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考试版B卷)_第1页
上海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考试版B卷)_第2页
上海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考试版B卷)_第3页
上海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考试版B卷)_第4页
上海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考试版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拟考场·仿真演练! 模拟考场·仿真演练!//////////////////////////////////////////////////////////////////////////////////////////////////////////////////////////////////////////////////////////////////////////////////////////////////////////////////////////////////////////////////////////////////////////////////////////////////////////////////////////////////////////////////////////////////////////////////////////////////////………装…………………订…………………线………………考生注意清点试卷有无漏印或缺页,若有要及时更换,否则责任自负。语文试卷第11页(共12页)语文试卷第12页(共12页)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上海卷B)语文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12分)(1)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2)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3)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江南春》)(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5)当你漫步在青浦环城水系公园,看到夕阳映照下的湖面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情不自禁地用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二)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第6一11题(23分)【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丙】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6.【甲】词作者是___________。【乙】文选自史书《___________》(2分)7.请分别在【甲】词和【丙】文中找到与下面加点字意思接近的字。(4分)(1)马作的卢飞快()(2)今恩足以及禽兽()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9.根据【丙】文内容填写表格。(①④引用原文,②③用自己的话表达)(8分)现象原因共同点(1)不肯用力气(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2)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3)对上述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惆怅。B.【甲】词【乙】文的内容都涉及了战争。C.【乙】【丙】两文都主张君主要乐于分享。D.【甲】【乙】【丙】均体现出心怀天下的担当。11.【乙】【丙】两文都写到了臣民对君王的劝谏,两文都表达了___________的治国理念。(3分)二、现代文(3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语法浅说①语法,通俗地说,它讲的是用词造句的规律。语文学习学语法,有助于自觉、灵活地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律,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进一步学习语文和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②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一般地说,词法讨论的是词的结构、词的变化情况和词的分类概况等。句法则是讨论句子里面的短语(即词组)的构成、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句子的类型、构成句子的规则等。词法和句法,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从各自的“立场”上,在阐释同一事物或问题时,恰好是“各抒己见”,并“言之成理”,反映了两个“侧面”。③语法具有概括性。我们平常常讲“走走、看看、说说、笑笑、写写、画画、打扫打扫、研究研究”。于是就这一语言现象,我们便可概括出一条词的变化情况和规则:有些动词能重叠,表示动作短暂。又如,我们常这样说或这样写:“冬奥会精彩。”“教室环境整洁。”“这道题目很难。”于是,我们就这一语言现象,又可以概括出一条组句的规律和规则来:名词在前,形容词在后,就可以组成主语与谓语的关系,成为一种主谓句。所以,我们说,语法规则是从大量的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④语法具有固定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语法也不例外。但是,语法的变化又是极为缓慢的,它同语音、词汇比较起来,变化明显滞后。例如,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现代汉语里“主→谓→宾”这种语法成分格式,其实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卜辞中已经是十分常见的了。在语言的三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者中,语音和词汇一般来说变化较快,而语法则变化很慢,它是三要素中最为稳定的要素。⑤语法具有民族性。世界上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他们自己的语法系统。拿汉语和英语来看,两者虽有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就多得多。例如,中国人说“十本书”,英国人说“tenbooks”。这两者相同之处是数词都在名词之前,可是汉语(现代汉语)的数词和名词的结合中,中间一般要有相应的量词,而英语就没有这条规则;英语名词一般有复数与单数的形态变化,汉语则没有。⑥我们学语法的根本目的,(

