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CONTENTS乡村建设历程会议、讲话总结何时开始政策由来、实施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呢?一、精选“点”所谓“点”,也就是问题的切入点。选点要选择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关注重点、难点。1.问在课题处,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如教学“通分”时,我提问:“看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先带着自己想学习的内容自学讨论。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2.问在疑难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应分析难点难于何处,疑点生成的原因,带领学生将题目化难为易。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为解决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点这一难点,我提问:“■千克=20%千克吗?为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百分数、分数的意义进行充分的讨论,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3.问在忽略点,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可能忽略的点设计出相应的题目,再引导学生探究原因,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目的。如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学生往往忽视“一个最简分数”这一前提。为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2)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能化成有限小数?有意设疑,引发学生对易忽略的知识点的关注。二、巧连“线”所谓“线”,是指问题与问题之间应有的、必然的内在联系,相互之间形成一条问题“链”,每个问题都是链条上的一环,提问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切忌散乱。1.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如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根据学生的计算(如图),我设计问题:你认为哪个计算过程是正确的?①式中3个“0”是怎样得到的?②式中为何中间没有“0”,而结果与①式相同,用0乘这一步为什么可以省去?③式为什么错?①式与②式的计算方法哪种好?你认为这一计算方法要特别注意什么?第一乘数中间有0与第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比较,有何区别?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2.由此及彼,合理联想,培养学生横向思维。事物是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理联想,拾级而上。如教学“稍复杂的行程问题”时,在教学了“同时”“相对”“相遇”的数量关系后,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合理联想,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况设计对应的习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重构“面”所谓“面”,是指问题的选择、表达、编排、组合实现完善的统一,使提问具有多种功能。注重把握好面,不但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个体发挥和综合素质的发展。1.构建“问题系统”,培养求同思维。问题系统是指导学生学习某一内容所设计的全部问题,由一系列小问题和某一大问题构成一个整体,再从这些问题中抽出一个共性来。如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学完“分数乘分数”时,我设计以下问题:分数乘整数的法则是什么?整数乘分数的法则是什么?今天学习的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是什么?今天的法则与以前的有何相同之处?问题将知识系统化,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2.挖掘开放性问题,培养求异思维。教师应设计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原来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在开放性问题的引领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都能有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课堂提问非常重要,教师应精选“点”,巧连“线”,重构“面”,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S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责编韦迪)1.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营造数学探究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最终改进教学效果。例关于数轴的引入,我将情境调整为:我市人民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红绿灯处记为0,向南(中心市场方向)走一米记为+1,向北(学校方向)走一米记为-1,某个周日下午,我班同村的两位同学从家搭车到红绿灯处下车,他们先向南走了50米到鹏飞超市买东西,买完东西又继续向南30米到塑合矿集市逛,最后向北100米处等车来学校。请在数轴上标出鹏飞超市、集市及他们等车处的位置。由于这是和他们相关的事,所以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个问题,都迅速标出了三处的位置。为进一步讲解数轴的相关知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针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总是比较感兴趣,适当利用其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起课本陌生枯燥的例子更贴近学生,能更有效快速地蒋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例在上到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时,那天我的课是第三节,课间操结束后他们被班主任留下,结果上课几分钟后,才匆匆跑回教室。待他们坐下后我说,第二遍铃声已经响过几分钟了,班主任肯定也很着急,如果班主任说限你们一分半钟之内回到教室,那你们回来的时间t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学生很快得出t≥1.5。如果从你们做操的地方到教室有350米,那你们回来的速度要受什么限制。学生刚从外面跑回来,还比较激动兴奋,可能还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平复。这时候利用他们刚刚经历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就可立即将学生的思绪拉向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3.利用趣味性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童话世界,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又有趣味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例:在《整式的加减》教学中,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老师有一个神奇的本领:连猜两数。同学们每人任写一个比1大的整数,将你写的数减去2,再加上它本身,再乘以5,再加上3,在得数后再随意加上一个小于10的正整数,将结果告诉我,我就能马上猜出你想的两个数。学生争相参与,无一不灵验,这时学生充满了好奇与疑惑。我对他们说:"老师只要把你们报给我的数加上7,就能猜出。如一学生报出结果110,老师在心中算出110+7=117,个位数7是第二次想的数,余下的两位数便是一开始写的数。明白了吗?"学生摇头,我趁机说学完这节课你们也能表演了。下课前,我揭示了谜底:设参与者先后写的两个数为a、b,则5(a-2+a)+3+b=10a+b-7,把对方报的数加上7后,得数的个位是b,余下的为a。趣味性问题情境,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绚丽多姿的数学王国,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从而深深爱上数学。4.利用数学典故创设教学情境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古典知识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5.