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加信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加信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加信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加信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加信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加信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一位美国济学家估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73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959年的1234亿元,增长了70%。相比之下,1959年到1970年只增长了30%。导致后以时期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这动

B.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停止对华援助C.“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D.持续的政治运动冲击经济建设参考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这动发生在1958年不是后期(1959年到1970年)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故A项错误;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停止对华援助是导致后一时期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但不全面,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是导致后一时期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但不全面,故C项错误;持续的政治运动表全面概括了之后一时期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故D项正确。D2.1941年旧历除夕,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气愤的人们在对联上略作修改:“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材料中某君指的是A.张学良

B.段祺瑞

C.汪精卫

D.蒋介石参考答案:C3.意大利人弗吉里奥(1349—1420)曾说:“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与智慧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弗吉里奥的教育思想所体现的时代主题是A.浪漫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自由主义参考答案:B据材料“1349—1420……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思想,属于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浪漫主义的特点,故A项错误;理性主义属于启蒙运动,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自由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信息“符合自由人的价值、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学生可以联系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得出人文主义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4.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格局”状态,没有形成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A.欧洲共同体的严重排他性

B.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失衡C.“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立

D.欧洲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参考答案:C5.根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

①最高权力机关②民主监督职能

③参政议政职能

④统一战线组织

A.①④B.①②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A6.1925年9月,《现代评论》杂志刊文指出:现在社会里面——尤其是在知识阶级里面,有一个流行名词,专用以加于政敌或异己者。只这三个字便可以完全取消异己者之人格,否认异己者之举动。这个名词应该是A.卖国贼B.走资派C.顽固派D.反革命参考答案:考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民革命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背景。由1925年9月的时间信息可知,近代中国正处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A、B、C项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的时间信息的准确分析。7.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C.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参考答案:B8.据《国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种现象给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B.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D.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参考答案:C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主要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善,即铁农具的使用,与题干中“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不符,故A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以“铁犁牛耕”为特点的精耕细作模式的初步形成阶段,“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由题干中“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可知,宗庙祭祀的祭品(这里指牛)现在作为田间的畜力,这说明牛耕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是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符合题意,故C正确;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与设问“生产方式”不符,故D错误。9.针对雅典民主制度,苏格拉底说:“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A.提倡“美德即知识”

B.主张人民主权

C.反对直接民主

D.主张君主专制参考答案:C苏格拉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统治知识的人才可以统治国家,这与当时雅典的原始的直接的民主相违背,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材料信息。10.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参考答案:D根据题干中“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分析,属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内容,故选D。11.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提到:“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抽象的权利,抽象的人格权利。”“罗马人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这说明罗马法A.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保留了习惯法的特征 D.蕴含着理性精神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罗马法,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A、C两项表述材料都没有涉及,均排除;由材料“抽象的权利,抽象的人格权利……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可知,罗马法维护的不仅仅是私有财产,而且更注重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这说明罗马法蕴含着理性精神,D项正确,B项排除。12.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西方国家深刻认识到现代化的弊端和现代社会的副作用。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其中之一就是修补资本主义。修补资本主义有两重含义:一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力图补救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二是建立现代福利国家制度,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做法①使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新趋势

②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中等阶级壮大③使社会财富的分配相对合理

④使更多的人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13.下图为中国近代某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B.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C.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D.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示意图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C正确;“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A排除;百团大战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故B排除;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故D排除。14.雅典民主“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叙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材料认为雅典民主A.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B.是一种直接民主C.易形成集体暴政

D.是少数人的民主参考答案:C15.2014年1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之夜》邀请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和日本驻英国大使林景一共同作客。在节目中,刘晓明以史实驳斥林景一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所作的辩护,获得在场观众的广泛认同。这说明A.日本认识到参拜靖国神社行为的错误B.中国所持立场得到所有英国人的支持C.反对右翼势力抬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D.中国运用史实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主权参考答案:F2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D提炼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刘晓明以史实驳斥林景一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所作的辩护”,据此可以判断出中国运用史实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主权的认识。其余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16.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参考答案:C17.1928年中英签订新《南京条约》,取消了协定关税。这应归功于A.国共两党合作B.英国放弃了在华一切特权C.国民政府努力D.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1928年是解题关键时间点,因此可排除A,1928年起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至于B和D在当时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改订新约运动(课标外)18.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给交通工具带来革命性飞跃的重大发明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飞机的发明和使用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电力的广泛应用参考答案:A19.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A.韩非子

董仲舒

B.韩非子

孟子C.老子

董仲舒

D.荀子

庄子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解答时注意题干中“义”的含义,由此认识其作用在于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维护统治。由此再根据提供的选项进行比较,只有A项韩非子的法治集权思想与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具有与墨子思想作用相一致的地方。20.1811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财政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在君主立宪制下,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仍然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规定,没有国王的印章的文件是不合法的,因此,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这体现了英国宪法至上的施政理念,故选D。AB表述错误,C项曲解了题意。21.《韩非子?功名篇》:“桀为天子,能制天下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非主张A.礼教、仁义、感情都是不需要的B.人君应该将所有权力集中,并提高威望以服人C.订法应该清楚,使得民众皆知,并以严刑重赏来执行D.君主应该具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手段和方法。参考答案:B22.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A.高指标

