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_第1页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_第2页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_第3页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_第4页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概述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节段性动脉管腔狭窄以致闭塞。本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因此可能使头部、上肢、下肢和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发病原因不明。

疾病概述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2大动脉炎命名曾有多种命名:青年女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巨细胞性综合征Martorell综合征特发性动脉炎大动脉炎症候群缩窄性大动脉炎泛大动脉炎症候群无脉症多发性大动脉炎

高安动脉炎(Takayasu’sarteritis)

首先由欧洲Savary和Kussmal于1856年描述

1902年日本眼科教授高安发现

1956年中国报道第一例大动脉炎命名曾有多种命名:青年女性动脉炎主3西医学名:多发性大动脉炎英文名称:Takayasuarteritis其他名称:无脉症发病部位:大动脉管壁主要症状: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主要病因:病因不明多发群体: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传染性:无传染性西医学名:多发性大动脉炎4病理生理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等主动脉的二级分支也可受累。病变从中膜与外膜开始累及内膜的全层性动脉炎,血管内膜增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呈节段性,跳跃性,两处病变中间可见正常组织动脉狭窄与扩张性病变,以狭窄为主常伴有血栓形成有少数患者因炎症破坏血管壁而致动脉扩张,形成假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病理生理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5临床表现青年女性多见,多发于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多数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早期有低热、乏力、关节痛、肌肉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表现持续数周或数月后,出现大动脉炎及其分支管腔狭窄或闭塞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其它脏器损害:心脏、肾脏、脑、肺上肢无脉症最多见下肢无脉症和肾动脉受累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临床表现青年女性多见,多发于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6临床分型临床上根据受累的动脉部位不同可分为四型头臂动脉型(Ⅰ型)胸、腹主动脉型(Ⅱ型)肾动脉型(Ⅲ型)混合型(Ⅳ型)临床分型临床上根据受累的动脉部位不同可分为四型7头臂动脉型(Ⅰ型)多见,病变在主动脉弓及其大的动脉分支单侧或双侧,一般左侧多于右侧累及一或多支动脉,以左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最为常见,头臂干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次之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很少受累可致其供血器官和组织如脑、眼及上肢不同程度的缺血头臂动脉型(Ⅰ型)多见,病变在主动脉弓及其大的动脉分支8头臂动脉型(Ⅰ型)当颈总动脉、无名动脉产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导致脑部和眼部缺血症状,表现为耳鸣、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嗜睡或失眠、多梦、头昏、眩晕、一过性黑蒙、视力下降、复视、白内障等在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受累时,还可出现患侧肢体发凉、麻木、无力、无脉、血压测不到。由于患侧推动脉压力下降,可致血液从椎动脉倒流,出现“锁骨下动脉窃血症。头臂动脉型(Ⅰ型)当颈总动脉、无名动脉产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导9胸、腹主动脉型(Ⅱ型)累及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双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下肢发凉、发白、麻木、疼痛、并在运动后明显加重或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的有静息痛,趾端变黑、坏死的病例很少见可伴有上半身血压升高、头胀、心悸、气短等症状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下肢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有的病例在腹部能听到杂音或触到震颤胸、腹主动脉型(Ⅱ型)累及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10肾动脉型(III型)累及腹主动脉的双肾动脉开口处或起始部,多为两侧同时受累,病变程度可不一致肾动脉狭窄引起肾脏缺血性病变,出现肾性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常伴有腹主动脉的狭窄,可出现下肢动脉缺血的症状肾动脉型(III型)累及腹主动脉的双肾动脉开口处或起始部,11混合型(Ⅳ型)累及多部位的动脉受累,即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病变和相应的临床症状混合型(Ⅳ型)累及多部位的动脉受累,即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或两种12诊断方法超声(二维及彩色、频谱多普勒血流显像)磁共振成像(MRI)及血管成像(MRA)CT及血管造影(CTA)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最具权威的检查方法,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金标准”。诊断方法超声(二维及彩色、频谱多普勒血流显像)13临床诊断标准①发病年龄≤40岁:40岁前出现症状或体征。②肢体间歇性运动障碍:活动时一个或多个肢体出现逐渐加重的乏力和肌肉不适,尤以上肢明显。③肱动脉搏动减弱: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④血压差>10mmHg:双侧上肢收缩压差>10mmHg。⑤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闻及杂音。⑥血管造影异常:主动脉一级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常为局灶或节段性,且不是由动脉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或类似原因引起。符合上述6项中的3项者可诊断本病。临床诊断标准①发病年龄≤40岁:40岁前出现症状或体征。14超声表现二维超声病变处管壁正常结构消失,动脉壁全层弥漫、不规则增厚,回声不均匀,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多数无钙化斑块形成。管壁呈向心性增厚,轮廓一般较规整。病变处与非病变处分界清楚。病变时间长者,可表现为血管壁明显增厚,血管内、外径均变细。超声表现二维超声15彩色多普勒表现病变动脉轻度狭窄时,狭窄处彩色血流束可略变细。血管中至重度狭窄时,彩色血流束可明显变细,呈细线状为多彩镶嵌的血流,远端动脉内血流黯淡。病变严重或管腔内血栓形成时,管腔可完全闭塞,无彩色血流显示。病程长者,可见病变动脉附近有侧支循环。彩色多普勒表现病变动脉轻度狭窄时,狭窄处彩色血流束可略变细。16频谱多普勒表现在动脉狭窄处,其频谱为单相、频宽增加、频窗充填、收缩期峰速明显增高的湍流样改变。在病变动脉远端表现为单相、频宽增加、频窗充填、波峰圆钝的低速低阻的阻塞样频谱。动脉完全闭塞时,测不到动脉频谱。频谱多普勒表现在动脉狭窄处,其频谱为单相、频宽增加、频窗充填17超声诊断要点主要累及主动脉的大中分支,主动脉弓及邻近的分支如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为病变好发部位。