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肿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水肿》课件定义(一)定义: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别名水胀。(二)范围: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衰;肝硬化;内分泌性水肿;贫血,营养不良定义《中医内科学水肿》课件(三)源流1、分类(1)、《内经》:“水”、“水气”:风水、石水、涌水(2)、《金匮要略》:“水气病”按症状分:风水、皮水、石水、正水、黄汗按部位分: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3)、《中藏经》水肿:分青水、赤水、黄水、白水、黑水、玄水风水里水石水气水(4)、隋《诸病源候论》水肿:分为二十二候(三)源流(5)、宋·严用和《济生方》首分阴水阳水辨证
“阴水为病,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腑多泄,此阴水也,则宜用温暖之剂,如实脾饮,复元丹是也;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腑多闭,此阳水也,则宜用清平之药,如疏凿饮子、鸭头丸是也。”
(5)、宋·严用和《济生方》首分阴水阳水辨证6)、金元《丹溪心法》水肿:阴水: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阳水:遍身肿、烦渴、大便闭、小便赤涩。(7)、明、秦景明《症因脉治》水肿:外感:风寒、寒湿、湿热、燥火及黄汗。内伤:肺虚、肺热、脾虚、肝肾虚。6)、金元《丹溪心法》水肿:2、病因病机(1)、《内经》:“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灵枢.五癃津液别》。
“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素问·至真要大论》。(2)、隋《诸病源候论》“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2、病因病机(3)、明·《景岳全书》“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虽分而言之,而三脏各有所主,然合而言之,则总由阴盛之害,而病本皆归于肾”。(4)、近代:外感内伤,本虚标实,虚实夹杂。(3)、明·《景岳全书》“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3、治疗
(1)、《素问·汤液醪醴篇》
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2)、《金匮要略》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越婢汤腰以下肿,当利小便——防已黄芪汤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十枣汤3、治疗(3)、宋·严用和《济生方》
温肾利水——济生肾气丸健脾行水——实脾饮(4)金元《丹溪心法》“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5)《景岳全书》:“治宜温补脾肾,此正治法也。·······温补即所以化气,气化而痊愈者,愈出自然。消伐所以逐邪,邪逐而暂愈者,愈由勉强。”(3)、宋·严用和《济生方》(6)、清·李用粹《证治汇补》——“治水之法,行其无所事,随表里寒热上下,因其势而利导之,故宜汗、宜下、宜渗、宜清、宜燥,宜温,六者之中,变化莫拘”。(7)、近代:辨证论治扶正(健脾,温肾,益气养阴)攻邪(清热利湿,活血利水)。《中医内科学水肿》课件风邪袭表肺失通调风水泛滥疮毒内归感受水湿饮食不节劳倦体虚脾失运化肾失蒸化湿毒浸淫湿热蕴结水湿浸渍脾阳虚衰肾阳衰微水肿水湿潴留泛溢肌肤二、病因病理
风邪袭表肺失通调风水泛滥疮毒内归感受水湿饮食不节三、诊治纲要三、诊治纲要(一)诊断依据:1、凡以头面,四肢,胸腹乃至全身浮肿者,即可诊为水肿。2、严重者身肿、腹大,不能平卧,或见尿闭,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甚至头痛,抽搐、神昏。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殿及久病体虚病史4、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沉、血常规,血浆蛋白,血脂,肾功能,心电图,肝肾B超等检查有助确诊。(一)诊断依据:1、水肿浮肿有四肢浮肿,后见腹大。鼓胀腹大先有腹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后见浮肿。
