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四章 词汇_第1页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四章 词汇_第2页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四章 词汇_第3页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四章 词汇_第4页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四章 词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词汇第一节词汇和词汇单位一.什么是词汇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词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所有的语句都是由各种各样的词经过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而成的。词汇是语言中最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要素,既代表了语言的发展状况,又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词汇的丰富与否决定了语言的表现力。个人的词汇量则往往取决于他的学识、阅历。词汇量等于信息量。深入生活、关注社会、阅读书籍、利用媒体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二.词汇单位1.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和词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语素词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1.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2.是构词的单位。①成词语素,既能单独成词,也能同别的语素结合成词。②不成词语素,单独不能成词,要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2.①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是造句单位。②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多个语素构成。3.只有在同别的语素相结合构成词或自身是成词语素时,语音形式才独立完整。汉语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3.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在词的末尾可以有语音停顿,词内部语素之间没有停顿。现代汉语的词,双音节占绝对优势。语素的分类:三分法:按构词能力,语素可分成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又能同其他组合成词的为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位置灵活)的为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能同其他语素组合但位置固定的为不自由语素。二分法:自由语素:粘着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1、从语音形式看,语素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只有一个音节的语素是单音节语素,如“天、地、人、一、说、美”。汉语中单音节语素与绝大多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语素是多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一般是连绵词、叠音词或译音词,如“蝴蝶、奶奶、坦克”;三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语素,绝大多数是译音词,如“巧克力、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英特纳维耐尔”等。2、从意义看,语素可以分为单义语素和多义语素。只有一项意义的语素是单义语素,如“镭、氢、砰、芭蕾……”。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意义的语素是多义语素。汉语中多义语素大都是常用语素,是较为活跃的语素。如:“纷”意义有两项:①多,杂乱:“~飞”;②纠纷。“区”意义有三项:①区别;划分:“~分”。②地区;区域:山~|解放~|风景区。③行政区划单位:自治~。“鉴”意义有五项:①镜子。②照:水清可~。③仔细看;审察:~别|~定。④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以为教训的事:引以为~。⑤旧式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人看信:惠~|台~。语素还可以从实义与否的角度看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是指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它本身直接负载某种意义,并且在语素形成词时、或者同其他成分相组合构成词或更大的语言片断时,这种意义基本不改变。 虚义语素一般都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它本身一般不直接负载意义,只有当它同其他成分相组合构成词或更大的语言片断时,才会使词或更大的语言片断具有某种意义。3、从构词功能看,语素可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4、从语素在合成词中的位置看,可以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在合成词中只有一种位置,要么在别的语素之前,要么在别的语素之后,这样的语素称为定位语素,如“第一”的“第”、“桌子”的“子”。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可以在别的语素的前面,也可以在后面,这样的语素称为不定位语素,如“水”,可以出现在“水稻、水分、水货……”等词中,也有出现在“油水、开水、墨水……”等词中,位置可前可后,所以是不定位语素。上述关于语素分类的内容,概括如下表:成词与否定位与否实义与否单音节与否举例成词语素不定位实义单音节笔、灯、走、大、好、谁多音节枇杷、雷达、巧克力

定位

虚义单音节也、耳、和、吗、了、被、的多音节

不成词语素

不定位实义单音节机、企、技、经、体多音节

定位

虚义单音节子、儿、一头、初、第、老多音节(热)乎乎、(美)滋滋不定位

实义单音节菠(菜)、啤(酒)多音节(冰)淇淋、卡宾(枪)词、语素、字、音节之间的关系语素和音节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少数是三个音节以上的。现代汉语的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节,少数是三音节。汉字和音节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对应一个音节。一个汉字对应两个音节的情况,是极个别的。如“”,一个汉字,《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是:hǎilǐ,又lǐ,解释为“海里的旧称”;“”,qiānwǎ,千瓦。至于一个音节对应两个汉字的,主要是儿化现象,如“花儿”huār、“鸟儿”niǎor。汉字和词两者的复杂关系,见下表:1.

一个字表示一个词:山、买、好、把2.

多个字表示一个词:(1)各字代表语素,有义:发展、经济、图书馆、无产阶级(2)各字不代表语素,无义:琵琶、海洛因、布尔什维克3.

