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波兰对俄罗斯政策的变化_第1页
冷战结束后波兰对俄罗斯政策的变化_第2页
冷战结束后波兰对俄罗斯政策的变化_第3页
冷战结束后波兰对俄罗斯政策的变化_第4页
冷战结束后波兰对俄罗斯政策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战结束后波兰对俄罗斯政策的变化赵艳霞冷战结束后,波兰和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国之间原来的社会主义兄弟情谊不再,伴随同盟瓦解而来的是分道扬镳。但是,由于无法改变的地缘现实和割舍不断的经济联系,波兰仍然不能小视这个地处东方与自身有着复杂历史关系的“强邻”大国。随着波兰加入北约、欧盟和日益融入欧洲,波兰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已纳入现有的法律框架,而波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却是迷雾重重、变数多多。因此,实行何种对俄政策无疑成为波兰重要而又艰难的外交课题。此外,波兰作为一个中欧“大国”和“新欧洲”的代表以及地处北约、欧盟前沿的国家,其影响与作用已经超出了自身范围。可以说,波对俄政策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又将影响欧盟对俄统一政策的制定,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发展。本文试图总结冷战结束后波对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对制约波对俄政策的因素作一简要分析。一冷战结束后波对俄政策的变化冷战结束后,波兰的对外战略目标是“回归欧洲”,密切与美国的外交关系,以期获得安全保障、实现国家的顺利转型和经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波兰必然要摆脱旧有的同原盟主苏联的政治经济关系,并谋求在新的基础上与俄罗斯建立新型的正常关系。(一)疏俄、防俄、抑俄是冷战结束后波对俄政策的显著特征从1990年起,波兰就开始淡化与苏联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关系,积极扩大同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交往与合作,力求回归欧洲、完全融入西方。1990年6月,波兰政府明确宣布,波兰与苏联的关系不再具有“卫星”性质。1991年年初,波兰等国提出退出华约和解散经互会的要求。随着1991年华约和经互会的相继解体,连接苏联与波兰等苏东国家盟国关系的纽带断裂。俄罗斯独立后,波俄关系趋于疏远和冷淡,双方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一度中断。在军事安全上,波兰把国家防务的重点由西部边界转向东部边界,要求俄罗斯尽快从波兰撤军,视北约为欧洲安全的基石。为此,波兰对内重新部署全国的军事力量,把主要兵力调往东部边界;对外积极要求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999年3月,波兰成功地加入北约。从此,波兰的军事合作重点转向了北约和美国,波俄双边军事关系弱化、地区安全战略相左。在经济上,由于经互会的解散,再加上俄罗斯财政经济状况不断恶化,波兰把对外经济联系的重点转向西方发达国家,而尽快成为欧共体一欧盟的成员则成为波兰对外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1990年12月波兰同欧共体就建立联系国关系举行谈判,1993年波兰正式成为欧盟联系国。与此同时,波兰与俄罗斯的贸易额降到历史最低点:1993年波兰对俄罗斯的出口只有600多万美元。2004年5月波兰正式加入欧盟。从此,波兰完成身份的转换,从原来苏联的卫星国变为西方的盟国。有北约和欧盟撑腰,波兰底气十足,防俄、抑俄、弱俄成为波对俄政策的显著特征。首先,作为北约和欧盟成员,波兰开始借助北约和欧盟的力量,不断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扩大自身与俄罗斯的缓冲地带,以防范和削弱俄罗斯。在克瓦希涅夫斯基就任总统期间,波兰始终积极主张并推动北约和欧盟进一步东扩。波兰不仅坚定支持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波罗的海三国等7国加入北约,而且主张北约进一步东扩至部分独联体国家。波兰认为,这不仅有助于巩固这些国家的独立与主权,而且有助于巩固波兰的独立、安全和扩大波兰的影响。2006年莱赫•卡钦斯基就任波兰总统后也多次表示,支持北约进一步扩大,希望北约在2008年接纳乌克兰,并支持格鲁吉亚尽快加入北约。更有甚者,波兰欢迎驻欧美军基地迁往本国,尤其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同意美国在本土部署导弹防御体系。与此同时,波兰凭借自身的分量和欧盟新成员国领头羊的地位,开始谋求在欧盟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并试图以此影响欧盟的“东方政策”。一方面,波兰希望欧盟对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区别对待,积极推动欧盟扩大全部分独联体国家,把中东欧国家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以蚕食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波兰主张欧盟对俄实行强硬政策,力图在欧盟层面解决波俄双边问题。