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昆虫的生物学-农业昆虫学课件_第1页
【往年】昆虫的生物学-农业昆虫学课件_第2页
【往年】昆虫的生物学-农业昆虫学课件_第3页
【往年】昆虫的生物学-农业昆虫学课件_第4页
【往年】昆虫的生物学-农业昆虫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虫的生物学INSECT BIOLOGY昆虫的生物学1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

bisexual孤雌生殖

parthenogenesis3.多胚生殖

polyembryony4.胎生

viviparity5.幼体生殖

paedogenesis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bisexual2昆虫的生殖方式1、两性生殖

(bisexual)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卵生。即经过雌雄交配,产生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法昆虫的生殖方式1、两性生殖(bisexual)32、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这种生殖方式在昆虫中也不少分为3种类型: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偶尔可出现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一些毒蛾和枯叶蛾。2、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4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如膜翅目昆虫的蜂类,雌蜂排卵时并非所有卵都是受精的受精卵 雌蜂非受精卵 雄蜂

另外一些雄虫极少甚至没有的种类如一些蚧、粉虱、蓟马、竹节虫。经常性的孤雌生殖—如膜翅目昆虫的蜂类,雌蜂排卵时并非所有5

周期性(季节性)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如蚜虫

世代交替,秋末冬初两性生殖,产越冬卵;春夏秋的10—20代孤雌生殖。 周期性(季节性)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63、多胚生殖(polyembryony)由1个卵产生2个或更多个胚胎的生殖方式。常见于膜翅目的一些寄生性蜂类,如小蜂科、姬蜂科等,是对活体寄生的一种适应4、胎生(viviparity)

从母体直接产生出幼虫或若虫的生殖方法如麻蝇、蚜虫。3、多胚生殖(polyembryony)75、幼体生殖(paedogenesis)在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处于幼虫期时就进行生殖的方式(是幼虫的孤雌生殖,也是胎生),如一些瘿蚊。5、幼体生殖(paedogenesis)8昆虫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性1、卵期卵自产下后到孵出幼虫(若虫)所经过的时间,称卵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阶段形态结构:是一个大型细胞,由外而内包含卵壳、卵黄膜、原生质和卵黄、卵核等昆虫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性1、卵期9卵的基本构造•卵孔:精子进入通道。卵壳:保护(有七层)卵黄膜:屏障,透气。卵核:含遗传物质。周质:原生质中不含卵黄。原生质网:其间充满卵黄。生殖质:与核形成生殖细胞生殖器官。卵的基本构造10卵的大小:约0.5~2mm,最小的寄生蜂的卵0.02mm, 较大的蝗虫的卵6~7mm卵的形状:有球形、半球形、长卵形、肾形、桶形等、草蛉的卵有长丝状的卵柄卵的大小:11产卵的方式:单粒或数粒散产;有的产在一起成为卵块;有的卵块上覆盖茸毛;有的则产在卵袋或卵鞘内产卵的场所:植物枝叶的表面、植物组织内、土中、其它昆虫体内产卵的方式:12产卵部位:蜻蜓,水中。负子蝽,雄背上。菜粉蝶,散产十字花科植物叶上。蝗虫,卵块、土中。蝉,树枝内。寄生蜂,寄主体内螳螂,卵囊产卵部位:13卵的发育和孵化两性生殖昆虫的卵产出体外以后,如果环境条件适宜,便进入胚胎发育期,逐渐发育形成幼虫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hatching)酶:蝗咬破:蚕有的幼虫孵出后把卵壳吃掉,如夜蛾,天蛾。卵的发育和孵化酶:蝗咬破:蚕14一批卵从开始孵化到全部孵化结束,称为孵化期昆虫卵期的长短,因种类、季节或环境不同而异,短的只有1~2天,长的达数月之久一批卵从开始孵化到全部孵化结束,称为孵化期152018-9-2816昆虫的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由幼期的状态转变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A

增节变态B

表变态C

原变态D

不完全变态

①渐变态

②半变态

③过渐变态E

完全变态复变态2018-9-2816昆虫的变态(metamorphosis162018-9-2817A

增节变态:无翅亚纲原尾目昆虫。2018-9-2817A增节变态:无翅亚纲原尾目昆虫。172018-9-2818B

表变态:无翅亚纲的另外三个目2018-9-2818B表变态:无翅亚纲的另外三个目182018-9-2819C

原变态:蜉蝣目2018-9-2819C原变态:192018-9-2820D

不完全变态

incomplete

metamorphorsis=hemimetaboly外翅部19目①渐变态:如螳螂,蟑螂,蝗虫,蝽。2018-9-2820D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202018-9-2821②半变态:蜻蜓,幼期称“稚虫(naiad)”。2018-9-2821②半变态:蜻蜓,幼期称“稚虫(naia212018-9-2822③过渐变态:蓟马,粉虱和蚧类雄虫。2018-9-2822③过渐变态:蓟马,粉虱和蚧类雄虫。222018-9-2823E

