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_第1页
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_第2页
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_第3页
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_第4页
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血液学检测

临床血液学检测

1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发育的三个阶段:造血干细胞阶段、造血祖细胞阶段和形态上开始可以识别的原始及幼稚细胞阶段。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4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5第一节血液一般检验血液一般检验包括:1.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监测(bloodroutinetest)2.网织红细胞监测3.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第一节血液一般检验血液一般检验包括:6血液常规检测

传统血液常规检测(bloodroutinetest),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检验,包括: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countRBC)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HB

)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countWBC)及其分类(differentialcountDC)

血液常规检测传统血液常规检测(bloodro7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countRBC)血小板减少:PC低于100×109/LResidentsonplateauorhighland伴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显著增高。(五)淋巴细胞(lymphocyte,L)蛇毒血小板明显的大小不均,巨大的血小板直径可以大至20~50µm以上。3)空泡形成(vacuolization)绝对性增多4)杜勒小体(Dohlebodies)ESR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试验,但对判断机体有无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或某些疾病有无活动、进展、恶化及肿瘤浸润、播散、转移等都的一定的价值。(2)椭圆形细胞(elliptocyte):红细胞的横径/长径<0.③Alder-Reilly畸形嗜酸性粒细胞参考值:20~40%;正常血小板胞体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3µm。红细胞平均值测定;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监测(bloodroutinetest)平均红细胞容积

(meancorpuscularvolume,MCV)血液常规检测近年来由于血液学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增加了红细胞平均值测定;红细胞形态检测;血小板平均值测定;血小板形态检测。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countRB8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检测

表4-2-1

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人群

RBCHb成年男性:(4.0~5.5)×1012/L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12/L110~150g/L新生儿:(6.0~7.0)×1012/L170~200g/L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检测

9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0定义: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最好有多次检查的结果)可分为两类:相对性增多绝对性增多(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定义: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111、相对性增多

是指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使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1、相对性增多是指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使红细胞与血122.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erythrocytosis),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2.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p131)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致。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的程度成正比。生理性红细胞数生成素代偿性增加;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居民。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致14NewbornsResidentsonplateauorhighlandPhysiologicincreaseofEPONewbornsResidentsonplateauo151)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病理性增加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病理性增加162)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

红细胞生成素增加是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2)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红细17(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其特点是红细胞持续性增多,可高达(7~10)×1012/L,血红蛋白达180~240g/L,全身总血容量也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本病属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病人可转为白血病。(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18本组疾病均为多能干细胞的病变引起,具有潜在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的趋势。正常幼稚型增多:急性失血后PDW减少: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物理因素:X线、r射线、放射性核素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抗嘧啶类抗肿瘤药)、6-巯基嘌呤(抗嘌呤类抗肿瘤药)等(8)裂细胞(schistocyte);血沉一般分为3期: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快速沉降期、细胞堆积期。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贫血伤寒、副伤寒初期Vacuolization红细胞可呈梨形、泪滴形、新月形等Eosinophilicgranulocyte应注意,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减低。(3)PC明显减少,见于再障。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抗嘧啶类抗肿瘤药)、6-巯基嘌呤(抗嘌呤类抗肿瘤药)等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胞质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一般无空泡,可有少数嗜天青颗粒。相对性增加:血浆减少绝对性增加 原发性:真红继发性:EPO代偿性增加:生理性、病理性EPO非代偿性增加:肿瘤、肾脏疾病本组疾病均为多能干细胞的病变引起,具有潜在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的19(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

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约低10%~20%;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均可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减少。(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少20(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根据贫血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贫血分为三大类。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二、红细胞破坏增多三、红细胞丢失(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21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形态检查22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23(三)红细胞形态改变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在血涂片中见到为圆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µm,平均7.5µm,中央淡染区大小约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3~2/5。

病理情况下外周血中常见的红细胞形态有以下几种:(三)红细胞形态改变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241、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microcyte):红细胞直径小于6µm。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2)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大于10µm。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也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1、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microcyte):红细胞直径25(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大于15µm。常见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4)

红细胞大小不均(amisocytosis):红细胞大小悬殊,直径可相差一倍以上。这种现象见于病理造血,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旺盛。(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大于15µm。26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272形态异常较常见的有:(1)

球形细胞(spherocyte)

