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辅导提纲
钦州学院莫华善
2011.8
广西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辅1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篇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第二讲: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篇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2一、教育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与人、社会有密切联系。教育的主要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受教育者。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一、教育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3如何理解:“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如何理解:4二、关于高等教育学1.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3.潘懋元: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创始人4.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简况二、关于高等教育学1.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5什么是高等教育学
研究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探索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科。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学校教学论高等学校德育论高等学校管理论本教材的观点:基本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组成部分什么是高等教育学6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轨迹1978年厦门大学成立高等教育研究所1981、1986年分别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1983年高等教育学正式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1984年潘懋元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198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轨迹1978年厦门大学成立高等教育研究所7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期刊1.《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清华大学)
3.《中国大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4.《中国高等教育》(教育部)5.《中国高教研究》(高教学会)6.《教师教育研究》(北师大、华东师大)7.《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8.《复旦教育论坛》(复旦大学)9.《现代大学教育》(中南大学)10.《高教探索》(广东高教学会)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期刊1.《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8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网站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3.中国高等学校教师网4.中国高等教育网5.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网站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9三、高等教育的本质(一)高等教育的概念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表述(P6
)2.一些学者的观点3.中国《高等教育法》的表述
4.高等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三、高等教育的本质(一)高等教育的概念10
理解高等教育的两个角度1.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位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2.高等教育的性质培养专门(或专业)人才的教育。理解高等教育的两个角度1.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位置11
高等教育的概念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
12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的
高深性专业性
13与高等教育的相关概念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系统高等学校大学高等教育机构与高等教育的相关概念高等教育学14四、高等教育目的与功能(P8-9)高等教育基本规律:1.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规律。2.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四、高等教育目的与功能(P8-9)高等教育基本规律:15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华东师大戚业国教授:
给文凭拥有者一个好工作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从来不是设立大学的本意大学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寻求就业,并逐步获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大学帮助学生读书明理,提升修养、品质、智慧
大学是探究未知世界的场所大学是年轻人交往的地方大学是实现学生身份到工作身份转化的必要预备大学帮助年轻人获得安身立命的专业能力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华东师大戚业国教授:
16
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发展知识能力提高文明素养提升社会地位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发展知识能力17高等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
国内外很多学者论证了此问题,主要观点有:学校是使人从社会低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电梯,学校通过选拔考试,从而决定人们的社会地位。人们在青少年时代接受教育的年限越长,在成人时获得的社会地位就越高。对个人的职业地位影响最大的是本人的教育。高等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筛选的主要手段和上升流动的决定性因素。高等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国内外很多学者论证了此问题,主18高等教育何以为“高”?高等教育何以为“高”?19五、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阶段(P13)萌芽时期大学中世纪大学文艺复兴时期大学近代大学工业化社会大学五、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阶段(P13)202.中世纪大学的特点(P14)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民主管理2.中世纪大学的特点(P14)大学自治213.现代大学诞生的标志(P16)柏林大学的创立及其教育理念的实践标志着现代大学的诞生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3.现代大学诞生的标志(P16)柏林大学的创立及其教育理念的224.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P17)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莫雷尔法案》后形成的美国一大批赠地学院,适应了工农业迅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促进了高等教育向社会服务延伸,直接导致高等教育服务社会职能的确定。4.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P17)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235.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大学”与今天大学的区别5.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大学”24中国大学的三次转型发展1922年新学制颁布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
中国大学的三次转型发展25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26六、高等学校的职能及其发展
1.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及其相互关系。《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2.大学职能经历了哪些变化和发展?(P22)六、高等学校的职能及其发展1.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及27
大学职能的演变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大学,其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19世纪初以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为标志,确立了科学研究的职能。19世纪末美国“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职能的演变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大学,其主要职28