正常动脉管壁三层结构消失,动脉内膜呈节段性不规则增厚。病变动脉彩色血流束变细,甚至消失。频谱多普勒可探及动脉狭窄的血流频谱。超声诊断要点主要累及主动脉的大中分支,主动脉弓及邻近的分支如18经验有时由于病变部位的位置较深,在近端动脉病变时检测很困难,可从其远端动脉的彩色血流信号和频谱多普勒特点来间接判断近端动脉有无病变经验有时由于病变部位的位置较深,在近端动脉病变时检测很困难19病例1女,40岁,因低热,头晕、耳鸣、四肢酸痛,血压160/100mmHg,申请颈动脉超声检查。病人自述10年前在华西医大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例1女,40岁,因低热,头晕、耳鸣、四肢酸痛,血压160/20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21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22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23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24超声所见:无名动脉、双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管壁均不同程度增厚(左侧颈总动脉管壁增厚尤为明显,管腔明显变窄),内壁未见明显斑块附着,CDFI及PW:左侧颈总动脉血流束变细,不规则,色彩暗淡,流速明显减低,约42.7cm/s;左侧颈内、颈外动脉血流速度也减低,约54.8cm/s,且阻力指数均增高。右侧颈动脉流速未见明显异常。双侧椎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所见:无名动脉、双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管壁均不同程度增25病例2女,24岁,头晕一年来院检查。病例2女,24岁,头晕一年来院检查。26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27病例3女,20岁,因颈前不适来院检查。病例3女,20岁,因颈前不适来院检查。28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29病例4下肢动脉病例4下肢动脉30主要鉴别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主要鉴别诊断动脉粥样硬化31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病史IMT厚度多为局限性增厚,回声增强,常合并强回声斑块,斑块多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病变处与非病变处分界不清楚,管腔常为偏心性狭窄。鉴别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鉴别诊断32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33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34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35偏心狭窄偏心狭窄36多发性大动脉炎向心增厚多发性大动脉炎向心增厚37主要鉴别点动脉粥样硬化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血管病变多为动脉内中膜局限性增厚及附壁斑块形成,常伴有钙化。病变处与非病变处分界不清楚,管腔常为偏心性狭窄病变最易累及动脉分叉处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受累动脉为内中膜弥漫性增厚,附壁斑块尤其是硬斑相对少见,一般不伴有钙化病变处与非病变处分界清楚,常引起管腔向心性狭窄和闭塞病变多发在颈总动脉的近端和中段,而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外动脉很少累及主要鉴别点动脉粥样硬化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生于3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疾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了解。一般认为与长期吸烟、患肢受寒、潮湿和外伤等因素有关。病变主要累及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静脉。绝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女性很罕见。鉴别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39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缺血的症状,而症状的轻重则决定于动脉闭塞的部位和程度,以及肢体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在发病的早期,病人常有肢体发凉、怕冷、麻木、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下肢疲累、紫绀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足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后期由于严重血液循环障碍,可出现皮肤瘀斑而发生皮肤坏死,甚至发生肢端溃疡或坏疽。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缺血的症状,而症状的轻重则决定于动脉闭塞的40二维超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病变动脉的内膜不光滑、管壁不均匀性增厚,且呈节段性分布,在病变之间有正常的管壁,病变处与正常部分有明确的分界。动脉壁的搏动减弱或消失,由于管壁的增厚及管腔内血栓的形成使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腔内可见不规则的、回声不等的血栓充填。二维超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41彩色多普勒由于病变呈节段性,因此可见管腔正常部分与阻塞部分交界清楚,血流呈节段性明、暗变化。在病变处动脉腔内彩色血流变细、边缘不规整,血流颜色变暗,血流不连续,甚至呈零星样显示。如完全阻塞时,无彩色血流显示。病程长者,可见侧支循环建立。彩色多普勒由于病变呈节段性,因此可见管腔正常部分与阻塞部分交42脉冲多普勒病变程度不同,频谱表现不同。①如病变为早期、仅是动脉内膜或管壁的轻度改变,频谱形态可以为正常的三相波群,或仅有收缩期峰速较正常肢体有所减低。②如病变的动脉腔内发生阻塞、彩色血流变细时,动脉频谱形态异常,呈单相、频窗充填、频宽增加,收缩期峰速减低。③当动脉腔内完全阻塞时,测不到血流频谱,但可以测到侧支循环的动脉频谱。④病变肢体的大动脉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等指标无异常。脉冲多普勒病变程度不同,频谱表现不同。43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44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45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46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47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4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9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0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1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见于男性,血管杂音位置较高,限于心前区及背部,全身无炎症活动表现。胸主动脉造影见特定部位狭窄(婴儿在主动脉峡部,成人位于动脉导管相接处)上下肢血压有明显差异鉴别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见于男性,血管杂音位置较高,限于心前区及背52常见并发症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夹层动脉瘤常见并发症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53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发生原理:左锁骨下动脉直接由主动脉弓发出,较右侧长,口径较右侧细,易发生狭窄引起盗血。在椎动脉分支发出以前的左锁骨下动脉发生狭窄时,左侧椎动脉的血流无法由左锁骨下动脉供给,而由右侧椎动脉通过基底动脉供给,再逆流入左锁骨下动脉远端供给上肢。