一个字表示多个词:(1)各词同形同音:白1白2、付1付2(2)各词同形异音:混hùn混hún、传chuán传zhuàn4.不同的字表示同一个词:坟(坟)、考(考)。(这是规范字与异体字、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由一个个汉字书写的。在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一个词的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音节,一个语素、一个词,如:山、水、天、地、人、吃、走、大、小、一……等。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即用已知语素替代未知成分。替代时注意两点:一是环境要维持不变,尤其是未替换的成分的意义要基本一致(沙发——理发);二是要逐一替换。剩余语素:2.词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由语素构成,是比词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自由语素本身是词,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都不能独立成词。3.短语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短语能够独立运用但不是最小。识别词与短语的方法是扩展法,但此法不适用于某些动宾式的合成词。固定短语是短语中的特殊类型,自身具有极强的凝固性,一般不能增减、更换。固定短语可分为专称与熟语两类。专称包括组织名、活动名、书刊名、影视名等;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等。三.词的构成1.构成要素词根: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词缀: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2.词的构成类型:单纯词和合成词A.单纯词1)联绵词:参差仿佛伶俐崎岖尴尬蜘蛛踌躇(双声)窈窕望洋犹豫烂漫翩跹哆嗦逍遥(叠韵)狼狈狼藉芙蓉鸳鸯蛤蚧(其他)2)叠音词:猩猩潺潺哗哗依依霏霏狒狒3)音译词:可乐保龄迷你咖啡盘尼西林伊妹儿4)象声词:叮当哗啦扑通滴答喀嚓轰隆B.合成词a.复合式1)联合型:道路领导喜悦变换气味聚集骨肉领袖矛盾反正横竖利害国家质量窗户动静缓急好歹2)偏正型:电视小说厨房教室工人联想腾飞热销精选合击瓦解狐疑雪白笔直蜡黄3)补充型:提高改正延长推广扩大马匹纸张枪支船只房间4)动宾型:司令管家投资达标追风美容跳高理发站岗避讳挂钩起草吃醋5)主谓型:地震胆寒心虚海啸气喘体验霜降自动月亮肉麻眼花性急b.重叠式:哥哥姐姐姨姨婶婶仅仅偏偏恰恰c.附加式1)词缀+词根:老虎老鹰老外老鼠老乡;阿姨阿三阿毛第一第三第五小张小李小陈2)词根+词缀:桌子胖子磙子碾子黑子吃头看头苦头来头奔头瓶儿尖儿盖儿亮儿偷儿党性弹性硬性柔性原则性绿化软化美化丑化大众化在于勇于敢于善于便于绿油油干巴巴湿乎乎潮滋滋注意对同一语素的词根和词缀用法的鉴别;注意词缀附加的感情色彩;注意多语素合成词的内部层次:碰碰车、咸鸭蛋、猫头鹰、无产阶级性。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一.词义的性质词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词的形式即词音(听觉形象);词的内容即词义,词义即词所负载的信息。词义与词音的结合是一种约定俗成,但有个别例外(如“蟋蟀”、“知了”、“咩”等)。词音与词义相辅相成,正如一页纸的两面,无法割裂。词义基于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在对客观事物和现象作了观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之后,人们形成了某种概念,然后再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加以固定,于是乎变为词义。1.概括性词义摈弃了对象的个体特征,着意突出其共同而本质的特征。如“人”的词义就舍弃了人在年龄、相貌、性别和种族诸多方面的特征,集中概括了人的社会性。即使专有名词也有概括性。2.模糊性词义的模糊性主要指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如“上午、中午、下午”即是。有时即使是明确内涵的事物,在实际应用中仍不免模糊。例如:词义的模糊性源于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和人们思维的模糊性。模糊语言、模糊数学和模糊逻辑均是由此而来。模糊与精确相对而言,互为前提。3.词义的民族性词义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心理特征紧密相关。如“太阳光(白光)”,汉族认为是七种色彩,而俄罗斯则认为有五色。又如,在亲属关系的称谓方面,汉语的血缘观念、性别意识、长幼序次似乎更为明显。词义的附加色彩同样显示出民族性的一面,如“红”、“猫”与“鼠”、“龟”等。二.词义的构成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符淮青在198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汇》中,把词义分为概念义和附属义两部分。词的概念义可以分析为表示对象特征(或事物或行为或性状特征)和表示适用对象两个方面。词的附属义包括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词义的内容可以归纳成下表:词义概念义附属义对象特征适用对象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1.理性义:以概念为主体。如: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间谍:被敌方收买、派遣,从事刺探情报、窃密或颠覆活动的特务分子。2.色彩义:(1)感情色彩感情色彩源自现实的人的情感。所有的词据此可分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常见的带感情色彩的词有:表示人的性格品质的词(诚实—虚伪、忠诚-奸诈);表示称谓的词(老大爷——老头儿、老婆婆——老婆子);表示现象(如业绩、勾当)、行为(勾结、贪污)、性质状态(简洁和冗长)和计量单位(这位、这号)的词。随着社会的审美观、价值观的变迁,词的感情色彩时常发生微妙的变化。如“泼辣”、“老实”等。(2).语体色彩口语词:脑袋瓜子身子骨揍哆嗦乐书面语:头颅身躯殴打颤抖欢笑语体色彩也是相对而言。例如:牢房——监狱——囹圄;客栈——旅馆——馆驿(3)形象色彩词义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这就是词的形象色彩。