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技术的历史与未来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张豪锋Zhanghf@教育技术的历史与未来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1研究历史回答如下问题:从历史沿革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从哪些方面研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媒体与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怎样?从历史的角度看应该怎样定位我们的ET学科?在今后推动学科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可从哪些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研究历史回答如下问题:从历史沿革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2
纵观人类教育的发展历史,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影响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印刷技术、视听技术以及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下半叶崛起,成为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教育技术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基础上,不断吸取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逐步完善、走向成熟。而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同时对教育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进了传统教育观念、理论、内容、模式、手段、管理和体制的变革。
纵观人类教育的发展历史,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始3
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教育技术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4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
发展阶段技术特征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19世纪末)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物化形态的技术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
幻灯、投影、广播、教学机器、电视、录像、卫星电视等
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校园网、因特网、虚拟现实等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技术观念形态的技术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等
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技术
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
发展阶段传统视听5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教育技术发展演化示意图技术发展年代190019502000传统教育技术数字教育技术视听教育技术(何克抗和李文光(2002:36)图2.1)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教育技术发展演化示意图技术发展年代19006
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起源中国教育技术的历史起源
近代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近代中国电化教育的历史发展当代西方教育技术的发展当代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起源7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起源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起源8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起源赛特勒:“今天的教育技术实质是历史长河的一个产物。” SaettlerP(1978) HistoryofEducationalTechnology, inUniwinD&McAleeseR(eds.)(1978) The
EncyclopediaofEducationalMedia 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起源赛特勒:“今天的教育技术实质是历史9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赛特勒:教育技术有据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年到350年活跃在希腊雅典城邦的辩论学家(智者:Sophists),是他们首先使用了技术这个术语。 SaettlerP(1978) 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赛特勒:教育技术有据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10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赛特勒:对希腊辩论学家而言,技术的含义是按照某种系统以艺术的方式把知识应用到教学之中。为了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他们把主要的认识规律全部公式化,对课堂进行系统分析,精密的设计教学方法,并且研究编写了相关的教材。
SaettlerP(1978) 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赛特勒:对希腊辩论学家而言,技术的含义是按11近代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近代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12近代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直观教学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近代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直观教学13张祖忻编著《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3
张祖忻编著《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化》14近代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美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演化进程(何克抗和李文光(2002:39)图2.2)直观教学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学)早期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经验型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近代西方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美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演化进程(何克抗15(一)直观教学17-18世纪起由夸美钮斯和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主要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一)直观教学17-18世纪起16(二)视觉教育20世纪初起随着照像、幻灯和无声电影问世及其在教育中应用而产生1906年《视觉教育》在美国出版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视觉教育分会(二)视觉教育20世纪初起17(二)视觉教育1937年霍邦(C.F.Hoban)等在《课程的视觉化》中提出:“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二)视觉教育1937年18抽象具体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
词语图解地图平面画像幻灯立体图形电影模型实物完全实景抽象具体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词语19(三)视听教育20世纪30年代后半叶起随着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等先后在教育中应用而兴起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育分会(三)视听教育20世纪30年代后半叶起20(三)视听教育1946年戴尔(E.Dale)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中提出:“经验之塔”-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三)视听教育1946年21戴尔的经验之塔与布鲁纳的教学活动分类方案语言符号视觉符号录音广播照片电影电视展览会野外旅行观摩演示戏剧化的经验设造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经验抽象的形象的能动的戴尔的经验之塔语言抽象的形象的能动的22(四)视听传播20世纪50年代起视听教育的发展:视听设备和资料剧增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风靡一时计算机辅助教学起步(四)视听传播20世纪50年代起视听教育的发展:23(四)视听传播20世纪40年代起拉斯维尔创立传播学,并应用于教学过程的研究196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1962年建议将“视听教育”改为“视听传播”-作为教具教材的“视听辅助”工具演变为“教学传播”过程中的“视听媒体”。(四)视听传播20世纪40年代起拉斯维尔创立传播学,并24(五)教育技术二次大战期间教育技术的巨大发展:-视听教育技术和 -远程教育 应用于战争时期的军队士兵的训练和教育。
