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调元汤-万氏女科卷三-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升阳调元汤-万氏女科卷三-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升阳调元汤-万氏女科卷三-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升阳调元汤-万氏女科卷三-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升阳调元汤-万氏女科卷三-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7升阳调元汤_万氏女科卷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升阳调元汤_万氏女科卷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461.1. 组成: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461.2. 功效:产后小便频数,及遗尿不禁。 461.3.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46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462. 相似度80%:参耆桂麻汤 462.1. 组成:人参2钱,甘草1钱,黄耆1钱,桂枝1钱,升麻1钱。 462.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462.3. 加:桂枝 462.4. 减:益智子 462.5. 功效:痘顶平者。 462.6. 来源:《四圣悬枢》卷三。 463. 相似度67%:保元快斑汤 463.1. 组成:人参、黄耆(炙)、甘草(炙)、茯苓、升麻、甲片(炮)。 463.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463.3. 加:茯苓、甲片 463.4. 减:益智子 473.5. 功效:痘疹元气虚弱,不能运毒,斑痕不化,不能起脓成浆。 473.6. 来源:《痘科金镜赋》卷六。 474. 相似度67%:提肛散 474.1. 组成:人参、黄耆、升麻、甘草、川芎、当归。 474.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474.3. 加:川芎、当归 474.4. 减:益智子 474.5. 功效:小儿痢后脱肛,积滞已清者。 474.6. 来源:《幼科金针》卷下。 475. 相似度67%:加味四君子汤 475.1. 组成:黄耆、升麻、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 475.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475.3. 加:白术、茯苓 475.4. 减:益智子 475.5. 功效:气虚及胃弱,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致小便不通。 475.6. 来源:《济阳纲目》卷九十二。 476. 相似度67%:清脾汤 486.1. 组成:黄耆、香白芷、升麻、人参、甘草(炙)、半夏(汤去滑)各等分。 486.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486.3. 加:香白芷、半夏 486.4. 减:益智子 486.5. 功效:意思过度,蕴热于脾,口干唇燥,瀋裂无色。烦渴饮水,小便赤。 486.6. 来源:《三因》卷十六。 487. 相似度60%:加减建中汤 487.1. 组成:熟地黄半两,白芍药3两,甘草1两半(炙),黄耆1两,人参半两。 487.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487.3. 加:熟地黄、白芍药 487.4. 减:升麻、益智子 487.5. 功效:伤寒,发热自汗,虚烦。 487.6. 来源:《医方大成》引汤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六三)。 488. 相似度60%:黄耆建中汤 488.1. 组成:黄耆2钱,白芍2钱,肉桂7分,人参1钱,甘草5分。 488.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498.3. 加:白芍、肉桂 498.4. 减:升麻、益智子 498.5. 功效:阳明病汗多或反无汗,如虫行皮中状者。痘疮遍身起发,惟四肢不起者;痘疮发热腹痛,大便自利者。 498.6. 来源:《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499. 相似度60%:黄耆建中汤 499.1. 组成:黄耆、人参、桔梗、白芍药、甘草各等分。 499.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499.3. 加:桔梗、白芍药 499.4. 减:升麻、益智子 499.5. 功效:里虚,腹中痛。 499.6. 来源:《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4910. 相似度60%:黄耆六一汤 4910.1. 组成:黄耆(半生,半蜜水炒)6钱,甘草(半生,半炙)1钱5分,人参1钱。 4910.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4910.3. 减:升麻、益智子 5010.4. 功效:流注溃后,脓水出多,口干作渴,烦躁不宁。 