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五讲唐诗和李杜-课件_第1页
大学语文-第五讲唐诗和李杜-课件_第2页
大学语文-第五讲唐诗和李杜-课件_第3页
大学语文-第五讲唐诗和李杜-课件_第4页
大学语文-第五讲唐诗和李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第五讲唐诗与李杜大学语文第五讲唐诗与李杜1“遥想汉人多么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鲁迅《看镜有感》)“遥想汉人多么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2国力强大。天可汗。文学艺术发达。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词)、舞蹈。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为诗歌、散文、词、小说的全面发展。《明史·李梦阳传》:“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国力强大。天可汗。3清代康熙年间编程《全唐诗》,共九百卷,收录唐诗48900多首,诗人2200多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唐诗补编》又补收4300多首。清代康熙年间编程《全唐诗》,共九百卷,收录唐诗48900多首4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163页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这段话从诗歌体裁、诗歌风格、诗人队伍三个方面,总结了唐诗繁荣的具体标志。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163页5唐诗繁荣的原因:一、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搢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唐诗繁荣的原因:6进士须考试诗赋。“省题诗”或“试帖诗”。唐康骈《剧谈录》卷下:元相国谒李贺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延誉,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亦攻篇什,常愿交结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无复致情,惭愤而退。

进士须考试诗赋。“省题诗”或“试帖诗”。7唐代以诗取士,还包括“行卷”诗。所谓“行卷”,就是考生在考试之前,将自己写的诗编成卷册,送给主考官或有关官员审阅,以期引起他们的注意;为了加深主考官对自己的印象,过一段时间再投,叫“温卷”。程千帆认为“省题诗”要受种种清规戒律的束缚,所以好的作品不多,“行卷”之诗则可以较为自由的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锻炼士子的作诗能力,从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唐代以诗取士,还包括“行卷”诗。所谓“行卷”,就是考生在考试8康熙皇帝《全唐诗序》:盖唐当开国之初,即用声律取士,聚天下才智英杰之彦,悉从事于六义之学,以为进身之阶,则习之者固已专且勤矣。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康熙皇帝《全唐诗序》:盖唐当开国之初,即用声律取士,聚天下才9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二《唐诗无讳避》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如白乐天《长恨歌》、讽谏诸章,元微之《连昌宫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杜子美尤多,如《兵车行》、《前后出塞》、《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哀王孙》、《悲陈陶》、《哀江头》、《丽人行》、《悲青阪》、《公孙舞剑器行》,终篇皆是。……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10此下如张祜赋《连昌宫》、《元日仗》、《千秋乐》、《大酺乐》、《十五夜灯》、《热戏乐》、《上巳乐》、《邠王小管》、《李谟笛》、《退宫人》、《玉环琵琶》、《春驾啭》、《宁哥来》、《容儿钵头》、《耍娘羯鼓》、《耍娘歌》、《悖挐儿舞》、《华清宫》、《长门怨》、《集灵台》、《马嵬归》、《香囊子》、《散花楼》、《雨霖铃》等三十篇,大抵咏开元、天宝间事。李义山《华清宫》、《马嵬》、《骊山》、《龙池》诸诗亦然。今之诗人不敢尔也。此下如张祜赋《连昌宫》、《元日仗》、《千秋乐》、《大酺乐》、11长恨歌: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揺,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髙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宣宗:弔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敎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长恨歌:12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儒释道三教并存孔颖达《五经正义》,学校教学与科举的教科书以老子为祖先,封“太上玄元皇帝”,《老子》《庄子》成为士子的必读书名僧:玄奘、教派: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13

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生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道教对于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更大些。这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唐诗里有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李白笔下的泰山、天姥山、莲花山的神仙幻境,李贺笔下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李商隐笔下的圣女、嫦娥、龙宫贝阙的形象,都是道教影响的显例。连以写实著称的白居易,也在《长恨歌》的结尾幻想了一个神仙世界。

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生一份对于14

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佛教对唐文学的更为直接的影响,是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清人编《全唐诗》,收僧人诗作者113人,诗2783首。这些僧人的诗,有佛教义理诗、劝善诗、偈颂,但更多的是一般篇咏,如游历、与士人交往、赠答等等。