二战视听设备在军界广泛运用10亿美圆的胶片、5.5万部电影放映机、457部培训电影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国防教育法:投入了资金、购买了设备、提高教育电视的质量、扩大了媒体人员队伍(五)教育技术二次大战期间教育技术的巨大发展:25(五)教育技术1960年代,西方国家发展较快: -视听教学与视听传播 -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系统科学方法 尤其强调系统科学方法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突破单纯考虑教育媒体的作用,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找到更有效途径。(五)教育技术1960年代,西方国家发展较快:26(五)教育技术
1963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的前身“教育技术委员会(CIT:CommissiononInstructionalTechnology)”在《改进学习:给美国总统和议会的报告》中对“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按照具体的目标,根据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以及利用人力和非人力资源的结合,从而促使教学更有效的一种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学与教的整个过程的方法。”(五)教育技术1963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27(五)教育技术1970年,全美教育协会(NEA:NationalEducationAssociation)的“视听教育分会”(DAVI:DivisionofAudio-VisualInstruction)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andTechnology),并独立于全美教育协会之外。(五)教育技术1970年,全美教育协会(NEA:Nati28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给美国总统和
议会的报告》所作的定义(1970年)
“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特定目标来设计、实施与评价整个学与教的过程的系统方法,它以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综合应用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的目的。”——教育技术有明确的目标——教育技术以学习和传播研究为基础——教育技术以资源为研究对象——教育技术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给美国总统和
议会的报告》所作的定义(129(五)教育技术
1972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的“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公布该协会关于“教育技术”的第一个官方定义: “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它包括但不局限于教学系统的开发。识别现有的资源、向学习者传送资源和管理这些过程及实施的人……”(五)教育技术1972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30(五)教育技术关于“教育技术”的第一个官方定义(续):“……或许可以由三个相继产生的重要模式来最佳地揭示教育技术的特征,这些模式在过去50年已塑造了这个领域的发展——利用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强调个别化与个性化学习,利用系统方法。但这三种概念综合成一个总的促进学习的方法时,它们就创造唯一的教育技术领域,并因此创造出这个领域的基本原理。”(五)教育技术关于“教育技术”的第一个官方定义(续):31(五)教育技术
教学设计(系统方法)的发展
平行于媒体的发展教学设计起源于二战:加涅等人参与军事培训,开发教材,评估效果二战结束开展改善教学的研究57年卫星发射成功——形成性评估70年代系统方法的普及:40多种模式、广泛的研究、军界与商界的使用80年代的发展与重新取向:基础教育与高校的应用效果欠佳、对认知心理学的关注、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都是原因(五)教育技术
教学设计(系统方法)的发展平行于媒体32定义演变AECT77定义AECT94定义AECT04定义教育技术研究内容教育技术本质特征(五)教育技术定义演变(五)教育技术33教育技术AECT77定义教育技术的AECT1977年定义是: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为解决问题而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复杂的、综合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并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有关。”教育技术AECT77定义教育技术的AECT1977年定义34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AECT1994定义是: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AECT1994定义是35教学技术的AECT1994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学技术的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AECT94定义36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两大领域:理论与实践两个对象: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五大范畴: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两大领域:理论与实践37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理论实践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理论实38各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有不同的见解
英国学者D·米切尔认为,教育技术学包括5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技术;教育信息和传播技术;教育管理技术;教育系统技术,即教育系统工程;教育计划技术。
日本学者坂元昂认为,应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利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的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心理科学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利用人类工程学的知识,开拓便于教育现场使用的设施、设备和教材、教具等。各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有不同的见解英国学者D·米切39各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有不同的见解
根据美国的1994年定义,我国学者认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促进学习的过程和资源”,研究内容是“促进学习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5个方面。综合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教育技术学的主要任务: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实质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
各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有不同的见解根据美国的19940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演变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和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媒体—工具论:这种观点主要存在于教育技术发展的早期,认为教育技术是用于教学的各种媒体和工具。代表媒体—工具论的典型定义如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AECT)1970年定义和Lumsdaine.A.A的1964年定义。
2)手段—方法论: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总和,以系统方法为核心更有效地发挥教育手段的作用。比较典型的定义如AECT1972年定义、尹俊华等的1996年定义和南国农的1997年定义。(五)教育技术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演变(五)教育技术41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演变