:直径小于6µm,厚度增加大于2.9µm。2形态异常较常见的有:28(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临床意义:可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12~36h内,白细白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病理性增加巨型血小板:0.(4)其他:糖尿病、结核等大细胞性贫血>100>3432~36巨幼贫、恶性它受多种因素影响:细胞核大,核形不规则,呈肾形、马蹄形等,淡紫红色,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MCV=Hct×1015/RBC×1012fl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5)×1012/L120~160g/L10,并伴有晚幼粒细胞称中度左移。血沉一般分为3期: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快速沉降期、细胞堆积期。25,并伴有晚幼粒细胞,甚至出现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红细胞称为重度左移。定义: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绝对性增多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又称血细胞压积(packedcellvolum,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3)PC明显减少,见于再障。原发性:真红(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昆虫毒见于:红细胞因机械或物理因素所致的破坏,为微血管病性溶血的表现,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恶性高血压以及心血管创伤性溶血性贫血等。Toxicgranulation嗜酸性粒细胞(E)0.Lymphocyte(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按增多的细胞类型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3)嗜多色性(多染色性polychromatic):红细胞呈淡灰色或紫灰色。(1)生理性增快(略增快)毒蕈中毒5%,MCV69uL,MCH25pg,MCHC305g/L。MCV=Hct×1015/RBC×1012fl单核细胞(M)3~80.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1)×109/L。血细胞发育的三个阶段:造血干细胞阶段、造血祖细胞阶段和形态上开始可以识别的原始及幼稚细胞阶段。②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小体):胞浆内出现深桔红色颗粒,数量不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椭圆形细胞(elliptocyte):红细胞的横径/长径<0.78,呈卵圆形,或两端钝圆的长柱状。(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292形态异常

(3)

口形细胞(stomatocyte)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宛如微张口的嘴形或鱼口状。(4)靶形细胞(targetcell)

: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2形态异常(3)口形细胞(stomatocyt302形态异常(5)

镰形细胞(sicklecell)

:形如镰刀状,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6)

泪滴形细胞(dacrycyte,teardropcell)

:细胞呈泪滴状或手镜状。见于骨髓纤维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2形态异常(5)镰形细胞(sicklecell):31(7)棘细胞(acanthocyte,burrcell)及刺细胞(spurcell):棘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刺细胞外周呈不规则、不均匀的靴刺状突起。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ß脂蛋白血症)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等

(7)棘细胞(acanthocyte,burrc32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332形态异常

(8)裂细胞(schistocyte);又称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异形性,指红细胞发生各种明显的形态学异常改变而言。红细胞可呈梨形、泪滴形、新月形等

见于:红细胞因机械或物理因素所致的破坏,为微血管病性溶血的表现,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恶性高血压以及心血管创伤性溶血性贫血等。

2形态异常(8)裂细胞(schistoc342形态异常(9)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formation):涂片中红细胞呈串状叠连似缗钱状。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2形态异常(9)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fo353.染色反应的异常(1)低色素性(hypochromic):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某些血红蛋白病。

3.染色反应的异常(1)低色素性(hypochromic):363.染色反应的异常(2)

高色素性(hyperchromic):红细胞染色深、中央浅区消失。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嗜多色性(多染色性polychromatic):红细胞呈淡灰色或紫灰色。见于增生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染色反应的异常(2)高色素性(hyperchromic374.结构的异常(1)嗜碱性点彩:(2)

染色质小体:(3)

卡波环(4)

有核红细胞4.结构的异常(1)嗜碱性点彩:384.结构的异常①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stippling):胞浆内出现深蓝色颗粒。见于增生性贫血、重金属中毒、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4.结构的异常①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stip394.结构的异常②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小体):胞浆内出现深桔红色颗粒,数量不等。见于增生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切除后。4.结构的异常②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小体):404.结构的异常③卡-波氏环(Cabot):胞浆出现8字形环。见于增生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切除后、铅中毒等。4.结构的异常③卡-波氏环(Cabot):胞浆出现8字形环。414.结构的异常④有核红细胞(nuclcatederythrocyte):见于增生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4.结构的异常④有核红细胞(nuclcatederythr42【临床意义】RBC形态变化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RBC大小不一:小RBC、大RBC、巨RBC、RBC大小不均。