)只记住一些语法术语,应付考试,(

)要能够灵活运用语法规则和规律。语文学习需要通过一些练习和实践,从而熟练地运用这些语法规则,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现代汉语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多读名家名作,在语言上就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巩固语法知识也就自然融于其中了。(节选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文知识丛书:语文语法》;编者:汪洋)12.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⑥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不光……也B.与其……不如C.既……又D.不是……而是13.根据③-⑥段内容填写下图。(4分)根据对全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文学习学语法,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能解决语文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有问题。B.“冬奥会精彩。”“教室环境整洁。”“这道题目很难。”“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都是主谓句。C.在语言的三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者中,词汇是三要素中最不稳定的要素。D.中国人说“十本书”,英国人说“tenbooks”,这两者迥乎不同。15.以下语段应该放在第几段?理由是什么?(5分)例如,“她弹钢琴。”这个极为简单的短句,从词法方面说,这句有三个词。它们是单纯词“她”“弹”和合成词“钢琴”;三个词各有不同的词法功能,若划分词性,则分别属“代词”“动词”和“名词”。从句法方面讲,这句的三个词可以划分成主语、谓语、宾语这几个成分。这个句子由主谓短语构成,是单句。那么,这句的“她”,从词法来分析,当属代词;从句法来分析,则是主语成分。实质是“代词”充当“主语”。(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黑夜的火车李朝德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靡。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早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列车在黑夜中呼啸着,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②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将在窗外忽闪而过,那种兴奋与激动难于描述。③10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我理解这时的沉默。车过村里,母子相距不过几百米,却不能相见。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完全隔断,要过铁路只能翻越天桥,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⑤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流光溢彩。我正纳闷儿这是哪条路呢,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一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我颜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有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⑥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⑦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我坚定地认为,是我的疏忽,才会没看见站在车窗外的母亲,那么近的距离怎么能看不见?⑧那晚返程时,我早早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飘移,伏在玻璃上,我尽量睁大眼睛,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我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的光明在哪里呢?⑨此时,我又看见了“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内外温差大,车窗内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_____(A.慌忙、B.急忙)用手掌擦亮玻璃,双手(A.捂住、B.罩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让自己也陷入与外面一样的黑夜,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索一景一物。我终于看见被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看见了村庄里萤火般的昏黄灯光。⑩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寻找并摇手呼喊,火车却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母亲也说:“我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⑪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有删改)16.联系上下文,第⑨段号内应当填人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填编号)。(3分)17.理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4分)情节母亲的表现“我”的内心情感提议见面②______________意外、为难等待见面④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安慰我悲凉、不甘、愧疚如愿见面③______________紧张、激动18.