完全变态completemetamorphorsis

=holometaboly有翅亚纲内翅部。2018-9-2823E完全变态232018-9-2824E.完全变态有翅亚纲内翅部。2018-9-2824E.完全变态有翅亚纲内翅部。242018-9-2825复变态-芫箐2018-9-2825复变态-芫箐252、幼虫(若虫)期自卵孵化为若虫(幼虫)到变为成虫(蛹)时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若虫期(幼虫期)(不全变态昆虫)(全变态昆虫)幼虫期一般约15~20天,长的自几个月至1~2年,若虫期最长的是17年蝉2、幼虫(若虫)期自卵孵化为若虫(幼虫)到变为成虫26脱皮(Moulting):幼虫的外表皮限制虫体的生长,当生长到一定时期,就形成新表皮,脱去旧表皮。这种现象称脱皮。脱下的旧表皮称“蜕(exuvia)”。从卵孵化至第一次脱皮前称为第一龄幼(若)虫,以后每脱皮一次即增加一龄(instar)

。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龄期(stadium)脱皮(Moulting):幼虫的外表皮限制虫体的生长,当生27幼虫类型广义幼虫包括若虫,稚虫,幼虫。狭义幼虫仅指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期。①原型幼虫:无翅亚纲(增节变态,表变态)成、幼虫腹部有除尾须,外生殖器之外的附肢(针突,弹器等)。幼虫类型广义幼虫包括若虫,稚虫,幼虫。28②蜉型幼虫:(原变态)蜉蝣目幼虫腹部具附肢转变的气管鳃。幼虫水生也称“稚虫”。②蜉型幼虫:(原变态)蜉蝣目幼虫腹部具附肢转变的气管鳃。幼虫29不完全变态类幼虫同型幼虫:渐变态类。若虫与成虫在体型,形态,食性,生活环境均很相似。若虫为寡足型

。亚同型幼虫:半变态。稚虫因为水生,行动、呼吸、取食器官与成虫不同。不完全变态类幼虫同型幼虫:渐变态类。若虫与成虫在体型,形态30同型幼虫:渐变态类。若虫与成虫在体型,形态,食性,生活环境均很相似。若虫为寡足型

。同型幼虫:渐变态类。若虫与成虫在体31亚同型幼虫:半变态。稚虫因为水生,行动、呼吸、取食器官与成虫不同。亚同型幼虫:半变态。稚虫因为水生,32完全变态类幼虫异型幼虫。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环境、生活习性、食性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幼虫没有复眼,没有外生翅芽)原足型

多足型寡足型

无足型完全变态类幼虫33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类型,按其体型和足式可分为:(1)原足型体柔弱,腹部一般不分节,胸足等附肢仅是几个突起,尚未发育完全的胚胎如卵寄生蜂的早期幼虫,一些寄生蜂卵中营养物质少,幼虫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孵化,孵化后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类型,按其体型和足式可分为:34(2)多足型幼虫体长而柔软,头部发达,口器咀嚼式。有3对胸足和多对腹足鳞翅目:2~5对腹足,有趾钩,称蠋型幼虫叶蜂类:腹足多于5对,无趾钩,称“伪蠋型幼虫”(2)多足型35多足型——蝶蛾类2~5对腹足,有趾钩,称蠋型幼虫多足型——蝶蛾类2~5对腹足,有趾钩,称蠋型幼虫36多足型——叶蜂类腹足多于5对,无趾钩,称“伪蠋型幼虫”多足型——叶蜂类腹足多于5对,无趾钩,称“伪蠋型幼虫”37(3)寡足型幼虫体柔软或坚硬,头部发达,口器咀嚼式,只有3对发达的胸足,无腹足。有的行动敏捷,如步甲、瓢虫(丙型)有的行动迟缓,如金龟子幼虫(蛴螬型)(3)寡足型38蛃型:胸足发达,行动迅速,捕食性,如草蛉,瓢虫蛃型:胸足发达,行动迅速,捕食性,如草蛉,瓢虫39蛴螬型:身体肥胖,C形弯曲,行动迟缓,金龟子;蛴螬型:身体肥胖,C形弯曲,行动迟缓,金龟子;40寡足型——具胸足无腹足鞘翅目幼虫,马铃薯甲虫寡足型——具胸足无腹足鞘翅目幼虫,马铃薯甲虫41(4)无足型幼虫体柔软,头部发达或不发达,口器咀嚼式或呈口钩状,胸足腹足均退化或无,如蝇类的幼虫多生活于易获得营养环境中全头无足型

