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象似性课件_第1页
语音象似性课件_第2页
语音象似性课件_第3页
语音象似性课件_第4页
语音象似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音象似性

--直接用于语言教学Jespersen曾从语音模仿角度将语言起源归纳成四种:(1)感叹说(又叫“啵啵说”theTheoryofPooh-pooh)(2)拟声说(又叫“咆哮说”theTheoryofBow-bow)(3)声象说(又叫“叮咚说”theTheoryofDing-dong)(4)喘息说(又叫“吆嘿嗬说”theTheoryofYo-he-ho)这些理论大都涉及到一个模仿声音的问题,仅是模仿的对象和方式有所不同罢了,因此说“人类语言起源于模仿”还是能为广大学者所接受的。体验哲学对音义关系研究同样具有解释力,因为语音最初也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对自然声音的模仿。

他举例:希腊字母p(r)表示运动,因为发r音时,舌头需要颤动---ρετυ(流动),poη(河流),τρóμοs(颤动)等;希腊字母λ(l)表示软而平滑的东西,是因为这两个字母的发音就软而平滑。柏拉图还认为:名称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古罗马人奥古斯汀(354-430:信仰>理性)也持柏拉图的观点,早就提出语言图像论的观点,认为人是以声音来摹仿他所称呼的事物的。他举的例子是:拉丁语mel(蜜)的柔软的声音表示它是甜蜜的东西,而拉丁语acer(铁)的声音表示它是坚硬的东西。莱布尼兹则承认音义两者之间既有任意性,也存在必然的联系,人类的原始语言是根据拟声原则而创造出来的。在某种情况下,决定以什么声音或符号表示观念,是可以发现理由的。如在古代若干民族用R这个字母表示激烈运动和流淌声,以后各个民族的语词中都可以找到许多同样的例证。(3)赫尔德于1772年《论语言的起源》(为柏林皇家科学院1770年获奖论文,并由科学院指定出版)一书中也认为语言的起源与人类对自然界中发出的声响的认知密切相关,他(1999:39-40)“人依靠知性统治自然,而知性也正是语言之母;从物体发出的声音中,人提取出区分特征,从而构成了一种生动的语言。”

这类名称的产生与咩咩的叫声成为羊儿名称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超人起源说的捍卫者们对此有现成的回答:这是任意的!为什么绿色叫‘绿’而不叫‘蓝’?这有谁能解释,有谁能在上帝的理智中找到原因?毫无疑问,上帝喜欢这样,仅此而已!这一来,线索就被剪断了!所有关于语言发明艺术的哲学家探索于是都成了随意杜撰的空中楼阁。……一种根据肤浅空洞的任意性创造出来的语言是与他的整个善于类推的本性相背的。”可见,赫尔德对任意说批判之严厉,读者可自己体会!Haiman(1985a,b)等人的研究认为,可通过还原的办法来恢复(restore)被“扭曲和腐蚀”了的原有象似性的面貌。这很值得我们的深思!Wierzbicka(1988)采取了一种毫不妥协的“最高纲领派”主张(adoptanuncompromisingly“maximalist”position),认为语言中的象似性原则可发挥最大的作用,残存的句法任意性现象仅仅暴露出语言学家们的研究不足之处,还没有能力提出合适的语义解释。《音义学》主要论述了以下一些音义象似性:拟声、语音象征、联觉通感、元音变换、重叠词、首音互换、俗词源学等,目的在于充分挖掘人类语言中音义之间的象似性关系,对被人们长期忽视的音义象似关系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这对于全面了解语言性质具有重大意义。其实,我们若能对音义象似性现象加以全面和仔细的收集,就会发现存在大量例证。如果我们不抱任何先入为主的立场,静而思之,就会发现这种现象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5)参见下文(6)许国璋先生(1988)指出:“语言既是理性的行为,任意性到底存在哪里?”“我们把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解释清楚,比消极地承认任意性远为重要。”