2、RBC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嗜多色性。

3、RBC形态改变:球形、椭圆形、靶形、口形、镰形、棘形、泪滴形、缗钱状、裂RBC。

4、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嗜碱性点彩、染色质小体、卡波环、有核红细胞【临床意义】RBC形态变化表现在以下四方面:431、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1)各种炎症性疾病。(2)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手工法:82~92fl健康人血沉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而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可明显增快。Toxicgranulation血小板减少:PC低于100×109/L类白血病反应应与白血病鉴别:(五)淋巴细胞(lymphocyte,L)造血功能衰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等新生儿:(6.(五)淋巴细胞(lymphocyte,L)10,并伴有晚幼粒细胞称中度左移。胞核为深紫红色,染色质紧密成块,核形弯曲呈杆状者称为杆状核,核呈分叶者,称分叶核。胞质较多,淡蓝或灰蓝色,内含较多细灰尘样的紫红色颗粒。1、中性粒细胞型: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EPO代偿性增加:生理性、病理性临床意义:可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监测(bloodroutinetest)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二、白细胞的检测(一)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1、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二、白细胞的检测(44临床意义:

通常白细胞数高于10x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x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有变化。由于外周血中白细胞组成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在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淋巴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临床意义:通常白细胞数高于10x109/L称白45白细胞的分类

外周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为下列5种类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白细胞的分类外周血涂片,经Wright46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count,DC)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count,47Neutrophilicgranulocyte

EosinophilicgranulocyteBasophilicgranulocyte

LymphocyteMonocyteDifferentialCount(WBC+DC)Neutrophilicgranulocyte48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49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50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细胞类型

百分数(%)

绝对值(×109/L)中性粒细胞(N)杆状核(st)0~50.04~0.5分叶核(sg)50~702~7嗜酸性粒细胞(E)0.5~50.05~0.5嗜碱性粒细胞(B)0~10~0.1淋巴细胞(L)20~400.8~4单核细胞(M)3~80.12~0.8

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51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特点及变化的临床意义(一)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可分为两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镜下特点:细胞体呈圆形,直径10~13um。胞质丰富,染粉红色,含较多细小均匀的淡粉红色中性颗粒。胞核为深紫红色,染色质紧密成块,核形弯曲呈杆状者称为杆状核,核呈分叶者,称分叶核。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特点及变化的临床意义(一)中性粒细胞52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在下列生理情况下可暂时性升高:(1)下午较早晨为高(2)妊娠后期及分娩时(3)剧烈运动或劳动后(4)饱餐或淋浴后(5)高温或高寒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53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1)急性感染:

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最常见原因。应注意,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减低。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1)急性54(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血管内溶血12~36h内,白细白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55(3)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1~2h内,周围血中Hb和RBC尚未下降,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却明显增多,特别是内出血时,WBC可高达20×109/L

(3)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1~2h内,周围血中Hb和RBC56(4)急性中毒

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妊娠中毒症急性化学药物中毒急性铅、汞中毒安眠药中毒生物性中毒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4)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57(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WBC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多,可达数万或数十万。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伴细胞质量改变。

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disorders,MPD)

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本组疾病均为多能干细胞的病变引起,具有潜在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的趋势。

各类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582.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p255(1)

感染:(2)

血液系统疾病:(3)

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

自身免疫性疾病:2.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p255(1)59(1)

感染病毒感染:如流感、麻疹、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细菌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病、付伤寒杆菌感染时。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时

(1)感染病毒感染:60(2)

血液系统疾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转移癌等。常伴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2)血液系统疾病见于61(3)

物理、化学因素损伤物理因素:X线、r射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质:苯、铅、汞化学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药物、抗甲状腺药物。

(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物理因素:X线、r射线、放射性核62(4)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类脂质沉积病如Gaucher病Niemann-Piek病等。(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肿大及63(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白细胞64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时,外周血N核以分3叶的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核象变化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65病理情况下外周血中常见的红细胞形态有以下几种:(1)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淋巴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50L/L(40~50容积%)1×109/L,PLT143×109/L,RDW18.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中毒、10,并伴有晚幼粒细胞称中度左移。小淋巴细胞:直径6~10µm。(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六)单核细胞(monocyte,M)(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明显的大小不均,巨大的血小板直径可以大至20~50µm以上。2)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妊娠中毒症昆虫毒6个月~2岁(11~12)×109/L3)空泡形成(vacuolization)继发性: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检测白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有变化。病理情况下外周血中常见的红细胞形态有以下几种:66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

