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中语文下册单元素养检测:第三单元_第1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下册单元素养检测:第三单元_第2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下册单元素养检测:第三单元_第3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下册单元素养检测:第三单元_第4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下册单元素养检测:第三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26-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检测(三)(120分钟,120分)一、阅读鉴赏(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材料一李子柒,“现象级”网红。这位美食博主,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用时间跨度极大的镜头记录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农家生活,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视频在YouTube上备受追捧,收获735万粉丝,影响力堪比CNN,无数外国粉丝留言“她让我爱上中国文化”“求英文字幕跟进”.不过,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网友则质疑颇多,很多人觉得她的视频总在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是展示中国的“落后”,是负面文化输出。落后还是先进,很多时候只是相对概念.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将叙事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选择的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礼赞工业成果无可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至于有人质疑李子柒镜头下的农家生活不真实,其实更无必要。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园牧歌不一定要唯浑身污泥才是真实,美学大家朱光潜早就说过,完全依葫芦画瓢把现实复制到艺术作品里,难有美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做纸……李子柒的故事何以无障碍地跨越地理,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与其说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是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类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当然,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他们以这位网红博主的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子柒至少是丰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个剪影.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有高楼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任何一种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动人。记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长安纸”的视频下,很多外国人惊诧不已,然后有中国人用英语给他们科普这是中国古老的造纸术。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取材于《北京日报》2019年12月11日)材料二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甲】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论"意味。【乙】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一个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灵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丙】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取材于《经济日报》2019年12月10日)材料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化输出"是文创领域高大上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一种行为,需要很强大的包装能力。所以当《功夫熊猫》这部充满中国元素但却是由外国人制作的电影火爆市场时,很多人为之遗憾——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开始感叹,做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套用上面这种逻辑,李子柒显然不算文化输出,她只是误打误撞,让很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乡村生活和美食文化。而且,客观地说,外国网友关注她可能有着复杂的动机,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带着某种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大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寻找慰藉。对于他们而言,李子柒来自哪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她的视频能获得愉悦,得到放松,仅此而已.那些认为李子柒不算文化输出的观点中,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即李子柒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不是这样生活",李子柒这样做其实是中国人的罪人.准确地说,这种观点并非否定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而是认为李子柒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那么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化输出?呈现中国真实甚至落后的一面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几十年前就有过讨论。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但因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国内并不欢迎此片。而按照安东尼奥尼的说法,“其实《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电影”。