例如,2006年11月和2007年5月,波兰利用“牛肉门”事件两次动用否决权,使得俄欧签订新的《欧盟与俄罗斯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化为泡影。此外,波兰希望欧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以报复俄罗斯对波兰肉类产品的禁运。其次,波兰利用其地处北约和欧盟前沿的位置和转轨国家“优等生”的身份以及部分独联体国家的亲西方倾向,积极支持它们(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等国)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促进它们同西方的融合,对某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推波助澜,不断挑战俄罗斯在“新东欧”[1]的权威。在部分独联体国家中,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对波兰尤为重要。乌是“新东欧”的一个大国,也是可以遏制俄罗斯重建帝国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波兰非常重视发展与乌克兰的关系,强调波乌为战略伙伴,明确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在2004年年底乌克兰“橙色革命”过程中,波兰时任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曾造访乌克兰,直接对乌克兰的政局发展施加影响。此后,波兰与尤先科领导的乌克兰遥相呼应,一起为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造势。正如波兰政治评论家瓦科文所说的,一个真正独立于俄罗斯之外的乌克兰将不仅是波兰在东方最重要的战略盟友,而且还将充当起波兰和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国”角色。再次,波兰寻求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度依赖,主张欧盟对俄实行统一强硬的能源政策。进入21世纪以来,波兰通过各种方式一直寻求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第一,波兰努力减少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数量。2003年,波兰同俄罗斯签署了新的天然气进口协议,其中将1996年双方签署的《俄罗斯向波兰提供天然气的协议》所规定的到2010年波兰每年从俄进口天然气由200亿立方米减至80亿立方米。第二,波兰积极寻求能源进口多元化。尤其是受2006年年初俄乌“断气风波”和2007年俄白“油气纠纷”的影响,波兰加快了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步伐。一方面,波兰努力争取从挪威、丹麦等北欧国家和利比亚等非洲国家进口天然气。根据2001年波兰同挪威签署的有关协议,波兰计划在2008~2024年间从挪威进口74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总价值达到500亿兹罗提(1美元兑换4兹罗提)。2007年3月1日,波兰天然气领域垄断运营商波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又以3.6亿美元的价格购得挪威海油气层15%的开采份额。时任波兰总理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当时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这份合同的签署表明,波兰在能源供应多元化方面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波兰试图从中亚里海地区直接购买天然气。2007年5月,波兰发起召开由欧亚6国(波兰、乌克兰、立陶宛、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参加的“能源峰会”。该会重点商讨了里海石油输送管道的建设问题。波兰等国试图打破俄罗斯对里海能源出口通道的控制,绕过俄罗斯获取来自中亚里海地区的石油。第三,波兰希望欧盟对俄实行统一强硬的能源政策,强烈要求俄罗斯在能源问题上对欧盟做出承诺,并签署《欧洲能源宪章》。如前所述,波兰两度否决欧俄伙伴关系的谈判,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求俄罗斯签署《欧洲能源宪章》,从而增加俄能源市场透明度,允许欧洲投资者进入俄基础设施领域及原材料市场,打破俄罗斯在欧盟石油、天然气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二)谋求与俄罗斯建立正常稳定的双边关系波兰防俄、抑俄、弱俄但不能“远离”俄罗斯。因此“发展与俄罗斯的建设性关系同样是波兰外交政策的战略方向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争取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过程中,波兰也不断表示发展与俄罗斯正常友好关系的愿望:一方面是为缓和俄罗斯对它申请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是为减少其与俄罗斯在经贸交往中的损失。