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30)纲要方案汇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沙市城乡规划编制中心2009.12阶段与过程2009年8底,长沙市总规修编动员大会,张市长、王市长等参加2009年9月初-2009年9月底,长沙总规现场调研2009.10.23,中规院院总审查2009.10.28,长沙总规市局第一次汇报2009.10.29,长沙市规划局汇报2009.11.13,向王市长进行第二轮方案汇报2009.11.19,中规院院总审查2009.12.05,中规院杨保军副院长、王凯总规划师指导汇报内容修编背景与技术路线总规回顾与评价解读长沙城市特征核心问题的判析与应对策略发展目标与规模预测区域与市域规划规划区城乡规划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修编背景与技术路线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借助城市总体规划的综合平台,提升长沙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落实“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创新发展模式,探索长沙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提升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和“3+5”城市群的核心带动与服务作用。提升长沙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成长能力,逐步实现长沙内陆先锋城市的目标。本次总规修编背景1.修编背景1.1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的发展活力逐步显现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出现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中部的崛起在经济危机中不期而至中部的重要性和战略价值在提升1.修编背景1.2落实“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长沙的规划必须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突破传统的规划思维和方式,创新总规编制思路和方法1.修编背景1.3提升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和“3+5”城市群的核心带动与服务作用中部地区的崛起竞争已经转化为城市群的竞争长株潭城市群以及在此基础上扩展而来的“3+5”城市群均以长沙为核心通过规划的安排,提升长沙在整个区域中的服务和带动能力1.修编背景1.4提升长沙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成长能力确定长沙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找到长沙提升城市职能的战略地区明确长沙未来发展的资源环境底限,确立可持续生长的城市空间结构打造内陆先锋城市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京珠高速机场高速长常高速技术路线区域两型湖南、3+5、长株潭国家、中部规划区中心城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项目导向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城乡统一布局分区策略规划方法两型引领:全面贯彻两型规划理念,建立与长沙两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指标体系,重点在土地利用、水利用、环境改善、生态保护、交通等方面进行指标体系的具体落实。区域视野:落实结合3+5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要求,从引领区域发展的角度确定长沙城市定位、空间结构和交通体系,发挥长沙区域核心的带动作用。先底后图:确定资源环境底限,划定生态控制线与空间增长边界。三规衔接:在时间-阶段、土地-空间上实现城乡规划、国土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三规紧密衔接。特色导向:突出长沙的人文与自然特色,全过程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塑造长沙的城市品牌和特色风貌。分层落实:从区域、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等多个层面落实公共政策,并进一步落实到片区层面。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0-2030近期至2015年,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衔接中期至2020年,与国土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衔接远期至2030年,落实城乡规划范围和层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城镇体系+市域城乡布局)规划区:城乡统筹、资源控制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市域范围规划区范围1.2万平方公里五区,两县391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市区、长沙和望城县城,以及周边乡镇1760平方公里
延续趋势:望城、长沙一并进入中心城区市域范围规划区范围都市区范围1.2万平方公里五区,两县的一部分2893平方公里五区,两县的一部分1450平方公里主城区范围河西、星马、中心城区03版总规规划区范围规划范围与上版总规相比的主要调整减少规划层次,将都市区与规划区合并都市区非法定概念规划区保持行政区划完整,便于实施管理,并为远景发展预留空间中心城区划定原则紧凑连片原则结构完整原则重点包含原则事权一致原则土规衔接原则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北横线西至京珠西线南至南横线西至南北连接线2.历版总规回顾与实施评价长沙总规修编的历程长沙是一个具有规划历史的城市各版总体规划(计划)有着很强的延续性1979年以来的三版规划对今日长沙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有着决定性影响1920市政厅计划书1921长沙市政计划书1925长沙市政工程计划大纲1932长沙市新市区计划1941长沙市新市区计划书1946长沙市建设计划草案1950长沙市规划原则草案提纲1958长沙地区规划方案1960长沙地区规划方案1979长沙城市总体规划(1979-2000)1990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2003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城市性质职能的变化从工业生产城市到综合中心城市从湖南省中心到区域性中心城市79版90版03版城市性质毛主席和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从事过革命活动的光荣城市,是毛主席家乡—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是以轻纺、机械、电子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城市湖南省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城市,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区域影响力是不断上升的。职能类型职能内涵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全省性地方性选择依据中心职能湖南省省会