2、水肿先肿,肿甚而喘饮证气喘先喘,积年久喘延成水肿
(二)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阳水阴水1、起病起病急,病程短起病缓,病程长2、水肿特点水肿由上而下,上半身肿甚,肤色光亮、按之凹陷易复水肿自下而上,下半身肿甚,肤色萎黄,按之凹陷难复3、伴随症状小便短涩黄赤,大便多秘,形壮色红。神疲气怯,劳则病加,小便不赤涩,大便溏。(三)证治要点:1、区别阴水阳水阳水阴水1、起病起病急,病程短起病缓,病程长2、水2、辨别外感与内伤
外感:感受外邪,起病急,病程短,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脉浮;内伤:脏气亏虚,病程长,迁延反复,虚中挟实,以本虚为主,有气血阴阳不足表现;2、辨别外感与内伤3、辨病变脏腑水肿从上开始,头面较剧,兼肺系症状为风水、病在肺。水肿从下开始,下肢较甚,兼脾湿症状为水湿、病在脾。早晨面浮,午后足肿,劳则更甚为气血两虚、病在脾。腰以下肿甚,兼脾肾症状为阳虚水泛、病在脾肾。3、辨病变脏腑5、掌握治疗要点:(1)、治疗大法:利水消肿,因势诱导,随证而施(2)、上下异治:上半身肿甚——发汗(鬼门)
下半身肿甚——利小便(洁净府)
水液废料郁积于中,肿满实证——逐水(去菀陈莝)5、掌握治疗要点:(3)、治分阴阳:阳水——发汗,利小便阴水——温补脾肾(4)、区别脏腑肺——发散行水,提壶揭盖脾——补脾制水肾——温肾利水(5)、重视气血:治水先治气——气行则水行:行气,降气,益气血不利则为水——养血利水,化瘀利水(3)、治分阴阳:(6)、慎用攻逐高度浮肿,形体壮实,正虚邪实,急则治标,攻邪为先,可用攻逐利水法,甘遂末0.5-1.0g,胶囊装,饭后吞服,药后小便增多,水肿减轻,症状改善,则以扶正为主,“中病即止”。如攻逐后泄下不止,用冷粥饮之。(6)、慎用攻逐四、分型论治四、分型论治(一)风水相搏型
《景岳全书》:“凡外感毒风,邪留肌肤,则亦能忽然浮肿”。1、辨证依据:(1)浮肿从眼睑开始,头面较剧,波及四肢,肤色光亮,按之凹陷易复,小便短少。(2)恶寒发热,咳嗽。(3)苔白,脉浮。(4)外感风邪病史,发病急、病程短
(一)风水相搏型2、治则:疏风宣肺行水
3、方药:越婢加术汤麻黄——疏风宣肺利水石膏——清肺泄热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健脾行水4、加减:偏风寒——去石膏加防风桂枝,或荆防败毒散。偏风热——加银花、连翘或银翘散兼疮毒——五味消毒饮肺气不宜,咳嗽较重——杏仁前胡葶苈子川朴2、治则:疏风宣肺行水(二)湿毒浸淫型1、辨证依据(1)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身发疮痍(2)恶风发热,四肢困倦(3)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2、治则:宣肺解毒,利湿消肿(二)湿毒浸淫型3、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麻黄、杏仁、桑白皮——宣肺行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利水消肿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利湿
4、加减:疮痈脓毒——重用蒲公英、鱼腥草疮毒糜烂——土茯苓、苦参血热红肿——丹皮、赤芍恶风发热——柴胡、黄芩3、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三)水湿浸渍型《素问·六元正经大论》“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跗肿,胸腹满”1、辨证依据:(1)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2)身重困倦,胸闷纳呆,泛恶;(3)苔白腻,脉沉缓;2、治则: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三)水湿浸渍型3、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大腹皮茯苓皮陈皮——化湿行水桂枝泽泻桑白皮生姜皮——通阳利水白术苍术厚朴——健脾燥湿4、加减:湿邪盛——苍术苡仁砂仁脾虚较甚——党参北芪上半身肿甚——麻黄杏仁下半身肿甚——木瓜苍术厚朴车前子肿甚而喘——麻黄杏仁葶苈子3、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四)湿热壅盛(结)型《景岳全书》:“大人小儿素无脾虚泄泻等证,而忽尔通身浮肿,或小便不利者,多以饮食失节,或湿热所致”。1、辨证依据:(1)遍体浮肿,皮色光亮绷急,小便短赤;(2)胸脘痞闷,烦热口渴,不引饮或大便干结;(3)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2、治则:分利湿热,利水消肿
