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与地理教学创新西安市教研室王用钊87639266wangyongzhaolaoshi@163.com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与地理教学创新西安市教研室王用钊1
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
时代性选择性的完整、和谐、统一
2.
社会需求.学科体系
.学生发展.社会中心主义学科中心主义儿童中心主义学生素质.社会需求...社会中心主义学生素质3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素质....1.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素质....1.课4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基础性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因此,高中地理课程必须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经典性和继承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当然,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要体现社会需求的基础,还要体现学科的基础、学生发展的基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基础性5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时代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一定的超前性,要反映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体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高中地理课程的时代性不仅是指学科,也是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代性。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时代性6课程改革指导思想选择性
高中地理课程还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他们喜爱的课程。课程改革指导思想选择性72.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2.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8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0世纪90年代国际地理教育重视对现代公民的培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0世纪90年代国际地理教育重视对9像小媳妇似的受到歧视。
不能和语文数学甚至不能和历史及自然科学平起平坐,而必须在楼底下当杂役。德国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像小媳妇似的受到歧视。不能和语文数学甚至不能和历史及自然科10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物种灭绝、滥伐森林、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灾害频发、气候变暖、空气污染、臭氧空洞、人口剧增、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城市膨胀、经济差异、种族冲突、南北矛盾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物种灭绝、滥伐森林、草原退化11
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
地理在各个不同有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12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13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14
不同的学习需要侧重生活的地理侧重文化的地理侧重科学的地理不同的学习需要侧重生活的地理15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16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17
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爱因斯坦
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
李政道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学问,就18积极探究地理问题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积极探究地理问题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19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地理学习的探究性地理学习的自主性地理学习的合作性开展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地理学习的探究性开展丰富的地20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21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地理学习重点的改变与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角色的改变国际观的培养与科技整合的实践突破时空障碍,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高度重22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实现地理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233.人地系统为核心内容认识地理环境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环境的构成自然环境要素的运动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现代技术在认识地理环境中的应用
3.人地系统为核心内容认识地理环境24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与聚落文化与旅游生产活动地域联系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54.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发展现状反思与国际比较:我们的优势与问题地理教学方式的提倡与反对4.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发展现状反思26学生发展现状反思
优势
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与刻苦
问题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和自尊自信人生观与价值观
学生发展现状反思优势问题27与国际比较:我们的优势与问题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我们的优势正是西方基础教育所力图解决的问题;我们的问题也正是西方基础教育的优势;无论是优势还是问题,都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优势需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继承与发扬。与国际比较:我们的优势与问题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28地理教学方式的“倡导与反对”之一:倡导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的应用,反对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承。之二: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克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之三:倡导探究和研究性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之四:倡导体验性学习,反对过分依赖教科书的教学。之五:倡导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主张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强化知识记忆的手段。