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对苯二甲酸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课件_第1页
精对苯二甲酸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课件_第2页
精对苯二甲酸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课件_第3页
精对苯二甲酸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课件_第4页
精对苯二甲酸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对苯二甲酸(PTA)

“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

附件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四月1精对苯二甲酸(PTA)

“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

附件一:一、PTA世界市场简况2一、PTA世界市场简况2世界历年PTA能力、产量变化及发展趋势3世界历年PTA能力、产量变化及发展趋势3亚洲历年PTA能力、产量、消费量及增长趋势4亚洲历年PTA能力、产量、消费量及增长趋势42005年世界PTA能力、产量/消费量分别达到3509万吨、3200万吨,平均开工率为91%。与2000年相比,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分别7.2%、7.6%,产量/消费量的增长略快于能力发展。预计未来世界PTA需求将进一步向亚洲转移,总体增长趋缓,基本保持供求平衡发展,开工率仍将处于较高水平2005年亚洲(不含中东)PTA能力、产量已分别达到2460万吨、2340万吨,开工率为95%,同年消费量为2455万吨,略有缺口。与2000年相比,5年间PTA能力、产量、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4%、8.6%、9.5%,产量、能力增长略低于消费的增长。预计未来亚洲PTA需求增长速度略大于能力增长,供求缺口将有所扩大52005年世界PTA能力、产量/消费量分别达到3509万吨、2005年亚洲各地区PTA生产、消费平衡情况62005年亚洲各地区PTA生产、消费平衡情况6目前亚洲(不含中东)占世界PTA生产、消费比例为70%左右。今后新增能力和需求主要在亚洲,少量在北美和中东,因此上述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在亚洲地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主要进口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印尼是主要出口地,未来印度将成为另一主要出口国,其它不足将由中东和北美弥补7目前亚洲(不含中东)占世界PTA生产、消费比例为70%左右。二、PTA国内生产、

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8二、PTA国内生产、

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8序号企业名称省区隶属所有制现有能力投产时间备注1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化国有控股401984年改造增容2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化国有控股651989年改扩建3天津石化公司天津石化国有控股352000年改造增容4洛阳石化公司河南石化国有控股32.52000年改造增容5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化国有控股32.51995年改造增容602003年扩建6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辽宁石油国有控股271996年改造增容7乌鲁木齐石化公司新疆石油国有控股7.51995年

8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公司山东石化国有控股101991年改造增容9翔鹭厦门石化公司(台资)福建地方台资1202003年新建10珠海碧辟化工公司(合资)广东地方中外合资532003年新建11浙江华联三鑫石化公司浙江地方国有控股602005年新建12宁波逸盛浙江地方国内民营602005年新建合计602.52005年中国PTA生产企业一览表9序号企业名称省区隶属所有制现有能力投产时间备注1上海石化股份2005年我国PTA生产分布按隶属关系按省区102005年我国PTA生产分布按隶属关系按省区10我国历年PTA供求情况单位:万吨11我国历年PTA供求情况单位:万吨111996~2005年PTA产量、进口量、

表观消费量增长趋势图121996~2005年PTA产量、进口量、

表观消费量增长趋势2005年我国PTA进口来源情况132005年我国PTA进口来源情况13PTA国内生产及消费现状生产:目前12家PTA生产企业共有13套装置,平均装置规模为46万吨。最大的生产企业为福建翔鹭厦门石化公司,单套装置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其次为仪征化纤公司,两套装置合计能力为92.5万吨消费:2005年我国PTA产量达556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205万吨,与1990年相比,15年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21%,消费增长大于产能递增,进口量逐年增大14PTA国内生产及消费现状生产:目前12家PTA生产企业共有1国内PTA生产、消费、投资特点分析国产PTA满足率在低位徘徊:受聚酯和涤纶工业快速发展的带动,近几年我国PTA需求不断扩大。在国内PTA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和保持高负荷生产下,进口量始终居高不下。2001年进口突破300万吨,2002年突破400万吨,2004年突破500万吨,2005年进口量高达649万吨。近五年PTA自给率始终在35-46%的低位徘徊15国内PTA生产、消费、投资特点分析国产PTA满足率在低位徘徊国内PTA生产、消费、投资特点分析(续)PTA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我国聚酯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2005年约占全国总能力的76%,相应PTA生产、消费也集中在华东地区,其中江、浙、沪、闽的总生产能力已占全国的73%。目前PTA进口量的63.7%也集中在上海、宁波及南京口岸。从今后聚酯发展态势看,上述比例还可能进一步增加。预计2005年后,华东地区的聚酯产能将占全国的84%16国内PTA生产、消费、投资特点分析(续)PTA消费区域主要集国内PTA生产、消费、投资特点分析(续)PTA资本市场已经逐渐放开,2002年修订我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时将PTA由外商限制类改为鼓励类。目前PTA装置由国内两大石油石化集团垄断的局面已打破,随着新批PTA项目建设和投产,将有外商、民营和其它国有等多种所有制成份进入这一领域技术装备依赖成套引进:现有装置技术来源基本都是引进国外成套技术,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才刚刚起步17国内PTA生产、消费、投资特点分析(续)PTA资本市场已经逐附:PTA装置的技术装备国产化情况现状:我国现有和在建PTA装置共15套,其工程技术、基础设计和重大装备全部成套引进,主要采用了杜邦(英维达)、阿莫科(bp)、三井油化和鲁奇等多家专利技术和基础设计