第⑦段中的两处“固执”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①段画线句是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B.第③段加点词“沉默”表明母亲的话是在安慰“我”,她其实渴望见到“我”。C.本文语言生动华丽,饱含母子间互相牵挂、关心体贴的深厚情感,极具表现力。D.本文的记叙顺序是倒叙,且以第一人称视角,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0.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6分)三、综合运用(20分)按要求完成21-25题。(20分)本学期,学校举行了“走进小说天地”的结合性学习活动,你们班负责活动的策划和宣传,请你和同学一起完成下列任务。21.小赵负责为活动拟一则主题词。他拟了几则却难以选择,请你给他提个建议并说明理由。(3分)A.插上想象翅膀,邀游小说天地B.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百味人生C.对话小说人物,收获成长箴言22.小李为活动写了封倡议书,表述顺序最恰的一项是()(3分)①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小说的魅力。②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③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多样的表现手法,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④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⑤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③②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③②④①23.为吸引更多的同学走进小说天地,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4分)A.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在“评说人物,畅游人物画廊”这个栏目中,小张设计了以下几道题。(6分)①他,是旧北京的人力车夫。他曾经诚实正直、勤劳善良、纯洁憨厚,但狭隘的个人主义和黑暗腐败的社会,却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②她,早年丧父,寄人篱下,多愁善感,孤高自许。她,才华横溢,文思奇妙。她葬落花,焚诗稿,“质本洁来还洁去”。③他,是知识渊博的工程师,但他不是关在书斋中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1)请根据描述,说出小说人物名: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3分)(2)请从下列《水浒传》的人物中挑选一个,再出一道评说人物题,要求结合人物的绰号、身份和典型情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3分)杨志

林冲

鲁智深

宋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小明认为应该多向大家推荐当代小说,像《水浒传》《骆驼祥子》那样的小说离我们的时代太遥远了,没什么读的必要。你和他有不同观点,请结合你阅读《骆驼祥子》或《水浒传》的体验试着说服他。(4分)四、写作(6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古往今来,那些优秀人物的精神常常令人感动、向往。箪食瓢饮,贫居陋巷,而“不改其乐”,是颜回的安贫乐道、矢志不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是赵一曼的精忠报国、视死如归;“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是叶剑英的知难而进、刻苦攻读。毛泽东曾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习近平也强调:“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请以“人,总要有一点精神”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明确,文体特征鲜明,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透漏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上海卷B)语文·全解全析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12分)【答案】(每空2分,共12分)(1)更著风和雨(2)带月荷锄归(3)水村山郭酒旗风(4)濯清涟而不妖(5)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著、荷、锄、郭、濯、涟、颓、鳞、竞”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第6一11题(23分)【答案】6.(2分)辛弃疾

左传7.(4分)如

功8.(3分)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9.(8分)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②不肯用视力③不肯施恩泽④不为也,非不能也10.(3分)C11.(3分)取信于民【解析】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乙】文《曹刿论战》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跨着快如的卢的战马飞驰前行。“作”在此有“像、如、若”的意思。联系【甲】词“弓如霹雳弦惊(弓弦的响声就像霹雳轰鸣)”可知,“如”在此有“像、若”的意思;故确定为“如”字。(2)句意: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恩”在此有“恩德、功德”的意思。联系【丙】文“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功”在此有“恩德、功德”的意思;故确定为“功”。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谋议;间,参与。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提示“不肯用力气”,找到【丙】文“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其意思是: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足以举百钧”体现力量的强劲,但是却“不举一羽”,体现其不肯用力气。