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15

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玄宗朝,李华还说:“国朝一家天下,华夷如一。”(李华《寿州刺史厅壁记》)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16二、唐诗的分期肇始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定型于明高棅的《唐诗品汇总叙》。自武德至开元初为初唐,历时近一百年,代表诗人为四杰、陈子昂。自开元初至大历为盛唐,历时五十余年,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二、唐诗的分期17自大历至大和末为中唐,历时近七十年,代表诗人为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自开成至五代为晚唐,历时近七十年,代表诗人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自大历至大和末为中唐,历时近七十年,代表诗人为元稹、白居易、18李白及其诗歌一生平简介:谪仙人——悲剧的命运唐才子传卷二:李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夜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此为郭沫若说法,最通行,但仍有异说,无定论。李白及其诗歌19“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年轻时仗剑任侠,《与韩荆州书》云:“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他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20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

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21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22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23他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他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24苏轼:李太白碑阴记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髙气盖世。

李白诗歌艺术特色:豪放飘逸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以“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两句话概括李白诗歌的总貌。主观抒情。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李白的艺术创造,以乐府歌行最为代表。苏轼:李太白碑阴记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鲍照《拟行路难》之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行路难26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笑歌行》)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2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髙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靑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8此诗特具太白神韵,前人称其“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明崇祯三年版严沧浪、刘会孟评点《李太白集》载明人评语);"兴起超忽"(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雄情逸调”(陆时雍《唐诗镜》卷十九)。《唐宋诗醇》卷七云:"遥情飚竖,逸兴云飞,杜甫所谓'飘然思不群'者,此矣。千载之下,犹见酒间岸异之状,真仙才也"。唐汝询《唐诗解》卷十三:"此厌世多艰,思栖逸也。言往日不返,来日多忧,盍乘此秋色登楼以相酣畅乎?……然不得近君,是以愁不能忘。而以抽刀断水起兴,因言人生既不称意,便当适志扁舟,何栖栖仕宦为也?"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三:前四句"起势豪迈,如风雨之骤至。言日月如流,光阴如驶已去之。昨日难留,方来之忧思烦乱,况人生之聚散不定,而秋风又复可悲乎!当此秋风送雁,临眺高楼,可不尽醉沉酣,以写我忧乎?"此诗特具太白神韵,前人称其“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明崇祯三29杜甫及其诗歌一、生平及其思想郭沫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成都杜甫草堂题词:笔底沧浪,民间疮痍。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实: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杜甫及其诗歌30性格: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性豪业嗜酒,疾恶怀刚肠。(《壮游》)杜甫早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鳯凰”。(《壮游》)三十五岁左右,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官职。开始,他满怀信心,“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并相信自己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但滞留十年却一再碰壁。性格: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31在杜甫年轻时代,他的性格中就包涵着两种不同的因素。一方面,他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文化的熏陶,把贵德行、重名节、循礼法视为基本的人生准则;而同时,他也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有着颇为张狂、富于浪漫气质的一面。杜甫的诗歌自古以来就有“诗史”的美誉。但应该指出:诗歌并不会仅仅因为记载了某些史实就成为好诗。杜甫其实并非有意于史;他的那些具有历史纪实性的诗篇,以及那些纪述自身经历而折射出历史面目的诗篇,乃是他的生命与历史相随而饱经忧患的结晶,是浸透着他个人的辛酸血泪的。

在杜甫年轻时代,他的性格中就包涵着两种不同的因素。一方面,32关于“诗圣”的评价:一、是对其思想道德的肯定。苏轼:318王定国诗集叙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关于“诗圣”的评价:33王安石:杜甫画像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後,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安石:杜甫画像34二、是对其诗歌艺术的赞美杜甫是一位集大成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清代叶燮《原诗》中说:“杜甫之诗,包源流,综正变。自甫以前,如汉魏之浑朴古雅,六朝之藻丽秾纤、澹远韶秀,甫诗无一不备。然出于甫,皆甫之诗,无一字句为前人之诗也。自甫以后,在唐如韩愈、李贺之奇奡,刘禹锡、杜牧之雄杰,刘长卿之流利,温庭筠、李商隐之轻艳,以至宋、金、元、明之诗家,称巨擘者,无虑数十百人,各自炫奇翻异,而甫无一不为之开先。”二、是对其诗歌艺术的赞美35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历来评论者所公认的,是“沉郁顿挫”(《进雕赋表》)。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36杜甫是一位集大成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清代叶燮《原诗》中说:“杜甫之诗,包源流,综正变。自甫以前,如汉魏之浑朴古雅,六朝之藻丽秾纤、澹远韶秀,甫诗无一不备。然出于甫,皆甫之诗,无一字句为前人之诗也。自甫以后,在唐如韩愈、李贺之奇奡,刘禹锡、杜牧之雄杰,刘长卿之流利,温庭筠、李商隐之轻艳,以至宋、金、元、明之诗家,称巨擘者,无虑数十百人,各自炫奇翻异,而甫无一不为之开先。”杜甫是一位集大成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清代叶燮《原诗》中说:“杜3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8仇兆鳌《杜诗详注》引王嗣奭: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杜臆:说喜者云喜跃,此诗无一字不喜,无一字不跃。汇评1174《唐诗快》:写出意外惊喜之况,有如长江放流,骏马注坡,直是一往奔腾,不可收拾。《杜诗说》:杜诗强半言愁,其言喜者,惟寄弟数首,及此作而已。言愁者使人对之欲哭,言喜者使人对之欲笑。盖能以其性情,达之笔墨,而后人之性情,类为之感动故也。仇兆鳌《杜诗详注》引王嗣奭: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39浦起龙《读杜心解》: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得力全在次句。于情理,妙在逼真,于文势,妙在反振。三、四,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第五,乃能缓受,第六,上下引脉,七、八,紧伸还乡,生平第一首快诗也。《俔傭说诗》:“剑外忽传收蓟北”,今人动笔,便接“喜欲狂”矣。忽拗一笔云:“初闻涕泪满衣裳”,以曲取势。活动在初闻两字,从初闻转出却看,从却看转出漫卷,才到喜得还乡正面。又不遽接还乡,用白首放歌一句垫之,然后转到还乡。收笔“巴峡穿巫峡,襄阳向洛阳。”正说还乡矣,又恐通首太流利,作对句锁之。即走即守,再三读之,思之,可悟俯仰用笔之妙。浦起龙《读杜心解》: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40莫砺锋:杜甫的文化意义v.youku/v_show/id_XMTMyMjY5MzU2.html莫砺锋:杜甫的文化意义v.youku/v_show/id_X41