3)理论—实践论:这种观点是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美国教育技术协会1994年定义的提出而逐渐为人们接受和认可的。理论—实践论认为教育技术由教育技术学理论和教育技术实践两个部分组成。关于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从各种定义可以分析得出:(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教育技术围绕过程和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3)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技能等。(五)教育技术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演变(五)教育技术42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各类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和组织实施通过管理与评价追求教育的最优化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各类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43教育技术的作用不管教育技术学是否定义为视听设备、系统方法、个别化教学或这些概念的某种结合,它都已对教育和培训领域产生了某种影响;而且教育技术领域的许多人指出,这种影响能够而且应该远比目前所达到的要大的多。教育技术的作用不管教育技术学是否定义为视听设备、系统方法、个44为了促进人类有效学习这个领域首先有一些以促进人类的有效学习为目的的与开发和使用教学技术有关的专业人员。这些人所关心的学习可能发生在学校、企业、学习中心或是家里。学习常常是通过对学习者的传播开始引起,而这些传播常常又是通过称作媒体的设备和与之相关的方法来传送的。目前这些媒体包括像各种形式的电视机和计算机系统这样一些高技术术语。为了促进人类有效学习这个领域首先有一些以促进人类的有效学习为45考察美国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
自从二十世纪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技术诞生以来,美国始终领导了世界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潮流。在教育技术学历史的研究领域,美国著名学者塞特勒(P.Saettler)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在该领域最权威的学术团体AECT的贡献是有目共睹、世界公认的;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的学者们是功不可没的(因为印尼安纳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身的历史就是美国教育技术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美国著名学者加涅的学术生涯是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考察美国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46塞特勒(Saettler.Paul)的贡献和影响
塞特勒于1968年出版了本学科第一部系统考察教育技术演变发展史的专著:《教学技术的历史》(Saettler,Paul.AHistoryofInstructionalTechnology.NewYork,1968.),开教育技术历史研究之先河;22年之后,塞特勒又出版了第二部美国教育技术史专著:
《美国教育技术的演变》(Saettler,Paul.TheEvolutionofAmericanEducationalTechnology,1990)。塞特勒将库恩的范式理论应用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领域。托马斯.库恩(T.Kuhn,1962)是世界著名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专家,他在1962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创立了科学范式理论,以此对科学发展的历史及其理论演进行重新解读,说明科学家群体在不同历史阶段从事研究所采取的规范与准则,以及共同的信念、价值、工具、方法的整体架构,深刻地揭示了科学革命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塞特勒(Saettler.Paul)的贡献和影响47罗伯特.加涅(R.M.Gagné)
罗伯特.加涅(R.M.Gagné)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后半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乃至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中,并成为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这两个研究领域公认的大师级人物。加涅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加涅学术生涯长达60余年,几乎与美国教育技术学发展史同步,对加涅的研究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研究和思考美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轨迹。1989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为纪念加涅的学术成就,出版了《学习研究50年》(Studiesoflearning:50yearsofresearch.,R.M.Gagné,1989,Tallahassee,FL:LearningSystemsInstitute,FloridaStateUniversity),该书收录了加涅发表的几乎全部论文(1989年以前),每篇文章均作了介绍性的评述。这本加涅文集的出版标志着美国教育技术学界开启了对加涅思想的梳理工作。罗伯特.加涅(R.M.Gagné)48罗伯特.加涅(R.M.Gagné)
2000年由丽塔.丽齐(RitaC.Richey)主持,汇集当代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出版了《罗伯特.加涅的思想财富》(TheLegacyofRobertM.Gagné)一书,在序中对加涅作了如下评价:“这本书献给加涅,感激他对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如果没有加涅的工作,教育技术学领域今天将会完全不同。”加涅于2002年4月28日去世,享年85岁,2003年3月29日,为怀念加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举办了“纪念加涅研讨会”,RobertGlaser、Dr.James、K.(Ken)Brewer、Dr.RobertBranson、Dr.RogerKaufman、Dr.Robert.Morgan等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教育技术学专家及加涅的生前好友、学生等出席了这次会议。罗伯特.加涅(R.M.Gagné)49罗伯特.加涅(R.M.Gagné)
我国教育技术学界90年代初翻译了加涅主编的《教育技术学基础》,部分教材对加涅理论也有所介绍,但目前系统梳理加涅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及其理论体系内在逻辑结构,从教育技术学视野中考察加涅思想在美国教育技术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理论价值、现实与的未来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中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影响,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罗伯特.加涅(R.M.Gagné)50美国教育技术研究简介
美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以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主,少量本科生及博士生,学制比较灵活;硕士生以学位课程取得学分为主,不做课题,博士生除完成一定的学分外还必须完成研究课题;学习内容主要是教学系统设计及相关内容;学生来源主要是学校的教师;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协作讨论学习。教育技术研究从对教学电影等音、视频媒体的设计、制作及应用的研究开始,随着教育技术领域的变化而变化,到如今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成为科研的主要内容,也进行教学媒体的有关内容的研究。近几年来,网络教学及远程教育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利用媒体(如计算机多媒体等)构建新的教学环境的研究也比较活跃。美国教育技术研究简介51美国教育技术研究简介
各院校比较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网上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资源建设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公司的力量进行制作。教学资源的形式有用于远程教育的课程网络教材,也有配合学校教学的素材库,也有一题一论的多媒体课件配合课堂教学或用于学生自学。在远程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点,开设了远程教育本科或硕士学位课程或专业,75%的美国大学提供网上教育,5000万成年人在学习。美国教育技术研究简介52美国教育技术研究简介
“BlendingLearning”就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对“E-Learning”深入思考之后提出的新概念
“BlendingLearning”是对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实践“E-Learning”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美国教育界曾对“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所取代”这一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辩论,形成两派意见长期相持不下。但是国际教育界(尤其是美国教育界)在经历将近十年的网络教育实践以后,终于认识到“取代论”是一种过于偏激的片面观点,从而逐渐取得共识。由此可见,“BlendingLearning”是对“E-Learning”的超越与提升。美国教育技术研究简介53美国教育技术简介
“BlendingLearning”概念
“所谓Blending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美国教育技术简介54美国教育技术简介
