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学习提升方法_第1页
中学物理学习提升方法_第2页
中学物理学习提升方法_第3页
中学物理学习提升方法_第4页
中学物理学习提升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41中学物理学习提升方法收录来源:网络收录整编分享目录物理公式 4直线运动 41.匀变速直线运动 42.自由落体 43.竖直上抛 5曲线运动 54.平抛运动 55.匀速圆周运动 66.万有引力 7械能 77.功 78.功率 89.功和能 910.动能和动能定理 911.重力势能 912.机械能守恒定律 10必备的曲线运动 11机械能知识点归纳 16正功与负功 16变力做功方法 16动能定理 17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 17机械能守恒定律 18能量守恒定律 19功能关系 19电路题解答 21一、解题的基本方法、步骤 21二、将不规范的串并联电路加以规范 21三、基本公式 22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 24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 24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24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24题型4:抛体运动问题 25题型5:圆周运动问题 25题型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 26题型7:机车的启动问题 26题型8: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 28题型9:力学实验中速度的测量问题 28题型10:电容器问题 29题型1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29题型1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30题型13: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 32题型14:以电路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 32题型15:以电磁感应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 33题型16: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问题 34解题攻略 35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35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35三、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36四、不唯结果,要重过程 36记忆技巧 381.牛二律,物体平衡选择 382.匀速圆周天体选择 383.振动和波选择 384.交变电流选择 395.电场选择 396.原子物理选择 397.电磁感应选择 398.电学实验 409.力学综合计算 4010.复合场综合计算 40物理公式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1.2有用推论Vt²–Vo²=2as1.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1.4末速度Vt=Vo+at1.5中间位置速度Vs/2=[(Vo²+Vt²)/2]/21.6位移S=V平t=Vot+at²/2=Vt/2t1.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1.8实验用推论ΔS=aT²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1.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²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2.自由落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1初速度Vo=0末速度Vt=gt2.2下落高度h=gt²/2(从Vo位置向下计算)2.3推论Vt²=2gh2.4a=g=9.8m/s²≈10m/s²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3.1位移S=Vot-gt²/23.2末速度Vt=Vo-gt(g=9.8m/s²≈10m/s²)3.3有用推论Vt²–Vo²=-2gS3.4上升最大高度Hm=Vo²/2g(抛出点算起)3.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曲线运动4.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4.1水平方向速度Vx=Vo4.2竖直方向速度Vy=gt4.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4竖直方向位移Sy=gt²/24.5运动时间t=√(2Sy/g)4.6合速度Vt=√(Vx²+Vy²)=√[Vo²+(gt)²]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4.7合位移S=Sx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注:(1)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2)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3)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4)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5.匀速圆周运动5.1线速度V=s/t=2πR/T5.2角速度ω=Φ/t=2π/T=2πf5.3向心加速度a=V²/R=ω²R=(2π/T)²R5.4向心力F心=Mv²/R=mω²*R=m(2π/T)²*R5.5周期与频率T=1/f5.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5.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5.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6.万有引力6.1开普勒第三定律a³/T²=K(=GM/4π²)M为中心天体质量,K为开普勒常数6.2万有引力定律F=GMm/r²G=6.67×10-¹¹N·m²/kg²6.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²=mgg=GM/r²6.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³)1/2T=2π(r³/GM)1/26.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7.9Km/sV2=11.2Km/sV3=16.7Km/s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械能7.功7.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7.2功的大小:W=FScosα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1J=1N*m若0°≤α<9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若α=90°,则W=0,表示力对物体不做功若90°<α≤180°,则W<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7.3总功的求法W总=W1+W2+W3……WnW总=F合Scosα8.功率8.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P=W/t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1w=1J/s1000w=1kw8.2P=Fvcosα此公式可求瞬时功率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8.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8.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8.4.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有F=ma+f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8.4.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逐渐增加最大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有F=ma+f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9.功和能9.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9.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10.动能和动能定理10.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表达式Ek=1/2mv²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单位:焦耳(J)1kg*m²/s²=1J10.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W合=ΔEk=1/2mv²-1/2mv0²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11.