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学生的现状教学参考书67%69%90%15%教辅资料教材内容自己的经验思考和练习17%67%31%21%您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可多选)高中教师: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学生的现状教学参考书67%69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c.目标缺位引起的课堂症状跟着优生跑课堂、过度预设,超“课标”要求惧错,担心学生出错,为躲避错误而提前埋下伏笔,设计好错误让学生选择教学假设多:请想一想,我们都是在哪些假设中,开始我们的课堂教学的?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c.目标缺位引起的课堂症状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我想到的教学假设……1.学生是我们在课堂上教会的;不教,学生怎么可能学会?

2.按照教案,完整地讲述一遍,学生就能够学会,也应该能够学会,事实上,我们自己也感觉他们已经学会,我们在第二课时的时候,也正是把他们当作已经学会的学生来处理的.3.面向众生的“讲”,是最省力、高效的教学方式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我想到的教学假设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我想到的教学假设……

4、学生在接受我们所发射的教学信息之后,就能够一步达标!

5、尽管我们明知学生不可能用相同的速度参与学习,但我们还是习惯于使用只有学生具有同样的学习基础、具有相同的理解能力、具有共同的思维方式才可能适用的教学方式教学

6、有一个好题,总是要等到学生到齐了,才舍得讲……7、85%的课堂上存在重复提问同一个学生三次以上的现象。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我想到的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案例一: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3、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5、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6、了解集合的意义.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

d.教学用书中课程标准解读现状举例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一:d.教学用书中课程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师用书细化教学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规范(1)、区分清楚几个不同层次的目标表1-1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目标水平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标准)教学目标范围宽泛中等狭窄学习所需要时间三年或六年几周或几个月几十分钟或几天目的或功能提供远景设计课程准备课时计划适用的例子计划多年的课程计划教学单元计划日常的活动经验和练习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规范(1)、区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香港“电子与电学”的课程纲要,其中关于课程“目的”与“目标”的叙写方式,清楚地显示了两者的区别:

目的:通过电子与电学课程的学习,旨在:

1.提高学生对电子与电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应用的认识。

2.培养学生对电子与电学作为一实用科目的兴趣。

3.鼓励学生在电子与电学科上发展有关技能及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用电安全的意识。

4.提供给学生电子与电学的基本知识,以备将来在有关科目上进修。目标完成此课程后,学生能够:1.描述课程提及的电子器件和元件的特性。2.描述电子器件和元件在简单电子线路上的功用。3.运用在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设计问题。4.设计、制造及测试一简单电子或电器装置和报告该装置的制作过程。5.选择适当的电子或电器元件和仪器来有效及安全地去完成设计作业。6.遵守电子和电器装置的操作安全守则。(2)、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区别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香港“电子与电学”的课程纲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目标的误用问题以“目的”代替“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树立……观点”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目标的误用问题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什么是课堂教学目标目的上位概念目标课时目标

关注学生经过教学之后,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理想性方向性指针性时间跨度长可能无法实现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什么是课堂教学目标目的上位概念目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概念的界定:说法一: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说法二:“学生学完这些内容能够做什么”说法三:教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当堂达成的目标。说法四:教学目标表示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概念的界定: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上海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说: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每一阶段、每一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或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这种结果或标准又必须是可以用外显的、能观察到的行为而加以界定的”。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上海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说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规范

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规范和陈述方式: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项要素,简称为“ABCD格式”。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规范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规范和陈述方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表现程度行为内容1学生..能识别..一个给定集合的子集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3..借助长方体模型指出..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4..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简单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命题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规范案例: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学行为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表现程度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ABCD”式目标陈述模式四大要素:①主体必需是学生;(行为主体)②用词清晰、可把握;(行为动词)③附加条件;(行为条件)④最低要求。(表现程度)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ABCD”式目标陈述模式四大要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A、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B、行为动词它是行为目标最基本成分,应说明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行为的表述要具有可观察、测量的特点,陈述的方式使用动宾结构的短语。