基础:国内有关大学、科研设计、生产企业等单位对PTA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将研发成果逐步应用于国内PTA装置的改造或增容中

——上海石化采用消化吸收的富氧氧化PTA生产技术,自行设计和建设,将原有的年产22.5万吨PTA装置改扩到40万吨,并在机泵和换热器等部分设备上取得了突破,实现国产化——仪征化纤在对现有装置改造中,也部分应用了国内研发的其他技术,并取得成功18附:PTA装置的技术装备国产化情况现状:我国现有和在建PTA附:PTA装置的技术装备国产化情况(续)进展:2003年我委协调科研设计、生产企业、装备制造等单位,将济南正昊的60万吨PTA项目作为国产化示范工程,并给予部分国债支持。该项目拟采用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国内自主设计,15台套关键设备将由国内首次制造和应用未来安排:PTA市场需求大,今后要上的大型PTA装置较多,有一定的国产化基础,在我委起草并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将其列为国产化的重点之一

——初步确定仪征化纤百万吨级PTA等部分项目作为国产化依托工程——为了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PTA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国家正在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制定PTA技术装备政策

19附:PTA装置的技术装备国产化情况(续)进展:2003年我委三、PTA国内供求预测及平衡20三、PTA国内供求预测及平衡20目前我国PTA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酯。聚酯在我国主要用于生产涤纶纤维(92%以上),非纤用量不足8%。而国外纤维与非纤消耗聚酯的比例约为2:1。这由我国人口众多、纺织业发达的特点所决定总的来看,国内涤纶发展基数较大,已经进入成熟期,预计生产发展速度将有所降低,“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8~9%;而聚酯非纤应用处于快速成长期,预计将保持12-15%的年均增长率。因此,我国今后的聚酯需求还会保持一定增长率,但非纤比例将有所提高21目前我国PTA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酯。聚酯在我国主要用于生产涤综合国内有关行业协会、专家、咨询部门的意见,我国聚酯2010年需求预测值基本在1800万吨~2000万吨之间,若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聚酯需求可望突破2000万吨扣除用回收料生产的100万吨,按每吨聚酯消耗0.87吨PTA计算,2010年PTA需求将达到1480-1650万吨,考虑到国内外原料条件的限制,按国内80%满足率、90%开工率,相应需要配套PTA生产能力1320-1470万吨22综合国内有关行业协会、专家、咨询部门的意见,我国聚酯2010PTA供需预测及产能平衡情况品种项目2005年2010年PTA

低方案高方案1表观消费1205148016502国内市场满足率46.14%80%80%3产量556118413204净进口6492963305现有能力和安排能力602.5132014706“十一五”期间需新增能力717.5867.52010年设备开工率按90%考虑23PTA供需预测及产能平衡情况品种项目2005年2010年PT四、我国PTA发展思路

