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5顺气散_保命集卷下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顺气散_保命集卷下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221.1. 组成: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21.2. 功效:消渴。热在胃而能饮食,小便黄赤。 221.3. 来源:《保命集》卷下。 22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222. 相似度100%:小承气汤 222.1. 组成:大黄半两,厚朴3钱,枳实3钱。 222.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22.3.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22.4. 功效:伤寒腹胀,大便不通,神昏谵语,脉滑;瘟疫上焦痞满;小儿伤食,腹满疼痛,恶食便秘。伤寒,若腹大满不通;或阳明多汗,津液外出,肠胃躁热,大便必硬而谵语,脉滑;吐下微烦,小便数,大便结;或下利谵语;自得病2-3日,脉弱,无太阳证、柴胡证,烦心,心下结,至4-5日,虽能食少者。瘟疫,热邪传里,但上焦痞满。小儿伤食心胃痛,食入即痛,喜饮凉水,恶食腹满,吐酸便秘。 222.5. 来源:《宣明论》卷六。 223. 相似度100%:厚朴三物汤 223.1. 组成:厚朴8两,大黄4两,枳实5枚。 223.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23.3.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23.4. 功效:腹满痛,大便闭。腹满发热数10日。腹中热,大便不利。暑湿腹痛,大便结。食积痛,寒饮食过伤,心腹卒痛,如锥刺之状,若伤湿热之物,不得化而闷乱便秘者。 233.5. 来源:《金匮》卷上。 234. 相似度100%:厚朴大黄汤 234.1. 组成:厚朴1尺,大黄6两,枳实4枚。 234.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34.3.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34.4. 功效:支饮胸满。腹痛,脉数,应下之症。 234.5. 来源:《金匮》卷中。 235. 相似度100%:三化丸 235.1. 组成:枳实(麸炒)、厚朴(姜汁炒)、大黄各等分。 235.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35.3.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35.4. 来源:《幼科发挥》卷三。 236. 相似度100%:小承气汤 236.1. 组成:厚朴4两(姜制),大黄2两(蒸),枳实1两(麸炒,去瓤)。 236.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36.3.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36.4. 功效:支饮胸满。 246.5. 来源:《三因》卷十三。 247. 相似度100%:小承气汤 247.1. 组成:大黄4两(酒洗),厚朴2两(炙,去皮),枳实3枚(大者,炙)。 247.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47.3.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47.4. 功效:阳明腑实证,热邪与积滞互结,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苔黄糙,脉滑数;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或痢疾初起,腹痛胀满,里急后重。霍乱,大便不通,哕数口,谵语。杂病上焦痞满不通。里症已见三四,脐腹胀满而不甚坚硬,或胸满潮热不恶寒,狂言而喘,病属小热小实小满者。邪传少阴,口燥咽干而渴,或下利肠垢,目不明。 247.5. 来源:《伤寒论》。 248. 相似度100%:枳朴大黄丸 248.1. 组成:枳实、厚朴、大黄(酒煨)各等分。 248.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48.3.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48.4. 功效:小儿伤食,腹满烦热,及伤寒后食复。 248.5. 来源:《育婴秘诀》卷三。 249. 相似度75%:大承气汤 249.1. 组成:大黄4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5枚(炙),芒消3合。 259.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59.3. 加:芒消 259.4. 功效:伤寒、温病或瘟疫阳明府实。身热,大便秘结,频转矢气,胸脘痞满,腹部胀痛拒按,甚或潮热谵语,舌苔焦黄而厚,甚或起刺,或焦黑燥裂,脉象沉实或弦数,甚或沉迟;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实,口舌干燥者;或热厥、痉病,神志昏迷而见阳明热实者。现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菌痢等属里实热证者。