重力势能11.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表达式Ep=mgh标量单位:焦耳(J)11.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ΔEp11.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11.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12.机械能守恒定律12.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ΔE=W非重12.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必备的曲线运动曲线运动定义: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由于曲线运动中运动方向时刻改变,因此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条件: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特点:1.轨迹:合外力恒定时曲线是抛物线2.速度:沿轨迹的切线方向。速度方向一定改变,但速度大小不一定改变3.加速度:一定不为04.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指向轨迹弯曲方向的内测,合外力一定不为0分类:合外力为恒力时,曲线运动为匀变速曲线运动合外力为变力时,曲线运动为变加速曲线运动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物体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与速度共线,且方向相同→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物体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与速度共线,但方向相反→减速直线运动运动物体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与速度不共线→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成锐角→加速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成直角→匀速率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成钝角→减速曲线运动运动物体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恒定→匀变速运动运动物体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不恒定→非均变速运动合运动与分运动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等效性:合运动与分运动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结束2.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与合运动有完全相同的效果3.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他分运动影响4.同一性:合运动和它的各个分运动必须对应同一物体,对应于同一时刻或同一段运动过程合运动的性质:两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是由两分运动的性质及合运动的初速度与加速度间方向关系来决定的平抛运动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性质:a=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分解: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垂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条件:1.只受重力作用2.v0≠0且水平特点:1.轨迹是一条曲线,且是一条抛物线,轨迹方程y=(g/2Vo)x²2.速度:初速度沿水平方向;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内速度该变量的方向均竖直向下,速度改变量大小为Δv=Δvy=gΔ,t3.加速度:大小恒为g,方向竖直向下4.位移:水平方向上位移随时间正比增大,连续相等时间内水平方向的位移相等;竖直方向上位移与时间平方成正比,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竖直方向的位移差恒定:Δy=g*Δt²平抛运动的规律速度:水平方向:vx=v0=vcosβ竖直方向:vy=gt=vsinβ合速度:v=(vx²+vy合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β,tanβ=vy/vx=gt/v0位移:水平方向位移:x=v0t=scosα垂直方向位移:y=1/2gt²=ssinα合位移:s=v0t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tanα=y/s=gt/2v0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及水平射程:1.运动时间t=(2h/g),平抛物体在空中飞行时间仅取决于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2.运动水平距离x=v0(2h/g),运动的水平距离与初速度和下降高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3.落地速度v=(v0+2gh),落地速度与初速度和下降高度有关斜抛运动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向上(或斜向下)抛出,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性质:a=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分解: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条件:1.只受重力作用2.v0≠0,且既不水平也不竖直规律:1.速度水平方向→vx=v0cosθ(θ为初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竖直方向→vy=v0sinθ-gt(或vy=v0sinθ+gt)2.位移水平方向→x=v0cosθt竖直方向→y=v0sinθt-1/2gt²(或y=v0sinθt+1/2gt²)特点:1.轨迹:抛物线,y=xtanθ-gx²/2v0²cos²θ2.位移:s=√(x²+y²),x=scosβ,y=ssinβ3.速度:v=√(vx²+vy²)vx=vcosα,vy=vsinα4.射程:X=v0²sin2θ/2g,θ=45°时射程最大5.射高:Y=v0²sin²θ/2g6.时间:到最高点时间t=v0sinθ/g=√类平抛运动&类抛体运动类平抛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恒定且与初速度垂直时,物体做类平抛运动。一般将类平抛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初速度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类抛体运动当物体在恒力作用下运动时,若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且与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物体所做的运动是类抛体运动。一般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外力、初速度沿两个方向分解,求出加速度、初速度后再进行求解平抛运动时间的解题方法1.已知物体在空中运动的高度,根据h=1/2gt²,可求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t2.已知水平射程x和初速度v0,也可以求出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t=x/v03.已知物体在空中某时刻的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及初速度v0的大小,根据tanθ=v0/gt可求时间4.已知平抛物体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及初速度的大小,根据tanα=1/2gt²/v0t=gt/2v0可求得时间机械能知识点归纳正功与负功正功:动力做工,加快物体的运动。向物体提供能量,受力物体获得了能量。力与位移的夹角范围0≤α<90°,取值W>0负功:阻力做工,阻碍物体的运动。向外输出能量,受力物体失去了能量。力与位移的夹角范围90°<α≤180°,取值W<0零功:力不为零时不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引起能量的变化或转移。力与位移的夹角范围α=90°,取值W=0正功与负功的判定方法:1.看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或者看力与速度之间的夹角2.看物体间是否有能量转化。若有能量转化,则必定有力做功变力做功方法用W=Fl求变力做功:若物体受到的力方向不变,可用W=Fl求变力F所做的功。若大小随位移均匀变化,其平均值大小为F=(F1+F2)/2,其中F1是物体初态时受到的力的值,F2是物体末态时受到的力的值用分段法求变力做功:变力做功时,可将整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然后再求和。当力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运动方向键的夹角为θ时,变力所做的功W=Fscosθ,其中s为路程用图像法求变力做功:画F-l图像,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F做的功。