地理教学方式的“倡导与反对”之一:倡导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的29倡导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的应用,反对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承问题:被动接受知识,靠记忆和机械模仿获得与巩固知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对策: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以知识获得为工具和手段,开发智慧、培养情感、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尽量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抽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地理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倡导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的应用,反对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承问题:30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克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问题: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对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克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问题:教师不仅是教学31倡导探究和研究性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问题:讲授规律、原理通常是直接指向结论,很少让学生经历当初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让学生解决的问题过于模型化和公式化,不易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对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之经历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想象,通过直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养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倡导探究和研究性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问题:讲授32倡导体验性学习,反对过分依赖教科书的教学概念: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解说或未必能够解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对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倡导体验性学习,反对过分依赖教科书的教学概念:体验学习是指人33
倡导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主张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强化知识记忆的手段。问题:个别教师用“机灌”代替“人灌”,课堂容量过大,三维目标无法落实.对策:提高认识,恰当、合理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倡导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主张把信息技345.着眼学生发展的地理课程价值取向对地理学的认识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训练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重视“核心地理观点”的教育5.着眼学生发展的地理课程价值取向35对地理学的认识体会地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地理对于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感受地理学的美。对地理学的认识体会地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36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训练发展对地理空间格局敏锐的觉察力;能够用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正确的思考、推理和表述;发展对地理信息的加工能力;发展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训练发展对地理空间格局敏锐的觉察力;37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鼓励学生利用信息传播、思辨、实践等技能去探究现实世界的地理问题。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初步学会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在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确定不同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重点领域,发展解决相应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8重视“核心地理观点”的教育人地协调观点教育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只有一个地球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口道德资源道德环境道德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空间观点教育区位与空间分布观点〈位置变化观位置联系观空间分布上的成因联系观〉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观点重视“核心地理观点”的教育人地协调观点教育39二、更新教学观念,推进教学行为创新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二、更新教学观念,推进教学行为创新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40内容框架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推进教学行为创新,提升教学有效性地理教学中亟待创新的问题内容框架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41(一)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是进行教学行为创新的先决条件,没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教学观,就不可能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好的教师。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42个性化教学观适应性教学观寓教于乐的教学观互动的教学观个性化教学观431.个性化的教学观
教师工作就是高文化、高品味、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诊断个别差异、因才施学、帮助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发展;使学生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地充分地多姿多彩地发展。1.个性化的教学观教师工作就是高文化、高品味、44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念
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
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鼓励师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破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念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45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作为帮助者的教师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46个性化学习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个性化学习47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与教学创新课件48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与教学创新课件49
2.适应性教学观
适应性教学(adaptiveinstruction)
“学校为儿童存在,不是儿童为学校存在”教师适应儿童天性“……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学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2.适应性教学观适应性教学(adaptivein50“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的关键: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51
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教师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同情人,对人由衷地关怀,这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苏霍姆林斯基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教师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52儿童学习的心理逻辑:生活化、经验化儿童学习的心理逻辑:生活化、经验化53教育家卢梭主张从直接经验中学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著名思想,更是强调儿童各种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向生活的世界回归.教育家卢梭主张从直接经验中学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著54●知识本位: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经验本位:什么经验最有价值?●活动本位:什么活动最有价值?●学习经验本位:什么学习经历最有价值?从知识本位到学习经验本位●知识本位: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从知识本位到学习经验本位55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暴露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过程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体验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暴露疑问,困难,障碍,矛盾563.