“BlendingLearning”概念
“Blending的意义是混合或结合,BlendingLearning(或BlendedLearning)的原有含义就是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例如运用视听媒体(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的学习方式与运用粉笔黑板的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等。”“BlendingLearning”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回归,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美国教育技术简介55日本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特点日本教育技术学会自198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大会以来,于1994年召开了第十次全国大会。在会上一致通过了教育技术学的七个研究领域:促进以改善人类学习活动为目标的基础研究;推进符合新的学习目标的课程开发以及相关学习指导方法的研究;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学,不断提高教学现场的实践水平;面向新时代,推进信息教育;开发尖端技术并研究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对策及措施;促进国际交流,向全世界推广研究成果。日本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特点56日本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特点
目前,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开发的关心点是积极开发适应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环境,并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实现这样的学习环境。主要特点:
计算机教育发展迅速;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指导教育技术的实践;围绕建构多媒体的学习环境,积极制定行政指导对策;重视对多媒体人才的培养;重视多媒体教育课程的开发。
日本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特点57澳大利亚的教育网络计划
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共资源管理局已于1995年4月决定建立“澳大利亚教育网”,于1996年开通,并通过Internet加入国际网络。该教育网不仅包括全部高等院校而且还要覆盖全澳大利亚的所有中小学。其主要目标有四项:
鼓励所有各类学校的学生、教师加入和使用Internet;
鼓励开发可通过网络得到的各种教育服务;
通过网络为各地的教育与培训部门提供一个全国性的信息交流与协作服务中心;
激发更多的信息技术发展机会;
澳大利亚在多媒体方面的政策也很值得关注。
澳大利亚的教育网络计划58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根据乌美娜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p15-p22)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步发展(1920-1965)迅速发展(1978-现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59初步发展阶段(1920-1965)电化教育的出现20年代的幻灯教学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的科学种棉教学:使用了从美国购买的幻灯片、电影片,配以唱片和口头讲解电化教育名词的出现1936年陈友松、戴公亮看到美国《学校生活》杂志上的ElectrifyingEducation(需要用电的媒体:幻灯、电影、播音、电视);1934年国内镇江民众教育馆提出,电影幻灯等均与电有关1933年陈礼江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时提出,指教育电影和教育广播。初步发展阶段(1920-1965)电化教育的出现60新中国成立后电化教育得到了重视: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大城市的俄语广播学校、广播函授大学、电视大学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高校中开设的电教课、师范大学设立电化教育馆、外语学院的语言实验室、基础教育也成立了电教馆文革中电化教育陷于瘫痪新中国成立后电化教育得到了重视:61迅速发展阶段(1978-现在)1978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其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电教机构购置了电教设备编制发行电教教材开展电教深入课堂的研究开展电教理论研究开始招生和培养多层次的专业人才迅速发展阶段(1978-现在)1978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全62“六、五”以来开展了多项教育技术研究:电视教育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卫星电视教育研究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前的一个研究重点是IT与课程的整合“六、五”以来开展了多项教育技术研究:63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启示:发展与科技密切联系发展与国家和教育的总体形势密切联系发展与人才的需求密切联系发展与开放和国际学术交流密切联系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启示:64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教材上列举了国内11种关于电化教育或教育技术的定义。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看,它们并不相同,据此我们可以大致将它们分为两大体系:电化教育体系和教育技术体系。
电化教育体系的内涵是“媒体论”,即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传递教育信息,外延是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教育,力图通过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体系的内涵是“方法论”,即运用系统方法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外延是整个教育领域,力图通过系统科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范围要比电化教育广泛得多。(我国教育技术工作者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也主要体现这两方面的要求)
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教材上列举了国内11种关于65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
“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这两种学术观点的共同点:
集中体现在它们具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实现教育最优化,或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两种学术观点的典型区别在于,如何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育最优化”这个共同追求的目标的途径上,在认识上有差别。
“电化教育”的学术观点强调:
现代教育媒体及其在教育当中的应用。不能和传统的教育媒体对立,要适当地与传统媒体结合,但是电化教育把自己的研究对象限定在现代教学媒体及其运用方法等方面。
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这两66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教育技术把所有教学媒体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媒体,从媒体概念方面,“教育技术”的学术观点比“电化教育”的学术观点研究的范围要广。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教育技术”的学术观点指出,系统方法(而不是“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是教育技术的灵魂和指导思想,因此,相对于“电化教育”研究重点则是先进的现代媒体及其应用的学术观点而言,教育技术的工作是利用系统方法鉴别教育、教学问题,建立并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
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教育技术把所有教学媒体放在67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不断发展中的两种学术观点)1.关于对两种学术观点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
(1)电化教育≠中国的教育技术=国外(美国)的教育技术
(2)电化教育=中国的教育技术≠国外(美国)的教育技术
(3)电化教育=中国的教育技术=国外(美国)的教育技术2“教育技术”的不同学术观点(1)部分教育技术学者主要是接纳并吸收美国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观点。教育技术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如把本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教学运动作为教育的发端,这是一种内涵比较狭窄的教育技术观点,而认为教育技术起源于一般的技术的概念。所谓技术,就是完成实际任务中动用科学和其他一般性知识以解决具体问题的任何手段,这样从教育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这是一种内涵比较宽泛的教育技术观点。
