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课件_第1页
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课件_第2页
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课件_第3页
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课件_第4页
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1第八章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1概述气液反应过程指一个反应物在气相,另一个在液相,气相反应物需进入液相才能反应;或两个反应物都在气相,但需进入液相与液相的催化剂接触才能反应。与化学吸收过程极为相似。2概述气液反应过程指一个反应物在气相,另一个在液相,气相反应物3液相:3液相:4积分上式,得:可以据此计算反应时间。式中的各参数由经验方程计算。连续流动鼓泡塔计算4积分上式,得:5上式的关键是YA与-rA的关系。是气相组成,而反应发生在液相中。因此涉及到传递现象,并且和液相的流型相关联。鼓泡塔中流型复杂,存在不同的区域,如安定区和湍动区。56气液反应的步骤:气液相反应--反应物和产物至少有一个存在于液相中,其中典型的是气体的反应吸收。更具有普遍意义:A(g)+B(l)=C(g)其宏观反应历程为:1A从气相主体向气液界面扩散;2A在气液界面处溶解于液相;3溶解于液相的A向液相内部扩散,在扩散的同时与液相中的B发生反应;6气液反应的步骤:4液相中的产物C透过液膜扩散到气液界面;5产物C由气液界面扩散到气相主体。基本理论:双膜理论与物理吸收的差别在于在液相主体和液膜中存在化学反应,反应速率的快慢直接影响了吸收的速率。反应历程亦为连串过程,反应速率决定了控制步骤的所在。74液相中的产物C透过液膜扩散到气液界面;78物理吸收过程的双膜理论模型气液两相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存在滞留膜,组份通过在滞留膜中稳定的分子扩散进行传质,传质阻力完全存在于滞留膜中。8物理吸收过程的双膜理论模型9根据双膜理论的物理模型,可以写出:9根据双膜理论的物理模型,可以写出:10因此可以写成:10因此可以写成:11扩散物A在液膜中的化学反应,使液膜较物理过程的液膜变薄,由变为。注意液膜是流体力学特性,而变薄的液膜就不单纯是流体力学的概念了。δGδLpApAicAcAiδ'L11扩散物A在液膜中的化学反应,使液膜较物理过程的液膜变薄,12则:12则:1313气液反应动力学14在液膜内取一微元体,在定常态下,对A组份作物料衡算(服从Fick扩散定律):气液反应动力学14在液膜内取一微元体,在定常态下,对A组份作151516模型分析:模型是以存在稳定的膜为前提,即:不论气液相主体如何扰动,相界面上滞留膜总是稳定存在。随着气液相流动状况的不同,气液膜的厚度不同。强化传质要通过增加扰动改变膜厚度实现。传质与反应速率的不同,得到不同的膜内浓度分布。16模型分析:17极慢反应传递速率远比反应速率快得多;液相中溶解的A接近其饱和溶解度;化学反应在液相主体中进行,反应速率代表了A的传递速率。17极慢反应18慢反应反应在液相主体中进行,但速率较传递速率为大,液膜中的反应可以忽略(即-rA视为0),与物理吸收相同。δGδLpApAicBcAcAi18慢反应δGδLpApAicBcAcAi19中速反应反应在液相主体与液膜中同时进行:19中速反应20令方程转变为:20令21继续推导:21继续推导:22β恒大于1。曲线下凹。八田数决定了β,γ0,β1

(γ0,chγ1,γ/thγ1)δGδLpApAicBcAcAidl22β恒大于1。δGδLpApAicBcAcAidl23快速反应反应仅发生在液膜区,组份在液膜区已全部反应掉,在液相主体区没有A,因此液相主体中没有反应。23快速反应24cBi不一定为0,与中速反应的区别在于cAL为0,即在液相主体中没有A。δGδLpApAicBLcAi24cBi不一定为0,与中速反应的区别在于cAL为0,即在25瞬时反应过程A与B之间的反应进行得极快,以致于A与B不能在液相中共存。在液膜区存在一个反应面,此面上AB的浓度均为0。δGδLpApAicBLcAi反应面δR25瞬时反应过程δGδLpApAicBLcAi反应面δR26反应面左侧,只有A,没有B,因此,在此区域,为纯物理扩散。反应面右侧,只有B,没有A,因此,在此区域,亦为纯物理扩散。26反应面左侧,只有A,没有B,因此,在此区域,为纯物理扩散27解之,得:反应面的位置:27解之,得:28β代表了反应面的位置,β=1,反应面在液膜位置上,β,反应面与气液界面重合。