并表示“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这部电影后来获得了很多大奖,一直被视为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那个年代重要的影像资料,极具历史价值.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敏感,它成了怀旧的珍贵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东尼奥尼的工作。从对有关《中国》评价的变迁不难看出,一些陈旧过时的观点正逐渐被抛弃,只是时不时还会冒出来吓唬人。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感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李子柒用唯美的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了消费体验,她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其“剧本”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这才是很多人喜欢她的一个主要原因。澄清争议,走出误区,李子柒呈现给国外网友的东西,这种小而美的中国故事所获得的共鸣,相信会激励更多的“李子柒”,因为这是文化输出,而且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取材于新媒网2019年12月07日)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异常火爆,但在国内却受到冷落,不断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B.国内网友质疑李子柒的原因是认为其作品展示了中国落后的一面,而且不够真实。C.材料一认为李子柒作品是否是文化输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文化输出的深层思考。D。文章采用了驳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先反驳网友的观点,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看法。【解析】选A。“但在国内却受到冷落"与材料一的内容不符。2。下面一句话放回材料二中,最恰当的位置是(3分) ()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最重要的特征”。A。【甲】B。【乙】C。【丙】D。【丁】【解析】选D。联系【丁】处后面关于人文精神的阐述,该句话放在此处最合适。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认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创业者,她的作品虽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但算不上真正的文化输出。B。《功夫熊猫》的例子证明,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就可以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贡献中国智慧。C.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最初并不受欢迎,但是因为它的真实性,最终获得了广泛认同,这种经历与李子柒的作品很相似。D.材料三认为,李子柒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人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真实记录日常生活,以小而美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解析】选A。B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化;C项,“获得了广泛认同”,是因为表现了普通人的生活;D项,“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于文无据。4。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火爆的原因。(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明确答题区域,然后从李子柒作品本身以及外国人的欣赏目的等方面作答。参考答案:①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具有浓浓的中国风。②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的好奇。③能够给那些在都市强大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带来慰藉。5。综观三则材料,李子柒的故事对中国文化输出有怎样的启示?(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主题和价值观.根据材料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归纳即可。参考答案:①文化输出要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华传统中的人文精神。②不一定是宏大叙事,普通人的故事同样感人。③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要敢于展示真实的文化现状.④在输出方式上首先要做到“动人”,要能引发不同国家人们的共鸣;文化输出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更多人加入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军。⑤文化输出不要太过刻意,融合过程要符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7分)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黑夜的海上。C。如果诗歌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解析】选C.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标题,诗中形象与意象之间的张力会消失殆尽。7。诗的第一节第二节都提到了“你”“我”,所指有何不同?(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意象。诗歌中的“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只是为了表达“偶然”的相遇,不能仅仅从狭义爱情的角度来理解。参考答案:第一节里的“我”指的是云,象征“我”的飘忽不定;“你”指的是波,象征“你”的多情。第二节里的“你”“我”指的是黑夜里两艘海上相遇的船,象征“你”“我”选择的方向不同,只有错过。(三)(2019·唐山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18分)马如龙,字见五,陕西绥德州人。康熙十一年举人。十四年,陕西提督王辅臣据宁羌叛,其党朱龙寇绥德,陷之.如龙纠乡勇倚山立寨,寇至,屡击却之.辅臣诱以伪劄,斩其使.会平逆将军毕力克图兵至,如龙渡河迎,呈伪劄,并陈贼虚实,因率所部为前锋,克绥德。毕力克图以闻,即便宜令摄州事.十六年,授直隶滦州知州。州民猾而多盗,如龙锄暴安良,豪右敛迹.州有民杀人而埋其尸,四十年矣;如龙宿逆旅,得白骨,问之,曰:“此屋十易主矣。”絷最初一人至,钩其情得实,置诸法。昌平有杀人狱不得其主名,使如龙按之.阅状,则民父子杀于僧寺,并及僧五,而民居旁二姓皆与民有连,问之,谢不知。使迹之,二人相与语曰:“孰谓马公察,易欺耳."执讯之,乃服。自是民颂如龙能折狱.入为户部员外郎,历刑部郎中.二十四年,迁杭州知府。杭州民贷于旗营,息重不能偿,质及子女。