寓教于乐的教学观●兴趣是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兴趣转换成为教学组织的中心工作;●培育兴趣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好奇心转变为专注的学习态度;●培育兴趣就是制造情境和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是培育出来的。3.寓教于乐的教学观●兴趣是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57好奇心的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在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科学在中国:意义与承诺》中说:“中国政府支持科学家在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的结合上开展基础研究,尊重科学家独特的敏感和创造精神,鼓励他们进行‘好奇心驱动的研究’”。好奇心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在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58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那么学校的功课就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爱因斯坦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那么学校的功课就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59
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马卡连柯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603.寓教于乐的教学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使学生知道;好之:使学生喜欢(爱好);乐之:使学生其乐无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寓教于乐的教学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61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624.互动的教学观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师生与知识(实践性知识、默会知识,达成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整)共舞(dancingwiththeknowledge)。4.互动的教学观师生之间的互动;63师生与知识互动状态
教师学生
存于书本的明确知识存于实践经验的默会知识师生与知识互动状态教师学生存于书本的明确知识存于实践经64通过信息技术促进互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信息技术促进互动65
(二)推进教学行为创新,提升教学有效性1.教学行为创新的关键要素2.传统教学行为的问题
3.创新的教学行为的类型与特征4.创新的教学行为的思路与方式(二)推进教学行为创新,提升教学有效性1.教学行为创新661.教学行为创新的关键要素权威控制平等互动对话沟通静听(灌输)控制-对话式教学: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仍然具有绝对的课堂控制权,学生有一点点话语权。对话-互动式教学:典型个性化教学,强调开放式互动,教学的唯一规范在于学生的自由(行为、认知、情感的投入)控制-灌输式教学:典型传统型教学,学生在绝对控制下静听教师传授知识,内容枯燥无味、方式呆板。灌输-互动式教学:表层对话:一问一答,大多数问题均属于事实性的或程序性的1.教学行为创新的关键要素权威控制平等对话沟通静听(灌输)控67关键要素控制与互动灌输与对话权威与平等接受与建构关键要素控制与互动682.传统教学行为的问题
以教师给出结论为主,通过机械记忆、模仿与简单套用,反复训练学生的记忆功能,有时还采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记住。2.传统教学行为的问题以教师给出结论为主,通过机械记忆、692.传统教学行为的问题
在获得知识方面,主要是记住事实,其中包括有关的名称、语词概念、定义、性质、公式、原理等。在应用知识方面,是标准情境中的简单套用,或是按照例题作机械的模仿。2.传统教学行为的问题在获得知识方面,主要是记住事实,其703.创新性教学行为的类型与特征
理解性教学行为探究性教学行为3.创新性教学行为的类型与特征理解性教学行为71理解性教学行为的特征
教师变换各种角度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设计各种例题和变式,使学生领会知识的本质、或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类,例题的讲解则注重于分析思路与讲解原理。理解性教学行为的特征教师变换各种角度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72理解性教学行为的特征
在获得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来龙去脉,能用自己的语言或换一种形式正确地表达知识的内容。在应用知识方面,是从一定范围的变式情境中区别出知识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或把变式灵活转换为标准式,以便解决问题。理解性教学行为的特征在获得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来龙去73“地对人的影响”中包含的思想方法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外部条件,但并不是决定性条件。在特定的场合,地理环境可以成为人类活动的决定性条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以间接影响为主。“地对人的影响”中包含的思想方法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外部条件,74探究性教学行为的特征
教师有目的地在新问题情境中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介入,师生共同参与提出和解决问题,共同进行体验式探究性学习和反思性评价。探究性教学行为的特征教师有目的地在新问题情境中引起学生75全球变暖中的“另类”观点全球未必在变暖全球变暖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的全球变暖利大于弊
江苏丹阳六中赵守拙全球变暖中的“另类”观点全球未必在变暖76探究性教学行为的特征
在获得知识方面,重视培养学生对新问题的敏感性,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原理或作出归纳假设,探索新知识。探究性教学行为的特征在获得知识方面,重视培养学生对新问77探究性教学行为的特征
在应用知识方面,是在相当开放的变式情境中重视对学科内容的扩展和深化,通过归纳推理实现远迁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或是通过对问题的广泛延伸,使之同时具有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合理性、完整性、简捷性的追求(反省认知水平的提高)。探究性教学行为的特征在应用知识方面,是在相当开放的变式78
书本上获得殖民地的内涵及本质强制性检查学生书包帮助学生理解殖民地的意思
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发现殖民地概念的内涵探究性教学行为理解性教学行为记忆性教学行为
79教学培养学生思考力的有效关键因素◆给思维和推理搭建“脚手架”(线索、背景)◆为学生提供学法指导(学会学习、反思)◆示范高水平的学习范例(思维、方法等)◆在概念间建立联系(融会贯通)◆适当的探索时间(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思考力的有效关键因素◆给思维和推理搭建“脚手80自然环境概念地图自然环境概念地图81学生思考力水平停滞不前的教学因素☆情境问题标准化、常规化☆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与完整性☆时间过多或过少☆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当☆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过程的迁就学生思考力水平停滞不前的教学因素☆情境问题标准化、常规化☆追824.创新的教学行为的思路与方式组合式:4.创新的教学行为的思路与方式83同心圆式:同心圆式:84交叉式:交叉式:85挖井式:挖井式:86对立式:对立式:87(三)地理教学中亟待创新的问题1.地理教材编写的创新求稳怕乱
互相雷同形式扣“标”(三)地理教学中亟待创新的问题1.地理教材编写的创新882.地理教材应用的创新
程序——遵循结论——照搬资料——单一思路——求同手段——缺乏2.地理教材应用的创新893.地理教学设计的创新
雷同主观随意细节忽视学科特征没有体现美学含量少3.地理教学设计的创新904.地理教学行为的创新
问题教学有问题兴趣教学没兴趣技术应用为表演活动教学图热闹民主氛围尚缺乏4.地理教学行为的创新915.地理教学评价的创新
题型不丰富指标不科学地理特征不突出开放性不够5.地理教学评价的创新926.地理教师研修的创新
研究基本功不实跨学科视野不宽文化内涵不足外语水平不高外出考察机会不多6.地理教师研修的创新93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94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95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与地理教学创新西安市教研室王用钊87639266wangyongzhaolaoshi@163.com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与地理教学创新西安市教研室王用钊96
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
时代性选择性的完整、和谐、统一
97.
