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第9讲课件_第1页
工程项目管理第9讲课件_第2页
工程项目管理第9讲课件_第3页
工程项目管理第9讲课件_第4页
工程项目管理第9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讲

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9讲

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工程项目管理第9讲课件2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以下简称EIA)这一概念,是在1964年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彭应凳,1999)。EIA在国外被称为是“认识、预测、评价、解释和传达(即鉴别和评价)一种行动的环境后果,这行动可以是工程项目、立法提案、政策、计划或操作程序,并将评价结论应用于决策的一种活动(蒙恩,1975)。”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3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的定义从词意上说,“环境”是泛指某一中心项(或叫主体)周围的空间及空间中存在的事物。实际上,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迄今,有关环境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人类中心观、生物中心观和实用的环境观。①人类中心观,也有学者称为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该观点认为“环境”的中心项是人,我们所研究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它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人类中心观”曾导致“人类至尊观”,即人类是地球上万物的主宰。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的定义4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②生物中心观。生物中心观认为“环境”的中心项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界,环境及其中心项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我们所研究的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它包含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和人类社会环境。“环境”是影响生物生长、繁衍和发展的各种因子组成的整体。而人类与生物界的各个物种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相对的中心观。实质上,这是生态学的观点。在评估人类行动对自身生存条件影响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对生物的影响,特别是将自然界不曾存在的因子施加于环境时更应如此。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推行,以生物为中心的环境观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②生物中心观。生物中心观认为“5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③实用主义环境观。实用的环境观是把“环境”看成为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经济、文化和美学等诸要素的复合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这是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把环境中应予保护的要素或对象明确罗列出来,是对“环境”一词的法律适用对象和范围作出规定以保证法律的准确实施。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③实用主义环境观。实用的环境观6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的特性

①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整体性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所以在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环境的区域性指的是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具体来说就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比如滨海环境与内陆环境,局地环境与区域环境等,明显地表现出环境特性的差异。环境的区域性不仅体现了环境在地理位置上的变化,还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的多样性。

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的特性7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的特性

②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的变动性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界不断相互作用的历史,也就是环境的结构与状态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的稳定性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环境的稳定性是相对于变动性而言的。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的特性8浙江舟山嵊山岛后陀湾:荒芜的村落浙江舟山嵊山岛后陀湾:荒芜的村落9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的特性

③资源性与价值性资源性环境具有资源性。也可以说,环境就是资源。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进步,一刻都离不开环境。环境首先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要求环境有相应的付出,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投入,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这就是环境的资源性。价值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人群健康,破坏环境资源,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环境条件是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价值的存在。环境的经济价值是环境价值的一种形式。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的特性10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我们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是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的手段,是基础的东西,是前提条件。而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是为了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研究环境影响的根本目的。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的概念11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的分类

①按影响的来源分类: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为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同时,在空间上同地;而间接影响在时间上推迟,在空间上较远,但仍在可合理预见的范围内。累积影响是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累积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的分类12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的分类

②按影响效果分类:从受影响对象的损益角度,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是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反之,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则为不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的分类13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的分类

③按影响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可恢复影响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某特性改变或某价值丧失后可逐渐恢复到以前面貌的影响。

不可恢复影响是指造成环境的某特性改变或某价值丧失后不能恢复的影响。一般认为,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可恢复的,超出了环境承载力范围,则为不可恢复影响。这种划分方法主要用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判别。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的分类14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承载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马尔萨斯时代。马尔萨斯是第一个看到环境限制因子对人类社会物质增长过程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他的资源有限并影响人口增长的理论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存在,而且对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环境承载力是随着时间、空间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水平等手段来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15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根据《环评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16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据《环评法》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②根据预测和评价结果,针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③对评价结果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7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目前,国内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研究虽然很多,但还没有形成被公认的分类体系。各个学科的学者们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依据不同的标准,得出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首先,依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把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又可续分为政策、计划和规划三类,其划分依据是评价的层次高低;又根据规划的性质,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为指导性环境影响评价和非指导性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其评价内容的复杂程度,又分为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多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18环境影响评价类型图环境影响评价类型图19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种环保手段和方法,是在20世纪中期提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全球经济加速发展,世界范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运用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预测和评估计划中的人类活动可能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加拿大和美国的学者首次明确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964年,美国的柯德维尔教授在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制度在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alEnvironmentalPolicyAct,NEPA)中首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20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我国开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对这一制度作了规定。环保法规定在新、改、扩建工程时,必须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1981年,原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联合发布了《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对此办法进行修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把评价的范围从原来的基本建设项目扩大到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1998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1986年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并提升为行政法规。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21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环境和资源保护立法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及《国家环境保护局“三定”方案》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开展对现行重大政策和法规的环境影响评价;国家环境保护局主要职责中的第一条就是“受国务院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EIA”。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已于200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环评法力求从决策的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项目评价进入到战略评价,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立法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22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1987)中提出的基本界定“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于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第一,可持续发展包括了“需要”或“需求”的含义,即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子孙后代的利益,同时也要满足同代人,尤其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基本需要。这是一种包含了“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的双重含义的概念。第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含了“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包含了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铸造新价值观等内容。第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了综合协调的含义。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23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演变