如龙请于将军,核子母,以公使钱代偿.杭州民咸颂如龙。二十八年上南巡闻其治行超擢按察使平反庶狱多所全活二十九年迁布政使属吏有岁馈悉禁绝之是年,绍兴大水,库储绌,无可救济。如龙檄十一郡合输米二万馀石,按户赈给,告属吏曰:“是逾于岁馈多矣!”三十一年,授江西巡抚。饬州县广积储,备凶荒.仿白鹿洞遗法,建书院以教士。时淮、扬荐饥,如龙以江西连岁丰稔,率僚属捐米十万赈之。三十八年,入觐,赐御书“老成清望”榜。(节选自《清史稿·马如龙传》,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之,谢不知 谢:推辞B。孰谓马公察 察:明察C。库储绌,无可救济 绌:不足D.如龙檄十一郡合输米二万馀石 檄:檄文【解析】选D。檄:发公文。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八年/上南巡/闻其治行超擢/按察使平反庶狱/多所全活/二十九年/迁布政使/属吏有岁馈/悉禁绝之/B.二十八年/上南巡/闻其治行/超擢按察使/平反庶狱/多所全活/二十九年/迁布政使/属吏有岁馈/悉禁绝之/C.二十八年/上南巡/闻其治行/超擢按察使/平反庶狱/多所全活/二十九年迁/布政使属吏有岁馈/悉禁绝之/D。二十八年/上南巡/闻其治行超擢/按察使平反庶狱/多所全活/二十九年迁/布政使属吏有岁馈/悉禁绝之/【解析】选B。文言文中,表时间的词语一般要和其他内容分开,则可排除C、D项,“超擢”是越级升迁的意思,应和提拔的官职连在一起,则可排除A项。10。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如龙忠于朝廷。王辅臣用伪劄诱惑马如龙,马如龙斩了他的使者,并将伪劄呈给毕力克图,又率部作大军前锋。B.马如龙判案如神.他为滦州知州时除暴安良,重审了两件旧案,使真凶得到应有的惩罚,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C.马如龙爱民如子。任杭州知府时,他用公用钱替民众还债。绍兴发大水,府库储备不足,他想尽办法赈济百姓。D。马如龙思谋深远。在江西巡抚任上,他下令扩大储备以防备荒年,因而属地遇到灾荒时,他能带领属下捐米赈灾.【解析】选D。“属地”错。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如龙纠乡勇倚山立寨,寇至,屡击却之.(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杭州民贷于旗营,息重不能偿,质及子女。(4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马如龙集合乡兵依靠山势建立营寨,入侵的叛贼一到,多次击退他们。(2)杭州百姓从八旗兵营借贷,利息太多无力偿还,甚至抵押子女。12.马如龙入觐时,被皇帝赐御书“老成清望"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老成”指做事稳重,“清望”指有很高的声望.马如龙获“老成清望"御书的主要原因是他在民政方面的深谋远虑.附【译文】马如龙,字见五,陕西绥德州人。康熙十一年考中举人。康熙十四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占据宁羌反叛,他的党羽朱龙入侵绥德,攻陷绥德。马如龙集合乡兵依靠山势建立营寨,入侵的叛贼一到,多次击退他们。王辅臣用伪劄诱惑马如龙,马如龙斩了他的使者。适逢平逆将军毕力克图的大军到来,马如龙渡过黄河迎接,呈上伪劄,并且陈述了叛军的虚实,于是率领他的部队为前锋,攻克了绥德。毕力克图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即刻让毕力克图依据当地情况让马如龙代理绥德知州事务.康熙十六年,授予直隶滦州知州。滦州的百姓奸猾且多有盗贼,马如龙除暴安良,豪门大族收敛很多.滦州有一百姓杀了人掩埋了尸首,已经四十年了。马如龙住宿在旅舍,得到白骨,查问这件事,说:“这间屋子已经换了十次主人了。”拘禁最初的那个主人,查出这件事的实情,依法制裁了他。昌平有杀人的案件不能找出案件的主犯,命令马如龙审理这个案子。查阅案状,原来是有百姓父子俩在僧寺杀人,并且此案牵涉五个僧人,而且这父子居住地周围都与这对父子有姻亲关系,跟他们询问这事,都推辞说不知道。派人跟踪他们父子,他俩互相说:“谁说马如龙明察,还是容易欺骗啊。"逮捕审讯他们,于是认了罪。从这件事以后百姓称颂马如龙善于判案。入朝做了户部员外郎,历任刑部郎中。康熙二十四年,升任杭州知府.杭州百姓从八旗兵营借贷,利息太多无力偿还,甚至抵押子女.马如龙向将军请求,核实了本金和利息,用公用钱替他们偿还。杭州的百姓都称颂马如龙。康熙二十八年,皇上南巡,听说了他的政绩,越级升迁他任按察使,他平反了许多刑狱诉讼案子,保全救活的人很多。康熙二十九年,升迁为布政使,下属官吏有每年送礼的惯例,他全都禁止了。这一年,绍兴发大水,府库的储备不足,没有可用于救济百姓的粮食。马如龙给十一郡发文告总计交米二万多石,按户赈济百姓,告诉下属官吏说:“这样比每年送礼好多了。”康熙三十一年,授予江西巡抚。下令各州县扩大储备,防备收成不好的荒年。仿照白鹿洞书院传下来的做法,建立书院来教导学子。当时淮州、扬州连年闹饥荒,马如龙凭着江西连年丰收,率领下属捐米十万赈济他们。康熙三十八年,马如龙入京朝见皇帝,皇帝赐给御书“老成清望”匾.二、语言应用(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现存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独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______了下来,这对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意义重大.

120多年前,当爱国学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时,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大批甲骨被西方列强________,流亡海外。甲骨的发现、挖掘与研究浸透着一大批学者的血泪.120多年后,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______”。()。2019年正值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名为“______”的甲骨文文化展.一方面,通过“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近一百九十件甲骨、青铜、玉石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共同讲述那段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另一方面,通过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让文物“活"起来,让甲骨文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延续横征暴敛信使证古泽今B.保留巧取豪夺纽带震古烁今C。延续巧取豪夺信使证古泽今D。保留横征暴敛纽带震古烁今【解析】选C。第一空,保留:保存不变。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主语是“古文字体系",它并非保存不变的,所以选“延续”较好,这里指延长下去,没有中断或消亡。第二空,巧取豪夺:用欺诈的手段取得或凭强力夺取(财物、权利)。横征暴敛:指向人民强行征收苛捐杂税,进行残酷剥削。主语是“大批甲骨”,所以选“巧取豪夺"较好。第三空,信使: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加上引号,表特殊意义,联系上下文,此处指的是真实可靠的使者.所以选“信使"较好.纽带:比喻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第四空,证古泽今:指见证古代、泽被今世。甲骨文作为文字,是真实可信的历史证明。震古烁今: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所以选“证古泽今”较好。