美国高等教育何以独占世界鳌头?美国高等教育29
现代大学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现代大学的三大社会职能(1)培养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3)服务社会
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三种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在职能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则是直接关系到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服务社会是前两大职能的延伸。现代大学,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关系。(P25)现代大学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现代大学的三大社会职能30
现阶段我国高校分类情况(补充内容)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的分类(1)研究型大学(2)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3)教学型大学或学院、社区学院或二年制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分类(1)博士/研究型大学(2)硕士型大学(3)学士型大学(4)高职高专院校
教育部“211”“985”大学评审(1)“211”高校107所(2005年)(2)“985”高校43所(2008年)现阶段我国高校分类情况(补充内容)清华大学21世31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补充内容)一些研究者提出了6个方面的标准:有一批国际上知名的一流学科属于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中有一批世界大师级学者办学特色明显,办学理念明确国际化程度和留学生比例高学生素质一流,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人才,特别是杰出的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补充内容)一些研究者提出了632正确认识我国大学教师的差距
(补充内容)我国大学教师总体水平不高,学术大师匮乏。诺贝尔奖从颁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获奖总人数已达到五百多人,其中3/4来自大学,而我国目前拥有107.6万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却不曾有一人问鼎诺贝尔奖。2007年,我国学者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37篇,而美国学者发表1193篇;我国学者在《Nature》发表论文29篇,而美国学者发表960篇。1997—2007年间,我国SCI论文篇均被引次数为3.9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正确认识我国大学教师的差距(补充内容)我国大学教师总体水平33我国大学教师学位层次偏低,学缘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在10%左右,美国大学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90%。美国一流大学非常重视师资的“远缘杂交”,众多名校毕业生都有在其他大学、科研机构或企业教学工作的经历后才回到母校任教。而中国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有研究表明,平均高近5倍。“近亲繁殖”所形成的学术生态系统具有同质性,不仅不利于学术创新,而且易导致大学学术的退化。我国大学教师学位层次偏低,学缘结构不尽合理。34我国大学教师重评价轻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桎梏了教师的发展。大学教师评价具有重要的管理价值和导向价值。美国大学在教师评价过程中非常注重教师的发展,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都建立了系统的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发展项目与评价机制。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过多地注重科研考核及教师的学位层次,发展性指标的缺失,弱化了大学教师的发展后劲。同时,大学教师评价标准单一,未能建立与不同大学类型特征相匹配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
我国大学教师重评价轻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桎梏了教师的发展。35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教师基本情况全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29.5万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为47.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13.6%,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33.5%。一批研究型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已达到50%以上。40岁以下教师占63.5%。高校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达到了65.8%。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教师基本情况全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363.高等教育两种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P25)(1)通才教育实施知识面宽、社会适应性广的教育综合性基础性广博性(2)专才教育实施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分科应用性实际能力职业性3.高等教育两种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P25)(1)通才教育374.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P28)1970年美国加州大学学者马丁·特罗提出:英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大众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50%。普及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以上。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开始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4.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P28)1970年美国加38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着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只面向少数人,教育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人才和治国精英。大众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39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趋势发展方向大众化。2009年全国高等教育规模2979万人,毛入学率24.2%。有高等学校2689所,本科院校1090所(独立学院322所),高职高专院校1215所(高职院1071所)。培养研究生单位796个。普通高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11000多人。办学形式多元化。办学体制多元、投资渠道多元。办学模式市场化。高校招生、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科研成果等都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办学途径国际化。加入WTO后,高等教育广泛地参与全球范围的教育服务竞争。办学手段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校园、远程教育、网络大学等相继出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趋势发展方向大众化。2009年全国高402009年,在校生万人规模的高校有615多所。有研究认为,高校规模在8000-10000人效益最高。2009年,高职高专在校生数量193万,占普通高校本专科比例达到了36.3%。2009年,全国民办高校656所,在校生163万余人。2009年,在校生万人规模的高校有615多所。有研究认为,高41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高等学校如何定位?学校办学定位问题包括办学类型、目标、层次、功能、质量、服务等定位。依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立足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充分借鉴国内外高等学校的成功经验,确立科学发展观,明确办学方向,制定发展规划。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办学特色建设,着力营造办学品牌。妥善处理高等学校办学职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高等学校如何定位?学校办42
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举例:1.钦州学院办学定位2.华东师范大学办学定位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举例:435.高等教育政策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P30)1.高等教育平等2.高等教育效率3.我国高等教育“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的政策取向