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明确行为指向案例:记住世界人口的数量叙述世界海洋盐度分布的大势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会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列表比较冬夏季风的源地、气压中心、风向……能绘制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能在填充图上填出主要山脉和河流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明确行为指向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附:不同能力层级的外显的行为动词举要:识记(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出、为……对信息的回忆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剖析综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整体)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应用(将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说、说明、修改、定计划、制定……方案、解答评价(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的价值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附:不同能力层级的外显的行为动词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C、行为条件或情境行为条件是指学习者表现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或者说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C、行为条件或情境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1、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比如“能据图说出……通过查字典……”、“在一张空白中国地图上标出……”、“可以带计算器”、“允许查词典”、“不用计算器,计算……”。

2、提供信息或提示,比如“根据下列一组图,能写300字的短文”、“给出一张历史人物表,……”、“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

3、时间的限制,比如“在10分钟内,能……”、“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

4、完全行为的情景,比如“在课堂讨论中,能叙述……要点”。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行为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D、行为标准或表现程度

行为标准或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比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叙述,“至少写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也就是说,完成时间限制,如5分钟解答某问题;完成行为的准确性,如答案的正确率至少达到80%;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如解答到小数点后第几位。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D、行为标准或表现程度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

1、至少写出两种以上的因素

2、列举四项因素

3、在“中国地形图”上至少找出三条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1、学生能在5分钟内,朗读完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案例: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规范2、观察世界交通图,在5分钟内说出世界上主要的海峡、运河的分布,列表比较冬夏季风的源地、气压中心、风向……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1、学生能在5分钟内,朗读完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案例:教学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美国吉尔伯特·萨克斯)一书中的几个例子:

1、不借助笔记,准确无误地背诵《葛衣斯堡演说》。

2、在无时间限制的前提下,能够正确解答8到10个给定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

3、凭记忆用长笛演奏“牧场”,比上次演奏时的错误至少减少30%。

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不断追问,澄清目标

1、是陈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吗?

2、你如何观察、测量这种变化?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不断追问,澄清目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浙教版《科学》第三册第四章)甲、常规式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分步研究程序。2、让学生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3、使学生能按提供的电路图进行实验。4、让学生知道正比关系或反比关系。5、使学生能总结出欧姆定律。6、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浙教版《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乙、“三维一体”式教学目标:

1、针对课题“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学生能较快提出地提出两个相关的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猜想。

2、结合猜想,学生能较合理地设计出相应的实验验证方案(包括设计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记录表格);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并能说出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4、根据实验方案,各组学生能顺利的进行实验验证,并记下相关实验数据。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乙、“三维一体”式教学目标: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5、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学生能从中较准确的分析和归纳出相关的结论,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探究成果;通过讨论能正确说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6、综合各项结论,学生能总结出“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规律,并将之与欧姆定律内容进行比较。

7、学生在上述基础上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阅读教材例题后,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8、课后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验探究过程,写一篇实验总结报告,谈谈自己的收获;阅读课本补充材料——“欧姆”,学习欧姆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究精神。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5、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先比较下面两种不同教学目标的表述:目标甲:某教学参考书为《散步》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以下简称“目标甲”):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并仿写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对称句,领会文中这类语句的亲情厚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体会三代人的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美德。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先比较下面两种不同教学目标的表述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目标乙:某教改研究者为《散步》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以下简称“目标乙”),

1、听读或速读全文,将文中所写的几个人用横线一一标出,并根据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的要求,从上到下作适当排列;

2、用曲线一一标出使你喜欢某某人的语句,并一一说明使你喜欢他的原因;

3、朗读亲情最浓的一段文字(即第8段),用圆圈一一标出重点词语,并一一指出这些词语饱含了怎样的浓浓亲情;

4、文章末句说:“……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在“世界”下面标上三角号(△),并分析这句话的特点和含意。

5、利用双休日或假日,主动和长辈一起到清新的大自然中做些健身活动,并结合自身的体会写篇短文,带到班上交流。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目标乙:某教改研究者为《散步》一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区别【教学课题】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解题思想与一般步骤,学会利用一次方程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体验方程思想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利工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3、在与奥运会有关的实际问题情景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掌握用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区别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区别

教学重点的本身就是教学目标的一个部分。书写教学目标,可用“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连接知识、方法等内容,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只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一个知识点,因此,书写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应该去掉描述内容前面的行为动词,直接陈述相关的知识点。

建议改为:重点: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难点:寻找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以及相关方程。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区

华东师大崔教授曾经指出,教学领域的四大核心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课程标准的制定,明确后两个问题研究方向。