湖南省省会区域性中心城市
综合实力中部地区前三交通信息职能交通枢纽
空港、铁路、内河港口信息服务中心
呼叫中心物流业基地
湖南唯一的综合保税区经济职能装备制造业中心
全省区位熵3.52,全国1.92,拥有三一、中联等知名工程机械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全省区位熵超过3传统制造业基地
全省区位熵超过1
粮食生产基地
我国重要的水稻和油菜、棉花、茶叶、药材等作物生产基地服务职能湖南省现代商贸中心
湖南最大的商圈、专业市场休闲娱乐和旅游服务中心
机场境外客流是中部五市之和体育产业基地
传统体育强市,体育设施健全产业孵化和技术创新基地
全省区位熵2.7,全国区位熵1.65专业性生产服务业基地
同上新兴国际服务外包城市
两家服务外包基地文教职能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湖湘首邑,楚汉名称文化传媒先锐城市
全国区位熵超过4,发达的电视传媒、平面媒体中部地区科教中心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5所,科学研究开发机构82个生态职能山水宜居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省会城市中惟一的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市风景旅游城市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4A级旅游区(点)4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水利风景区2处。特色职能两型社会示范城市
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城市城市性质职能的变化
现有职能国际性:旅游服务全国性:装备制造和文化娱乐区域性:交通服务和生产服务全省性:综合服务和先进制造地方性:物流基地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基本保持每10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根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长沙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已经达到350平方公里左右,超过规划期末的控制目标。79版90版03版城市规模2000年市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72平方公里以内,城市人口70万人。2010年城市人口160万人,用地155平方公里2010年都市区城市人口规模2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30平方公里;2020年都市区城市人口规模3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10平方公里城市规模的变化跨江发展愿望持续至今天然条件限制的组团式布局要素引导的发展方向79版90版03版用地布局采取离散发展模式,严格控制市区规模,积极发展远郊小城镇主城区相对集中发展,城市适度向外拓展,一主体两翼两组团沿湘江、319国道两条生长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筑“一主、两次、四组团”的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布局的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变化(1)79版总规要点受行政区划、自然边界、人工边界的影响向南与跨江发展为主要方向实施:受跨江通道影响,河西地区空间成长有限79版现状90版现状城市空间布局的变化(2)90版总规要点:跳出市区,统筹布局提出环路建设方案国家级开发区、机场是主要的发展要素跨江通道仍然是主要的限制要素实施:西翼发展滞后,长沙县城和开发区发展迅速90版现状03版现状城市空间布局的变化(3)03版总规要点谋求均衡式发展格局规划范围从市辖区到都市区提出星马新城、河西新城,形成一主、两次、四组团”的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实施过于强化环路,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矛盾深化03版现状08版现状03版总规实施评价延续了前几版总规的经验,确立了长沙的空间结构,有效促进了长沙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前瞻性的考虑了长株潭区域的发展,并有效反馈到长株潭城市群规划之中。提出的都市区规划有效优化了长沙产业布局,促进了长沙县域经济发展和中心城区产业提升。由于长沙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以及达到或超过了规划预期,规划对现状建设的调控作用正在减弱。201020202008GDP(亿元)38883000市域人口(万人)637688642城市化水平(%)547061.25都市区人口规模245310390都市区用地规模230310340城市绿地率(%)4031.71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106都市区森林覆盖率(%)40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一、二级二级为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A)5354.4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dB(A)7069.9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工业废水处理率(%)10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10085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93(2007)城市污水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03版总规实施评价发展型目标基本实现保护型目标未能实现通过新一轮城市规划的编制,进一步调整和明确发展思路,强化对空间资源的调控和整合!3.解读长沙城市特征区域特征(1)湖湘首邑典型单中心省份的首位城市长株潭和3+5城镇群的核心GDP人均GDP区域特征(2)中部枢纽中部地区三大枢纽之一珠三角、长三角、海西进入成渝地区的枢纽航空运输在中部地区具有重要地位长沙在国家东部、南部沿海与成渝地区的联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区域特征(3)组合城市长株潭三市空间临近在建国之初即进行了具有前瞻性的统筹布局1998年以来,区域一体化进程有利推动了长沙和区域经济的提升。