并发症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发生原理:并发症54二维超声表现胸骨上窝追踪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闭塞大动脉炎者动脉管壁不均匀性增厚动脉硬化者大中动脉有斑块回声上述均无,应考虑先天畸形、动脉受压二维超声表现胸骨上窝追踪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闭塞55彩色多普勒表现SCA轻度狭窄椎动脉血流与颈总动脉相同SCA中度狭窄椎动脉每心动周期红蓝交替SCA重度狭窄椎动脉血流与颈总动脉相反患侧上肢动脉彩色充盈良好色彩暗淡彩色多普勒表现SCA轻度狭窄椎动脉血流与颈总动脉相同56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57胸骨上窝探察锁骨下动脉闭塞胸骨上窝探察锁骨下动脉闭塞58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59脉冲多普勒表现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同侧椎动脉收缩早期短暂反向低速血流或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切迹(隐匿型)收缩中晚期及舒张期正向血流正向血流速度大于反向流速同侧肱动脉仍有舒张期反向血流脉冲多普勒表现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60轻度狭窄轻度狭窄61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62脉冲多普勒表现锁骨下动脉—中度狭窄同侧椎动脉收缩期出现反向血流舒张期为正向血流频谱正向血流速度与反向流速大致相同同侧肱动脉舒张期反向血流几乎消失舒张中晚期无明显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表现锁骨下动脉—中度狭窄63中度狭窄中度狭窄64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65脉冲多普勒表现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同侧椎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均为反向血流同侧肱动脉为单向低速血流频谱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明显的舒张期正向血流脉冲多普勒表现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66重度狭窄重度狭窄67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68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不完全闭塞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不完全闭塞69夹层动脉瘤1.成因主动脉壁受血流冲击或血管滋养管裂破引致内膜断裂,则主动脉壁中层剥离,形成一个假腔。多数从胸主动脉开始向下延伸,仅发生在腹主动脉的夹层动脉瘤少见。患者在急性期突然感觉腹部、胸部或背部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烈疼痛。并发症夹层动脉瘤1.成因主动脉壁受血流冲击或血管滋养管裂破引致70夹层动脉瘤2.超声表现(1)二维超声表现:动脉壁内膜分离,管腔内可见细线样内膜回声,形成真假两腔,假腔内可有血栓形成,横断面呈双环征,纵断面呈双层管壁。(2)彩色多普勒表现血流从真腔经破裂口流入假腔内,收缩期真腔血流明亮,假腔血流暗淡、无血流或血流方向相反。(3)频谱多普勒表现:真腔血流频谱类似正常动脉血流频谱,假腔内为不规则低速血流频谱或探测不到血流频谱。并发症夹层动脉瘤2.超声表现并发症71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72主动脉夹层分型最常用DeBakey分为三型:Ⅰ型夹层起始于升主动脉,延伸超过主动脉弓至降主动脉。最为常见。Ⅱ型夹层起始于并局限于升主动脉,多见于Marfan综合征患者。Ⅲ型夹层起始于降主动脉延伸超过胸主动脉。主动脉夹层分型最常用DeBakey分为三型:73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74主动脉夹层II型主动脉夹层II型75主动脉夹层II型主动脉夹层II型76Thanks!Thanks!77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概述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节段性动脉管腔狭窄以致闭塞。本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因此可能使头部、上肢、下肢和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发病原因不明。