(四)湿热壅盛(结)型3、方药:疏凿饮子加减疏——疏风胜湿,治表治上——秦艽羌活凿——通利二便,治里治下——泽泻木通猪苓茯苓滑石车前槟榔香陆大腹皮4、加减:水邪内盛,腹满不减,大便秘结——已椒苈黄丸,以攻逐利水
水邪迫肺,喘满气粗,倚息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行水3、方药:疏凿饮子加减(五)脾阳虚衰型《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丹溪治法心要·水肿》:“因脾虚不能行浊气气聚则为水,水渍妄行”1、辨证依据:(1)水肿反复消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2)脘闷腹胀,纳少便溏,神疲肢冷;(3)起病缓,病程长,面色不华,舌淡苔白滑,脉沉缓。(五)脾阳虚衰型《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2、治则:健脾温阳,利水消肿。3、方药:实脾饮加减白术附子干姜草果——健脾温阳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厚朴大腹皮——行气导滞4、加减:脾虚甚——党参北芪湿重——苍术厚朴法夏肿退以后,可用参苓白术散调理2、治则:健脾温阳,利水消肿。(六)肾阳衰微型《诸病源候论》:“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1、辨证依据:(1)水肿迁延不愈,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两足跗尤剧,按之如泥,久久凹陷不起,小便短少或日短夜长;(2)腰膝酸冷,畏寒肢冷;(3)面色灰滞或晄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六)肾阳衰微型
2、治则:温阳补肾,化气行水。
3、方药:真武汤合济生肾气丸。肉桂、附子——温阳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白术——健脾白芍——调和营阴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牛膝——引药下行2、治则:温阳补肾,化气行水。4、加减:虚寒——巴戟葫芦巴肾不纳气气喘——五味子党参牡蛎水邪凌心、心悸、唇紫——桂枝甘草丹参红花细辛浊阴上逆,神倦欲寐,泛恶——温脾汤以温阳解毒降浊复感寒邪,恶寒无汗——麻黄附子细辛汤如阳损及阴见阴虚证,如水肿反复发作,头晕耳鸣,神倦,腰酸,遗精、齿衄、失眠、舌红、脉细弦,用大补元煎合肾气丸并补阴阳4、加减:(七)气滞血瘀型1、辨证依据:①浮肿日久不退或反复消长,小便少、皮色暗滞;②肌肤斑疹衄血,便血、尿血反复发作;尿蛋白久治不愈;③舌紫暗脉弦细面色暗滞。2、治则:理气活血、化瘀利水。
(七)气滞血瘀型3、方药: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化裁。四物加桃仁红花益母草——活血柴胡青皮——行气车前子泽泻猪苓——利水4、加减:气虚——参芪尿血——白茅根阳虚——附桂便血——槐花,地榆阴虚——生地麦冬斑疹——丹参丹皮蛋白尿——益母草北芪3、方药: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水湿浸渍型脾阳虚衰型病机湿困脾阳,水湿浸渍脾虚失运、水湿停滞分类阳水阴水水肿特点全身浮肿,按之没指易复,头面浮肿为甚。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难复,午后肿甚。伴随症状身重、困倦、纳呆、胸闷脘腹满闷,神倦乏力,肢冷便溏,皮色萎黄舌脉苔白腻,脉沉缓舌淡苔白滑脉沉缓病程短长治则通阳化湿利水健脾温阳利水方药胃苓汤合五皮饮实脾饮类证鉴别:
水湿浸渍型脾阳虚衰型病机湿困脾阳,水湿浸渍脾虚善后调理善后调理(一)起居:1、调摄寒温,避免外邪2、戒房劳,勿过劳3、戒怒,调摄情志(二)饮食:1、忌盐,“切须忌盐”,肿退亦应低盐2、戒生冷,肥腻之品3、戒酒(一)起居:(三)药物调理:1、及时治疗外感及各种加重因素2、肿退以后,从虚劳调理,以脾肾为主《中医内科学水肿》课件小结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而引起头面,四肢,胸腹乃至全身浮肿的疾病,多由风邪袭表,疮毒内归,感受水湿,饮食不节,劳倦体虚等病因致肺失通调,脾失运化,肾失蒸化,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其制在脾,临床上以症状诊断为据,有阳水阳水之异,可分为风水泛滥,湿毒浸淫,水湿浸渍,湿热壅盛,脾阳虚衰,肾阳衰微六个证型,治当利水消肿,因势诱导,随证而施,并注意调理气血,填用攻逐,肿退之后,可按虚劳论治。小结水泛肌肤水肿成标肺肾本制在脾严氏分为阴阳水利水消肿随证施湿热壅盛疏凿饮湿毒麻连风水婢水湿浸渍胃苓五实脾肾气脾肾宜水泛肌肤水肿成(二)治疗方案的基本要求1、保持身心愉快,避免精神刺激2、保持充分休息,避免劳倦过度3、保持清淡,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刺激性食品4、适当配合食疗,气功以助康复(二)治疗方案的基本要求谢谢谢谢
