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_第1页
十三五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_第2页
十三五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_第3页
十三五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_第4页
十三五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三五”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一、背景分析制订与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多次组织软件工程系教授、教师进行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讨论,在遵循IT教育和软件工程的学科发展规律,领会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同时兼顾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结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工程教育,参照IEEESWEBOK、IEEECC2001SE、美国ACM和IEEE联合发布的软件工程课程指南SE2004、中国软件工程学会发布的《软件工程课程指南》和我国教育部发布的《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规范》等文档,建立既有国际化特色,又结合中国国情,同时考虑卓越工程师的工程实践性的先进培养体系。经多次商讨,制定了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试点班和软件工程(卓越计划)3个特色的2011、2012s2013级培养方案,并用于2011、2012、2013级学生的培养中。2014年对培养方案进一步修订,实现本科第一到第三学期按照计算机科学大类培养,专业特色从第四学期开始体现,同时制定了软件工程(数字传播工程)试点班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当加大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根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加强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要求,将其占总学分比例从原来的19%提高至24%;为学生在校内、企业参与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设置特别学分。整合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计围绕知识体系展开。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分阶段互动式的设置方法,把课程体系设计分解为三个阶段,即基础知识教学阶段、专业技能教学阶段、工程实习教学阶段。基础知识教学阶段的设计思路是达到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目的,实现“基础扎实、系统级认知和编程能力强”三个目标。课程启动策略采取计算机系统级认识和编程能力双优先的策略,以《计算机科学导论》为基础,以程序设计为主线并引导学生的系统级认识能力;随后,计算数学基础课程系列、硬件与系统软件课程系列、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构造与工程课程系列三路并行,力图达到“基础、系统和编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课程组织策略采取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另外,专业教学阶段的某些基础课程也在此阶段进行,此类课程的设置综合考虑专业阶段和基础阶段的特点,以便较好地实现两个阶段的衔接。专业技能教学阶段的设计思路是强调学生工程性、技术性、实用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复合型能力的培养,实现“熟悉软件工程技能、更完整的系统级认识和掌握某一方向的软件设计开发技术”三个目标。在这一阶段中,综合考虑主干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设置,基于办学特色设置若干动态可扩充的课程模块,全面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强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学生在这一阶段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软件工程方向专业课和1-2个专业课程模块,达到“工程、系统和专业方向,,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现阶段设置智能软件与系统、网络软件与系统、嵌入式软件与系统3个选修课程模块方向。课程启动策略采取基础课优先方式,与软件基础模块共同确定一门衔接较好的基础课作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启动。课程组织策略采取系统的组织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软件系统开发应用能力。工程实验与实践教学阶段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具体实验、实训、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训练,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设计与论文培养总结概括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技能与职业素质结合的目标。同时梳理了以软件工程为主线的系列课程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以软件工程为核心的课程群的内容和课程群体系架。从系统角度来研究课程体系内部结构,将课程体系中具有某种性质的课程归并成课群,每个课群再按专业应掌握的知识结构划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中包括若干主干课程。这样,就形成了“课程体系T课群T模块T课程”的方式,然后按这4个层次来组织并优化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最后将我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分为四个模块,其中一个为必选模块,三个为选修模块。并建设了一个特色模块。另外,软件产品和工具的知识体系仅设置少量课程,大都融合在具体课程之中;交流、沟通、讲演、写作和团队能力的培养也类似。教学实验改革积极开展教研工作,申报教学和实验项目软件工程系特别重视教师开展教研工作,鼓励资深教师申报和开展专业培养模式、青年教师申报教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教辅人员申请教学管理的省级和校级的教研项目。2011-2014年共成功申报16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课程,14项教研项目,2项实验开发申请项目,1项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软件工程专业本硕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⑵提出并开展了软件工程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工作围绕软件工程知识体系设置课程群,并组织相关课程教师开展“精品课程群”建设,有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应用实践衔接不紧密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3)软件工程实训平台建设和"项目夫复现方式教*自主研究开发了软件工程实训平台软件一套,该软件实现了软件工程专业“项目复现方式教学”,该软件平台设计了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交流模块四大功能模块,整个平台基于成熟的案例来模拟开发的流程,将企业实际完成的成功案例隐去商业秘密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或团队,使学生在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中,将软件工程项目的各个不同阶段从头到尾逐一亲身经历。借助于这个平台,让学生从头到尾参与到工程化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中,体察并进行实践软件工程的10个知识域: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与方法、软件质量。教学水平及学生培养本专业的教师,无论是资深教师还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上都深受学生好评,2011-2014年本专业教师教学评分优良率达到88%以上。软件工程系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培训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每年都组织所有青年教师参加讲课竞赛和教案评比。在参加的近三届学校教学讲课比赛中,本系共有1人获一等奖、2人获三等奖、2人获优胜奖。在教材选用上,除了选用本专业比较经典的国内外教材外,我们有很多教师主编或参加编写了8本专业教材6学生获奖成果实践获奖情况优良,在国际和国家级竞赛上获奖50项以上,比如,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等。2011-2015年省级优秀毕业论文有16项。际国内形势分析(分别从国家、地区以及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人才需求、本专业在国际与国内布局和排名等方面论述。)