5010.5.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5011. 相似度60%:黄耆散 5011.1. 组成:黄耆、柴胡、干葛、甘草、人参各等分(一方无人参,用薄荷叶3叶煎)。 5011.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011.3. 加:柴胡、干葛 5011.4. 减:升麻、益智子 5011.5. 功效:小儿疮疹,壮热烦渴。 5011.6. 来源:《普济方》卷四○三。 5012. 相似度60%:黄耆散 5012.1. 组成:黄耆1两(细锉),桑根白皮1两(细锉,炒),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3分。 5012.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012.3. 加:桑根白皮、白茯苓 5012.4. 减:升麻、益智子 5012.5. 功效:大肠咳。 5012.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5113. 相似度60%:黄耆散 5113.1. 组成:黄耆1两,薏苡仁半两,人参1分,甘草2钱。 5113.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113.3. 加:薏苡仁 5113.4. 减:升麻、益智子 5113.5. 功效:久嗽痰多,虚烦食少。 5113.6. 来源:《鸡峰》卷十八。 5114. 相似度60%:安神散 5114.1. 组成:黄耆(捶碎,蜜水炙,锉)半两,甘草(炙,锉)2钱,白茯苓(去黑皮)1分,人参1分,石莲肉(去心,炒)1分。 5114.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114.3. 加:白茯苓、石莲肉 5114.4. 减:升麻、益智子 5114.5. 功效:小儿疳痢烦渴,肌体羸瘦。 5114.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5115. 相似度60%:黄耆汤 5115.1. 组成:黄耆1两1钱,人参6钱,五味子4钱,甘草6钱,当归3钱。 5215.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215.3. 加:五味子、当归 5215.4. 减:升麻、益智子 5215.5. 功效:风寒湿初发,发热及热退后外汗内闷,因热血伤,气失管摄,百脉动摇,有如虫行,自踝骨有气上升,相火上攻心,常烦悸头重脑闷。 5215.6. 来源:《臞仙活人方_附录》。 5216. 相似度60%:黄耆汤 5216.1. 组成:黄耆(锉)2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 5216.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216.3. 加:桂、赤茯苓 5216.4. 减:升麻、益智子 5216.5. 功效:咽喉中肿痒,微嗽声不出。 5216.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5217. 相似度60%:桂枝白芍汤 5217.1. 组成:桂枝、白芍、甘草、人参、黄耆。 5217.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317.3. 加:桂枝、白芍 5317.4. 减:升麻、益智子 5317.5. 功效:出疹因麻黄药太多,或暑月服表药,汗出过多亡阳,表气空虚,邪往凑之,变成中风,冷汗大出,遍身凉,手足冷,身项强掣,角弓反张,不省人事。 5317.6. 来源:《治疹全书》卷下。 5318. 相似度60%:加减四君子汤 5318.1. 组成:人参半两,白茯苓半两,肉豆蔻半两,黄耆半两,甘草(炙)2钱。 5318.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318.3. 加:白茯苓、肉豆蔻 5318.4. 减:升麻、益智子 5318.5. 功效:疮疹不渴,脏寒下利。 5318.6. 来源:《医部全录》卷四九四。 5319. 相似度60%:加味黄耆汤 5319.1. 组成:黄耆1钱,人参1钱,甘草1钱,白术5分,肉桂5分。 5319.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319.3. 加:白术、肉桂 5419.4. 减:升麻、益智子 5419.5. 功效:阳虚背恶寒。 5419.6. 来源:《医学入门》卷四。 5420. 相似度60%:举元煎 5420.1. 组成:人参3-5钱,黄耆(炙)3-5钱,炙甘草1-2钱,升麻5-7分(炒用),白术(炒)1-2钱。 5420.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420.3. 加:炙甘草、白术 5420.4. 减:甘草、益智子 5420.5. 功效: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 5420.6.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5421. 相似度60%:理中汤 5421.1. 组成:人参、白术、升麻、干葛、甘草。 5421.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421.3. 加:白术、干葛 5421.4. 减:黄耆、益智子 5421.5. 功效:痘疹吐泄,手足厥冷,腹胀自利。 5521.6. 来源:《痘疹一贯》卷二。 5522. 相似度60%:苓桂参甘黄耆汤 5522.1. 组成:人参1钱,甘草1钱,茯苓3钱,桂枝1钱,黄耆3钱。 5522.