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一)_第1页
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一)_第2页
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一)_第3页
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一)_第4页
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下册知识点大全(一)一、季氏将伐颛臾《论语》背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曲阜人,出生于没落的鲁国世家,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鲁定公时,曾为司寇。后来离开鲁国,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都不被重用,后来又回到鲁国,编订《诗》、《书》等重要古代文献,修订《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人。他死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论语》二十篇,是研究孔子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这篇课文就选自《论语》,颛臾是鲁国的附庸国,当时的鲁国,季氏专权,季氏和鲁哀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季氏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于是想吞并颛臾。当时,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有是季氏的家臣,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它告诉了孔子,孔子极力反对,表达了他“为政以德,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课文讲解: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注解:1、季氏:季康子,名肥。(八僧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颛臾:鲁国的附属国。2、有事: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之大事。孔子日:“求!无乃尔是过与(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2)?”注解:1、无乃……与:表推测语气的固定句式,恐怕……吧。无乃尔是过与是个宾语前置句,前置宾语:尔,条件:宾语用代词是复指,现汉语序:无乃过尔与。过:动词,责备。尔:你,整句话:恐怕应该责备你吧?2、何以……为:表反问语气的固定句式,为什么还要……呢/还要……干什么?例句:何以家为?何以货(钱财)为?冉有日:“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古代史官)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2)?且尔言过矣。虎兄出于柳,龟玉毁于梗中(3),是谁之过与?”注解: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出才能,就去担任职务。陈,陈列,这里指施展。就:走向,这里指担任。2、颠:跌倒。焉:哪里。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相:《说文》:“相,省视也。”本意为观察。《诗经》:“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观察一教导一辅佐、扶助(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一搀扶盲人走路的人。3、兜:独角犀牛。种:关猛兽的笼子。梗:匣子。冉有日:“今夫颛臾,固(坚固)而近于费(bi季氏世代的采邑)。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3)。盖(大概)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既(已经)来之,那么安之(4)。今由与求也,相(辅佐)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九、许行一一《孟子》背景:《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仁政”的具体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恒产,养生送死无憾。”另外,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另外,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孟子的文章文笔犀利,长于辩论,善用比喻,对后世的散文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上》,它记录了孟子和许行的门徒陈相之间的一场辩论。许行、陈相等人认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蜜飨而治。表达了当时劳动群众反对剥削,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但是他否认社会分工,存在着绝对平均主义的弱点。孟子就利用这个弱点,论证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得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他肯定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他把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对立同社会分工混为一谈,以证明剥削制度的合理,从而为后世剥削阶级提供了有利于统治的理论依据,这又是十分错误的。课文讲解: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1),自楚之滕(2),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3)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屣织席以为食(4)。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耙(5)而自宋之滕,日:“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注解:1、为:研究。神农之言:农家学派的学说。2、之:至IJ。踵:走到。3、廛:chan古代指一户人家所住的地方。4、与:给。衣:动词,穿。褐:粗布衣服。1:鞋。5、耒相:农具。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1)。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那么诚贤君也(2);虽然(3),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饕飨(4)而治。今也,滕有仓縻府库,那么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5)!”注解:1、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于是/于此。2、诚:确实,确实。3、虽然:虽然如此/即使这样。4、饕飨:yongsun早饭叫蜜,晚饭叫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指做饭。5、厉:危害。恶:wu,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孟子日:“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日:“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1)乎?”日:“否。许子衣褐。”“许子冠(2)乎?“日:“冠。”日:“奚冠(3)?”日:“冠素(4)。”B:“自织之与?”日:“否,以粟易之。”日:“许子奚为不自织(5)?”日:“害于耕。”日:“许子以釜甑爨(6),以铁耕乎?”日:“然。”“自为之与?”日:“否,以粟易之。”注解:1、衣:动词,穿。2、冠:戴帽子。3、奚冠:宾语前置句。4、素:生丝织成的绢帛,不染色。5、许子奚为不自织:宾语前置句.6、釜、甑:古代的炊具。爨cuan:烧火做饭。(孟子)“以粟易械器(1)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3)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4)烦?”注解:1、械器:农具和炊具。2、宫:室(房屋)。3、纷纷然:忙碌的样子。4、惮:怕。