视觉形象:丹顶鹤金钱豹狮头鹅鸭嘴兽奶头山鸡冠花卷心菜听觉形象:笑哈哈哗啦啦啧啧嗅觉形象:香喷喷臭烘烘辣丝丝舔滋滋淡乎乎动感形象:晃荡摇曳抽噎哆嗦形象色彩的功用:使对象具体明了。比较:大红、深红、浅红——桃红、玫瑰红、石榴红使语句表达形象真切,使语句富于变化。第三节词义的分解词义是一个系统,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词义,就必须对之进行分解。一.义项(一)什么是义项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般而言,词的一个理性意义即为一个义项。除了单义词外,语言中的其他词都是多义词,都有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义项。词的义项来自实际的语境,词在语境中表现出多少种意义即意味着它有多少个义项。词在语境中表现出的是显性意义,在词典中表现出的则为隐性意义,二者不完全等同。词的义项并非固定不变,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语言自身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或增或减。就一个词而言,词的各义项是彼此相关的互补关系。在特定的语境里,词的若干个义项只能有一个显性化。否则,就可能导致歧义(出于修辞目的的则为“双关”)。如:1.水流到了地下。2.他教国语。3.将!秘书长!从全局来看,你输了,你完了,你交枪吧。(《八一风暴》)4.这是我的先生。(二)义项的分类按照词的义项在共时和历时词义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义项可分为以下三类:1.本义:词的原始意义,一般只指最早的文献意义。2.基本义:最常用、最核心的义项。注意:本义与基本义的关系:有时可以等同(如“圆”、“亮”、“苦”等),有时则不一致(如“兵”、“汤”等)3。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词的转义主要由引申和比喻两种途径产生。引申义:即在本义或基本义的基础上推演发展出来的意义。引申义强调的是相关性。例如:口:户口——人口(口粮)——一口(一口)笔杆子:笔的手抓部分——笔——能写文章的人引申义有近引申义和远引申义之分。例如:兵——兵器——战士——军队(例: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比喻义:即借用词的一个义项来喻指与之无关的事物。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它源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例如:“口”的比喻义有:1)关隘:西口、腊子口;2)容器与外界的相通之处:瓶口;3)出入通行的地方:路口。其他例如“皮毛”、“浪潮”、“下海”等。比喻义和一般的由比喻手法而临时产生的修辞义不同。比喻义已成为多义词中固定的引申义,即使离开了一定的语境仍保留该义,记录在词典中。而比喻手法产生的修辞义则是临时的,离开了那个语境,该义就消失了。如“近视、结晶、帽子、后台、傀儡、包袱”都有比喻义,都是固定义;而像“鲜花”一词只有在“姑娘好比鲜花”这类句子中才有“姑娘”的修辞义,用的是临时的比喻用法。(三)多义词和同音词1.多义词多义词是相对于单义词而言的。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如科学术语、专有名词和常见事物的名称等。同时存在几个互有联系的意义的词就是多义词。具有多个相关的固定义的词是多义词。它在词典中有多个义项,义项之间互相联系。如:铁本义是指一种金属,又用来比喻“确定不移”,如“铁的纪律”。它所包含的这两个义项虽然互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浅本义指深度小,引申有“短暂”(如“相处日浅”)、“淡薄”(“浅颜色”)等意义。包含的义项虽互不相同,但也是互相联系的。闹:喧哗(闹哄哄)、扰乱(大闹天宫)、发泄(闹情绪)、发生灾祸(闹病)、从事(闹革命)。汉语中,单音节的多义词,往往义项很多,如《现代汉语词典》中,“红”有5个义项,“一”有9个义项,“打”有25个义项。而多音节的多义词,一般只有两三个义项。包袱1)包衣服等东西所用的布;2)包裹;3)精神负担;4)曲艺界所谓的笑料。现代汉语中,多义词多于单义词。多义词的产生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思想认识的精密化有关。多义词的产生具有积极的意义,丰富了词的内涵,扩大了词的使用范围。如前所述,在具体的语境中,多义词一般表现为单一意义。2.同音词两个以上声、韵、调都相同的词是同音词。像“夫人”与“妇人”、“资产”与“自产”都应排除在外。同音词约占汉语词汇总量的10%,其最大的特点是语音相同而语义无关。同音词的类别:同音同形:黑人:黑色人种生气:不愉快黑人:没有户口的人生气:生命力、活力仪表:人的外表仪表:测定温度、气压或电量等的仪器。同音异形:占有——战友著名——注明蜜蜂——密封(全异)会议——会意战士——战事加法——家法(半异)同音词的积极作用——构成“谐音双关”。如:高山唱歌远闻声,三姐唱歌久闻名。二十七钱摆三注,九文九文又九文。(电影《刘三姐》)暖瓶挂在飞机上——高水瓶(水平)旗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子(胆子)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谐音双关既能“意在言外”,又能“含而不露”,有风趣幽默之效,所以相声、快书、小品等曲艺作品中多所使用。同音词的消极作用:1)混淆视听,妨碍理解。例如:她喜欢听越(粤)剧;期中(终)考试开始了;这个人有点娇(骄)气。2)易导致错别字。例如:在——再、长——常、励——厉、戴——带、做——作二.义素1.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即词义的构成要素。义素又称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义素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一组词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分别称为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例如:鞋:+物品+穿在脚上-有筒+着地靴子:+物品+穿在脚上+有筒+着地袜子:+物品+穿在脚上+有筒-着地试分析:公羊母羊羊羔2.义素分析法1)确定对象:分析的对象必须相关、接近,必须处于一个共同的语义场。2)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3)显示结果:义素用[]标记,以“+”、“-”来表示对立的义素。3.义素分析的运用1)辨析同义词2)揭示词语搭配的内部关系:喝茶——喝饭、喝茶——吸茶3)显示事物之间的区别