1993年年底,新当选的波兰议长奥莱希克就主张,在对外政策上,波兰在尽快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同时,应搞好同俄罗斯和东部邻国的关系。1996年4月,波兰时任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访问俄罗斯时强调,波兰在争取加入北约的同时将继续重视同俄罗斯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1997年11月10日,波兰时任总理布泽克在施政纲领中也强调指出,独立波兰的对外政策主要方向不变,将“优先考虑”加入北约和欧盟;继续贯彻侧重西方的多元外交方针,加强与地区性组织的合作;进一步改善同东方邻国的关系,特别是努力使波兰与俄罗斯成为良好伙伴。1999年3月,就在波兰即将加入北约之际,波兰时任外长盖莱梅克依然表示,对于波兰来说,俄罗斯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国;出于经济的、文化的和政治的原因,波兰仍然希望发展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随着波兰加入北约,波俄在此问题上的争论落下帷幕。2000年普京执政后,波俄两国政策开始良性调整。尤其是2001年10月波兰中左联合政府成立后,为配合北约和欧盟对俄政策的调整,遂更加积极地调整波对俄政策,强调波兰在“回归欧洲”的同时,不应忘记东方的邻居,发展与东方国家的外交、经济、文化交往和与俄罗斯的建设性关系同样是波兰外交政策的战略方向之一。为此,波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推动波俄关系的发展:波兰邀请俄总统普京于2002年1月访波;推动建立两国总理就重大问题每年定期磋商两次的机制;由两国外长主持、每年召开两次的波俄战略合作委员会宣告成立;启动由两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精英参加的波一俄对话论坛;与俄达成关于建立“成熟和睦邻伙伴关系”的共识,加强双方间的高层互访。2004年5月加入欧盟后,波兰虽对欧盟“东方政策”有着特殊的诉求,但同样支持欧盟对俄罗斯的一系列政策。例如,波兰支持俄罗斯国内的政治和经济转轨,鼓励俄罗斯“回归”欧洲主张欧盟加强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8月15日,虽然波俄双方关系因发生外交官及其子女在对方被打事件而趋于紧张,但时任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庆祝波兰建军节仪式上仍表示“与俄罗斯及白俄罗斯建立良好关系符合波兰的利益,这对整个欧洲来说也很有必要。波兰与东部邻国的关系是欧盟共同东方政策的组成部分。”2005年年底,随着卡钦斯基兄弟右翼政府执政,波兰对外政策表现得更加亲美,对俄外交趋于强硬。尽管如此,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也一再表示,对于波兰来说,俄罗斯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国家;波兰具有在伙伴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合作的愿望,波兰希望与俄建立尽可能好的关系。可见,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执政,波对俄政策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既寄希望同俄罗斯保持较为正常平等的双边关系、强调对话与合作,又具有防范和压制性的反俄倾向。这是波俄双方不断发生龃龉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影响波对俄政策的因素任何一国的外交政策无疑是由国家利益所决定的。西方现实主义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认为,首要的和基本的国家利益是该民族的生存与安全;其次是经济利益,它是国际关系中永恒起作用的物质力量;再次是国家权力(即一个国家控制他国的能力、机会和可能性)和国际威望。因而波兰在制定对俄政策时,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安全因素波兰作为一个历史上几度亡国的中小国家,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安全,是其对外战略的优先目标和基本出发点,更是决定波对俄政策的首要因素。“地缘的邻近性和历史上重要的战争或冲突记忆是决策者对安全威胁判断的重要因素。”波兰地处欧洲中部,西邻德国、东靠俄罗斯,被英国学者艾伦•帕尔默称为“夹缝中”的国家。从历史上看,波兰长期处于受大国统治和瓜分的阴影中。从18世纪起,波兰就沦为周边大国(列强)对立、角逐的最大牺牲品,曾遭四次被瓜分的命运,而每一次亡国都与俄罗斯有关。战后雅尔塔体系下,波兰受苏联的控制,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冷战结束后,东欧地缘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来自俄罗斯直接的军事威胁已不复存在,波兰与俄罗斯已基本隔开(波兰仅与俄罗斯的一块飞地加里宁格勒接壤),而位于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存在又使波兰东部的安全因素“增多了”。