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吃饭的学问——中医篇吃饭的学问——中医篇1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2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3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4吃饭中医篇课件5吃饭中医篇课件6吃饭中医篇课件7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8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9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10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11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预防观1、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预防观12整体观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的整体观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整体观13平衡观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
平衡观14辩证观4、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辩证观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辩证观15养生文化和养生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甚至是天文地理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养生要注重五个方面的平衡。分别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人体阴阳的平衡、人体脏腑的平衡、气血经络的平衡。而在这其中,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尤其要注意人与社会的平衡。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是最为重要的。常观天下之人,凡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间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总结起来,就是温和、善良、宽宏、幽默。
养生文化和养生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甚16
误解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误解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17中央电视台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吃“醋泡姜”四十多年,“90岁的年纪,40岁的心脏”,从体检报告上来看,身体各个脏器的健康水平,都相当于中年人的水平。现代研究,这个姜的某些成分可以使血管和肝脏少吸收胆固醇,帮助增强心脏功能,辅助治疗冠状心血管疾病,这也许就是路老90岁心脏功能和心血管能够如此健康的原因吧,那说到底了,这还是姜的作用,其实姜的这种作用很早就被认识到了,宋代《东坡杂记》中记述说,杭州钱塘净慈寺一位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可见吃姜养生古已有之。八珍糕是明朝御医陈实功发明,后来成为乾隆皇帝每日养生的必备功课,中医认为补脾胃是治一切疾病的根本,所以健脾八珍糕非常受现代中医专家的推祟。中央电视台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吃“醋泡姜”四十多年,“90岁的18
误解2: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误解2:养生是老年人的事19误解3: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误解3: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20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
子午流注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21吃饭中医篇课件22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23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2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25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吃饭中医篇课件26一年四季的气候轮换,自然状况改变之下,人们的生理状况也会受影响。在不同的时节,我们需要摄取不同的养分来补充身体的需求,一年四季,你的餐单也要跟着换不停。中医认为世界事物并非独立分离的,而是处于相互和谐状态。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及规律有独特的见解;他们以一个整体观来认识世界,更创立阴阳、五行理论去解释各种复杂现象。而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属于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环境气候所影响,相应地也会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应。举例如不同季节,身体脉搏现象,包括节奏、速度、搏动量、张力方面都有转变。春天偏向弦脉,脉管张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脉,脉势盛大骤来骤去;秋天偏向浮脉,手指轻按皮肤表面即能清楚触到搏动;冬天偏向沉脉,轻按不明显,要重按才能感到脉动起伏。一般在辨症时,中医师都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另外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有季节性;春天好发温病;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症;冬天有冻伤。由此,我们需要作出不同的饮食调整。一年四季的气候轮换,自然状况改变之下,人们的生理状况也会受27春季养生食谱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早春饮食取温避凉。早春应适当吃些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参等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伤用脾胃。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春季养生食谱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28夏季养生食谱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人体出汗过多而容易丢失津液,因此夏季养生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伤津耗气。夏季饮食多清淡。夏季署热,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应适当吃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笋、黄瓜、冬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这些食物能起到清热解署、消除疲劳的作用,对中署和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夏季饮食宜补气。可适当选择一些滋阴补气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桂圆、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杂粮,蔬果以寒其体,但生冷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过于寒凉,损伤脾胃。夏季心气旺盛,易伤人气阴,在这个季节里,应以补气养阴、清署热为主,如冬瓜、西瓜、莲藕、鸭肉等,不宜多食温补、滋腻厚味之品。夏季养生食谱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29秋季养生食谱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进入保护阴气的时机,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入秋饮食宜甘润。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梨、葡萄、荸荠、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鳖肉、橄榄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秋季饮食宜滋补。秋季引补是中医养生要旨之一,为冬令进补打好基础,避免冬季虚不受补的发生,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中药材,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伤及肺气;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秋季养生食谱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30
冬季养生食谱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中医认为,此时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补。冬季饮食宜滋补。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敛阳护阴。可适当选用羊肉、狗肉、虾、韭菜、桂圆、木耳、栗子、核桃、甲鱼等食物;多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蔬菜类如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寒凉,宜损伤脾胃阳气。因些冬季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性凉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更不要饮酒御寒。冬季养生食谱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31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32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332009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2009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34马在山