**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该校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开办计算机应用专业最早院校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前已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软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两个工程硕士领域授予权,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形成了本、硕、博三位一体的教学、科研与培养体系。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经历了1984年招生的“计算机应用(应用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演变过程。进入21世纪,信息产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引擎。2002年24日,国务院公布了著名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计划》,之后教育部及各部委关于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大规模培养计算机软件人才已推出了多方面举措。在这种强烈的软件市场背景和强有力的相关政策支持下,我校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部分学生按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的模式进行培养,于2002年单独设立“软件工程”专业,至今“计算机应用(应用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已有25届毕业生,软件工程已有8届毕业生,为国家和地方的软件产业企业培养了大量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专门人才。经过几年建设,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专业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建设、人才质量培养、示范辐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优势。目前专业未参与国家专业排名。三、存在问题及差距经过几年的努力,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学院和系部对于本专业的建设高度重视,但由于学院办学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培养目标趋同,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培养目标与其他同类高校培养目标趋同,专业特色不突出是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专业规模的巨大化以及专业教育的大众化特点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高等院校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合理的配置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2)高水平、现代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高质量实训项目有待加强经过多年的建设,软件工程专业虽然已具有较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但缺乏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设施和设备有待更新,需要提高实训室的模拟和仿真程度。同时缺乏高质量的实训项目可以吸纳本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设计和开发工作,通过开发具体的项目,在学会使用开发工具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独立开发软件的技术水平。这种能力是无法单独用课堂教学所能代替的,也是用人单位急需的。(3)专业专任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已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学团队,但缺乏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缺乏软(硬)件开发工作经历,工程化能力还需加强。此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4)双基和综合类实验实训平台缺乏,精品课与教材建设滞后软件工程专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环境但缺乏软件类课程公共实验实训平台,精品课及共享课程建设滞后,国家级规划教材较少,公共和专业类课程群建设比较急需。⑸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改革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高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教学多样化,考查方式灵活化,课外实践丰富化等改革有待探索。总体目标我们的建设目标和培养定位旨在面向我国信息化产业和国际化的软件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计算基础、工程经济基础和工程基础,掌握与软件工程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掌握软件基础理论和技术,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工程应用领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能力,具备一定的项目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素质;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与时俱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多层次软件人才。建设思路专业建设以电子信息行业需求等产出为导向,依托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拟建计算机国家实验示范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校企共建中心等,依照“抓基础,强实训,促创新,育人才”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类别学生的培养要求,分阶段、分模块、分层次安排理论和实验教学。创建一整套适合不同层次和具有不同特色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和方案;建立开放式工程教育办学体系和培养创新型软件工程师的基地,创建教学科研、校企、国内外结合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教育平台;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职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充分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的质量。将软件工程专业建成适应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办学实力强、产学研结合紧密、教学改革卓有成效、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发展,推动专业群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开发等方面,推出一套适合专业发展的建设和评估标准,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造就一流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1)制定教师工程化能力培养计划,并相应国家和学校青年教师公派出国的号召,每年保证2-3名教师到企业进行项目实践培训及优秀青年教师出国学习,并确保实践落到实处,真正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化能力和国际化水平。(2)每年安排资深教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对专业认知和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提升学习动力和效果。落实好班主任制度,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指导。(3)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合作企业和学校资源,争取更多的校企两方面的经费支持,建设综合实验实训平台。(4)加强精品课和专业课程群建设,对课程和教材建设进行规划,并督促落实,特别是课程负责人的责任落实于跟踪管理。(5)充分利用校企实训基地,聘请企业老师参与课程工程化改革,选取重点专业课进行教改试点,并立项申请教研项目,形成成果。提倡老师出谋划策、推陈出新,依托教改和优质课程或研究课题等支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开拓创新。五、建设举措(分别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经费投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这是本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学、科研、企业三方结合,建设“校研企协同”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教育平台创建教学、科研、企业结合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扩大专业教育的对外开放;科研团队、教学团队与企业团队互动,依托高水平教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及科研项目服务教学。