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手足然汗出者;阴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属阳明,脉实者;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有燥屎;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阳明病,发热汗多者;发汗不解,腹满痛者;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脉滑而数,有宿食;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男子伤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瘟疫伏邪传胃,烦躁发热,通舌变黑生刺,鼻如烟煤,此邪最重,复瘀到胃。阳明温病,面目俱赤,肢厥,甚者通体皆厥,不瘛疭,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赤,脉沉伏,或并脉亦厥,胸腹满坚,甚则拒按,喜凉饮者。 259.5. 来源:《伤寒论》。 2510. 相似度75%:枳朴大黄丸 2610.1. 组成:枳实(炒)、厚朴(姜汁炒)、大黄(酒蒸)各等分,槟榔减半。 2610.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610.3. 加:槟榔 2610.4. 功效:小儿伤食证,导之不去者。 2610.5. 来源:《育婴秘诀》卷三。 2611. 相似度75%:三化汤 2611.1. 组成:厚朴、大黄、枳实、羌活各等分。 2611.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611.3. 加:羌活 2611.4. 功效:中风入脏,邪气内实,热势极盛,二便不通;及阳明发狂谵语;中风内有便溺之阻隔者;中风九窍俱闭,唇缓舌强;大肠燥闭,不见虚症者。 2611.5. 来源:《保命集》卷中。 2612. 相似度75%:三乙承气汤 2612.1. 组成:大黄1钱,厚朴1钱,枳实1钱,升麻5分。 2612.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612.3. 加:升麻 2612.4. 功效:痘疹实热症,纯阳无阴者。 2612.5. 来源:《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2613. 相似度75%:紫草承气汤 2713.1. 组成:厚朴2两,大黄4两,枳实1两,紫草1两。 2713.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713.3. 加:紫草 2713.4. 功效:身热,脉数,大便秘而腹胀,此热毒壅遏也;或疮半未出,而喘息腹胀,其人大便不通,烦躁作渴,谵语不安者。 2713.5. 来源:《准绳_幼科》卷六。 2714. 相似度75%:桃仁承气汤 2714.1. 组成:枳实1钱,厚朴2钱,桃仁24个(去皮尖,切碎),大黄3钱(另研下)。 2714.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714.3. 加:桃仁 2714.4. 功效:伤寒鼻口出血,及大便秘结,小便黑赤如血,此小腹中有瘀血故也。 2714.5. 来源:《普济方》卷一三四引《德生堂方》。 2715. 相似度67%:小承气汤 2715.1. 组成:大黄、枳实、甘草各等分。 2715.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715.3. 加:甘草 2715.4. 减:厚朴 2815.5. 功效:痘疹热甚,内蕴不出,渴喘烦闷,手足心并胁下有汗,或谵语惊搐,二便秘涩者。 2815.6. 来源:《医统》卷九十一。 2816. 相似度67%:朴黄丸 2816.1. 组成:大黄4两(酒煮),厚朴2两(姜汁炒)。 2816.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816.3. 减:枳实 2816.4. 功效:痢疾,窘迫,腹痛急坠。 2816.5. 来源:《医学传灯》。 2817. 相似度67%:通秘煎 2817.1. 组成:枳实5钱,大黄7钱,瓜蒌4钱。 2817.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817.3. 加:瓜蒌 2817.4. 减:厚朴 2817.5. 功效:伤寒热结不解。 2817.6. 来源:《仙拈集》卷一。 2818. 相似度67%:厚朴汤 2818.1. 组成:厚朴2两(炙),生姜3两,枳实3两(炙)。 2818.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918.3. 加:生姜 2918.4. 减:大黄 2918.5. 功效:霍乱后烦呕;霍乱吐利腹胀。 2918.6. 来源:《外台》卷六引《经心录》。 2919. 相似度67%:陷胸散 2919.1. 组成:大黄1两半,甘草半两,枳实半两(去瓤)。 2919.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919.3. 加:甘草 2919.4. 减:厚朴 2919.5. 功效:热病喘急,及心胸闷结,喘不定。 2919.6. 来源:《普济方》卷一五二引《圣惠》。 2920. 相似度67%:桂心汤 2920.1. 组成:桂(去粗皮)3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4两,枳实(去瓤,麸炒)5两。 2920.