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中生物3作业:第四、五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人与环境 章末测评_第1页
2021-2022高中生物3作业:第四、五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人与环境 章末测评_第2页
2021-2022高中生物3作业:第四、五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人与环境 章末测评_第3页
2021-2022高中生物3作业:第四、五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人与环境 章末测评_第4页
2021-2022高中生物3作业:第四、五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人与环境 章末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30-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章末综合测评(三)(含第四、五章)(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俗,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A.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的种群密度B.茱萸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D.茱萸、秋蚊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D[“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的种群密度,A、C正确;茱萸属于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茱萸、秋蚊没有包括该地域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D错误。]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B.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C.分解者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D.分解者仅包括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异养型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也可能是消费者,A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微生物中的硝化细菌是生产者,B正确。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C错误。分解者不仅限于细菌和真菌,如蚯蚓,D错误.]3.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其中的细菌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互利共生C.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和氧气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D[蠕虫通过细菌间接从鲸的骨髓里摄取营养,蠕虫与细菌都是营腐生生活,所以为分解者;细菌生活在蠕虫的附肢中并为蠕虫提供营养,所以两者为互利共生关系;细菌没有染色体等结构,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海底是一个含氧量极低的环境,所以这种细菌应为厌氧型细菌。]4.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甲、戊B.若丙种群数量发生变化,则辛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发生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D.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D[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分析该图可确定甲和戊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正确;由图可知,甲到辛的食物链有5条,因此丙种群数量发生变化对辛种群不会有太大影响,即辛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发生变化,B正确;辛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和第五营养级,C正确;图中乙和丁、丙和乙之间也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的关系,D错误。]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之间B.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C.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措施有增加某些种类生物的个体数量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D[信息传递既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A错误;负反馈调节不仅在生物群落内部存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也存在,B错误;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所以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措施有增加生物的种类,而不是增加某些种类生物的个体数量,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个渠道进行,D正确.]6.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降低能量利用率D[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7.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能量金字塔中的a、c分别代表生产者、三级消费者B.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C.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D.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来说,往往一棵树上栖息着很多昆虫,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呈倒置状态C[由图可知,c为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图中所有生物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B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故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C正确;对于一个天然生态系统来说,流经它的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且沿营养级传递时是逐级递减的,因此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仍然是正金字塔,D错误。]8.大闸蟹是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B.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C.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输入的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即a+7,A错误;由题图可知,c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而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错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确;人工生态系统通常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通常人工生态系统要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D错误。]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B.当狼捕食兔子后,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能量就由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往复的C[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并不能全部消化吸收,只能获得兔子的部分能量,A错误;兔为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故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了第三营养级,B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能量就由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D错误。]10.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A[由图示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地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CO2含量过多,而不是分解者的呼吸增加造成的;物质是循环的,因此图示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生物的细胞呼吸,也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B.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三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并同化了的能量,B错误;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下一营养级利用,C错误;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D错误。]12.贵州茶闻名中外,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生物防治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等。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选项措施原理A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报,适时防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C种植能散发气味驱赶害虫的苦楝,防止害虫进入茶园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D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维持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A[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根据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以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报,适时防治,使种群数量控制在eq\f(K,2)之前,B正确;种植能散发气味驱赶害虫的苦楝,阻止害虫进入茶园,体现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正确;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能通过种间关系维持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13.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如表所示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时期碳吸收量(kgC·a-1)碳释放量(kg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A.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B.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C.B时期生态系统属于增长阶段,A时期属于稳定阶段D.B时期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C[B时期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处于衰退状态。]14.下列所利用的信息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求偶炫耀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C[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海芋释放的臭味、美洲猎豹撒的尿等均属于化学信息,而孔雀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故选C。]15.下表是对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结果: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g·m2.5013。309.800.28220。00下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A[从表格中看出,乙与丙为同一营养级(其能量不符合10%~20%的传递效率),故其食物链为,能量金字塔如题图②所示。题图③中两曲线为捕食关系,而从食物链中看出,乙与丙不是捕食关系,而具有竞争关系(二者有共同的食物-—戊)。当除去甲与丁后,乙、丙大量繁殖,竞争加剧,可能有一个种群在竞争中被淘汰,如题图④,综上所述,不能与表中数据符合的是①③。]16.关于CO2排放,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尽早实现碳中和(碳排放与吸收相等)的目标。下图是地球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段2和3呈现的CO2浓度的变化表明,我国推行植树造林的举措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B.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C.曲线段5呈现的CO2浓度的变化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密切相关D.CO2是碳往返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及在生物群落内流动的主要形式D[曲线段2和3中,随着植物登陆、出现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增多,使CO2浓度下降,表明我国推行植树造林的举措,有利于缓解CO2浓度升高状况,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A正确;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B正确;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会导致CO2浓度升高,C正确;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往返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生物群落内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错误。]