第四节词义的聚合一语义场(一)语义场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的一些词在语义上具有共同的特征,彼此构成一个场,叫语义场。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具有共同义素。(二)语义场的层次语义场有层次性,如交通工具场——车场——汽车场——卡车场等。

(三)语义场的种类由于存在多义词,所以一个词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语义场。按语义场各成员间的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类属义场。属于同一个类属义场的各个词属于同一个义类,它们构成一组类义词,如“汽车、飞机、轮船”是类义词,属于交通工具场。成语常用类义词表示某一类事物,如“东西南北”、“柴米油盐”、“唱念做打”、“鸡鸭鱼肉”。二同义词和反义词(一)同义词1、什么是同义词 一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生命力越强,它的词汇中的同义词语也就越丰富。汉语历史悠久,现代汉语的同义词语十分丰富。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词,互为同义词。 所指事物对象的同一,是词与词能够成为同义词的决定因素。所指事物对象,可以只用一个词或一个固定结构来指称,也可以因为反映的角度、侧重点、色彩等的不同,而用不止一个词或固定结构来表示。这些指称同一事物对象的词语,形成一种类聚系统,就是同义类聚。这种类聚系统内部,彼此有同义关系。 一般把同义词分为两大类:等义词、近义词。 (1)等义词 等义词是意义完全相同,所指对象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能替换的一组词。也称之为“绝对同义词。如:斧子——斧头站台——月台吉他——六弦琴力气——气力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不同形式的词,都进入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就出现了等义词。“斧子”和“斧头”是同一词根加了不同的后缀;“吉他”是译音词,“六弦琴”是意译词;语素“气”和“力”排列顺序不同,构成“气力”和“力气”。等义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数量很小。 等义词无论在词义、用法还是在附属色彩上,都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特别的表达功能。语言发展的事实表明,意义和用法都完全相同的词,很难长期并存。它们的并存,只是一种暂时现象,随着词汇的发展,或者保留一个,淘汰其他;或者它们在意义、色彩、用法功能等方面有所分化,出现差别,构成一组近义词。等义词的存在对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没有多少积极作用,是词汇规范化工作要研究的对象之一,其中的一个会保留,成为规范的词。 (2)近义词 意义大同小异,或者意义相同但附属色彩、用法、功能等不同的一组词,是近义词,也称“相对同义词”或“条件同义词”。这种词,由于互相之间存在种种细微差别,应用时不能任意相互替换,若换用,就会发生语义上的、色彩上的一定变化。狭义的同义词仅指此类,广义的同义词则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 现化汉语的近义词非常丰富,学习近义词,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是人们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近义词的存在,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词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近义词之间常有如下形式方面的特点和联系: (1)语音相同。如:年轻——年青,必需——必须,企求——乞求,发愤——发奋,功夫——工夫,反映——反应,做——作。 (2)语素相同而次序不同。如:灵魂——魂灵,代替——替代,健康——康健,粮食——食粮。(3)各词有相同语素也有不同语素。如:保护——庇护——维护,成果——结果——后果,例如——比如,显露——披露——裸露——表露——透露,错误——失误,延误——耽误,愚昧——愚蠢。 (4)当然,也有各词语素都不相同的,如:仿佛——好象,干脆——索性,鱼莽——冒失,劳累——疲倦,卓越——杰出,广泛——普遍。 近义词在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中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帮助人们细致地区别客观事物或思想感情的细微差异,在一组近义词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去指称对象,有助于人们选择最恰当的词来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②有助于避免用词重复。运用一组近义词,可以使表达准确生动而富于变化。③可以满足人们修辞上的讳饰、婉曲等的需要。④同义词连用可以加重语气,达到修辞上强调的目的。2、辨析同义词的方法(1)意义方面A、意义轻重不同。主要为动词和形容词,如“失望——绝望”、“请求——恳求”。有些近义词在某些特征或程度方面表现出语意的轻重区别。这些近义词大多数是一个语素相同而另一个语素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语素比较法”辨析,着重辨析一组中相异的语素的意义。如: 轻视:瞧不起,看轻,一般程度。 藐视:瞧不起,小看,程度比“轻视”重。 蔑视:瞧不起,轻蔑,唾弃的态度,语意更重。 鄙视:瞧不起,把对方看得十分低劣,语意更强烈。 知道:对人或事物有认识。如“我知道他的情况”。了解:①认识得很清楚。如“我很了解他”。②打听;调查。如“这是怎么回事!你去了解一下。” “知道”表示有所认识,认识的程度可深可浅。“了解“表示认识得很清楚,程度比“知道”深一些。B、词义范围大小不同。一般为名词,如“战争——战役——战斗”。边疆:指靠近国界的较大片领土。范围较大。 边境:只指紧靠国界的长条领土,如“边境线”。范围较小。 时期:指历史上某个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如“抗日战争时期”,范围较小。 时代:指历史上某个较长的一段时间,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如:“石器时代”“封建时代”,相对于“时期”来说,范围较大。“时代”还指个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如“青年时代”。 木材采伐后经过初步加工的木头。 木料经过进一步加工的木材。比“木材”所指的范围小。C、个体与集体不同。如“车——车辆”。树木”和“树”,所指的对象都有“木质坚硬”的特点,指木本植物。但“树木”只指树的集合体,是总称(如“树很高”),不能用于一棵树。而“树”既可用于集合体(如“树很高”),也可用于树的个体(如“一棵树”)。 “书籍”和“书”,都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但“书籍”所指的是概括的、集体的,是总称。而“书”往往指具体的、个别的,如“我买了一本书”。又如: 湖——湖泊船——船舶“湖”和“船”,可用于集合体,也可用于个体,而“湖泊”和“船舶”只能用于集合体。D、词义着重点不同。如“亲热——亲切”。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特点不同。如: 拿用手抓住。 捏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住。 掩盖:①遮盖,从上面遮住。②隐藏;隐瞒。如“掩盖罪行”。 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等),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 “掩盖”侧重在“盖”,是遮盖、隐藏的意思;“掩饰”侧重在“饰”,有粉饰、伪装的意思。 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不同。如:批准——许可批准上级对下级的意见、建议或请求表示同意。许可准许;容许。“批准”的施事者只限于上级,“许可”则不仅可用于上级,而且可用于长辈、长者等。(2)色彩方面A、感情色彩不同。有褒义、中性、贬义的区别,如“爱护——保护——庇护”。义、贬义和中性的区别。请看下面四组近义词:感情色彩例词褒义果断教诲成果中性教训结果依靠贬义武断教唆后果依赖B、语体色彩不同。有口语、中性、书面语的区别,如“踅摸——找——寻、寻找”。 某些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体现在语体上,有的只适用于某一种语本,有的则适用于另一种语体,从而形成了近义词之间在语体色彩上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 B1普通话(普通词)——方言(方言词):如“知道——晓得”,“什么——啥”。 B2口语——书面语:有的多适用于口语,同时带有通俗的语体色彩;有的则适用于书面语,同时带有庄重、典雅的语体色彩。如: 生日——诞辰,奶奶——祖母,妈妈——母亲,挖苦——讥笑。 B3普通用语——特殊用语:有的是普通用语,有的则只适用于某种特定的语体和场合,别的语体、场合中不用。如: 见面(普通用语)——会晤(用于外交)食盐(普通用语)——氯化钠(用于化学) 现在(普通用语)——兹(用于公文事务) B4音译词——意译词:马达(motor)——电动机维他命(vitamin)——维生素盘尼西林(penicillin)——青霉素莱塞(laser)——激光——镭射这几组词中,意译词已代替了音译词,被确立为规范用法。(3)用法方面A、组合词语不同。如“到达”与具体的词语搭配,而“达到”与抽象的词语搭配。B、适用对象不同。如“关心”可对人对物,而“关怀”一般只对人。C、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如“开端”是名词,“开始”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喂养——饲养 “喂养”,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是“幼儿或动物”。“饲养”,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只限于“动物”。 达到——到达“达到”,到,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如“达到目的”、“达到国际水平”。“到达”,到了某一地点、某一阶段,如“到达北京”。 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动作行为的施事、支配对象,都不同。 “指导”和“领导”,都有“引导朝一定方向前进”的意思。施事者可以是人(领袖、上级、老师等)、组织(党、政府等),支配对象可以是群众、个人、工作等。两者的不同在于:“指导”,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特征在于从理论、思想、行动上指点、指教,施事者还可以是理论方针等。“领导”,则着重表示从整体上总的方面起引导作用。3、同义词的作用(1)恰当选用同义词能使语言表意精确严密;(2)同义词前后换用,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3)同义词连用可以使语意丰富、明朗,增强语势;(4)从音韵上选择同义词可增加语言的音乐美。