(1)拟声词(2)语音象征:ma,cra-(55%),/sl//roul/,/gr/,/fl/,/sn/,/ump/,/ish/,等3.语言例证mothermamamummymummammymadammaternalmissmatronmaidmistressmatri-metri-Marymarrymatrixmammalmilkmarerolltrollscrollinrollenrollrotateroam…cuckoobuzzsizzplopwhizcluckquackbeepbeeper(语音加工)cockcoughbombbombardbarkboilroartrickledripdropbubble…

slipslideslickslipperyslitherysledsledgesleighslatslateslabsloppysloughysludgyslushslopeslumpslyCr-表示“脆声”也具有拟声性质(仅举其后以a开始的单词)

crab(scratch)螃蟹抓地的声音crack发爆裂声(crackercrackedcrackingcracky)crackle劈曝声,发火花声(cracklingcrackly)cracknel脆硬的饼干crake秧鸡(鸡的叫声)cramp夹子(夹子发出的声音)crane鹤(鹤的叫声)scr-:令人烦躁的撞击声scratch,scrape,screamfl-表示闪动的光:flash,flare,flame,filicker,fl-表示空中的动作:fly,flap,flit,fluttergl-表示不动的光:glow,glare,gloat,gloom,gleam,gloaming,glimmer,-ump笨拙的动作、声音:bump,clump,chump,dump,frump,hump,lump,rump,stump,slump,thump,manlike:mannish

childlike:childish

womanlike:womanishdashrushcrushcrashclashbrushflushsmashplashthrashslashfinishabolishvanishbanishdiminishpunishastonish

(3)语调与语义。升调表示疑问、降调表示肯定的体验哲学解释:人是站立在土地之上的,只有脚踏实地才感到稳妥、才有一种肯定感。而直立向上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因而就产生了一种疑惑感。在语言的语音中就表现为用向上的声调表示疑问,向下的降调表示肯定。

人们会问,英语特殊疑问句不是也用降调吗?其实特殊疑问句中还是传递了不少已知和肯定的信息,仅仅问其中某一部分的未知内容:

WhodidJohnseeyesterday?这个句子预设了

Johnsawsomeoneyesterday.这一肯定性的信息(4)汉语四声与意义。李世中(光明日报1987年4月14日第3版):汉语声调具有象征意义,“清轻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如“飘、扬、漂、浮、习、翱、翔、翩、悠、升”等义的字词用平声;表示“降、附、堕、破、碎、废、溃”等义的字词用去声;表示“绝、裂、折”等义的字词用入声。

我国训诂学家的声训,实际就是一门“音义学”。所谓“声训”,指通过语音分析来解释词义的一种训诂法,从音同或音近的关系来推求事物名称的由来,及指明文字通假方法,揭示语言中音义之间所存在根本的联系。4.声训法

《论语·颜渊》中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礼记》中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说文解字》中也常用这样来训释词义,如:“天,颠也,至高无上。”“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人.wmv

方法

刘熙:

《释名》成为一部语源学名著,其中大量运用了声训的方法来解释词义,如:“衣,依也,人所依以蔽寒暑也。”“天,显也。”