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夫球场上长满了一种绿油油的草本植物——台湾草,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B.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受影响的程度小C.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D.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C[高尔夫球场上的生物种类单一(只有一种台湾草),故其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较弱;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所受的影响较小;不同的生态系统,由于营养结构不同,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也不相同。]18.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制作的生态瓶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即可B[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采集土壤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制作的生态瓶应密闭,以防止外界因素的干扰。]19.生命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2013年,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科学家共同发表《昆明宣言》,呼吁加强生命条形码领域的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命条形码技术有利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B.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D.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C[生命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有利于分辨珍稀物种,从而有利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A正确;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B正确;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C错误;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D正确。]20.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食物网,图2为不同体长D种群的食性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1图2A.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B.若体长为6。5cm的D种群增重1kg,则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10kgC.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一定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D.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D捕食C,二者为捕食关系,C和D都捕食A和B,二者又为竞争关系,故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A正确;体长为6。5cm的D种群肉食性比例为25%,植食性比例为75%,其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1×25%÷20%÷20%+1×75%÷20%=10kg,B正确;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它们为100%的肉食性动物,捕食C,故一定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C正确;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21.如图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B.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A[丰收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A错误;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C正确;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D正确。]22.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京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B.引进的芦苇、香蒲在与藻类竞争光照的过程中具有优势,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D[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A正确;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正确;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C正确;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以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能量不循环,D错误。]23.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和c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碳只通过光合作用进入aC[由题中箭头方向可知,a是生产者,b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A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错误:c1的同化量越大,则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多;C正确:分解者一般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细菌是原核细胞,而真菌属于真核细胞;D错误:碳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a。]2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B[A错误:我国现有的人口还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B正确: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人口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错误:我国人口虽然还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但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D错误:人口增长并不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25.两物种间(如某种灵长类动物和蟒蛇)存在“互动多样性"的现象,即存在多种类型种间关系。下列相关描述不合理的是()A.“互动多样性”现象是生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蟒蛇可能成为灵长类动物的捕食者、被捕食者和竞争者C.物种间的“互动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种间关系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蟒蛇可以吃灵长类动物,也可能被灵长类动物吃,两者还可能有共同的食物或资源,B正确;物种间的“互动多样性”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错误,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6.(13分)在很多淡水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某湖泊中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作为生态系统的淡水湖,其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该湖泊风景优美,其旅游业发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2)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________________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3)湖泊中绿藻和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其中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4)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J,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____kJ。[解析](1)物质循环就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该湖泊风景优美,其旅游业发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3)湖泊中绿藻和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其中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从题图乙可以看出鲤鱼体长在4。2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J,有18kJ来自藻类,6kJ来自小虾,要求消耗藻类能量的最小值,则能量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故消耗藻类最少为18÷20%+6÷20%÷20%=240(kJ)。[答案](1)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直接(2)微生物的分解负反馈调节(3)生产者垂直(4)24027.(11分)如表是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成分(D为分解者),表中数据表示一年中流经A~D的能量。请分析回答:生物成分ABCD能量(J·m-2)2.5×1085。0×1071。06×1062。8×106(1)除上表所示的A~D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是通过[A]________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一年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J/m2,其中绝大部分能量最终都会通过生物的________作用散失.(3)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属于________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4)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表中A为生产者,B、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A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的.一年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A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2。5×108J/m2,其中绝大部分能量最终都会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3)据表分析,该生态系统中B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5.0×107)÷(2.5×108)×100%=20%。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该生态系统的D是分解者,其作用是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返回自然环境。[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2。5×108呼吸(3)B初20%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返回自然环境28.(12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1)请用字母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成分的生物:________。(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3)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CO2过多引起的。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途径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和信息传递。(5)若该生态系统是湖泊生态系统:①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而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②调查显示该湖泊生态系统已一定程度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该湖泊的________能力的限度。[解析](1)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成分的生物是D、C。(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3)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CO2过多引起的。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途径外,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4)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5)若该生态系统是湖泊生态系统:①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而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②调查显示该湖泊生态系统已一定程度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该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答案](1)D、C(2)CO2(3)化石燃料的燃烧(4)能量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