(陈)日:“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那么(1)治天下,独(2)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3)。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4)也。故日:或劳心,或劳力(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6);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7),天下之通义(8)也。”注解:1、然那么:既然如此,那么。2、独:难道。3、大人:统治者。小人:被统治者。4、路:名词用作动词,奔波于道路。5、或:有的,无定代词。6、劳力者治于人:被动句,于字句。7、食si:给人东西吃,供养。治人者食于人:被动句,于字句。8、通义:一般的道理。“从许子之道,那么市贾(1)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2)。布帛长短同,那么贾相假设;麻缕丝絮轻重同,那么贾相假设;五谷多寡同,那么贾相假设;屐大小同,那么贾相假设。”日:“夫物之不齐(3),物之情(4)也。或相倍征(5),或相什伯(6),或相千万。子比(7)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屣小屣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8)能治国家!”注解:1、贾:价(^)的古字。(本意为买卖,引申为价格)2、莫之或欺:宾语前置句。现汉语序:莫或欺之。或:语气词。3、不齐:不一样。4、情:本性。5、建:五倍。6、伯通佰。7、比:平列。8、恶: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十、课后习题许行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并翻译整句话。(1)虽然,未闻道也。(2)害于耕(3)从许子之道,那么市贾不贰,国中无伪。(4))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5)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辘,或相什伯。(6)然那么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7)恶能治国家?2、找出以下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词义。(1)其徒数十人,皆衣褐(2)是率天下而路也。(3贤者与民并耕而食,蜜飨而治。3、指出以下各句的句式。许子奚为不自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捆屐织席以为食。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5)o"注解:1、疾:讨厌。夫:那。舍日:回避说。为之辞:给它找个借口。2、国:诸侯的封地。家:大夫的封地。有国有家者:指诸侯和大夫。3、俞械《古书疑义举例》:“寡、贫二字”,传写互易,此本作:'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患:担忧、忧虑。4、来:动词用作使动,使之来。安:形容词用作使动:使之安。5、萧墙之内:指鲁国宫廷内部。萧墙:国君宫门内的照壁。二、子路从而后一一《论语》背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曲阜人,出生于没落的鲁国世家,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鲁定公时,曾为司寇。后来离开鲁国,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都不被重用,后来又回到鲁国,编订《诗》、《书》等重要古代文献,修订《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人。他死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论语》二十篇,是研究孔子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这篇课文就选自《论语・微子》,这篇课文记载了孔子到楚国去时遇到一位隐士,通过隐土对孔子的讥讽,表现了孔子坚持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的态度,也反映了儒家脱离劳动生产的思想。课文讲解:子路从而后(1),遇丈人(2),以杖荷族(3)。子路问日:“子见夫子乎?”丈人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⑷?”植其杖而芸(5)。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6)。注解:1、从:跟从,跟随。后:名词用作动词,落在后面。2、丈人:老者3、臻diao:除草用的农具。4、五谷:稻、菽、麦、黍、稷五种粮食作物。孰:谁5、芸:通“耘”,除草。6、食:si动词用作使动,给/让吃。见:xian,动词用作使动,使拜见。明日(第二天),子路行,以(之)告(之),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1)。至那么行矣(2)。子路曰:“不仕(做官)无义(3)。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5)。道之不行,之矣。(6)"注解:1、反:返的古字。2、贝IJ:连词,表发现,原来已经。3、不仕无义:不做官是不合宜的。义:合宜的道理。4、洁:形容词用作使动,使……洁。大伦:君臣间的伦理关系。5、行其义也:做他应该做的事。6、道:儒家的政治理想,原那么。三、练习题季氏将伐颛臾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并翻译整句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虎兜出于柳,龟玉毁于梗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今由与求也,相夫子。2、分析以下两个句式(固定句式、宾语前置句)(1)无乃尔是过与?(2)何以伐为?3、找出以下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词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那么安之。子路从而后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以杖荷臻(dido)植其杖而芸2、找出以下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词义。子路从而后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四、秋水一一《庄子》背景: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开展者,和老子并称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杂是其弟子及后学所作。他的思想中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但是却否认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宣扬了不可知论,陷入了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在政治上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其散文汪洋恣肆,善于运用神话和寓言,想象奇幻,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课文讲解: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浅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6),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7)。注解:1、时:名词作状语,按时,按季节。2、川:河流。河:黄河。3、泾jing流:畅通的水流。4、淡:si岸边。渚:水中陆地。崖:高的河岸。辩:通辨。5、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如:喟然、庞然.6、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7、东面:面向东。端:尽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1),望洋向假设而叹日(2):“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4),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注解:1、旋:调转。2、望洋:仰视的样子,洋,……的样子,如喜洋洋、懒洋洋。假设:海神的名字。3、以为莫己假设:宾语前置句,前置宾语:己,条件: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现汉语序;以为莫假设己。