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试题】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1页
【初中历史试题】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2页
【初中历史试题】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3页
【初中历史试题】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4页
【初中历史试题】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828页,总=sectionpages2929页试卷第=page2929页,总=sectionpages2929页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1.“北通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厚)。”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2.张程在《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中介绍了公元6世纪末隋朝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宛若“昙花一现”。导致隋朝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是A.外戚宦官专权 B.大臣结党营私 C.隋炀帝的暴政 D.隋朝刑法残酷

3.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C.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4.《贞观政要》记载太宗对侍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此可见,唐太宗特别重视()A.以民为本 B.虚心纳谏 C.任用贤才 D.重视发展生产

5.劝谏是门艺术。下列人物中以劝谏出名,被唐太宗称赞为“镜子”的是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狄仁杰

6.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提出“发展农桑,轻徭薄赋;免除京畿地区徭役”。下列选项中,与武则天这一主张相吻合的政策和措施是A.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B.减轻人民负担,重视生产

C.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D.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

7.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8.唐朝长安城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下列关于这座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A.长安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B.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人C.可以在长安城的坊里选购唐三彩D.长安街道宽敞整齐,大明宫气势宏伟

9.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的背后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深厚的人文渊源。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0.“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哪一历史事件的后果A.武则天称帝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11.下列诗词,描写古代节日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2.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A.靖康之难 B.陈桥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黄巢起义

13.北宋初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中,为“制其钱谷”而设置的官职是(

)A.转运使 B.通判 C.知州 D.枢密使

14.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一项是()A.战争频繁,冲突不断 B.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C.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D.闭关锁国,互不往来

15.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开元通宝 B.“交子” C.“会子” D.西夏货币

16.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17.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其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时的一幅是A. B.

C. D.

18.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A.《三国志》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19.在诗词大会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20.《马可波罗行纪》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万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上述材料反映了()A.元朝的战争频繁 B.元朝的交通便捷

C.元朝的商业繁荣 D.元朝的农业发展

21.“(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外之都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中央政府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22.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23.一天早晨,明太祖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明太祖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举措有关(

)A.设立锦衣卫 B.设布政使司 C.创立内阁 D.设立东厂

2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隋唐的科举制 B.明朝的八股取士

C.明朝的厂卫制度 D.清朝的“文字狱”

25.由雍正皇帝设立,后来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是A.中书省 B.三省六部 C.军机处 D.行中书省

26.“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农书》 D.《天工开物》

27.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人物与屠呦呦在同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是()A.李白 B.宋应星 C.李时珍 D.徐光启

28.侯杨方《盛世启示录》中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此次行程非常艰难……冬雪之时,沙结冰坚;夏雨,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务是(

)A.抵御沙俄入侵 B.收复台湾

C.平定少数民族叛乱 D.册封少数民族宗教领袖

29.“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侵占台湾的“贵国”是A.法国 B.荷兰 C.英国 D.美国

30.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进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A.伊犁将军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二、综合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7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15年11月18日)(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交流路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材料二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了哪些文化认同精神?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从古至今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至13世纪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上的延续。宋朝……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前1世纪﹣400年401﹣1000年100﹣1500年1500﹣1840年所占比例62%71%58%4%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是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外交两方面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两弹一星”领域成就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被历史淘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图,名额也成倍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在考试内容上有较大改变、加大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强调语言组织,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你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摘编自《明太祖实录》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及建立和完善的朝代。(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提供佐证。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趋势。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答案】A【考点】隋朝大运河【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隋炀帝时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正是反映的这一现象,故A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开创的盛世

,排除B;C的说法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排除;大运河的开凿在隋朝统一之后,有利于巩固统一,排除D.2.【答案】C【考点】唐朝的建立隋朝的灭亡【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C正确;

外戚宦官专权是东汉灭亡的原因,A排除;大臣结党营私与材料无关,B排除;隋朝刑法残酷是隋炀帝暴政的一个表现。D排除

;故选C.3.【答案】A【考点】光耀千古的唐诗【解析】本题考查唐诗。【解答】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出自杜甫《忆昔》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富庶的景象。

故选A。4.【答案】A【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解析】本题以唐太宗的话为切入点,考查贞观之治。【解答】从唐太宗“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两句话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君民相互依存的关系,十分重视人民,因此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以民为本。5.【答案】A【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唐代,魏征以劝谏出名,被唐太宗称赞为“镜子”,故A符合题意;房玄龄、杜如晦合称房谋杜断,故BC均不符合

题意;狄仁杰是一代名相,同时精于断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答案】B【考点】女皇武则天【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题干“发展农桑”可知反映了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免除京畿地区徭役”可知反映了武则天注意减轻人民的赋

税、徭役负担,B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武则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ACD属于武则天在政治方面的举措,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7.【答案】C【考点】隋唐的经济发展【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题中对工具的介绍,有个别关键词,比如“竹筒”,“灌溉”等,由此结合所学可知,此工具为隋唐时期的筒车,由于农业灌溉,也

反映出当时古代农业的发达,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8.【答案】C【考点】隋唐的经济发展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都长安市坊分开,市是商业区,坊是住宅区。长安城的“坊”是居民住宅区,不能购买物品,故C符合题意

;长安是今天的陕西西安,故A不符合题意;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人,故B不符合题意;长安城商业

繁荣,街道宽敞整齐,大明宫气势宏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A【考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

