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件_第1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件_第2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件_第3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件_第4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课复习课1信丰县龙舌中学张诗琅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信丰县龙舌中学张诗琅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2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3物质混合物:空气、海水不同种物质单质(同种元素):氧气、氮气、氢气化合物:水、过氧化氢、氧化铝、高锰酸钾(不同种元素)纯净物:同种物质(氧化物)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物质单质(同种元素):纯净物:(氧化物)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4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离子:(暂不要求)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5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⒈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⒉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⒊分子间是有间隔的。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⒈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⒉分6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性质反应中联系

质量、体积都很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分子(原子)间是有间隔的。

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的性质不同。

反应物分子反应时都会分裂,同时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生成物)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只发生重新组合。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化。不同点共同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性7二、有关电解水的知识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二、有关电解水的知识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8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和解答

1、通直流电在两极上出现气泡,负极上的气体体积︰正极上气体体积=2︰1

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上的气体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3、用燃烧的木条去检验负极上的气体气体燃烧,有蓝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珠。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和解答1、通直流电在两极上出现气泡,负9推断水的组成元素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水氢气+氧气通电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化学式为H2;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式为O2。

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推断水的组成元素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水10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件11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件12⑴从物质结构上:①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②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③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件13⑵从反应过程上: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⑶从反应实质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首先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⑵从反应过程上:14三、水的净化与保护三、水的净化与保护15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通过

等方法可以使水不同程度地得到净化。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通过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16过滤过17过滤:对固体不溶物与液体进行分离。过滤过程中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是指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边缘,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玻璃棒的下端要紧靠过滤器的三层滤纸部分,盛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接滤液的烧杯内壁。过滤:对固体不溶物与液体进行分离。181.说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是因为

;2.说水资源宝贵,是因为

。3.爱护水资源主要从

两方面采取措施。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约占其中的30.4%。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说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是因为19水体污染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水体污染20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环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1)将水循环使用,如用洗菜水、淘米水来浇花;用洗衣水来冲厕所。(2)随手关紧水龙头,并使用节水型水龙头。(3)刷牙时用水杯接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环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121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件22复习课复习课23信丰县龙舌中学张诗琅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信丰县龙舌中学张诗琅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24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25物质混合物:空气、海水不同种物质单质(同种元素):氧气、氮气、氢气化合物:水、过氧化氢、氧化铝、高锰酸钾(不同种元素)纯净物:同种物质(氧化物)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物质单质(同种元素):纯净物:(氧化物)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26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离子:(暂不要求)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27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⒈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⒉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⒊分子间是有间隔的。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⒈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⒉分28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性质反应中联系

质量、体积都很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分子(原子)间是有间隔的。

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的性质不同。

反应物分子反应时都会分裂,同时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生成物)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只发生重新组合。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化。不同点共同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性29二、有关电解水的知识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二、有关电解水的知识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30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和解答

1、通直流电在两极上出现气泡,负极上的气体体积︰正极上气体体积=2︰1

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上的气体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3、用燃烧的木条去检验负极上的气体气体燃烧,有蓝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珠。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和解答1、通直流电在两极上出现气泡,负31推断水的组成元素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水氢气+氧气通电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化学式为H2;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式为O2。

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推断水的组成元素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水32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件33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件34⑴从物质结构上:①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②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③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件35⑵从反应过程上: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⑶从反应实质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首先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⑵从反应过程上:36三、水的净化与保护三、水的净化与保护37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通过

等方法可以使水不同程度地得到净化。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通过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38过滤过39过滤:对固体不溶物与液体进行分离。过滤过程中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是指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边缘,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玻璃棒的下端要紧靠过滤器的三层滤纸部分,盛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接滤液的烧杯内壁。过滤:对固体不溶物与液体进行分离。401.说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是因为

;2.说水资源宝贵,是因为

。3.爱护水资源主要从

两方面采取措施。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约占其中的30.4%。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说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是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