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华东师大崔教授曾经指出,教学领域的四大核心问题:课

3、依据“认知”要求的分类界定,解构课程标准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3、依据“认知”要求的分类界定,解构课程标准一、对(一)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写作中的‘类比法’”?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学生是否“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学生能否“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课程标准中一般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陈述概括性教学目标,如“知道”、“理解”、“掌握”等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一)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学生是否“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一)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知道(A)是指识别、记忆和回忆学习内容,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对要“知道”的知识,要求能说出要点、大意,或在有关情景(现象)中能够加以识别。

理解(B)是指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对要“理解”的知识,要求能明了知识的确切含义,并能运用,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知过程维度的理解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一)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掌握(C)是指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联系其他相关内容,解决新情景下的一般问题,是对知识的较深入认识。对要“掌握”的知识,要求能比较灵活地加以运用,分析、解决一般的实际问题。

应用(D)是指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综合其他内容,解决复杂的自然科学问题,是对知识较系统的认识。或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一)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掌握(C)是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分别给出了“了解”、“理解”等数学行为的外显行为水平,如下表。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例子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出这一对象。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景中。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过程性目标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环境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一)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分别给出了知识了解能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可细化为:比如:“了解……”,应该是能对具体的个体进行简单的识别。如:“下列多项式中是二次三项式的有()”“知道……含义”,意味着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如:“知道全国人大代表的任期”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可细化将“理解……概念”的具体学习成果细化为:(1)列出概念的定义;(2)指出(判定)概念的具体例子;(3)描述概念的具体例子等。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可细化为:比如: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将“理解……概念”的具体学习成果细化为: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课标陈述:理解课文写作中的“类比法”。案例目标解析:1、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运用类比法的条件;2、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3、对提供的含有类比法和验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

通过显形的外部行为“解释”、“找出”、“指出”,概括性教学目标就不再是不可捉摸的了。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课标陈述:理解课文写作中的“类比法”。案例目标解析: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如:“理解有理数的意义”目标解析:a.用自己的话陈述有理数的概念;b.能根据给定的一些数,判断其是否是有理数;c.能区别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如:“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如:“难老泉”:理解本文如何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目标解析:a.学生能够依次找出课文中选用了哪些材料;b.能够找出体现文章意旨的句子;c.能够说出这些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d.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难老泉”文题的含义和作用;e.能够说出对本文行文顺序的评价。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如:“难老泉”:理解本文如何围绕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如: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目标解析:

a.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语的含义

b.能根据课文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c.能举出含有这些词语的简单句子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如:理解部分词语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掌握……公式(算法)”“掌握”,至少应该具备这样的四个特征:

(1)要能够用(指学生)汉文字语言、数学语言(符号、图形)叙述定理的内容;(2)至少能够解决课本上的相关例题、习题;

(3)有一定的自主解决课外习题的经历,并积累少许经验(含基本图);(4)能够自主解决相关的新题目。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掌握……公式(算法)”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对“掌握”的内涵作具体界定。重要概念要考虑作适当分解:(1)在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过程中,掌握判别式的结构和作用;(2)能用判别式判断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解;(3)能用判别式讨论一个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4)能灵活应用判别式解决其他情境中的问题。(综合应用)。

其实,“掌握”,不是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不要使用个人理解的行为动词比如:“熟练掌握…的性质、准确熟练地进行……的运算、深刻理解……”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4、《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框架,解构课程标准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4、《布卢姆目标分类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知识维度

认知过程维度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实事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一)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二维分类及其应用表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

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课程标准(模块)——单元目标(教参)——课时目标。基本程序:(策略:拆解,一对多对应关系)第一、教师必须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构。第二、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构,形成单元(课时)目标。

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一)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基本程序:(策略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一)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拆解策略,一对多拆解,将一课标拆解成几个互有联系的细项指标形成教学目标。如“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说明”可拆解为“用言语说明”“用图表说明”“用实验演示说明”等,“其他形式的能”可拆解为“电能”“热能”“势能”等,即可形成“机械能”单元教学目标。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一)教学目标源于课《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框架

案例: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标准陈述】(1)了解区域的含义。【分解标准】

(1)知识分类维度。区域属于概念性知识。从学科角度拆解这一核心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的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征。(2)认知过程维度:与“了解”这一认知水平对应的主要行为动词有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框架