若面积在l轴上方,表示F做正功,若面积在l轴下方,表示F做负功用W=Pt求变力做功:这是一种等效代换的观点,用W=Pt计算功时必须满足变力的功率是恒定的。若功率P是变化的,则用W=Pt计算。若有P-t关系图像,可利用图线与t围成的面积来求与P对应的力所做的功动能定理表达式:W合=Ek1-Ek2内容: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适用于各种形式的运动,常以地面作为参考总功的计算:1.先由力的合成与分解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F合,然后由W=F合lcosα计算。要求各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并合外力为恒力2.由W=Flcosα计算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W1.W2…Wn,然后将各个外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3.外力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在物体初、末状态已知的情况下可从动能变化量来确定合外力做的功动能、动能的变化与动能定理比较: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Ek=1/2mv²动能的变化:物体末状态动能和厨师状态动能差,ΔEk=1/2mv2²-1/2mv1²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W合=ΔEk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由物体的质量m和所处高度h所决定。表达式Ep=mgh,其正负的意义表示比零势能点的能量状态高或是低。其零势能点习惯取地面,h为相对零势能点的高度。其势能的变化取决于重力做功,Wg=-ΔEp,Wg<0,Ep增大;Wg>0,Ep减小弹性势能: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由劲度系数k和形变量x所决定。表达式Ep=1/2kx²,通常只有正值,也可以为负值。其零势能点习惯取原长位置,x为相对原长的形变量。其势能的变化取决于弹力做功,W弹=-ΔEp,W弹<0,Ep增大;W弹>0,Ep减小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守恒观点:E1=E2或Ep1+Ek1=Ep2+Ek2,表示系统在初状态的机械能等于末状态的机械能。单个物体或系统,初、末状态高度已知转化观点:ΔEk+ΔEp=0,表示系统的动能减少(或增加)等于势能的增加(或减少)。初、末状态高度未知,但高度变化已知转移观点:ΔEA+ΔEB=0,表示系统一部分A机械能的减少(或增加)等于另一部分B机械能的增加(或减少)判断机械能守恒的三个方法条件分析法:用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进行分析。分析物体或系统的受力情况,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功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0,则系统机械能守恒能量转化分析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若只有系统内物体间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转移,机械能也没有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则系统机械能守恒增减情况分析法:从机械能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增减情况进行分析。若系统的势能与动能均增加或减少,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若系统的动能(或势能)不变,而势能(或动能)发生变化,则系统机械能不守恒;若系统内各个物体的机械能均增加或均减少,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能量守恒定律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表达式:E1=E2或ΔE增=ΔE减应用思路:1.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与增加量一定相等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与增加量一定相等解题方法:确定涉及能量形式→确定每种能量变化量→利用能量守恒列式功能关系重力做功。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重=-ΔEp弹性势能:弹力做功。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W弹=-ΔEp动能:合力做功。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W合=ΔEk机械能: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之外的其他力做功。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之外的其他力对系统所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W其他=ΔE内能: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系统中因相对滑动产生的内能,等于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的代数和。Q=Ff*Δs,Δs为相对路程电路题解答一、解题的基本方法、步骤本章的主要问题是研究电路中通以稳恒电流时,各电学量的计算,分析稳恒电流的题目,步骤如下:(1)确定所研究的电路。(2)将不规范的串并联电路改画为规范的串并联电路。(使所画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清晰)。对应题中每一问可分别画出简单电路图,代替原题中较为复杂的电路图。(3)在所画图中标出已知量和待求量,以利分析。(4)应注意当某一电阻改变时,各部分电流、电压、功率都要改变。可以认为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及其它定值电阻的数值不变。必要时先求出、r和定随电阻的大小。(5)根据欧姆定律,串、并联特性和电功率公式列方程求解。(6)学会用等效电路,会用数学方法讨论物理量的极值。二、将不规范的串并联电路加以规范搞清电路的结构是解这类题的基础,具体办法是:(1)确定等势点,标出相应的符号。因导线的电阻和理想安培计的电阻都不计,可以认为导线和安培计联接的两点是等势点。(2)先画电阻最少的支路,再画次少的支路……从电路的一端画到另一端。3.含有电容器的电路解题方法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相当电阻为无穷大的电路元件,对电路是断路。解题步骤如下:(1)先将含电容器的支路去掉(包括与它串在同一支路上的电阻),计算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值。(2)电容器两极扳的电压,等于它所在支路两端点的电压。(3)通过电容器的电压和电容可求出电容器充电电量。(4)通过电容器的电压和平行板间距离可求出两扳间电场强度,再分析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三、基本公式串联:1.电流处处相等:I总=I1=I2=I3=……=In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U总=U1+U2+U3+……+Un3.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总=R1+R2+R3+……+Rn(增加用电器相当于增加长度,增大电阻)4.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P3+……+Pn5.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总=W1+W2+……+Wn6.总电热等于各电热之和:Q总=Q1+Q2+……+Qn7.等效电容量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倒数之和:1/C总=1/C1+1/C2+1/C3+……+1/Cn8.电压分配、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率跟电阻成正比:(t相同)U1/U2=R1/R2,W1/W2=R1/R2,P1/P2=R1/R2,Q1/Q2=R1/R2.或写成U1/U2=W1/W2=P1/P2=Q1/Q2=R1/R29.在一个电路中,若想控制所有电器,即可使用串联电路。并联:1.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并且等于电源两端电压:U总=U1=U2=U3=……=Un;2.干路电流(或说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总=I1+I2+I3+……+In;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和:1/R总=1/R1+1/R2+1/R3+……+1/Rn或写为:R=1/(1/(R1+R2+R3+……+Rn));(增加用电器相当于增加横截面积,减少电阻)4.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P3+……+Pn;5.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总=W1+W2+……+Wn6.总电热等于各电热之和:Q总=Q1+Q2+……+Qn7.等效电容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之和:C总=C1+C2+C3+……+Cn8.在一个电路中,若想单独控制一个电器,即可使用并联电路。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主要有两种情况。