核左移外周血中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数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1)核左移67(1)

核左移分度

仅有杆状粒细胞增多(>0.05)称轻度左移。杆状核粒细胞>0.10,并伴有晚幼粒细胞称中度左移。杆状核粒细胞>0.25,并伴有晚幼粒细胞,甚至出现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红细胞称为重度左移。(1)核左移分度仅有杆状粒细胞增多(>0.05)称轻68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2)

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数超过3%,称为核右移。常伴有WBC减低。缺乏造血物质、DNA减低或BM造血功能减退。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造血功能衰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抗嘧啶类抗肿瘤药)、6-巯基嘌呤(抗嘌呤类抗肿瘤药)等如在疾病进展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变化,则提示预后不良。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2)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69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70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71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

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严重传染性疾病(如猩红热)、各种化脓性感染、恶性肿瘤、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出现下列中毒性和退行性变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721)

细胞大小不均表现为细胞胞体增大,细胞大小悬殊见于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或慢性感染可能是骨髓幼稚中性粒细胞受内毒素影响,发生不规则分裂增殖所致。1)细胞大小不均表现为细胞胞体增大,细胞大小悬殊732)

中毒颗粒(Toxicgranulation)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色呈深紫红或紫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伴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显著增高。中毒颗粒为2~3个嗜天青颗粒的融合,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性,也可能是自噬体。2)中毒颗粒(Toxicgranulation)中性粒743)

空泡形成(vacuolization)中性粒细胞胞质或胞核中出现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空泡。可能是细胞质发生脂肪变性所致。3)空泡形成(vacuolization)中性粒细胞胞质或754)

杜勒小体(Dohlebodies)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或梨形,呈云雾状天蓝色或蓝黑色,直径1~2µm。Dohle小体也可在单核细胞中出现4)杜勒小体(Dohlebodies)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765)

核变性Degenerationofnucleus是中性粒细胞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等。如胞质破裂后消失,只剩胞膜,则成裸核或篮状细胞。5)核变性Degenerationofnucleus77Toxicgranulation

VacuolizationDohlebodiesDegenerationofnucleusToxicchangesofNToxicgranulationToxicchan78(2)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细胞胞体较大,直径16~25µm,核分叶过多,常超过5叶,甚至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细胞胞体较大79(3)

棒状小体(auerbodies)概念:为WBC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µm,故称为棒状小体。临床意义:棒状小体的出现可拟诊急性白血病。鉴别白血病的类型:急淋无此种小体急粒和急单可有(3)棒状小体(auerbodies)概念:为WBC胞质80(4)

其他(一般了解)①Pelger-Huet畸形:②Chediak-Higashi畸形③Alder-Reilly畸形④May-Hegglin畸形:(4)其他(一般了解)①Pelger-Huet畸形:81(三)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细胞呈圆形,直径13~15µm。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紧密排列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折光性强。胞核多为两叶,呈眼镜状,深紫色。参考值:0.5%~5%;绝对值为:(0.05~0.5)×109/L.(三)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细胞呈圆形,直82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以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83临床意义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等(2)寄生虫病:常达10%以上,个别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3)皮肤病:如湿疹等(4)血液病:慢粒、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5)某些恶性肿瘤: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6)某些传染病:多数减少,但猩红热增高。(7)其他:过敏性间质性肾炎、风湿性疾病等。临床意义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84临床意义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临床意义甚小。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应激状态:大手术、烧伤等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临床意义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85(四)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胞体呈圆形,直径10~12µm。胞质紫红色内有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的黑蓝色的嗜碱性颗粒。,常覆盖于核面上。胞核一般为2~3叶,因被颗粒遮盖,核着色较浅,使分叶有模糊不清感。参考值:0~1%;绝对值为:(0~0.1)×

109/L。

(四)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胞体呈圆形,直径10~86临床意义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basophilia)(1)

过敏性疾病:(2)

血液病:(3)

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4)

其他:糖尿病、结核等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basophilopenia)

无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basophilia)87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88(五)淋巴细胞(lymphocyte,L)