案例:高中地理必修三《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框架(3)分解结果:说出区域的概念,并描述区域的特征,,列举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中所要求的常见的区域,并能够从所给出的有关区域图中辨认出来。

《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框架(3)分解结果:说出区域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课标陈述】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知识分类】

实际知识:实验仪器名称

概念性知识:氧气,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化学方程式。

程序性知识: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验证氧气的方法。元认知知识:判断实验操作是否与“掌握”相吻合。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表现标准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记忆:识记各种实验仪器名称

2.理解:解释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化学方程式。

3.运用:运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解释操作程序和步骤。

4.评价:依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判断实验步骤的正确性。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表现标准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目标重构】

1、能用文字表示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能说出实验中的仪器名称及操作要点。

3、能解释验证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4、能初步操作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目标重构】《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框架案例:【课标陈述】: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分解标准】

(1)知识分类维度:函数单调性和单调区间是概念性知识。图象特征很明显。(2)认知过程维度:“理解”是主类别,与“理解”这一认知水平对应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举例、判断、解释、区别、说明等《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框架案例:【课标陈述】:理解函数单《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框架(3)分解结果:

1、能给出增函数、减函数的具体例证和图象特征;并能运用函数图像确定一些简单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单调区间。

2、能用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一个函数的单调性。并能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在限定区间上的单调性。《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框架(3)分解结果:案例:高中地理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之“海洋和海岸带”。【标准陈述】

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标准分解】

这条课程标准包括三部分:

1.事实性知识: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及大洋中脊等主要海底地貌分布。

2.概念性知识:海底地貌的类型,海底地貌的分布规律,海底扩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

3.程序性知识:观察海底地图的一般程序与技巧。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高中地理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之“海洋和海岸带”。一、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表现标准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记忆:在海底地形图上识记各类海底地貌的分布。2.理解:比较各类海底地形的特征,举例说明海底地形分布规律,对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进行概要。3.运用:会使用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4.分析:区别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差异。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表现标准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目标重构】

1.学生能够在“海底地形分布图”上识别并标注各海底地形名称和范围,在“海底地形剖面图”上进行地形名称与分布位置的正确匹配,准确描述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2.学生能够运用“海底扩张示意图”以及“板块构造示意图”概括说明海底扩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3.学生能够在“海底地形图”上,运用海底扩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涉及的地理现象,并在解释的过程中能够指出两个学说在应用上的差别。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目标重构】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4中的课题2“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目标重构】

1、说出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

2、探讨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或不同污物洗涤效果的区别;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说明如何使用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根据不同的外在条件(如温度)清洗不同衣物等日常生活问题。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4中的课题2“探究加酶洗衣粉的

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二、对于“如何去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

再次追问:目标如何有效达成?如何保证教学进程中航线不偏离目标?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再次追问:以目标设定教学程序以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以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

目标与教学实际的匹配

目标导引课堂教学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以目标设定教学程序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目标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1、特定的知识类型有规律地伴随特定的认知过程。特别是记忆和事实性知识、理解和概念性知识以及运用程序性知识,它们往往相互联系在一起。

2、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事实性知识通常是通过重复和复述来教授。

概念性知识最好利用概念的正反例来教授。

程序性知识用像流程图那样的视觉展示可以被学生开发或利用,教授往往更有效。

反省认知知识的教授往往强调策略,而且通常是强调自我调节。目标与教学实际的匹配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1、特定

在记忆事实知识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教学、操练与实践、记忆、重复、提问等。在理解概念知识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头脑风暴、概念图、概念的比较、类推、提问、概念的分类和联系、概括法等。在应用程序性知识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类比、有声思考、流程图、有指导的实践与反馈矫正、演示法、方法~结果分析等。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目标与教学实际的匹配在记忆事实知识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二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

讲评课教学行为的转变(1)什么时候讲?表1从例题出现,到进入讲解(含提示)的时间统计1分钟内2分钟内3分钟内5分钟内5分钟之上课(节)39241863百分比43.3%26.6%20%6.7%3.3%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讲评课教学行为的转变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