(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题型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主要有两种情况。(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题型5: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主要有以下两点(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题型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①。GMm/R2=mg②。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题型7:机车的启动问题题型概述:机车的启动方式常考查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恒定功率启动,一种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不管是哪一种启动方式,都是采用瞬时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来分析。思维模板:有以下两种。(1)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机车的启动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功率P=Fv恒定,由公式P=Fv和F-f=ma知,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必将减小,因此加速度a也必将减小,机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速度v达到最大值vm=P额定/F=P额定/f。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计算(因为F为变力)。(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实际包括两个过程。如图所示,“过程1”是匀加速过程,由于a恒定,所以F恒定,由公式P=Fv知,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达到额定功率P额定,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过程2”就保持额定功率运动。过程1以“功率P达到最大,加速度开始变化”为结束标志。过程2以“速度最大”为结束标志。过程1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P为变功率)。题型8: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二类为多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三类为单体动能定理问题,第四类为多体系统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问题。多体系统的组成模式:两个或多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用细线或轻杆等相连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思维模板:能量问题的解题工具一般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1)动能定理使用方法简单,只要选定物体和过程,直接列出方程即可,动能定理适用于所有过程;(2)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所有过程,分析时只要分析出哪些能量减少,哪些能量增加,根据减少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列方程即可;(3)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在力学中也非常重要.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两种甚至三种方法求解,可根据题目情况灵活选取。题型9:力学实验中速度的测量问题题型概述:速度的测量是很多力学实验的基础,通过速度的测量可研究加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行速度的测量。速度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片等方式获得几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研究速度;另一种是通过光电门等工具来测量速度。思维模板:用第一种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通常要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推论:①vt/2=v平均=(v0+v)/2,②Δx=aT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求加速度时还要用到逐差法。用光电门测速度时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求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认为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即:v=d/Δt。题型10:电容器问题题型概述: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历年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及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三个方面。思维模板:(1)电容的概念:电容是用比值(C=Q/U)定义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多少,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对于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也是确定的(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及几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大小等均无关。(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两极板正对面积、两极板间距离、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满足C=εS/(4πkd)(3)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关键在于弄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抓住三个公式[C=Q/U、C=εS/(4πkd)及E=U/d]并分析清楚两种情况:一是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保持不变(充电后断开电源),二是两极板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始终与电源相连)。题型1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方法与质点动力学一样,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规律,高考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思维模板:有以下3种情况(1)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从两种思路着手。①动力学思路:重视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出位移、速度等物理量。②功能思路:根据电场力及其他作用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的能量变化或根据全过程的功能关系,确定粒子的运动情况(使用中优先选择)。(2)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是否考虑粒子的重力。①质子、α粒子、电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一般不计重力;②液滴、尘埃、小球等宏观带电粒子一般考虑重力;③特殊情况要视具体情况,根据题中的隐含条件判断.(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画好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在画图的基础上运用几何知识寻找关系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题型1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较多,命题形式有较简单的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且难度较大,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三种:(1)突出对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半径、速度、时间、周期等)的考查;(2)突出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及与力学问题综合方法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主;(3)突出本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为主.