:有明显骨化头部,如象虫;半头无足型:头部大多缩入前胸。如虻类;无头无足型:蛆型,只有口钩外露,蝇蛆。(4)无足型42无头无足型——实蝇幼虫无头无足型——实蝇幼虫433、蛹期蛹期是全变态类昆虫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化蛹:末龄幼虫老熟后,快变蛹时先停止取食,迁移至适当场所(或吐丝结茧),此时幼虫体躯逐渐缩短,活动减弱,准备化蛹,称为预蛹(prepupa)

,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预蛹期。预蛹脱去最后一次皮变成蛹的过程称为化蛹从化蛹时起至发育羽化成虫时止所经历的时间为蛹(pupa)期3、蛹期蛹期是全变态类昆虫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44蛹的保护物隐蔽场所;吐丝作茧:蚕,蜂,蚤,蚁土室:地老虎,粘虫,金龟子缢蛹:蝶蛹的保护物45蛹期的变化蛹期表面上看处于静止状态,实际上蛹体内起着剧烈的生理变化,在此时期内大部分幼虫的组织和器官经过分解后重新产生成虫期的组织和器官。蛹期的变化46蛹的类型:分为三种类型(1)离蛹(裸蛹)表面上大致可以辨认出成虫的形态,但翅多从背面伸向腹面,翅、足、触角等不紧贴在蛹体上,腹节略可活动(甲虫、蜂类、草蛉的蛹)蛹的类型:分为三种类型47(2)被蛹翅从背面向腹面抱合,翅、足、触角等排列非常紧密,并紧紧地粘贴在蛹体上,体外围有一层硬膜,不能自由活动(蝶蛾类、蚊蛹)(2)被蛹48(3)围蛹蝇类所特有,呈长桶形或长椭圆形。化蛹时,最后二龄幼虫脱下的皮缩短变硬后形成一个圆筒形分节的蛹壳,蛹体为离蛹。(3)围蛹49蝇的围蛹蝇的围蛹504、成虫期羽化不全变态类昆虫末龄若虫脱皮变为成虫或全变态类昆虫的蛹由蛹壳破裂变为成虫,都称为羽化(emergence)成虫从羽化起直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成虫期成虫期是昆虫个体发育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时期4、成虫期羽化51性成熟(两种情形)A :羽化前 幼虫期摄取营养足够羽化时•性器官已发育完全,具成熟精子或卵子羽化后 不需取食即可交配产卵成虫期一般不取食,口器退化,寿命较短,雌虫产卵后不久即死亡,如蜉蝣,家蚕蛾。性成熟(两种情形)羽化时•性器官已发育完全,具成熟精子或卵52B:羽化时生殖器官未发育完全羽化后必需继续取食某些营养一段时间后•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才交配产卵这种成虫期对性成熟不可缺少的取食,称为补充营养,如蚊、蝗、瓢虫B:生殖器官未发育完全羽化后必需继续取食某些营养一段时间后•53雌、雄成虫从羽化至性成熟开始交配所经时间•••••交配后,雌虫产卵的数量•雌、雄成虫的比例数交配前期产卵前期

雌成虫从羽化至第一次产卵所经时间繁殖力性比雌、雄成虫从羽化至性成熟开始交配所经时间•交配后,雌虫产卵54•性二型大多数昆虫雌、雄成虫的形态相似,主要区别是生殖器官

第一性征有些昆虫雌、雄两性在触角形状、身体大小、颜色及其它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

第二性征这种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型(sexualdimorphism)。如介壳虫,萤火虫•55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雌性 雄性丝带凤蝶(Sericinusmontelus)56【往年】昆虫的生物学-农业昆虫学课件57有些昆虫在同一种群中,除了雌、雄异型外,在同一性别中也存在不同的类型,称为多型现象(Polymorphism)多型主要表现在体躯构造、形态和颜色等的不同如:稻飞虱的雌、雄两性中各有长翅型和短翅型;

蜜蜂在同一巢中有蜂王、雄蜂和职蜂多型现象有些昆虫在同一种群中,除了雌、雄异型外,在同一性别中也存在58蜘蛱蝶春型蜘蛱蝶夏型蜘蛱蝶春型蜘蛱蝶夏型59多型现象在“社会性”昆虫中特别明显。如蜜蜂,除了能生殖的后蜂(即所谓“蜂王”)、雄蜂外,还有不能生殖的全是雌性的工蜂。在同一群的白蚁中,可能具有包括雌雄在内的六种主要类型,即三种能生殖的雌性:大翅型(即所谓“后螱”)、辅助生殖的短翅型和无翅型;一种能生殖的雄螱;两种不育型(或雌或雄):工螱和尖头的或有巨大上颚的兵螱。多型现象在“社会性”昆虫中特别明显。60【往年】昆虫的生物学-农业昆虫学课件61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从卵发育开始,经过幼虫、蛹到成虫性成熟产卵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generation)

