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椒散-医心方卷十五引-深师方-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蜀椒散-医心方卷十五引-深师方-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蜀椒散-医心方卷十五引-深师方-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蜀椒散-医心方卷十五引-深师方-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蜀椒散-医心方卷十五引-深师方-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6蜀椒散_医心方卷十五引_深师方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蜀椒散_医心方卷十五引_深师方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371.1. 组成: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371.2. 功效:痈肿自溃。 371.3. 来源:《医心方》卷十五引《深师方》。 37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372. 相似度83%:预备金疮散 372.1. 组成:干姜1两,甘草(炙)1两,桂心1两,当归3两,芎藭4两,蜀椒3两(汗)。 372.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372.3. 加:芎藭 372.4. 减:芎䓖 372.5. 功效:金疮。 372.6. 来源:《外台》卷二十九引《深师方》。 373. 相似度83%:金疮散 373.1. 组成:干姜1两,甘草(炙)1两,桂心1两,当归3两,川芎4两,蜀椒3两(汗)。 373.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373.3. 加:川芎 373.4. 减:芎䓖 373.5. 功效:金疮。 383.6. 来源:《外台》卷二十九引《肘后方》。 384. 相似度71%:当归散 384.1. 组成:当归2分,桂心2分,蜀椒2分,附子2分,泽兰1分,芎䓖6分,甘草5分。 384.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384.3. 加:附子、泽兰 384.4. 减:干姜 384.5. 功效:落马堕车,诸伤腕折臂,脚痛不止。 384.6. 来源:《千金》卷二十五注文引《救急方》。 385. 相似度67%:当归汤 385.1. 组成:当归(切,焙)1两,甘草(炙,锉)1两,干姜(炮)1两,芎䓖1两,白术2两。 385.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385.3. 加:白术 385.4. 减:蜀椒、桂心 385.5. 功效:妊娠胞中虚,胎不荣长,致令萎燥。 385.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386. 相似度67%:沉香散 386.1. 组成:沉香(锉)半两,蜀椒(去闭口及目,炒出汗)1分,甘草(炙)1两,乌药(锉)1两,当归(切,焙)1两,芎䓖1两。 396.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396.3. 加:沉香、乌药 396.4. 减:桂心、干姜 396.5. 功效:妊娠内积冷气,腹中切痛。 396.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397. 相似度67%:芎䓖散 397.1. 组成:芎䓖8分,白芷7分,甘草5分(炙),桂心4分,杜衡4分,当归5分。 397.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397.3. 加:白芷、杜衡 397.4. 减:蜀椒、干姜 397.5. 功效:心虚寒,口气臭冲人;及虫齿痛。 397.6. 来源:《外台》卷二十二引《删繁方》。 398. 相似度67%:四味当归汤 398.1. 组成:当归3两,桂心3两,干姜3两,甘草2两(炙)。 398.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398.3. 减:蜀椒、芎䓖 398.4. 功效:寒腹痛。 398.5. 来源:《外台》卷七引《范汪方》。 409. 相似度67%:四逆汤 409.1. 组成: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 409.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09.3. 加:附子、白术 409.4. 减:蜀椒、芎䓖 409.5. 功效:阴毒伤寒,脉候沉细,四肢逆冷,烦躁头痛。 409.6. 来源:《圣惠》卷十一。 4010. 相似度67%:桂苓散 4010.1. 组成:芍药30钱,茯苓30钱,当归15钱,干姜10钱,桂心10钱,甘草5钱。 4010.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010.3. 加:芍药、茯苓 4010.4. 减:蜀椒、芎䓖 4010.5. 功效:心腹动悸,诸药不效者。 4010.6. 来源:《名家方选》。 4011. 相似度67%:芎䓖汤 4011.1. 组成:芎䓖2两,当归(切,焙)2两,黄耆(锉,焙)2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4011.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111.3. 加:黄耆、黄芩 4111.4. 减:蜀椒、桂心 4111.5. 功效:小儿胎寒,腹痛躽啼。 4111.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4112. 相似度67%:当归散 4112.1. 组成: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1两,芎䓖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 4112.