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如学习过(ab)n=anbn以后,许多同学都错误地认为(a+b)n=an+bn,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a+b)n,然后让学生用具体数据进行代入求值,让学生发现原先自己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出观念冲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数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国家层面乡村1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2CONTENTS乡村建设历程会议、讲话总结何时开始政策由来、实施CONTENTS31何时开始1何时开始4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5何时开始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定调乡村振兴战略]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首次出现在的九大薇告中的“多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中国多2018年1月2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村擘了宏炜而美的茫图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总要求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眼、治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全城乡融合发晨体制机制和政体系,如快推滋农业农村现代化略。10月18日,习近平在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何时开始62乡村建设历程2乡村建设历程701何时开始02乡村建设历程》03政策由来、落实04会议、讲话总结乡村振兴基础研究:从乡村建设历程看乡村振兴的未来态势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以农业为基础构成的社会资源城乡平衡流动结构,支撑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直到近代,西“人民公社”式的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逐渐打破了我国乡村建设阶段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城乡的传统结构。20世纪初,社会各界开始探索乡村建设的新路径。进现代社会,工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得社9782001200201792017.10至今会的发展模式与乡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机岢。从2015年年末的统计来看,即使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仍有6亿农民,低生产率的农业生产状市场化发展阶段乡村振兴阶段况没有根本解决,三农发展仍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01何时开始801何时开始m村建没历程》03政策由来落实04会议讲话总结乡村振兴基础研究:从乡村建设历程看乡村振兴的未来态势1.“人民公社”式的乡村建设阶段(1949年-1977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定了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的发展思路。在当时我国城市工业发展还不充分的背景下,国家将乡村的重要作用定位于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并确定了“以粮为纲”的发展目标。为促进粮食增收,国家推行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再加上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活动,这一阶段乡村的水利设施、道路,以及乡村诊所、中小学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开始建设。但总体来看,粮食产量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而国家又实行统购统销,大量补贴工业和城市,由此,农村、农民处于贫困状态,城乡二元结构深化01何时开始901何时开始02乡村建设防程》03政策由来落实04会议、讲话总结乡村振兴基础研究:从乡村建设历程看乡村振兴的未来态势2市场化发展阶段(1978年~2001年)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乡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策支持上,从1982年到1986年,国家连续五年下发三农一号文件,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体制上,乡村撤社建乡,实行行政村管理体制;经济上则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繁荣。198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进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强调,“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以农业生产为主体,发展农村二、产业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一阶段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1998年以后,乡村的发展又到了艰难的时期。国家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上长期没有发布三农一号文件,不仅没有对农业农村做太多投入,还以各种名义征收农业方面的税费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共识。01何时开始1001何时开始02乡村建设历程》03政策由来落实04会议、讲话总结乡村振兴基础研究:从乡村建设历程看乡村振兴的未来态势2市场化发展阶段(1978年~2001年)这一阶段,农业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逐年下降,农业从业人口也呈递减态势,农业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正在减弱。农业加值占农业从业人员农村丰衣产业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机械总动的比重(%)力(万瓦)劳动力占社会员的比重(%)人业人员的重(%198520912.5624199060.2199520.836118152.21840164135365021.301何时开始11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12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13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14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15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16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17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18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19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20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21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22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23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24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25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26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27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28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29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30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31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32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33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34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35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36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37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38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39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40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41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42谢谢!