疾病概述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79大动脉炎命名曾有多种命名:青年女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巨细胞性综合征Martorell综合征特发性动脉炎大动脉炎症候群缩窄性大动脉炎泛大动脉炎症候群无脉症多发性大动脉炎

高安动脉炎(Takayasu’sarteritis)

首先由欧洲Savary和Kussmal于1856年描述

1902年日本眼科教授高安发现

1956年中国报道第一例大动脉炎命名曾有多种命名:青年女性动脉炎主80西医学名:多发性大动脉炎英文名称:Takayasuarteritis其他名称:无脉症发病部位:大动脉管壁主要症状: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主要病因:病因不明多发群体: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传染性:无传染性西医学名:多发性大动脉炎81病理生理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等主动脉的二级分支也可受累。病变从中膜与外膜开始累及内膜的全层性动脉炎,血管内膜增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呈节段性,跳跃性,两处病变中间可见正常组织动脉狭窄与扩张性病变,以狭窄为主常伴有血栓形成有少数患者因炎症破坏血管壁而致动脉扩张,形成假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病理生理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82临床表现青年女性多见,多发于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多数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早期有低热、乏力、关节痛、肌肉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表现持续数周或数月后,出现大动脉炎及其分支管腔狭窄或闭塞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其它脏器损害:心脏、肾脏、脑、肺上肢无脉症最多见下肢无脉症和肾动脉受累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临床表现青年女性多见,多发于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83临床分型临床上根据受累的动脉部位不同可分为四型头臂动脉型(Ⅰ型)胸、腹主动脉型(Ⅱ型)肾动脉型(Ⅲ型)混合型(Ⅳ型)临床分型临床上根据受累的动脉部位不同可分为四型84头臂动脉型(Ⅰ型)多见,病变在主动脉弓及其大的动脉分支单侧或双侧,一般左侧多于右侧累及一或多支动脉,以左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最为常见,头臂干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次之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很少受累可致其供血器官和组织如脑、眼及上肢不同程度的缺血头臂动脉型(Ⅰ型)多见,病变在主动脉弓及其大的动脉分支85头臂动脉型(Ⅰ型)当颈总动脉、无名动脉产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导致脑部和眼部缺血症状,表现为耳鸣、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嗜睡或失眠、多梦、头昏、眩晕、一过性黑蒙、视力下降、复视、白内障等在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受累时,还可出现患侧肢体发凉、麻木、无力、无脉、血压测不到。由于患侧推动脉压力下降,可致血液从椎动脉倒流,出现“锁骨下动脉窃血症。头臂动脉型(Ⅰ型)当颈总动脉、无名动脉产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导86胸、腹主动脉型(Ⅱ型)累及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双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下肢发凉、发白、麻木、疼痛、并在运动后明显加重或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的有静息痛,趾端变黑、坏死的病例很少见可伴有上半身血压升高、头胀、心悸、气短等症状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下肢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有的病例在腹部能听到杂音或触到震颤胸、腹主动脉型(Ⅱ型)累及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87肾动脉型(III型)累及腹主动脉的双肾动脉开口处或起始部,多为两侧同时受累,病变程度可不一致肾动脉狭窄引起肾脏缺血性病变,出现肾性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常伴有腹主动脉的狭窄,可出现下肢动脉缺血的症状肾动脉型(III型)累及腹主动脉的双肾动脉开口处或起始部,88混合型(Ⅳ型)累及多部位的动脉受累,即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病变和相应的临床症状混合型(Ⅳ型)累及多部位的动脉受累,即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或两种89诊断方法超声(二维及彩色、频谱多普勒血流显像)磁共振成像(MRI)及血管成像(MRA)CT及血管造影(CTA)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最具权威的检查方法,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金标准”。