2829β意味着B在液膜中的扩散远远大于A组份的扩散或B的浓度远大于A。在反应面与气液界面重合的情况下,B组份在液相主体中的浓度称为在气相A分压下的临界浓度。若此时cBL>cBL临,液相中将不再有A。29β意味着B在液膜中的扩散远远大于A组份的扩散或B的浓30只要是瞬时反应过程,就存在反应面,而反应面的位置,取决于AB的浓度和扩散速率。反应面向相界面移动,刚好接触时的cBL即为cBL临。不仅液相主体没有A,而且连液膜内也没有A。δGδLpApAicBL临cBLcBLcAi30只要是瞬时反应过程,就存在反应面,而反应面的位置,取决于31气液反应动力学小结两个重要参数:化学增强因子β和八田数γ。β=f(γ,cAi,cAL),γ=f(k,DALδL)宏观反应速率最终取决于反应物A的反应特性k,传递特性DAL和体系的流体力学特性δL。强化宏观反应速率需要提高k,DAL,减小δL。当然还与气相传递特性有关。31气液反应动力学小结32γ决定了反应是快是慢,是否存在反应面,反应在何处进行。判据:γ>2属于瞬间反应或快反应过程;宜选用停留时间短的反应器,如填料塔。0.02<γ<2为中速反应;反应大量在液相主体进行,宜选用持液量大的反应器,如鼓泡塔。γ<0.02属于慢反应。32γ决定了反应是快是慢,是否存在反应面,反应在何处进行。33气液反应器气液反应器有许多类型,常见的有:33气液反应器气液反应器有许多类型,常见的有:34填料塔式反应器计算反应器特点:液体沿填料表面向下流动,持液量小;气液接触界面近似等于填料表面积;气液传质过程可以按双膜理论计算。适用于瞬间反应及快反应过程。塔径计算:取0.6-0.8倍液泛速度为空塔操作气速u,V为体积流量。34填料塔式反应器计算35填料层高度计算取塔内微元高度dl对气相作物料衡算:HF,YA出F,YA进L,XA进L,XA出dl35填料层高度计算HF,YA出F,YA进L,XA进L,XA出36快反应及瞬间反应cAL=0,微元体内的相接触面积近似为填料面积:σ为填料比表面。气相中的A分压用比摩尔分率表示:3637代入前式可得:37代入前式可得:38kGA,kLA有经验公式可算。气相视为平推流操作。由于视cAL=0,与液相流型无关。反应级数体现在中。因为是快速反应,传质阻力主要存在于气膜之中。填料高度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为摩尔流量、总压、填料比表面及出入口浓度差。与物理吸收的差别仅在于。如果=1,相当于用大量的液体吸收气相中的A。38kGA,kLA有经验公式可算。39鼓泡塔式反应器的计算液相是连续相,气相是分散相。鼓泡塔反应器的操作分两种,连续与半连续。所谓半连续是指液体一次加入,达到反应要求后一次排出,而气相连续通过。假定:气相流动为平推流,气体分压随高度呈线性变化。液相在塔内为理想混合,物性参数不变。39鼓泡塔式反应器的计算40取反应器内任意横截面对气相进行物料衡算:输入-输出=反应鼓泡塔反应器适用于慢反应过程,全部反应发生在液相主体。ldlYA出F,YA入40取反应器内任意横截面对气相进行物料衡算:ldlYA出F,