社会需求.学科体系
.学生发展.社会中心主义学科中心主义儿童中心主义学生素质.社会需求...社会中心主义学生素质98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素质....1.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素质....1.课99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基础性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因此,高中地理课程必须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经典性和继承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当然,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要体现社会需求的基础,还要体现学科的基础、学生发展的基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基础性100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时代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一定的超前性,要反映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体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高中地理课程的时代性不仅是指学科,也是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代性。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时代性101课程改革指导思想选择性
高中地理课程还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他们喜爱的课程。课程改革指导思想选择性1022.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2.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103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0世纪90年代国际地理教育重视对现代公民的培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0世纪90年代国际地理教育重视对104像小媳妇似的受到歧视。
不能和语文数学甚至不能和历史及自然科学平起平坐,而必须在楼底下当杂役。德国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像小媳妇似的受到歧视。不能和语文数学甚至不能和历史及自然科105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物种灭绝、滥伐森林、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灾害频发、气候变暖、空气污染、臭氧空洞、人口剧增、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城市膨胀、经济差异、种族冲突、南北矛盾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物种灭绝、滥伐森林、草原退化106
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
地理在各个不同有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107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108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109
不同的学习需要侧重生活的地理侧重文化的地理侧重科学的地理不同的学习需要侧重生活的地理110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111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112
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爱因斯坦
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
李政道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学问,就113积极探究地理问题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积极探究地理问题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114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地理学习的探究性地理学习的自主性地理学习的合作性开展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地理学习的探究性开展丰富的地115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116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地理学习重点的改变与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角色的改变国际观的培养与科技整合的实践突破时空障碍,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高度重117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实现地理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1183.人地系统为核心内容认识地理环境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环境的构成自然环境要素的运动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现代技术在认识地理环境中的应用
3.人地系统为核心内容认识地理环境119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与聚落文化与旅游生产活动地域联系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204.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发展现状反思与国际比较:我们的优势与问题地理教学方式的提倡与反对4.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发展现状反思121学生发展现状反思
优势
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与刻苦
问题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和自尊自信人生观与价值观
学生发展现状反思优势问题122与国际比较:我们的优势与问题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我们的优势正是西方基础教育所力图解决的问题;我们的问题也正是西方基础教育的优势;无论是优势还是问题,都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优势需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继承与发扬。与国际比较:我们的优势与问题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123地理教学方式的“倡导与反对”之一:倡导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的应用,反对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承。之二: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克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之三:倡导探究和研究性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之四:倡导体验性学习,反对过分依赖教科书的教学。之五:倡导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主张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强化知识记忆的手段。地理教学方式的“倡导与反对”之一:倡导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的124倡导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的应用,反对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承问题:被动接受知识,靠记忆和机械模仿获得与巩固知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对策: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以知识获得为工具和手段,开发智慧、培养情感、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尽量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抽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地理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倡导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的应用,反对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承问题:125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克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问题: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对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克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问题:教师不仅是教学126倡导探究和研究性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问题:讲授规律、原理通常是直接指向结论,很少让学生经历当初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让学生解决的问题过于模型化和公式化,不易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对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之经历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想象,通过直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养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倡导探究和研究性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问题:讲授127倡导体验性学习,反对过分依赖教科书的教学概念: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解说或未必能够解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对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倡导体验性学习,反对过分依赖教科书的教学概念:体验学习是指人128