讲评课教学行为的转变(1)什么时候讲?表2从练习题出现,到进入讲解(含提示)的时间统计1分钟内2分钟内3分钟内5分钟内5分钟之上课(节)18372582百分比20%41.1%27.8%8.9%2.2%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讲评课教学行为的转变1分钟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

讲评课教学行为的转变(2)讲什么?

a、当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已经找到了解题方法之后,教师就讲评这些方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尤其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b、讲这些方法的相通之处与不同之处;

c、讲今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所应该选用的最佳方法;

d、讲学生还没有发现的方法……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讲评课教学行为的转变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

讲评课教学行为的转变(3)怎么讲?当下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1.知识点教学

2.知识系统教学,即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教学。

3.思维方法的教学,即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讲评课教学行为的转变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

教学行为之一——讲述

1、讲述的时间:“三分之二律”(课堂时间2/3用于讲话,讲话时间中2/3是教师讲话,教师讲话时间中2/3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

2、讲述的忌讳:过短的时间讲述过多的知识;讲述时间过长,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讲述时不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讲述的内容缺乏逻辑性;语速过快使学生思维跟不上等。二、对于“如何去那里”问题的回答教学行为之一——讲述

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努力去证明“教到什么程度”;

评价是为了获得“教到什么程度”的证据。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评价学生记忆事实性知识的题目包括:选择题、正误题、匹配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

评价学生对概念性知识掌握情况的题目与评价记忆性知识掌握情况的试题类似,但有一点区别非常大,那就是对试题的回答要求学生的不仅仅是记忆。

评价学生运用程序性知识多用:解答题、问答题以及给出信息背景

的题目。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

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评价学生记忆事实性知识的题目包括: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和评估的一致性: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评价学生记忆事实性知识的题目包括:选择题、正误题、匹配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选择题

1、美国第三任总统是:

A.乔治·华盛顿B.约翰·昆西·亚当斯

C.托马斯·杰弗逊D.詹姆士·门罗

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和评估的一致性:事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和评估的一致性: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匹配题:将发明者及其发明物进行连线

A栏B栏埃利·惠特尼电灯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扎棉机托马斯·爱迪生蒸汽罗伯特·富尔顿机缝纫机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和评估的一致性:事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和评估的一致性: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正误题司马迁撰写著作《西游记》。对错填空题:1、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说的是_______2、计算:_______简答题:硫磺酸的化学式是什么?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和评估的一致性:事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和评估的一致:概念性知识的理解选择题:1、按照规律,下一个数字是?请圈出正确答案

2471116____A.18B.20C.22D.272、的绝对值与的绝对值的关系是()填空题1、桦树、橡树、枞树和柳树都是__________2、在

中,是中点,则的度数是__________

(A)两者相等;(B)两者互为相反数;

(C)前者大于后者;(D)前者小于后者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和评估的一致:概念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

教学和评估的一致:概念性知识的理解

简答题:1、下列物体的共同点是:铅笔,钢笔,彩色笔,粉笔。

2、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月亮和潮汐的关系。

3、昨天我们读过的文章是议论文、说明文还是传记?请解释。

4、本篇社论的最佳标题是?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和评估的一致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

教学和评估的一致:程序性知识的应用简答题

1、写下一个复杂的复合句

2、大声朗读单词表

3、当利率是8.00%时,计算贷款4000万元3年的复利率。(考察整个简答题的过程)更复杂的过程和结果

4、给予恰当的材料,运用昨天讲到的步骤解剖青蛙。

5、演示光学扫描器的使用方法。

6、用正确的方法演示你所挑选的化学实验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和评估的一致: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

教学和评估的一致:程序性知识的应用

7、海上有甲、乙两岛,一天中午12时,A、B两条渡船同时从甲岛出发驶向乙岛。A船航速每小时10千米,B船航速每小时8千米。如果它们连续不停地在两之间往返行,那么正好在第二天中午12时同时返回甲岛。问甲乙两岛间的距离是多少?三、对于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的回答教学和评估的一关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关于是什么的东西.过程与方法:如何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东西.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获得上述两种东西的过程中或之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关于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过河模型三维目标的过河模型

放弃以基于传授知识方法的“告诉”调整教学顺序,促进生生互动尝试基于兴趣发展的领悟,先把问题抛给学生,组织学生尝试

巡视外显于学生书写表述的思维过程放弃尝试巡视在这个巡视的过程中,适时暗示学生暗示展示分层次展示学生的学习方法调试测试结合实际学势,调整、矫正、提升

明确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未成

放弃以基于传授知识方法的“告诉”调整教学顺序,促进生生有效的教学策略,

其实就源于你所确立的教学目标

一旦确立了明确到了具体到人的、能够当堂操作的课时教学目标,那么,为了达到目标的系列策略,自然就会应运而生.

