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和变异yn课件_第1页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yn课件_第2页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yn课件_第3页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yn课件_第4页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yn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一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第二节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三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第四节基因重组第五节基因工程返回主目录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第一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一.菌种的衰退和复壮遗传性的变异是绝对的;它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最易觉察的是菌落和细胞形状的改变;生长速度的减缓,代谢能力的减缓(产量少,孢子少。侵染力下降;抗性减低)正变体;衰退;复壮(狭义和广义)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返回目录第一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一.菌种的衰退和复壮第八21)从衰退的菌种群体中把少数个体再找出来,重新获得具有原有典型性状的菌种。

2)有意识地利用微生物会发生自发突变的特性,在日常的菌种维护工作中不断筛选“正变”个体。大量群体中的自发突变菌种的复壮:a)纯种分离;b)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菌种衰退的特点:1)从衰退的菌种群体中把少数个体再找出来,重新获得具有23二、防止衰退的措施1)减少传代次数;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3)经常进行纯种分离,并对相应的性状指标进行检查;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二、防止衰退的措施1)减少传代次数;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4三、菌种保藏在一定时间内使菌种不死、不变、不乱基本要求:基本方法:生活态休眠态培养基传代培养寄主传代培养冷冻干燥斜面、平板液氮、低温冰箱沙土管、冷冻真空干燥三、菌种保藏在一定时间内使菌种不死、不变、不乱基本要求:基本5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一.3个经典实验1、1944年,Avery精确重复了转化实验,确定了转化因子实验证明:将R菌转化为S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返回目录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实验证明:将R菌转化为S菌的6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72、噬菌体感染实验实验证明:进入细菌细胞内部的物质是DNA。DNA包含有产生完整噬菌体的全部信息。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噬菌体感染实验实验证明:进入细菌细胞内部的物质是DNA。8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一)遗传物质在7个水平上的形式细胞水平:存在于细胞核或核质体,单核或多核细胞核水平:原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结构不同染色体水平:倍性(真核)和染色体数核酸水平:在原核中同染色体水平、存在部分二倍体 DNA或RNA,复合或裸露,双链或单链基因水平:具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长度与信息量,转录——翻译密码子水平: 信息单位,起始和终止,核苷酸水平: 突变或交换单位,四种碱基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第八章微生9(三)原核生物的质粒1、定义质粒(plasmid):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三)原核生物的质粒1、定义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02、结构特点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covalentlyclosedcircle,简称CCC)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结构特点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13、质粒的类型严谨型质粒(stringentplasmid):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同步,低拷贝数松弛型质粒(relaxedplasmid):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不同步,高拷贝数窄宿主范围质粒(narrowhostrangeplasmid)(只能在一种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复制)广宿主范围质粒(broadhostrangeplasmid)(可以在许多种细菌中复制)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3、质粒的类型严谨型质粒(stringentplasmid12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一.突变——生物体的表型,突然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一).基因突变营养缺陷型——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能力类型。选择性突变抗性突变型——产生对某种药物或物理因子的抗性类型条件致死突变型-某种条件可生长,另一种条件死的类型。

形态突变性——个体或菌落形态所发生的非选择变化的类型。非选择性突变抗原突变型——指基因突变引起的抗原结构发生突变的变异类型。(L型细菌)产量突变型——指基因突变而获得的在有用代谢产物产量上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一.突变——生物体的表型,突13(二)基因突变的特点

ⅰ.不对应性—指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因这一突变有的可自发或其他诱变因子诱发获得。ⅱ.自发性变量实验:1943年S.E.Luria等又称波动实验涂布实验:1949Newcombe设计平板培养法。平板影印实验:1952证明微生物的抗药性在未接触药物前就产生了,这一突变与药物毫无关系:产生28个突变株。ⅲ.稀有性——一般在10-6-10-9Ⅳ.诱变性——可提高10-105