及项目安排原则24四、我国PTA发展思路

及项目安排原则241、我国人口众多,是合成纤维消费大国,随着国民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如果要达到目前世界人均化纤消费量9.9公斤的水平,国内合成纤维制造业还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合成纤维下游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及服装行业,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还具备比较强的优势,为国内合成纤维生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2、部分合成纤维产品如涤纶、腈纶等已逐渐成为我国的优势产品,近年来锦纶在生产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也有了长足进步,加上制造费用的优势,尤其是我国在聚酯技术装备国产化已取得突破,使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主要的合成纤维制造大国,这不仅为合纤原料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也形成了发展合纤原料生产的推动力(一)发展基础条件分析251、我国人口众多,是合成纤维消费大国,随着国民经济水平进一步3、适当发展合成纤维原料生产并保持一定自给率,有利于我国中下游制造业的发展,对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解决就业和发展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几大合纤原料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国内供应短缺、国际供应也趋于紧张的局面,给我国发展上述原料生产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市场环境,是我国从合成纤维生产、消费大国变成生产和市场供应强国的一个较为有利的时机(一)发展基础条件分析(续)263、适当发展合成纤维原料生产并保持一定自给率,有利于我国中下(二)PTA项目建设安排原则PTA项目为鼓励类行业,投资商又具有积极性,其发展建设应在PX原料供应可能的情况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下游需要为目标。但考虑到原料供应的可能性(与炼油、乙烯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相衔接),项目安排以满足下游产品需要的80%左右为宜,并把握以下原则:1、优先考虑依托老厂挖潜改造,提高竞争能力;综合考虑区域市场需求和原料供应条件,合理安排新建项目布点;优先考虑大型石化基地的布局,以优化原料配置,并适当兼顾西部发展的需要27(二)PTA项目建设安排原则PTA项(二)PTA项目建设安排原则(续)2、选择有条件的项目作为国产化依托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PTA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鼓励节能降耗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做好环境保护工作3、既考虑保证产业安全,又使产业具有发展活力,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除国有投资外,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民营、外商、港澳台资项目4、PTA项目业主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实力。按照平稳快速发展要求,逐项安排核准,避免过度集中投产,造成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大幅波动,逐步提高国产PTA市场满足率28(二)PTA项目建设安排原则(续)2、选择有条件的项目作为五、“十一五”期间PTA

新增能力和项目安排29五、“十一五”期间PTA

新增能力和项目安排29根据“十一五”项目安排原则,首先考虑建成以下8个项目,新增生产能力526万吨序号企业名称省区隶属所有制能力投产时间项目进度备注1上海远东纺织(台资)上海地方台资602006.2在建新建2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辽宁石油国有控股532006在建改扩建3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化国有控股532006在建改扩建4三菱-中信大榭岛浙江地方中外合资602007在建新建5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化国有控股1002008已核准新建国产化6大连逸盛大化石化公司辽宁地方国有控股502008已核准新建7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公司山东地方国有控股602008已核准国产化8珠海碧辟化工公司(二期)广东地方中外合资902007正在核准扩建已批立项合计52630根据“十一五”项目安排原则,首先考虑建成以下8个项目,新增生考虑到上述安排的能力仅能满足需求量的65%左右,根据市场情况再逐步安排以下6个项目,可新增产能383万吨。序号企业名称省区隶属所有制能力投产时间项目进度备注1浙江华联三鑫(二期)浙江地方国有控股602007在建扩建2福建石狮佳龙福建地方国内民营602007在建新建3重庆涪陵重庆地方国有控股602009正在核准新建4江苏江阴汉邦石化江苏地方国内民营532009正在核准新建5中海油惠州PTA广东海油国有控股602010已报建议书,需补报申请报告新建6翔鹭厦门石化福建地方台资902010委托评估扩建合计38331考虑到上述安排的能力仅能满足需求量的65%左右,根据市场情况若以上项目都按期完成,预计到2010年可形成PTA生产能力1511.5万吨,比2005年增加909万吨,其中老厂改扩建新增506万吨,新布点7个增加产能403万吨,可满足届时国内PTA需求量的80%以上。届时华东地区的PTA产能约占全国的69%,与聚酯产能分布基本匹配32若以上项目都按期完成,预计到2010年可形成PTA生产能力12010年PTA能力按区域分布332010年PTA能力按区域分布332010年聚酯能力按区域分布342010年聚酯能力按区域分布342010年国内PTA装置能力情况到2010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的企业有5个,共783.5万吨,占全国总能力的52%352010年国内PTA装置能力情况到2010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2010年PTA生产企业按隶属关系和所有制性质分布图362010年PTA生产企业按隶属关系和所有制性质分布图36到目前为止,各方面提出拟建设的10个项目尚未安排在“十一五”期间建设,这几年暂不办理项目核准审批手续。今后根据市场需求,如需对项目安排进行调整时再议。新建、改造PTA项目属于由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其它部门或地方不要违规核准,企业更不要违规建设序号企业名称省区隶属所有制能力1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化国有控股802宁波台化兴业浙江地方台资603张家港三井江苏地方中外合资604青岛三南化学山东地方外方独资605上海远东纺织(二期)上海地方台资606天津蓝星天津地方国有控股537山东万杰山东地方国内民营608江苏盛虹江苏地方国内民营709江苏南通萨摩亚商基利江苏地方台资6010江苏海伦化学有限公司江苏地方台资90合计653未安排“十一五”期间建设的项目情况说明37到目前为止,各方面提出拟建设的10个项目尚未安排在“十一五”炼油装置乙烯装置芳烃联合装置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QTA)聚酯PET涤纶长丝、涤纶短丝、瓶级切片等醋酸、氧气乙二醇EG乙烯氧气、水PTA上下游产业链示意图注:QTA为中纯度对苯二甲酸,只是在PTA生产流程中工艺条件略有不同,省略了加氢精制和再结晶过程,其用途与PTA相同说明(附)38炼油装置乙烯装置芳烃联合装置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聚涤纶长丝、聚酯行业现状2004年国内聚酯生产能力1623万吨,扣除已停产和即将淘汰的部分能力,有效生产能力约为1400万吨,当年产量为1258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290万吨。1990-2004年聚酯生产能力年均增长21.6%(其中1998-2004年聚酯生产能力年均增长34.4%)国内聚酯生产能力主要集中东南沿海地区,其中2004年华东地区占总能力的76%,华南地区占12%,其余为东北地区5%,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各2%,西北地区1%说明(附)39聚酯行业现状2004年国内聚酯生产能力1623万吨,扣除已精对苯二甲酸(PTA)