B.高投资

C.高积累

D.高能耗参考答案:A23.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B.使各等级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C.颁布“解负令”使雅典的奴隶获得解放D.制定“陶片放逐法”以保障民主机制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梭伦改革的内容。B项中“四百人会议”是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他各级公民都可当选;C项中“使雅典的奴隶获得解放”,应是使得债务奴隶获得解放;D项是在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提出。梭伦改革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故A项正确。24.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参考答案:C25.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的《神圣法》规定:“火葬的柴薪不得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没带药的饮料。”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带有比较浓厚的原始色彩B.落后于当时社会发展水平C.仍保留习惯法的某些特征D.力图显示氏族贵族的特权参考答案:A材料“《神圣法》”“火葬的柴薪不得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带没药的饮料”说明《十二铜表法》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故A项正确,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状况和贵族的特权,故BD项排除。点睛:材料“《神圣法》”“火葬的柴薪不得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带没药的饮料”中可以看出,这些规定看似平常,而《十二铜表法》却当成“神圣”大事,违反不得;从而得出正确答案。26.我们现在想要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应该首先找寻的第一手的文献资料是:A.《吉尔伽美什》 B.《荷马史诗》 C.《罗摩衍那》

D.《汉穆拉比法典》参考答案:D27.《中国的法治建设》中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此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参考答案:A28.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A.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B.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C.生产技术水平低

D.产业结构不合理参考答案:A2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参考答案:D略30.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说明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B.中央经济控制力加强C.自然经济阻碍商业发展D.私商已成为商人主体参考答案:B【详解】材料中“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反映了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是国家强化对经济控制的表现。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始自战国,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不是自然经济对商业发展的抑制作用,排除;D项,私商已成为商人主体的表述与材料中“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的意思相悖,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因此,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

在历史舞台上不断地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材料二:“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迭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幺在眷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材料三: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为什幺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其四,孔子

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2分)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的专制统治者独尊孔子和儒学的原因。(3分)(2)材料三作者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你如何看待该态度?(3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对待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1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振之间相互攻攻讦;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2分)儒学重视人心治理,有利于调解社会治乱问题;孔子尊君权,易于形成君主专制;孔子不许问难,易于形成思想专制;孔子思想易于为民贼(专制君主)所利用。(3分,任意三点即可)(2)否定态度。反封建专制。他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对孔子的批判过于绝对化,其思想中的“仁”等观点还是有积极意义的。(4分)试题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发,孔子提倡的仁的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的角度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社会洁乱的根本在于人心”以及材料二中“孔子尊君权,,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和“但重作官,不重谋食”的信息组织答案。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是否定态度;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新文化运动目的来回答即可;态度可以从当时反封建思想角度来评述,但从绝对性角度来看有点过激;第三小问分析孔子持不同观点原因结合所学从阶级属性角度论述即可。32.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崔之元《大分岔: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4分)(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4分)参考答案:(1)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2分)途径: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2分)(2)条件: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4分)(3)现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本;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经典力学体系等科技进步。(4分)(4)全球史观(2分);整体性或全面性。(2分)33.活字印刷术之争

近年来,关于谁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中韩两国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韩国学者敢于宣称“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有两手“证据”:

证据一:是((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印刷于公元1377年,发现于韩国清州,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认定它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证据二:是韩国学者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毕舁的泥活字进行了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韩国学者提出,事实上毕升创制的胶泥活字及其印本并未见流传,可见毕昇仅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材料二: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佛经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异之后大约50年(1103)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材料三:依照《梦溪笔谈》中的记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毕异当年发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苏州李瑶、安徽泾县翟金生用毕异遗法制泥活字证明可行。

在当代,北京印刷学院课题组在2002年完成了这一工作,对韩国学者“易碎”、“常使活字掉下来”等质疑作了明确的否定。

材料四:韩国学者徐有榘(jǔ)(1764—1845)在《怡云志》卷七的《活版缘起》中说:“沈括《梦溪笔谈》记胶泥刻字法,斯乃活版之权舆(起源)也……或用铜造一一我东(朝鲜自称)尤尚之。”

一一以上均摘自《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1年第9期问题:(25分)

(1)以印刷术为代表的四大发明一直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象征,简要概述四大发明的外传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4分)

(2)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证伪“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说?(6分)

(3)你如何看待中韩关于“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争的?(15分)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要泛泛而谈。

2.联系材料,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参考答案:活字印刷术之争(25分)(1)、6世纪以后,造纸术东传至日本、朝鲜,西传到欧洲,推动了文明的交流与发展;13世纪印刷术东传至日本、朝鲜,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13世纪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推动了地理大发现;13世纪,火药传到阿拉伯,之后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4分)(2)、材料二:实物遗存;材料三:科学试验;材料四:文献记载(6分)(3)、要点提示:(15分)中韩活字印刷术之争实际反映的是当今开放、多元文化背景下,各国、各民族对待优秀

文化遗产的一种态度。在这里,需要理性看待各种争执,反对狭隘、极端的爱国主义。从印刷发展史的角度看,必然先有雕版印刷,后有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起源于中国,最晚在唐代已经发明。从历史证据的角度看,目前已有考古发现、文献记载等多重证据互相印证中国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从逻辑的角度看,韩国学者存在偷换概念的错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直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并不是承认韩国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金属活字只不过泥活字材料的延伸。从反思的角度看,屡次发生类似事件,我国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我国对印刷术等优秀

文化遗产的研究、宣传、重视程度都应该大大加强。从历史启示的角度看,已有定论的历史结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迷信教科书,奉教科书为“圣旨”,在历史研究中,“孤证不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更应引起重视。本题评分标准,一元与多元的解释(视角)同等重要,关键在于论证言之有据、结论与事实有逻辑关系,不再强求多角度,重在考查学生思维深度和语言的组织能力。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五年(即1789-1794年)。……这次革命如暴风,如骤雨,迅猛异常,摧枯拉朽。革命开始以后,经过了深入和高潮阶段,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