“阳,扬也,气在外发扬也。”“山,产也,产生物也。”“光,晃也。”“亭,停也。”“功,攻也。”“帐,张也。”“地,底也。”“道,导也”,等等。出自《释名》

家.wmv

人.wmv

“尾,微也。”“发,拔也。”“木,冒也。”“士,事也。”“葬,藏也。”“君,尊也。”“室,实也。”“母,牧也。”“诰,告也。”“仲,中也。”段玉裁宋代的王子韶提出了“右文说”,意思是说:“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形声字的意符(左文)表示事物的类别范畴,它的声符(右文)也可传达意义。这显然比声训法又进了一大步,把字的构件成分的音义结合起来加以论述,揭示了具有同一“右文”的多个音同或音近的形声字共有语义要素的神奇而又有趣的现象,西方人倘若能知道这点定会惊奇不已!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举例:“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后来梁启超在《从发音上研究中国文字起源》中补充说:丝缕之小者为“线”,竹简之小者为“笺”,木简之小者为“”,竹木散材之小者为“栈”,车之小者亦为“栈”钟之小者亦为“栈”,酒器之小者为“盏”,水之扬子细沫为“溅”,小巧之言为“”,物不坚密者为“”,小饮为“饯”,轻踏为“践”,薄削为“”,伤毁所余之小部为“残”。右凡“戋”声之字十有七,而皆含小意。梁启超不仅补充阐述了右边含“戋”的一组形声字在音义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且还作了数据调查,占70%。我国学者早就注意到要对语言作量化分析(庄子在《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另外,敖,读音为ao,与“大”有关,则也有明显的音同义同的现象,例如:骜(骏马)、獒(狗四尺)、螯(螃蟹等节肢动物的第一对像钳子样的大脚)、鳌(大龟),另外从“嗷、傲、廒、鏊、熬、遨”等字中也可循声而得此义。这些字都是从“敖(ao)”得声,足以说明了汉语中“音同义同、音近义近”的现象,它们在表示“大”这个大义项上是相同的,各自的小义项则由各字的义符所决定。

这种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来表示相同或相近意义的方法,正体现出我们祖先的智慧。通过这种方法,以语音形式(音同或音近)为先决条件来揭示词源,推索词的命名意义,是基本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既符合象似性原则,也符合经济性原则。

声训法由来已久:初始于先秦,盛于两汉,集大成于《释名》。元初的戴侗,明末的方以智都认识到了汉字中这种“以声求义”的现象,到了清代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发展到了高潮,将“因声求义”视为训诂学中的一大法宝,从黄生、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皆用此法训释词义。戴震说:从音理上推阐的古同声纽的字其义多相近。自段玉裁在《六书音韵表》中建立起上古音系统之后,通过古音来寻求古义,以声求义就有了较为可靠的依据,这一训诂方法自然也就得到普遍承认。段玉裁在《说文解注》中说:“凡同声多同义”(声符同,意义也相同)。如:凡“于(yu)”声字多训大。《说文》:“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段玉裁注“吁,大惊也。”《毛传》“,大也。”

程瑶田(1725--1814)在《果嬴转语记》中专门探讨了“guoluo”这两个音所表示的意义,他说:“里谚所称,虽妇人孺子,见物之果嬴然者,皆知以果嬴呼之,虽微(非)草木之实,苟类是,即无不可与之以是名也。”

果嬴形圆而下垂,在树之果,在地之,其实无不圆而下垂,皆以果嬴名之。栝楼亦果嬴之转语,蜂之细腰者,其腹亦下垂如果嬴,故谓之果嬴。他所说的“果嬴然者”,即意为:只要是像“果嬴”那样圆形的东西,都可从“果嬴”之声得名。汉语的“蜾”也很能说明问题(参见程瑶田《蜾转语记》,果子落地就会发出“骨碌”之声,这就是“果”的来历,然后只要是圆形之物或能发出此类声音的,都以“guoluo”名之。如:虫子“栝楼”:蜂之细腰者器皿“锅”舟名“”人名“佝偻”花的“骨朵”,山名“”(就是湖南的衡山)打水工具“毂辘”等则以声命名等。后来还发展出:“kululu,gululu,dululu,tululu,bululu,pululu”,还可省去首音节说成“lulu”,即汉语的“累累”、“历历”等(参见马秉义2002:124)。

程瑶田还指出“声随形命”的观点,按事物的形状而命之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如“果嬴”之形圆,则凡圆形之“锅”、“毂辘”等都以声命名。“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弗离其声,”意为:物各不同而名称则不变,书写形式不同而其声音不变。

王念孙:“冈,山脊也;亢,人颈也,二者皆有大义。故山脊谓之冈,亦谓之岭,人颈谓之领,亦谓之亢。谓之刚,大绳谓之纲,特父谓之,大贝谓之,大瓮谓之,其义一也。”(经调查汉语中有28个读gang,其中18个与“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