浦东机场临港新城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首次提出长株潭联合发展确定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区域规划开始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长株潭十一五规划正式启动长株潭经济区的建设获批改革配套试验区长株潭一体化对长沙城市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产业特征(1)结构均衡1994年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2008年统计口径调整,二产再次超过三产二三产业结构趋于均衡,工业支撑能力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市二产发展稳定,三产发展迅速,1994年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00年以后,随着六大主导产业的确定,尤其是以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重工业长足进步,2007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2008年三产结构比重为5.7:52.2:42.1二、三产业并举是长沙经济结构的重要特点产业特征(2)特色凸显高效节能、自主创新和园区经济成为长沙工业发展的重要优势2007年,长沙单位GDP能耗和水耗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工业的土地效益和利税效益均处于较好水平长沙两区九园地均工业产值28亿元/平方公里,相当与上海效益较好的市级工业园工业附加值高:利税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远高于沿海发达工业城市园区经济带来相对集中的工业布局2008年“两区九园”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9%,对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2.2%长沙的工业是相对集约的!!20公里10公里5公里3公里全市“两区九园”分布产业特征(3)内商外工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五十年代提出设置“毛泽东城”85年“长株潭规划办公室”96年“一点一线”三市分工协作未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省会城市轻工业制造基地国家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156个苏联重点援建项目四项在株洲新型工业城市交通枢纽98年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城镇群规划00年后进入全面规划阶段湘江经济带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两型社会示范区粮猪生产基地
冶金、纺织、电机、化工和建材纳入全省战略3+5城市群规划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服务业工业并重综合型工业体工业、交通型城市重工业体系传统农业城市向工业化城市过渡区域分工格局:服务重心在长沙,工业重心在株潭市场因素(经济地租)主导的同心圆模式20公里10公里5公里3公里全市“两区九园”分布长沙的服务业重心在中心城区、工业重心在县域县域工业园区发展普遍比市区工业园快,市区工业园区普遍发展房地产充分体现市场的抉择力量产业特征中心城区发展工业不具前景(4)三产瓶颈第三产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成为长沙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除批发零售、房地产、教育和物流外,文化产业成为长沙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撑与特色1998-2008长沙市三次产业增速比较产业特征1978-2008长沙市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特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长沙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就业岗位来源传媒、娱乐、出版、动漫成为长沙文化产业的四大支柱,并各自形成品牌08年全市原创动漫占全国总产量21%,居全国首位,实现销售额20亿元。23.2%东部城市求而未得的文化产业在长沙实现了!产业特征第三产业继续成长面临瓶颈2000年以来,长沙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逐年下降长沙第三产业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瓶颈长沙文化产业还停留在较低阶段,娱乐产业一直独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长沙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形成新优势资源环境特征(1)滨江丘陵滨江丘陵地形,东西部特征差异显著,市域东部平原与低丘规划区:湘江以东平原、低丘为主,湘江以西为楔形山地及丘陵,北部、南部为山体阻隔。资源环境特征(2)土地消耗土地资源快速消耗,城市快速扩张基本保持每10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2000年以来,规划区范围内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长21.4平方公里。2009年末,长沙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已经达到350平方公里左右,超过规划期末的控制目标。资源环境特征人均用地相对集约,但居住用地扩展面临失控规划区人均建设用地93.9平方米,中心城区建成区92.3平方米。现状建成区范围内:居住用地为35.5平方米/人,工业用地为9.7平方米/人。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用地规模(公顷)用地比例(%)人均用地(平方米)1R居住用地14047.337.8%35.52C公共设施用地5963.816.0%15.13M工业用地4629.112.5%11.74W仓储用地876.72.4%2.25T对外交通用地1298.23.5%3.36S道路广场用地5761.915.5%14.6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972.32.6%2.58G绿地2498.26.7%6.3其中G1公共绿地1776.34.8%4.5G2生产防护绿地721.91.9%1.89D特殊用地1126.13.0%2.8合计城市建设用地37173.6100.0%93.9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用地规模(公顷)用地比例(%)人均用地(平方米)1R居住用地11768.838.5%35.62C公共设施用地5041.516.5%15.23M工业用地3218.310.5%9.74W仓储用地788.82.6%2.45T对外交通用地719.72.4%2.26S道路广场用地4855.115.9%14.7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626.12.1%1.98G绿地2413.57.9%7.3其中G1公共绿地1742.25.7%5.3G2生产防护绿地671.32.2%2.09D特殊用地1103.43.6%3.3合计城市建设用地30535.2100.0%92.32008年长沙市现状建成区用地平衡表2008年长沙市现状规划区用地平衡表工业用地相对集约,但居住用地正处于粗放扩张阶段资源环境特征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消耗了主要的城市土地资源工业区都在搞房地产,投资也在大量进入房地产项
