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rèdiǎn)专题突破系列(二)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第一页,共40页。热点(rèdiǎn)专题突破系列(二)第一页,共40页。第二页,共40页。第二页,共40页。视角119世纪中英政治制度的比较【典题例证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T41)阅读材料(cáiliào),完成下列要求。材料(cáiliào)第三页,共40页。第三页,共40页。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解析】图片反映了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yīnɡɡuó)王宫及首相官邸,从图片中可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史实及英国(yīnɡɡuó)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国(yīnɡɡuó)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拓展作答。第四页,共40页。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guówáng)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2)概括综合。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学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拓展性作答。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第五页,共40页。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第五页,共40页【知识通关(tōnɡɡuān)】19世纪中英政治制度的比较项目英国中国政体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封建的君主专制元首君主(形式上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皇帝(拥有专制大权)权力中心议会:权力至上,有立法权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法律《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法治取代人治)没有制定近代法律,依然“人治”(君主专制)国家地位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霸主被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不断丧失第六页,共40页。【知识通关(tōnɡɡuān)】19世纪中英政治制度的比较视角2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典题例证2】(2011·安徽文综·T36)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zhòngyào)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第七页,共40页。视角2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第七页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fāngxiàng)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第八页,共40页。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yǐngxiǎng)?(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第九页,共40页。(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解析】第(1)题变化主要(zhǔyào)体现唐以前的选官制度及唐朝的选官制度即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影响:主要(zhǔyào)从扩大统治基础、打击旧的势力、对国家稳定等角度作答。第(2)题第一问动摇权威的根基主要(zhǔyào)是打击贵族血缘、世袭的基础,原因主要(zhǔyào)从阶级和经济的发展作答,如梭伦的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与国家政权。希腊民主的作用对当时来说主要(zhǔyào)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作答。第(3)题“主要(zhǔyào)不同”主要(zhǔyào)从对维护统治者统治、对旧势力的打击、统治的阶级基础方面作答;两种制度观念的差异:科举制度对人们重视仕途思想产生了影响而古代希腊民主制度对人文主义产生影响。第十页,共40页。【解析】第(1)题变化主要(zhǔyào)体现唐以前的选官制答案:(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quánlì)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quánlì)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第十一页,共40页。答案:(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政权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xuēruò)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发展。第十二页,共40页。(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政权【知识通关】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1.古代中国:西周以血统为基础实行世卿世禄制;汉代按才能和德行实行察举制;唐朝按考试成绩实行科举(kējǔ)制。逐渐打破血缘关系的束缚,按才能德行和考试成绩任用官员,体现了公平和社会进步。2.近代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905年废除科举(kējǔ);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等。这些教育及选官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体现了制度本身的文明和进步;另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第十三页,共40页。【知识通关】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第十三页3.古代(gǔdài)雅典:早期的寡头政治;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血缘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克利(里)斯提尼的地域选举制;伯利(里)克里(利)的权利开放。同时雅典民主政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4.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吸收了古代(gǔdài)中国官吏制度(科举)精华。在备受“恩赐官职制”“个人徇私制”“政党分肥制”之苦的西方资产阶级和其他阶层的眼里,公开考试、择优任官的中国科举制无疑是一剂良药。第十四页,共40页。3.古代(gǔdài)雅典:早期的寡头政治;梭伦的财产等级制视角3中西方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曲折进程【典题例证3】(2011·浙江文综·T38)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tǐzhì)……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第十五页,共40页。视角3中西方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曲折进程第十五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tiānxià)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第十六页,共40页。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tiān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tǒngzhì),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第十七页,共40页。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zhōnɡɡuó)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第十八页,共40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解析】回答第(1)题,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zōngzú)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第(2)题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第(3)题回答“新的变化”时要注意“直至近百年来”这一时间限定,要在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十九页,共40页。【解析】回答第(1)题,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答案:(1)西周(XīZhōu):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XīZhōu)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第二十页,共40页。答案:(1)西周(XīZhōu):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知识通关】中西方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曲折进程1.古代中国:从秦到明清君主专制的演变历程与趋势;明末清初进步的民主思潮。2.古代西方:雅典由奴隶制寡头政治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梭伦改革到伯利(里)克里(利)改革;罗马法律制度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3.