大淋巴细胞:直径10~15µm。胞质丰富,呈蔚蓝色。内含少量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小淋巴细胞:直径6~10µm。胞质很少,甚至完全不见,常深蓝色。胞核均呈圆形或椭圆形,偶见凹陷,深紫色。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参考值:20~40%;绝对值:(0.8~4)×

109/L。(五)淋巴细胞(lymphocyte,L)89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1)

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2)

肿瘤性疾病:急淋、慢淋、淋巴瘤。(3)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4)移植排斥反应: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另外:淋巴细胞比例相对性增高,但绝对值不高,见于再障、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临床意义902.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

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alcorticalhormone(corticoid)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放射线损伤:(radiotherapyorradioactivecontamination)免疫缺陷性疾病(immunedeficiencysyndrome)

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2.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主要见于913.异形淋巴细胞(abnormallyphocyte)

外周血中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巴细胞。Downey根据细胞形态学特点将其分为三型:Ⅰ型(泡沫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除上述三型外,有时也见到少数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型淋巴细胞。

3.异形淋巴细胞(abnormallyphocyte)92

Ⅰ型(空泡型、浆细胞型):最多见,胞体比正常L稍大,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圆形、肾形或分叶状,常偏位。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小块状,排列不规则。胞质丰富,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Ⅰ型(空泡型、浆细胞型):最多见,胞体比正常93

Ⅱ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数伪足。核形状及结构与Ⅰ型相同或更不规则。染色质粗糙致密。胞质丰富,染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一般无空泡,可有少数嗜天青颗粒。Ⅱ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胞体较大,外形94

Ⅲ型(幼稚型):胞体较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可见1~2个核仁。胞质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Ⅲ型(幼稚型):胞体较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95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见到,不超过2%。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见于:(1)感染性疾病:传单、出血热,可超过10%。(2)药物过敏:(3)输血、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术后(4)其他:放疗、免疫性疾病等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见到,不96(六)单核细胞(monocyte,M)

胞体大,直径为14~20µm,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较多,淡蓝或灰蓝色,内含较多细灰尘样的紫红色颗粒。细胞核大,核形不规则,呈肾形、马蹄形等,淡紫红色,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参考值:3~8%,绝对值:(0.12~0.8)×

109/L.(六)单核细胞(monocyte,M)97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98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性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99临床意义1、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1)

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等(2)

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2、单核细胞减少(monocytopenia)无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1、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100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101附: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

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

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类白血病反应的类型:按周围血白细胞总数的多少可分为两型:白细胞增多性:多见。白细胞不增多性: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恶性肿瘤等

附: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102附: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按增多的细胞类型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中性粒细胞型:2、嗜酸性粒细胞型3、淋巴细胞型4、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应与白血病鉴别: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参见书本P259:表4-2-3)附: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按增103

三、网织红细胞的检测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其胞质中残存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经煌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嗜碱性物质凝聚成蓝色颗粒,颗粒与颗粒连缀成线,线连接成网,故而得名。【检测原理】1、普通光学显微镜法:活体染色后推片镜检2、网织细胞计数仪法: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术计数网织红细胞较成熟红细胞稍大,直径8~9.5µm,是Wright染色血涂片中的嗜多色性红细胞。三、网织红细胞的检测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104(一)

网织红细胞测定参考值:百分数0.005~0.015;绝对数(24~84)×

109/L临床意义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铁剂、叶酸、VitB12缺乏)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降低,如再障、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等。(一)网织红细胞测定参考值:105(二)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RPI(reticulocyteproductionindex):代表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网红百分数受贫血程度、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中成熟时间长短等影响。

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成熟时间(d)45<1351.5252.0152.5(二)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reticulocyte106(二)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计算公式:RPI=(病人网织红细胞%/2

×(病人血细胞比容/正常人血细胞比容)参考值:

正常人RPI为2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大于3:提示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小于2:则提示为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细胞系成熟障碍所致的贫血。

(二)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计算公式:107四、血小板的检测(plateletcount,PC)(一)

血小板计数原理:

血小板计数(PC或PLT)是计数单位容积(L)周围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可以采用镜下目视法,目前多采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考值

(100~300)×

109/L四、血小板的检测(plateletcount,PC)(一)108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PC低于100×

109/L见于:(1)血小板的生成障碍:再障、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等(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等(3)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等2.血小板增多:PC高于400×