“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意思是:(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足以察秋毫之末”体现视力极佳,但是却“不见舆薪”,体现其不肯用视力;“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意思是: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足以及禽兽”体现王有足够的恩德,“功不至于百姓”体现其不肯施恩泽。【丙】文中孟子运用类比的手法,委婉劝谏齐宣王广施恩德,讲齐宣王并不是没有恩德,只是不肯施恩泽,引出“不为也,非不能也”的观点(结论)。10.C.根据【乙】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知,【乙】文主要强调做好分内的事,处置事情合情合理,得到百姓拥护,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根据【丙】文“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老百姓没有被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可知,【丙】文主要强调广施恩德、乐于分享,得到百姓拥护,取信于民的重要性;“【乙】【丙】两文都主张君主要乐于分享”表述有误;故选C。1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乙】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知,【乙】文主要强调做好分内的事,处置事情合情合理,得到百姓拥护,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根据【丙】文“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老百姓没有被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可知,【丙】文主要强调广施恩德、乐于分享,得到百姓拥护,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可见两文都表达了取信于民的治国理念。【点睛】【甲】参考译文:醉酒时拨亮灯火端详着宝剑,睡梦里萦绕着座座军营的号角声。将鲜美的牛肉分赏给战士烤吃,军乐队演奏的雄壮乐曲激动人心。秋高马肥的时节,战场上正在阅兵。跨着快如的卢的战马飞驰前行,弓弦的响声就像霹雳轰鸣。努力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已经两鬓白发,却不能报效朝廷!【乙】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丙】参考译文: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被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二、现代文(3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5分)【答案】12.(3分)D13.(4分)(1)固定性(2)民族性(3)学语法的根本目的(4)多读名家名作14.(3分)B15.(5分)放在第②段。本段文字举了从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去分析短句“她弹钢琴”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第②段中:词法和句法,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从各自的“立场”上,在阐释同一事物或问题时,恰好是“各抒已见”,并“言之成理”,反映了两个“侧面”。【解析】12.本题考查关联词。由本句可知,我们学习语法的根本目的是让我们能够灵活运用语法规则和规律,不能只浅显地记住一些语法术语,应付考试。故此处应选择一组表示前一句否定一种意思,后一句肯定另一种意思的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光……也”表示递进关系;“与其……不如”表示选择关系;“既……又”表示并列关系且前后意思一致;“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且前一句否定一种意思,后一句肯定另一种意思。故选D。13.本题考查内容筛选与概括。由第③段“语法具有概括性”,第④段“语法具有固定性”,第⑤段“语法具有民族性”可知,(1)固定性;(2)民族性;由第⑥段“我们学语法的根本目的,不是只记住一些语法术语,应付考试,而是要能够灵活运用语法规则和规律”可知,(3)学语法的根本目的。由第⑥段“语文学习需要通过一些练习和实践,从而熟练地运用这些语法规则,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多读名家名作,在语言上就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巩固语法知识也就自然融于其中了”可知,学习语法的方法有两种,除了进行练习和实践,还可以多读名家名作。故(4)多读名家名作。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运用。A.“能解决语文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原文“为今后更好地进一步学习语文和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不符,说法不正确。B.“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符合“名词在前,形容词在后,就可以组成主语与谓语的关系,成为一种主谓句”,和文中的“冬奥会精彩。”“教室环境整洁。”“这道题目很难。”都是主谓句。说法正确。C.“词汇是三要素中最不稳定的要素”,原文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说法不正确。D.“这两者迥乎不同”和原文“汉语(现代汉语)的数词和名词的结合中,中间一般要有相应的量词,而英语就没有这条规则;英语名词一般有复数与单数的形态变化,汉语则没有”不符,说法不正确。故选B。15.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由材料“从词法方面说”“从句法方面讲”可知,本语段是从词法、句法两个方便对短句“她弹钢琴”进行分析。即对一个问题的分析从两个方面出发:词法和句法。两者从各自的“立场”上,在阐释“她弹钢琴”这个句子时,恰好是“各抒己见”,并“言之成理”,反映了两个“侧面”。正是对文章第②段“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的具体举例说明。故应放在第②段。(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答案】16.(3分)A

B17.(4分)①错过见面②很高兴,一口答应