5.高等教育政策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P30)1.高等教育平等44大学教育应该是“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大学教育应该是45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正式发布信息,从2011年起,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全面试行注册入学录取模式。所谓“注册入学”,是指在学生及家长自愿的前提下,不参加高考,不填报志愿,高校通过注册直接录取一部分学生。这意味着考生除了通过高考,上大学又多了一条路。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正式发布信息,从2011年起,江苏省民办高职46基本观点:教育平等是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教育平等与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教育平等的不同解释,往往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将入学机会的平等拓展至入学机会均等、教学过程平等、教学结果平等是一种必然趋势。高等教育效率取决于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有效率可言。基本观点:教育平等是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47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研究员主持的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研究结果
1.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按重要性程度依次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民族差距、性别差距。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2.课题的主要结论一是城乡差距正在改善;二是阶层差距正在凸现;三是大学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3.有利于高等教育机会更趋均衡的措施一是改变高中教育状况;二是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三是加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研究员主持的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48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十大主流意识
1.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2.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永远的中心3.质量是大学永恒的主题4.学科建设是大学的龙头工作5.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的主体工程6.学术追求是大学的灵魂7.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8.服务是大学管理的目的9.创新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10.特色是大学的魅力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十大主流意识1.培养人是高等教育49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篇第四讲: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第五讲: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第六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第七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第八讲: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篇第四讲: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50一、高等学校的教师(P3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等学校的教师,不仅承担培养人的任务,而且还对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一、高等学校的教师(P3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51高校教师职业角色定位(P37)教育者研究者服务者高校教师职业角色定位(P37)教育者52两个概念(P39)1.职业生涯成功2.高校教师成长两个概念(P39)1.职业生涯成功53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P40)1.专业知识2.专业能力3.专业情意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P40)1.专业知识54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55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P48)
角色任务活动指向1.教育者→教书育人→以教育教学作用于大学生2.研究者→科学研究→以学术研究作用于科学3.服务者→社会服务→以服务作用于现实社会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P48)
角色任务56如何看待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科学家钱伟长说过一句话:“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如何看待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科学家钱伟长说过一句话:57什么是理想的大学教师?一是作为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作为研究者,矢志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三是作为服务者,充满社会关怀,推动社会进步。什么是理想的大学教师?一是作为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58什么样的教师是好老师?2010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3369人进行了此项问题的调查。
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主要原因:社会不良风气对老师影响太大(68.2%)教师考核、评价、监督机制不合理(65.5%)应试教育体制制约(60.2%)教师选拔、任用机制有待改进(52.6%)具有教育使命感的教师太少(48.0%)等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富有人格魅力”(63.1%),“敬业”(62.1%)、“爱学生”(61.5%)、“因材施教”(53.1%)、“亦师亦友”(50.9%)、“有为国育才的责任感”(44.1%)等。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老师?2010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59高校教师队伍的职称、学缘结构(P48)什么是“双师型”教师?行政标准--院校标准--学者标准--高校教师队伍的职称、学缘结构(P48)什么是“双师型”教师?60二、高校学校的学生---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结构层次的复杂性二、高校学校的学生---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61关于大学生的几个问题(P50)学生的本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关于大学生的几个问题(P50)学生的本质62---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主动性(自主性)开放性(多渠道性)独特性创造性专业性---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主动性(自主性)63三、大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其相互关系(P52)
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大学是为学生而举办的。与其说大学是大学教师教书的地方,不如说是大学生学习的地方。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知识的学习者和构建者,也是知识的研究者和探索者,认知方法的实习者,自身学习过程的管理者,是学习的能动者。三、大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其相互关系(P52)64教师:教学活动的主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可以理解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指导者、主动指导者、主动导向者、主动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教师: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可以65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高校师生关系间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
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高校师生关系间的66高校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及其表现(P57)如何看待高校师生冲突?