方和谦
王嘉麟
王应麟
危北海
许心如
许彭龄
刘
琨
陈文伯
陈昭定
陈彤云
李
贵
李乾构
张炳厚
张淑文
张士杰
宋祚民
郁仁存
周耀庭
周乃玉
周德安
柯微君
贺普仁
赵荣莱
高忠英
高益民
钱
英
柴松岩
屠金城
黄丽娟
温振英
裴学义
魏执真
颜正华
程士德
孔光一
聂惠民
王
琦
刘燕池
王洪图
姜揖君
郭志强
商宪敏
吕仁和
马在山
方和谦
王嘉麟
王应麟
危北海
许心如
许彭龄
刘
35吃饭中医篇课件36吃饭中医篇课件37吃饭的学问——中医篇吃饭的学问——中医篇38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39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40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41吃饭中医篇课件42吃饭中医篇课件43吃饭中医篇课件44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45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46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47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48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预防观1、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预防观49整体观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的整体观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整体观50平衡观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
平衡观51辩证观4、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辩证观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辩证观52养生文化和养生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甚至是天文地理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养生要注重五个方面的平衡。分别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人体阴阳的平衡、人体脏腑的平衡、气血经络的平衡。而在这其中,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尤其要注意人与社会的平衡。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是最为重要的。常观天下之人,凡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间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总结起来,就是温和、善良、宽宏、幽默。
养生文化和养生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甚53
误解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误解1:看中医就是吃中药54中央电视台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吃“醋泡姜”四十多年,“90岁的年纪,40岁的心脏”,从体检报告上来看,身体各个脏器的健康水平,都相当于中年人的水平。现代研究,这个姜的某些成分可以使血管和肝脏少吸收胆固醇,帮助增强心脏功能,辅助治疗冠状心血管疾病,这也许就是路老90岁心脏功能和心血管能够如此健康的原因吧,那说到底了,这还是姜的作用,其实姜的这种作用很早就被认识到了,宋代《东坡杂记》中记述说,杭州钱塘净慈寺一位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可见吃姜养生古已有之。八珍糕是明朝御医陈实功发明,后来成为乾隆皇帝每日养生的必备功课,中医认为补脾胃是治一切疾病的根本,所以健脾八珍糕非常受现代中医专家的推祟。中央电视台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吃“醋泡姜”四十多年,“90岁的55
误解2: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误解2:养生是老年人的事56误解3: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误解3: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57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
子午流注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58吃饭中医篇课件59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60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61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62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吃饭中医篇课件63一年四季的气候轮换,自然状况改变之下,人们的生理状况也会受影响。在不同的时节,我们需要摄取不同的养分来补充身体的需求,一年四季,你的餐单也要跟着换不停。中医认为世界事物并非独立分离的,而是处于相互和谐状态。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及规律有独特的见解;他们以一个整体观来认识世界,更创立阴阳、五行理论去解释各种复杂现象。而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属于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环境气候所影响,相应地也会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应。举例如不同季节,身体脉搏现象,包括节奏、速度、搏动量、张力方面都有转变。春天偏向弦脉,脉管张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脉,脉势盛大骤来骤去;秋天偏向浮脉,手指轻按皮肤表面即能清楚触到搏动;冬天偏向沉脉,轻按不明显,要重按才能感到脉动起伏。一般在辨症时,中医师都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另外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有季节性;春天好发温病;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症;冬天有冻伤。由此,我们需要作出不同的饮食调整。一年四季的气候轮换,自然状况改变之下,人们的生理状况也会受64春季养生食谱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早春饮食取温避凉。早春应适当吃些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参等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伤用脾胃。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春季养生食谱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65夏季养生食谱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人体出汗过多而容易丢失津液,因此夏季养生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伤津耗气。夏季饮食多清淡。夏季署热,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应适当吃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笋、黄瓜、冬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这些食物能起到清热解署、消除疲劳的作用,对中署和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夏季饮食宜补气。可适当选择一些滋阴补气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桂圆、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杂粮,蔬果以寒其体,但生冷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过于寒凉,损伤脾胃。夏季心气旺盛,易伤人气阴,在这个季节里,应以补气养阴、清署热为主,如冬瓜、西瓜、莲藕、鸭肉等,不宜多食温补、滋腻厚味之品。夏季养生食谱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66秋季养生食谱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进入保护阴气的时机,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入秋饮食宜甘润。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梨、葡萄、荸荠、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鳖肉、橄榄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秋季饮食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性脊髓炎护理
- 2024年度保温材料生产线扩建及技术改造合同
- 2024年度战略合作框架合同协议范本模板
- 2024年度乙方提供广告设计服务合同标的为50万元人民币
- 2024年度母婴产品代工生产合同
- 2024年度数据处理合同:客户数据处理与保护协议
- 2024年度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郊外住宅用地开发使用
- 2024年度教育机构与房东之间的办学场地租赁合同协议
- 2024年度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与孵化合同
- 2024年度国际货物买卖合同CIF条款
- 个人理财-形考作业3(第6-7章)-国开(ZJ)-参考资料
- 区块链技术在理财业务应用
- 2024年导游资格证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公司注资合同范本2024年
- 2024年国考公务员行测真题(含参考答案)
- 2024年供应链管理师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建某局科技创新助推降本增效图集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
- 职业院校“金课”建设方案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3版)
- 2024年电力交易员(中级工)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