目2000年2009数量增减(公顷)比例增减(%)用地面积(公顷)比例(%)用地面积(公顷)比例(%)居住用地4613.9329.213126.537.48512.68.2公共设施用地3061.6919.385775.416.52713.7-2.9工业用地280417.744259.212.11455.2-5.6仓储用地433.692.74863.22.5429.5-0.3对外交通用地740.824.691059.83.0319.0-1.7道路广场用地1371.458.685435.615.54064.26.8市政设施用地613.413.88947.02.7333.6-1.2绿
地13008.222478.47.11178.4-1.2特殊用地863.625.471123.43.2259.8-2.3合
计15802.6110035068.6100.019265.9
3.资源环境特征与问题结果:土地投放最多,价格最低、人气最少资料来源:长沙市工业用地指标体系研究,国土局数据3.资源环境特征与问题土地资源的效益与投放量成反比关系资源环境特征(3)本底优良长沙整体植被覆盖较好,2008年森林覆盖率为53.6%,远高于全国20.36%形成良好的山水格局市域范围内自然保护区、林地、湿地等分布较多,生态本底条件较好,环境容量较大长沙拥有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全市划分为五个生态保护功能区(资料来源:长沙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2014))资源环境特征长沙大气质量受到酸雨的严重影响整体大气质量以二级为主,SO2与空气中PM10(可吸入颗粒)污染均较严重处于重酸雨区,酸雨频率达到91.63%,降水的年均PH值为3.97,显现较强酸性外地源的迁移是造成酸雨加重的主要原因。以上数据来源于07、08年长沙市环境质量报告书(3)外部威胁资源环境特征(5)水资源压力面临资源性和水质性双重缺水的压力水资源丰富的缺水城市湘江长沙段过境水量丰富,总量为703.6亿m3,由于大部分过境水量是汛期以洪水形式过境,可利用量仅为270.9亿m3。长沙区域分配水量较少陷入水环境危机整体湘江水环境为Ⅲ类,部分断面Ⅳ类或Ⅴ类矿物污染和化学污染严重。2007年,湘江流域汞、镉、铅、砷的排放量,就分别占到了全国排放量的54.5%、37%、6.0%和14.1%。水源安全得不到保障,长沙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0%!!!同样为外源性污染。水厂名称水源地取水量(万吨)达标水量(万吨)饮用水源地达标率超标项目三、八水厂猴子石21953.6500%类大肠菌群、氨氮、锰、铁四、五水厂五一桥1605700%类大肠菌群、氨氮、锰、铁一、二水厂桔子洲7068.1100%类大肠菌群、氨氮、锰、铁/全市45078.7600%类大肠菌群、氨氮、锰、铁人文特征(1)历史延承建城久: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建城,因星宿得名。名人多:屈原、贾谊、杜甫、张栻、朱熹、王夫之、魏源、左宗棠、曾国藩、谭嗣同等历史名人,书院盛:岳麓书院为四大书院之一形成心怀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精神。五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一个历史文化街区集中了长沙市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人文特征七个历史文化村镇:榔梨镇、铜官镇、靖港镇、沩山镇、大围山镇、文家市镇和浏阳市龙伏镇新开村铜关镇:铜官“土质宣陶”,保护铜官窑和石诸湖二处遗址,建设长沙铜官窑遗址博物馆靖港镇:保护团头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保护“宏泰坊”、“育婴堂”及全镇木结构建筑榔梨镇:以陶公庙为中心,保护镇内圆通寺、李公庙、孚嘉井、泉井子和临湘山等古迹名胜龙伏镇新开村:全村古民居建筑达3万平方米以上,保护以沈家大屋为核心的清代民居沩山镇:密印寺,集“名寺”、“名山”、“名人”、“名泉”和“名产”于一体
大围山镇: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以锦绶堂、围山书院为重点,保护东门古街格局,山水名镇文家市镇:秋收起义会师旧址、彭家大屋、铁岩关及古民居建筑群。人文特征人文特征(2)活力都市收入水平高、幸福指数高、消费能力强形成“轻资产、重消费”的消费意识333531323421114人文特征形成富有活力的先锐文化精神以娱乐为核心的新文化电视、媒体、演艺、酒吧湖南卫视、体坛周报、琴岛剧院、酒吧街(3)风景城市山水洲城垸
岳麓山湘水橘子洲长沙古城洋湖垸
人文特征山的双重姿态山具有作为城市背景的特征,也有融入城市生活和文化的特征。一般山的主体作为城市背景,山麓和山体余脉成为近人的城市公园。人文特征水的三种表情阔江曲水静湖人文特征洲的多段分布湘江长沙段共12个沙洲:伪水洲、冯家洲、香炉洲、许家洲、浏阳洲、傅家洲、橘子洲、柳叶洲、柏家洲、黑石浦洲、巴溪洲和鹅洲。人文特征人文特征图:湿地分布
垸长沙拥有十分丰富的湿地资源.6处主要的湿地,分别是苏托垸、解放垸、洋湖垸、朝正垸、松雅湖湿地以及望城北部生态湿地。新区城的多样格局古城旧城人文特征(1)T型蔓延空间特征T型蔓延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东西、南北两条功能廊道机场岳麓大道三一大道五一大道枫林路长沙大道机场高速芙蓉路湘江大道空间特征城市中心集聚程度仍在提高用地在主城人口在主城服务在主城商业、教育、医疗、商务、批发、客运等服务功能高度集中于2环以内各片区建设用地增量单中心是T轴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空间特征需要分散的产业和功能的集中,需要集中的产业和功能过于分散生活服务功能过于集中在城市核心地区产业功能过于分散,如汽车产业、专科和高等院校义和车桥北汽福田长沙汽车厂易通汽配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博世汽车波隆机械集团长丰集团湖南同心实业美的三湘客车干杉汽车车身厂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浏阳现代制造基地长沙环保工业园必须明确哪些产业应当集聚哪些功能需要疏散空间特征(2)突破行政空间成长在市区和市域两个层次上突破行政边界,呈显著的区域一体化态势长沙县望城县中心城区长沙的布局已经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在市区范围内研究中心城市也无意义空间特征(3)结构矛盾空间轴向生长交通环状连接4.核心问题判析与对策问题1:区域问题从3到1,如何实现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从3到5,如何实现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对湖南省域的带动作用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对于长沙的未来具有关键价值提升长沙城市地位完善长沙城市功能拓展长沙城市腹地改善长沙环境质量8171.区域问题“3+5”城市群需有长沙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部地区的竞争关系已经体现为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竞争3+5城市群内部发展极不平衡,亟待长沙和长株潭城市群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人口面积GDP人均GDP固定投资总量(万人)比重(%)总量(平方公里)比重(%)总量(亿元)比重(%)总量(亿元)比重(%)总量(亿元)比重(%)3+54075.5811.1196951.009.936910.0913.5116954.93092.0411.65大武汉3134.838.5457962.005.945557.5310.8717728.32610.459.84中原城市群4091.9011.1556825.005.828386.7716.4020496.04452.6616.78皖江城市带3549.049.6789951.009.215089.069.9514339.33649.3813.75环鄱生态经济区1946.135.3058226.005.962992.635.8515377.31789.906.75太原城市群1467.364.0074295.007.612763.345.4018832.11383.715.22应对策略(1)强化区域枢纽地位重点推进区域性大项目、大通道的建设重点建设具有区域服务功能的城市组团重点建设区域快速公交廊道,预留长沙至成渝客运专线等区域廊道。