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112.3. 加:陈橘皮、槟榔 4112.4. 减:蜀椒、甘草 4112.5. 功效:伤寒,脾胃虚冷,心腹胀痛,不思饮食。 4112.6. 来源:《圣惠》卷十二。 4113. 相似度67%:独活汤 4113.1. 组成:独活3两,防风2两,干姜2两,桂心2两,甘草2两,当归2两。 4113.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113.3. 加:独活、防风 4113.4. 减:蜀椒、芎䓖 4113.5. 功效:妇人中风,口噤不识人。 4113.6. 来源:《医心方》卷二十三引《产经》。 4214. 相似度67%:当归汤 4214.1. 组成:当归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芎䓖3两,芍药3两,干地黄4两。 4214.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214.3. 加:芍药、干地黄 4214.4. 减:蜀椒、干姜 4214.5. 功效:产后血留下焦不去。 4214.6. 来源:《千金翼》卷六。 4215. 相似度62%:小续命汤 4215.1. 组成:麻黄3两(去根节),甘草1两(炙微赤,锉),桂心1两,石膏2两,芎䓖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黄芩3分,当归半两。 4215.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215.3. 加:麻黄、石膏、黄芩 4215.4. 减:蜀椒 4215.5. 功效:脚气痹挛,风毒所攻,口不能语,咽中如塞,或缓或急,身体不自收持,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能转侧。 4215.6. 来源:《圣惠》卷四十五。 4216. 相似度62%:内补芎归汤 4216.1. 组成:芎䓖4两,熟地4两,白芍5两,桂心2两,甘草3两,干姜3两,大枣40枚,当归2两。 4316.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316.3. 加:熟地、白芍、大枣 4316.4. 减:蜀椒 4316.5. 功效:妇人血气羸弱,或崩伤过多,少气伤绝,腹中拘急,四肢烦热,面目无色,及唾血、吐血。 4316.6. 来源:《女科百问》卷上。 4317. 相似度62%:芎䓖汤 4317.1. 组成:芎䓖1两,当归1两,桂心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黄芩半两,干姜半两,杏仁30枚(去皮尖)。 4317.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317.3. 加:芍药、黄芩、杏仁 4317.4. 减:蜀椒 4317.5. 功效:卒寒腹中拘急痛。 4317.6. 来源:《外台》卷七引《古今录验》。 4318. 相似度62%:续断汤 4318.1. 组成:川续断1两(酒浸),芎䓖1两,当归1两(去芦,酒浸),橘红1两,半夏1两(汤洗7次),干姜(泡)1两,桂心半两(不见火),甘草(炙)半两。 4318.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418.3. 加:川续断、橘红、半夏 4418.4. 减:蜀椒 4418.5. 功效:肝劳虚寒,胁痛胀满,关节疼痛,挛缩烦闷,眼昏不食。 4418.6. 来源:《济生》卷三。 4419. 相似度57%:麻黄饮 4419.1. 组成:麻黄(去根节)2两,当归(切,焙)2两,芎䓖2两,甘草(炙)2两,干姜(炮)2两,黄芩(去黑心)1两,杏仁30枚(去皮尖双仁,炒)。 4419.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419.3. 加:麻黄、黄芩、杏仁 4419.4. 减:蜀椒、桂心 4419.5. 功效:贼风入五脏,四肢心胁急痛,咽干口噤。 4419.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 4420. 相似度57%:木香理中汤 4420.1.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木香、甘草、干姜。 4420.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420.3. 加:人参、白术、木香 4420.4. 减:蜀椒、桂心、芎䓖、当归 4420.5. 功效:小儿疮疹。 4420.6. 来源:《直指小儿》卷五。 4521. 相似度57%:芍药散 4521.1. 组成:生竹皮1升,芍药2两,芎䓖1两,当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黄芩2两。 4521.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521.3. 加:生竹皮、芍药、黄芩 4521.4. 减:蜀椒、干姜 4521.5. 功效:脏气虚,膈气伤,吐血,衄血,溺血,或起惊悸。 4521.6. 来源:方出《千金》卷六,名见《鸡峰》卷十。 4522. 相似度57%:乌梅丸 4522.1. 组成:乌梅肉4两,当归3两,桂心2两,黄连4两,吴茱萸4两,干姜4两,蜀椒1两半。 4522.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522.3. 加:乌梅肉、黄连、吴茱萸 4522.4. 减:甘草、芎䓖 4522.5. 功效:久痢,诸药不愈,数10年者。 4522.6. 来源:《千金》卷十五。 4523. 相似度57%:内补芎䓖汤 4523.1. 组成:芎䓖4两,干地黄4两,芍药5两,桂心2两,甘草3两,干姜3两,大枣40枚。 4623.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623.3. 加:干地黄、芍药、大枣 4623.4. 减:蜀椒、当归 4623.5. 功效:妇人产后虚羸,及崩伤过多,虚竭,腹中绞痛,面目无色,唾血吐血。 4623.6. 来源:《千金》卷三。 4624. 相似度57%:内消散 4624.1. 组成:白芷10分,芍药10分,蜀椒7合,芒消10分,芎䓖10分,当归7分,干姜7分(一方有白蔹1分)。 4624.