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522.3. 加:茯苓、桂枝 5522.4. 减:升麻、益智子 5522.5. 功效:痘疮溃烂无痂者。 5522.6. 来源:《四圣悬枢》卷三。 5523. 相似度60%:排脓补肺散 5523.1. 组成:黄耆、生地、人参、白芷、甘草(1方有5味)。 5523.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523.3. 加:生地、白芷 5523.4. 减:升麻、益智子 5523.5. 功效:肺痈。在上乳间痛,口吐脓血,气腥。 5523.6.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5524. 相似度60%:平肺汤 5524.1. 组成:黄耆1两,芍药1两半,半夏1两1钱,人参半两,甘草半两。 5624.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624.3. 加:芍药、半夏 5624.4. 减:升麻、益智子 5624.5. 功效:肺虚有热。 5624.6. 来源:《普济方》卷二十六。 5625. 相似度60%:黄耆汤 5625.1. 组成:黄耆1两,人参2钱半,地骨皮5钱,桑白皮2钱,甘草2钱半。 5625.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625.3. 加:地骨皮、桑白皮 5625.4. 减:升麻、益智子 5625.5. 功效:小儿热入经为客热,咳嗽喘逆,身热,鼻干燥,呷呀有声者。 5625.6. 来源:《洁古家珍》。 5626. 相似度60%:当归黄耆饮 5626.1. 组成:当归2钱,白芍2钱,黄耆2钱,人参2钱,升麻半钱。 5626.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626.3. 加:当归、白芍 5726.4. 减:甘草、益智子 5726.5. 功效:产后阴脱。 5726.6. 来源:《医学正传》卷七引《产宝》。 5727. 相似度60%:保元固气汤 5727.1. 组成:黄耆(炙)3钱,人参1钱,肉桂5分,丁香3分,甘草(炙)5分。 5727.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727.3. 加:肉桂、丁香 5727.4. 减:升麻、益智子 5727.5. 功效:痘症虚寒,腠理不密,卫气虚,起胀时痘上有小孔,不黑不白,名曰讧痘者。 5727.6. 来源:《医林纂要》卷九。 5728. 相似度60%:保元汤 5728.1. 组成:人参1钱,黄耆1钱,白术1钱,甘草3分。 5728.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728.3. 加:白术 5728.4. 减:升麻、益智子 5728.5. 功效:痘痈出脓之后,脾胃虚弱,脓清不敛者。气血虚弱,痘痈留经络中,发无定处肿不红。 5828.6.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5829. 相似度60%:保元汤 5829.1. 组成:人参1钱,黄耆3钱,甘草1钱,肉桂5分至7分。 5829.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829.3. 加:肉桂 5829.4. 减:升麻、益智子 5829.5. 功效:元气虚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饮食少进,面青(白光)白,睡卧宁静,痘顶不起,浆不足,及有杂证。气血不足,婴儿怯弱,痘毒内陷,面色苍白,气陷久泻,肢体无力,肺脾虚弱,恶寒自汗。 5829.6. 来源:《博爱心鉴》卷上。 5830. 相似度60%:补气汤 5830.1. 组成:黄耆3两(去芦,蜜水炙),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麦门冬1两(汤浸,去心),苦桔梗(去芦,炒)1两。 5830.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830.3. 加:麦门冬、苦桔梗 5830.4. 减:升麻、益智子 5830.5. 功效:肺虚少气自汗。 5930.6. 来源:《瑞竹堂方》卷一。 5931. 相似度60%:补元快斑汤 5931.1. 组成:人参、白术、黄耆(炙)、甘草(炙)、归身。 5931.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931.3. 加:白术、归身 5931.4. 减:升麻、益智子 5931.5. 功效:痘疮灰白色,当起不起,其顶平陷;痘儿素快,元气不足,吐泄者。 5931.6. 来源:《片玉痘疹》卷八。 5932. 相似度60%:参归汤 5932.1. 组成:黄耆、人参、当归、牛蒡子、甘草。 5932.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5932.3. 加:当归、牛蒡子 5932.4. 减:升麻、益智子 5932.5. 功效:痘疹虚弱不靥。 5932.6. 来源:《万氏家抄方》卷六。 5933. 相似度60%:参耆保元汤 6033.1. 组成:人参1钱,黄耆2钱,甘草5分(初热生用,出定炙用),官桂3分。 6033.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033.3. 加:官桂 6033.4. 减:升麻、益智子 6033.5. 功效:气虚痘疹。 6033.6. 来源:《明医指掌》卷十。 6034. 相似度60%:黄耆补肺汤 6034.1. 组成:黄耆1两,芍药1两半,半夏1两1分,人参半两,甘草半两。 6034.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034.3. 