应对策略(2)构建区域开放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系统改变中心放射的布局模式,形成廊道式成长格局打破环状路网结构结构,强化区域衔接与辐射应对策略(3)协调区域产业布局从“两型”发展的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到区域资源条件的差异性,强调区域分工协作和共同行动鼓励工业在区域范围内整合长沙应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型先进制造业不鼓励普通制造业和低技术加工业在长沙中心城区范围内布局强化3+5城市群的产业承接能力应对策略(4)区域环境共同治理机制的保护区域生态资源:绿心、湘江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良好结合,城市建设与自然地貌紧密结合强化生态建设,包括区域性碳汇林的建设等,通过规划确定下来通过城市群建设,探索生态补偿机制湘江景观带长株潭绿心2.产业选择的问题新型工业化,如何实现长沙工业有价值的发展新型城市化,如何依托服务业实现长沙城市功能的提升充分发挥长沙工业自主创新优势,优化空间布局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长沙不具有显著的城市优势,东部地区基于国际分工的发展模式在长沙无法奏效与湖南其他城市相比,长沙的工业优势不在规模而在效益和创新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服务业是长沙城市功能和地位提升的关键长沙城市知名度来自发达的文化产业服务业对于长沙经济增长、就业岗位均具有重要作用服务业是长沙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动力服务业引领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发展北京:政治中心上海:时尚休闲深圳:创新之都西安:千年古都长沙:娱乐文化工业化推动服务业推动应对策略(1)建立两型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保持和提升文化产业、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重点发展科教研发和金融商务产业,提升长沙的城市功能和区域地位发展以节能环保为特色的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产业、节能新材料和环保型生物医药产业。发挥商贸物流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形成产业准入门槛。评价角度产业类型主要承载空间优势强化产业文化产业岳麓片区、黄榔片区工程机械产业星马片区战略扶持产业科教研发产业坪浦片区、岳麓片区、黄榔片区金融商务产业城市核心区及黄榔片区
两型提升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星马片区、永安组团、湖南环保科技园节能环保型家电产业星马片区
节能新材料产业岳麓片区、星马片区环保型生物医药产业永安组团、岳麓片区(高新区)基础支撑产业商贸物流产业金霞组团、星马片区、金洲组团、电子信息及其他先进制造产业星马片区、高星片区、金洲组团、永安组团、城市核心区(经开区)应对策略(2)外优内特:实现土地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湘江上游和绿心地区不再布局工业区基础型工业转移至市域和城市群地区发挥长沙城市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提升县区经济活力规划应对策略(3)在中心城区寻找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文化传媒娱乐创新研发现代服务业形成文化、研发和商务3大服务业支柱3.资源环境的问题长沙两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城市空间仍然处于蔓延拓展的状态水资源和能源难以支撑现有利用模式大气和水环境已经成为长沙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长沙建设两型社会同时具有良好条件生态本底条件较好产业结构和模式有利于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特色:如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应对策略(1)形成具有长沙特色的两型规划控制指标以部颁标准为基础,突出资源和环境标准中心城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用地必须在现状基础上压缩到90平方米以内提出碳减排等目标指标分类中类指标名称单位取值指标属性时序规划指标实现层次规划措施指标类型近期中期远期总体分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m2/人≤120提升
●
●采用宅基地置换、渐进归并和整治等模式推动村庄整理和整治,实现村庄集并和用地集约控制型环境友好绿色交通平均通勤时间分钟
提升
●
●1、注重用地混合、通过用地布局引导居住和工作平衡;
2、建立地铁、快公交等大运量快速公交支撑系统引导型生态安全生态保护区面积平方公里
提升●
●1、划定生态控制线,确定生态保护区;
2、纳入到规划区四线控制等规划管理之中,对其中的建设进行严格控制控制型增长边界控制面积平方公里
提升
●●
1、划定增长边界,确定城市增长范围;
2、增长边界纳入规划管理之中,对其外部的城镇建设进行严格控制控制型长株潭绿心城镇建设用地增量公顷0提升●
●
1、划定绿心界线;
2、严格控制绿心内的城镇建设,旅游等设施的建设也应进行严格管理控制型环境优美城市景观结构—
—
●
●
引导型城市风貌特色—
—
●
●
引导型污染控制交界水域水质达标率%100提升
●
●
区域合作,尤其控制湘江株洲清水塘断面的污染程度控制型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提升
●●
1、用地指标上给与服务业以充足的发展空间,并鼓励用地混合;
2、积极推动和引导CBD、研发区、商圈等三产园区的建设;
3、策划和引进新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新区,并在用地指标和布局上给与优先考虑引导型社会和谐设施完善500米范围内有基本服务功能居住区比例(包括免费开放的体育、文体、公园、小学和公共交通站点设施)%100一般
●●
按照服务半径配置基础性公共设施,在布局上达到均好性,保障每个居住区都有基本服务功能控制型农村基本市政设施覆盖率%100提升
●
●1、一般农村地区强调小型一体化市政设施的有效运转。尤其应加强农村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2、临近城镇农村纳入城镇市政管网统一考虑控制型中心城区无障碍设施覆盖率%90提升
●
●将无障碍设施纳入到规划管理中,对于修详尤其是公共用地的修详中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要求和控制控制型安居乐业失地农民安置率%100提升●