109/L(1)原发性增多:真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等。轻度增加。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PC低于100×109/L109(二)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测定参考值:

MPV(MeanplateletVolume):7~11fLPDW(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15%~17%

(二)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测定参考值:110临床意义1.MPV(血小板平均容积)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见于:(1)PC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2)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复的首要表现。减低见于:(1)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2)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3)MPV和血小板数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标之一

临床意义111临床意义2.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反应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用所测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

PDW减少: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等。临床意义2.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12(三)外周血血小板形态

正常血小板胞体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3µm。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中央含细小的嗜天青颗粒。中型血小板:44.3%~49%小型血小板:33%~47%

大型血小板:8%~16%巨型血小板:0.7%~2%(三)外周血血小板形态正常血小板胞体为圆形、1131.血小板大小的变化

血小板明显的大小不均,巨大的血小板直径可以大至20~50µm以上。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粒细胞白血病某些反应性骨髓增生旺盛的疾病。1.血小板大小的变化血小板明显的大小不均,1142.血小板形态的变化(1)正常人血小板为成熟型,可以看到少量形态不规则或畸形血小板,不超过0.02。颗粒过多或过少的血小板一般不超过0.07。(2)异常血小板的比值超过0.10才有临床意义。

正常幼稚型增多:急性失血后

病理性幼稚型增多:特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疾病。

大量蓝色的、巨大的血小板:ITP血小板减少危象、粒细胞白血病。2.血小板形态的变化(1)正常人血小板为成熟型,可以看到少量1153.血小板分布情况及变化(1)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在外周血涂片上常可聚集成团或成簇。(2)PC占满整个油镜视野,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PC明显减少,见于再障。(4)PC不能聚集成堆,见于血小板无力症。3.血小板分布情况及变化(1)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在外周血涂片上116五、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ytesedimentationrate.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体内红细胞能保持悬浮稳定性,离体后由于红细胞比重较血浆大,能自然下沉。血沉一般分为3期: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快速沉降期、细胞堆积期。健康人血沉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而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可明显增快。它受多种因素影响:(1)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如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加,清蛋白减少等。(2)RBC数量和形状:如RBC减少时血沉加快,球形红细胞增多,血沉减慢。(3)血沉管与管沉架血沉管立于血沉架上必须完全垂直。另外,血标本、温度、标本放置时间等均可影响血沉测定。

五、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r117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118五、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参考值:魏氏(Westergren)法:男性:0~15mm/1h末女性:0~20mm/1h末五、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参考值:魏氏(Westergren)法:119临床意义1.血沉增快(1)生理性增快(略增快)12岁以下儿童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中、晚期)60岁以上老年人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临床意义1.血沉增快120(2)病理性增快ESR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试验,但对判断机体有无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或某些疾病有无活动、进展、恶化及肿瘤浸润、播散、转移等都的一定的价值。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1)各种炎症性疾病。2)组织损伤及坏死:大手术、心肌梗塞。3)恶性肿瘤:肺癌、肝癌、多发性骨髓瘤。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5)高胆固醇症: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粘液性水肿等。6)其他:贫血Hb<90g/l以下引起血沉增快。2.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2)病理性增快ESR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试验,但对判断121六、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应用(一)血细胞比容测定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又称血细胞压积(packedcellvolum,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用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即可测得。

六、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应用(一)血细胞比容测定122血细胞比容测定

参考值微量法:男(0.467±0.039)L/L

女(0.421±0.054L/L

温氏法:男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0.37~0.48L/L(37~48%容积%)

平均0.40L/L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值123临床意义1.血细胞比容增高(1)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2)各种原因所致的RBC绝对性增多2.血细胞比容减低见于各种贫血由于贫血类型不同,RBC体积大小也有不同,血细胞比容的减少与RBC数减少并不一定成比例。因此,必须将RBC、Hb和HCT三者结合起来,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更有参考意义。临床意义1.血细胞比容增高124(二)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将同一份血液标本测得的RBC、Hb和HCT三项数据,按下列公式计算可得红细胞的三种平均值。

Automatichematocyteanalyzer

(二)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将同一份血液标本测1251.平均红细胞容积

(meancorpuscularvolume,MCV)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

fl)为单位。MCV=Hct×1015/RBC×1012fl1L=1015fl参考值:手工法:82~92fl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fl