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1.关于对两种学术观点之间关系的不68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不断发展中的两种学术观点)2、“教育技术”的不同学术观点(2)部分教育技术学者在吸收国外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自己对教育技术及其学科体系的认识。
他们的定义是:教育技术学是应用科学技术的观点、概念、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方法、手段和方法论的一门交叉科学,它以教育科学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过程的客观性、可测量性、可再现性和可操作性,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和系统方法在既定的教育目的下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的理论、规律与方法。其基本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即各种媒体(软件和硬件)和它的理论、设计制作技术、开发应用;一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育管理技术和教育技术学本身的研究方法。狭义地讲教育技术主要指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2、“教育技术”的不同学术观点69
AECT’94定义在我国使用中的扩展
我国多数专家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大体上同意美国AECT'94定义,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在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扩展:(1)强调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和信息技术的支持;(2)把研究对象由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扩展为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3)强调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优化教与学。
AECT’94定义在我国使用中的扩展我国多数专家对70教育的发展趋势
现行教育信息时代教育
按年级分段教学持续的终生学习内容导向效果导向相对成绩评估按成果评估班级统一教学个别化学习学习者的竞争学习者的互助在教室里学习学习中心,教室,项目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辅导员和向导书为工具最新科技成果为依托注重记忆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教育的发展趋势现行教育71教育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
Ely,Donald从机器进入学校到学生进入学习环境网络教育将发展最快电视资源在学校里仍然最重要ET越来越成为教育决策者关注的问题ET还会在家庭和社区受到更多的重视传输系统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得到了发展教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的素养人们开始认为ET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工具教育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
Ely,Donald从机器进入学校72媒体发展与教学设计发展的密切相依90年代以来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绩效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电子绩效支援系统(EPSS)因特网的普遍使用快速原形的形成(rapidprototyping)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媒体发展与教学设计发展的密切相依绩效技术的发展73南国农先生的观点
南国农先生的观点74南国农先生的观点
80年代后90年代后新世纪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信息化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南国农先生的观点80年代后75南国农先生的观点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提出:
我国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应该由七论组成,即本质论、功能论、发展论、媒体论、过程论、方法论、管理论;其中,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是核心,是建立整体电化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可见,南先生应该是我国媒体起点派的代表人物。(至于主张以学习为逻辑起点,并据此构建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目前在国内尚未见到,其原因恐怕在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目前还没有较深厚心理学学术背景的著名专家学者。桑新民:应该以“借助媒体的学习”作为构建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以信息时代“高绩效的学习”<从微观和宏观共同创造的优化学习环境>作为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归宿。)南国农先生的观点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提出:76
80年代后90年代后21世纪内涵
目标侧重点主流技术主导理论媒传技术幻灯录音技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媒传技术教育应用电视、录像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技术与教育整合
多媒体、网络技术混合学习理论掌握技术促进学习优化教学培养、提高信息素养80年代后771.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主流技术。
2.培养、提高信息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1.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78教育技术学学科未来发展需要研究的课题
根据对广义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问题的观点,未来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技术学自身知识的研究;2.教育技术学的有关分支理论研究;3.影响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因素的的研究;4.教育技术学对教育学的贡献和影响研究;5.绩效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教育技术学的系统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教育技术学未来发展要研究的课题就将是围绕这些方面研究的缺乏或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而形成的。)教育技术学学科未来发展需要研究的课题根据对广义教育技79教育技术学学科未来发展需要研究的课题
1.教育技术学自身知识的研究
广义教育技术学自身的知识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技术知识Ⅰ--发现或创造性地提出把与教、学相关的科学知识或经验用于解决教与学实践当中的问题的原则、操作程序、方式或方法、技能或技巧、以及对所需要用到的资源(媒体、环境和相应的支持系统)的要求等方面的知识。这个方面的知识是一个观念模型,是计划层面的知识,是对由实践目的和实践计划组成的观念的展开。教育技术学学科未来发展需要研究的课题1.教育技术学自身知80
1.教育技术学自身知识的研究
(2)教育技术知识Ⅱ--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的知识。这里的过程指的是指向特定结果的一系列的操作或活动;资源指所用到的各种媒体、环境以及相应的支持系统。教育技术知识Ⅱ是建立在教育技术知识Ⅰ的基础之上,是对实现这个观念模型的过程和所用到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知识,是属于操作层面的知识。
(3)教育技术知识Ⅲ--基于行动研究的系统方法和形成性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应用模型、实施程序等知识。这个方面的知识是教育技术的方法论性质的知识。
1.教育技术学自身知识的研究
(2)教育技术知识Ⅱ--811.(1)加强对教育技术知识Ⅰ的有意识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形成的有联系的知识体系我们可以称其为教育/教学(设计)理论。在教育技术知识Ⅰ方面的成果,成型的是英语国家的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我国也涉及了一些,如研究瑞格鲁斯的著作(郑永柏,1998);博、硕士论文中,涉及学习模式的研究,比如协作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等等。但有意识地“利用系统方法,把教育技术知识Ⅰ作为对所需各种学科知识和经验形成的整体实践观念的转化与展开,形成涉及各种技术组成部分的整体技术方案”的研究,还很薄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设计)理论还主要是对心理学理论的一种转化或推衍;另一方面是当前教育技术知识Ⅰ还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理论方面,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整体方案的设想。