诊断方法超声(二维及彩色、频谱多普勒血流显像)90临床诊断标准①发病年龄≤40岁:40岁前出现症状或体征。②肢体间歇性运动障碍:活动时一个或多个肢体出现逐渐加重的乏力和肌肉不适,尤以上肢明显。③肱动脉搏动减弱: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④血压差>10mmHg:双侧上肢收缩压差>10mmHg。⑤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闻及杂音。⑥血管造影异常:主动脉一级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常为局灶或节段性,且不是由动脉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或类似原因引起。符合上述6项中的3项者可诊断本病。临床诊断标准①发病年龄≤40岁:40岁前出现症状或体征。91超声表现二维超声病变处管壁正常结构消失,动脉壁全层弥漫、不规则增厚,回声不均匀,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多数无钙化斑块形成。管壁呈向心性增厚,轮廓一般较规整。病变处与非病变处分界清楚。病变时间长者,可表现为血管壁明显增厚,血管内、外径均变细。超声表现二维超声92彩色多普勒表现病变动脉轻度狭窄时,狭窄处彩色血流束可略变细。血管中至重度狭窄时,彩色血流束可明显变细,呈细线状为多彩镶嵌的血流,远端动脉内血流黯淡。病变严重或管腔内血栓形成时,管腔可完全闭塞,无彩色血流显示。病程长者,可见病变动脉附近有侧支循环。彩色多普勒表现病变动脉轻度狭窄时,狭窄处彩色血流束可略变细。93频谱多普勒表现在动脉狭窄处,其频谱为单相、频宽增加、频窗充填、收缩期峰速明显增高的湍流样改变。在病变动脉远端表现为单相、频宽增加、频窗充填、波峰圆钝的低速低阻的阻塞样频谱。动脉完全闭塞时,测不到动脉频谱。频谱多普勒表现在动脉狭窄处,其频谱为单相、频宽增加、频窗充填94超声诊断要点主要累及主动脉的大中分支,主动脉弓及邻近的分支如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为病变好发部位。正常动脉管壁三层结构消失,动脉内膜呈节段性不规则增厚。病变动脉彩色血流束变细,甚至消失。频谱多普勒可探及动脉狭窄的血流频谱。超声诊断要点主要累及主动脉的大中分支,主动脉弓及邻近的分支如95经验有时由于病变部位的位置较深,在近端动脉病变时检测很困难,可从其远端动脉的彩色血流信号和频谱多普勒特点来间接判断近端动脉有无病变经验有时由于病变部位的位置较深,在近端动脉病变时检测很困难96病例1女,40岁,因低热,头晕、耳鸣、四肢酸痛,血压160/100mmHg,申请颈动脉超声检查。病人自述10年前在华西医大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例1女,40岁,因低热,头晕、耳鸣、四肢酸痛,血压160/97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98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99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100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101超声所见:无名动脉、双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管壁均不同程度增厚(左侧颈总动脉管壁增厚尤为明显,管腔明显变窄),内壁未见明显斑块附着,CDFI及PW:左侧颈总动脉血流束变细,不规则,色彩暗淡,流速明显减低,约42.7cm/s;左侧颈内、颈外动脉血流速度也减低,约54.8cm/s,且阻力指数均增高。右侧颈动脉流速未见明显异常。双侧椎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所见:无名动脉、双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管壁均不同程度增102病例2女,24岁,头晕一年来院检查。病例2女,24岁,头晕一年来院检查。103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104病例3女,20岁,因颈前不适来院检查。病例3女,20岁,因颈前不适来院检查。105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106病例4下肢动脉病例4下肢动脉107主要鉴别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主要鉴别诊断动脉粥样硬化108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病史IMT厚度多为局限性增厚,回声增强,常合并强回声斑块,斑块多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病变处与非病变处分界不清楚,管腔常为偏心性狭窄。鉴别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鉴别诊断109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110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111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112偏心狭窄偏心狭窄113多发性大动脉炎向心增厚多发性大动脉炎向心增厚114主要鉴别点动脉粥样硬化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血管病变多为动脉内中膜局限性增厚及附壁斑块形成,常伴有钙化。