1.平均红细胞容积

(meancorpuscularv126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MCH)MCH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MCH=Hgb(g/l)×1012/RBC×1012pg1g=1012pg参考值手工法:27~31pg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pg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eancorpuscular127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concentration,MCHC)MCHC系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克数),以g/L表示。MCHC=Hgb(g/l)/HCT(L/L)g/L参考值:320~360g/L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eancorpuscula128RBC平均指数RBC平均指数129临床意义:可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VMCHMCHC病因80~100fl27~34pg32~36%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7~3432~36再障、失血、容贫、白血病大细胞性贫血>100>3432~36巨幼贫、恶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7<32缺铁性贫血、铁粒幼贫血珠蛋白病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732~36慢性感染、炎症、肝病、恶性肿瘤等临床意义:可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130(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自学)RDW:(redbloodcellvolumedistributionwidth):是反映外周血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参考值:RDW-CV11.5%~14.5%

临床意义1.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2.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自学)RDW:(redbl131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自学)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自学)132一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查血常规常见下列哪种细胞增多:

A

.嗜酸性粒细胞

B.嗜中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一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查血常规常见下列哪种细胞增多:133患者,女,28岁,因乏力、食欲差就诊。实验室全血细胞检查:RBC3.0×1012/L,HBG92g/L,WBC4.1×109/L,PLT143×109/L,RDW18.5%,MCV69uL,MCH25pg,MCHC305g/L。该患者最可能为

A.恶性贫血

B.慢性感染

C.缺铁性贫血

D.急性溶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女,28岁,因乏力、食欲差就诊。实验室全血细胞检查:R134女性,15岁,主诉咽部疼痛,有黄脓痰。体温38.5℃。检查见咽部充血,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血象检查: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占0.75,其中杆状核细胞为0.06,伴有中毒颗粒、空泡,淋巴细胞占0.19,嗜酸粒细胞为0.01,单核细胞为0.05。则以下叙述正确的

A.白细胞总数正常

B.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

C.淋巴细胞比例正常

D.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E.最可能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女性,15岁,主诉咽部疼痛,有黄脓痰。体温38.5℃。检查见135女性,30岁,子宫肌瘤出现月经量过多2年,Hb60g/L,RBC3×1012/L,MCV80fl,MCH:25pg,MCHC:300g/L。可能诊断是什么病?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女性,30岁,子宫肌瘤出现月经量过多2年,Hb60g/L,R136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1371、相对性增多

是指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使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1、相对性增多是指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使红细胞与血138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1392形态异常(9)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formation):涂片中红细胞呈串状叠连似缗钱状。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2形态异常(9)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fo140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1)急性感染:

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最常见原因。应注意,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减低。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1)急性141临床意义1、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1)

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等(2)

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2、单核细胞减少(monocytopenia)无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1、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142附: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按增多的细胞类型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中性粒细胞型:2、嗜酸性粒细胞型3、淋巴细胞型4、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应与白血病鉴别: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参见书本P259:表4-2-3)附: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按增1431.血小板大小的变化

血小板明显的大小不均,巨大的血小板直径可以大至20~50µm以上。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粒细胞白血病某些反应性骨髓增生旺盛的疾病。1.血小板大小的变化血小板明显的大小不均,1441.平均红细胞容积

(meancorpuscularvolume,MCV)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

fl)为单位。MCV=Hct×1015/RBC×1012fl1L=1015fl参考值:手工法:82~92fl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fl

1.平均红细胞容积

(meancorpuscularv145临床血液学检测

临床血液学检测

146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147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发育的三个阶段:造血干细胞阶段、造血祖细胞阶段和形态上开始可以识别的原始及幼稚细胞阶段。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148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149临床血液学检测课件150第一节血液一般检验血液一般检验包括:1.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监测(bloodroutinetest)2.网织红细胞监测3.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第一节血液一般检验血液一般检验包括:151血液常规检测

传统血液常规检测(bloodroutinetest),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检验,包括: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countRBC)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HB

)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countWBC)及其分类(differentialcountDC)

血液常规检测传统血液常规检测(bloodro152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countRBC)血小板减少:PC低于100×109/LResidentsonplateauorhighland伴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显著增高。(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