(中国政法大学“杨帆事件”)高校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及其表现(P57)如何看待高校67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加强理解和沟通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民主与平等自由与宽容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加强理解和沟通68四、大学教什么(P59)
两个依据: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教育的目的四、大学教什么(P59)两个依据:69高等教育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70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
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71实现大学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实现大学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72教学内容的内涵:
(P60《教育大辞典》的界定)课程的概念:广义的课程:学校教育中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创设的所有教育影响。狭义的课程: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包括各教学科目的名称、地位、开设的顺序和教学时数。对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的三种价值(P62)教学内容的内涵:
(P60《教育大辞典》的界定)课程的概念:73大学的课程体系通识类课程→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塑造人的课程。专业类课程→落实培养“专门人才”的要求。专业交叉和文理渗透类课程→落实“高级”要求的一种安排,培养创新能力。高校课程的类型划分(P65)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P68)大学的课程体系通识类课程→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74我国大学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P67)1.公共基础课程(或通识课程):政治理论课、中外文化、人类道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外语等。2.专业基础课程3.专业主干课程4.专业前沿课程每一类课程应该有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我国大学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P67)1.公共基础课程(或通识75五、高校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改革课程组合方式的三个维度(P69)微观层面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P72)
优秀大学教材的特点或基本要求是什么?五、高校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改革课程组合方式的三个维度(P676
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P77)
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P78)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P77)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77六、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P85)
内涵:1.是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2.是师生交往的过程3.是课程资源拓展的过程4.是教学预设性与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5.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过程特征:
教育性、发展性、真实性、互动性六、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P85)
内涵:78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据说有一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就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又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又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出海不论是墨鱼还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捕到。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据说有一个渔夫每次79七、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原则(P91)
---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1.教学相长性规律2.教学发展性规律3.教学教育性规律
七、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原则(P91)
---高校教学活动的80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
1.主导主体性相结合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3.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
1.主导主体性相结合81八、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和基本策略---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1.准备教学2.实施教学3.评价教学4.反思教学大学教师开学应该做什么?八、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和基本策略---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82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P102)教学策略: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主要的教学策略有:讲授策略(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对话策略(问答、讨论等)指导策略(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等)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P102)教学策略:为83大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技能训练、科研训练教学沙龙(或茶馆聊天)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双语教学、社会实践大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84
----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发现教学法(也称问题探究法、研究性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85
“教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86九、高校教学评价的内涵与功能(P107)大学教学评价的内涵:由特定的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大学教学评价客体所实施的价值判断活动。大学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子类。九、高校教学评价的内涵与功能(P107)大学教学评价的内涵:87大学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功能鉴定诊断反馈调节激励导向大学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功能88高校教学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高校教学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89
高校教学评价的类型(P110)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高校教学评价的类型(P110)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90目前开展教学评价的主要领域学校教学水平评价(优秀、良好、合格)学科(专业)评价(精品、重点、优质)课程评价(精品、重点)教材评价(精品、重点)学生学业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目前开展教学评价的主要领域学校教学水平评价(优秀、良好、合格91十、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业成绩的评价日常测验、考查、考试等方法相对于教师评价,对学生评价的观测点偏少,不利于完整全面地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特性。
十、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与方法:92新兴的学生评价方法(P114)学习契约量规新兴的学生评价方法(P114)93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P118)----评价内容(“多观测点,粗量化等级”的特点)教师素质教学过程教学成果每一项评价内容还包括若干具体评价指标,基本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状态。----基本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课堂观察(专家、同行、管理者等多个评价主体)学生学业成就学生评教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P118)----评价内容(“多观94学生评教与大学教师的教学自由
学生评教与大学教师的教学自由95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P120)
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P120)96十一、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备课说课艺术(P124)上课艺术(P134)教师课堂口头语言→教师的口语教师教学书面语言→教师的板书教师课堂体态语言→教师的教态听课评课艺术(P152)十一、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97大学教师为何患上“PPT依赖症”?高等教育学辅导提纲课件98大学教师讲好一堂好课的参考标准1.内容丰富,信息量大2.概念明确,讲解深入3.重点突出,选材适当4.脉络清晰,逻辑性强5.语言考究,准确生动6.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得当7.师生互动,气氛活跃8.启发诱导,教法合适9.学时准确,不拖不欠10.精神饱满,教态大方内容
