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含解析_第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含解析_第2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含解析_第3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含解析_第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堂演练当堂达标.(2017江苏卷)2017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解析:A项,夏天空调温度设定的越低,耗电越多,不应提倡;B项,一次性塑料袋难以降解,会污染环境,使用一次性纸巾不能节约资源,均不应提倡;C项,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能减排,应提倡;D项,豪华包装浪费资源,不应提倡。答案:C.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B.石油分储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C.煤干储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解析:石油裂化主要得到更多的液态轻质油,A错误;石油的分储是指在加热条件下将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物的过程, 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煤的干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其产物有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C正确;由煤制取煤气的过程中,煤中的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两者的混合物被称为“水煤气”,这个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C.(2018江苏卷)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A.光合作用 B.自然降雨C.化石燃料的燃烧 D.碳酸盐的沉积解析: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答案:C.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 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解析:利用太阳能可减少 SO2、CO2排放,保护环境,且节约了资源,A正确;有些食品添加剂如保鲜剂对人体健康有害,但也有一些调味、调色添加剂来自于绿色植物,对人体无害,B错误;废电池含有重金属,易对土壤和水体产生污染,如果能够进行综合利用可以节省资源,减少污染,C正确;生活中的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重要来源,D正确。答案: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油中含有C5〜Cii的烷炫,可以通过石油的分储得到汽油②石油的分储是化学变化 ③石油的分储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因为它测的是混合液的温度 ④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仍是混合物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石油的分馏是依据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经加热汽化和冷凝而分离的操作,故为物理变化,②错;石油分储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储烧瓶支管口处,以测量储出蒸气的温度,故③错。答案:C“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因为地球只有一个”,这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全球环境面临的三大热点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1)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 D.硫化氢(2)臭氧层易被破坏的原因是 ( )A.臭氧氧化性强,不稳定B.臭氧还原性强,不稳定C.臭氧被紫外线破坏D.臭氧与氢气合成雨水(3)目前地球气温普遍上升是由温室效应而引起的,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CO2能放出能量,使大气层中空气的温度升高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可促进光合作用C.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D.CO2能阻挡太阳光由地面反射回高空的红外辐射解析: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4和HNO3,其中H2SO4含量较高。酸雨的形成是大量含硫物质燃烧和汽车尾气所致, 2SO2+。2+2H2O===2H2SO4,4NO+3O2+2H2O===4HNO3。氮氧化物、氟氯烷烧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答案:(1)A(2)A(3)D课后作业知能强化.;(时间:40分钟)[A级基础巩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深入人心,下列举措与这一主题不吻合的是( )A.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产物.推广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C.推广垃圾的分类存放、回收、处理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解析: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保护环境的理念,所以选Do答案: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油可由石油分储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B.煤可与水蒸气反应制成水煤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 CO和H2C.汽油、煤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D.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可生产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解析:植物油含C、H、O元素,不是碳氢化合物。答案:C下列实验或叙述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制CuSO4时先将Cu氧化成CuO后再与稀硫酸反应B.采用银作催化剂,乙烯和氧气制取环氧乙烷,原子利用率100%C.用乙醇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D.用稀硝酸和铜制取Cu(NO3)2解析:D中Cu的利用率100%,但是产生NO有毒气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而且N的利用率低。答案:D(2018全国卷H)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燃料ttQ燃料ttQ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镂和硫酸镂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B对,雾霾中的无机颗D.B对,雾霾中的无机颗解析:A对,雾和霾的分散剂都是空气粒物含有硝酸镂和硫酸镂。C错,NH3参与反应生成镂盐,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D对,过度施用氮肥会增加大气中氨的含量答案:C“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尽可能将反应物的原子全部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最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A.CH+CH,—C—()—3H(过氧乙酸)一()CIL—CH?+CH3C(X)H()IkCH-.=CH>+Cl?+Ca<()H),--CHlCH-,+()C-Ck+H式)催化剂C.2cH&=CH3+(b 2CH—('H>,一\/一()r„ ”,催化剂【).3CH少一CH, CH,,—CH*,十_|- 7/ 一OHOH °解析:“绿色化学”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观察各选项可知,只有C中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答案:C[B级能力提升]目前地球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请回答下列问题:(1)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紫外线对地球表面辐射量的增加,从而使全球皮肤癌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填序号,下同)。A.人们大量使用了氟氯代烷B.人们在炼钢时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高炉煤气C.石油炼制厂排放了大量的甲烷、氢气D.硝酸、硫酸工厂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2)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C.白色塑料垃圾的漂浮D.金属矿物的冶炼(3)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人类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其中“六六粉”曾经是广泛使用的一种农药,它是由苯与氯气通过加成反应制得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代烷的使用。(2)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原因是氮氧化物及排放至空气中的部分有机物在阳光 (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与汽车尾气关系密切。 (3)根据题意,结合苯的结构及苯与H2的加成可推出该加成反应的方程式。答案:(1)A(2)A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1)下列各项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填序号,下同)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某地为筹建一大型化工基地,征集到下列方案,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A.建在西部干旱区可以脱贫致富应建在水资源丰富和交通方便且远离城市的郊区C.企业有权自主选择厂址D.不宜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3)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Fe3+、Cu"、Hg2十四种离子。某同学设计了从该污水中回收纯净的金属铜的方案。效⑵稀诔融惬③加焦 加热门“ 〜 - 液过神渣在能制得纯铜的方案中,哪一步操作会导致环境污染?。应增加哪些措施防止污染 解析:(1)根据题干描述: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因此应从“源头”上杜绝。(2)化工基地的筹建首先不宜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同时要考虑水资源和交通问题。 (3)第③步由于汞的沸点低、易挥发、有毒,因此会造成环境污染。答案:(1)D(2)BD⑶③增加冷凝回收装置8.用石油裂化和裂解过程得到的乙烯、丙烯来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下:CH2===CH2-H2O>有机物A催化剂浓H2SO4(CH2===CHCOOCH2CH3)丙烯酸乙酯FCH3CH===CH2-O2^CH2===CHCHO 有机物B催化剂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由CH2===CH2制得有机物A的化学反应类型是(2)丙烯醛(CH2===CHCHO)中含有的官能团旗名称)。(3)A与B合成丙烯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类型是。(4)由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是解析:(1)明显有机物A为CH2===CH2与H2O的加成产物CH3CH2OH,故为加成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