思维模板:在处理此类运动问题时,着重把握“一找圆心,二找半径(R=mv/Bq),三找周期(T=2πm/Bq)或时间”的分析方法。(1)圆心的确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根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中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沿两个洛伦兹力f作出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另外,圆心位置必定在圆中任一根弦的中垂线上(如图所示)。(2)半径的确定和计算: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运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并注意利用一个重要的几何特点,即粒子速度的偏向角(φ)等于圆心角(α),并等于弦AB与切线的夹角(弦切角θ)的2倍(如图所示),即?φ=α=2θ。(3)运动时间的确定:t=φT/2π或t=s/v,其中φ为偏向角,T为周期,s为轨迹的弧长,v为线速度。题型13: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主要有下面所述的三种情况:(1)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在匀强电场中,若初速度与电场线平行,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与电场线垂直,则做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中,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2)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在叠加场中所受合力为0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当合外力与运动方向在一直线上时做变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充当向心力时做匀速圆周运动。(3)带电粒子在变化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往往具有周期性,同时受力也有其特殊性,常常其中两个力平衡,如电场力与重力平衡,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思维模板: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应仔细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受力情况,注意电场力、重力与洛伦兹力间大小和方向的关系及它们的特点(重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然后运用规律求解,主要有两条思路:(1)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解。(2)功能关系:根据场力及其他外力对带电粒子做功的能量变化或全过程中的功能关系解决问题。题型14:以电路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该题型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学实验等方面。主要涉及电路动态问题、电源功率问题、用电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或电源的U-I图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电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接法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法选择等。思维模板: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1)电路的动态分析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分析电路中某一电阻变化而引起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情况,即有R分→R总→I总→U端→I分、U分。(2)电路故障分析是指对短路和断路故障的分析,短路的特点是有电流通过,但电压为零,而断路的特点是电压不为零,但电流为零,常根据短路及断路特点用仪器进行检测,也可将整个电路分成若干部分,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某种故障,运用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进行推理。(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反映的是导体的电压U与电流I的变化规律,若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成线性关系,若电阻随温度发生变化,电流与电压成非线性关系,此时曲线某点的切线斜率与该点对应的电阻值一般不相等。电源的外特性曲线(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E-Ir,画出的路端电压U与干路电流I的关系图线)的纵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的内阻。题型15:以电磁感应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此题型主要涉及四种综合问题(1)动力学问题: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其联系桥梁是磁场对感应电流的安培力。(2)电路问题: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这样,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就涉及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图像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由给定的电磁感应过程选出或画出相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图像;二是由给定的有关物理图像分析电磁感应过程,确定相关物理量。(4)能量问题:电磁感应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过程,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是外力做功,把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感应电流在电路中受到安培力作用或通过电阻发热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阻的内能等。思维模板:解决这四种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1)动力学问题: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进而求出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分析研究导体的受力情况,最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列出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2)电路问题:明确电磁感应中的等效电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最后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解路端电压、电功率等。(3)图像问题:综合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安培定则等规律来分析相关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其大小和方向及在坐标系中的范围,同时注意斜率的物理意义。(4)能量问题:应抓住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分析清楚有哪些力做功,明确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了相互转化,然后借助于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求解。题型16: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问题题型概述:该题型是高考实验的重中之重,每年必有命题,可以说高考每年所考的电学实验都会涉及电阻的测量。针对此部分的高考命题可以是测量某一定值电阻,也可以是测量电流表或电压表的内阻,还可以是测量电源的内阻等。思维模板:测量的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常用方法有欧姆表法、伏安法、等效替代法、半偏法等。解题攻略解题,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做题目”。学习离不开解题,无数实践证明,解题能帮助我们消化课本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反之,尚无仅凭熟读记忆基础知识,从不解题而学得很优秀的先例。可见,解题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环节。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我们要理性地认识和优化解题,发挥其在提高学习成绩方面的积极、恰到好处的作用。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