语言板书表达形式时间教态大学教师讲好一堂好课的参考标准1.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内容语99叶澜教授关于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叶澜教授关于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有意义100国家教学名师孙正聿对教学的感悟(吉林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展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讲课要“充满自信,精神饱满,神采飞扬,富有魅力。”教学中,宏观线索的勾勒,微观细节的阐述,逻辑分析的独白,讲解视角的转换,典型案例的穿插,恰倒好处的板书,思想感情的交流,疑难问题的提示,人格力量的感染,理论境界的升华,所有这些必须是成竹在胸,水乳交融,挥洒自如,引人入胜。
国内高校一些教师的课堂状态国家教学名师孙正聿对教学的感悟(吉林大学)教学101陈果老师的讲课陈果老师的讲课102当代学者陈平原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大学’更充满灵性的场所了,人世间一切场所,唯有大学最适合做梦、写诗、拒绝世俗以及容纳异端。如果连大学校园里都‘一切正常’,没有任何特立独行与异想天开,绝非人类的福音。”当代学者陈平原说:10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篇第九讲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第十讲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篇第九讲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104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P169)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P169)105我国高校科研:问题、挑战、原则我国高校科研存在的问题(P173)科研体制障碍缺乏战略性科研规划缺乏拔尖人才我国高校科研:问题、挑战、原则我国高校科研存在的问题(P17106我国高校科研面临的挑战和机遇(P173)
挑战:
机遇: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高校科研的类型(P177)我国高校科研面临的挑战和机遇(P173)
挑战:
机遇107高校科研的价值追求(P180)
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P181)
高校科研的价值追求(P180)
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P18108高校科学研究的步骤与方法1.高校科学研究的步骤和程序(P189)科研准备阶段(选题→立项→制订研究计划)科学研究阶段(实施研究计划)研究成果总结、评审、鉴定、推广阶段2.高校科学研究的方法(P191)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个案法、比较法、历史法等高校科学研究的步骤与方法1.高校科学研究的步骤和程序(P18109关于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的过程与程序问题1.高校教师科研课题立项的范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科所)国家、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宣传部)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教处)
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思政处)关于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的过程与程序问题1.高校教师科研课题立项1102.选题立项参考课题指南依据个人学科优势和研究兴趣考虑实际条件2.选题立项1113.撰写课题申报书课题申报书的主要内容:课题申报人以及课题组成人员的基本情况课题设计论证或立项依据(含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等)课题研究的基础和保证条件(含负责人和主要成员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经费概算
课题申报书样表3.撰写课题申报书1124.推荐申报评审依据指标限额向上级推荐立项5.组织课题(项目)研究开题、实施研究计划6.组织中期检查7.课题结题验收4.推荐申报评审113四、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问题与对策(P195)---存在问题: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时间不足对青年学术骨干建设与培养重视不够青年教师的科研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科研机构在科研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四、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问题与对策(P195)---存在问题:114提高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对略(P196)
(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增强科研意识,尽快形成学术态度加强学习,提高学科教学科研素质建立青年学术骨干的科研管理激励制度为青年教师科研提供平台提高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对略(P196)
(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115学术失范:一个引起重视的问题
(补充内容)1.学术不端事件回顾2.学术失范的根源学术价值失范、学术道德滑坡、学术制度缺失等3.学术失范的防治构建学风监控和防范制度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从源头上把关,严格要求(对导师、学生要求)提高防治技术(学术不端行为测谎仪)学术失范:一个引起重视的问题
(补充内容)1.学术不端事件回116社会服务篇第十一讲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第十二讲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社会服务篇第十一讲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117一、对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认识(P186)1.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P208)美国的赠地学院是社会服务职能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威斯康星思想一、对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认识(P186)1.社会服务职能的产118
2.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特点
内涵:
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了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狭义的社会服务则指直接为社会尤其是当地的发展服务。
特点:1.学术性2.层次性
3.伦理性4.有限性
2.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特点
内涵:
广义的社1193.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文化政治服务→引领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培养政治人才社会经济服务→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创办高科技产业教学培训服务→培养地方人才提供教育培训合作办学3.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文化政治服务→引领文化建设1204.大学的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在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社会服务在于应用知识和科研成果为社会发展服务。教学和科研是社会服务的基础,社会服务是教学和科研的深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互为依存。4.大学的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的关系教学和科研1215.大学社会服务的意义社会发展大学自身发展教师发展5.大学社会服务的意义社会发展122二、大学教师的社会服务1.大学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具体做法2.大学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则二、大学教师的社会服务1.大学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具体做法123
谢谢谢谢124
广西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辅导提纲
钦州学院莫华善
2011.8
广西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辅125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篇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第二讲: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篇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126一、教育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与人、社会有密切联系。教育的主要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受教育者。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一、教育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127如何理解:“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如何理解:128二、关于高等教育学1.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3.潘懋元: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创始人4.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简况二、关于高等教育学1.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29什么是高等教育学