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地主、资产阶级对民主的不同诉求(sùqiú)及其实践。4.近代西方: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确立,如美国的联邦共和制度;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度;英国、德国、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第二十一页,共40页。【知识通关】中西方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曲折进程第二十1.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们都各自(gèzì)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第二十二页,共40页。第二十二页,共40页。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biànjú)”。处于这场变局(biànjú)之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biànjú)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第二十三页,共40页。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第二十材料二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bùshi)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钱满素《美国宪法: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第二十四页,共40页。材料二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rúhé)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2)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rúhé)“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第二十五页,共40页。(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r【解析】第(1)题把握“历史分野”的意思非常重要,其实质是问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迁,从材料“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判断第一次分野分别是希腊民主政治的确立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jiànlì)。西方的第二次分野则是近代西方民主制的确立。第(2)题把握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分权制衡”,结合美国总统、国会、法院的分权制衡加以阐述即可。第二十六页,共40页。【解析】第(1)题把握“历史分野”的意思非常重要,其实质是问答案:(1)实现:古希腊通过梭伦、克利(里)斯提尼和伯利(里)克里(利)改革逐步确立和发展起奴隶制民主政治。中国在秦统一全国后正式建立起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经历代王朝的发展、完善而不断强化。关系:古希腊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继承和发展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但二者又有本质区别。(2)实质:权力制衡。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ɡèzhǒnɡ)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监督。第二十七页,共40页。答案:(1)实现:古希腊通过梭伦、克利(里)斯提尼和伯利(里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yīɡè)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yīɡè)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第二十八页,共40页。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二十八页,共40页。材料三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结合史实并根据材料一概述自“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大不列颠国是如何用和平渐进之方式来实现政治权力(quánlì)的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第二十九页,共40页。材料三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及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是指什么。请用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材料三中的“旧体制既已拆卸”指的是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又是指什么?试根据(gēnjù)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来分析“拆卸”的背景。(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第三十页,共40页。(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及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解析】第(1)题思考的时间范围“自‘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和关键信息“和平渐进之方式”,再依据所学知识从《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方面回答即可。第(2)题难度不大,依据所学内容即可回答。第(3)题依据材料时间“民国成立后”,再结合所学内容理解“旧体制既已拆卸”是指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被推翻;“新制度”是指资本主义民主(mínzhǔ)制度;“背景”是指辛亥革命的背景。第(4)题综合以上设问的内在联系即可回答。第三十一页,共40页。【解析】第(1)题思考的时间范围“自‘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答案(dáàn):(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2)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3)“旧体制既已拆卸”: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新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背景:19世纪末,欧美代议制度的不断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4)趋势: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制度。第三十二页,共40页。答案(dáàn):(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3.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wénhuà)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第三十三页,共40页。3.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材料二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quánlì)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第三十四页,共40页。材料二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材料三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是帝国的代表……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bìyào)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第三十五页,共40页。材料三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第三十五页,共40页。材料四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ɡèjí)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第三十六页,共40页。材料四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ɡèjí(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shuōmíng)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3)根据材料三说明(shuōmíng)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比较该国皇帝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4)根据材料四,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第三十七页,共40页。(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指出英国有哪些政【解析】本题综合(zōnghé)考查英国、美国、德国、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第(1)题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从政体、立法、政府运作、政党制度等方面回答;“影响”从对英国政治、经济及对世界政治制度建设等角度回答。第(2)题从美国政治的制衡等角度回答。第(3)题由材料提到的“普鲁士国王”判断宪法及政体,根据所学回答其特点;“差异”注意比较国家元首的权力大小来回答。