加:芍药、半夏 6034.4. 减:升麻、益智子 6034.5. 功效:肺虚有热。 6034.6. 来源:《鸡峰》卷十一。 6035. 相似度60%:大保元汤 6035.1. 组成:黄耆3钱,人参1钱半,甘草1钱,川芎1钱,官桂1分。 6035.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135.3. 加:川芎、官桂 6135.4. 减:升麻、益智子 6135.5. 功效:痘疮顶陷,根窠虽红而皮软薄,血有余而气不足。 6135.6. 来源:《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6136. 相似度60%:还神散 6136.1. 组成:人参2钱,麦冬2钱,附子1片,黄耆2钱,甘草1钱。 6136.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136.3. 加:麦冬、附子 6136.4. 减:升麻、益智子 6136.5. 功效:痘疹内虚寒,外灰白陷伏者。 6136.6. 来源:《痘疹仁端录》卷十四。 6137. 相似度60%:地骨皮散 6137.1. 组成:地骨皮、黄耆、人参、鳖甲(酒浸,炙)、甘草各等分。 6137.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137.3. 加:地骨皮、鳖甲 6137.4. 减:升麻、益智子 6237.5. 功效:骨蒸 6237.6. 来源:《普济方》卷二三六引《仁存方》。 6238. 相似度60%:调元固表汤 6238.1. 组成:人参、黄耆、当归、甘草、蝉退。 6238.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238.3. 加:当归、蝉退 6238.4. 减:升麻、益智子 6238.5. 功效:痘疮表虚,收靥痂壳粘着皮肉不落者。 6238.6. 来源:《片玉痘疹》卷十一。 6239. 相似度60%:调元汤 6239.1. 组成:人参、黄耆、麦冬、甘草、当归。 6239.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239.3. 加:麦冬、当归 6239.4. 减:升麻、益智子 6239.5. 功效:痘疹表虚者。 6239.6. 来源:《痘疹仁端录》卷七。 6240. 相似度60%:防风散 6340.1. 组成:防风2两(去叉,炙令黄),黄耆(炙,锉)2两,甘草半两(炙,锉),人参半两。 6340.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340.3. 加:防风 6340.4. 减:升麻、益智子 6340.5. 功效:肠风。 6340.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6341. 相似度60%:固元汤 6341.1. 组成:人参5钱,五味子5钱,黄耆2钱,甘草2钱,枣仁2钱。 6341.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341.3. 加:五味子、枣仁 6341.4. 减:升麻、益智子 6341.5. 功效:元气不足,以致血汗。 6341.6. 来源:《玉案》卷四。 6342. 相似度60%:钩藤饮 6342.1. 组成:钩藤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人参半两。 6342.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442.3. 加:钩藤 6442.4. 减:黄耆、益智子 6442.5. 功效:小儿壮热不安。 6442.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6443. 相似度60%:桂心汤 6443.1. 组成:桂(去粗皮)3分,黄耆(去芦头,锉,炒)3分,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 6443.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443.3. 加:桂、芍药 6443.4. 减:升麻、益智子 6443.5. 功效:虚劳体痛,手足疼,心热腹满,胸中少气,客热,头痛欲吐,恍惚多忘,小便赤涩,或多余沥,卧不安席。 6443.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6444. 相似度60%:黄耆汤 6444.1. 组成:人参、黄耆、甘草、黄连、桂枝。 6444.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444.3. 加:黄连、桂枝 6544.4. 减:升麻、益智子 6544.5. 功效:痘收之后,卫弱自汗出者。 6544.6. 来源:《痘疹全书》卷下。 6545. 相似度60%:参耆附子汤 6545.1. 组成:人参,黄耆(蜜炙)2钱,附子(制)1钱半,甘草(炙)1钱,白术1钱5分。 6545.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545.3. 加:附子、白术 6545.4. 减:升麻、益智子 6545.5. 功效:面白鼻冷,阳气大虚。虚汗。 6545.6. 来源:《会约》卷六。 6546. 相似度60%:团参黄耆散 6546.1. 组成:人参、黄耆各等分,甘草减半。 6546.2. 原方对照:人参1钱5分,黄耆(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升麻1钱5分,益智子(去壳,炒)1钱5分。 65HYPERLINK\l"_Toc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