●
1、充分保障失地农民的安置用地;
2、完善设施配套,使农民融入城镇生活控制型区域一体与株洲、湘潭通勤时间分钟
提升
●
●1、统一规划建设长株潭快速轨道系统和快速路系统,并与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相匹配;
2、结合轨道站点设置综合性交通枢纽,实现各类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控制型区域性市政管线对接率%100提升
●
●
1、统一规划协调长株潭区域性市政设施。
2、预留与株洲、湘潭对接的市政设施廊道。控制型应对策略(2)适应生态格局确定生态控制线和增长边界作为空间控制手段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及郊野公园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以及重要水源保护区方案中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主要山脉合并整合,打通内外廊道
增长边界增长边界耕地聚集区耕地聚集区耕地聚集区应对策略(3)非城空间的建设引导与城乡统筹赋予非城空间以多样功能发挥乡村空间的生态保育和旅游服务功能应对策略(4)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碳汇林的建设生态湿地的建设生态廊道的建设碳汇林碳汇林生态廊道生态廊道生态湿地4.空间的问题长沙城市空间蔓延使空间拓展效益不断下降原有规划力图构建的组团结构难以形成核心在于破解长沙单中心城市的问题弹性结构:如何建立集约紧凑、可持续生长的空间结构一类居住一类居住沿路开发绿契侵占沿路开发绿契侵占沿路开发绿契侵占距离土地价值单中心多中心应对策略(1)变中心蔓延成长为廊道式成长打破蔓延成长方式在现有廊道基础上,拓展南部成长廊道重点打造具有区域价值的功能组团。应对策略(2)建立多中心体系与功能组团在城市服务中心以外,建立多个次级服务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应对策略(3)城市特色风貌强化山、水、湿地等结构性要素控制一城两貌:西部城在绿中、东部绿在城中历史保护与新文化形象:降低老城改造开发强度,打造新文化形象展示区片区特色彰显山水湿地5.城市发展目标与规模预测发展的动力与机遇机遇1:国家战略重心从经济增长到软实力提升中国硬实力(经济总量、基础设施)成为世界超强已无悬念软实力(金融、文化、制度、传媒等)的不足将是国家复兴的主要弱点国家战略的重点正在转变影视基地好莱坞传媒巨头福克斯、索尼、迪斯尼、华纳、梦工厂、环球各种奖项影视奥斯卡奖艾美奖金球奖(电视与电影奖项),奥斯卡奖的风向标纽约影评人协会奖全美影评人协会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国家评论协会奖音乐格莱美音乐奖,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大奖之一美国音乐奖书刊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强大的娱乐文化产业及其创新传播能力是美国全球性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起步阶段全面开发阶段科学发展阶段文革时期建国初期以开发区建设为重点,沿海城市获得巨大发展以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为重点,珠三角、长三角城市获得发展以区域平衡发展为重点,全国全方位开发以重化工业城市为重点,建立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沈阳抚顺阜新鞍山吉林武汉太原株洲以军工企业建设为重点,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广州大连上海浦东苏州无锡杭州佛山深圳东莞天津重庆郑州长沙后GDP时代,能在国家战略中起核心地位不会是GDP最高的城市,而是在那些具有某些全球影响力、控制力职能的城市长沙应在国家文化创新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成都德阳绵阳贵阳重庆西安未来以关键职能为重点,提升国家话语权发展的动力与机遇机遇2:长沙肩负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以《哥本哈根协议》为标志,国家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出口加工业为模式的东部发展模式面临反思长沙两型示范区对全国的发展全局具有战略意义,能够获得重要的政策支持发展的动力与机遇机遇3:中部崛起与内需市场的形成明确提出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定位于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提出大力提升内需市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区位势差逐步转变城市发展目标文化先锋、两型示范,承载国家战略大力推动长沙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经济中心、区域中枢,引领中部崛起发展城市经济,依托城市群,在金融、创新、先进制造等方面实现突破提升长沙和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地区的核心地位,加快交通枢纽建设生态宜居、山水融城,建设美丽家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继承和突出长沙山水洲城的建设特征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中国两型示范与文化先锋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湖南省省会。03版长沙城市性质:湖南省省会城市,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郑州:河南省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和现代物流、商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市域人口规模现状2008年长沙市常住人口为658.56万,其中户籍人口为641.74万人,半年以上暂住人口117万人,外出人口100.96万人,常住总人口年增长0.87%。预测采用综合增长率法、趋势外推法、就业增长弹性系数法市域人口规模结论:2015年830万人,2020年940万人,2030年1100万人。规划期内市域总人口年均增长1.77%。市域基础设施按1200万人规模预留。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2)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现状2008年长沙市域城镇人口为403.37万,城镇化水平为61.25%。预测2015年70%,2020年75%,2030年80%。2030年全市城镇人口为880万。规划期内市域城镇化率年均增长0.85个百分点联合国法类比推断法经济相关法趋势外推法综合预测结果200861.25%61.25%61.25%61.25%/201567.13%70%73.81%74.02%70%202075.26%75%76.92%80.51%75%203079.38%81%81.46%86.95%80%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3)规划区人口综合预测结果现状:2008年规划区城镇人口396万,其中暂住人口为112万预测2015年规划区城镇人口为500万;2020年规划区城镇人口为590万;2030年规划区城镇人口为700万。