大学语文第五讲唐诗与李杜大学语文第五讲唐诗与李杜42“遥想汉人多么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鲁迅《看镜有感》)“遥想汉人多么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43国力强大。天可汗。文学艺术发达。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词)、舞蹈。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为诗歌、散文、词、小说的全面发展。《明史·李梦阳传》:“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国力强大。天可汗。44清代康熙年间编程《全唐诗》,共九百卷,收录唐诗48900多首,诗人2200多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唐诗补编》又补收4300多首。清代康熙年间编程《全唐诗》,共九百卷,收录唐诗48900多首45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163页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这段话从诗歌体裁、诗歌风格、诗人队伍三个方面,总结了唐诗繁荣的具体标志。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163页46唐诗繁荣的原因:一、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搢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唐诗繁荣的原因:47进士须考试诗赋。“省题诗”或“试帖诗”。唐康骈《剧谈录》卷下:元相国谒李贺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延誉,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相国稹年老以明经擢第,亦攻篇什,常愿交结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令仆者谓曰:“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相国无复致情,惭愤而退。

进士须考试诗赋。“省题诗”或“试帖诗”。48唐代以诗取士,还包括“行卷”诗。所谓“行卷”,就是考生在考试之前,将自己写的诗编成卷册,送给主考官或有关官员审阅,以期引起他们的注意;为了加深主考官对自己的印象,过一段时间再投,叫“温卷”。程千帆认为“省题诗”要受种种清规戒律的束缚,所以好的作品不多,“行卷”之诗则可以较为自由的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锻炼士子的作诗能力,从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唐代以诗取士,还包括“行卷”诗。所谓“行卷”,就是考生在考试49康熙皇帝《全唐诗序》:盖唐当开国之初,即用声律取士,聚天下才智英杰之彦,悉从事于六义之学,以为进身之阶,则习之者固已专且勤矣。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康熙皇帝《全唐诗序》:盖唐当开国之初,即用声律取士,聚天下才50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二《唐诗无讳避》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如白乐天《长恨歌》、讽谏诸章,元微之《连昌宫词》,始末皆为明皇而发。杜子美尤多,如《兵车行》、《前后出塞》、《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哀王孙》、《悲陈陶》、《哀江头》、《丽人行》、《悲青阪》、《公孙舞剑器行》,终篇皆是。……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51此下如张祜赋《连昌宫》、《元日仗》、《千秋乐》、《大酺乐》、《十五夜灯》、《热戏乐》、《上巳乐》、《邠王小管》、《李谟笛》、《退宫人》、《玉环琵琶》、《春驾啭》、《宁哥来》、《容儿钵头》、《耍娘羯鼓》、《耍娘歌》、《悖挐儿舞》、《华清宫》、《长门怨》、《集灵台》、《马嵬归》、《香囊子》、《散花楼》、《雨霖铃》等三十篇,大抵咏开元、天宝间事。李义山《华清宫》、《马嵬》、《骊山》、《龙池》诸诗亦然。今之诗人不敢尔也。此下如张祜赋《连昌宫》、《元日仗》、《千秋乐》、《大酺乐》、52长恨歌: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揺,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髙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宣宗:弔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敎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长恨歌:53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儒释道三教并存孔颖达《五经正义》,学校教学与科举的教科书以老子为祖先,封“太上玄元皇帝”,《老子》《庄子》成为士子的必读书名僧:玄奘、教派: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54