“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

附件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四月40精对苯二甲酸(PTA)

“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

附件一:一、PTA世界市场简况41一、PTA世界市场简况2世界历年PTA能力、产量变化及发展趋势42世界历年PTA能力、产量变化及发展趋势3亚洲历年PTA能力、产量、消费量及增长趋势43亚洲历年PTA能力、产量、消费量及增长趋势42005年世界PTA能力、产量/消费量分别达到3509万吨、3200万吨,平均开工率为91%。与2000年相比,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分别7.2%、7.6%,产量/消费量的增长略快于能力发展。预计未来世界PTA需求将进一步向亚洲转移,总体增长趋缓,基本保持供求平衡发展,开工率仍将处于较高水平2005年亚洲(不含中东)PTA能力、产量已分别达到2460万吨、2340万吨,开工率为95%,同年消费量为2455万吨,略有缺口。与2000年相比,5年间PTA能力、产量、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4%、8.6%、9.5%,产量、能力增长略低于消费的增长。预计未来亚洲PTA需求增长速度略大于能力增长,供求缺口将有所扩大442005年世界PTA能力、产量/消费量分别达到3509万吨、2005年亚洲各地区PTA生产、消费平衡情况452005年亚洲各地区PTA生产、消费平衡情况6目前亚洲(不含中东)占世界PTA生产、消费比例为70%左右。今后新增能力和需求主要在亚洲,少量在北美和中东,因此上述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在亚洲地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主要进口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印尼是主要出口地,未来印度将成为另一主要出口国,其它不足将由中东和北美弥补46目前亚洲(不含中东)占世界PTA生产、消费比例为70%左右。二、PTA国内生产、

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47二、PTA国内生产、

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8序号企业名称省区隶属所有制现有能力投产时间备注1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化国有控股401984年改造增容2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化国有控股651989年改扩建3天津石化公司天津石化国有控股352000年改造增容4洛阳石化公司河南石化国有控股32.52000年改造增容5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化国有控股32.51995年改造增容602003年扩建6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辽宁石油国有控股271996年改造增容7乌鲁木齐石化公司新疆石油国有控股7.51995年

8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公司山东石化国有控股101991年改造增容9翔鹭厦门石化公司(台资)福建地方台资1202003年新建10珠海碧辟化工公司(合资)广东地方中外合资532003年新建11浙江华联三鑫石化公司浙江地方国有控股602005年新建12宁波逸盛浙江地方国内民营602005年新建合计602.52005年中国PTA生产企业一览表48序号企业名称省区隶属所有制现有能力投产时间备注1上海石化股份2005年我国PTA生产分布按隶属关系按省区492005年我国PTA生产分布按隶属关系按省区10我国历年PTA供求情况单位:万吨50我国历年PTA供求情况单位:万吨111996~2005年PTA产量、进口量、