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2920.3. 加:桂 2920.4. 减:大黄 2920.5. 功效:霍乱心腹痛,烦呕不止。 2920.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3021. 相似度67%:小承气汤 3021.1. 组成:大黄5钱,厚朴(姜制)1两,枳壳(煨)3钱。 3021.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021.3. 加:枳壳 3021.4. 减:枳实 3021.5. 功效:痘疹后胃弱不能胜谷,谓之食蒸发搐。其人潮热,大便酸臭,秘泄不调,或呕吐肠痛。 3021.6. 来源:《普济方》卷四○四。 3022. 相似度67%:小承气汤 3022.1. 组成:大黄4两(蒸),厚朴8两(姜制),枳壳2两(麸炒,去瓤)。 3022.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022.3. 加:枳壳 3022.4. 减:枳实 3022.5. 功效:刚痉,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齘齿。 3022.6. 来源:《三因》卷七。 3023. 相似度67%:调中汤 3023.1. 组成:厚朴4两,枳实3两,桂1两。 3023.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023.3. 加:桂 3123.4. 减:大黄 3123.5. 功效: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卒然胀满,余无所苦,脉弦迟。 3123.6. 来源:《鸡峰》卷十三。 3124. 相似度67%:大通散 3124.1. 组成:大黄2钱,枳实(麸炒)2钱,甘草1钱。 3124.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124.3. 加:甘草 3124.4. 减:厚朴 3124.5. 功效:伤寒胃中有热,或服热药太多,狂言,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腹痛下血,但实热者。 3124.6. 来源:《扁鹊心书_神方》。 3125. 相似度67%:栀子厚朴汤 3125.1. 组成:栀子14个(劈),厚朴4两(炙,去皮),枳实4个(水浸,炙令黄)。 3125.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125.3. 加:栀子 3125.4. 减:大黄 3125.5. 功效: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 3225.6. 来源:《伤寒论》。 3226. 相似度67%:二圣汤 3226.1. 组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大黄(锉,炒)1两。 3226.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226.3. 减:枳实 3226.4. 功效:久心痛。 3226.5.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3227. 相似度67%:导痰汤 3227.1. 组成:神曲2钱,枳实2钱,大黄2钱。 3227.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227.3. 加:神曲 3227.4. 减:厚朴 3227.5. 功效:过食伤脾,健运无力,致食不得消化,郁于肠胃之间,而为泄泻。 3227.6. 来源:《杏苑》卷四。 3228. 相似度67%:枳实厚朴汤 3228.1. 组成:枳实1钱2分,厚朴1钱8分。 3228.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228.3. 减:大黄 3328.4. 功效:腹满,或燥屎不通者。 3328.5. 来源:《家塾方》。 3329. 相似度67%:朴黄汤 3329.1. 组成:大黄、厚朴各等分。 3329.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329.3. 减:枳实 3329.4. 功效:支饮脑痛。 3329.5. 来源:《脉因证治》卷下。 3330. 相似度67%:枳实汤 3330.1. 组成:枳实(去瓤,麸炒)半两,栝楼实1个(并瓤用),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两。 3330.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330.3. 加:栝楼实 3330.4. 减:大黄 3330.5. 功效:胸痹。 3330.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3331. 相似度67%:枳实汤 3331.1. 组成:枳实(去瓤,麸炒)4个,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两。 3331.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431.3. 减:大黄 3431.4. 功效:胸痹。 3431.5.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3432. 相似度60%:承气汤 3432.1. 组成:大黄、朴消、豆豉、枳实、厚朴各等分。 3432.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432.3. 