Ⅴ.稳定性——遗传结构发生了稳定性的变化。Ⅵ.独立性——在某一群体中,即可发生抗青霉素,又可发生抗链霉素的突变型Ⅶ.可逆性——野生型基因突变型基因.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二)基因突变的特点ⅰ.不对应性—指突变的性状与14

基因突变的机理

1.碱基的置换碱基的置换属于一种染色体的微小损伤,也称点突变。分为转换(嘌呤换嘌呤,嘧啶换嘧啶)A-G;颠换(嘌呤换嘧啶或)A-T。2.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使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添加(插入)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转译错误。吖啶类染料,包括亚啶黄。亚啶橙(诱变机制还不清楚)。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基因突变的机理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5

基因突变的原因

1.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实质上是一些原因不详的低剂量诱变因素长期综合诱变作用的结果。辐射或高温。2.微生物自身有害代谢物的诱变效应,如自己产生过氧化氢的作用。3.互变异构效应——酮式至烯醇式的互变效应引起。5-BU。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基因突变的原因1.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第八章16二.突变与育种

1.自发突变与育种

ⅰ.从生产中选育ⅱ.定向培育优良品种——用某一特定因素长期处理某些微生物的群体,同时不断的对他们进行移种传代,选择相应的自发突变菌株。传统的方法。卡介苗(结核分支杆菌)的培育,法国科学家A.Calmette和C.Guerin把牛型结核分支杆菌接种了230代,前后13年,获得了显著减毒的卡介苗。2.诱变育种ⅰ.基本环节—可以概括为由少数到高效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二.突变与育种1.自发突变与育种第八章微生物17

ⅱ.诱变育种应考虑的原则:

(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化学诱变剂——种类很多,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诱变效果显著。NTG处理许多菌种,可得到12—80%的营养缺陷型,又称为超诱变剂,而一般的诱变剂处理只得到几%,拟辐射(有些烷化剂既能诱发点突变,又能诱发只有辐射才能诱发的染色体畸变)。任何能改变核酸结构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核酸生物学功能的改变。三致“致变(正负)致畸致癌”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ⅱ.诱变育种应考虑的原则:(1)选181、平板上无大量菌落出现,说明样品不含诱变剂;2、有抑制圈出现,并在外围长满大量菌落,说明浓度过高;3、在滤紙片周围长满菌落说明浓度合适。该法广泛用于监测食品饮料药物等试样中的致癌物时间3天,准确率85%。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平板上无大量菌落出现,说明样品不含诱变剂;第八章微生19化学诱变方法(较为简单的一种):先在平板表面涂一层出发菌株细胞,然后在平板上放几棵很小的诱变颗粒,或含诱变剂的滤纸片,在菌圈的边缘挑取突变菌落,分别制成悬乳液,稀释涂抹接种,最后用影印培养法或逐个检出法选出突变株。物理诱变剂:紫外线、其它射线。常用的物理诱变方法:紫外线诱变——15w灯,30厘米,时间不短于15秒,不长于10-20分,将5毫升单细胞悬液,放置在6厘米的培养皿中在无盖条件下照射。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0

ⅱ.诱变育种应考虑的原则:(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最好是经过选育过的自发变异株。(3)处理单孢子(或单细胞)、均匀悬液尽管如此还会出现不纯的菌落,称为表型延迟。因为诱变剂只作用于DNA一条连,故某一突变无法反映在当代表型上,对霉菌放线菌处理孢子,对芽孢杆菌处理芽孢。(4)选用最适剂量目前采用杀菌率为70—75%,甚至30—70%(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同一诱变剂的重复使用、两种混合或多种先后使用、同时使用等(6)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和产量间的相关指标一般分为初筛和复筛两种方案。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ⅱ.诱变育种应考虑的原则: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213.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的筛选ⅰ.培养基的选择基本培养基(MM)——仅能满足某微生物野生型营养菌株生长的