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624.3. 加:白芷、芍药、芒消 4624.4. 减:桂心、甘草 4624.5. 功效:痈肿不溃。 4624.6. 来源:《医心方》卷十五引令李方。 4625. 相似度57%:桂蜜汤 4625.1. 组成:桂心2两,蜜1升,附子1两,干姜2两,甘草2两,当归2两,赤石脂10两。 4625.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625.3. 加:蜜、附子、赤石脂 4725.4. 减:蜀椒、芎䓖 4725.5. 功效:产后余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 4725.6. 来源:《千金》卷三。 4726. 相似度57%:当归汤 4726.1. 组成:当归1分,黄芩1分,甘草1分,芎䓖1分,黄连1分,细辛2分半,干姜2分半。 4726.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726.3. 加:黄芩、黄连、细辛 4726.4. 减:蜀椒、桂心 4726.5. 功效:小儿吐(口见??)。 4726.6. 来源:《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婴孺方》。 4727. 相似度57%:白芍药汤 4727.1. 组成:白芍药1两半(煨),泽泻7钱,白术5钱,桂心2钱半,当归1钱半,干姜2钱,甘草3钱(炙)。 4727.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727.3. 加:白芍药、泽泻、白术 4727.4. 减:蜀椒、芎䓖 4727.5. 功效:小儿胃寒腹痛,至夜多啼。 4727.6. 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4828. 相似度57%:黄耆散 4828.1. 组成:黄耆1两(锉),白芍药1两,芎䓖1两,当归1两,桂心1两,黄芩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4828.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828.3. 加:黄耆、白芍药、黄芩 4828.4. 减:蜀椒、干姜 4828.5. 功效:脏气虚气上冲所致吐血。 4828.6. 来源:《圣惠》卷三十七。 4829. 相似度57%:当归散 4829.1. 组成: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半两,芎䓖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熟干地黄1两半,艾叶1两半(微炒)。 4829.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829.3. 加:赤芍药、熟干地黄、艾叶 4829.4. 减:蜀椒、桂心 4829.5. 功效:产后下痢,腹中(??)痛。 4829.6. 来源:《圣惠》卷七十九。 4830. 相似度57%:地黄散 4830.1. 组成:干地黄10分,桂心2分,干姜2分,芎窮2分,甘草(炙)2分,当归2分,芍药5分。 4930.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930.3. 加:干地黄、芎窮、芍药 4930.4. 减:蜀椒、芎䓖 4930.5. 功效:磋跌。 4930.6. 来源:《外台》卷二十九引《深师方》。 4931. 相似度57%:竹茹散 4931.1. 组成:青竹茹1两,白芍药1两,芎䓖1两,桂心1两,生干地黄3两,当归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4931.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931.3. 加:青竹茹、白芍药、生干地黄 4931.4. 减:蜀椒、干姜 4931.5. 功效:内损或劳伤所致吐血、衄血。 4931.6. 来源:《圣惠》卷三十七。 4932. 相似度56%:当归散 4932.1. 组成:当归2两(锉,微炒),麻黄4两(去根节),桂心2两,芎䓖1两,海桐皮1两(锉),干姜1两(炮裂,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独活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4932.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4932.3. 加:麻黄、海桐皮、杏仁、独活 5032.4. 减:蜀椒 5032.5. 功效:中风,四肢不仁,及不能语,但拘挛背痛,不得转侧。 5032.6. 来源:《圣惠》卷二十三。 5033. 相似度56%:西州续命汤 5033.1. 组成:麻黄6两(去节),石膏4两(碎,绵裹),桂心2两,当归2两,甘草(炙)2两,芎䓖1两,干姜1两,黄芩1两,杏仁40枚(去皮尖两仁)。 5033.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033.3. 加:麻黄、石膏、黄芩、杏仁 5033.4. 减:蜀椒 5033.5. 功效:中风痱,身体不自收,口不能语,冒昧不识人,不知痛处,但拘急,中外皆痛,不得转侧。 5033.6. 来源:《外台》卷十四引《肘后方》。 5034. 相似度56%:麻黄散 5034.1. 组成:麻黄1两半(去根节),当归1两(锉,微炒),芎䓖半两,茵芋半两,桂心1两,萆薢半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黄芩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 5034.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034.3. 加:麻黄、茵芋、萆薢、黄芩 5034.4. 减:蜀椒 5034.5. 功效:贼风,身体及心腹疼痛,四肢不利。 5134.6. 来源:《圣惠》卷二十。 5135. 相似度56%:附子汤 5135.1. 组成:附子3分(炮),当归1两,人参1两,黄连1两,甘草(炙)1两,干姜2两,桂心2两,芍药2两,蜀椒(去汗,去目,闭口者)半分。 5135.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135.3. 