,即一代昆虫在整个一年中的发生经过,如发生的代数、各虫态出现的时间及越冬情况等,称年生活史(life

history)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从卵发育开始,经过幼虫、蛹到成虫性62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它的年生活史就是一个世代(一化性);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年生活史就包括多个世代(多化性)昆虫世代数影响因子:遗传:最主要,蚕的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温度等气候因子:黑龙江玉米螟1代,山东的2-3代,江西的4代。食料: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它的年生活史就是一个世代(一化性);一63•许多昆虫常以幼虫、蛹或成虫越冬,到次年出现的幼虫、蛹或成虫都不算当年的第一代,而是前一年的最后一个世代,此代特称为越冬代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往往因发生期参差不齐,成虫羽化期和产卵期长,出现第一代和后几代混合发生的现象,造成上、下世代间界限不清,称为越冬代世代重叠•许多昆虫常以幼虫、蛹或成虫越冬,到次年出现的幼虫、蛹或成64昆虫的休眠和滞育越冬和越夏:许多昆虫在生活史中,常常以生长发育停滞的方式度过寒冬或盛夏的现象。根据产生和消除这种现象的条件,可以把生长发育停滞的现象分为休眠和滞育二类:1、休眠(dormancy)常由不良环境直接引起(如低温),不良环境消除,即可恢复生长发育。昆虫的休眠和滞育越冬和越夏:许多昆虫在生活史中,常常以生长652、滞育(diapause)滞育常常不是不利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在自然情况下,当不利的环境条件远未到来之前,就进入滞育了。昆虫的滞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遗传性。在个体发育期间,常是在一定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时进行滞育。在滞育期间即使给予最适宜的生活条件也不能解除,必须经过较长的滞育期,并要求有一定的刺激因素,才能重新恢复生长。2、滞育(diapause)66滞育的外因:最主要是光周期。光周期:一昼夜中光照时数和黑暗时数的节律。光周期是最稳定的因素。在寒冷远未到来之前,昆虫依据对光周期的反应进入滞育。临界光照周期:引起50%个体进入滞育的光周期;临界光照虫态:感受光刺激的虫态,常为滞育虫态的前一虫态。如家蚕以卵滞育,其临界光照虫态是前一代成虫。滞育的外因:最主要是光周期。67对光周期反应:在温、寒带地区,当日照缩短至12h以下时,滞育比例激增,如三化螟当光照加长至12h以上时,光周期过短过长引起滞育,如桃小食心虫,时间大于13h,小于17h短日照滞育型长日照滞育型大部分进入滞育,如大地老虎中间型对光周期反应:在温、寒带地区,当日照缩短至12h以下时,滞68滞育的其他影响因子:温度(结合光周期)食物引起滞育的外界因子,必须通过激素的作用才能实现对滞育的调控。激素是滞育的内在因子。滞育的其他影响因子:69滞育的激素调控:卵滞育:环境→雌虫脑神经分泌细胞→咽下

diapausehormone)→滞育卵幼虫、蛹滞育:环境→脑不分泌BH→PG不分泌MH→滞育。一般低温激活脑,可解除。成虫滞育:环境→脑不分泌BH→CA不分泌JH→卵巢、精巢不发育→滞育。滞育的激素调控:70昆虫的行为一、昼夜节律(与寻找食物、配偶和避开天敌相关):日出性,蝶、蜻蜓、蜜蜂。夜出性,蛾。弱光性,蚊。昆虫的行为一、昼夜节律(与寻找食物、配偶和避开天敌相关):71昆虫的行为二、趋性是对某种刺激进行趋向或背向的有定向活动刺激物有:光、热、化学物质等等趋性则分为:趋光性、趋热性、趋化性且分为正趋性和负趋性趋光性 昆虫通过视觉器官,趋向光源的反应行为(夜出性昆虫)昆虫的行为二、趋性72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对昆虫的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均有重要意义趋化性趋温性

昆虫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所在环境而改变,因此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昆虫就趋向于适宜它生活的温度条件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对昆73三、食性就是取食的习性。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1、植食性