未来的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能否突破教学的范围,并进而形成不仅仅是解决教学问题,而且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整体方案,从而真正形成教育技术的知识(现在最合适的称谓应是教学技术知识),还需要进行论证。如果可能,我们依据的科学知识的范围也应当扩大。所以,在教育技术知识Ⅰ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研究发展空间。当然,这两个方面也是密切相关的。1.(1)加强对教育技术知识Ⅰ的有意识的研究这方面的821.(2)加强对“应用、管理、评价”等范畴的研究
Ⅱ是指要实现Ⅰ的方案。从过程的角度来理解技术,其实它是一个流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共同组成技术的流程,它们也是教育技术的5个工作范畴。其中的应用、管理和评价范畴,教育技术自己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原因一是工作比较复杂,涉及整个教学、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所有要素,比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而不仅仅是“资源”这个单一因素。故很难只对“资源的应用、管理和评价”进行研究。涉及的因素多、范围广,致使在研究中很难把涉及的变量进行分别控制而把研究成果归因到资源的“应用、管理和评价”上。1.(2)加强对“应用、管理、评价”等范畴的研究Ⅱ是指831.(2)加强对“应用、管理、评价”等范畴的研究
原因二是整个资源的开发机制问题。项目的投资、制作、出版相互分离,不利于教育技术的流程的完成。比如设计、开发,或者试行的阶段上,而不能完成技术整个流程这样的一个良性的循环,即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之后获得反馈意见从而影响下一轮的设计、开发等技术流程的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目前的“设计、开发”部门不直接“接触”或并不“受制于”“设计、开发”之后的反馈信息,会影响“设计、开发”理论的进一步地发展。而公司经营的体制则有利于软件质量的保证。他们是设计、开发的一方,还是出版方,完全靠销售挣得利润,软件的质量是他们利润的保证。故相对于只负责开发而不负责发行的机构开发软件来说,公司的体制使他们更注重试行、评价、根据客户要求修改、服务等技术的全部流程。正是因为如此,软件公司将会全面冲击教育软件市场,而且很多有关技术阶段或技术流程方面的知识,比如,“使用性测试”、与“应用”范畴相关的“推广理论”、乃至“资源的评价”等,恐怕会出自公司人员之手。
其实,小规模测试、形成性的评价是教育技术在评价方面的一个特色,可以对这些方面的经验加以积累。这样在评价领域方面,我们也就不仅仅只是借鉴教育评价理论,而是可以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如何加强对这些范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自己的成型的理论,从而更进一步指导实践的开展,是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1.(2)加强对“应用、管理、评价”等范畴的研究原因二841.(3)形成行动研究指导下的研究方法
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是什么?”,需要来自于教育、教学的实践。
“问题的性质是什么?”是结构良好的,还是结构不良好的问题?新的面临的问题是与以前的解决过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如何利用系统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这就会形成多种不同的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或方式、程序、过程模型等。
教育技术学作为实践学科,如何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升华成理性认识;形成的教育技术的知识是否适合教育、教学的实践场合,这些都需要对发生在教育、教学实践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
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根本目的不是产生理论,而是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就不能沿着产生理论的研究路线。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往往更关注文献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之上,并且不能重复别人的研究,从而保证理论的价值。而对于教师,他们并不从“理论价值”上关注某个理论,他们更关注理论是否为他们的实践提供了有用的指导。所以,教育技术的研究应当来源于实践,形成知识之后,再返回到实践。1.(3)形成行动研究指导下的研究方法系统方法是教育技852.有关教育技术的分支理论研究
教育技术学不仅有它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而形成它自身的知识体系,教育技术还可能成为其他领域的研究对象。正像社会学、心理学等把教育作为自己的对象,从而形成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等一样,从其他视角研究教育技术,也会形成教育技术学的其他分支的理论或知识。当前的研究有教育技术的指导理论、教育技术的社会学、教育技术的生态心理学、教育技术的经济学研究等等。
2.有关教育技术的分支理论研究教育技术学不仅有它自己862.有关教育技术的分支理论研究
从事教育技术学其他分支理论研究的人员,一方面可以是其他领域的人员,比如教育社会学、教育批判学、教育生态心理学、教育经济学等领域的人员,他们把教育技术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从而从社会学、批判理论或教育生态学、经济学、评价学的视角关注教育技术的问题,不断形成有关的理论。如我国《教育大百科》教育社会学的条目中就包含有“教育技术的社会意涵”、“教育技术变革”两个条目。可见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学者也开始注意并把教育技术当作自己的一个研究对象。另一个方面,当前从事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也会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有关教育技术的分支理论的研究,关注教育技术的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批判理论等的问题。相关其他领域的人员在教育的相应领域具有优势,但未必真正了解教育技术,他们大多从媒体的角度认识并研究教育技术;而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社会学、生态学、批判理论等方面的功底不一定过硬,也会成为研究这些分支理论的问题和障碍。当然,最好是双方结合起来。这两股力量如果在某种程序上进行结合,会促进对教育技术学分支理论的研究。2.有关教育技术的分支理论研究从事教育技术学其他分支872.(1)教育技术社会学研究
华盛顿大学的教育教授科尔先生(StephenT.Kerr),大多从物质技术(如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及其在教学当中的应用的层面对教育技术涉及的社会学问题进行研究。技术活动是一项社会活动,它相对于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来说,技术有明显的、更强的社会相关性。如:教育技术发展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之间的关系;教育技术的社会化过程(教育技术如何被社会或学校所认同和接受),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何种社会或学校的支持系统;对教育技术的社会影响的评价(对弱势群体,对性别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教育技术社会学需要研究的内容。
2.(1)教育技术社会学研究华盛顿大学的教育教授科882.(2)教育技术的批判理论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等)是技术批判理论的杰出代表。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的重点是放在如下的3个问题或方面上:一是对该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的批判;二是对该社会的思想文化或意识形态的批判;三是对技术统治下的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社会心理的分析。科技统治论和科技异化论构成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主线。技术批判理论的目标是把人从技术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从属于整个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思潮。2.(2)教育技术的批判理论研究法兰克福学派(马尔892.(2)教育技术的批判理论研究
建立对教育技术的批判理论的研究,主要的是借鉴他们的批判的思维方式,全面、辩证地认识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批判”不是单纯的“批评”,而是更辩证地、全面地研究教育技术的一种态度。如从事教育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很容易地成为教育技术的“无原则”的宣传者。在20世纪30年代,有不少人曾本末倒置地“用媒体(方法)去解决一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根据问题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且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每当一种新的媒体出现时,人们往往会形成关于这个媒体的“热”,似乎出现了一种万能的媒体,对新媒体出现的喜悦仍然按捺不住本应理性的思维,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对新媒体的失望而告终。这大大伤害了人们对技术的感情,对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极为不利。