③用电筒光照火车④激动、忐忑、后悔、疑惑、焦躁(任选两点)18.(4分)示例一:不相同。母亲的“固执”是因为她坚决不同意“我”返程时费尽周折回家看望她,固执中包含对孩子的理解、体贴;我的“固执”是因为未能了却与母亲相见的心愿,又一次要求母亲到铁路口等候,固执中包含赌气、任性。示例二:相同。两处“固执”都包含对对方的理解和体贴,母亲理解体贴孩子,不愿影响孩子的工作,孩子理解体贴母亲,希望补救上次的“空欢喜”。19.(3分)A20.(6分)交代火车上的“我”小,道口窄,母亲的身高矮小,以此来突出母亲见到我的不易,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而我却两次让母亲这么做,也表达了我对母亲两次深夜在路口等待的愧疚和对母亲深深的思念,总结全文,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以省略号结尾,意犹未尽,引人深思。【解析】16.慌忙:紧张、急迫的样子;急忙: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在此形容“我”急迫想擦亮玻璃看窗外母亲的身影,用“慌忙”一词比较恰当;故选A。捂住:严密地遮盖住或封闭起来;罩住:覆盖、覆盖物体;在此形容盖住眼眶向外看,用“罩住”一词比较恰当;故选B。17.考查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根据题干提示“提议见面”“意外、为难”找到第③段“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可知母亲的表现是“很高兴,一口答应”;根据题干提示“等待见面”找到第①②段“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列车在黑夜中呼啸着,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将在窗外忽闪而过,那种兴奋与激动难于描述”可知“我”的内心情感是“激动、忐忑、后悔、疑惑、焦躁”的;根据题干提示“安慰我”“悲凉、不甘、愧疚”找到第⑤⑥段“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一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可知情节为“错过见面”;根据题干提示“如愿见面”“紧张、激动”找到第⑩段“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寻找并摇手呼喊,火车却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母亲也说:‘我也看见你了。’”可知母亲的表现是“用电筒光照火车”。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首先明确观点,再结合文章内容及情感分析其含义即可。示例一:明确观点,含义相同。原因:“固执”本指坚持不懈,后多指坚持成见。联系第⑦段“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可知,第一处“固执”是指母亲坚持不让“我”返程时专门回家,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理解与关爱,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孩子工作,不想让孩子奔波劳累;联系第⑦段“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可知,第二处“固执”是指“我”坚持让母亲在“我”返程时再去道口看“我”,作者想让母亲看到自己,不想让母亲失望,满含作者对母亲的理解与体贴,所以两处“固执”含义一样。示例二:明确观点,含义不同。原因:“固执”本指坚持不懈,后多指坚持成见。第一处“固执”是指母亲坚持不让“我”返程时专门回家,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理解与关爱,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孩子工作,不想让孩子奔波劳累;联系第⑦段“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可知,第二处“固执”既体现了“我”想让母亲在道口看到火车上的“我”,来满足母亲的心愿,以解相思,又体现了因为第一次“我”与母亲都没有看到对方,内心懊悔、不甘,所以又坚持己见,要求母亲来铁路口等候,固执之中又包含赌气、任性的成分,所以两处“固执”含义不同。19.A.联系第③⑩段“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可知,故事发生的地点是老家村口;并非第①段划线句中的“车窗外”;故选A。20.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的分析。理解句段作用时,应从内容,事物特点,作用,情感或寄寓的道理方面入手分析。注意句段对表现人物形象或表达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可根据句段位置总结概述作用。内容:第⑪段“一晃而过的黑点”写出火车飞驰,在火车上的“我”显得很小;“那个叫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写出道口狭窄,母亲的身材矮小,表现了母亲站在道口来看“我”的过程不易,时间之短,表现了母亲深沉而伟大的爱;情感:联系第⑥⑩段“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寻找并摇手呼喊,火车却过了”可知,我两次让母亲在深夜道口等着看“我”,“我”对此深感愧疚,满含对母亲的思念;结构上:总结全文,升华主旨(体现了母子间互相牵挂、关心体贴的深厚情感),以省略号结尾,引发读者对亲情的思考。三、综合运用(20分)按要求完成21-25题。(20分)【答案】21.(3分)示例1:我选A。此句运用对偶修辞,从想象的角度来进行活动,适合做主题词。示例2:我选B。此句运用对偶修辞,围绕“走进小说天地”,从“百味人生”的感悟方面来活动,适合做主题词。示例3:我选C。此句运用对偶修辞,从“人物”理解角度,谈成长感言,具有现实意义,适合做主题词。22.(3分)D23.(4分)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