(二)反义词1、反义词的类型反义词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反义词有两类:(1)绝对反义词。绝对反义词是矛盾关系,没有中间状态。它的特点是“非A=B”。如“有——无”、“生——死”等。(2)相对反义词。相对反义词是反对关系,意义对立,但存在中间状态。它的特点是“非A≠B”。如“高——矮”、“先进——落后”等。反义词的要求是:词性一致、音节一致、结构一致、语素尽量相反。2、反义词的配合关系(1)多义词的几个义项可以有不同的反义词,如“开——关、落、闭、谢”;(2)一组同义词可以有共同的反义词,如“自动、自觉、主动——被动”;(3)一组同义词可以有不同的反义词,如“骄傲——谦虚”、“自豪——自卑”。3、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在语言运用中,反义词中总是有一个词用得多些,能够出现的语言场合更多一些,这叫做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如“大小——”中,“大”用得多,“你多大?”、“房间多大?”。4、反义词的作用(1)反义词常被用作修辞上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段,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说服力;(2)反义词连用,使语句富于哲理,更加含蓄,富于感染力;(3)反义词对举,使叙述简练明确;(4)在构词上可以形成仿词或用反义语素形成词语。第五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一词汇的含义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语的总和。词汇具有层次性,如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鲁迅的词汇等。词汇既包括词,也包括语,如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词汇反映一种语言的发达程度,反映语言的表达力;词汇量也反映一个人掌握一种语言的程度。词汇的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二是通过学习,丰富我们的词汇。二词汇的构成(一)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其包括的词叫做基本词。基本词汇的特点:1、全民性。基本词汇中的基本词所表示的都是全体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里所使用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概念或关系。不分阶层、不分职业、不分文化程度。2、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都是人们生活中最必需、最重要、长期存在的,因而表示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词汇也就随之长期存在,具有稳固性。但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基本词汇也有变化。3、能产性。基本词具有比较强的构词能力,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如“大”,由“大”构成的词就将近400个。但也有一些基本词构词能力不强。基本词汇中的基本词也处在变动之中,不过变动比较缓慢罢了。几组重要概念:词汇的核心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的核心则是根词。它们是基本词汇中构成新词的能力很强的词,如“天、地、山、水、人、大……”等,都是根词。为了进一步理解根词,需要区分两组概念:①根词和基本词;②根词和词根。1、根词和基本词基本词中,有许多构词能力很强,它们本身是可以独立运用的词,同时又经常充当构成合成词的语素,这些基本词是根词。如“一”,是一个独立的词,是造句单位,也可以作为语素构成几百个合成词和固定结构,如:一般、一边、一并、一带、一旦、一定、一度、一概、一贯、一流、一律、一切、一起、一瞬、一向、一样、一直、一致、万一、专一、唯一、统一……一把手、一刹那、一场空、一次性、一刀切、一锅粥(形容混乱的现象)、一锅煮、一口气、一揽子、一盘棋(比喻整体或全局)、一条龙、一言堂……一板一眼、一本正经、一笔勾销、一步登天、一唱一和、一尘不染、一筹莫展、一刀两断、一帆风顺、一鼓作气、一见如故、一劳永逸、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一穷二白、一丘之貉、一事无成、一知半解、网开一面、九死一生、昙花一现……可见,根词和基本词的区别在于:根词的构词能力特别强。根词一定属于基本词。而基本词,并不是每一个都有很强的构词能力,比如基本词中的代词和虚词等,构词能力并不强。2.根词和词根因为根词具有构词能力强这一特点,所以与构词法中说到的词根有了联系。(1)当根词不是作为一个可以独立运用的词,而是作为一个语素,同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时,它就成为词根了。如“天”:“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句中的“天”是一个词,是根词。在“天才、天空、天气、天使、天涯、春天”等词中,“天”是构词成分,是语素,是词根。(2)而词根,不一定同时又可以是根词,它的情况较为复杂。有的词根,是不成词语素,即使它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但是它只是语素,不是词,当然也就不是根词。如“民”,可以构成很多合成词,如“民主”、“民族”、“民乐”、“民心”、“农民”、“人民”、“居民”等,但不能独立成词,所以在现代汉语中不是根词。有的词根,虽然可以独立成词,是成词语素,但构词能力不强,没有普遍性,也不能成为根词。有的词根,既可以是词根,也可以独立成词,而且构词能力强,有普遍性,当它独立成词时就是根词了。如前面所说的“天”。(3)根词和词根是不同性质的概念根词,是词。是就这些词与词汇系统的关系说的,与基本词及一般词相对而言。根词是基本词汇的核心部分。词根,是语素。只是就合成词的内部构造说的,与词缀相对而言。词根是合成词中的核心部分。(二)一般词汇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一般词汇按照构成成分的不同来源,主要分为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和专业语词等。1、古语词古语词是产生于古代汉语,在古代汉语里用过,在现代一般不常使用,只有在一定场合、一定要求下才使用的词语。古语词既不是仅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而在现代已经消亡的词语,也不是从古代一直沿用到今天仍在口语中大量使用的词语。汉语是有着悠久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背景的语言,古代留下来的丰富的书面文献,成为汉语不断丰富其现代词汇的一个十分独特的源泉。古语词的种类:古语词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两种。文言词是现代汉语词取代了的古语词,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但已为新产生的词所取代;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如今已经消亡了的事物的词。(1)历史词语表示本民族历史上出现过但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了的、或神话传说中的事物现象的名称。如:尚书、可汗、丞相、鼎、井田、宰相、夸父等。鼎:商周时期的炊器,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井田:相传殷周时代的土地制度,把土地划成井形,中间为公田,其余为私田。宰相: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夸父:神话中一位追赶太阳的人。到了现代,历史词语一般只在说明历史现象和事物时使用,多见于历史学著作。也有的用作比喻、借代等,如人们把新时期以来的独生子女称作“中国的小皇帝”。(2)文言词语有一些词语古汉语中用过,它表示的事物、现象、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但现代汉语已不再使用它来指称,现代汉语已经有词语去代替它。如“尚、民、父、谓、乃、之、乎、者、也……”。文言词语一般有同它对应的现代词语存在,这是历史词语所没有的性质。如:至于各地方抗日力量,则宜一体爱护,不宜厚此薄彼;信任之,接济之,扶掖之,奖励之。待人以诚而去其诈,待人以宽而去其隘。诚能如此,则苟非别有用心之徒,未有不团结一致而纳于统一国家之轨道者。统一必以团结为基础,团结必以进步为基础;惟进步乃能团结,惟团结乃能统一,实为不易之定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722页)这是毛泽东为延安民众讨汪大会起草的通电中的一段,大量使用文言词语,文句精练,具有独特的典雅风格,适用于郑重的场合。古代汉语词汇中,典雅规范的文言文书面词语,是现代汉语吸收的主要对象。古语词的作用: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受到一定题旨情境的制约,使用得当,可以产生很好的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适当运用,可使表达典雅、委婉而多情趣;科技语体中经常使用单音节的文言词,可使表达简洁、凝练;用在贺电、唁电、重要声明中,可使表达具有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2、方言词方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方言词指各种方言里的词,狭义的方言词指从方言里吸收进普通话的词。吸收方言词应该注意:(1)不吸收与普通话词汇在意义、色彩方面完全相同的方言词,而应吸收方言词中那些表示特殊意义、人物的生动形象或地方性人物特征的词。(2)表示方言区特有事物的词。(3)不吸收对丰富普通话词汇无积极作用的方言区词。(4)基础方言中同时使用的几个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应当选用其中最普遍通行的。3、外来词外来词是从外族的语言词汇中吸收进普通话词汇中的词。外来词进入汉语以后要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改造,如语音方面有了声调,语法方面失去了形态标志等。外来词进入汉语有四个高峰期:(1)汉朝,张骞通西域,出现波斯语的词;(2)汉朝到唐朝,特别是玄奘取经,出现大量有关佛教的梵语词;(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出现大量英语词;(4)改革开放以后,出现大量的英语词。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类型:(1)音译外来词,如沙发;(2)音译兼表意的外来词,分为3种:A、音义双关的,如乌托邦B、音译后加汉语语素,如啤酒,C、音译兼译,浪漫主义;(3)借形词(此类一般不看作外来词)。使用外来词要注意:(1)基础方言和非基础方言同时吸收进来的外来词,一般采用基础方言的;(2)尽量采用意译的外来词;(3)音译的外来词尽可能采用通用的形式。4、新造词新造词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新词。新造词构成的途径:(1)利用既有的基本词或语素,按照汉语的构词法直接构成;(2)由短语减缩而成。新造词和生造词不同。5、专业词语