第(4)题具有开放性,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角度,从借鉴与创新角度回答。第三十八页,共40页。【解析】本题综合(zōnghé)考查英国、美国、德国、新中国答案:(1)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积极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shèhuì)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2)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特点: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或答君主是实,立宪为虚)。比较: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第三十九页,共40页。答案:(1)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4)政治制度: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zhàobān)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第四十页,共40页。(4)政治制度: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热点(rèdiǎn)专题突破系列(二)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第一页,共40页。热点(rèdiǎn)专题突破系列(二)第一页,共40页。第二页,共40页。第二页,共40页。视角119世纪中英政治制度的比较【典题例证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T41)阅读材料(cáiliào),完成下列要求。材料(cáiliào)第三页,共40页。第三页,共40页。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解析】图片反映了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yīnɡɡuó)王宫及首相官邸,从图片中可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史实及英国(yīnɡɡuó)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国(yīnɡɡuó)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拓展作答。第四页,共40页。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guówáng)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2)概括综合。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学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拓展性作答。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第五页,共40页。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第五页,共40页【知识通关(tōnɡɡuān)】19世纪中英政治制度的比较项目英国中国政体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封建的君主专制元首君主(形式上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皇帝(拥有专制大权)权力中心议会:权力至上,有立法权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法律《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法治取代人治)没有制定近代法律,依然“人治”(君主专制)国家地位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霸主被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不断丧失第六页,共40页。【知识通关(tōnɡɡuān)】19世纪中英政治制度的比较视角2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典题例证2】(2011·安徽文综·T36)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zhòngyào)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第七页,共40页。视角2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第七页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fāngxiàng)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第八页,共40页。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yǐngxiǎng)?(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第九页,共40页。(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解析】第(1)题变化主要(zhǔyào)体现唐以前的选官制度及唐朝的选官制度即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影响:主要(zhǔyào)从扩大统治基础、打击旧的势力、对国家稳定等角度作答。第(2)题第一问动摇权威的根基主要(zhǔyào)是打击贵族血缘、世袭的基础,原因主要(zhǔyào)从阶级和经济的发展作答,如梭伦的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与国家政权。希腊民主的作用对当时来说主要(zhǔyào)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作答。第(3)题“主要(zhǔyào)不同”主要(zhǔyào)从对维护统治者统治、对旧势力的打击、统治的阶级基础方面作答;两种制度观念的差异:科举制度对人们重视仕途思想产生了影响而古代希腊民主制度对人文主义产生影响。第十页,共40页。【解析】第(1)题变化主要(zhǔyào)体现唐以前的选官制答案:(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quánlì)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quánlì)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第十一页,共40页。答案:(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政权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xuēruò)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发展。第十二页,共40页。(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政权【知识通关】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1.古代中国:西周以血统为基础实行世卿世禄制;汉代按才能和德行实行察举制;唐朝按考试成绩实行科举(kējǔ)制。逐渐打破血缘关系的束缚,按才能德行和考试成绩任用官员,体现了公平和社会进步。2.近代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905年废除科举(kējǔ);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等。这些教育及选官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体现了制度本身的文明和进步;另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第十三页,共40页。【知识通关】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第十三页3.古代(gǔdài)雅典:早期的寡头政治;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血缘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克利(里)斯提尼的地域选举制;伯利(里)克里(利)的权利开放。同时雅典民主政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4.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吸收了古代(gǔdài)中国官吏制度(科举)精华。在备受“恩赐官职制”“个人徇私制”“政党分肥制”之苦的西方资产阶级和其他阶层的眼里,公开考试、择优任官的中国科举制无疑是一剂良药。第十四页,共40页。3.古代(gǔdài)雅典:早期的寡头政治;梭伦的财产等级制视角3中西方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曲折进程【典题例证3】(2011·浙江文综·T38)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tǐzhì)……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第十五页,共40页。视角3中西方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曲折进程第十五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tiānxià)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第十六页,共40页。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tiān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tǒngzhì),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第十七页,共40页。