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22/12/17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鱼我所欲也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22/12/172目录01学习背景02新课导入03课堂检测04拓展延伸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22/12/173第壹部分学习背景1.了解孟子的主张,把握文章的主要论点。2.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重难点)学习目标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22/12/175第贰部分课文解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名人名言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让我们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kē),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作者简介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人就可以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文章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本性的事。孟子的这一思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创作背景学习字词苟得()一箪食()

一豆羹()

所恶()蹴()不屑()弗()ɡǒuwùɡēnɡdāncùxièf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朗读指导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1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22/12/1714第叁部分课堂检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喜爱选取也放弃古文探究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道义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超过,胜过苟且偷生灾难同“避”,躲避。讨厌、憎恨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如

没有

那么什么手段不用呢?做,这里引申为采用。译文: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采用某种手段就因此,所以译文: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却不去做。所以,(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人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不只是丧失这种心译文: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盛饭的容器,多用竹制成。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用肉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副词,不。踩踏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译文: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不会接受;踩踏后给他(吃),就连乞丐也不肯接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优厚的俸禄。同“辨”,辨别。有什么益处。房屋的通称。侍奉。同“德”,感恩、感激。同“欤”,语气词。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介词,为了。译文: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同“向”,先前、从前。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停止,放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译文: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字词句式·古今异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豆羹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常为豆类名称。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增加。字词句式·一词多义代词,他助词,的之呼尔而与之()为宫室之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于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对字词句式·一词多义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动词,接受动词,做,这里引申为采用。介词,为了为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表承接连词,表转折,却而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取得得同“德”,感恩、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语气词,同“欤”动词,给与则则凡可以得生者()那么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字词句式·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辟”同“避”,躲避“辩”同“辨”,辨别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判断句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1.所欲有甚于生者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所欲有于生甚者”。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万钟于我加何焉”。2.万钟于我何加焉倒装句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22/12/1731第肆部分延伸拓展省略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名词,恩惠。在这里用作动词,感恩、感激。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由浅入深,自然明晓。

所欲鱼、熊掌生、义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比喻论证第一部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有甚于生者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不为苟得所欲所恶舍生取义正面论证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莫甚于生(最喜生)莫甚于死(最恶死)何不为(不择手段躲祸)何不用(不择手段求生)所欲所恶舍义取生反面论证“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群众谋求幸福,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是则生由是避患有甚于死者有甚于生者不用不为舍生取义因果分析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升华主题层层递进非独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不为苟得不避祸患不择手段求生不择手段避患所欲有甚于生者反面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为义可以舍生对比论证舍生取义正面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欲甚于生所恶甚于死有不用有不为贪生怕死非独贤者有逻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贤者能勿丧人皆有第二部分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蹴尔弗受、不屑舍生取义得

生舍

死羞恶之心正面论证、举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鱼我所欲也》中和这则故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接受万钟不辩礼义反面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万钟”指高位厚禄,是身外之物;“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是生死,它比“万钟”更重要。警醒但二者与“义”比起来,“义”最为重要。分析讨论“万钟”“一箪食,一豆羹”“义”三者哪一个更重要?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接受万钟不受食羹丧失本心身外之物关乎生死保有本心对比舍生取义停止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作者认为这种作法怎么样?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义存于心举例论证见利忘义正面反面对比论证嗟来之食1.行道之人2.乞人万钟之禄1.宫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识穷乏者得我排比论证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22/12/1748第叁部分课堂检测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谈谈你的理解。“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人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反之,如果丧失了“本心”,就会做出亏心事来。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语言特色2.大量使用排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3.善用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源于生活常理,如“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浅近的比喻,既使所讲的道理易于被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本文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义”比生命重要,人应该舍生取义,保持“本心”的道理。然后通过正反对比,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课文主旨舍生取义,保持本心课堂小结舍身而取义提出论点类比舍鱼而取熊掌道理论证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正反甚于生者,不为苟得甚于死者,患不辟也莫甚于生,何不用也莫甚于死,何不为也举例论证勿失本心正反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不辩礼义→受万钟→失本心

鱼我所欲也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22/12/1754第肆部分延伸拓展1.下列标红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一箪食(dān)苟得(gǒu)所恶(wù)B.蹴尔(c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