以新鲜植物为食,包括为害农作物的各种害虫。根据其食性范围的大小分为单食性

只取食一种植物,如三化螟取食水稻;寡食性取食一科或近缘科,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多食性 能取食不同科属的许多种植物三、食性单食性 只取食一种植物,如三化螟取食水稻;取食一科742、肉食性都以小动物或昆虫为食,大多是益虫。按其生活和取食方式又分:捕食性寄生性如瓢虫、草蛉、螳螂等成虫和幼虫食性不一样,只在幼虫期营寄生生活。如寄生蜂、寄生蝇3、杂食性食物种类包括动物和植物,如蚂蚁等2、肉食性捕食性如瓢虫、草蛉、螳螂等幼虫期营寄生生活。如寄生75四、群集性是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许多昆虫具有群集习性,但群集方式不完全相同临时的群集 只是在某一虫态和一段时间内群集在一起,过后分散永久群集 终生群集在一起,群集一经形成后,往往不再分散四、群集性76五、迁移性在成虫羽化到翅骨化变硬的羽化幼期,有成群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特性,如:东亚飞蝗这些昆虫成虫开始迁飞时,雌成虫的卵巢还没有发育,大多数没有交配产卵,这种迁飞

是昆虫的一种适应,有助于种的延续生存五、迁移性77六、假死性有些昆虫受到突然的接触或震动时,全身表现一种反射性的抑制状态,身体卷曲,或从植株上堕落地面,一动不动,片刻后才又爬行或起飞,即为假死性六、假死性78七、拟态和保护色昆虫与另一种生物体很相象,因而获得了保护自己的好处的现象昆虫与生活的环境有相同的体色,有利于躲避天敌,保护自己拟态保护色七、拟态和保护色昆虫与另一种生物体很相象,因而获得了保护自79螳螂的拟态和保护色螳螂的拟态和保护色80螳螂的拟态和保护色螳螂的拟态和保护色81拟态和保护色拟态和保护色82拟态和保护色拟态和保护色83拟态和保护色拟态和保护色84八、昆虫的社会行为白蚁、蜜蜂、蚂蚁等社会性昆虫,终年群居一巢,过着群体生活,各个体不能脱离群体而独立生活。这类昆虫的群体中有不同类型的个体,各型之间在生理、形态和职能上已有显著的分化,在群体中过着有组织的社会性生活,有较复杂的“社会分工”八、昆虫的社会行为85九、昆虫的防御行为防御:走为上逃避;装死,坠落(瞒天过海);恫吓,恣态。构造:甲虫,蚂蚁(大头蚁)化学防御:毒液,蜂,毒蛾;气味,凤蝶幼虫“Y”腺;不合口味,甲虫,蝽类。九、昆虫的防御86昆虫的生物学INSECT BIOLOGY昆虫的生物学87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

bisexual孤雌生殖

parthenogenesis3.多胚生殖

polyembryony4.胎生

viviparity5.幼体生殖

paedogenesis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bisexual88昆虫的生殖方式1、两性生殖

(bisexual)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卵生。即经过雌雄交配,产生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法昆虫的生殖方式1、两性生殖(bisexual)892、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这种生殖方式在昆虫中也不少分为3种类型: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偶尔可出现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一些毒蛾和枯叶蛾。2、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90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如膜翅目昆虫的蜂类,雌蜂排卵时并非所有卵都是受精的受精卵 雌蜂非受精卵 雄蜂

另外一些雄虫极少甚至没有的种类如一些蚧、粉虱、蓟马、竹节虫。经常性的孤雌生殖—如膜翅目昆虫的蜂类,雌蜂排卵时并非所有91

周期性(季节性)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如蚜虫

世代交替,秋末冬初两性生殖,产越冬卵;春夏秋的10—20代孤雌生殖。 周期性(季节性)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923、多胚生殖(polyembryony)由1个卵产生2个或更多个胚胎的生殖方式。常见于膜翅目的一些寄生性蜂类,如小蜂科、姬蜂科等,是对活体寄生的一种适应4、胎生(viviparity)

从母体直接产生出幼虫或若虫的生殖方法如麻蝇、蚜虫。3、多胚生殖(polyembryony)935、幼体生殖(paedogenesis)在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处于幼虫期时就进行生殖的方式(是幼虫的孤雌生殖,也是胎生),如一些瘿蚊。5、幼体生殖(paedogenesis)94昆虫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性1、卵期卵自产下后到孵出幼虫(若虫)所经过的时间,称卵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阶段形态结构:是一个大型细胞,由外而内包含卵壳、卵黄膜、原生质和卵黄、卵核等昆虫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性1、卵期95卵的基本构造•卵孔:精子进入通道。卵壳:保护(有七层)卵黄膜:屏障,透气。卵核:含遗传物质。周质:原生质中不含卵黄。原生质网:其间充满卵黄。生殖质:与核形成生殖细胞生殖器官。卵的基本构造96卵的大小:约0.5~2mm,最小的寄生蜂的卵0.02mm, 较大的蝗虫的卵6~7mm卵的形状:有球形、半球形、长卵形、肾形、桶形等、草蛉的卵有长丝状的卵柄卵的大小:97产卵的方式:单粒或数粒散产;有的产在一起成为卵块;有的卵块上覆盖茸毛;有的则产在卵袋或卵鞘内产卵的场所:植物枝叶的表面、植物组织内、土中、其它昆虫体内产卵的方式:98产卵部位:蜻蜓,水中。负子蝽,雄背上。菜粉蝶,散产十字花科植物叶上。蝗虫,卵块、土中。蝉,树枝内。寄生蜂,寄主体内螳螂,卵囊产卵部位:99卵的发育和孵化两性生殖昆虫的卵产出体外以后,如果环境条件适宜,便进入胚胎发育期,逐渐发育形成幼虫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hatching)酶:蝗咬破:蚕有的幼虫孵出后把卵壳吃掉,如夜蛾,天蛾。卵的发育和孵化酶:蝗咬破:蚕100一批卵从开始孵化到全部孵化结束,称为孵化期昆虫卵期的长短,因种类、季节或环境不同而异,短的只有1~2天,长的达数月之久一批卵从开始孵化到全部孵化结束,称为孵化期1012018-9-2816昆虫的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由幼期的状态转变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A