研究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探索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科。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学校教学论高等学校德育论高等学校管理论本教材的观点:基本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组成部分什么是高等教育学130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轨迹1978年厦门大学成立高等教育研究所1981、1986年分别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1983年高等教育学正式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1984年潘懋元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198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轨迹1978年厦门大学成立高等教育研究所131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期刊1.《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清华大学)
3.《中国大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4.《中国高等教育》(教育部)5.《中国高教研究》(高教学会)6.《教师教育研究》(北师大、华东师大)7.《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8.《复旦教育论坛》(复旦大学)9.《现代大学教育》(中南大学)10.《高教探索》(广东高教学会)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期刊1.《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132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网站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3.中国高等学校教师网4.中国高等教育网5.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网站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133三、高等教育的本质(一)高等教育的概念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表述(P6
)2.一些学者的观点3.中国《高等教育法》的表述
4.高等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三、高等教育的本质(一)高等教育的概念134
理解高等教育的两个角度1.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位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2.高等教育的性质培养专门(或专业)人才的教育。理解高等教育的两个角度1.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位置135
高等教育的概念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
136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的
高深性专业性
137与高等教育的相关概念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系统高等学校大学高等教育机构与高等教育的相关概念高等教育学138四、高等教育目的与功能(P8-9)高等教育基本规律:1.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规律。2.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四、高等教育目的与功能(P8-9)高等教育基本规律:139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华东师大戚业国教授:
给文凭拥有者一个好工作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从来不是设立大学的本意大学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寻求就业,并逐步获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大学帮助学生读书明理,提升修养、品质、智慧
大学是探究未知世界的场所大学是年轻人交往的地方大学是实现学生身份到工作身份转化的必要预备大学帮助年轻人获得安身立命的专业能力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华东师大戚业国教授:
140
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发展知识能力提高文明素养提升社会地位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发展知识能力141高等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
国内外很多学者论证了此问题,主要观点有:学校是使人从社会低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电梯,学校通过选拔考试,从而决定人们的社会地位。人们在青少年时代接受教育的年限越长,在成人时获得的社会地位就越高。对个人的职业地位影响最大的是本人的教育。高等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筛选的主要手段和上升流动的决定性因素。高等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国内外很多学者论证了此问题,主142高等教育何以为“高”?高等教育何以为“高”?143五、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阶段(P13)萌芽时期大学中世纪大学文艺复兴时期大学近代大学工业化社会大学五、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阶段(P13)1442.中世纪大学的特点(P14)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民主管理2.中世纪大学的特点(P14)大学自治1453.现代大学诞生的标志(P16)柏林大学的创立及其教育理念的实践标志着现代大学的诞生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3.现代大学诞生的标志(P16)柏林大学的创立及其教育理念的1464.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P17)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莫雷尔法案》后形成的美国一大批赠地学院,适应了工农业迅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促进了高等教育向社会服务延伸,直接导致高等教育服务社会职能的确定。4.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P17)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1475.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大学”与今天大学的区别5.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大学”148中国大学的三次转型发展1922年新学制颁布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
中国大学的三次转型发展149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150六、高等学校的职能及其发展
1.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及其相互关系。《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2.大学职能经历了哪些变化和发展?(P22)六、高等学校的职能及其发展1.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及151
大学职能的演变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大学,其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19世纪初以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为标志,确立了科学研究的职能。19世纪末美国“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职能的演变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大学,其主要职152
美国高等教育何以独占世界鳌头?美国高等教育153
现代大学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现代大学的三大社会职能(1)培养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3)服务社会
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三种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在职能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则是直接关系到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服务社会是前两大职能的延伸。现代大学,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关系。(P25)现代大学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现代大学的三大社会职能154
现阶段我国高校分类情况(补充内容)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的分类(1)研究型大学(2)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3)教学型大学或学院、社区学院或二年制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分类(1)博士/研究型大学(2)硕士型大学(3)学士型大学(4)高职高专院校
教育部“211”“985”大学评审(1)“211”高校107所(2005年)(2)“985”高校43所(2008年)现阶段我国高校分类情况(补充内容)清华大学21世155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补充内容)一些研究者提出了6个方面的标准:有一批国际上知名的一流学科属于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中有一批世界大师级学者办学特色明显,办学理念明确国际化程度和留学生比例高学生素质一流,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人才,特别是杰出的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补充内容)一些研究者提出了6156正确认识我国大学教师的差距