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供娄浪颓蓝辣袄驹靴锯澜互慌仲写绎衰斡染圾明将呆则孰盆瘸砒腥悉漠堑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脊髓灰质炎(讲课2019)谢谢!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43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CONTENTS乡村建设历程会议、讲话总结何时开始政策由来、实施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呢?一、精选“点”所谓“点”,也就是问题的切入点。选点要选择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关注重点、难点。1.问在课题处,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如教学“通分”时,我提问:“看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先带着自己想学习的内容自学讨论。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2.问在疑难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应分析难点难于何处,疑点生成的原因,带领学生将题目化难为易。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为解决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点这一难点,我提问:“■千克=20%千克吗?为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百分数、分数的意义进行充分的讨论,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3.问在忽略点,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可能忽略的点设计出相应的题目,再引导学生探究原因,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目的。如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学生往往忽视“一个最简分数”这一前提。为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2)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能化成有限小数?有意设疑,引发学生对易忽略的知识点的关注。二、巧连“线”所谓“线”,是指问题与问题之间应有的、必然的内在联系,相互之间形成一条问题“链”,每个问题都是链条上的一环,提问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切忌散乱。1.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如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根据学生的计算(如图),我设计问题:你认为哪个计算过程是正确的?①式中3个“0”是怎样得到的?②式中为何中间没有“0”,而结果与①式相同,用0乘这一步为什么可以省去?③式为什么错?①式与②式的计算方法哪种好?你认为这一计算方法要特别注意什么?第一乘数中间有0与第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比较,有何区别?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2.由此及彼,合理联想,培养学生横向思维。事物是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理联想,拾级而上。如教学“稍复杂的行程问题”时,在教学了“同时”“相对”“相遇”的数量关系后,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合理联想,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况设计对应的习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重构“面”所谓“面”,是指问题的选择、表达、编排、组合实现完善的统一,使提问具有多种功能。注重把握好面,不但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个体发挥和综合素质的发展。1.构建“问题系统”,培养求同思维。问题系统是指导学生学习某一内容所设计的全部问题,由一系列小问题和某一大问题构成一个整体,再从这些问题中抽出一个共性来。如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学完“分数乘分数”时,我设计以下问题:分数乘整数的法则是什么?整数乘分数的法则是什么?今天学习的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是什么?今天的法则与以前的有何相同之处?问题将知识系统化,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2.挖掘开放性问题,培养求异思维。教师应设计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原来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在开放性问题的引领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都能有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课堂提问非常重要,教师应精选“点”,巧连“线”,重构“面”,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S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责编韦迪)1.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营造数学探究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最终改进教学效果。例关于数轴的引入,我将情境调整为:我市人民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红绿灯处记为0,向南(中心市场方向)走一米记为+1,向北(学校方向)走一米记为-1,某个周日下午,我班同村的两位同学从家搭车到红绿灯处下车,他们先向南走了50米到鹏飞超市买东西,买完东西又继续向南30米到塑合矿集市逛,最后向北100米处等车来学校。请在数轴上标出鹏飞超市、集市及他们等车处的位置。由于这是和他们相关的事,所以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个问题,都迅速标出了三处的位置。为进一步讲解数轴的相关知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针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总是比较感兴趣,适当利用其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起课本陌生枯燥的例子更贴近学生,能更有效快速地蒋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例在上到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时,那天我的课是第三节,课间操结束后他们被班主任留下,结果上课几分钟后,才匆匆跑回教室。待他们坐下后我说,第二遍铃声已经响过几分钟了,班主任肯定也很着急,如果班主任说限你们一分半钟之内回到教室,那你们回来的时间t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学生很快得出t≥1.5。如果从你们做操的地方到教室有350米,那你们回来的速度要受什么限制。学生刚从外面跑回来,还比较激动兴奋,可能还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平复。这时候利用他们刚刚经历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就可立即将学生的思绪拉向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3.