最低组分培养。完全培养基(CM)——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SM)——凡只能满足相应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组合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3.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的筛选ⅰ.培养基的选择第八章微生22ⅱ

筛选方案: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初筛的目的: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性状的菌株不至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复筛的目的:确认符合要求的菌株;——复筛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筛选是最为艰难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ⅱ筛选方案:筛选是最为艰难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23可见,设计和采用效率高的筛选方案和方法极其重要。以选育高产突变株为例,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概括如下:可见,设计和采用效率高的筛选方案和方法极其重要。以选育高产突24第一轮:一个出发菌株→→→选出200个菌株→→→选出50株→→→选出5株诱变处理初筛(每瓶一株)复筛(每瓶四株)第二轮:5个出发菌株→→→→→→选出50株→→→选出5株40株40株40株40株40株诱变处理初筛复筛(每瓶一株)(每瓶四株)第一轮:诱变处理初筛(每瓶一株)复筛(每瓶四株)第二轮:4025第三节基因重组

概念——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基因转移到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

注意:重组是分子水平上的,杂交是细胞水平上的概念。杂交包含重组,重组不局限于杂交这一形式。真核微生物中的有性杂交,准性杂交等及原核生物中的转化、转导结合等都是基因重组在细胞上的反映。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返回目录第三节基因重组概念——凡把两个不同性状26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1.

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把它整合在自己的基因组中,再经复制就使自己变成一个转化子。这种受体菌接受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部分新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或转化作用。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1.

转化第八章微生物2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实现其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实现其转化的一种生282·转导

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后者获的前者部分的遗传性状的现象。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为转导子。普遍转导——由温和噬菌体携带供体菌基因组中的任何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当他去感染受体菌时,使后者获得了这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转导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的媒29

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1.有性杂交——指性细胞间的结合和随之发生的染色体重组,并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凡能产生有性孢子的酵母或霉菌原则上都可应用由于高等动植物杂交育种的方式进行育种。2.准性杂交——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一种生殖方式,它可使同种生物两个不同菌株的体细胞发生融合,且不以减数分裂的方式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组重子。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1.有性杂交——指性细胞30准性杂交主要过程为:

主要过程:

⑴菌丝连接:它发生在形态上没有区别,但在遗传性上有差别的同一菌种的两个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频率很低。⑵形成异核体:两个体细胞经联合后,使原来的两个单倍体核集中到同一细胞中,形成异核体,异核体能独立生活。⑶核融合:在异核体中的双核,偶然可以发生核融合,产生双倍体杂合子。10-5-10-7。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准性杂交主要过程为:

主要过程: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31第四节基因工程

概念: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既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把他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染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的受体细胞中,让外源DNA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2.基因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生产多肽类药物、疫苗中的应用:改造传统工业发酵菌种;动植物特性的基因工程改良:基因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返回目录第四节基因工程概念:基因水平上的32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33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一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第二节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三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第四节基因重组第五节基因工程返回主目录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34第一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一.菌种的衰退和复壮遗传性的变异是绝对的;它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最易觉察的是菌落和细胞形状的改变;生长速度的减缓,代谢能力的减缓(产量少,孢子少。侵染力下降;抗性减低)正变体;衰退;复壮(狭义和广义)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返回目录第一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一.菌种的衰退和复壮第八351)从衰退的菌种群体中把少数个体再找出来,重新获得具有原有典型性状的菌种。

