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问题诊断-课件_第1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问题诊断-课件_第2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问题诊断-课件_第3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问题诊断-课件_第4页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问题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表达技巧问题诊断

常见表达技巧问题诊断目标指向

1.了解高考古代诗歌题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2.找出学生在常考表达技巧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目标指向

1.了解高考古代诗歌题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

温馨提示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同时,表达技巧的考查不是单一的,经常结合着对意象、语言、思想感情的考查。温馨提示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古诗词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古诗词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结构技巧卒章显志领起全篇层层铺垫首尾照应开门见山以景结情结构技巧卒章显志近7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关手法统计一、手法丰富多彩二、近7年重点考查:

情景关系对比衬托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对偶比喻拟人借代视听角度近7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关手法统计一、手法丰富多彩2011福建卷

晓至湖㈠上[清]历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景。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㈢。(选自《清诗选》)[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2011福建卷

晓至湖㈠上福建卷答案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福建卷答案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福建卷学生答案甲:折断的芦苇杆动着发出声音,遥远的山峰淡淡地就像影子一般,此句运用想象手法。(0分,诗歌理解不准,还不看注释,想象这种表现手法,此处不典型,近七年也没考)乙:由近及远,动静结合。作者先由“折苇”的近景,再写到“遥山”的远景,再把“动有声”的动与“淡无影”的静相结合。(2分,没把握住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丙:“折苇”是近景,“遥山”是远景,运用远近结合手法使景色有层次感。“动有声”是听觉,“淡无影”是视觉,从感官方面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体现西湖的美景。(3分)福建卷学生答案甲:折断的芦苇杆动着发出声音,遥远的山峰淡淡地2011安徽卷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答:

2011安徽卷

安徽卷答案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安徽卷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安徽卷学生答案甲:作者实写看见溪水,虚写乃指看见水中流出花。溪水缓缓流淌,不知溪源在哪。雪融化成水,沿小溪流下,不断地流向前。偶尔碰起几朵水花,作者把水花幻想成一朵朵春花,期盼着春天的到来。也写出了作者被贬后没有失去希望,期盼着自己的春天早些到来,自己能够再次为国家效力的豪情壮志。(0分,实、虚本身就弄错了。根源是对诗歌理解本身就有问题)乙:第三句虚写,想象溪源离这里或远或近,而第四句实写,溪中流淌着来自山中的落花,从而知道了溪源在山中。一虚一实,使景物变得韵味无穷。(3分,对虚实的理解较到位。)安徽卷学生答案甲:作者实写看见溪水,虚写乃指看见水中流出花。难点:虚实结合(描写类)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等等。难点:虚实结合(描写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王昌龄的《送魏二》: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后两句是诗的第二层,转入议论,表白自己崇高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辛渐归去的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名人荟萃,诗人又素负诗坛盛名,亲友故交一定会问起他的近况。诗人借用六朝时鲍照《白头吟》“清如玉壶冰”的诗句,推陈出新以“一片冰心在玉壶”作了回答,自喻高洁、清白的品格。他让辛渐代言:虽然自己多次遭到打击,被排挤陷害,但绝不会同流合污,向恶势力低头;要一尘不染,如玉壶冰心,晶莹洁白!诗人屡遭贬谪而志气不改的表白,画龙点睛之笔是末句。假如实事求是地说,即使千言万语都比不上末句的虚拟议论!它蕴含着哲理,形象感人,感情强烈,成了千古名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2011湖北卷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2011湖北卷

湖北卷答案①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图景。②.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湖北卷答案①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湖北卷学生答案

甲:刘诗运用了远近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下雨过后,作者独自站在城楼上观看城下的大好河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苏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下雨时望湖楼的景象以及雨过后湖面清澈明亮的情景,表现诗人愉悦的心情。(0分,游离于题目之外,盲目答题,且没点题)乙:刘诗写雨水映衬在寒空中,时有时无,山色深深浅浅,高树低树错落有致,写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墨图;苏诗写横风将雨吹入小楼,风雨过后浪潮退去,江海碧绿,雷鸣电闪时犹如紫金蛇,写出了壮美的暴风雨之景。(2分,不会概括)丙:刘诗写的是雨中的朦胧之景,用词柔和,如“雨映寒空”、“浅深”、“高低”等词,以及最后一句对全景的概括“一片江南水墨图”,共同营造了一种诗意、优雅的氛围,烘托出景色的优美;而苏诗用词刚劲,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几个意象就勾勒出雨中的壮观之景,末句用比喻,把“闪电”比作“紫金蛇”,更凸显出暴雨的疾和骤,苏诗描绘的雨中景给人一种壮美之感。(3分)湖北卷学生答案