莫:无定代词,没有人,假设:比得上。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前置宾语:我,条件:宾语用代词之复指,现汉语序:谓我也,意思是说的就是我呀。4、少、轻: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少,认为……轻。5、殆:危险。6、见……于:被动句式。方:道。大方之家:有道德修养的人。北海假设日:“井露不可以语于海者(1),拘于虚也(2);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3);曲土不可以语于道者(4),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涣,观于大海,乃知尔丑(5),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注解:1、»:同“蛙”。以:与。语:谈论,告诉。(2)虚:通墟,住处。3、笃:固定,限制。时:季节。4、曲土:孤陋寡闻的人。5、丑:鄙陋。“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2);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4),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5),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6),又奚以自多(7)?”注解:1、盈:满。2、尾闾:海底泄水之处。已:停止。3、不可为量数:不能用数字来计算。4、自多:自满,自我夸耀。多:形容词用作动词。5、比:通“庇”,寄托,依附。6、方:正,刚刚。7、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句。奚以:以奚,凭什么。五、小国寡民——《老子》背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老子》这部书又叫《道德经》。老子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他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矛盾的对立面,而且会互相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表达了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他的政治思想却是倒退到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世界,主张绝圣弃智,毁掉一切文明,倒退到无知无识的原始社会,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无可奈何的消极思想,是违背人类进步,社会开展的。课文讲解:小国寡民(1),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3)。虽有舟舆(4),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注解:1、小、寡: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小,使少。2、伯通佰。(伯通霸,五伯之贤而死)3、重死:看重死。重:形容词用作意动。4、舆:车5、兵:兵器。使民复结绳而用之(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注解:1、复:又、再。(再:两次,第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结绳: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事的方法。《周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正义》:“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金文的数目字“十”写作,像一个绳结的样子,“二十”写作(即后来的廿,音nian),像两个绳结的样子,“三十”写作(即后来的卅,音sa),像三个绳结的样子。2、甘、美、安、乐: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香甜,认为……漂亮,认为安闲,对满意。六、练习题小国寡民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并翻译整句话。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2、找出以下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词义。小国寡民重死而不远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秋水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并翻译整句话。(1)望洋向假设而叹曰(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3)笃于时也。(4)又奚以自多?2、找出以下句中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词义。(1)东面而视。(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3、指出以下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宾语前置的条件及现汉语序。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又奚以自多?4、指出以下被动句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七、谋攻一一《孙子兵法》背景:《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历来被称为“兵经”、“武经”,不但为我国历代军事家所推崇,也得到世界各国军事家的高度重视和崇高评价,影响极为深远。它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战争做了比拟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战略战术的论述,有很多精辟见解,闪烁着朴素的辩证法光辉,在我国以至世界军事学史上都占有很局的地位。《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末年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孙武字长卿,本是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后因战乱,出奔吴国,被吴王阖闾用为将,在公元前509年协助伍子胥打败出过,对吴国的强盛起了重要作用。本篇主要讲如何谋划进攻的问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的军事观点,影响极为深远。课文讲解: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1);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2);全卒为上,破卒次之(3);全伍为上,破伍次之(4)。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5)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注解:1、全、破: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完整,使……破。2、军:古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旅:古时五百人为旅。3、卒:古时一百人为卒。4、伍:古时以五人为伍。5、屈:动词用作使动,使屈服。故上兵伐谋(1),其次伐交,其次伐兵(2),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3),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理(4)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5),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6),此攻之灾也。注解:1、兵:作战策略。2、兵:武装力量。3、橹:大盾(流血漂橹)。情fen^yun:古代一种掩护士卒攻城用的战车。具:预备。器械:指攻城用的器械。4、距埋:为了侦察敌情和居高临下地攻击守敌,在城外筑起的高过敌城的土山。5、胜:忍受、承受。蚁:名词用作状语。6、拔:攻下。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1),故兵不顿而利可全(2),此谋攻之法也。注解:1、全:最完善的策略。2、顿:坏,挫伤。故用兵之法,十那么围之(1),五那么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