加:朴消、豆豉 3432.4. 来源:《摄生众妙方》卷四。 3433. 相似度60%:承气化毒汤 3433.1. 组成:枳实、厚朴(姜炒)、大黄(酒炒)、槟榔、甘草。 3433.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433.3. 加:槟榔、甘草 3433.4. 功效:痘疮,狂妄发躁,手足宜热而反冷,阳极似阴,谓之阳厥。 3433.5. 来源:《万氏家妙方》卷六。 3434. 相似度60%:承气汤 3434.1. 组成:厚朴4两(去皮),姜2两(同捣烂,焙干),大黄2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消1两半。 3434.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434.3. 加:姜、芒消 3534.4. 功效:刚痉,大便不通10数日。 3534.5. 来源:《普济方》卷九十六。 3535. 相似度60%:厚朴汤 3535.1. 组成: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柴胡(去苗)1两半,大黄(锉,炒)1两半,朴硝2两,枳实(去瓤,麸炒)3分。 3535.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535.3. 加:柴胡、朴硝 3535.4. 功效:伤寒5-6日,大便不通,壮热头疼,谵语,肠中有结燥。 3535.5.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3536. 相似度60%:木香承气丸 3536.1. 组成:枳实(炒)、厚朴(姜汁炒)、槟榔(酒浸)各等分,木香减半,大黄(酒浸)分两同上3味。 3536.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536.3. 加:槟榔、木香 3536.4. 功效:伤食,腹胀或痛,吞酸恶食,大便不利者。 3536.5. 来源:《幼科发挥》卷三。 3537. 相似度60%:大黄丸 3537.1. 组成:大黄3两,芍药3两,厚朴3两,枳实6斤,麻子仁6合。 3537.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637.3. 加:芍药、麻子仁 3637.4. 功效: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坚强难者;内有虫滞。 3637.5. 来源:方出《医心方》卷十二引《葛氏单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3638. 相似度60%:承气汤 3638.1. 组成:大黄1钱,厚朴1钱,枳实1钱,甘草5分,芒消1钱。 3638.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638.3. 加:甘草、芒消 3638.4. 功效:痘疮发热腹痛,大渴烦躁,大便闭,狂妄者;痘疮焦黑,烦渴顿闷,喘促而厥逆,大便不通者。胃腑实效,口噤胸满,卧不着席,脚挛急,大便闭结不通。 3638.5. 来源:《痘科类编释意》卷三。 3639. 相似度60%:调胃承气汤 3639.1. 组成:大黄、芒消、枳实、厚朴、黄芩。 3639.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639.3. 加:芒消、黄芩 3639.4. 功效:阳明经胃实,潮热谵语,燥渴,大便不通,手足濈濈自汗,或面赤谵语,脉洪数,或揭去衣被,恶热,饮水不止者。 3639.5. 来源:《伤寒全生集》卷二。 3640. 相似度60%:三一承气汤 3740.1. 组成:大黄半两(去皮),芒消半两,厚朴半两(去皮),枳实半两,甘草1两。 3740.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740.3. 加:芒消、甘草 3740.4. 功效:伤寒、杂病里热壅盛,大、小、调胃三承气汤证兼备,腹满实痛,谵语下利,内热不便;及中风僵仆,风痫发作;产妇胞衣不下;小儿斑疹黑陷。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泄,热甚喘咳,闷乱惊悸,狂癫目疼,口疮舌肿,喉痹痈疡,阳明胃热发斑,脉沉可下者;小儿热极,风惊抽搐,气喘昏塞,并斑疹黑陷,小便不通,腹满欲死;或斑疹后热不退,久不作痂;或作斑纹疮癣,久不已者;怫热内成疹癖;坚积黄瘦,卒暴心痛,风痰酒隔,肠垢积滞,久壅风热,暴伤酒食,烦心闷乱,脉数沉实;或肾水阴虚,阳热独甚,而僵仆卒中,一切暴暗不语,蓄热内甚,阳厥极深,脉反沉细欲绝;或表之冲和正气,与邪热并之于里,则里热亢极,阳极似阴,反为寒战,脉微而绝;或风热燥甚,客于下焦,而大小便涩滞不通者;或产妇死胎不下,及两感表里热甚,须可下者。伤寒结胸,虽脉浮而里势恶,虽可下者。玉茎中痛。伤寒大承气汤证腹满实痛,调胃承气汤证谵语下利,小承气汤证内热不便,三一承气汤合而为一也。及治中风僵仆,风痫发作。 3740.5. 来源:《宣明论》卷六。 3741. 相似度60%:栀子豆豉汤 3741.1. 组成:枳实1钱,山栀子1钱,厚朴2钱,大黄(另研)3钱,豆豉3钱。 3741.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741.3. 加:山栀子、豆豉 3841.4. 功效:伤寒6-7日后,因酒食所伤,胁腹疼,大便结,发热,发渴。 3841.5. 来源:《普济方》卷一四六引《德生堂方》。 3842. 相似度60%:枳实汤 3842.1. 组成:枳实(去瓤,麸炒)半两,厚朴(姜制,炒)1两,大黄(酒蒸)3钱,甘草(炙)3钱,桂心(不见火)2钱半。 3842.