水肿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水肿》课件定义(一)定义: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别名水胀。(二)范围: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衰;肝硬化;内分泌性水肿;贫血,营养不良定义《中医内科学水肿》课件(三)源流1、分类(1)、《内经》:“水”、“水气”:风水、石水、涌水(2)、《金匮要略》:“水气病”按症状分:风水、皮水、石水、正水、黄汗按部位分: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3)、《中藏经》水肿:分青水、赤水、黄水、白水、黑水、玄水风水里水石水气水(4)、隋《诸病源候论》水肿:分为二十二候(三)源流(5)、宋·严用和《济生方》首分阴水阳水辨证
“阴水为病,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腑多泄,此阴水也,则宜用温暖之剂,如实脾饮,复元丹是也;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腑多闭,此阳水也,则宜用清平之药,如疏凿饮子、鸭头丸是也。”
(5)、宋·严用和《济生方》首分阴水阳水辨证6)、金元《丹溪心法》水肿:阴水: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阳水:遍身肿、烦渴、大便闭、小便赤涩。(7)、明、秦景明《症因脉治》水肿:外感:风寒、寒湿、湿热、燥火及黄汗。内伤:肺虚、肺热、脾虚、肝肾虚。6)、金元《丹溪心法》水肿:2、病因病机(1)、《内经》:“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灵枢.五癃津液别》。
“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素问·至真要大论》。(2)、隋《诸病源候论》“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2、病因病机(3)、明·《景岳全书》“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虽分而言之,而三脏各有所主,然合而言之,则总由阴盛之害,而病本皆归于肾”。(4)、近代:外感内伤,本虚标实,虚实夹杂。(3)、明·《景岳全书》“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3、治疗
(1)、《素问·汤液醪醴篇》
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2)、《金匮要略》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越婢汤腰以下肿,当利小便——防已黄芪汤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十枣汤3、治疗(3)、宋·严用和《济生方》
温肾利水——济生肾气丸健脾行水——实脾饮(4)金元《丹溪心法》“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5)《景岳全书》:“治宜温补脾肾,此正治法也。·······温补即所以化气,气化而痊愈者,愈出自然。消伐所以逐邪,邪逐而暂愈者,愈由勉强。”(3)、宋·严用和《济生方》(6)、清·李用粹《证治汇补》——“治水之法,行其无所事,随表里寒热上下,因其势而利导之,故宜汗、宜下、宜渗、宜清、宜燥,宜温,六者之中,变化莫拘”。(7)、近代:辨证论治扶正(健脾,温肾,益气养阴)攻邪(清热利湿,活血利水)。《中医内科学水肿》课件风邪袭表肺失通调风水泛滥疮毒内归感受水湿饮食不节劳倦体虚脾失运化肾失蒸化湿毒浸淫湿热蕴结水湿浸渍脾阳虚衰肾阳衰微水肿水湿潴留泛溢肌肤二、病因病理