建立对教育技术的批判性的、辩证性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以一种公正、平和、辩证的心态,去分析教育技术的作用和缺陷,分析教育技术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引导科学决策,这将是未来教育技术发展中一个急需的方面。当前,借鉴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技术批判的观点,研究教育技术对学校的学制、学生的人格发展、对女权主义的影响、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等等,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2.(2)教育技术的批判理论研究建立对教育技术的批902.(3)教育技术的生态心理学问题研究
该研究是针对教育技术中媒体对人们生活和心理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学者认为,如今人们生活的世界不仅仅大部分是人工的,而且也是被“中介”的。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通道”这个比喻,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也不断受到挑战。比如,基于计算机媒体的出现,它不像书、杂志、电影和广播,更像研讨会、实验室、办公室和演播室。这种新的工作、娱乐和教与学的途径需要更多的探究式的行为以及不断变化的感知觉,而这方面是和原有认识模型并不全面一致,认知模型中把“感知”(perception)主要作为一种“接受”(reception)。
与其把媒体当作信息的通道,不如把媒体当作生活的环境,这种环境既支持对行动机会的感知,也支持行动的手段。生态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媒体的使用者如何在特定的媒体技术提供的限制之内以及各种媒体文化建立的传统下使用他们的感知(perception)、流动性(mobility)、和代理(anency)。这个研究试图把生态心理学家的工作与负责理解和提高“人-环境”的适应性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开发者所关心的问题连接起来。这样,就有必要重新审视由媒体导致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心理学的原有模型的冲击和影响。2.(3)教育技术的生态心理学问题研究该研究是针对教912.(4)教育技术的经济学研究
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成本效益的追求。即在保证达到所要求的目标的前提下,在多个可选的技术方案当中花费最少的方案为最好。媒体技术是教育技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媒体的购买和软件的编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用之后的成本效益如何?这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会影响今后的开发选择,并对教育技术既有效又经济地发展,避免我国“资金短缺,同时大量错误投资”的情况非常有帮助。对教育技术进行经济学的分析,从而使得教育技术的决策更明智、更合理,目前是教育技术、教学设计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和问题。
当然,教育技术学的分支理论研究处于正在形成的过程当中,它不仅仅只包含我们所列出的几个方面的理论研究。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研究课题。2.(4)教育技术的经济学研究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923.影响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的因素的研究
哲学思潮、文化传统、技术发展如何影响教育技术的发展,应当是教育技术领域不断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教育技术界的研究人员应当敏锐地觉察并关注这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前的后现代思潮对教育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到底应当如何应对这些思潮,都应当构成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教育技术知识来源的几个方面都构成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基础其实对教育技术会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它们包括:(1)教育哲学、技术哲学对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的影响;(2)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与教育技术学发展的互动关系;(3)技术学和设计学等的发展对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影响;(4)传播学的新发展与教育技术的发展;(5)系统科学的发展与教育技术的发展等等。
当前,我们对(2)的研究比较重视,但对(1)、(3)的研究还很不够。我们也曾经研究过传播学和系统科学与教育技术发展的关系,但学科仍在不断地发展,因此,探求这些不断发展的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也是一个未竟的任务。
3.影响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的因素的研究哲学思潮、文934.教育技术学对教育学的贡献与影响研究
教育技术及其学科,从“怎样做”的视角研究教育,改善教育的过程和实践。它作为教育理念的实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不知不觉地改变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甚至办学的方式。媒体作为教育技术学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育、教学中的手段,作为教育、教学的观念、目标、办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产生影响。这些反作用是什么,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历史上曾经如何影响教育,未来又将会如何改变教育,这些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教和学的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并得到发展。作为规定性的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和实践人员,也还肩负着教育技术对描述性理论的检验及发展的任务。同时,在某些实际的场合,可能还没有适合的与教和学相关的理论可以使用,这时,就可能在实践中形成新地教与学的理论。如何建立“教育技术依据描述性的理论基础,应用其相应的知识,在实践当中检验它、并丰富和发展描述性的理论”这样的良性循环,构成了教育技术学学科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教育技术基于行动研究的研究模式和对描述性理论的创造性地转化、利用并检验,从而更进一步地发送理论或形成新的理论,是否会给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带来一些生机呢?
4.教育技术学对教育学的贡献与影响研究教育技术及其945.绩效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如何根据企业“绩效”问题的实际情境,建立并选择包括“培训”在内的解决这个“绩效”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形成了“人类绩效技术(HumanPerformanceTechnology)”。它强调对一个企业或机构很重要的一些结果,比如费用、质量,或时间的期限,即效果、效率,以及成本效益。根据问题的性质和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设计相应的解决企业绩效问题的整体的技术方案,这是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在企业绩效方面的全面地、具体地应用,是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在新的知识——人类绩效技术,它也是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人员的另一个发展的空间。
美国教育技术领域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开始的时候是通过对员工的培训,逐渐转向绩效技术的研究。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教授已经分成两个“阵营”:研究教育情形下(educationalsettings)的教育技术的专家;研究企业情形下(corporationsettings)的绩效技术的专家。5.绩效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如何根据企业“绩效”问题的955.绩效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界与企业或公司的合作,仍然只是停留在培训层面上。是否能够在中国的教育技术界发展形成绩效技术,并以此得到公司的认可,以及开展与公司在绩效技术方面全作的可能性等,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教育技术学能否像绩效技术一样,能够真正“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不仅仅局限在教学的范畴,就像绩效技术不仅仅局限在培训一样,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前景。这个前景的前提条件是,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应当被教育部门的领导阶层所接纳和掌握,把教育的效益视为其部门的生命线,就像企业的老板对待企业的利润一样。