倡导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主张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强化知识记忆的手段。问题:个别教师用“机灌”代替“人灌”,课堂容量过大,三维目标无法落实.对策:提高认识,恰当、合理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倡导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主张把信息技1295.着眼学生发展的地理课程价值取向对地理学的认识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训练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重视“核心地理观点”的教育5.着眼学生发展的地理课程价值取向130对地理学的认识体会地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地理对于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感受地理学的美。对地理学的认识体会地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131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训练发展对地理空间格局敏锐的觉察力;能够用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正确的思考、推理和表述;发展对地理信息的加工能力;发展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训练发展对地理空间格局敏锐的觉察力;132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鼓励学生利用信息传播、思辨、实践等技能去探究现实世界的地理问题。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初步学会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在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确定不同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重点领域,发展解决相应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133重视“核心地理观点”的教育人地协调观点教育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只有一个地球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口道德资源道德环境道德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空间观点教育区位与空间分布观点〈位置变化观位置联系观空间分布上的成因联系观〉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观点重视“核心地理观点”的教育人地协调观点教育134二、更新教学观念,推进教学行为创新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二、更新教学观念,推进教学行为创新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135内容框架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推进教学行为创新,提升教学有效性地理教学中亟待创新的问题内容框架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136(一)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是进行教学行为创新的先决条件,没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教学观,就不可能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好的教师。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137个性化教学观适应性教学观寓教于乐的教学观互动的教学观个性化教学观1381.个性化的教学观
教师工作就是高文化、高品味、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诊断个别差异、因才施学、帮助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发展;使学生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地充分地多姿多彩地发展。1.个性化的教学观教师工作就是高文化、高品味、139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念
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
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鼓励师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破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念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140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作为帮助者的教师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141个性化学习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个性化学习142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与教学创新课件143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与教学创新课件144
2.适应性教学观
适应性教学(adaptiveinstruction)
“学校为儿童存在,不是儿童为学校存在”教师适应儿童天性“……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学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2.适应性教学观适应性教学(adaptivein145“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的关键: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146
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教师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同情人,对人由衷地关怀,这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苏霍姆林斯基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教师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147儿童学习的心理逻辑:生活化、经验化儿童学习的心理逻辑:生活化、经验化148教育家卢梭主张从直接经验中学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著名思想,更是强调儿童各种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向生活的世界回归.教育家卢梭主张从直接经验中学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著149●知识本位: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经验本位:什么经验最有价值?●活动本位:什么活动最有价值?●学习经验本位:什么学习经历最有价值?从知识本位到学习经验本位●知识本位: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从知识本位到学习经验本位150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暴露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过程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体验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暴露疑问,困难,障碍,矛盾1513.寓教于乐的教学观●兴趣是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兴趣转换成为教学组织的中心工作;●培育兴趣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好奇心转变为专注的学习态度;●培育兴趣就是制造情境和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是培育出来的。3.寓教于乐的教学观●兴趣是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152好奇心的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在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科学在中国:意义与承诺》中说:“中国政府支持科学家在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的结合上开展基础研究,尊重科学家独特的敏感和创造精神,鼓励他们进行‘好奇心驱动的研究’”。好奇心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在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153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那么学校的功课就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爱因斯坦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那么学校的功课就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154
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马卡连柯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1553.寓教于乐的教学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使学生知道;好之:使学生喜欢(爱好);乐之:使学生其乐无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寓教于乐的教学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56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1574.互动的教学观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师生与知识(实践性知识、默会知识,达成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整)共舞(dancingwiththeknowledge)。4.互动的教学观师生之间的互动;158师生与知识互动状态
教师学生
存于书本的明确知识存于实践经验的默会知识师生与知识互动状态教师学生存于书本的明确知识存于实践经159通过信息技术促进互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信息技术促进互动160
(二)推进教学行为创新,提升教学有效性1.教学行为创新的关键要素2.传统教学行为的问题
3.创新的教学行为的类型与特征4.创新的教学行为的思路与方式(二)推进教学行为创新,提升教学有效性1.教学行为创新1611.教学行为创新的关键要素权威控制平等互动对话沟通静听(灌输)控制-对话式教学: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仍然具有绝对的课堂控制权,学生有一点点话语权。对话-互动式教学:典型个性化教学,强调开放式互动,教学的唯一规范在于学生的自由(行为、认知、情感的投入)控制-灌输式教学:典型传统型教学,学生在绝对控制下静听教师传授知识,内容枯燥无味、方式呆板。灌输-互动式教学:表层对话:一问一答,大多数问题均属于事实性的或程序性的1.教学行为创新的关键要素权威控制平等对话沟通静听(灌输)控162关键要素控制与互动灌输与对话权威与平等接受与建构关键要素控制与互动1632.传统教学行为的问题
以教师给出结论为主,通过机械记忆、模仿与简单套用,反复训练学生的记忆功能,有时还采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记住。2.传统教学行为的问题以教师给出结论为主,通过机械记忆、1642.传统教学行为的问题
在获得知识方面,主要是记住事实,其中包括有关的名称、语词概念、定义、性质、公式、原理等。在应用知识方面,是标准情境中的简单套用,或是按照例题作机械的模仿。2.传统教学行为的问题在获得知识方面,主要是记住事实,其1653.创新性教学行为的类型与特征
理解性教学行为探究性教学行为3.创新性教学行为的类型与特征理解性教学行为166理解性教学行为的特征
教师变换各种角度对知识和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医学心理学复习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福建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2025年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急诊医学(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滨州医学院
- 知识产权法律基础与商业秘密保护
- 科技行业的大局观领导力与市场分析
- 2025年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版
- 村级聘用合同范本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钢管和管件选用规定
- 颅内动脉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 DB32∕T 2882-2016 城市轨道交通桥隧结构养护技术规程
- 氮化硅结构与性能
- 《现代汉语语法》PPT课件(完整版)
- 性病实验室检测与质量管理
- 高桩码头施工组织设计(福建)
-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 监狱服装加工企业开展全面
- 标书密封条格式模版(共19页)
- 小学一年级硬笔书法入门(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