专业词语是指各个行业和科学技术上应用的词语,分为行业语和专门术语。专业词语可能产生引申义,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成为通用词。第六节熟语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和句子,一般指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熟语虽然不是词、内部构造比词复杂、一般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但它们具有格式和构成成分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使用的现成性等特点,作用和功能相当于词,是词的等价物,是结构上大于词的整体性的造句部件,一般也被人们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来使用。因此,熟语也是词汇性单位,是词汇成分的一种。也就是说,词汇系统中,除了可以独立运用的各种词,还包括词的等价物——熟语。由于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长期创造和积累,汉语现今拥有的固定结构数量很大。固定结构在其构成和表现上有自己的特点,与词不同。比如现代汉语不少固定结构中含有不能单独使用的、甚至不在其他地方出现的词或语素,如“刚愎自用”的“愎”(bì,乖戾,执拗)、“高屋建瓴”的“瓴”(líng,盛水的瓶子)。这些随着固定结构从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词,其意义是固定结构的意义的组成部分,但并不作为一般活的、独立的词义而存在于现代汉语中。有的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能单独使用,但出现在固定结构中时表现的是一种特殊意义,而且这特殊意义只存在于特定的固定结构中。如“高屋建瓴”的“建”在现代汉语中也用,但词义不同,这个固定结构中它表示“倒,倾倒”的意思。“分庭抗礼”中的“抗”表示“平等地相对着行(礼)”。可见,现代汉语固定结构的意义的构造成分中,有一部分不是平常所习用的。而且固定结构的内涵又往往同一定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著名诗文等相关联。固定结构的意义,常常是构成部分的比喻用法、借代用法等,不是其字面义。如“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物质上的帮助。“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这两个成语,人们只用其比喻义,不用其字面义或语素义直接组合所形成的意义。因此,固定结构的意义的理解方式,有一定的特殊性。现代汉语的词,除了专门术语、行业用语、专有名词等一般是单义词以外,大多数普通的词都含有不止一个意义,是多义词。而固定结构的意义,一般是其整体的意义,是单义的,必须准确理解,不能盲目地望文生义。由于熟语在词汇系统中的特殊性,这里设专节讨论。人们对熟语的研究,涉及各类熟语的性质、特点、内容、形式、运用及规范等问题,对成语研究得最多。下面介绍熟语的几种类型。一、成语(一)成语的特点1.长期习用,结构定型,具有凝固性。成语一般是四个音节,极少数是多于或少于四个音节的,像“莫须有”、“迅雷不及掩耳”、“树欲静而风不止”等数量很少。成语的成分很固定,不能任意换用同义或近义成分,不能增减其中的成分。成语内部语序也很固定,不能随意移动。内部成分之间的结合也比较凝固,一般不能随意拆开,不可随意插入其他成分。2.意义具有整体性、确定性,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表义凝练。成语的意义不是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有的成语的整体义是语素义的直接组合,如“好吃懒做”、“无价之宝”、“人杰地灵”、“拾金不昧”。有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往往具有形象比喻的作用或使人联想的作用,共同表达一个新的整体意义。如“胸有成竹”,是指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源于宋代一画家的故事),用来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不可作其他理解。若按字面理解成“胸中长有成熟的竹子”,就闹笑话了。有不少成语,今人大都只知道它的整体含义,而不一定了解其每个字的字面意义,不一定了解其来源。如“入木三分”,一般人只了解它的整体意义是说“见解、议论十分深刻”,不一定知道这里面的故事。据唐·张怀(guàn)《书断·王羲之》载,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笔力雄健,相传他所写的祭祀用的祝版,工匠事后削去,发现墨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于是人们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又用来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3.使用上和色彩上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和书面语色彩。大多数成语历史悠久,保留古语词成分和古代汉语的语法特征,反映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传说等,是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二)成语的来源成语大部分是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少部分是现代创造的。成语的历史性比一般语词强,所以学习和研究成语更需要穷源溯流,即从源和流两个方面找可靠的书证,以了解一个成语的发生、发展和衍变的历史和现状。1.大量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古代寓言、神话传说以及古代书面语言中著名的现成语句。有的直接是援用,有的经过了改造。来源于历史故事、古代寓言、神话传说的成语,大多是对其故事情节加以概括而形成的。如:历史故事:四面楚歌望梅止渴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古代寓言:自相矛盾愚公移山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来源于古典诗文的,常常是直接援用其中的现成短语或句子。如:巧言如簧(语出《诗经》),明哲保身(语出《诗经·大雅》),学而优则仕(语出《论语·子张》),“每下愈况”(语出《庄子》)。2.一部分成语来自用古白话写成的语录、文学作品、以及民间流传的语句。如:众口难调欢天喜地白纸黑字三长两短指手划脚3.现代汉语也在不断产生新成语,反映新社会、新生活、新观念等。如:百花齐放繁荣昌盛独立自主多快好省(三)成语的结构成语的结构类型,丰富多彩。这同时也说明了汉语词汇的丰富,以及汉语构词手法、修辞手段的丰富。成语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大多是两层,少数是一层或三层。如:两层:扬扬得意明日黄花钦差大臣气宇轩昂叱咤风云三层:一衣带水誉满天下势如破竹暴殄(tiǎn)天物削足适履从第一层的结构关系看,成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1、联合式丰功伟绩丰衣足食载歌载舞一穷二白九死一生连篇累牍患得患失风花雪月熙熙攘攘之乎者也2、偏正式后起之秀肺腑之言以功赎罪水中捞月忙里偷闲不约而同豁然开朗络绎不绝3、陈述式胸有成竹计上心来情不自禁枯木逢春盲人摸象群贤毕至泥牛入海归心似箭4、支配式明辨是非成人之美混淆视听通观全局如履薄冰如获至宝好为人师大快人心5、紧缩式不破不立不见不散百读不厌风声鹤唳(lì)6、兼语式化险为夷认贼作父引狼入室震耳欲聋7、古汉语的特殊结构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唯命是从时不我待夜以继日不远万里车水马龙风驰电掣(四)成语的运用1、准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在了解各构成成分的意义、成语的字面意义的基础上,了解成语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某些关键语素的意义,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成语的实际意义。如:如履薄冰履lǚ:踩,踏。含辛茹苦茹rú:吃。孺子可教孺子:小孩子。尾大不掉掉:摆动。有不少成语的整体义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不是各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如:矫枉过正矫:矫正。枉:wǎng,弯曲。矫正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而又弯向了另一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有不少成语的整体义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如:王侯将相泛指高官。手无寸铁“铁”是“短兵器”,以部分代全体,泛指任何武器。该成语的整体意义是“形容手里没有拿任何武器”。2、规范地运用成语的形式运用成语要规范:注意成语的定型性;应运用成语的通行结构和固定成分;能分辨字形和读音。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指桃树李树虽不会讲话,但其花艳丽动人,其实甘美,故众人争相赴之,时间一久,树下自会走出路来。后谓为人真诚,自然能感动他人。蹊:xī,小路。该字不可写成其他字,不可改成其他语素。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合,契合。“印”(Yìn)不可以写成“映”(Yìng)。3、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范围。有褒义色彩的词不能误用成贬义,有贬义色彩的词不能误用成褒义。4、充分利用成语的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典雅含蓄等特点,准确传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二、惯用语(一)什么是惯用语“惯用语”这一概念,原来并无专指,后用来专门指称熟语中有别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的一类。是表达一种习惯含义的固定词组。特点主要有:1、大多由三个字组成。如:开后门跑龙套泼冷水碰钉子穿小鞋戴高帽敲竹杠开小差开夜车拍马屁少数是多于三个字的。如:喝西北风钻牛角尖坐冷板凳打退堂鼓捅马蜂窝唱对台戏开空头支票