但是,难以忘却的历史记忆和生活在大国夹缝中的现实,使波兰对俄罗斯仍怀有某种历史性的恐惧和防范心理。冷战结束以来,波兰的俄罗斯观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俄罗斯的西化与欧化、波俄双方良性互动是波兰乃至欧洲安全的最好保证;另一方面,基于俄罗斯现存国力、国际地位及其国内“非民主化倾向”,“俄罗斯作为一个专制大国的野心与潜力并未改变”。因此,防俄、抑俄、弱俄成为波对俄政策的主要目标。历史上,中东欧国家不仅屡遭大国的瓜分或占领,而且多次成为列强讨价还价的筹码和交易对象。这不能不使人对大国在与小国结盟中给予小国的保护能力产生怀疑。苏俄一向视中东欧为其传统的势力范围和防御西方的缓冲地带。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失去了昔日的大国地位,原来的盟友纷纷掉头向西,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大大缩小,俄罗斯的气恼可想而知。可以预见,随着俄罗斯国力的恢复与增强,东西方对中东欧地区会有一场新的争夺战。波兰由于其重要的地缘政治位置,必定会首当其冲。2007年年初以来,美国在中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令俄罗斯冷眼相待,剑拔弩张。捷克和波兰显然已成为美国与俄罗斯地缘争夺的“战场”。一旦“北极熊”发威,北约的保护伞能否保障波兰的安全也值得怀疑。所以,波兰在回归欧洲、密切与西方大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左右逢源,对保障波兰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维护安全与稳定也是波兰改善与俄罗斯关系的首要考虑。此外,随着国家间相互依存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性问题——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瘟疫和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如非法移民、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问题的凸现,各国之间也需要加强合作。而波兰作为欧盟的边界,在构筑欧盟“新邻居”政策方面肩负着重任,更需要在上述方面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二)经济因素波兰已经加入欧盟,并逐渐融入西方经济。但长期以来,波兰同原苏联形成的密切经济联系仍难以割断。特别是在能源方面,目前波兰严重依赖俄罗斯。近几年,波兰80%左右的天然气和绝大部分石油来自俄罗斯,预计今后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将呈逐年增长态势。1999年波出台《波兰至2020年的能源政策纲要》,提出了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长期预测。根据预测,到2020年,波兰对天然气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即达到260亿~290亿立方米。作为减少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主要倡导者,欧盟限制对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大力推广作为洁净能源天然气的使用。也就是说,欧盟计划将天然气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近40%提升到2030年的60%以上。波兰作为欧盟成员当然不能例外。而波兰是煤炭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国,提供了波兰本身66%的能源需求。为了达到欧盟提出的环保标准,波兰必须以石油、天然气取代煤炭。这就有可能进一步加大波兰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能源的依赖。2005年3月,波兰时任总理贝尔卡就认为,俄罗斯现在是而且在今后很多年里仍将是波兰能源的主要供应国。近年来,虽然波兰政府努力争取能源供应多元化,希望从挪威和里海、北非地区进口天然气,以期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度依赖,但收效甚微。一是俄罗斯是世界上无人可敌的天然气大国,占世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1/3左右;二是多年形成的油气输送管道便于波兰进口俄的能源;三是俄罗斯仍掌控着中亚能源。波兰在摆脱了苏联军事帝国的控制后,又深切地感受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帝国”的威胁。这正是波兰人心理的真实写照。可见,波兰既要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度依赖以避免俄罗斯“能源帝国”的威胁,又要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以获得稳定的能源。