加:附子、人参、黄连、芍药 5135.4. 减:芎䓖 5135.5. 来源:《鬼遗》卷四。 5136. 相似度56%:续命汤 5136.1. 组成:甘草(炙)2两,桂心2两,当归2两,人参2两,石膏(碎,绵裹)2两,干姜2两,麻黄3两(去节),芎䓖1两,杏仁40枚(去皮尖两仁)。 5136.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136.3. 加:人参、石膏、麻黄、杏仁 5136.4. 减:蜀椒 5136.5. 功效: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人,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兼疗产妇大去血者及老人小儿;并疗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洪肿。 5136.6. 来源:《外台》卷十四引《古今录验》。 5137. 相似度56%:羊肉桂心汤 5137.1. 组成:羊肉3斤,桂心4两,当归3两,干姜3两,甘草(炙)3两,吴茱萸2两,人参2两,芎䓖2两,干地黄2两(一方有桔梗3两)。 5237.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237.3. 加:羊肉、吴茱萸、人参、干地黄 5237.4. 减:蜀椒 5237.5. 功效:产后虚冷心痛。 5237.6. 来源:《千金翼》卷六。 5238. 相似度50%:附子散 5238.1. 组成: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5238.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238.3. 加:附子、人参、赤芍药 5238.4. 减:蜀椒、芎䓖、当归 5238.5. 功效:大肠虚冷,乏气拘急,腰痛羸瘦。 5238.6. 来源:《圣惠》卷六。 5239. 相似度50%:防风汤 5239.1. 组成:防风1两,白术1两,防己1两,干姜1两,甘草(炙)1两,附子(炮)半两,桂心半两,蜀椒100枚(汗)。 5239.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239.3. 加:防风、白术、防己、附子 5339.4. 减:芎䓖、当归 5339.5. 功效:风眩呕逆,水浆不下,食辄呕,起即眩倒,发作有时,手足厥。 5339.6. 来源:《外台》卷十五引《古今录验》。 5340. 相似度50%:干姜人参丸 5340.1. 组成:甘草5两,当归2两半,干姜2两半,人参2两半。 5340.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340.3. 加:人参 5340.4. 减:蜀椒、桂心、芎䓖 5340.5. 功效:产后诸疾。 5340.6. 来源:《鸡峰》卷十六。 5341. 相似度50%:干姜附子汤 5341.1. 组成:干姜8两,附子8两,桂心4两,麻黄4两,芎䓖3两。 5341.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341.3. 加:附子、麻黄 5341.4. 减:蜀椒、甘草、当归 5341.5. 功效: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解,缓弱不收,便利无度,口面㖞斜。 5341.6. 来源:《千金》卷八。 5342. 相似度50%:防风汤 5442.1. 组成:防风(去叉)、泽泻、桂心、杏仁(麸炒,去皮尖)、干姜(炮)、甘草(炙)各等分。 5442.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442.3. 加:防风、泽泻、杏仁 5442.4. 减:蜀椒、芎䓖、当归 5442.5. 功效:中风挟暑,卒然晕倒,面青黑,四肢缓弱,喜伸欠,口㖞斜,四肢不仁,好笑。 5442.6. 来源:《三因》卷二。 5443. 相似度50%:干地黄散 5443.1. 组成:熟干地黄1两半,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1两(锉,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甘草1分(炙微赤,锉)。 5443.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443.3. 加:熟干地黄、人参、阿胶 5443.4. 减:蜀椒、桂心、芎䓖 5443.5. 功效:妊娠胎动,心神烦闷,腹痛不止。 5443.6. 来源:《圣惠》卷七十五。 5444. 相似度50%:扶羸方 5444.1. 组成:甘草(炙)1两,干姜1两,人参1两,芎䓖1两,生姜1两,桂心1两,蟹爪1两,黄芩1两。 5444.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544.3. 加:人参、生姜、蟹爪、黄芩 5544.4. 减:蜀椒、当归 5544.5. 功效:虚弱人欲去胎。 5544.6. 来源:方出《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方》。名见《医统》卷八十五。 5545. 相似度50%:茯苓安心汤 5545.1. 组成:茯苓3两,人参3两,干姜3两,桂心1两,远志皮3两,甘草2两(炙)。 5545.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545.3. 加:茯苓、人参、远志皮 5545.4. 减:蜀椒、芎䓖、当归 5545.5. 功效:上焦虚寒,精神不守,泄下便利,语声不出。 5545.6. 来源:《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5546. 相似度50%:附子汤 5546.1. 组成:附子(大者,炮裂,去皮脐)2枚,芎䓖1两,干姜(炮)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透)1两,吴茱萸(水浸去涎,焙干,炒)1两,甘草(炙)1两。 5546.2. 原方对照:蜀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干姜1两,芎䓖1两,当归1两。 55HYP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