依托与由大学一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进一步深化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加强中软国际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合作建设实验实训平台,合作完成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实训环节;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建设课程及教学团队,拟与华为武研所合作建设课程及教学团队,拟建设编程思想,软件编程规范,敏捷开发,编程环境和工具等课程;依托与“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湖北省数字出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部数字传播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制定数字传播工程试点培养方案,研究人才培养模式,邀请如长江传媒、湖北日报、广电等企业导师合作授课,为相关行业定单式培养和输送优秀软件人才;(4)研究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学校与企业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合作组织模式;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构建教学——科研、学校——企业双结合的实践平台。依托产学研人才基地,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拟建国家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人才依托拟建计算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灵活的3A学习平台。加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企业资源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共性基础。(1)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借鉴国际软件工程业界的标准及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合国际规范和软件产业需求,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与理论教学相呼应,与交叉领域相融合,与学科建设良性互动,与企业资源紧密结合,构建一个有宽度(不同类型的实验内容)、有厚度(不同培养模式的实验系列)、有高度(部分优秀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开放式、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结构。该实践教学体系将呈现典型的开放、插拔式结构,可随领域、学科的发展而变化。该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计算机基础与编程综合实验-面向对象与多线程综合实验T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验T系统软件应用综合实验等”和专业课程、特色实验:“软件工程基础实验-工程实训-软件工程项目综合实践-大型软件工程项目实践-企业实习”为双主线,并根据不同培养模式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同时引入创新实验、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创业教育等多种方式以加强软件创新人才培养途径。(2)搭建基于云平台架构的实验室平台体系建设基于云平台的实验室平台体系(见表1),该体系包括五个实验室子平台和一个覆盖全中心的云服务平台,五个子平台分别是软/硬件和系统基础教学实验室平台、复杂系统设计与开发教学实验室平台、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室平台、创新创业实训平台、领域融合与应用创新实验室平台。云服务平台能够将全校的软件类课程资源和数据进行集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终端(3A)连接进入该云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考试、实验准备、作业提交、微课程学习等活动,最终实现基于云平台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与管理。表1基于云平台架构的实验室平台体系实验平台服务内容实验教学中心云平台完成一个覆盖整个实验教学中心的云计算平台的建设,该云平台将能够为实验教学、实验中心管理、实验中心辐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软/硬件和系统基础教学实验室平台计算思维体验室计算思维类课程计算机通识教学实验室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实验软件基础实验室专业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

理、数据库硬件基础实验室数字逻辑、组成原理、系统结构、接口等计算机硬软协同设计数字逻辑、组成原理、系统结构、操作系复杂系统实验室统、编译原理协同设计,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开系统能力。发教学实网络与安全综合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网络安验室平台室全实验软件工程综合实验室软件工程基础实验、软件工程综合实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室平台云计算与大数据综合处理实验室云计算、大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类实验服务外包实验室服务外包培训先进工程技术校内实训中心计算机、软件工程大型项目实训交叉学科融合和应用创新平台数据库原理与传播应用实验、新媒体设计技术实验、传播工程项目实训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结合企业/科学研究项目进行创新应用综合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建立培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课程群,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面向全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通识教学需求,依托三大行业(特色),并结合大文、大理和大工分类,采用分层次、分专业分模块的教学模式,逐渐在全校范围内构建“1+x+y”模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灵活地安排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专业需求有效地组织各层次教学。面向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需求,一方面将现有的实验课程进行扩展、优化和群分,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质企业资虱引进实训环境和实训项目,如:联合华为武研所、中软国际共同进行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探索面向问题的教学模式、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开放性实验模式和学生创新小组模式等创新型实践教学方法。面向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求,依托学科优势、实验室平台优势和师资团队优势,在面向问题求解的创新教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专业科研实验室本科生工作和毕业设计四个环节上,设置不同级别的创新实验项目和内容,着重开展科研和教学互动,着重建立高水平教师和学生的点对点指导,建立本科生在科研环节的导师机制,共同组成计算机科学创新能力培养内容体系。加强课程及教学团队的建设,优化教师队伍,完善教学管理体系(1)整合相关课程,贯通知识点,注重能力培养,建设软件类、系统类及数字传播工程类课程群,建设相应教学团队,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团队如表2。表2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内容及相关课程责任人计算思维及算法设计教学团队数据结构、离散结构、数值分析、程序设计等熊盛武袁景凌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教学数字逻辑、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饶文碧团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袁景凌数字传播工程教学团队数字传播工程相关课程刘永坚杨朝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团队数据库原理、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等刘洪星施继珉建设具备高水平工程教育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积极推进优秀学生的国际化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聘请优秀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担任本专业的客座教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