规划区城镇人口综合增长率为2.62%。发展规模总人口(万)城镇人口(万)农业人口(万)2008480.839684.8201557050070202065059060203075070050(4)中心城区人口规模2008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为349.7万其中户籍人口237.23万,暂住人口112.47万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综合预测结果近期2015年,长沙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470万人。确定近期2020年,长沙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550万人。远期2030年,长沙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50万人。综合增长率为2.86%。2015年(万人)2020年(万人)2030年(万人)综合增长率(%)综合预测法460515647回归分析法492564650劳动力需求法453532713综合结果4705506502.86资源环境承载力校核综合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承载力评定结论:现有水资源调蓄水平下难以支撑市域人口增长需求通过水资源工程措施,市域承载人口在2000万人以内,规划区承载人口在1000万以内。资源类型测算方式人口承载力(万)土地资源耕地计入限制建设区1000-1200(规划区)水资源现状调蓄水平976(市域)规划调蓄水平1985(市域)能源需要通过外部提供能源支撑城市发展人口承载力综合评定1000-1200(规划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测算结论规划拼合用地分析规划区和现状集中建成区的人均用地指标分别为93.9平方米/人和92.4平方米/人,因此为了体现用地集约和对土地资源的保护,规划期末取第Ⅲ级用地最低值:90平方米/人。表6-3都市区已编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统计表序号名称面积(平方公里)备注1已编控规城镇建设用地6532长沙县大东城90.50绕城线以东、开元东路片以北3岳麓区观音港20.70坪塘镇南观音港4岳麓区工业园20.1含浦镇长潭西线以西5高新区雷锋镇北9.82雷锋镇长宁公路以北6望城县金州大道两厢东1.80黄金乡金州大道两厢7望城县经开区18.18望城县经开区5总计814.79规划加外部乡镇总用地应在850平方公里以上,需进行大幅调整压缩阶段人口规模(万人)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现状(2008)35092.4323近期(2015)47092432中期(2020)55091500远期(2030)65090585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城乡可建设用地容量校核适宜建设的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17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交通设施、水利设施、农村建设等非城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规划规模校核中心城区2020年用地增量为177平方公里2020年土规实际规模规划区2020年耕地占用指标为134.8平方公里用地增量占用耕地80-90平方公里根据历年土地变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量占建设用地总量比例小于50%规划区2020年结余耕地指标为41.6平方公里规划区2020年建设用地1121.2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020年建设用地总量为500平方公里2030年校正后建设用地53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土地规划根据用地类型划分进行校正两者平衡建设用地规模校核耕地占用指标校核中心城区远期用地增量为85平方公里用地增量占用耕地40-50平方公里耕地占用基本平衡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上位规划校核由于长株潭核心区范围与规划区是交叉关系,缺乏周边地区的用地基础数据,因此比较采用增长比例来进行校核。
2020年用地增长率2030年用地增长率长株潭提升规划(核心区建设用地增长率)76.50%136.80%本次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增长率)54.8%81.60%6.区域与市域规划两型引领战略:保护城乡生态资源,加强生态网络建设,促进城镇空间集约化发展区域协同战略:立足长株潭,构成多层联动的区域互动格局空间发展战略东进西延、北控南连、点轴开发、网络完善城乡统筹战略:统筹协调市域城乡空间资源利用,推动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综合布局各类城乡功能区
产业提升战略: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创新发展“两型”产业,构筑多元复合的市域产业空间集群格局。市域发展战略区域城镇空间发展3+5城市群一心四圈一轴两带长株潭空间布局长株潭城市群一轴四带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一区一轴,三带两廊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一区一轴,三带两廊一区:长沙市规划协调区,承担区域服务核心的功能一轴:中部综合服务发展轴,长沙城市功能的主轴线三带:长沙东西综合发展带,长株东线重点发展带、长潭西线重点提升发展带两廊:浏阳-萍乡廊道、宁乡-娄底廊道市域城市中心体系2030年长沙市域中心体系结构规划表区域中心城市区域副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
中心等级数量城镇名称区域中心城市1长沙中心城区区域副中心城市2株洲城区、湘潭城区市域副中心城市2宁乡城区(宁乡县城+金洲地区)、浏阳城区(浏阳市区+永安地区)重点镇14规划区:白箬铺镇、安沙镇、莲花镇、铜官镇、乌山镇、丁字镇浏阳市:镇头镇、古港镇、官渡镇、大瑶镇宁乡县:煤炭坝镇、横市镇、花明楼镇、流沙河镇一般镇48规划区:春华镇、青山铺镇、果园镇、路口镇、高桥镇、金井镇、福临镇、北山镇、桥驿镇、茶亭镇、东城镇、靖港镇、乔口镇、雨敞坪镇浏阳市:永和镇、沿溪镇、淳口镇、大围山镇、张坊镇、达浒镇、澄潭江镇、文家市镇、中和镇、太平桥镇、枨冲镇、普迹镇、柏加镇、北盛镇、洞阳镇、龙伏镇、沙市镇、社港镇、三口镇、金刚镇宁乡县:道林镇、东湖塘镇、双江口镇、坝塘镇、偕乐桥镇、灰汤镇、双凫铺镇、老粮仓镇、巷子口镇、龙田镇、黄材镇、回龙铺镇、大成桥镇、青山桥镇市域范围内非连续等级规模等级结构2030年长沙市域规模等级结构
