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4+2016年_第1页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4+2016年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42016年(总分:15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总题数:35,分数:70.00)TOC\o"1-5"\h\z1.2012年我国GDP曾长。分数:2.00)A.7%B.7.8%VC.8%D.8.7%TOC\o"1-5"\h\z解析: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分数:2.00)立德树人V教书育人教育均衡教育公平解析:年6月27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中国载人潜水器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的是。(分数:2.00)A.“科学”号“辽宁”号“飞龙”号“蛟龙”号V解析: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的概念是。(分数:2.00)专业大户家庭农场V农民合作社农业合作社解析:年3月22日,在福建召开的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的主题是。(分数:2.00)塑造未来经济融合谋发展创新促繁荣稳步推进全面发展V和平挚友繁荣伙伴解析: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的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分数:2.00)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满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V解析:年3月27日,“金砖国家”五国峰会的主办国是。(分数:2.00)巴西印度南非V俄罗斯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有权宣布考试无效的机构是(分数:2.00)学校教务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V司法部门解析:《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的等次分为(分数:2.00)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优秀及格不及格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优秀合格不合格V解析:《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分数:2.00)15日30日VTOC\o"1-5"\h\z45日60日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分数:2.00)教育为主惩罚为辅V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正面引导表扬为主榜样示范环境陶冶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将促进全体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工作方针是。(分数:2.00)优先发展育人为本V改革创新促进公平解析:TOC\o"1-5"\h\z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分数:2.00)学会关心学会生存V学会创造学会交往解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名言出自。(分数:2.00)陶行知V蔡元培徐特立陈鹤琴解析:《学记》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居必有居学”,这句话强调。(分数:2.00)课内与课外相结合V德育与智育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教师与家长相结合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是。(分数:2.00)主体性评价观专业性评价观发展性评价观V生成性评价观解析: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分数:2.00)显性课程隐性课程V校本课程综合课程解析:《学记》中指出“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分数:2.00)顺序性互补性不均衡性V个别差异性解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最早产生于(分数:2.00)中国印度美洲欧洲“解析:“孟母三迁”体现的德育方法是。(分数:2.00)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V实践锻炼法自我修养法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分数:2.00)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程标准V解析:最为便利和经济的直观教学手段是。(分数:2.00)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课件直观言语直观V解析:儿童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家长取消限制其玩游戏的禁令,这属于___(分数:2.00)消退惩罚泛化负强化V解析:辨别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其知觉类型是。(分数:2.00)空问知觉V时问知觉运动知觉错觉解析:教师制作课件字不宜太小,这是运用感知觉规律的。(分数:2.00)差异律活动律强度律V组合律解析:见到他人随地吐痰感到厌恶,这是。(分数:2.00)直觉的道德情感V想像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法律的道德情感解析:某生读了6遍材料刚好能记住,按照适当过度学习的要求,若要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该生需要再读(分数:2.00)2遍TOC\o"1-5"\h\z3遍V6遍9遍解析:某生会背诵九九乘法口诀并懂得“三三得九”就是3个3相加之和是9,这种学习属于(分数:2.00)信号学习连锁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V解析:“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这种儿童在特定阶段所表现出的思维特点是。(分数:2.00)永久客体性不守恒性自我中心V不可逆性解析:“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指的是。(分数:2.00)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全面性V观察的准确性观察的创新性解析:TOC\o"1-5"\h\z一般而言,低常儿童的智商低于。(分数:2.00)506070V80解析: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分数:2.00)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直接性动机近景的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V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分数:2.00)满足需要促进健康关注生存促进发展填空填空项1:(正确答案:终身教育)学会调适寻求发展V身体健康学会学习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启示教师对学生要。(分数:2.00)充满期望V启发引导严格要求因材施教解析:按照设计图想象自己未来家的样子,这属于。(分数:2.00)再造想象V创造想象无意想象空想解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总题数:20,分数:20.00)36.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空谈误国,1正确答案:实干兴邦)(分数:1.00)正确答案:实干兴邦)填空项1:解析:1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1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营利)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条规定,每年1(时间)为教师节。(分数:1.00)填空项1:解析:正确答案:九月十填空项1:解析:正确答案:九月十日(9月10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平等)解析:《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10))1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1和终身学习。正确答案:能力为重)1正确答案:能力为重)1和制度文化构成的正确答案:精神文化)1思想,这个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分数:1.00)填空项1:解析:41.学校文化是由学校的物质文化、(分数:1.00)填空项1:解析:42.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由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提出的育改革的一种指导理论。(分数:1.00)解析: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看,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的是1发展水平。(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生产力)解析: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1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学校教育)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明了教师劳动具有1的特点。(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示范性)解析:46.