利用趣味性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童话世界,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又有趣味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例:在《整式的加减》教学中,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老师有一个神奇的本领:连猜两数。同学们每人任写一个比1大的整数,将你写的数减去2,再加上它本身,再乘以5,再加上3,在得数后再随意加上一个小于10的正整数,将结果告诉我,我就能马上猜出你想的两个数。学生争相参与,无一不灵验,这时学生充满了好奇与疑惑。我对他们说:"老师只要把你们报给我的数加上7,就能猜出。如一学生报出结果110,老师在心中算出110+7=117,个位数7是第二次想的数,余下的两位数便是一开始写的数。明白了吗?"学生摇头,我趁机说学完这节课你们也能表演了。下课前,我揭示了谜底:设参与者先后写的两个数为a、b,则5(a-2+a)+3+b=10a+b-7,把对方报的数加上7后,得数的个位是b,余下的为a。趣味性问题情境,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绚丽多姿的数学王国,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从而深深爱上数学。4.利用数学典故创设教学情境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古典知识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5.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如学习过(ab)n=anbn以后,许多同学都错误地认为(a+b)n=an+bn,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a+b)n,然后让学生用具体数据进行代入求值,让学生发现原先自己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出观念冲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数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国家层面乡村44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45CONTENTS乡村建设历程会议、讲话总结何时开始政策由来、实施CONTENTS461何时开始1何时开始47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政策总结课件48何时开始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定调乡村振兴战略]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首次出现在的九大薇告中的“多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中国多2018年1月2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村擘了宏炜而美的茫图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总要求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眼、治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全城乡融合发晨体制机制和政体系,如快推滋农业农村现代化略。10月18日,习近平在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何时开始492乡村建设历程2乡村建设历程5001何时开始02乡村建设历程》03政策由来、落实04会议、讲话总结乡村振兴基础研究:从乡村建设历程看乡村振兴的未来态势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以农业为基础构成的社会资源城乡平衡流动结构,支撑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直到近代,西“人民公社”式的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逐渐打破了我国乡村建设阶段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城乡的传统结构。20世纪初,社会各界开始探索乡村建设的新路径。进现代社会,工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得社9782001200201792017.10至今会的发展模式与乡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机岢。从2015年年末的统计来看,即使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仍有6亿农民,低生产率的农业生产状市场化发展阶段乡村振兴阶段况没有根本解决,三农发展仍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01何时开始5101何时开始m村建没历程》03政策由来落实04会议讲话总结乡村振兴基础研究:从乡村建设历程看乡村振兴的未来态势1.“人民公社”式的乡村建设阶段(1949年-1977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定了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的发展思路。在当时我国城市工业发展还不充分的背景下,国家将乡村的重要作用定位于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并确定了“以粮为纲”的发展目标。为促进粮食增收,国家推行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再加上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活动,这一阶段乡村的水利设施、道路,以及乡村诊所、中小学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开始建设。但总体来看,粮食产量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而国家又实行统购统销,大量补贴工业和城市,由此,农村、农民处于贫困状态,城乡二元结构深化01何时开始5201何时开始02乡村建设防程》03政策由来落实04会议、讲话总结乡村振兴基础研究:从乡村建设历程看乡村振兴的未来态势2市场化发展阶段(1978年~2001年)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乡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策支持上,从1982年到1986年,国家连续五年下发三农一号文件,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体制上,乡村撤社建乡,实行行政村管理体制;经济上则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繁荣。198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进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强调,“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以农业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论建设工程合同的法律问题
- 便利店加盟合同书样本2025
- 深圳二手房买卖合同要点
- 人才合作合同
- 云南省迪庆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上海戏剧学院《药物合成反应C》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南昌市10所省重点2025年高三下学期暑假联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潍坊理工学院《云南原生态民族音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宿松县2024-2025学年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二手房产合同转让协议书
- 以茶为媒的小学跨学科教育研究
- 2024年度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合同:某机电公司负责某段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维护2篇
-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题型专项漫画式课件
- DB21-T 2885-2023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0-我能坚持-教学课件
- 标准离婚协议书格式样本模板
- 电池制造工(电池(组)装配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基于“三新”背景下的2025届新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 2024年海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70题)
- 应急管理数据标准化与共享
- 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