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次:工艺消耗及工时定额建立与维护作业标准共6页年月日第1页1.目的:1.1合理制订自产产品之用料规格、毛重及铜屑回收,确保自产产品材料成本的经济性、合理性及准确性;1.2制订工时测量标准,并依此进行自产产品的工时测量,确保生产负荷及产能评估的正确性及自产产品加工单价订定有可遵循之依据。2.适用范围:卫浴分厂所有自产之水龙头零组件。3.名词解释:标准工艺消耗:按产品图纸及制订之标准工艺,在合理选择用料规格之情况下,单个零件的所消耗的原材料重量(毛重M毛)及产品成形后之重量(净重M净)。合格的操作工人:任一等级的合格操作工人,是指具有担任该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体力,并经过适当的训练,做到工作质量符合要求(包括数量,质量及安全等),其操作熟练程度及技朮能力为所在班组的平均水平标准工时:指一个合格的操作工人,依照工艺规程的指示,以标准的制造方法,在无延误或打扰的情况下,完成产品一个作业单元所需的实际时间X(1+宽放率).宽放率:对操作者的生理需要,工作疲痨,管理人员的指示等,适当给相当时间比率;毛重:按加工零件成形长度、加工过程中光面余量及原材料规格、长度进行计算,一根定规格长料所能加工零件个数(无条件取整),并将单根材料重量分摊到所加工的零件上,称为单个零件消耗之毛重,用符号M毛表示(以计算值为准);净重:单个料号零件成形后之重量,用符号M净表示(以开发3D模型计算值为准)。4.管理责任:卫浴分厂厂长5.流程管理重点:5.1由卫浴厂IE工程师按职位编制之职能进行以下之作业:a.已有生产之产品,按调度制订之生产计划,制订并完善相应的工艺消耗标准;b.新产品类,按开发制订之量试转移计划,在产品制样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并参考对应之工艺SOP文件,制订并完善相应的工艺消耗标准;c.指导并安排人员对正在生产之产品进行加工工时测量,并提供给分厂厂长作为产品工序加工单价最终制订之理论依据。5.2所需仪器及设备a.一般用量测仪器为可连续计时电子秒表(可连续计时及累计计时)及计算器b.有争议时可用录像带方法进行分析c.记录量测工时用夹板及记录窗体d.产品净重可用电子秤进行称量5.3准备工作a.收集被测量零件或机型相关数据(工艺难易程度),了解被测对象的制程及需要量测的项目核准审核拟制编码:版次:工艺消耗及工时定额建立与维护作业标准共6页年月日第2页b.了解生产现场的作业环境及劳动强度,以确定宽放系数及正确评价所量之工时c.收集现有之铜材规格,以确保工艺制订所选材料的经济合理5.4工艺消耗制订5.4.1按开发产图面及制订之标准工艺选取用料规格:在现有材料规格基础上,尽量选用空心铜材,外圆加工余量单边不超过0.5mm,内孔加工余量双边以1~1.5mm为宜,以零件最终成形精度要求为准选取。5.4.2原材料来料长度设定:圆型棒料来料长度均按2500mm,方型棒料来料长度均按2000mm,管材料长度均按6000mm订料。5.4.3单根材料重量计算公式:圆型:单根材料重量(克)M=ρ*3.14*(D2-d2)*L/4/1000方型:四方单根材料重量(克)M=ρ*(H1*H2-3.14*d2/4)*L/1000六方单根材料重量(克)M=ρ*(0.866*H2-3.14*d2/4)*L/1000管材:单根材料重量(克)M=ρ*3.14*(D2-d2)*L/4/1000注:M-单根材料重量,g;ρ-材料密度(黄铜取8.5g/cm3,不锈钢管取7.8g/cm3),g/cmD-圆型棒料外径,mm;d-原材料内径,mm;(如为实心棒,则数值为零)L-材料长度(按5.4.2中设定选取),mm;H1-四方型材长边,mm;H2-四方型材宽边,mm;H-六方型材对边宽度,mm;5.4.4单根材料加工零件个数N=INT(L/(L1+L2+B))注:N-单根材料加工零件个数,无条件取整(尾数舍去);L1-加工零件最终成形长度,mm;L2-两端光平面余量(直径35mm以下,取2mm,直径35mm以上,取3mm),mm;B-切刀宽度(目前均为锯片下料,厚度2mm),mm;5.4.5零件标准工艺消耗:毛重:M毛=M/N,g;回收铜屑=M毛-M净,g;铜屑回收按月进行,其理论回收总量(克)=Σ(产品单件加工回收铜屑*该产品本月总产量)=Σ(M毛-M净)i*Ni实际回收总量(克)=理论回收总量*0.9~0.95=Σ(M毛-M净)i*Ni*0.9~0.95Ni-某种产品本月总产量Σ-本月所有加工产品回收铜屑合计注:考虑加工过程中的自然损耗,故实际回收时需考虑损耗,取系数为0.9~0.95。