从20世纪中叶以来在处理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单靠科学技术手段和用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去修补环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在各个层次上去调控人类的社会行为和改变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思想。人类逐步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人类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演变见下表。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24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演变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演变25可持续发展理论

1972年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斯德哥尔摩会议召开

20世纪50、60年代可以说是工业发展,公害泛滥的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在1953年到1972年的20年中,全球发生公害事件52次,公害病患者458946人,死亡人数139687人。环境公害事件迫使人们不得不反省,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然环境,怎样对待地球。

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探讨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行动计划》,宣告了人类对环境的传统观念的终结,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

1992年环发大会召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行动计划》。可持续发展理论26工程项目管理第9讲课件27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28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1)格局与过程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往往是指空间格局,即缀块和其它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详细的景观结构持征和空间关系可通过一系列景观指数和空间分析方法加以分析。过程则强调事件或现象发生、发展的程序和动态特征,景观生态学中的过程包括种群动态、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捕食者和猎物的相互作用、群落演替、养分循环等等。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29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2)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空间异质性(spatial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具体地讲,空间异质性一般可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patchi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而缀块性则主要强调缀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共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比异质性在概念上更为具体化。空间格局、异质性和缀块性都强调非均质性,以及对尺度的依赖性。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30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3)缀块动态理论缀块动态理论认为,生态学系统是缀块镶嵌体,缀块的个体行为和镶嵌体综合特征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级缀块动态范式的要点包括:①生态学系统是由缀块镶嵌体组织的等级系统;②生态学系统的动态是缀块个体行为和相互作用的总体反映;③格局—过程—尺度观点,即过程产生格局,格局作用于过程,而二者关系又依赖于尺度。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31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4)缀块—廊道—基底模式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不外有三种:缀块、廊道和基底(patch,corridorandmatrix)。

缀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homogeneity)的空间部分。这种所谓的内部均质性,是相对于其周围环境而言的。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常见的廊道包括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路、峡谷、和输电线路等。

基底是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也最大的背景结构,常见的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底等等。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32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生态与景观最佳组合模型设计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生态与景观最佳组合模型设计33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生态与景观最佳组合模型设计上图中,规划原则的出发点是规划区域内存在着多种组分,包含着较大比重的自然植被缀块,可以通过宏观空间结构的调整,使各类缀块大集中、小分散,确立景观的异质性来实现生态保护,以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持和高度的视觉多样性。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生态与景观最佳组合模型设计34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观点,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基于以上两点来考察环境资源的价值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有人根据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的原理,得出环境资源没有价值,致使环境资源被无偿使用;但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高度发达,环境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的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资源的供给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参与环境资源的再生产,这样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投入人类的劳动,于是,环境资源也就有了价值,且其价值量的大小就等于在环境资源的再生产过程中人类所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35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资源的非使用价值理论

所谓环境资源的非使用价值(Non-UseValues),是指环境资源所具有的独立于人们对它进行使用的价值,它是相对于使用价值(即与资源的实际使用相联系的价值)而言的。在一些经济学著作中,非使用价值又被称为“存在价值”、“内在价值”等。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36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资源非使用价值的主要内容:

①遗赠价值(BequestValue)。遗赠价值是指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他人,作为继承物留给后代等方面的价值,是人类为自己子孙后代的利益而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的支付意愿。遗赠价值源于人们的遗赠动机,它与人们愿意把某种资源保留下来遗赠给他人或后代人有关。人们相信,把资产遗留给后人,是为了让后人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得到满足;而且,如果遗产是留给自己的直接后代的,那么我们也应该比较有把握地确定他们的偏好。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37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资源非使用价值的主要内容:

②选择价值(OptionValue)。环境资源的选择价值是指人们为了保存或保护某一环境资源,以便将来用做各种用途而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额。完整意义上的“选择价值”应包括两个部分:“近期未来的选择价值”和“远期未来的选择价值”。这主要是依据可预测性程度划分的,前者是指当代及一到两代以内,后者是指三代以上及至永远;前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它的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参考现时价值评估系统,后者随着时间尺度的延长愈来愈不具有可预期性,它的价值计量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38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国情与国策理论国情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的总称。我国的基本国情:

①基本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目前最根本的国情。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国情与国策理论39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国情与国策理论我国的基本国情

②资源状况。我国是一个资源严重短缺而人口压力巨大的国家:据统计分析,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占有的土地和耕地、淡水、林地、牧草地、矿产和海洋资源仅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27%、1/7,1/2、58%和1/4。人均占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资源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0%、l/10、4%、63%等。同时,我国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均匀,且资源的粗放利用问题也很突出。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国情与国策理论40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国情与国策理论

我国的基本国情

③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己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生态环境的退化大多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引起的。其后果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地生产力衰退以及土地资源丧失等。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的风蚀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湿地面积持续萎缩减少、水资源恶化及三废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国情与国策理论41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国情与国策理论

我国的基本国情

④经济发展。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近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收入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目前我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目标努力。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存在着地区、部门发展上的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日益扩大。目前甘肃、宁夏的许多地区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国情与国策理论42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工程项目EIA工作程序包括评价方案制定、评价实施、评价报告书撰写和和跟踪评价四个阶段(见下图)。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程序工程项目EIA工作程序包43工程项目管理第9讲课件44环评案例要点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用

:1、分析国家法律法规在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中的落实情况2、分析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落实情况3、重点分析清楚建设项目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资源利用政策、环保技术政策、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及行业发展规划等的相符性环评案例要点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用:45项目分析: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和要点;2、建设项目工艺、环境影响因素、产污环节分析和污染源强计算;3、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分析;4、建设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5、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的分析比选项目分析:46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2、评价环境质量现状3、确定环境敏感区域、敏感点与环境保护目标4、环境容量分析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7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3、选择评价标准4、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5、确定评价重点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86、设置评价专题7、选择、运用预测模式与评价方法8、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含非正常工况)