2、以动宾结构为主,如上述各例。也有的是偏正结构之类,如:门外汉半瓶醋铁饭碗纸老虎3、意义是整体化了的。一般不用其字面义,通常是其比喻义的固定使用,它已经从字面意义转化为一种更深刻的抽象的含义。如:翘尾巴比喻骄傲自大。和稀泥比喻无原则地调解或折中。打小算盘比喻为个人或局部利益打算。4、使用时,可以被其他成分隔开,词序也可以变化,但它的整体意义保持不变。如:“敲竹杠”,可以说成“你这是敲谁的竹杠?”中间插入其他成分。“吹牛皮”,可以说成“牛皮吹得山响”,语序出现变化。这体现了惯用语结构的特点:既有定型化的一面,也有一定灵活性的一面。5、惯用语的来源多来源于口语。有的是从行业语演变而来,如“打游击”(原为军事用语)、“走过场”(原为戏剧用语)。有的来源于历史传说故事、谚语或歇后语等的节缩以及方言中的习惯说法等。(二)惯用语与成语的比较

成语惯用语构成形式、音节数一般是四个音节多数是三个音节结构定型方面不能拆开,不能改变语序。成语的结构比惯用语更稳固。可以适当插入其他成分,可以适当改变前后语序表义方面整体义的形成:有的是语素义的直接组合,有的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借代用法……整体义多为语素义的比喻用法有的成语具有意义的双层性,即“意在言外”,如“胸有成竹”;有的成语没有意义的双层性,即“意在言中”,如“明知故犯”。都具有意义的双层性,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不一样,如“穿小鞋”“挖墙脚”。使用特色书面语性质强,如:阿谀奉承敲诈勒索倒行逆施口语性质强,如:拍马屁敲竹杠开倒车三、歇后语(一)什么是歇后语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具体的形象的表达,后半部分解释它的含义,前后构成引注关系(前为“引子”,后为注释说明),结构相对固定,来自民间,具有口语特色,形象、风趣。(二)歇后语的语义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一个统一的语义单位。两部分在表义上的作用不是等同的,前半部分只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色彩等附加意义,后半部分是表义的重点,表示整个歇后语的基本意义。因此,歇后语的语义,是由前半部分所表示的附加意义和后半部分所表示的基本意义两者有机地构成的。1、歇后语后半部分表示其基本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后半部分的解释,直接表示这个歇后语的含义。这个歇后语只有一个本义。如: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狗咬耗子——多管闲事。大热天穿棉袄——不是时候。后半部分的解释与该歇后语的实际意义是一致的,都只有一个确定的意义。(2)后半部分的解释,通过比喻、双关等手法,产生新的意义,成为歇后语的实际意义,这实际意义一般是在运用中得到明确显示,大多已约定俗成,成为该歇后语的固定意义。A、比喻手法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比喻夹在中间受到两方面的批评或埋怨。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比喻有能力但表现不出来,或有知识但表达不出来。B、双关手法四两棉花——弹不上实际意义是“谈不上”。这是谐音双关。孔夫子搬家——净是书实际意义是“净是输”。这也是谐音双关。脑门上长瘤子——额外负担这是语义双关,利用了同音同形异义字“额”。(3)后半部分字面上有意搭配成一个词或词组的形式,使之与现有的成语、惯用语之类固定结构在字面上相巧合,使意义发生转换,使其同时表达已有的词或语的固定义(多为引申义)。如:脚后跟拴绳子——拉倒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总结,是实指,“拉”指用绳子拉,“倒”指身子倒下。但合起来构成的形式,正好与词汇系统中一个已有的词相合。这个已有的词的常用义项是引申义:“算了,作罢”。灶王爷放屁——神气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概括,是实指,“神”指神灵,“气”是气体。合起来构成一个词的形式,也正好与一个已有的词相合。这个已有的词的常用义有:①神情;②精神饱满;③自以为优越而表现出得意或傲慢的样子。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嚼字后半部分恰巧与一个成语在字面相合,于是用该成语的常用义。2、歇后语的前半部分表示附加意义,表示附加于该歇后语基本意义之上的某些色彩,主要是形象色彩,还有感情色彩、风格色彩、地域色彩等。绝大多数歇后语都具有形象色彩。如:a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除了表示两厢情愿这个基本意义之外,还能让人联想到《三国演义》中东吴大将黄盖主动向周瑜献了苦肉计然后诈降曹操的历史情景。b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除了表示基本义,还给人们描绘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细节,形象生动,印象深刻,有助于基本义的表达和强调。c芝麻开花——节节高。褒义d猫哭老鼠——假慈悲。贬义有的歇后语,基本意义就包含某种感情色彩;有的是前一部分带有感情色彩,而使整个歇后语的感情色彩更加鲜明突出。如例c是褒义,例b、例d是贬义。(三)歇后语的构成材料1、日常习见的事物现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竹篮打水——一场空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兔子的尾巴——长不了2、历史故事、传说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或“路人皆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3、虚构形象猪鼻子插大葱——装象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阎王爷审案子——全是鬼事(四)歇后语的运用歇后语最初来自民间,流行于群众口语之中,后来逐渐为文人所理解接受,逐渐被吸收到书面语中来。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运用歇后语,形象,生动,想象丰富,诙谐风趣。使用歇后语要有鉴别,注意规范。基本意义不明确的,前后部分引注关系不合理的,附属色彩与基本意义相矛盾的,内容庸俗不健康的歇后语,是词汇规范化的对象。比如有的歇后语以有生理缺陷的人为描述对象,如“小秃子打伞,无发(法)无天”,“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等,虽有一定的表现力,但若有取笑的成分,就应该抛弃不用。使用歇后语还要注意它的结构形式的定型、书面形式的统一。如标点符号问题,在歇后语的前后部分之间是用破折号还是用逗号,需要规范;一些同音字也需要确定其中的一个作为规范的对象。四、谚语(一)什么是谚语谚语是一种“现成话”,表现为韵语或短句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多年流传广泛沿用,反映实际生活经验或感受,通俗、形象、简练、深刻。如:万事开头难。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众人拾柴火焰高。十层单不如一层棉。油多不坏菜。天下乌鸦一般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二)谚语的特点1、流传在群众口头上,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口语性。如: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火要空心,人要真心。看人吃豆腐牙齿快。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2、概括性强,表达一个整体意义。从语义的角度看,谚语有如下三种类型:(1)谚语的字面意义就是其实际意义,如“名师出高徒”、“百闻不如一见”。(2)实际意义和字面意义不一致,字面意义已不被人们使用。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实际意义是指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至于字面意义已经不用了。(3)有两个实际意义:字面意义和派生意义。如“新官上任三把火”,既可指新上任的官员办几件事情抖抖威风,也可用来比喻一般人刚刚负责某岗位时总要努力办好几件事情,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工作热情。谚语的字面意义一般是形象的;它的非字面意义的实际意义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所表达的意义更具有普遍性和哲理性。谚语善于把深刻的哲理寓于浅显生动的形象之中,上述各例大都如此,又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3、结构固定,句式整齐,富有音乐美,易于传诵记忆。有不少谚语使用对称结构,或宽对或严对,而且上下句押韵,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有的是顶真句、回环句等(参阅本书《修辞》章),如:“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是宽式回环。少数谚语的结构和成分,没有严格固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性子急,吃不了热粥”、“心急吃不得热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性子急,吃不了热豆腐”;“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有的谚语,结构具有紧缩性,如“不是冤家不聚头”,用的是紧缩句。“九月油菜,十月麦”(江西农谚,说的是农历九月种油菜,十月种荞麦),是关键词语的意合。“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也是关键词语的意合,两个偏正词组前后相连。4、内容上,概括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反映社会现实和深刻的哲理,富有知识性和教育意义。正因为如此,谚语的分类,常常以内容为依据,如农业谚、气象谚、风土谚、常识谚、讽诵谚、规戒谚、哲理谚等。如:概括各地物产、名胜古迹、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方面知识的,是风土谚。“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形容贵州旧时自然环境。“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强调东北的三种特产。“吃过端午酒,扇子不离手。”江西在端午节后,天气日趋炎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蛇有蛇路,鳖有鳖路。”这些是哲理谚。(三)谚语和成语的主要区别1、成语书面性强,谚语口语性强。如“见异思迁”是成语,“这山望着那山高”是谚语,虽然两者意思基本相同。2、成语比谚语更定型化。成语的成分和语序一般不允许变动,而一些谚语的成分和格式可以适当变动。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也可以说成“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曲儿”。3、音节数不同。成语一般是四个音节,谚语一般多于四个音节。4、结构和用法不同。成语是固定词组,在造句功能上多充当句子成分。谚语多为现成的句子,可以独立成句。成语和谚语的区别,列表如下:

谚语成语1口语性强,是人们的口头创作。书面性强,很多在古文献中可以找到出处。2结构和成分不如成语固定,有的成分可以改变。结构和成分很固定,不可随意改变。3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多通俗表义。无论是词汇意义还是语法关系,都容易从字面去理解和接受。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多典雅表义。有的成语,人们仅凭字面不能了解其实际意义。4有的谚语有地区性和行业性。成语大多具有全民性。5表示判断和推理,概括地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和有效的经验。表示一般的概念,一种客观的现象以及人或事物的特点和状态等。6是多于四个音节的现成句子。多为对偶式,两句对照,押韵,绝大多数是四个音节的固定词组。7使用时,多独立成句。使用时,多充当句子成分。(四)谚语和格言、名言格言和名言,都是出自名人或名篇的言简意赅的警句。格言,是含有劝戒和教育意义的可为准则的话,一般较为精练。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名言,是著名的话。(朱自清《论标语口号》:“格言也罢,名言也罢,作用其实都在指示人们的行动,向着某一些目的。”“格言偏重个人的修养,名言的作用似乎更广泛些。”)三者的共同点:都不是言语交际中临时组合而成的,都是人们熟知的现成句子,都能揭示知识和思想,给人启发教育。三者的不同点:①来源上看,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格言和名言多为名人语录。②内容上看,格言和名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谚语虽然也有规戒警策之辞,但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概括和对经验的总结。第七节字典和词典一、字典与词典的区别

字典和词典被人们誉为“无声之师”,是很有道理的。它虽然不会出声,却和老师一样,可以帮助解决人们学习遇到的字、词方面的疑难。这是每一名学生、文字工作者,乃至一般社会成员身边不可缺少的工具书。走自学成才道路的人,学习中的困难是可以想见的,所以了解一点有关字典和词典的知识,以便随时请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字典是以单字为收集的对象,主要解释单个字的写法、读法、意义和用法。有的字典也附带解释一些词语,目的还是为了说明字的意义和用法。词典是以词语为收集的对象,主要解释一个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汉语的词典一般要以单字打头,由单字带出一系列的词语,先解释“领头字”,然后逐条解释所列词语。词典的单字部分和字典基本相同,往往兼有字典的功能。二、几种字典、词典简介(一)《汉语大字典》由四川、湖北两省三百多位专家、教授和语文工作者编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