同时,波兰也希望利用自己的自然地理位置,发挥其作为俄罗斯能源输往整个欧洲的过境通道作用,积极介入欧俄能源合作,避免俄罗斯控制整个欧洲能源市场,提高自己获得俄能源的政治筹码和经济利益。正因为如此,2005年当德俄两国签署关于铺设波罗的海海底天然气管道协议而绕开波兰时遭到了来自波兰的抗议。此外,俄罗斯是波兰传统的贸易伙伴,对波兰农产品的出口影响很大。20世纪90年代,波兰执行疏远俄罗斯的政策曾给本身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波俄两国贸易额一度降至10多亿美元,波兰农畜产品等传统产品的出口受阻,原来的贸易顺差变成了贸易逆差。2001年以来,波俄关系趋于缓和,2002年双边贸易额约达60亿美元,俄罗斯成为波兰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波兰加入欧盟后,虽然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国家,但在原苏东国家中俄罗斯仍是波兰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保持同俄罗斯的正常经贸往来有利于波兰的经济利益。(三)历史因素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深受历史的回忆支配”。在波兰与俄罗斯长期历史交往中积淀了难以释怀的负面感情,既包括波兰被俄国瓜分的历史记忆,也有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给波兰人民造成的伤害及由此形成的“厌俄症”或“恐俄症”。克瓦希涅夫斯基曾认为,里宾特洛夫一莫罗托夫条约、与苏联军队进攻波兰领土相联系的“9月17日事件”、枪毙波兰军官的“卡廷事件”、拒绝帮助1944年华沙起义和1944~1989年在波兰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决定于来自莫斯科的指示,上述所有这一切均无助于改善两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俄罗斯前外交部部长伊万诺夫也曾分析指出,俄罗斯同中东欧一些国家的关系“至今依然受到复杂的、矛盾的,有时是悲剧性的历史影响。我们当前的外交任务是,不回避和否认过去那些消极的东西,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在新的基础上去克服它”。可见,波对俄政策深受历史积怨的影响。这成为波兰与俄罗斯交往中潜在的但却是更为持久的心理障碍。(四)北约因素、欧盟因素及美国因素波兰作为北约、欧盟的成员和小字辈,其对俄政策更多地受北约和欧盟对俄罗斯政策的影响。第一,波兰东部安全政策要服从北约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波兰成了美国在中东欧的马前卒。有美国和北约撑腰,波兰才敢于挑战俄罗斯在整个独联体的利益,甚至顶撞俄罗斯的“新东欧”政策。第二,欧盟因素在波兰外交选择中的影响力变得日趋显著。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领域,波兰要遵守欧盟的对外政策。而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也为波对俄政策搭建一个制度性框架,使其限定在欧洲的“同一个声音”之中,并逐渐融于欧盟的共同对俄战略之中。当然,波兰也希望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某些优势影响欧盟的东方政策,借助欧盟的力量在对俄关系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第三,由于美国欧洲战略重心东移和波兰在安全上依赖美国以及亲美情绪的作用,美国因素对波外交政策的影响不容忽视,不能排除在某些情况下波兰被美国外交政策“工具化”,进而导致波俄关系紧张。例如,某些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被认为背后是俄美的政治角力,而波兰在一些事件中的积极表现无疑对波俄关系有着消极的影响。有人认为,2007年5月由波兰发起的欧亚非正式能源峰会,背后同样晃动着美国的身影,否则波兰难有如此的感召力。(五)国内政治因素波兰加入欧盟意味着回到了欧洲大家庭。这不单是地理概念的回归。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和心理的回归,波兰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是欧洲人有如此的自信”。回归欧洲后,波兰不仅完全认同西方的价值观,而且要同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划清界限,因而在民主、人权和历史等问题上对俄罗斯进行指责和质疑。波兰加入欧盟后的分量和地位使其“大国”情绪愈加“膨胀”,同时波兰也担心欧盟其他大国越过欧盟与俄罗斯做出有损欧盟新成员利益的交易。为了突出其在欧盟中的话语权和对抗“老欧洲国家”与俄合作的意向,波兰在欧盟对俄政策上态度强硬,一度扮演“搅局者”[2]的角色。总之,波兰国内的种种政治因素,尤其是执政党的对外政策和领导人个人理念也会影响波对俄政策的制定与贯彻执行。波兰学者安托尼•卡明斯基教授认为,对于一个长期丧失外交主权的国家来说,外交政策不可能很快趋于成熟。尤其是波对俄政策带有浓厚的历史感情色彩,难免偏离国家利益轨道。所谓性格即是命运,地理决定外交。摆脱了苏联(俄罗斯)控制、投入美国和欧盟怀抱并拥有“大国”心态的波兰并未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