风邪袭表肺失通调风水泛滥疮毒内归感受水湿饮食不节三、诊治纲要三、诊治纲要(一)诊断依据:1、凡以头面,四肢,胸腹乃至全身浮肿者,即可诊为水肿。2、严重者身肿、腹大,不能平卧,或见尿闭,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甚至头痛,抽搐、神昏。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殿及久病体虚病史4、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沉、血常规,血浆蛋白,血脂,肾功能,心电图,肝肾B超等检查有助确诊。(一)诊断依据:1、水肿浮肿有四肢浮肿,后见腹大。鼓胀腹大先有腹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后见浮肿。
2、水肿先肿,肿甚而喘饮证气喘先喘,积年久喘延成水肿
(二)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阳水阴水1、起病起病急,病程短起病缓,病程长2、水肿特点水肿由上而下,上半身肿甚,肤色光亮、按之凹陷易复水肿自下而上,下半身肿甚,肤色萎黄,按之凹陷难复3、伴随症状小便短涩黄赤,大便多秘,形壮色红。神疲气怯,劳则病加,小便不赤涩,大便溏。(三)证治要点:1、区别阴水阳水阳水阴水1、起病起病急,病程短起病缓,病程长2、水2、辨别外感与内伤
外感:感受外邪,起病急,病程短,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脉浮;内伤:脏气亏虚,病程长,迁延反复,虚中挟实,以本虚为主,有气血阴阳不足表现;2、辨别外感与内伤3、辨病变脏腑水肿从上开始,头面较剧,兼肺系症状为风水、病在肺。水肿从下开始,下肢较甚,兼脾湿症状为水湿、病在脾。早晨面浮,午后足肿,劳则更甚为气血两虚、病在脾。腰以下肿甚,兼脾肾症状为阳虚水泛、病在脾肾。3、辨病变脏腑5、掌握治疗要点:(1)、治疗大法:利水消肿,因势诱导,随证而施(2)、上下异治:上半身肿甚——发汗(鬼门)
下半身肿甚——利小便(洁净府)
水液废料郁积于中,肿满实证——逐水(去菀陈莝)5、掌握治疗要点:(3)、治分阴阳:阳水——发汗,利小便阴水——温补脾肾(4)、区别脏腑肺——发散行水,提壶揭盖脾——补脾制水肾——温肾利水(5)、重视气血:治水先治气——气行则水行:行气,降气,益气血不利则为水——养血利水,化瘀利水(3)、治分阴阳:(6)、慎用攻逐高度浮肿,形体壮实,正虚邪实,急则治标,攻邪为先,可用攻逐利水法,甘遂末0.5-1.0g,胶囊装,饭后吞服,药后小便增多,水肿减轻,症状改善,则以扶正为主,“中病即止”。如攻逐后泄下不止,用冷粥饮之。(6)、慎用攻逐四、分型论治四、分型论治(一)风水相搏型
《景岳全书》:“凡外感毒风,邪留肌肤,则亦能忽然浮肿”。1、辨证依据:(1)浮肿从眼睑开始,头面较剧,波及四肢,肤色光亮,按之凹陷易复,小便短少。(2)恶寒发热,咳嗽。(3)苔白,脉浮。(4)外感风邪病史,发病急、病程短
(一)风水相搏型2、治则:疏风宣肺行水
3、方药:越婢加术汤麻黄——疏风宣肺利水石膏——清肺泄热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健脾行水4、加减:偏风寒——去石膏加防风桂枝,或荆防败毒散。偏风热——加银花、连翘或银翘散兼疮毒——五味消毒饮肺气不宜,咳嗽较重——杏仁前胡葶苈子川朴2、治则:疏风宣肺行水(二)湿毒浸淫型1、辨证依据(1)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身发疮痍(2)恶风发热,四肢困倦(3)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2、治则:宣肺解毒,利湿消肿(二)湿毒浸淫型3、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麻黄、杏仁、桑白皮——宣肺行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利水消肿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利湿
4、加减:疮痈脓毒——重用蒲公英、鱼腥草疮毒糜烂——土茯苓、苦参血热红肿——丹皮、赤芍恶风发热——柴胡、黄芩3、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三)水湿浸渍型《素问·六元正经大论》“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跗肿,胸腹满”1、辨证依据:(1)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2)身重困倦,胸闷纳呆,泛恶;(3)苔白腻,脉沉缓;2、治则: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三)水湿浸渍型3、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大腹皮茯苓皮陈皮——化湿行水桂枝泽泻桑白皮生姜皮——通阳利水白术苍术厚朴——健脾燥湿4、加减:湿邪盛——苍术苡仁砂仁脾虚较甚——党参北芪上半身肿甚——麻黄杏仁下半身肿甚——木瓜苍术厚朴车前子肿甚而喘——麻黄杏仁葶苈子3、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四)湿热壅盛(结)型《景岳全书》:“大人小儿素无脾虚泄泻等证,而忽尔通身浮肿,或小便不利者,多以饮食失节,或湿热所致”。1、辨证依据:(1)遍体浮肿,皮色光亮绷急,小便短赤;(2)胸脘痞闷,烦热口渴,不引饮或大便干结;(3)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2、治则:分利湿热,利水消肿