病变处与非病变处分界不清楚,管腔常为偏心性狭窄病变最易累及动脉分叉处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受累动脉为内中膜弥漫性增厚,附壁斑块尤其是硬斑相对少见,一般不伴有钙化病变处与非病变处分界清楚,常引起管腔向心性狭窄和闭塞病变多发在颈总动脉的近端和中段,而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外动脉很少累及主要鉴别点动脉粥样硬化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生于11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疾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了解。一般认为与长期吸烟、患肢受寒、潮湿和外伤等因素有关。病变主要累及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静脉。绝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女性很罕见。鉴别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116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缺血的症状,而症状的轻重则决定于动脉闭塞的部位和程度,以及肢体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在发病的早期,病人常有肢体发凉、怕冷、麻木、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下肢疲累、紫绀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足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后期由于严重血液循环障碍,可出现皮肤瘀斑而发生皮肤坏死,甚至发生肢端溃疡或坏疽。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缺血的症状,而症状的轻重则决定于动脉闭塞的117二维超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病变动脉的内膜不光滑、管壁不均匀性增厚,且呈节段性分布,在病变之间有正常的管壁,病变处与正常部分有明确的分界。动脉壁的搏动减弱或消失,由于管壁的增厚及管腔内血栓的形成使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腔内可见不规则的、回声不等的血栓充填。二维超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118彩色多普勒由于病变呈节段性,因此可见管腔正常部分与阻塞部分交界清楚,血流呈节段性明、暗变化。在病变处动脉腔内彩色血流变细、边缘不规整,血流颜色变暗,血流不连续,甚至呈零星样显示。如完全阻塞时,无彩色血流显示。病程长者,可见侧支循环建立。彩色多普勒由于病变呈节段性,因此可见管腔正常部分与阻塞部分交119脉冲多普勒病变程度不同,频谱表现不同。①如病变为早期、仅是动脉内膜或管壁的轻度改变,频谱形态可以为正常的三相波群,或仅有收缩期峰速较正常肢体有所减低。②如病变的动脉腔内发生阻塞、彩色血流变细时,动脉频谱形态异常,呈单相、频窗充填、频宽增加,收缩期峰速减低。③当动脉腔内完全阻塞时,测不到血流频谱,但可以测到侧支循环的动脉频谱。④病变肢体的大动脉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等指标无异常。脉冲多普勒病变程度不同,频谱表现不同。120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121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122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123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124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12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2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27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28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见于男性,血管杂音位置较高,限于心前区及背部,全身无炎症活动表现。胸主动脉造影见特定部位狭窄(婴儿在主动脉峡部,成人位于动脉导管相接处)上下肢血压有明显差异鉴别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见于男性,血管杂音位置较高,限于心前区及背129常见并发症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夹层动脉瘤常见并发症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130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发生原理:左锁骨下动脉直接由主动脉弓发出,较右侧长,口径较右侧细,易发生狭窄引起盗血。在椎动脉分支发出以前的左锁骨下动脉发生狭窄时,左侧椎动脉的血流无法由左锁骨下动脉供给,而由右侧椎动脉通过基底动脉供给,再逆流入左锁骨下动脉远端供给上肢。

并发症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发生原理:并发症131二维超声表现胸骨上窝追踪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闭塞大动脉炎者动脉管壁不均匀性增厚动脉硬化者大中动脉有斑块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