(补充内容)我国大学教师总体水平不高,学术大师匮乏。诺贝尔奖从颁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获奖总人数已达到五百多人,其中3/4来自大学,而我国目前拥有107.6万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却不曾有一人问鼎诺贝尔奖。2007年,我国学者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37篇,而美国学者发表1193篇;我国学者在《Nature》发表论文29篇,而美国学者发表960篇。1997—2007年间,我国SCI论文篇均被引次数为3.9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正确认识我国大学教师的差距(补充内容)我国大学教师总体水平157我国大学教师学位层次偏低,学缘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在10%左右,美国大学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90%。美国一流大学非常重视师资的“远缘杂交”,众多名校毕业生都有在其他大学、科研机构或企业教学工作的经历后才回到母校任教。而中国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有研究表明,平均高近5倍。“近亲繁殖”所形成的学术生态系统具有同质性,不仅不利于学术创新,而且易导致大学学术的退化。我国大学教师学位层次偏低,学缘结构不尽合理。158我国大学教师重评价轻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桎梏了教师的发展。大学教师评价具有重要的管理价值和导向价值。美国大学在教师评价过程中非常注重教师的发展,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都建立了系统的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发展项目与评价机制。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过多地注重科研考核及教师的学位层次,发展性指标的缺失,弱化了大学教师的发展后劲。同时,大学教师评价标准单一,未能建立与不同大学类型特征相匹配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
我国大学教师重评价轻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桎梏了教师的发展。159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教师基本情况全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29.5万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为47.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13.6%,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33.5%。一批研究型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已达到50%以上。40岁以下教师占63.5%。高校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达到了65.8%。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教师基本情况全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1603.高等教育两种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P25)(1)通才教育实施知识面宽、社会适应性广的教育综合性基础性广博性(2)专才教育实施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分科应用性实际能力职业性3.高等教育两种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P25)(1)通才教育1614.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P28)1970年美国加州大学学者马丁·特罗提出:英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大众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50%。普及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以上。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开始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4.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P28)1970年美国加162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着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只面向少数人,教育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人才和治国精英。大众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163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趋势发展方向大众化。2009年全国高等教育规模2979万人,毛入学率24.2%。有高等学校2689所,本科院校1090所(独立学院322所),高职高专院校1215所(高职院1071所)。培养研究生单位796个。普通高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11000多人。办学形式多元化。办学体制多元、投资渠道多元。办学模式市场化。高校招生、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科研成果等都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办学途径国际化。加入WTO后,高等教育广泛地参与全球范围的教育服务竞争。办学手段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校园、远程教育、网络大学等相继出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趋势发展方向大众化。2009年全国高1642009年,在校生万人规模的高校有615多所。有研究认为,高校规模在8000-10000人效益最高。2009年,高职高专在校生数量193万,占普通高校本专科比例达到了36.3%。2009年,全国民办高校656所,在校生163万余人。2009年,在校生万人规模的高校有615多所。有研究认为,高165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高等学校如何定位?学校办学定位问题包括办学类型、目标、层次、功能、质量、服务等定位。依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立足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充分借鉴国内外高等学校的成功经验,确立科学发展观,明确办学方向,制定发展规划。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办学特色建设,着力营造办学品牌。妥善处理高等学校办学职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高等学校如何定位?学校办166
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举例:1.钦州学院办学定位2.华东师范大学办学定位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举例:1675.高等教育政策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P30)1.高等教育平等2.高等教育效率3.我国高等教育“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的政策取向
5.高等教育政策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P30)1.高等教育平等168大学教育应该是“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大学教育应该是169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正式发布信息,从2011年起,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全面试行注册入学录取模式。所谓“注册入学”,是指在学生及家长自愿的前提下,不参加高考,不填报志愿,高校通过注册直接录取一部分学生。这意味着考生除了通过高考,上大学又多了一条路。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正式发布信息,从2011年起,江苏省民办高职170基本观点:教育平等是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教育平等与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教育平等的不同解释,往往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将入学机会的平等拓展至入学机会均等、教学过程平等、教学结果平等是一种必然趋势。高等教育效率取决于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有效率可言。基本观点:教育平等是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171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研究员主持的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研究结果
1.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按重要性程度依次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民族差距、性别差距。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2.课题的主要结论一是城乡差距正在改善;二是阶层差距正在凸现;三是大学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3.有利于高等教育机会更趋均衡的措施一是改变高中教育状况;二是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三是加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研究员主持的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172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十大主流意识
1.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2.教学和科研是大学永远的中心3.质量是大学永恒的主题4.学科建设是大学的龙头工作5.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的主体工程6.学术追求是大学的灵魂7.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8.服务是大学管理的目的9.创新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10.特色是大学的魅力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十大主流意识1.培养人是高等教育173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篇第四讲: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第五讲: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第六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第七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第八讲: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篇第四讲: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174一、高等学校的教师(P3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等学校的教师,不仅承担培养人的任务,而且还对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一、高等学校的教师(P3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75高校教师职业角色定位(P37)教育者研究者服务者高校教师职业角色定位(P37)教育者176两个概念(P39)1.职业生涯成功2.高校教师成长两个概念(P39)1.职业生涯成功177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P40)1.专业知识2.专业能力3.专业情意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P40)1.专业知识178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179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P48)