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可知,材料说明了唐朝重视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

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题干反映的正是日本僧人到中国研学佛法

,所以A项符合题意;BD项在题干中未体现出来,排除;C项指唐朝与国内少数民族的关系,排除。故选A.10.【答案】B【考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开元盛世【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唐玄宗后期节度使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大诗人杜甫

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正是描绘了安史之乱造成的战乱给百姓带来了深

重的灾难,B正确;

武则天称帝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A排除;黄巢起义是在唐朝末年

,发生在杜甫所处的时期之后,C排除;藩镇割据是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形成的局面,D排除。故选B。11.【答案】A【考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宋代农业发展【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描述除夕之夜放爆竹、饮屠苏酒的习俗,和除夕相关,故A符合题意;B描述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C描述的是一次出游的经历

,D是抒发英雄无觅的感受,均和节日无关,排除BCD。故选A。12.【答案】B【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解析】本题以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为切入点,考查陈桥兵变的相关知识。【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陈桥驿兵变。13.【答案】A【考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制其钱谷”是指财政方面削弱地方力量,为此而设置的官职是转运使,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陆

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A项符合题意;宋朝设置通判是为了监督地方知州,B排除;知州是宋朝设置的地

方行政官员,C排除;枢密使是中央军事长官,D排除。故选A.14.【答案】C【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解析】本题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解答】依据所学,北宋与辽、西夏是三个并立政权,三者之间关系是,先是战争,后是签订和约,维护长时间和平,如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因此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一项时战时和,以和为主。15.【答案】B【考点】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B符合题意。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开元通宝

、西夏货币均是金属货币,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6.【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变化【解析】注意题中商业活动的时间(北宋)、夜市“通宵不绝”和可以“抵暮”的瓦子,判断这是北宋的商业活动特点之一,打破了时间限制。BCD项三项在题中材料没有体现。【解答】此题暂无解答17.【答案】A【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辽与西夏的建立【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国(位于北宋的北方)和西夏(位于北宋

的西北)。而“渲渊之盟”的订立是与北宋和辽有关,辽军撤回,北宋给辽岁币,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8.【答案】D【考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屈才广泛,叙事明晰,故选D;根据所

学可知,《三国志》是纪传体断代史,A错误;

司马迁编成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B;《汉书》是纪传体,排除C.19.【答案】A【考点】宋词和元曲【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历史人物的判断识记能力。【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句。

故选A。20.【答案】B【考点】忽必烈建立元朝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题干材料表明元朝的交通便捷,故B符合题意,A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B。21.【答案】C【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外之都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行有

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它是奏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是我国省制的开端,选项C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秦朝已经在

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明朝实行内阁制,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答案】B【考点】明朝的文学艺术宋词和元曲光耀千古的唐诗【解析】本题考查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解答】随着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B符合题意。

故选B。23.【答案】A【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设立锦衣卫有关。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特别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对百姓官吏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成为明朝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故选A。

24.【答案】B【考点】明清科举考试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八股取士。【解答】根据“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就是说这一制度培育了皇帝的忠实奴仆,而明朝实行的八股取士制度就是这样的。

故选B。25.【答案】C【考点】军机处的设立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清朝雍正皇帝时期设立军机处,最初是应对西北军务的需要,后来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C正确;

元朝时期设立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A排除;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六部作为中枢机构,B排除;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地

方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作为地方行政机关,D排除。故选C.26.【答案】D【考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历史文化常识昆曲与京剧艺术【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古代中国的一部综合性的科技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对

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D符合题意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有关农业的著作,《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有关农业的著作,《农书》是有关农业的著

作,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27.【答案】C【考点】中国近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明朝三部科学巨著【解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李时珍。【解答】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物与屠呦呦在同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是李时珍。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在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28.【答案】A【考点】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克萨之战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为了防止沙俄的入侵,康熙帝于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春亲自出巡东北,视察盛京和吉林乌喇等地的防务,准备抗击沙俄侵略军,故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29.【答案】B【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末期,荷兰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30.【答案】C【考点】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雍正时期(1727年),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

管辖,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二、综合题【答案】(1)特点:交流路线海陆并举(范围广),(丝绸之路)海外贸易繁荣。原因:手工业发达和商业繁荣,政府开放的贸易政策。(2)政策:闭关锁国(限制贸易)。影响: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3)精神:和平交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趋势:由开放走向封闭,再从封闭到全方位、深层次开放。【考点】历史开放性问题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解析】(1)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流路线的特点和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主要原因。(2)本题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及产生的影响。(3)本题考查“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的文化认同精神及概括中国从古至今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解答】(1)由图一看出:唐朝对外交流既有陆上交流又有海上交往,海外贸易发达,主要沿丝绸之路交流。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主要原因是: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和商业繁荣);国力强盛;政府开放的贸易政策等。(2)由材料“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等可知,清朝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限制贸易)。由材料“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可知,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3)由材料“……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可知,“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的文化认同精神是:和平交流、开放包容、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中国从古至今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由唐朝等的对外开放走向清朝的封闭,再从封闭到现在全方位、深层次开放。【答案】宋元时期;政治发展,经济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技由领先世界到落后于西方;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巩固了国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科技是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适应社会需要等。(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隋唐开放的社会风气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解析】本题以表格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表现及“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解答】由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上的延续。宋朝……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可知,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是宋元时期。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宋元时期政治发展,经济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由材料二“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由领先世界到落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