(四)湿热壅盛(结)型3、方药:疏凿饮子加减疏——疏风胜湿,治表治上——秦艽羌活凿——通利二便,治里治下——泽泻木通猪苓茯苓滑石车前槟榔香陆大腹皮4、加减:水邪内盛,腹满不减,大便秘结——已椒苈黄丸,以攻逐利水
水邪迫肺,喘满气粗,倚息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行水3、方药:疏凿饮子加减(五)脾阳虚衰型《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丹溪治法心要·水肿》:“因脾虚不能行浊气气聚则为水,水渍妄行”1、辨证依据:(1)水肿反复消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2)脘闷腹胀,纳少便溏,神疲肢冷;(3)起病缓,病程长,面色不华,舌淡苔白滑,脉沉缓。(五)脾阳虚衰型《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2、治则:健脾温阳,利水消肿。3、方药:实脾饮加减白术附子干姜草果——健脾温阳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厚朴大腹皮——行气导滞4、加减:脾虚甚——党参北芪湿重——苍术厚朴法夏肿退以后,可用参苓白术散调理2、治则:健脾温阳,利水消肿。(六)肾阳衰微型《诸病源候论》:“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1、辨证依据:(1)水肿迁延不愈,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两足跗尤剧,按之如泥,久久凹陷不起,小便短少或日短夜长;(2)腰膝酸冷,畏寒肢冷;(3)面色灰滞或晄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六)肾阳衰微型
2、治则:温阳补肾,化气行水。
3、方药:真武汤合济生肾气丸。肉桂、附子——温阳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白术——健脾白芍——调和营阴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牛膝——引药下行2、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数据隐私保护与赔偿协议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电视剧《时代先锋》的制作与发行
- 2024年摄影作品版权转让合同
- 2024年新式知识产权质押协议
- 2024年新建办公楼工程竣工验收合同
- 2024年数据驱动营销合作合同
- 2024年房地产开发商与建筑公司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教育机构教室出租合同
- 美术信息技术2.0教研计划(11篇)
- 2024年北京房产交易合同参考样式
- 国开(甘肃)2024年春《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终考答案
-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方案(技术标 )
- 角的度量 华应龙(课堂PPT)
- 公路铣刨机整机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机器人学课程教学大纲
- 浙江世贸君澜酒店集团介绍
- GHTF—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验证指南中文版
- 铝及铝合金焊接作业指导书
- 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实务PPT课件
- 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 加油站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