表观消费量增长趋势图511996~2005年PTA产量、进口量、

表观消费量增长趋势2005年我国PTA进口来源情况522005年我国PTA进口来源情况13PTA国内生产及消费现状生产:目前12家PTA生产企业共有13套装置,平均装置规模为46万吨。最大的生产企业为福建翔鹭厦门石化公司,单套装置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其次为仪征化纤公司,两套装置合计能力为92.5万吨消费:2005年我国PTA产量达556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205万吨,与1990年相比,15年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21%,消费增长大于产能递增,进口量逐年增大53PTA国内生产及消费现状生产:目前12家PTA生产企业共有1国内PTA生产、消费、投资特点分析国产PTA满足率在低位徘徊:受聚酯和涤纶工业快速发展的带动,近几年我国PTA需求不断扩大。在国内PTA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和保持高负荷生产下,进口量始终居高不下。2001年进口突破300万吨,2002年突破400万吨,2004年突破500万吨,2005年进口量高达649万吨。近五年PTA自给率始终在35-46%的低位徘徊54国内PTA生产、消费、投资特点分析国产PTA满足率在低位徘徊国内PTA生产、消费、投资特点分析(续)PTA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我国聚酯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2005年约占全国总能力的76%,相应PTA生产、消费也集中在华东地区,其中江、浙、沪、闽的总生产能力已占全国的73%。目前PTA进口量的63.7%也集中在上海、宁波及南京口岸。从今后聚酯发展态势看,上述比例还可能进一步增加。预计2005年后,华东地区的聚酯产能将占全国的84%55国内PTA生产、消费、投资特点分析(续)PTA消费区域主要集国内PTA生产、消费、投资特点分析(续)PTA资本市场已经逐渐放开,2002年修订我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时将PTA由外商限制类改为鼓励类。目前PTA装置由国内两大石油石化集团垄断的局面已打破,随着新批PTA项目建设和投产,将有外商、民营和其它国有等多种所有制成份进入这一领域技术装备依赖成套引进:现有装置技术来源基本都是引进国外成套技术,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才刚刚起步56国内PTA生产、消费、投资特点分析(续)PTA资本市场已经逐附:PTA装置的技术装备国产化情况现状:我国现有和在建PTA装置共15套,其工程技术、基础设计和重大装备全部成套引进,主要采用了杜邦(英维达)、阿莫科(bp)、三井油化和鲁奇等多家专利技术和基础设计

基础:国内有关大学、科研设计、生产企业等单位对PTA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将研发成果逐步应用于国内PTA装置的改造或增容中

——上海石化采用消化吸收的富氧氧化PTA生产技术,自行设计和建设,将原有的年产22.5万吨PTA装置改扩到40万吨,并在机泵和换热器等部分设备上取得了突破,实现国产化——仪征化纤在对现有装置改造中,也部分应用了国内研发的其他技术,并取得成功57附:PTA装置的技术装备国产化情况现状:我国现有和在建PTA附:PTA装置的技术装备国产化情况(续)进展:2003年我委协调科研设计、生产企业、装备制造等单位,将济南正昊的60万吨PTA项目作为国产化示范工程,并给予部分国债支持。该项目拟采用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国内自主设计,15台套关键设备将由国内首次制造和应用未来安排:PTA市场需求大,今后要上的大型PTA装置较多,有一定的国产化基础,在我委起草并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将其列为国产化的重点之一

——初步确定仪征化纤百万吨级PTA等部分项目作为国产化依托工程——为了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PTA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国家正在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制定PTA技术装备政策

58附:PTA装置的技术装备国产化情况(续)进展:2003年我委三、PTA国内供求预测及平衡59三、PTA国内供求预测及平衡20目前我国PTA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酯。聚酯在我国主要用于生产涤纶纤维(92%以上),非纤用量不足8%。而国外纤维与非纤消耗聚酯的比例约为2:1。这由我国人口众多、纺织业发达的特点所决定总的来看,国内涤纶发展基数较大,已经进入成熟期,预计生产发展速度将有所降低,“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8~9%;而聚酯非纤应用处于快速成长期,预计将保持12-15%的年均增长率。因此,我国今后的聚酯需求还会保持一定增长率,但非纤比例将有所提高60目前我国PTA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酯。聚酯在我国主要用于生产涤综合国内有关行业协会、专家、咨询部门的意见,我国聚酯2010年需求预测值基本在1800万吨~2000万吨之间,若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聚酯需求可望突破2000万吨扣除用回收料生产的100万吨,按每吨聚酯消耗0.87吨PTA计算,2010年PTA需求将达到1480-1650万吨,考虑到国内外原料条件的限制,按国内80%满足率、90%开工率,相应需要配套PTA生产能力1320-1470万吨61综合国内有关行业协会、专家、咨询部门的意见,我国聚酯2010PTA供需预测及产能平衡情况品种项目2005年2010年PTA