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842.3. 加:甘草、桂心 3842.4. 功效:热胀。腹胀发热,大便秘实,脉多洪数。 3842.5.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三○引《济生》。 3843. 相似度60%:小承气加芍药地黄汤 3843.1. 组成:大黄2钱,厚朴钱半(炒),枳实1钱(炒),芍药2钱,生地6钱。 3843.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843.3. 加:芍药、生地 3843.4. 功效:温疫,阳明腑证,潮热汗出,谵语,腹痛便秘。 3843.5. 来源:《松峰说疫》卷二。 3844. 相似度50%:大承气加芍药地黄汤 3844.1. 组成:大黄8钱(生),芒消3钱,厚朴4钱,枳实4钱,芍药3钱,生地8钱。 3844.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944.3. 加:芒消、芍药、生地 3944.4. 功效:温疫,阳明腑证,潮热汗出,谵语,腹痛便秘者。 3944.5. 来源:《医学摘粹》。 3945. 相似度50%:栀子大黄汤 3945.1. 组成:栀子14个,大黄1两,枳实5个,豉1升。 3945.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945.3. 加:栀子、豉 3945.4. 减:厚朴 3945.5. 功效:酒黄疸,心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斑黄黑。 3945.6. 来源:《金匮》卷中。 3946. 相似度50%:调胃承气汤 3946.1. 组成:大黄、枳壳、厚朴、甘草。 3946.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3946.3. 加:枳壳、甘草 3946.4. 减:枳实 3946.5. 功效:伤寒阴厥。用温复阳太过,不耐辛温,胃热谵语。 3946.6. 来源:《伤寒大白》卷四。 3947. 相似度50%:导气除湿汤 4047.1. 组成:羌活1钱半,当归身1钱,枳实5分,大黄5分。 4047.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4047.3. 加:羌活、当归身 4047.4. 减:厚朴 4047.5. 功效:脚气肿痛。 4047.6. 来源:《医学发明》(人卫本)卷八。 4048. 相似度50%:当归承气汤 4048.1. 组成:当归尾1两,大黄(酒洗)5钱,芒消5钱,枳实5钱,甘草(蜜炙)3钱,厚朴5钱。 4048.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4048.3. 加:当归尾、芒消、甘草 4048.4. 功效:内有实热,致发阳厥、癫狂或溺血。 4048.5. 来源:《内经拾遗》卷二。 4049. 相似度50%:当归保命承气汤 4049.1. 组成:当归1两,大黄5钱,元明粉3钱,生甘草1钱5分,枳实3钱(炒),厚朴2钱(炒)。 4049.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4049.3. 加:当归、元明粉、生甘草 4049.4. 功效:结胸之证,大便干燥,脉沉弦有力者。 4149.5. 来源:《慈航集》卷上。 4150. 相似度50%:止旋饮 4150.1. 组成:大黄(酒炒)5钱,(山介)茶8钱,枳实3钱,生姜7片。 4150.2. 原方对照:厚朴(姜制)1两,大黄4两,枳实2钱(炒)。 415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钢管配送合同细则
- 2025年中国流体动压轴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海狮圆顶帽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模切机配件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数字显示卡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4D打印PLLA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 基于科技文献的主臟化研究
- 荷花形象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 2025年中国双组份非焦油聚氨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徐州房产预售合同范本
- 2024年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类考试题库及答案(共500题)
- 工程进度款支付台账-1-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78课件讲解
- 16.2《登泰山记》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
- 【课件】如何保障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
- 2024年深圳科技企业员工聘用合同3篇
- 结肠术后恢复护理
- 综艺节目赞助合同(2024年版)
- 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2024东莞市劳动局制定的劳动合同范本
- 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