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zhōnɡɡuó)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第十八页,共40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解析】回答第(1)题,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zōngzú)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第(2)题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第(3)题回答“新的变化”时要注意“直至近百年来”这一时间限定,要在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十九页,共40页。【解析】回答第(1)题,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答案:(1)西周(XīZhōu):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XīZhōu)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第二十页,共40页。答案:(1)西周(XīZhōu):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知识通关】中西方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曲折进程1.古代中国:从秦到明清君主专制的演变历程与趋势;明末清初进步的民主思潮。2.古代西方:雅典由奴隶制寡头政治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梭伦改革到伯利(里)克里(利)改革;罗马法律制度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3.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地主、资产阶级对民主的不同诉求(sùqiú)及其实践。4.近代西方: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确立,如美国的联邦共和制度;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度;英国、德国、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第二十一页,共40页。【知识通关】中西方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曲折进程第二十1.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们都各自(gèzì)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第二十二页,共40页。第二十二页,共40页。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biànjú)”。处于这场变局(biànjú)之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biànjú)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第二十三页,共40页。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第二十材料二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bùshi)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钱满素《美国宪法: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第二十四页,共40页。材料二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rúhé)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2)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rúhé)“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第二十五页,共40页。(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r【解析】第(1)题把握“历史分野”的意思非常重要,其实质是问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迁,从材料“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判断第一次分野分别是希腊民主政治的确立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jiànlì)。西方的第二次分野则是近代西方民主制的确立。第(2)题把握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分权制衡”,结合美国总统、国会、法院的分权制衡加以阐述即可。第二十六页,共40页。【解析】第(1)题把握“历史分野”的意思非常重要,其实质是问答案:(1)实现:古希腊通过梭伦、克利(里)斯提尼和伯利(里)克里(利)改革逐步确立和发展起奴隶制民主政治。中国在秦统一全国后正式建立起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经历代王朝的发展、完善而不断强化。关系:古希腊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继承和发展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但二者又有本质区别。(2)实质:权力制衡。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ɡèzhǒnɡ)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监督。第二十七页,共40页。答案:(1)实现:古希腊通过梭伦、克利(里)斯提尼和伯利(里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yīɡè)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yīɡè)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第二十八页,共40页。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二十八页,共40页。材料三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结合史实并根据材料一概述自“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大不列颠国是如何用和平渐进之方式来实现政治权力(quánlì)的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第二十九页,共40页。材料三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及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是指什么。请用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材料三中的“旧体制既已拆卸”指的是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又是指什么?试根据(gēnjù)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来分析“拆卸”的背景。(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第三十页,共40页。(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及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解析】第(1)题思考的时间范围“自‘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和关键信息“和平渐进之方式”,再依据所学知识从《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方面回答即可。第(2)题难度不大,依据所学内容即可回答。第(3)题依据材料时间“民国成立后”,再结合所学内容理解“旧体制既已拆卸”是指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被推翻;“新制度”是指资本主义民主(mínzhǔ)制度;“背景”是指辛亥革命的背景。第(4)题综合以上设问的内在联系即可回答。第三十一页,共40页。【解析】第(1)题思考的时间范围“自‘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答案(dáàn):(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2)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3)“旧体制既已拆卸”: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新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背景:19世纪末,欧美代议制度的不断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族危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艺术机构管理办法
-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增值评价研究
- 比质比价采购管理办法
- 钢结构维护与结构施工技术指南
- 新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小学队列队形教学计划
- 春节技师放假管理办法
- 体育与艺术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研究
- 梧州学院专业管理办法
- 接地系统安装工艺与技术研究
- 项目管理培训课件(完整版)课件
-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吴忠市利通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环氧树脂的高效合成方法
- (高清版)JTGT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大数据平台需求规格说明书-TAS
- (高清版)DZT 0305-2017 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法技术规程
- 23《海底世界》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课件
- 暑假前安全教育演讲稿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树德实验中学东区七年级上学期分班数学试卷(含解析)
- esd静电测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