6、设置评价专题49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分析2、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3、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4、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5、制定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保护措施分析:50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1、确定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范围2、选择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标准3、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设4、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重点及内容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51竣工验收重点1、核查验收范围2、确定验收标准:从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标和总量控制满足要求三方面考虑确定3、核查验收工况4、核查验收监测(调查)结果5、核查验收环境管理竣工验收重点52环境可行性分析:1、项目规模、选址、布局、选线的环境合理性分析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正确性的判别3、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结论分析及整改方案建议分析4、正确填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5、正确填报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环境可行性分析:53环境可行性分析:是否绕避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不对敏感目标造成直接危害是否符合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含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不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从区域或大空间长时间范围看,选址选线不影响区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潜在价值的地区或目标环境可行性分析:5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1、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执行情况2、规划方案初步筛选3、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4、判断规划实施后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55规划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规划涉及的环境问题可分为当地环境(自然警观、文化遗产、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噪声、交通)、自然资源(水、空气、土壤、动植物、矿产、能源、固体废物)、全球环境(气候、生物多样性)三大类分别表述全球可持续性因子自然资源因子当地环境质量因子生物多样性土地和土壤质量区域介质环境质量耗竭性资源空气质量景观和公共用地非耗竭性资源潜力水资源保有量和质量文化遗产特有生境矿产资源保有量公共交通CO2排放量生物资源更新速率建筑物质量规划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全球可持续性因子自然资源因子当地环案例广州市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案例57与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项目属于环境保护类,符合国家关于危险废物安全集中处置的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符合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和广州城市发展规划项目分析与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58项目组成一般应包括:安全填埋场及配套设施(如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填埋气集排气系统);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和中转系统;废物填埋前的预处理系统(如物化处理车间、稳定化/固化处理车间)、公用工程设施、办公生活设施等规模是该类项目首先需要考虑和分析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运营期,应结合当地须进行综合处置的危险废物产生量、有害废物的种类、特性以及相适宜处理工艺的处理量进行统计分析,分类确定各种处置工艺及相应的规模,并落实到具体工艺车间,给出物料平衡项目组成一般应包括:安全填埋场及配套设施(如渗滤液收集处理系59工程特征:本类项目工程重点为填埋场本身及配套建设的防渗、收集、处理和排泄系统,以及废物预处理工程项目主要的环境影响要素及环境问题:渗滤液;填埋气;填埋机械作业噪声;废物收集、转运过程。主要环境问题是渗滤液引起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地表和地下水)填埋场的取、弃土石方量较大,应在工程分析中详细列出,并进行物料衡算工程特征:本类项目工程重点为填埋场本身及配套建设的防渗、收集60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自然环境中的地质地貌等资料对填埋场的选址有很大影响,应详细调查;填埋场废气、作业噪声等直接会对周围敏感点和敏感人群产生影响,应详细了解建设项目区域内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重点放在住宅、文化遗迹等社会关注目标上;由于渗滤液会影响到地表和地下水,故应对这两部分的现状质量进行详细调查,主要调查因子为NH3-N,COD、BOD等;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1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重点考虑渗滤液引起的环境问题。评价因子主要为COD、BOD和NH3-N等对地下水要通过预测确定相应的防护距离场址的比选论证和合理性分析属于比较关键的问题,要结合自然环境、工程条件、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62应关注的其他问题必须详细调查了解和描述危险废物的产生量、种类和特性,因为它关系到规模和处置工艺必须贯彻“全过程管理”原则,即影响评价范围应延伸到填埋场以外的区域,将危险废物收集、运输、临时中转和贮存都纳入到最后影响评价中来应对安全处置的各个工艺环节进行分析,而对渗滤液引起的主要环境问进行重点评价,对渗滤液可能引起的地下水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价应关注的其他问题63对设有焚烧设施的处置中心,还应对焚烧工艺和主要设施进行充分的分析危险废物选址除了要考虑地质、自然环境要求等硬性条件外,还应考虑公众的承受心理,因此应加强公众参与专题必须要有风险分析和应急措施,包括输运过程的事故风险,填埋场渗滤液的泄漏事故及不相容废物入场引起的事故风险等对设有焚烧设施的处置中心,还应对焚烧工艺和主要设施进行充分的64TED演讲集:环境重造计划:LianPinKoh:环境保护无人机的视野(/v_show/id_XNzkyNzkyMzY0.html?from=s1.8-1-1.2#paction)TED演讲集:环境重造计划:LianPinKoh:环境65学期作业:教学楼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学期作业:教学楼建设环境影响评价66TheendTheend67第9讲

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9讲

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68工程项目管理第9讲课件69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以下简称EIA)这一概念,是在1964年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彭应凳,1999)。EIA在国外被称为是“认识、预测、评价、解释和传达(即鉴别和评价)一种行动的环境后果,这行动可以是工程项目、立法提案、政策、计划或操作程序,并将评价结论应用于决策的一种活动(蒙恩,1975)。”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70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的定义从词意上说,“环境”是泛指某一中心项(或叫主体)周围的空间及空间中存在的事物。实际上,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迄今,有关环境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人类中心观、生物中心观和实用的环境观。①人类中心观,也有学者称为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该观点认为“环境”的中心项是人,我们所研究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它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人类中心观”曾导致“人类至尊观”,即人类是地球上万物的主宰。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的定义71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②生物中心观。生物中心观认为“环境”的中心项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界,环境及其中心项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我们所研究的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它包含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和人类社会环境。“环境”是影响生物生长、繁衍和发展的各种因子组成的整体。而人类与生物界的各个物种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相对的中心观。实质上,这是生态学的观点。在评估人类行动对自身生存条件影响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对生物的影响,特别是将自然界不曾存在的因子施加于环境时更应如此。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推行,以生物为中心的环境观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②生物中心观。生物中心观认为“72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③实用主义环境观。实用的环境观是把“环境”看成为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经济、文化和美学等诸要素的复合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这是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把环境中应予保护的要素或对象明确罗列出来,是对“环境”一词的法律适用对象和范围作出规定以保证法律的准确实施。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③实用主义环境观。实用的环境观73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的特性

①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整体性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所以在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环境的区域性指的是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具体来说就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比如滨海环境与内陆环境,局地环境与区域环境等,明显地表现出环境特性的差异。环境的区域性不仅体现了环境在地理位置上的变化,还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的多样性。

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的特性74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的特性