甲:刘诗运用了远近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下雨2011山东卷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2011山东卷

山东卷答案

这两句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山东卷答案这两句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2011重庆卷

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2011重庆卷重庆卷答案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重庆卷答案重庆卷学生答案

托物言志、借代,明显对表现手法的概念不熟。甲:以“沙鸥”自喻,写出作者就像那落单的沙鸥。看到别的沙鸥成双成对,而自己孤单一人,感到孤单、寂寞、忧愁。(1分,对诗歌理解错误)乙:沙鸥象征作者本人,一个思国思乡负担寂寞的隐者形象。有用沙鸥来衬托作者独自一人。作者用沙鸥寄托自己的惆怅、寂寞之感。(2分。跟答案最接近。但仍有瑕疵:象征不能随便写。沙鸥要打引号。)重庆卷学生答案托物言志、借代,明显对表现手法的概念补充“沙鸥”意象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复习书181页)补充“沙鸥”意象旅夜书怀杜甫细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问题诊断-课件

望闻问切1不理解诗歌本身。“吟对沙鸥一怆神”2没结合诗句分析,架空分析。光写手法不分析。3对表达技巧中的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如借代、托物言志等。4不会用表达技巧中的术语回答问题。如回答想象等。5不会概括地回答。不会扣题回答。6不点题。7不分主次的回答。望闻问切1不理解诗歌本身。“吟对沙鸥一怆神”灵丹妙药1多做题,多见识。理解诗歌是做题的第一步。2结合诗句分析。3多钻研体会表达技巧的术语。对术语理解要透。4诗歌鉴赏题的审题也很重要,要扣题、点题。5分清主次。灵丹妙药1多做题,多见识。理解诗歌是做题的第一步。

归纳总结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知人论世.置身诗境)——审清题意——答出规范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归纳2011江西卷

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2011江西卷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谢谢!谢谢!名言摘抄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possible(我是可能的)。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3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3、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35、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36、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37、读书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做人要尽心,待人要诚心3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3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40、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41、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42、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4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44、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45、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46、眼要看远,脚要近迈。47、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48、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49、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50、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51、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52、只要有斗志,不怕没战场。53、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54、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55、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56、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57、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58、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59、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6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问题诊断-课件

常见表达技巧问题诊断

常见表达技巧问题诊断目标指向

1.了解高考古代诗歌题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2.找出学生在常考表达技巧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目标指向

1.了解高考古代诗歌题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

温馨提示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同时,表达技巧的考查不是单一的,经常结合着对意象、语言、思想感情的考查。温馨提示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古诗词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古诗词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结构技巧卒章显志领起全篇层层铺垫首尾照应开门见山以景结情结构技巧卒章显志近7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关手法统计一、手法丰富多彩二、近7年重点考查:

情景关系对比衬托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对偶比喻拟人借代视听角度近7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关手法统计一、手法丰富多彩2011福建卷

晓至湖㈠上[清]历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景。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㈢。(选自《清诗选》)[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2011福建卷

晓至湖㈠上福建卷答案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福建卷答案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福建卷学生答案甲:折断的芦苇杆动着发出声音,遥远的山峰淡淡地就像影子一般,此句运用想象手法。(0分,诗歌理解不准,还不看注释,想象这种表现手法,此处不典型,近七年也没考)乙:由近及远,动静结合。作者先由“折苇”的近景,再写到“遥山”的远景,再把“动有声”的动与“淡无影”的静相结合。(2分,没把握住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丙:“折苇”是近景,“遥山”是远景,运用远近结合手法使景色有层次感。“动有声”是听觉,“淡无影”是视觉,从感官方面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体现西湖的美景。(3分)福建卷学生答案甲:折断的芦苇杆动着发出声音,遥远的山峰淡淡地2011安徽卷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答:

2011安徽卷

安徽卷答案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安徽卷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安徽卷学生答案甲:作者实写看见溪水,虚写乃指看见水中流出花。溪水缓缓流淌,不知溪源在哪。雪融化成水,沿小溪流下,不断地流向前。偶尔碰起几朵水花,作者把水花幻想成一朵朵春花,期盼着春天的到来。也写出了作者被贬后没有失去希望,期盼着自己的春天早些到来,自己能够再次为国家效力的豪情壮志。(0分,实、虚本身就弄错了。根源是对诗歌理解本身就有问题)乙:第三句虚写,想象溪源离这里或远或近,而第四句实写,溪中流淌着来自山中的落花,从而知道了溪源在山中。一虚一实,使景物变得韵味无穷。(3分,对虚实的理解较到位。)安徽卷学生答案甲:作者实写看见溪水,虚写乃指看见水中流出花。难点:虚实结合(描写类)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等等。难点:虚实结合(描写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王昌龄的《送魏二》: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后两句是诗的第二层,转入议论,表白自己崇高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辛渐归去的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名人荟萃,诗人又素负诗坛盛名,亲友故交一定会问起他的近况。诗人借用六朝时鲍照《白头吟》“清如玉壶冰”的诗句,推陈出新以“一片冰心在玉壶”作了回答,自喻高洁、清白的品格。他让辛渐代言:虽然自己多次遭到打击,被排挤陷害,但绝不会同流合污,向恶势力低头;要一尘不染,如玉壶冰心,晶莹洁白!诗人屡遭贬谪而志气不改的表白,画龙点睛之笔是末句。假如实事求是地说,即使千言万语都比不上末句的虚拟议论!它蕴含着哲理,形象感人,感情强烈,成了千古名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2011湖北卷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2011湖北卷

湖北卷答案①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图景。②.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湖北卷答案①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湖北卷学生答案

甲:刘诗运用了远近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下雨过后,作者独自站在城楼上观看城下的大好河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苏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下雨时望湖楼的景象以及雨过后湖面清澈明亮的情景,表现诗人愉悦的心情。(0分,游离于题目之外,盲目答题,且没点题)乙:刘诗写雨水映衬在寒空中,时有时无,山色深深浅浅,高树低树错落有致,写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墨图;苏诗写横风将雨吹入小楼,风雨过后浪潮退去,江海碧绿,雷鸣电闪时犹如紫金蛇,写出了壮美的暴风雨之景。(2分,不会概括)丙:刘诗写的是雨中的朦胧之景,用词柔和,如“雨映寒空”、“浅深”、“高低”等词,以及最后一句对全景的概括“一片江南水墨图”,共同营造了一种诗意、优雅的氛围,烘托出景色的优美;而苏诗用词刚劲,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几个意象就勾勒出雨中的壮观之景,末句用比喻,把“闪电”比作“紫金蛇”,更凸显出暴雨的疾和骤,苏诗描绘的雨中景给人一种壮美之感。(3分)湖北卷学生答案

甲:刘诗运用了远近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下雨2011山东卷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2011山东卷

山东卷答案

这两句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山东卷答案这两句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2011重庆卷

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2011重庆卷重庆卷答案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重庆卷答案重庆卷学生答案

托物言志、借代,明显对表现手法的概念不熟。甲:以“沙鸥”自喻,写出作者就像那落单的沙鸥。看到别的沙鸥成双成对,而自己孤单一人,感到孤单、寂寞、忧愁。(1分,对诗歌理解错误)乙:沙鸥象征作者本人,一个思国思乡负担寂寞的隐者形象。有用沙鸥来衬托作者独自一人。作者用沙鸥寄托自己的惆怅、寂寞之感。(2分。跟答案最接近。但仍有瑕疵:象征不能随便写。沙鸥要打引号。)重庆卷学生答案托物言志、借代,明显对表现手法的概念补充“沙鸥”意象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复习书181页)补充“沙鸥”意象旅夜书怀杜甫细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问题诊断-课件

望闻问切1不理解诗歌本身。“吟对沙鸥一怆神”2没结合诗句分析,架空分析。光写手法不分析。3对表达技巧中的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如借代、托物言志等。4不会用表达技巧中的术语回答问题。如回答想象等。5不会概括地回答。不会扣题回答。6不点题。7不分主次的回答。望闻问切1不理解诗歌本身。“吟对沙鸥一怆神”灵丹妙药1多做题,多见识。理解诗歌是做题的第一步。2结合诗句分析。3多钻研体会表达技巧的术语。对术语理解要透。4诗歌鉴赏题的审题也很重要,要扣题、点题。5分清主次。灵丹妙药1多做题,多见识。理解诗歌是做题的第一步。

归纳总结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知人论世.置身诗境)——审清题意——答出规范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归纳2011江西卷

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2011江西卷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