角色任务活动指向1.教育者→教书育人→以教育教学作用于大学生2.研究者→科学研究→以学术研究作用于科学3.服务者→社会服务→以服务作用于现实社会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P48)
角色任务180如何看待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科学家钱伟长说过一句话:“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如何看待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科学家钱伟长说过一句话:181什么是理想的大学教师?一是作为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作为研究者,矢志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三是作为服务者,充满社会关怀,推动社会进步。什么是理想的大学教师?一是作为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182什么样的教师是好老师?2010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3369人进行了此项问题的调查。
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主要原因:社会不良风气对老师影响太大(68.2%)教师考核、评价、监督机制不合理(65.5%)应试教育体制制约(60.2%)教师选拔、任用机制有待改进(52.6%)具有教育使命感的教师太少(48.0%)等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富有人格魅力”(63.1%),“敬业”(62.1%)、“爱学生”(61.5%)、“因材施教”(53.1%)、“亦师亦友”(50.9%)、“有为国育才的责任感”(44.1%)等。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老师?2010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183高校教师队伍的职称、学缘结构(P48)什么是“双师型”教师?行政标准--院校标准--学者标准--高校教师队伍的职称、学缘结构(P48)什么是“双师型”教师?184二、高校学校的学生---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结构层次的复杂性二、高校学校的学生---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85关于大学生的几个问题(P50)学生的本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关于大学生的几个问题(P50)学生的本质186---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主动性(自主性)开放性(多渠道性)独特性创造性专业性---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主动性(自主性)187三、大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其相互关系(P52)
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大学是为学生而举办的。与其说大学是大学教师教书的地方,不如说是大学生学习的地方。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知识的学习者和构建者,也是知识的研究者和探索者,认知方法的实习者,自身学习过程的管理者,是学习的能动者。三、大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其相互关系(P52)188教师:教学活动的主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可以理解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指导者、主动指导者、主动导向者、主动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教师: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可以189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高校师生关系间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
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高校师生关系间的190高校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及其表现(P57)如何看待高校师生冲突?
(中国政法大学“杨帆事件”)高校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及其表现(P57)如何看待高校191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加强理解和沟通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民主与平等自由与宽容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加强理解和沟通192四、大学教什么(P59)
两个依据: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教育的目的四、大学教什么(P59)两个依据:193高等教育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4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
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195实现大学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实现大学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196教学内容的内涵:
(P60《教育大辞典》的界定)课程的概念:广义的课程:学校教育中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创设的所有教育影响。狭义的课程: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包括各教学科目的名称、地位、开设的顺序和教学时数。对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的三种价值(P62)教学内容的内涵:
(P60《教育大辞典》的界定)课程的概念:197大学的课程体系通识类课程→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塑造人的课程。专业类课程→落实培养“专门人才”的要求。专业交叉和文理渗透类课程→落实“高级”要求的一种安排,培养创新能力。高校课程的类型划分(P65)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P68)大学的课程体系通识类课程→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198我国大学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P67)1.公共基础课程(或通识课程):政治理论课、中外文化、人类道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外语等。2.专业基础课程3.专业主干课程4.专业前沿课程每一类课程应该有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我国大学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P67)1.公共基础课程(或通识199五、高校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改革课程组合方式的三个维度(P69)微观层面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P72)
优秀大学教材的特点或基本要求是什么?五、高校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改革课程组合方式的三个维度(P6200
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P77)
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P78)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P77)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201六、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P85)
内涵:1.是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2.是师生交往的过程3.是课程资源拓展的过程4.是教学预设性与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5.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过程特征:
教育性、发展性、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运营行业市场规模及供需发展态势报告
- 销售主管个人述职报告范文(7篇)
- 一个公司的生产经理年终总结(30篇)
- 教师工作计划小学二年级(31篇)
-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 选修6-Unit2-单元检测题
- 2025至2031年中国大型侧门式真空包装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墙面晴雨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河北省承德市圣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至2031年中国全自动蒜米脱皮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成人心肺复苏术》课件
- 低空空域资源的协调与管理策略
- 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导航与定位考核试卷
- 3.2.1.1函数的单调性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发患者的个案护理课件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单
- 2024年长沙市事业单位招聘计算机岗位专业知识试题
- 点面结合写场景公开课-(2)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2023年高考真题-化学(河北卷) 含答案
- 运用PDCA缩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停留时间
- 铝粉买卖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