②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的变动性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界不断相互作用的历史,也就是环境的结构与状态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的稳定性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环境的稳定性是相对于变动性而言的。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的特性75浙江舟山嵊山岛后陀湾:荒芜的村落浙江舟山嵊山岛后陀湾:荒芜的村落76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的特性

③资源性与价值性资源性环境具有资源性。也可以说,环境就是资源。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进步,一刻都离不开环境。环境首先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要求环境有相应的付出,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投入,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这就是环境的资源性。价值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人群健康,破坏环境资源,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环境条件是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价值的存在。环境的经济价值是环境价值的一种形式。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的特性77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我们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是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的手段,是基础的东西,是前提条件。而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是为了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研究环境影响的根本目的。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的概念78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的分类

①按影响的来源分类: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为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同时,在空间上同地;而间接影响在时间上推迟,在空间上较远,但仍在可合理预见的范围内。累积影响是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累积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的分类79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的分类

②按影响效果分类:从受影响对象的损益角度,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是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反之,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则为不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的分类80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的分类

③按影响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可恢复影响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某特性改变或某价值丧失后可逐渐恢复到以前面貌的影响。

不可恢复影响是指造成环境的某特性改变或某价值丧失后不能恢复的影响。一般认为,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可恢复的,超出了环境承载力范围,则为不可恢复影响。这种划分方法主要用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判别。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的分类8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承载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马尔萨斯时代。马尔萨斯是第一个看到环境限制因子对人类社会物质增长过程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他的资源有限并影响人口增长的理论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存在,而且对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环境承载力是随着时间、空间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水平等手段来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82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根据《环评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83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据《环评法》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②根据预测和评价结果,针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③对评价结果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84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目前,国内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研究虽然很多,但还没有形成被公认的分类体系。各个学科的学者们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依据不同的标准,得出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首先,依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把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又可续分为政策、计划和规划三类,其划分依据是评价的层次高低;又根据规划的性质,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为指导性环境影响评价和非指导性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其评价内容的复杂程度,又分为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多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85环境影响评价类型图环境影响评价类型图86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种环保手段和方法,是在20世纪中期提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全球经济加速发展,世界范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运用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预测和评估计划中的人类活动可能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加拿大和美国的学者首次明确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964年,美国的柯德维尔教授在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制度在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alEnvironmentalPolicyAct,NEPA)中首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87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我国开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对这一制度作了规定。环保法规定在新、改、扩建工程时,必须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1981年,原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联合发布了《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对此办法进行修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把评价的范围从原来的基本建设项目扩大到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1998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1986年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并提升为行政法规。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88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环境和资源保护立法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及《国家环境保护局“三定”方案》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开展对现行重大政策和法规的环境影响评价;国家环境保护局主要职责中的第一条就是“受国务院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EIA”。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已于200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环评法力求从决策的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项目评价进入到战略评价,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立法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89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1987)中提出的基本界定“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于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第一,可持续发展包括了“需要”或“需求”的含义,即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子孙后代的利益,同时也要满足同代人,尤其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基本需要。这是一种包含了“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的双重含义的概念。第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含了“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包含了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铸造新价值观等内容。第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了综合协调的含义。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90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演变

从20世纪中叶以来在处理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单靠科学技术手段和用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去修补环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在各个层次上去调控人类的社会行为和改变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思想。人类逐步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人类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演变见下表。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91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演变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演变92可持续发展理论

1972年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斯德哥尔摩会议召开

20世纪50、60年代可以说是工业发展,公害泛滥的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在1953年到1972年的20年中,全球发生公害事件52次,公害病患者458946人,死亡人数139687人。环境公害事件迫使人们不得不反省,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然环境,怎样对待地球。

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探讨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和《行动计划》,宣告了人类对环境的传统观念的终结,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

1992年环发大会召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行动计划》。可持续发展理论93工程项目管理第9讲课件94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95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1)格局与过程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往往是指空间格局,即缀块和其它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详细的景观结构持征和空间关系可通过一系列景观指数和空间分析方法加以分析。过程则强调事件或现象发生、发展的程序和动态特征,景观生态学中的过程包括种群动态、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捕食者和猎物的相互作用、群落演替、养分循环等等。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96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2)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空间异质性(spatial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具体地讲,空间异质性一般可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patchi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而缀块性则主要强调缀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共空间分布与配置关系,比异质性在概念上更为具体化。空间格局、异质性和缀块性都强调非均质性,以及对尺度的依赖性。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97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3)缀块动态理论缀块动态理论认为,生态学系统是缀块镶嵌体,缀块的个体行为和镶嵌体综合特征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级缀块动态范式的要点包括:①生态学系统是由缀块镶嵌体组织的等级系统;②生态学系统的动态是缀块个体行为和相互作用的总体反映;③格局—过程—尺度观点,即过程产生格局,格局作用于过程,而二者关系又依赖于尺度。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98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4)缀块—廊道—基底模式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不外有三种:缀块、廊道和基底(patch,corridorandmatrix)。