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生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道教对于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更大些。这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唐诗里有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李白笔下的泰山、天姥山、莲花山的神仙幻境,李贺笔下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李商隐笔下的圣女、嫦娥、龙宫贝阙的形象,都是道教影响的显例。连以写实著称的白居易,也在《长恨歌》的结尾幻想了一个神仙世界。

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生一份对于55

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佛教对唐文学的更为直接的影响,是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清人编《全唐诗》,收僧人诗作者113人,诗2783首。这些僧人的诗,有佛教义理诗、劝善诗、偈颂,但更多的是一般篇咏,如游历、与士人交往、赠答等等。

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56

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玄宗朝,李华还说:“国朝一家天下,华夷如一。”(李华《寿州刺史厅壁记》)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57二、唐诗的分期肇始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定型于明高棅的《唐诗品汇总叙》。自武德至开元初为初唐,历时近一百年,代表诗人为四杰、陈子昂。自开元初至大历为盛唐,历时五十余年,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二、唐诗的分期58自大历至大和末为中唐,历时近七十年,代表诗人为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自开成至五代为晚唐,历时近七十年,代表诗人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自大历至大和末为中唐,历时近七十年,代表诗人为元稹、白居易、59李白及其诗歌一生平简介:谪仙人——悲剧的命运唐才子传卷二:李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夜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此为郭沫若说法,最通行,但仍有异说,无定论。李白及其诗歌60“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年轻时仗剑任侠,《与韩荆州书》云:“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他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61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

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62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63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64他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他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65苏轼:李太白碑阴记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髙气盖世。

李白诗歌艺术特色:豪放飘逸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以“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两句话概括李白诗歌的总貌。主观抒情。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李白的艺术创造,以乐府歌行最为代表。苏轼:李太白碑阴记66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鲍照《拟行路难》之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行路难67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笑歌行》)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68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髙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靑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69此诗特具太白神韵,前人称其“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明崇祯三年版严沧浪、刘会孟评点《李太白集》载明人评语);"兴起超忽"(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雄情逸调”(陆时雍《唐诗镜》卷十九)。《唐宋诗醇》卷七云:"遥情飚竖,逸兴云飞,杜甫所谓'飘然思不群'者,此矣。千载之下,犹见酒间岸异之状,真仙才也"。唐汝询《唐诗解》卷十三:"此厌世多艰,思栖逸也。言往日不返,来日多忧,盍乘此秋色登楼以相酣畅乎?……然不得近君,是以愁不能忘。而以抽刀断水起兴,因言人生既不称意,便当适志扁舟,何栖栖仕宦为也?"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三:前四句"起势豪迈,如风雨之骤至。言日月如流,光阴如驶已去之。昨日难留,方来之忧思烦乱,况人生之聚散不定,而秋风又复可悲乎!当此秋风送雁,临眺高楼,可不尽醉沉酣,以写我忧乎?"此诗特具太白神韵,前人称其“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明崇祯三70杜甫及其诗歌一、生平及其思想郭沫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成都杜甫草堂题词:笔底沧浪,民间疮痍。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实: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杜甫及其诗歌71性格: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性豪业嗜酒,疾恶怀刚肠。(《壮游》)杜甫早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鳯凰”。(《壮游》)三十五岁左右,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官职。开始,他满怀信心,“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并相信自己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但滞留十年却一再碰壁。性格: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72在杜甫年轻时代,他的性格中就包涵着两种不同的因素。一方面,他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文化的熏陶,把贵德行、重名节、循礼法视为基本的人生准则;而同时,他也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有着颇为张狂、富于浪漫气质的一面。杜甫的诗歌自古以来就有“诗史”的美誉。但应该指出:诗歌并不会仅仅因为记载了某些史实就成为好诗。杜甫其实并非有意于史;他的那些具有历史纪实性的诗篇,以及那些纪述自身经历而折射出历史面目的诗篇,乃是他的生命与历史相随而饱经忧患的结晶,是浸透着他个人的辛酸血泪的。

在杜甫年轻时代,他的性格中就包涵着两种不同的因素。一方面,73关于“诗圣”的评价:一、是对其思想道德的肯定。苏轼:318王定国诗集叙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关于“诗圣”的评价:74王安石:杜甫画像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