2)有意识地利用微生物会发生自发突变的特性,在日常的菌种维护工作中不断筛选“正变”个体。大量群体中的自发突变菌种的复壮:a)纯种分离;b)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菌种衰退的特点:1)从衰退的菌种群体中把少数个体再找出来,重新获得具有236二、防止衰退的措施1)减少传代次数;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3)经常进行纯种分离,并对相应的性状指标进行检查;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二、防止衰退的措施1)减少传代次数;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37三、菌种保藏在一定时间内使菌种不死、不变、不乱基本要求:基本方法:生活态休眠态培养基传代培养寄主传代培养冷冻干燥斜面、平板液氮、低温冰箱沙土管、冷冻真空干燥三、菌种保藏在一定时间内使菌种不死、不变、不乱基本要求:基本38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一.3个经典实验1、1944年,Avery精确重复了转化实验,确定了转化因子实验证明:将R菌转化为S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返回目录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实验证明:将R菌转化为S菌的39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402、噬菌体感染实验实验证明:进入细菌细胞内部的物质是DNA。DNA包含有产生完整噬菌体的全部信息。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噬菌体感染实验实验证明:进入细菌细胞内部的物质是DNA。41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一)遗传物质在7个水平上的形式细胞水平:存在于细胞核或核质体,单核或多核细胞核水平:原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结构不同染色体水平:倍性(真核)和染色体数核酸水平:在原核中同染色体水平、存在部分二倍体 DNA或RNA,复合或裸露,双链或单链基因水平:具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长度与信息量,转录——翻译密码子水平: 信息单位,起始和终止,核苷酸水平: 突变或交换单位,四种碱基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第八章微生42(三)原核生物的质粒1、定义质粒(plasmid):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三)原核生物的质粒1、定义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432、结构特点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covalentlyclosedcircle,简称CCC)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结构特点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443、质粒的类型严谨型质粒(stringentplasmid):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同步,低拷贝数松弛型质粒(relaxedplasmid):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不同步,高拷贝数窄宿主范围质粒(narrowhostrangeplasmid)(只能在一种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复制)广宿主范围质粒(broadhostrangeplasmid)(可以在许多种细菌中复制)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3、质粒的类型严谨型质粒(stringentplasmid45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一.突变——生物体的表型,突然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一).基因突变营养缺陷型——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能力类型。选择性突变抗性突变型——产生对某种药物或物理因子的抗性类型条件致死突变型-某种条件可生长,另一种条件死的类型。

形态突变性——个体或菌落形态所发生的非选择变化的类型。非选择性突变抗原突变型——指基因突变引起的抗原结构发生突变的变异类型。(L型细菌)产量突变型——指基因突变而获得的在有用代谢产物产量上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一.突变——生物体的表型,突46(二)基因突变的特点

ⅰ.不对应性—指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因这一突变有的可自发或其他诱变因子诱发获得。ⅱ.自发性变量实验:1943年S.E.Luria等又称波动实验涂布实验:1949Newcombe设计平板培养法。平板影印实验:1952证明微生物的抗药性在未接触药物前就产生了,这一突变与药物毫无关系:产生28个突变株。ⅲ.稀有性——一般在10-6-10-9Ⅳ.诱变性——可提高10-105

Ⅴ.稳定性——遗传结构发生了稳定性的变化。Ⅵ.独立性——在某一群体中,即可发生抗青霉素,又可发生抗链霉素的突变型Ⅶ.可逆性——野生型基因突变型基因.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二)基因突变的特点ⅰ.不对应性—指突变的性状与47

基因突变的机理

1.碱基的置换碱基的置换属于一种染色体的微小损伤,也称点突变。分为转换(嘌呤换嘌呤,嘧啶换嘧啶)A-G;颠换(嘌呤换嘧啶或)A-T。2.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使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添加(插入)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转译错误。吖啶类染料,包括亚啶黄。亚啶橙(诱变机制还不清楚)。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基因突变的机理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48

基因突变的原因

1.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实质上是一些原因不详的低剂量诱变因素长期综合诱变作用的结果。辐射或高温。2.微生物自身有害代谢物的诱变效应,如自己产生过氧化氢的作用。3.互变异构效应——酮式至烯醇式的互变效应引起。5-BU。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基因突变的原因1.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第八章49二.突变与育种