低方案高方案1表观消费1205148016502国内市场满足率46.14%80%80%3产量556118413204净进口6492963305现有能力和安排能力602.5132014706“十一五”期间需新增能力717.5867.52010年设备开工率按90%考虑62PTA供需预测及产能平衡情况品种项目2005年2010年PT四、我国PTA发展思路

及项目安排原则63四、我国PTA发展思路

及项目安排原则241、我国人口众多,是合成纤维消费大国,随着国民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如果要达到目前世界人均化纤消费量9.9公斤的水平,国内合成纤维制造业还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合成纤维下游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及服装行业,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还具备比较强的优势,为国内合成纤维生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2、部分合成纤维产品如涤纶、腈纶等已逐渐成为我国的优势产品,近年来锦纶在生产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也有了长足进步,加上制造费用的优势,尤其是我国在聚酯技术装备国产化已取得突破,使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主要的合成纤维制造大国,这不仅为合纤原料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也形成了发展合纤原料生产的推动力(一)发展基础条件分析641、我国人口众多,是合成纤维消费大国,随着国民经济水平进一步3、适当发展合成纤维原料生产并保持一定自给率,有利于我国中下游制造业的发展,对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解决就业和发展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几大合纤原料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国内供应短缺、国际供应也趋于紧张的局面,给我国发展上述原料生产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市场环境,是我国从合成纤维生产、消费大国变成生产和市场供应强国的一个较为有利的时机(一)发展基础条件分析(续)653、适当发展合成纤维原料生产并保持一定自给率,有利于我国中下(二)PTA项目建设安排原则PTA项目为鼓励类行业,投资商又具有积极性,其发展建设应在PX原料供应可能的情况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下游需要为目标。但考虑到原料供应的可能性(与炼油、乙烯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相衔接),项目安排以满足下游产品需要的80%左右为宜,并把握以下原则:1、优先考虑依托老厂挖潜改造,提高竞争能力;综合考虑区域市场需求和原料供应条件,合理安排新建项目布点;优先考虑大型石化基地的布局,以优化原料配置,并适当兼顾西部发展的需要66(二)PTA项目建设安排原则PTA项(二)PTA项目建设安排原则(续)2、选择有条件的项目作为国产化依托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PTA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鼓励节能降耗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做好环境保护工作3、既考虑保证产业安全,又使产业具有发展活力,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除国有投资外,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民营、外商、港澳台资项目4、PTA项目业主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实力。按照平稳快速发展要求,逐项安排核准,避免过度集中投产,造成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大幅波动,逐步提高国产PTA市场满足率67(二)PTA项目建设安排原则(续)2、选择有条件的项目作为五、“十一五”期间PTA

新增能力和项目安排68五、“十一五”期间PTA

新增能力和项目安排29根据“十一五”项目安排原则,首先考虑建成以下8个项目,新增生产能力526万吨序号企业名称省区隶属所有制能力投产时间项目进度备注1上海远东纺织(台资)上海地方台资602006.2在建新建2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辽宁石油国有控股532006在建改扩建3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化国有控股532006在建改扩建4三菱-中信大榭岛浙江地方中外合资602007在建新建5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化国有控股1002008已核准新建国产化6大连逸盛大化石化公司辽宁地方国有控股502008已核准新建7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公司山东地方国有控股602008已核准国产化8珠海碧辟化工公司(二期)广东地方中外合资902007正在核准扩建已批立项合计52669根据“十一五”项目安排原则,首先考虑建成以下8个项目,新增生考虑到上述安排的能力仅能满足需求量的65%左右,根据市场情况再逐步安排以下6个项目,可新增产能383万吨。序号企业名称省区隶属所有制能力投产时间项目进度备注1浙江华联三鑫(二期)浙江地方国有控股602007在建扩建2福建石狮佳龙福建地方国内民营602007在建新建3重庆涪陵重庆地方国有控股602009正在核准新建4江苏江阴汉邦石化江苏地方国内民营532009正在核准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