增节变态B

表变态C

原变态D

不完全变态

①渐变态

②半变态

③过渐变态E

完全变态复变态2018-9-2816昆虫的变态(metamorphosis1022018-9-2817A

增节变态:无翅亚纲原尾目昆虫。2018-9-2817A增节变态:无翅亚纲原尾目昆虫。1032018-9-2818B

表变态:无翅亚纲的另外三个目2018-9-2818B表变态:无翅亚纲的另外三个目1042018-9-2819C

原变态:蜉蝣目2018-9-2819C原变态:1052018-9-2820D

不完全变态

incomplete

metamorphorsis=hemimetaboly外翅部19目①渐变态:如螳螂,蟑螂,蝗虫,蝽。2018-9-2820D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1062018-9-2821②半变态:蜻蜓,幼期称“稚虫(naiad)”。2018-9-2821②半变态:蜻蜓,幼期称“稚虫(naia1072018-9-2822③过渐变态:蓟马,粉虱和蚧类雄虫。2018-9-2822③过渐变态:蓟马,粉虱和蚧类雄虫。1082018-9-2823E

完全变态completemetamorphorsis

=holometaboly有翅亚纲内翅部。2018-9-2823E完全变态1092018-9-2824E.完全变态有翅亚纲内翅部。2018-9-2824E.完全变态有翅亚纲内翅部。1102018-9-2825复变态-芫箐2018-9-2825复变态-芫箐1112、幼虫(若虫)期自卵孵化为若虫(幼虫)到变为成虫(蛹)时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若虫期(幼虫期)(不全变态昆虫)(全变态昆虫)幼虫期一般约15~20天,长的自几个月至1~2年,若虫期最长的是17年蝉2、幼虫(若虫)期自卵孵化为若虫(幼虫)到变为成虫112脱皮(Moulting):幼虫的外表皮限制虫体的生长,当生长到一定时期,就形成新表皮,脱去旧表皮。这种现象称脱皮。脱下的旧表皮称“蜕(exuvia)”。从卵孵化至第一次脱皮前称为第一龄幼(若)虫,以后每脱皮一次即增加一龄(instar)

。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龄期(stadium)脱皮(Moulting):幼虫的外表皮限制虫体的生长,当生113幼虫类型广义幼虫包括若虫,稚虫,幼虫。狭义幼虫仅指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期。①原型幼虫:无翅亚纲(增节变态,表变态)成、幼虫腹部有除尾须,外生殖器之外的附肢(针突,弹器等)。幼虫类型广义幼虫包括若虫,稚虫,幼虫。114②蜉型幼虫:(原变态)蜉蝣目幼虫腹部具附肢转变的气管鳃。幼虫水生也称“稚虫”。②蜉型幼虫:(原变态)蜉蝣目幼虫腹部具附肢转变的气管鳃。幼虫115不完全变态类幼虫同型幼虫:渐变态类。若虫与成虫在体型,形态,食性,生活环境均很相似。若虫为寡足型

。亚同型幼虫:半变态。稚虫因为水生,行动、呼吸、取食器官与成虫不同。不完全变态类幼虫同型幼虫:渐变态类。若虫与成虫在体型,形态116同型幼虫:渐变态类。若虫与成虫在体型,形态,食性,生活环境均很相似。若虫为寡足型

。同型幼虫:渐变态类。若虫与成虫在体117亚同型幼虫:半变态。稚虫因为水生,行动、呼吸、取食器官与成虫不同。亚同型幼虫:半变态。稚虫因为水生,118完全变态类幼虫异型幼虫。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环境、生活习性、食性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幼虫没有复眼,没有外生翅芽)原足型

