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敢问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风景线_第1页
让敢问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风景线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敢问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风景线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小学数学的教育,一直处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小学生能够敢于提问甚而善于提问,是我们数学教师需要研究和讨论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以前的课堂,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在下面却是昏昏欲睡,根本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泯灭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有的老师能意识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是认识不到位,由以前的满堂灌改为满堂问,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充斥了整个课堂,“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等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的坏习惯。如何改变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把思维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我们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乐问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例如教学《圆的认识》,在课末用电脑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并设问:唐老鸭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做成圆形的。接着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上的车子上颠簸,设问:车轮已改成圆形的,为什么唐老鸭还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经过学生改进后的汽车上嘎嘎”直叫,教师语言配合:唐老鸭在谢谢我们大家呢!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促进思维,而《圆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卡通人物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了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怎样的车轮是舒服的?这时学生就会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二、创建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一种人为优化了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客体支持下儿童主体宽松、积极、愉悦的心境,并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实现主体的能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体充分发展的统一。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给出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一一自行车、篮球架、三角蛋糕等等。学生处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亲切自然,自然而然地放松了,教师的语言再放松、亲切点,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此情况下,生出想了解三角形的特性的迫切心情,自然会有许多关于三角形的问题和疑问产生,再借助学生的情绪,稍加引导,学生就会提出问题。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或者适当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度将会更高。三、提供良好机会,让学生善问没有创造性的教就没有创造性的学;没有创造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成为空谈。问题不同于常规的可以简单模仿例题的习题,也不同于起反馈作用的考题,不能光靠熟练程度来解决,它应是知识的升华,具有新异、创造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我们要随时随地提供良机,让学生提问。1小组讨论时,在教材的重难点”上提问。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弓I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2米,一个身高1.3米一点也不懂游泳的小孩不慎掉进池塘里,会不会淹死?这是本课的难点,不能光凭学生对平均数的求法的熟练程度来解决,而要靠对平均数”概念的深刻理解。待学生了解完,并组织讨论,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不断讨论,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能力。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教学《圆柱的体积》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器具,长方体形状的多呢,还是圆柱体形状的多?为什么生活中的大多数器具都设计成圆柱体呢?这个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了数学的应用性,在形象思维的伴随下,训练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提问。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4、教师提供开放题,让学生在异中问”课后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的潜能。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面积计算后,安排这样的练习题:用三角板画一个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会画1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等这样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那么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该怎样画呢?这样的题目,答案多样性,学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勃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在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以全新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姿态出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切实、充分体现。课堂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或正反抗辩、或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