选择=结果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选择=结果汇报结束谢谢观看!第八章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42第八章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1概述气液反应过程指一个反应物在气相,另一个在液相,气相反应物需进入液相才能反应;或两个反应物都在气相,但需进入液相与液相的催化剂接触才能反应。与化学吸收过程极为相似。43概述气液反应过程指一个反应物在气相,另一个在液相,气相反应物44液相:3液相:45积分上式,得:可以据此计算反应时间。式中的各参数由经验方程计算。连续流动鼓泡塔计算4积分上式,得:46上式的关键是YA与-rA的关系。是气相组成,而反应发生在液相中。因此涉及到传递现象,并且和液相的流型相关联。鼓泡塔中流型复杂,存在不同的区域,如安定区和湍动区。547气液反应的步骤:气液相反应--反应物和产物至少有一个存在于液相中,其中典型的是气体的反应吸收。更具有普遍意义:A(g)+B(l)=C(g)其宏观反应历程为:1A从气相主体向气液界面扩散;2A在气液界面处溶解于液相;3溶解于液相的A向液相内部扩散,在扩散的同时与液相中的B发生反应;6气液反应的步骤:4液相中的产物C透过液膜扩散到气液界面;5产物C由气液界面扩散到气相主体。基本理论:双膜理论与物理吸收的差别在于在液相主体和液膜中存在化学反应,反应速率的快慢直接影响了吸收的速率。反应历程亦为连串过程,反应速率决定了控制步骤的所在。484液相中的产物C透过液膜扩散到气液界面;749物理吸收过程的双膜理论模型气液两相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存在滞留膜,组份通过在滞留膜中稳定的分子扩散进行传质,传质阻力完全存在于滞留膜中。8物理吸收过程的双膜理论模型50根据双膜理论的物理模型,可以写出:9根据双膜理论的物理模型,可以写出:51因此可以写成:10因此可以写成:52扩散物A在液膜中的化学反应,使液膜较物理过程的液膜变薄,由变为。注意液膜是流体力学特性,而变薄的液膜就不单纯是流体力学的概念了。δGδLpApAicAcAiδ'L11扩散物A在液膜中的化学反应,使液膜较物理过程的液膜变薄,53则:12则:5413气液反应动力学55在液膜内取一微元体,在定常态下,对A组份作物料衡算(服从Fick扩散定律):气液反应动力学14在液膜内取一微元体,在定常态下,对A组份作561557模型分析:模型是以存在稳定的膜为前提,即:不论气液相主体如何扰动,相界面上滞留膜总是稳定存在。随着气液相流动状况的不同,气液膜的厚度不同。强化传质要通过增加扰动改变膜厚度实现。传质与反应速率的不同,得到不同的膜内浓度分布。16模型分析:58极慢反应传递速率远比反应速率快得多;液相中溶解的A接近其饱和溶解度;化学反应在液相主体中进行,反应速率代表了A的传递速率。17极慢反应59慢反应反应在液相主体中进行,但速率较传递速率为大,液膜中的反应可以忽略(即-rA视为0),与物理吸收相同。δGδLpApAicBcAcAi18慢反应δGδLpApAicBcAcAi60中速反应反应在液相主体与液膜中同时进行:19中速反应61令方程转变为:20令62继续推导:21继续推导:63β恒大于1。曲线下凹。八田数决定了β,γ0,β1

(γ0,chγ1,γ/thγ1)δGδLpApAicBcAcAidl22β恒大于1。δGδLpApAicBcAcAidl64快速反应反应仅发生在液膜区,组份在液膜区已全部反应掉,在液相主体区没有A,因此液相主体中没有反应。23快速反应65cBi不一定为0,与中速反应的区别在于cAL为0,即在液相主体中没有A。δGδLpApAicBLcAi24cBi不一定为0,与中速反应的区别在于cAL为0,即在66瞬时反应过程A与B之间的反应进行得极快,以致于A与B不能在液相中共存。在液膜区存在一个反应面,此面上AB的浓度均为0。δGδLpApAicBLcAi反应面δR25瞬时反应过程δGδLpApAicBLcAi反应面δR67反应面左侧,只有A,没有B,因此,在此区域,为纯物理扩散。反应面右侧,只有B,没有A,因此,在此区域,亦为纯物理扩散。26反应面左侧,只有A,没有B,因此,在此区域,为纯物理扩散68解之,得:反应面的位置:27解之,得:69β代表了反应面的位置,β=1,反应面在液膜位置上,β,反应面与气液界面重合。

2870β意味着B在液膜中的扩散远远大于A组份的扩散或B的浓度远大于A。在反应面与气液界面重合的情况下,B组份在液相主体中的浓度称为在气相A分压下的临界浓度。若此时cBL>cBL临,液相中将不再有A。29β意味着B在液膜中的扩散远远大于A组份的扩散或B的浓71只要是瞬时反应过程,就存在反应面,而反应面的位置,取决于AB的浓度和扩散速率。反应面向相界面移动,刚好接触时的cBL即为cBL临。不仅液相主体没有A,而且连液膜内也没有A。δGδLpApAicBL临cBLcBLcAi30只要是瞬时反应过程,就存在反应面,而反应面的位置,取决于72气液反应动力学小结两个重要参数:化学增强因子β和八田数γ。β=f(γ,cAi,cAL),γ=f(k,DALδL)宏观反应速率最终取决于反应物A的反应特性k,传递特性DAL和体系的流体力学特性δL。强化宏观反应速率需要提高k,DAL,减小δL。当然还与气相传递特性有关。31气液反应动力学小结73γ决定了反应是快是慢,是否存在反应面,反应在何处进行。判据:γ>2属于瞬间反应或快反应过程;宜选用停留时间短的反应器,如填料塔。0.02<γ<2为中速反应;反应大量在液相主体进行,宜选用持液量大的反应器,如鼓泡塔。γ<0.02属于慢反应。32γ决定了反应是快是慢,是否存在反应面,反应在何处进行。74气液反应器气液反应器有许多类型,常见的有:33气液反应器气液反应器有许多类型,常见的有:75填料塔式反应器计算反应器特点:液体沿填料表面向下流动,持液量小;气液接触界面近似等于填料表面积;气液传质过程可以按双膜理论计算。适用于瞬间反应及快反应过程。塔径计算:取0.6-0.8倍液泛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