多足型寡足型

无足型完全变态类幼虫119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类型,按其体型和足式可分为:(1)原足型体柔弱,腹部一般不分节,胸足等附肢仅是几个突起,尚未发育完全的胚胎如卵寄生蜂的早期幼虫,一些寄生蜂卵中营养物质少,幼虫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孵化,孵化后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类型,按其体型和足式可分为:120(2)多足型幼虫体长而柔软,头部发达,口器咀嚼式。有3对胸足和多对腹足鳞翅目:2~5对腹足,有趾钩,称蠋型幼虫叶蜂类:腹足多于5对,无趾钩,称“伪蠋型幼虫”(2)多足型121多足型——蝶蛾类2~5对腹足,有趾钩,称蠋型幼虫多足型——蝶蛾类2~5对腹足,有趾钩,称蠋型幼虫122多足型——叶蜂类腹足多于5对,无趾钩,称“伪蠋型幼虫”多足型——叶蜂类腹足多于5对,无趾钩,称“伪蠋型幼虫”123(3)寡足型幼虫体柔软或坚硬,头部发达,口器咀嚼式,只有3对发达的胸足,无腹足。有的行动敏捷,如步甲、瓢虫(丙型)有的行动迟缓,如金龟子幼虫(蛴螬型)(3)寡足型124蛃型:胸足发达,行动迅速,捕食性,如草蛉,瓢虫蛃型:胸足发达,行动迅速,捕食性,如草蛉,瓢虫125蛴螬型:身体肥胖,C形弯曲,行动迟缓,金龟子;蛴螬型:身体肥胖,C形弯曲,行动迟缓,金龟子;126寡足型——具胸足无腹足鞘翅目幼虫,马铃薯甲虫寡足型——具胸足无腹足鞘翅目幼虫,马铃薯甲虫127(4)无足型幼虫体柔软,头部发达或不发达,口器咀嚼式或呈口钩状,胸足腹足均退化或无,如蝇类的幼虫多生活于易获得营养环境中全头无足型

:有明显骨化头部,如象虫;半头无足型:头部大多缩入前胸。如虻类;无头无足型:蛆型,只有口钩外露,蝇蛆。(4)无足型128无头无足型——实蝇幼虫无头无足型——实蝇幼虫1293、蛹期蛹期是全变态类昆虫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化蛹:末龄幼虫老熟后,快变蛹时先停止取食,迁移至适当场所(或吐丝结茧),此时幼虫体躯逐渐缩短,活动减弱,准备化蛹,称为预蛹(prepupa)

,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预蛹期。预蛹脱去最后一次皮变成蛹的过程称为化蛹从化蛹时起至发育羽化成虫时止所经历的时间为蛹(pupa)期3、蛹期蛹期是全变态类昆虫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130蛹的保护物隐蔽场所;吐丝作茧:蚕,蜂,蚤,蚁土室:地老虎,粘虫,金龟子缢蛹:蝶蛹的保护物131蛹期的变化蛹期表面上看处于静止状态,实际上蛹体内起着剧烈的生理变化,在此时期内大部分幼虫的组织和器官经过分解后重新产生成虫期的组织和器官。蛹期的变化132蛹的类型:分为三种类型(1)离蛹(裸蛹)表面上大致可以辨认出成虫的形态,但翅多从背面伸向腹面,翅、足、触角等不紧贴在蛹体上,腹节略可活动(甲虫、蜂类、草蛉的蛹)蛹的类型:分为三种类型133(2)被蛹翅从背面向腹面抱合,翅、足、触角等排列非常紧密,并紧紧地粘贴在蛹体上,体外围有一层硬膜,不能自由活动(蝶蛾类、蚊蛹)(2)被蛹134(3)围蛹蝇类所特有,呈长桶形或长椭圆形。化蛹时,最后二龄幼虫脱下的皮缩短变硬后形成一个圆筒形分节的蛹壳,蛹体为离蛹。(3)围蛹135蝇的围蛹蝇的围蛹1364、成虫期羽化不全变态类昆虫末龄若虫脱皮变为成虫或全变态类昆虫的蛹由蛹壳破裂变为成虫,都称为羽化(emergence)成虫从羽化起直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成虫期成虫期是昆虫个体发育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时期4、成虫期羽化137性成熟(两种情形)A :羽化前 幼虫期摄取营养足够羽化时•性器官已发育完全,具成熟精子或卵子羽化后 不需取食即可交配产卵成虫期一般不取食,口器退化,寿命较短,雌虫产卵后不久即死亡,如蜉蝣,家蚕蛾。性成熟(两种情形)羽化时•性器官已发育完全,具成熟精子或卵138B:羽化时生殖器官未发育完全羽化后必需继续取食某些营养一段时间后•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才交配产卵这种成虫期对性成熟不可缺少的取食,称为补充营养,如蚊、蝗、瓢虫B:生殖器官未发育完全羽化后必需继续取食某些营养一段时间后•139雌、雄成虫从羽化至性成熟开始交配所经时间•••••交配后,雌虫产卵的数量•雌、雄成虫的比例数交配前期产卵前期