缀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homogeneity)的空间部分。这种所谓的内部均质性,是相对于其周围环境而言的。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常见的廊道包括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路、峡谷、和输电线路等。

基底是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也最大的背景结构,常见的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底等等。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99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生态与景观最佳组合模型设计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生态与景观最佳组合模型设计100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生态与景观最佳组合模型设计上图中,规划原则的出发点是规划区域内存在着多种组分,包含着较大比重的自然植被缀块,可以通过宏观空间结构的调整,使各类缀块大集中、小分散,确立景观的异质性来实现生态保护,以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持和高度的视觉多样性。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生态与景观最佳组合模型设计101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观点,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基于以上两点来考察环境资源的价值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有人根据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的原理,得出环境资源没有价值,致使环境资源被无偿使用;但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高度发达,环境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的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资源的供给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参与环境资源的再生产,这样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投入人类的劳动,于是,环境资源也就有了价值,且其价值量的大小就等于在环境资源的再生产过程中人类所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102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资源的非使用价值理论

所谓环境资源的非使用价值(Non-UseValues),是指环境资源所具有的独立于人们对它进行使用的价值,它是相对于使用价值(即与资源的实际使用相联系的价值)而言的。在一些经济学著作中,非使用价值又被称为“存在价值”、“内在价值”等。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103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资源非使用价值的主要内容:

①遗赠价值(BequestValue)。遗赠价值是指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他人,作为继承物留给后代等方面的价值,是人类为自己子孙后代的利益而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的支付意愿。遗赠价值源于人们的遗赠动机,它与人们愿意把某种资源保留下来遗赠给他人或后代人有关。人们相信,把资产遗留给后人,是为了让后人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得到满足;而且,如果遗产是留给自己的直接后代的,那么我们也应该比较有把握地确定他们的偏好。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104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资源非使用价值的主要内容:

②选择价值(OptionValue)。环境资源的选择价值是指人们为了保存或保护某一环境资源,以便将来用做各种用途而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额。完整意义上的“选择价值”应包括两个部分:“近期未来的选择价值”和“远期未来的选择价值”。这主要是依据可预测性程度划分的,前者是指当代及一到两代以内,后者是指三代以上及至永远;前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它的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参考现时价值评估系统,后者随着时间尺度的延长愈来愈不具有可预期性,它的价值计量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105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国情与国策理论国情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的总称。我国的基本国情:

①基本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目前最根本的国情。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国情与国策理论106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国情与国策理论我国的基本国情

②资源状况。我国是一个资源严重短缺而人口压力巨大的国家:据统计分析,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占有的土地和耕地、淡水、林地、牧草地、矿产和海洋资源仅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27%、1/7,1/2、58%和1/4。人均占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资源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0%、l/10、4%、63%等。同时,我国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均匀,且资源的粗放利用问题也很突出。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国情与国策理论107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国情与国策理论

我国的基本国情

③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己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生态环境的退化大多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引起的。其后果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地生产力衰退以及土地资源丧失等。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的风蚀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湿地面积持续萎缩减少、水资源恶化及三废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国情与国策理论108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

国情与国策理论

我国的基本国情

④经济发展。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近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收入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目前我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目标努力。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存在着地区、部门发展上的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日益扩大。目前甘肃、宁夏的许多地区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国情与国策理论109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工程项目EIA工作程序包括评价方案制定、评价实施、评价报告书撰写和和跟踪评价四个阶段(见下图)。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程序工程项目EIA工作程序包110工程项目管理第9讲课件111环评案例要点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用

:1、分析国家法律法规在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中的落实情况2、分析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落实情况3、重点分析清楚建设项目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资源利用政策、环保技术政策、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及行业发展规划等的相符性环评案例要点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运用:112项目分析: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和要点;2、建设项目工艺、环境影响因素、产污环节分析和污染源强计算;3、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分析;4、建设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5、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的分析比选项目分析:11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