若你将教学目标界定为:100%的学生,当堂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解决与例1相关的问题.我想你一定会舍弃面向全班同学笼统地讲授一遍的教学策略.即使这种讲授能够升华到艺术的境界,你也明白不可能做到“100%的学生,当堂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解决与例1相关的问题”.有效的教学策略,

其实就源于你所确立的教学目标

先略讲部分问题,让一部分学生率先学会,将这批走在前面的聪明者作为你的合作伙伴,然后再每人帮助一个或者若干个尚未得到机会展示自己聪明才能的待聪明者.有效的教学策略,

其实就源于你所确立的教学目标

当这批待聪明者借助某些资源,也进入到聪明者的行列时,你也许会让这批聪明者继续选择待聪明者向下传递自己的聪明……

而你,则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班级内那几个只有你的亲自帮助,才有可能当堂达标的学生身上.先略讲部分问题,让一部分学生率先学会,将有的学生,一点就透;有些学生,恰好需要我们精细、必要的讲解;有些学生,需要反复多遍才可能会;个别学生,反复多遍也可能不会……如何面对?各抒己见有的学生,一点就透;各抒己见

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教师亲自去教,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亲自辅导,

最先解决问题的学习优势生身上,潜伏着诸多可利用的资源.各抒己见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教师亲自去教,各抒己见

调整教学评价方法.也可以不改变学生在教室中的行列式座位,尝试使用以圆形学习区评价为主的网状评价,取代教师直接到学生的点对点式的线性评价.有的学生,一点就透;有些学生,反复多遍也不会,如何面对?

如:以每位同学为圆心,将其周围(前后左右)的同学与其绑定成一个学习区.

只有以其圆心,半径为1的同学合作圈都能够解决当前这个问题,我们才视为这个处于圆心的同学完成了学习任务.调整教学评价方法.也可以不改变学生在教室中的行列

只要改变现行的教师直接提问到学生个体、学生发言直接汇报给老师的点对点式地线性交流的局面,尝试点对面、面对面的网状教学方式,发动学生帮学生,允许学生异步达标,那么,学生之间的差异在顷刻之间就可以化为资源.有的学生,一点就透;有些学生,反复多遍也不会,如何面对?只要改变现行的教师直接提问到学生个体、学生发言直接不放弃每一个目标不抛弃每一个学生确立目标,想着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看着每一个学生

优生,固然可以长我们的脸面,但提高质量我们只能依靠学习暂时的困难生不放弃每一个目标不抛弃每一个学生确立目标,想着每一个学生走进——与二七区各位专家、同行交流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李玉国——与二七区各位专家、同行交流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追问我们的课堂:1、我们平时的教学主要是基于经验,基于教材,还是基于课程标准?

2、在教之前,我们真的清楚该内容面对自己的学生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吗?

3、我们平时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了吗?有效吗?追问我们的课堂:1、我们平时的教学主要是基于经验有效教学须回答三个问题:

一、你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目标)?

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学过程与方法)?

三、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结果评估)?有效教学须回答三个问题:一、你把学生带到哪里(教

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1、教学目标叙写现状分析

a.教学目标的现状b.错位的教学目标c.目标缺位引起的课堂症状d.当下,教学用书中课程标准解读现状举例

2、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范式

3、依据“认知”要求的分类界定,解构课程标准

4、《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解构课程标准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1、教学目标叙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当下,课时教学目标存在的尴尬形态:

睡在课程标准内躺在教案最醒目的位置处a.教学目标的现状

预设教学构思教学目标,走进课堂迷失教学目标,离开课堂忘记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叙写现状分析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当下,课时教学目标存在的

教学目标本应存在的三种形态:凝缩在课程标准中、释放在教学设计中、活跃在课堂教学上。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1、教学目标叙写现状分析