5.4.6允许偏差:零件毛重(g)允差(g)零件毛重(g)允差(g)≤30±330~80±480~150±5≥150≤±3%毛重核准审核拟制编码:版次:工艺消耗及工时定额建立与维护作业标准共6页年月日第3页5.5工时测量及定额建立:5.5.1量测方法:标准工时量测人员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选择不影响操作者操作且有利于观测的位置并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观测。为使测量的数值客观,应在被测人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5.5.25.5.3标准工时量测人员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删除异常数据,计算出信赖度在95%时应量测次数N’,根据计算结果,如未达到信赖度要求,根据差异次数进行补测,5.5.3.1重複的次數(N)1234567891011121314合計平均實際的時間(X)67687568767667926.57X23649366449253664493649363649614N=14,ΣX=95,ΣX2=614,依上述公式N’=25次,因此須再觀測11次.5.5.3.2順序排列:589991011121219計算結果:(5-8)/8=-38%<25%(19-12)/12=58%>30%獲得結論:5和19屬於異常數據,予以摒除.5.5.4工種機加焊接拋光組立管理寬放5%5%5%5%疲勞寬放8%10%12%3%合計13%15%17%8%5.6工艺消耗用及工时定额标准的修订及维护:5.6a.新的改善(材料及工艺过程)效果确认后,且影响到工艺消耗及工时定额时;b.设计变更影响到工艺消耗及工时定额时;c.奖励制度实施,工作人员对标准提出埋怨时;d.某产品工作成本太高时;e.新模具使用后;f.新技术及新方法使用后。5.6核准审核拟制编码:版次:工艺消耗及工时定额建立与维护作业标准共6页年月日第4页6.使用表单:序號序號表單及附件名稱表單編號附件一標準工時測量記錄表附件二工艺消耗及工时定额标准7.实施日期:本标准书拟自核准审核拟制编码:版次:工艺消耗及工时定额建立与维护作业标准共6页年月日第5页附件一:标准工时测量记录表XXXXXX公司观测地点标准工时量测记录表观测时间零件名称零件料号作业名称作业编号设备名称设备代码操作台数标工(机)前置时间人员代码作业人数标工(人)作业要素观测次数观测时间xX2观测时间xX2观测时间xX2观测时间xX2观测时间xX212345678910合计观测次数平均值正常时间单元标工应观测次数图示:疲劳宽放管理宽放私事宽放总宽放率标准工时循环工时相关说明说明:1.人操作多机且加工不同的产品时,每个产品分别用一张此表分开测量2.台数及操作人数为生产一个本体或零件的本工序所需之设备台数及操作人数3.当操作自动机床或半自动机床时,人员操作工时与等待工时应分开测量,操作工时给宽放,等待工时不给宽放,加起来为人的标工﹔机器动加工时间不给宽放4.前置工时指本体加工前之改机(调机)时间,一批本体焊接前之模具,物料准备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
- 利用风光互补特性的能量调度方案
-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2024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4有机合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 2024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菩萨蛮其二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5讲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 餐饮行业智慧餐厅管理系统方案
- 2025年度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与许可协议3篇
- 电厂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殡葬改革课件
- 双方个人协议书模板
- 车站安全管理研究报告
- GB/T 12229-2005通用阀门碳素钢铸件技术条件
- 超分子化学-第三章 阴离子的络合主体
- 控制变量法教学课件
- 血压计保养记录表
- 初中中考英语总复习《代词动词连词数词》思维导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