1.自发突变与育种

ⅰ.从生产中选育ⅱ.定向培育优良品种——用某一特定因素长期处理某些微生物的群体,同时不断的对他们进行移种传代,选择相应的自发突变菌株。传统的方法。卡介苗(结核分支杆菌)的培育,法国科学家A.Calmette和C.Guerin把牛型结核分支杆菌接种了230代,前后13年,获得了显著减毒的卡介苗。2.诱变育种ⅰ.基本环节—可以概括为由少数到高效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二.突变与育种1.自发突变与育种第八章微生物50

ⅱ.诱变育种应考虑的原则:

(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化学诱变剂——种类很多,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诱变效果显著。NTG处理许多菌种,可得到12—80%的营养缺陷型,又称为超诱变剂,而一般的诱变剂处理只得到几%,拟辐射(有些烷化剂既能诱发点突变,又能诱发只有辐射才能诱发的染色体畸变)。任何能改变核酸结构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核酸生物学功能的改变。三致“致变(正负)致畸致癌”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ⅱ.诱变育种应考虑的原则:(1)选511、平板上无大量菌落出现,说明样品不含诱变剂;2、有抑制圈出现,并在外围长满大量菌落,说明浓度过高;3、在滤紙片周围长满菌落说明浓度合适。该法广泛用于监测食品饮料药物等试样中的致癌物时间3天,准确率85%。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平板上无大量菌落出现,说明样品不含诱变剂;第八章微生52化学诱变方法(较为简单的一种):先在平板表面涂一层出发菌株细胞,然后在平板上放几棵很小的诱变颗粒,或含诱变剂的滤纸片,在菌圈的边缘挑取突变菌落,分别制成悬乳液,稀释涂抹接种,最后用影印培养法或逐个检出法选出突变株。物理诱变剂:紫外线、其它射线。常用的物理诱变方法:紫外线诱变——15w灯,30厘米,时间不短于15秒,不长于10-20分,将5毫升单细胞悬液,放置在6厘米的培养皿中在无盖条件下照射。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53

ⅱ.诱变育种应考虑的原则:(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最好是经过选育过的自发变异株。(3)处理单孢子(或单细胞)、均匀悬液尽管如此还会出现不纯的菌落,称为表型延迟。因为诱变剂只作用于DNA一条连,故某一突变无法反映在当代表型上,对霉菌放线菌处理孢子,对芽孢杆菌处理芽孢。(4)选用最适剂量目前采用杀菌率为70—75%,甚至30—70%(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同一诱变剂的重复使用、两种混合或多种先后使用、同时使用等(6)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和产量间的相关指标一般分为初筛和复筛两种方案。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ⅱ.诱变育种应考虑的原则: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543.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的筛选ⅰ.培养基的选择基本培养基(MM)——仅能满足某微生物野生型营养菌株生长的

最低组分培养。完全培养基(CM)——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SM)——凡只能满足相应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组合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3.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的筛选ⅰ.培养基的选择第八章微生55ⅱ

筛选方案: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初筛的目的: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性状的菌株不至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复筛的目的:确认符合要求的菌株;——复筛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筛选是最为艰难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ⅱ筛选方案:筛选是最为艰难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56可见,设计和采用效率高的筛选方案和方法极其重要。以选育高产突变株为例,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概括如下:可见,设计和采用效率高的筛选方案和方法极其重要。以选育高产突57第一轮:一个出发菌株→→→选出200个菌株→→→选出50株→→→选出5株诱变处理初筛(每瓶一株)复筛(每瓶四株)第二轮:5个出发菌株→→→→→→选出50株→→→选出5株40株40株40株40株40株诱变处理初筛复筛(每瓶一株)(每瓶四株)第一轮:诱变处理初筛(每瓶一株)复筛(每瓶四株)第二轮:4058第三节基因重组

概念——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基因转移到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型个体的方式。

注意:重组是分子水平上的,杂交是细胞水平上的概念。杂交包含重组,重组不局限于杂交这一形式。真核微生物中的有性杂交,准性杂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