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片片甲骨,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的见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B。由这片片甲骨,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得以见证,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也被昭示C。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和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都在这片片甲骨中得以彰显D。这片片甲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解析】选D。上下句的衔接,补写的部分在语境中是前后照应的,前文两句先写120多年前,再写120多年后,D句分别对应这两句,进行了总结。就句式来说,A项一般说“是……还是……”更连贯。B项被动句略啰唆。C项动词用“彰显"不如“见证".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展览叙事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把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给人民群众感悟B。通过让文物“活"起来的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C。为了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展览叙事D。展览叙事让文物“活”起来,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解析】选D。A项,“文化基因给人民群众感悟”搭配不当。B项缺少主语,删除“通过"或“使".C项,让文物“活”起来,不是“展览叙事"的目的,而是效果.D项,表意最简洁顺畅,且逻辑合理。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研究发现,植物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由于植物对生长素浓度较低或过高比较敏感,通常情况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其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如果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株就表现出顶端生长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其浓度降低,抑制就被解除,于是侧芽萌动,加快生长。譬如,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它多开花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简洁。回答这种类型的试题,要注意上下文的提示作用。如①空后面的“在其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和本空内容构成转折关系,则可以推断此处应该是“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答案(示例):①生长素在其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②侧芽发育受到抑制(或“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③以促进侧芽发育(生长)17。准确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6分)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技术人员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油画来实验。技术人员把制取的足够的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做实验。开始阶段,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氧之间的粘合,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古油画表面的清漆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步骤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压缩能力.原材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两句,第二部分为后两句,写修复古画具体的步骤,将后两句话按照流程分出来即可.参考答案:(步骤一:)制取足够的单原子氧(步骤二:)把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步骤三:)用真空泵不断抽出生成的气体18.下面两个情境中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两处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4分)情境一:某同学在春节给老师发的微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情境二:电台新闻广播稿:春节过后,天价机票让回程游客望而却步,大雾天气又让已经严重“超载"的海南岛陷入了大规模的路面拥堵……滞留游客可望明日离开海岛。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将情境一中的“垂念"改为“感念”.(2)将情境二中的“可望"改为“有望”.三、写作表达(50分)19.微写作(10分)有人说,高中生不仅要读文学类名著,还要读哲学、历史、科学类作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自圆其说。200字左右。(10分)【参考例文】读诗可以怡情,可是当我们跳出仅仅读文学的世界,就会发现读史可以明智,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哲学使人睿智,哲理使人深刻,因为看问题的角度能更加多元;读科学使人精密,因为心会和数字一样细如发丝。我们还可以读伦理学,伦理学使人有修养,因为道德是每个人心中的准则,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因为出口成章靠的是逻辑。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读书总是能够让人进步,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读书,读更多种类的书,那么就能一直获得自身的提升。20。大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定会对他加以诽谤"。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为题举行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辩论词。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此类作文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信息筛选提炼与综合分析的能力,又要具备运用联系与辩证的思维方式进行观点表达的能力。不管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的话语还是汉代儒家学者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