5.绩效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界96教育技术的演进一种研究方法二种起源观点三次跃迁学说四次革命论调五个发展阶段六个演化趋势第二讲梳理教育技术的演进一种研究方法第二讲梳理97一种研究方法列宁在在谈到社会科学的研究时告诫我们,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研究每一个问题都要把表现出来的现象是怎样在历史中产生的,这个现象的发展经过了些什么阶段,从这样的发展的观点看,它今天处于什么状况等搞清楚。一种研究方法列宁在在谈到社会科学的研究时告98二种起源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源远流长,“从教育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技术,教育目标就无法具体实现,教育也就不复存在。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发端于现代化传播媒体的运用,其标志是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视觉教学运动(把幻灯、无声电影等用于教学活动)。二种起源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源远流长,99三次跃迁学说
1.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
2.从直观教具到音像教学媒体
3.从程序教学机器到计算机教育系统三次跃迁学说1.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100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语言的形成
我国春秋时期墨家提出的逻辑推理学说,为口耳之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文字的创造
我国黄帝之史官仓颉初造书契,是文字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
我国东汉中常侍蔡伦首用树皮、破布等为原料造纸。我国宋朝的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语言的形成
我国春秋时期墨家101从直观教具到音像教学媒体直观教具的先例
1026年,王惟一,针灸铜人,医术教学模型
1685年,夸美纽斯,《世界图解》,图象化教材近代直观教具种类
平面视觉教具:图片、图表、黑板等
立体视觉教具:模型、标本、地球仪等早期的音像媒体教育电视从直观教具到音像教学媒体直观教具的先例
1026年,王惟一102从程序教学机器到计算机教育系统早期的教学机器
1924年,普莱西,“进行测验、记分和教学的简单机器” 1954年,斯金钠,《学习的科学与教学的艺术》机器和程序的多样化普莱西的辅助直线程序(多重选择反应)斯金钠的经典直线程序(构答反应)克劳德的内在分支程序(多重选择反应)凯的适应分支程序(构答反应)计算机的教育应用网络的教育应用从程序教学机器到计算机教育系统早期的教学机器
1924年,103四次革命论调
英国教育家阿什比,1966年在以色列,作《教育中的技术学》演讲,提出“在漫长的教育史上,已曾有过四次与技术有关的革命”第一次是“教育的职责由家庭转移到基督教会或犹太会堂”第二次是“采用书写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是“在教学中应用电影、唱片、电视、录音、程序教学、计算机”四次革命论调英国教育家阿什比,1966年104四次革命另论第一次革命:专职教师的出现—教育技术人力资源—教师中心第二次革命:教科书的诞生—教育技术工具资源—课本中心第三次革命:班级授课制的推行—教育技术活动资源—课堂中心第四次革命:电气、电子媒体的应用—教育技术资源现代化—改革“三中心”模式四次革命另论第一次革命:105
五个发展阶段媒体概念理论萌发阶段幻灯、无声电影视觉教育课程视觉化扩展阶段无线电、有声电影视听教育经验之塔高涨阶段录音、电视视听传播思想传播模式定型阶段卫星、计算机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方法腾飞阶段多媒体、网络教学技术建构学习理论五个发展阶段媒体概念理论萌发阶段幻灯、无声电影106六个演化趋势
1.数字化2.多媒化3.网络化
4.智能化5.集成化6.虚拟化教育技术的系统化教育技术的大众化教育技术的社会化教育技术的个别化教育技术的制度化教育技术的产业化六个演化趋势 1.数字化2.多媒化3.网络化107演化趋势另说教学媒体教学设计教学信息化过去现在将来演化趋势另说教学媒体教学设计教学信息化108课堂讨论1.
你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感兴趣吗?你能列举多少与教育技术发展关系密切的中外政治家和教育家及其相关事件?2.
谈谈你对进入21世纪后教育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的了解。你是怎么去探索了解的?3.
你认为教育技术发展历史中还有哪些课题没有解决?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方法应该如何拓展?课堂讨论109课外作业
搜索并列举中西方教育技术发展史专著和专题论文(中文和外文):作者、文献(专著、论文)篇名、来源(出版社、专著、网站等)请尝试从外文网站上发掘与教育技术发展历史有关的原始资料(指国内尚无人翻译介绍的第一手材料)并将其择要译成中文(一至三则)。通过阅读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归纳出教育技术的主要领域与研究对象的演变线索。课外作业搜索并列举中西方教育技术发展史专著和专题论文(中文110快速原型模型(RapidPrototypeModel)
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显然,快速原型方法可以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具有显著的效果。快速原型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快速地建造出软件原型,一旦确定了客户的真正需求,所建造的原型将被丢弃。因此,原型系统的内部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迅速建立原型,随之迅速修改原型,以反映客户的需求。
返回
快速原型模型(RapidPrototypeModel)111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112教育技术的历史与未来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张豪锋Zhanghf@教育技术的历史与未来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113研究历史回答如下问题:从历史沿革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从哪些方面研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媒体与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怎样?从历史的角度看应该怎样定位我们的ET学科?在今后推动学科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可从哪些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研究历史回答如下问题:从历史沿革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114
纵观人类教育的发展历史,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影响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印刷技术、视听技术以及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下半叶崛起,成为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教育技术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基础上,不断吸取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逐步完善、走向成熟。而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同时对教育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进了传统教育观念、理论、内容、模式、手段、管理和体制的变革。
纵观人类教育的发展历史,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始115
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教育技术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116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
发展阶段技术特征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19世纪末)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物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金属材料服务协议合同模板
- 国内金融租赁合同金额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课第1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4
- 脑梗死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 2024热水工程合同书范本
- 2024ui设计外包文档ui设计外包合同范本
- 专题13 习作训练(讲义+试题) -2023年四升五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
- 2024广告服务合同范本
- 2024建筑工程设计居间合同范本
- 2024建筑工程拆迁房屋合同格式工程
- 近代笛箫制作师承
- 空调系统设计规范及标准(全)
- 《社会医学》课件1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 DB34T 3826-2021 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 (1)
- 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专家意见表
- 虫害控制培训完整版
-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修(一)
- 无阀滤池工作原理
- 钢结构厂房施工方案(屋面板及墙板)
- 杂交水稻种子越夏贮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