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1、教学目标叙写现状分案例一课题:《电离平衡》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使学生理解深度、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评议表达能力。3、德育目标: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A.完成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明案例一课题:《电离平衡》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对于“案例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感受文章构思之美。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A.完成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明案例二【教学目标】

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对于“去哪里案例三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画法。2、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以及它们图象之间的关系。3、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经历描点法绘制函数图象的过程,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探索活动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分布及其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关系。3、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研究,体会数形结合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相关的函数问题。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B.割裂三维目标、空泛罗列理念案例三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一课时)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际操作经历对实际问题数据关系的探索,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善于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态度。2、通过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通过画函数的图象以及运用函数的图象探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资料来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版),2007.09第11页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b.错位的教学目标B.割裂三维目标、空泛罗列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b.错位的教学目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四: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小学数学)1.知识教学点(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能力训练点(1)能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B.割裂三维目标、空泛罗列理念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四: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小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2)能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德育渗透点(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切实联系.

资料来源:小学教学参考2008.10B.割裂三维目标、空泛罗列理念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2)能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进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C.教学目标现状:贴标签

D.教学目标缺乏操作性b.错位的教学目标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C.教学目标现状:贴标分析名师教育博客个案案例一数学试卷讲评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纠正在前一阶段学习中模糊的概念、错误的认知;帮助学生对重要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深层总结;使学生对中招题型有较清楚的认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错题、典型题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规范做题的习惯;培养基础题保证得分的基础意识;表扬进步者,鞭策退步者,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目的。分析名师教育博客个案案例一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重点】

准确找到学生思维和能力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和侧重地进行解疑纠错和查漏补缺。【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错因分析;在讲评试题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再建构相关知识体系。分析名师教育博客个案案例一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重点】分析名师教育博客个案案例一数学试卷讲评课有效教学调查:进行有效教学最大的

障碍是什么?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当教材内容太多初中教师58%14%20%2%高中教师67%1%18%2%有效教学调查:进行有效教学最大的

障有效教学调查:您认为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可达到的最高要求可达到的最低要求

初中教师30%35%26%1%高中教师21%20%7%41%有效教学调查:您认为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可达到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学生的现状教学参考书81%57%89%26%教辅资料教材内容自己的经验思考和练习8%71%26%10%您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可多选)初中教师: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学生的现状教学参考书81%57%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学生的现状教学参考书67%69%90%15%教辅资料教材内容自己的经验思考和练习17%67%31%21%您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可多选)高中教师: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学生的现状教学参考书67%69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c.目标缺位引起的课堂症状跟着优生跑课堂、过度预设,超“课标”要求惧错,担心学生出错,为躲避错误而提前埋下伏笔,设计好错误让学生选择教学假设多:请想一想,我们都是在哪些假设中,开始我们的课堂教学的?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c.目标缺位引起的课堂症状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我想到的教学假设……1.学生是我们在课堂上教会的;不教,学生怎么可能学会?

2.按照教案,完整地讲述一遍,学生就能够学会,也应该能够学会,事实上,我们自己也感觉他们已经学会,我们在第二课时的时候,也正是把他们当作已经学会的学生来处理的.3.面向众生的“讲”,是最省力、高效的教学方式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我想到的教学假设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我想到的教学假设……

4、学生在接受我们所发射的教学信息之后,就能够一步达标!

5、尽管我们明知学生不可能用相同的速度参与学习,但我们还是习惯于使用只有学生具有同样的学习基础、具有相同的理解能力、具有共同的思维方式才可能适用的教学方式教学

6、有一个好题,总是要等到学生到齐了,才舍得讲……7、85%的课堂上存在重复提问同一个学生三次以上的现象。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我想到的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

案例一: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3、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5、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6、了解集合的意义.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

d.教学用书中课程标准解读现状举例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一:d.教学用书中课程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师用书细化教学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规范(1)、区分清楚几个不同层次的目标表1-1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目标水平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标准)教学目标范围宽泛中等狭窄学习所需要时间三年或六年几周或几个月几十分钟或几天目的或功能提供远景设计课程准备课时计划适用的例子计划多年的课程计划教学单元计划日常的活动经验和练习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规范(1)、区一、对于“去哪里”问题的回答案例:香港“电子与电学”的课程纲要,其中关于课程“目的”与“目标”的叙写方式,清楚地显示了两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