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1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创新精神)解析: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是1。(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义务教育)解析: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做定义,第三步叫做1。(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产婆术(助产术))解析: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1。(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集中)解析:智力的核心是1。(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解析: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1阶段。(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形式运算)解析:技能是通过1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练习)解析: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1。(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综合)解析: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是依从、认同和(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内化)解析:在维纳归因理论的六个因素中,将成败归因于1因素,最有利于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分数:1.00)填空项1:(正确答案:努力(主观努力或自身努力))解析: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总题数:3,分数:15.00)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分数:5.00)正确答案:((1)时间管理策(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管理策(学习环境的设置);(3)努力管理策(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社会资源利用策路(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5)学习工具利用策(学习工具的利用)。(每个要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5分))解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分数:5.00)正确答案:((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分)(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1分)(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1分)(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1分))解析: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分数:5.00)正确答案:((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分)(2)注意启发;(2分)(3)讲究语言艺术。(1分))解析:四、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59小题8分、第60小题7分,第662小题各15分,共45分)(总题数:4,分数:45.00)5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初三学生王某平时特别贪玩,经常瞒着父母逃学,学习成绩很差。班主任薛老师采用了罚站、罚抄作业等措施均无效果,最后建议学校开除王某,理由是王某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影响学校中考的升学率。学校采纳了班主任的建议,将王某开除学籍。(分数:8.00)(1).(1)该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2分)(分数:4.00)正确答案:(本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学校、王某(学生)、薛老师(班主任);(2分)(只要答对两个主体即可得分))解析:(2).(2)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分析本案例。(5分)(分数:4.00)正确答案:(①《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所以学校开除学生王某是错误的,也是违法的。(3分)(只要能结合一种法律进行分析即可得3分)②《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班主任薛老师对王某采用罚站、罚抄作业的行为也是违法的。(2分)③《教育法》明确了学生有努力学习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王某未能很好地尽到义务,应接受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和帮助。(2分)(①为必答项,②、③为自由项,若有其他角度的分析论述,只要有理有据,亦可酌情给分))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女生康某将一封“情书”交给班主任赵老师。离开教师办公室的康某心里疑虑重重,又返回到办公室门前,却听到赵老师正有声有色地朗读着“情书”,其他老师发出怪异的笑声,康某羞愧难当,再也不来上学了。材料2:五年级女生杨某,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将一封“情书”交给班主任吴老师,吴老师一番细心开导后,从抽屉拿出一个信封,将“情书”装入并封上,温和地对杨某说:“我不想知道是哪位男生写的,也不想知道信里写了什么,但我知道他表达的是一种纯真的友谊。”多年后,获得硕士学位的杨某拜访退休在家的吴老师。一番叙旧之后,吴老师从书架取出那个发黄的信封,两人一起打开尘封多年的“情书”,发出了阵阵笑声。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内容评析两位教师的行为。(8分)(分数:7.00)正确答案:((1)材料1中班主任赵老师不尊重学生康某的人格权利,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违反了关爱学生和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范。(2分)(2)材料2中班主任吴老师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表现为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3分)(答对三个规范即可得3分)(3)吴老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吴老师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践行教书育人的规范;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退休后还保留着看似微不足道的“信件”,是爱岗敬业的典型;吴老师无疑是师德楷模,以身作则,深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体现为人师表的规范。(3分)(有条理地分析三个方面即可得3分))解析:6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堂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体育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分数:15.00)(1).(1)简析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5分)(分数:7.50)正确答案:(①家庭因素:离异家庭,缺乏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1分)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1分)②社会因素:社会无业青年的不良影响;(1分)③学校因一素:同学嫌弃他,看不起他,得不到班集体的接纳;(1分)④主观因素:自身不努力,没有发挥主观能动作用。(1分))解析:(2).(2)联系材料,分析班主任应如何对李某进行教育。(10分)(分数:7.50)正确答案:(①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2分)②尊重、理解、信任学生;(2分)③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找到教育的切入点;(2分)④协调家庭教育的影响,争取李某父母和祖父的配合,共同教育他;(2分)⑤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引导同学关心他,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2分)(如果从其他角度提出教育措施和建议,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6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方苹果”的启示这是一节美术课。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吗?吃过苹果吗?”学生齐声回答:“见过。”“吃过!”“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苹果,画出你们心中的苹果。”一会儿学生画好了,老师叫学生把画贴在班级后面布置好的“苹果园”里。很快“苹果园”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大的,小的、红的、绿的、圆的、椭圆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方苹果。老师问:“你们见过方苹果?”“没有!”“吃过方苹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