城镇规模城镇名称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万人)城镇个数特大城市>100万长沙中心城区6501中等城市20-50万浏阳城区502宁乡城区50小城镇Ⅰ类5-10万白箬铺、莲花镇、铜官镇、丁字镇、横市镇405Ⅱ类2-5万镇头镇、跳马镇、乌山镇、煤炭坝镇、古港镇、官渡镇、流沙河镇、花明楼镇、大瑶镇409Ⅲ类<2万青山铺镇、春华镇、果园镇、路口镇、高桥镇、金井镇、福临镇、北山镇、桥驿镇、茶亭镇、东城镇、靖港镇、乔口镇、雨敞坪镇、永和镇、淳口镇、沿溪镇、大围山镇、张坊镇、达浒镇、澄潭江镇、文家市镇、中和镇、太平桥镇、枨冲镇、普迹镇、柏加镇、北盛镇、洞阳镇、龙伏镇、沙市镇、社港镇、三口镇、金刚镇、道林镇、东湖塘镇、双江口镇、坝塘镇、偕乐桥镇、灰汤镇、双凫铺镇、老粮仓镇、巷子口镇、龙田镇、黄材镇、回龙铺镇、大成桥镇、青山桥镇5048职能结构重点城镇主要职能长沙中心城区省会职能、全国文化与教育职能、中部商务与商贸职能、中部交通与物流职能、区域旅游与会展职能、中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职能浏阳城区市域中心城市职能、全国精品花炮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与绿色食品加工生产基地、休闲农业职能、旅游商贸职能宁乡城区县域中心城市职能、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职能市域重点镇及其职能定位乡镇名称职能类型职能定位规划区(6个)白箬铺镇农贸型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商贸物流业安沙镇综合型集商贸、工业、高效农业于一体的综合型城镇莲花镇工贸型重点发展建材工业及商贸服务业的城镇铜官镇综合型历史文化名镇,主要发展以能源、建材业为主导,集旅游、商贸、手工艺品加工于一体等综合型城镇乌山镇农贸型以都市休闲农业为特色,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贸易丁字镇工矿型长沙重工业区,以建材为特色的工业城镇浏阳市(4个)镇头镇工贸型现代工业、区域商贸城镇古港镇工业型特色农业和工业城镇官渡镇综合型以山水旅游为特色,鞭炮、烟花工业为主导的商贸物流城镇大瑶镇工贸型高科技农业、区域商贸和工业城镇宁乡县(4个)煤炭坝镇工矿型利用煤炭资源,发展采矿业和工业横市镇综合型承担商贸、物流、制造业等功能花明楼镇旅游型刘少奇故乡,全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城镇流沙河镇农贸型以“宁乡猪”为特色农业,宁乡西部的商贸重镇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市域产业布局规划一廊两带十大产业集群市域产业布局规划一廊:综合产业发展走廊两带:长株东线产业发展带和长潭湘江产业发展带第二产业密集区岳麓文化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星马工程机械及“两型”特色产业基地星马临空商贸物流及先进制造产业基地金霞保税商贸物流产业基地高星电子信息及其他先进制造产业基地永安环保型生物医药及先进制造产业基地金洲商贸物流及现金制造产业基地第三产业密集区城市核心金融商务产业基地黄榔金融商务及研发生产产业基地坪浦科教研发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水源地规划株树桥水源地湘江水源地黄才水源地长沙市第三水源地
长沙市第三水源地选择方案:黄材镇的黄材水库(库容1.53亿m3),湘乡市的水府庙水库(库容5.6亿m3),株洲市的官庄水库(库容1.21亿m3)。除了宁乡黄才水库外,其他两座均不在行政区划内,调水工程建设协调难度较大,从长沙市长远发展、用水安全性考虑,规划建议选址新建本地水库,捞刀河上游,利用山势新建水库。供水设施规划规划期末长沙市域共有集中处理给水厂15座,总规模为---万m3/d。其他未纳入城市供水管网的乡镇和农村,立足自我解决。采用当地优质水源,建立小型的现代化水厂,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望城水厂宁乡规划水厂宁乡三水厂四水厂二水厂三水厂八水厂株树桥水厂浏阳规划水厂浏阳三水厂六水厂五水厂一水厂星沙水厂黄花水厂中心城区用水指标取550L/人.d,县市用水指标取500L/人.d,城镇用水指标取300L/人.d,乡村120L/人.d。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排水设施规划岳麓污水厂湘湖污水厂新开铺污水厂暮云污水厂宁乡污水厂宁乡规划污水厂望城污水厂捞霞污水厂开福污水厂金霞污水厂星沙北污水厂星沙污水厂花桥污水厂长善垸污水厂榔梨污水厂浏阳规划污水厂浏阳污水厂目标:雨、污分流100%,污水管网覆盖100%,污水处理率100%,再生水回用率40%。规划期末长沙市域共有污水处理厂17座,总规模为---万m3/d。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能源设施规划500KV变电站特高压站长沙电厂
规划以500KV沙坪变、500KV星城变、500KV艾家冲变、500KV星沙变、500KV望城变、500KV宁乡变、500KV浏阳变、、500KV长沙南变、长沙特高压站组成长沙电网受端系统。特高压直流电力从南部送入,特高压交流及核电从北部送入,湘西北电源基地及三峡电力从西部送入。燃气门站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忠武线长沙市区:建设麓谷储配站、城南储配站、星沙LNG应急储配站、河西LNG应急储配站、大河西第二门站,区域合建长株潭天然气应急调峰储配站。浏阳城区:建设燃气门站及储配站。宁乡城区:建设燃气门站及储配站。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7.规划区城乡规划确定城乡发展的资源本底反向规划:生态本底的确立山要素水要素高速廊道要素绿化廊道要素湿地要素要素农田要素反向规划:生态本底的确立基于生态格局,形成规划城乡空间的基本格局确定生态控制线划定城镇增长边界规划区城乡统筹生态林地(碳汇林)工程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园区)都市农业生态休闲绿地农村集聚点8.中心城区规划确定城乡发展的资源本底(1)区域联系的动力:东西和南北向的主次关系的在长沙区域与城市发展中出现交替国家层面:南北向与东西向关系为主省域层面:东西向关系为主区域层面:南北向关系为主市域层面:东西向关系为主对接株洲、辐射江西对接湘潭对接湘潭,辐射湘西对接岳阳城市发展方向从区域动力看:南北向与东西向的廊道型成长是长沙空间发展的必然(2)战略资源分析东部:产业动力充足,区域性资源密集,包括机场、高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浔购F000353632食品级冰柜采购协议3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买卖居间代理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型打印耗材研发与销售合同可打印协议书下载3篇
- 医疗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应用
- 二零二五年度瓷砖行业环保公益活动赞助合同3篇
- 未来办公环境绿色办公创业项目策划
- 二零二五年度编织袋行业政策研究与解读合同3篇
- 2025版显示屏技术改造与升级合同3篇
- 湖北2025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专职辅导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钢构工程钢结构焊接与检验合同协议
- 2024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电线电缆加工质量控制流程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一年级班主任经验分享(着眼于爱 着手于细)【课件】
- 企业内部客供物料管理办法
- 妇科临床葡萄胎课件
- 医务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培训
- 中小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现状与膳食经费优化方案
- 药学技能竞赛标准答案与评分细则处方
- 第15届-1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含答案
- 2025届高考英语 716个阅读理解高频词清单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