雌成虫从羽化至第一次产卵所经时间繁殖力性比雌、雄成虫从羽化至性成熟开始交配所经时间•交配后,雌虫产卵140•性二型大多数昆虫雌、雄成虫的形态相似,主要区别是生殖器官

第一性征有些昆虫雌、雄两性在触角形状、身体大小、颜色及其它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

第二性征这种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型(sexualdimorphism)。如介壳虫,萤火虫•141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雌性 雄性丝带凤蝶(Sericinusmontelus)142【往年】昆虫的生物学-农业昆虫学课件143有些昆虫在同一种群中,除了雌、雄异型外,在同一性别中也存在不同的类型,称为多型现象(Polymorphism)多型主要表现在体躯构造、形态和颜色等的不同如:稻飞虱的雌、雄两性中各有长翅型和短翅型;

蜜蜂在同一巢中有蜂王、雄蜂和职蜂多型现象有些昆虫在同一种群中,除了雌、雄异型外,在同一性别中也存在144蜘蛱蝶春型蜘蛱蝶夏型蜘蛱蝶春型蜘蛱蝶夏型145多型现象在“社会性”昆虫中特别明显。如蜜蜂,除了能生殖的后蜂(即所谓“蜂王”)、雄蜂外,还有不能生殖的全是雌性的工蜂。在同一群的白蚁中,可能具有包括雌雄在内的六种主要类型,即三种能生殖的雌性:大翅型(即所谓“后螱”)、辅助生殖的短翅型和无翅型;一种能生殖的雄螱;两种不育型(或雌或雄):工螱和尖头的或有巨大上颚的兵螱。多型现象在“社会性”昆虫中特别明显。146【往年】昆虫的生物学-农业昆虫学课件147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从卵发育开始,经过幼虫、蛹到成虫性成熟产卵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generation)

,即一代昆虫在整个一年中的发生经过,如发生的代数、各虫态出现的时间及越冬情况等,称年生活史(life

history)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从卵发育开始,经过幼虫、蛹到成虫性148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它的年生活史就是一个世代(一化性);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年生活史就包括多个世代(多化性)昆虫世代数影响因子:遗传:最主要,蚕的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温度等气候因子:黑龙江玉米螟1代,山东的2-3代,江西的4代。食料: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它的年生活史就是一个世代(一化性);一149•许多昆虫常以幼虫、蛹或成虫越冬,到次年出现的幼虫、蛹或成虫都不算当年的第一代,而是前一年的最后一个世代,此代特称为越冬代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往往因发生期参差不齐,成虫羽化期和产卵期长,出现第一代和后几代混合发生的现象,造成上、下世代间界限不清,称为越冬代世代重叠•许多昆虫常以幼虫、蛹或成虫越冬,到次年出现的幼虫、蛹或成150昆虫的休眠和滞育越冬和越夏:许多昆虫在生活史中,常常以生长发育停滞的方式度过寒冬或盛夏的现象。根据产生和消除这种现象的条件,可以把生长发育停滞的现象分为休眠和滞育二类:1、休眠(dormancy)常由不良环境直接引起(如低温),不良环境消除,即可恢复生长发育。昆虫的休眠和滞育越冬和越夏:许多昆虫在生活史中,常常以生长1512、滞育(diapause)滞育常常不是不利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在自然情况下,当不利的环境条件远未到来之前,就进入滞育了。昆虫的滞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遗传性。在个体发育期间,常是在一定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时进行滞育。在滞育期间即使给予最适宜的生活条件也不能解除,必须经过较长的滞育期,并要求有一定的刺激因素,才能重新恢复生长。2、滞育(diapause)152滞育的外因:最主要是光周期。光周期:一昼夜中光照时数和黑暗时数的节律。光周期是最稳定的因素。在寒冷远未到来之前,昆虫依据对光周期的反应进入滞育。临界光照周期:引起50%个体进入滞育的光周期;临界光照虫态:感受光刺激的虫态,常为滞育虫态的前一虫态。如家蚕以卵滞育,其临界光照虫态是前一代成虫。滞育的外因:最主要是光周期。153对光周期反应:在温、寒带地区,当日照缩短至12h以下时,滞育比例激增,如三化螟当光照加长至12h以上时,光周期过短过长引起滞育,如桃小食心虫,时间大于13h,小于17h短日照滞育型长日照滞育型大部分进入滞育,如大地老虎中间型对光周期反应:在温、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