扮演人物,体味人生百味;24.(3分)(1)①祥子②林黛玉③尼摩船长(2)(3分)示例:鲁达(鲁智深)。花和尚。典型情节示例: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鲁达听说金氏父女被郑屠欺侮的遭遇后十分愤怒,在安排金氏父女逃走后,直奔郑屠肉铺,先故意激他出手,然后三拳分别打在他鼻子、眉梢、太阳穴上,把他打死,并机智脱身。②倒拔垂杨柳。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鲁智深为了收服一众泼皮,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竟将杨柳树连根拔起。③大闹野猪林。第八回林冲被押开封府。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侯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侯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后被鲁智深所救。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性格特点:25.(4分)示例:小明同学,我认为像《水浒传》《骆驼祥子》这类名著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比如《骆驼祥子》让我们了解到那个时代军阀混战、社会凋敝给人们心灵上造成的创伤,给我们警醒。《水浒传》告诉我们要敢于反抗不公,对朋友要讲义气、有责任、有担当。这类名著还是又必要的,你说呢?【解析】21.本题考查主题词的选择。三则主题词均紧扣“走进小说天地”,各有千秋,任何一则都可做主题词。可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阐明理由即可。示例1:我选A句。该句运用对偶和拟人修辞手法,从想象的角度来进行活动,符合小说特点,新颖感人。示例2:我选B句。该句运用对偶修辞,围绕“感悟”设计,“百味人生”切合小说特点。示例3:我选C句。该句运用对偶修辞,从“人物”理解角度,抓住了小说要害。22.本题考查排序。本段文字是阐明对象是小说,⑤是给小说进行定义,应作为首句;③是对小说的要素进行解释,应紧跟在⑤后;②是谈小说的作用,且对上文有总结作用,应放在③之后;④是对小说作用的具体说明,应放在②后;①是点明倡导目的,总结全段,发出号召,应放最后。据此分析,顺序是⑤③②④①。故选D。23.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围绕“走进小说天地”主题,借鉴示例文字上四下六格式,从常见语文活动中选取两个设计。示例1:绘制画报,分享小说精彩;示例2:品味情节,感受小说魅力。24.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理解。从杨志、林冲、鲁智深、宋江等四人中选其一个,结合人物的绰号、身份和典型情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即可。示例1:我选杨志。绰号青面兽。典型情节:(1)汴京城杨志卖刀。杨志乃杨令公之孙,因丢了花纲石,想补殿帅职役,被高俅批倒赶了出来。缠盘用尽,便卖宝刀。遇到泼皮牛二,无理取闹,杨志性起用刀杀了牛二,被监禁于死囚牢中。众人见他为东京街除了牛二这祸害,多方周济。又被送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留守梁中书见杨大喜想通过演武试艺,抬举杨志。(2)青面兽北京斗武。大名府教武场上,杨志枪胜周谨,箭胜周谨。又与索超相斗,不分胜负,两人都被封为管军提辖使。梁中书与夫人商议收买十万贯礼物玩器,选人上京去庆贺蔡太师生日,最后选定了杨志。郓城,朱仝、雷横巡捕贼人,在东溪村边的灵官庙里抓住赤发鬼刘唐。(3)杨志押送金银担。梁中书要杨志送宝,杨志不要大张旗鼓,而要扮做客商。并要老都管、两个虞候都听他的,不要在路上闹别扭。一行十五人,出北京城,取大路往东京进发。正是五六月天气,酷热难行,军汉倒地。七个好汉装做贩枣子的小本经纪人,白胜装做卖酒的,八人使计用蒙汗药药倒众军汉,老都管,老虞候。杨志喝得少,醒得早,要跳冈自尽。性格特点:将门之后,武艺高强,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精明、警惕,但不会带兵,性格孤立,不与他人协同,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示例2:我选林冲。绰号豹子头。典型情节:(1)误入白虎堂。林冲妻子张氏(又称林娘子)去东岳庙上香时,被殿帅府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调戏,但高衙内淫心不死,又使高俅的心腹虞候、林冲好友陆谦,骗林冲外出饮酒,其乘机对张氏施暴,幸为林冲赶回得免。白虎堂为军机重地,林冲这等下级军官是没资格进的,更不许带刀进入。等林冲惊觉时已晚,高俅突然出现,指控林冲携刀私入白虎堂,欲行刺自己。林冲百口莫辩。高俅本想制其于死地,但在开封府尹的周旋下,林冲被判携刀私入白虎堂,刺配沧州。(2)野猪林被救。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途中,由公差董超、薛霸二人押送。这两个公差早已被高俅收买,图谋于路途之中杀死林冲。在野猪林时林冲被二人绑在树上,险些被杀死,幸亏他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一路相随,林冲被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相救。(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遭到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高俅又买通差役,要在路上把他杀害,幸亏结义兄弟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林冲到了沧州,被派去看管一个草料场。一天,大雪纷飞,他到附近小酒店打酒,回来看到他住的那间草屋已被大雪压塌,于是就到不远的一座山神庙中躲雪喝酒。正喝之间,见草料场起了大火,林冲正要出去救火,忽听门前有三个说话,原来是高俅的心腹买通监狱牢头,放火烧了草场,想把林冲烧死。林冲怒火中烧,冲出庙门,一口气杀了这三个仇人。这样一来,林冲走投无路,只好投奔梁山泊。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疾恶如仇,富有正义感;但为人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示例3:我选宋江。绰号及时雨。典型情节:(1)义释晁盖。“生辰纲”事发后,观察何涛得到了消息,前来郓城县找到了宋江与宋江一起抓捕主犯晁盖,宋江假意答应,却偷偷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2)怒杀阎婆惜。晁盖上梁山后,为报宋江之恩,派刘唐携礼物夜走郓城县答谢,宋江推辞不成,只好留下书信和一条黄金,不料被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要信不回,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3)浔阳楼题反诗。宋江怒杀阎婆惜后,吃了官司,被发配江州,结识了戴宗、李逵、张顺等好汉。一日,宋江寻友不得,独自来到浔阳楼上欣赏江景,自斟自饮。触景生情,感恨伤怀,在墙壁上题下反诗两首。还留下姓名。被通判黄文炳发现后,告到蔡九知府处。蔡九知府下令捉拿宋江,宋江装疯未遂,被下到死囚中。性格特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有勇有谋、讲究孝道、十分仗义,但是也城府极深。25.本题考查劝说词。根据“你和他有不同观点”,从有必要的角度,结合《骆驼祥子》或《水浒传》内容谈出意义即可。口语交际题,注意称呼和语气。示例:小明同学,我认为像《水浒传》《骆驼祥子》那样的小说虽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但还是值得中学生阅读的。比如读《水浒传》我们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