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_第1页
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_第2页
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_第3页
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_第4页
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基于2011年版课标的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从教育部学业质量监测说起2008年从全省抽取了769所中学的92002名九年级学生参加科学学科测试,2010年从全省抽取了754所中学的101524名九年级学生参加科学学科测试,测试的内容为八年级科学学科(主要涉及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内容。

从教育部学业质量监测说起2008年从全省抽取了76测试年份不同内容领域达标率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2008年89%89%88%2010年91%92%89%测试不同内容领域达标率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2学科教学方面的问题在“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科学探究”4个内容领域中,学生不达标率分别为9%、8%、11%、15%,其中“科学探究”不达标率最高,说明科学探究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科学学科3个能力维度中,“回忆”、“理解与简单应用”、“问题解决”上,学生不达标率分别为3%、11%、14%,其中“问题解决”能力维度不达标率最高,说明科学学科教学仍以知识识记为主,在教学中知识迁移与应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仍存在明显的不足。

学科教学方面的问题在“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方面的问题关于种子萌发、光合作用的实验教学,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自己设计和动手操作的比例在20%~40%,说明学生实验开设率偏低,而且生物学科学生实验开设更低。

学科教学方面的问题关于种子萌发、光合作用的实验教学,以教师演总人数生物专业47.52%非生物专业52.48%生物化学物理电子数学计算机语文英语美术体育141人67人45人10人10人7人2人说明:67位生物专业教师中有11位还主要任教化学、数学等学科。苏州常熟市生物学科教师任职情况总人数生物专业47.52%非生物专业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语文美术12011年版课标的变化12011年版课标的变化修订的依据2004年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范围的课标实验调研数据。各地教研部门和有关单位提交的课标修改意见。国际科学教育的相关经验。修订的依据2004年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范围的课标实修订的过程2003-2004,加强德育,精简案例,打磨文字。2007-2008,修改课程性质部分,精简案例,降低具体内容标准的教学要求(调整目标行为动词)。2009-2011,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列出50个重要概念,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都强调概念教学。修订的过程2003-2004,加强德育,精简案例,打磨文字。修订后课标的特点保持实验稿特色: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内容简明,结构合理更加重视概念教学内容更趋全面合理更具可行性修订后课标的特点保持实验稿特色: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修订课标的主要变化一、课程性质的表述二、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三、教学建议四、教材编写建议五、评价建议修订课标的主要变化一、课程性质的表述一、关于课程性质

实验稿的表述: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关于课程性质

实验稿的表述: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关于课程性质实验稿的表述: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关于课程性质实验稿的表述: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变化要点: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变化要点: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二、关于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强调重要概念增加动物类群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其他变化二、关于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强调重要概念强调重要概念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强调重要概念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什么是重要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强调重要概念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强调重要概念费德恩(Feden)等人认为,核心概念是一种教师希望学生理解并能在忘记其非本质信息或周边信息之后,仍然能应用的概念性知识。埃里克森(Erickson)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具有广阔的解释空间,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视角,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费德恩(Feden)等人认为,核心概念是一种教师希望学生“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的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的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与环境”主题的重要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主题的重要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重要概念的特点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重要概念的特点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如何认识50条重要概念这50条重要概念是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来的重要知识,其中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有概念的名称、内涵和外延),有的不是。课标中的“概念”比逻辑学、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要宽泛不要纠结于核心概念、重要概念、具体概念的区分。重要的是理清相关概念的关系,把握其内容逻辑联系,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还要区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如何认识50条重要概念这50条重要概念是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来重视概念与倡导探究的关系概念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工具,又称思维的细胞。思维能力是探究能力的核心。建构概念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原有概念与新情境冲突后,产生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通过别人解释而解决,也可以通过自己探究来解决。探究的结果产生对新概念的认同,这是探究的目标之一。可见二者具有高度关联性和一致性。重视概念与倡导探究的关系概念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工具,又增加动物类群实验稿: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加动物类群实验稿: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增加动物类群2011版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加动物类群2011版增加动物类群内容的意义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课程设计思路”中删除了“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增进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为学习生物的进化内容打基础。增加动物类群内容的意义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教学中如何把握动物类群内容关于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主要从外部形态上比较,能区分出各个类群即可。不能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方面全面讲述,也不可能展现从低等到高等各器官系统的进化脉络。代表动物和其他种类的关系:前者简要,后者丰富。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分开讲述,但要避免重复。让学生多参与补充教材内容。教学中如何把握动物类群内容关于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主要从外部形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说明”改为“说出”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解释”改为“举例说出”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形成”改为“认同”总之,降低了要求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

“案例”改为“教学与评价实例”。删去了“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

“案例”改为“教学与评价实例”。其他变化“学习目标的说明”补充了新的目标动词

知识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写出、估计”技能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进行、制作”“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改为“具体内容”。调整活动建议

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的实例”“等。其他变化“学习目标的说明”补充了新的目标动词其他变化

“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删去了“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将“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具体内容中“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所有”改为“许多”“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前言第一句话“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植物”删掉。其他细节修改其他变化“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三、关于教学建议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

强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

强调恰当处理概念与事实的关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三、关于教学建议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四、关于评价建议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改变了实验稿只写能力和情感两方面评价建议的做法,增加了关于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建议:

“要利用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四、关于评价建议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改变了实验稿只写能力和情感关于评价建议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表现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除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

保留实验稿中“档案夹”方法。关于评价建议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五、教材编写建议删掉了“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关于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强调了“教材内容的表述应该重视生物学概念的准确性”。五、教材编写建议删掉了“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2011年版课标主要变化对课程性质的补充对重要概念的凸显对探究教学的强调2011年版课标主要变化对课程性质的补充2基于新课标苏科版教材解读2基于新课标苏科版教材解读七年级教材修订情况一、调整章节,增强内容体系特色1.增写第1单元“走进生命世界”,其中包括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2.调整部分章节顺序。将实验教材第5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调到第3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之前;将实验教材第10章“水中的生物”调到第9章“地面上的生物”之前。3.增写部分内容。在“水中的生物”一章中增加了有关“扁形动物”的内容,在“土壤里的生物”一章中增加了“线虫动物”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放在“信息库”中。七年级教材修订情况一、调整章节,增强内容体系特色二、调整栏目,突显教材编排结构特色1.增设“学习要点”、“活动提示”、“探究技能”、“本章学到了什么”栏目。2.修订“信息库”栏目,强化学习支撑功能。提供活动和讨论的参考答案

二、调整栏目,突显教材编排结构特色提供活动和讨论的参考答案补充实验方法补充实验方法提供拓展性阅读资料

提供拓展性阅读资料3.修订“DIY”栏目,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3.修订“DIY”栏目,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4.修订“科学·技术·社会”、“小资料”栏目,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营养学会2007年颁布4.修订“科学·技术·社会”、“小资料”栏目,增强学生社会5.将不同栏目加以有序组合,形成了板块,各个板块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5.将不同栏目加以有序组合,形成了板块,各个板块之间相互联

三、增设“探究技能”栏目,强化探究能力培养

三、增设“探究技能”栏目,强化探究能力培养

四、采取系列措施,加强重要概念学习1.对照新《课程标准》,对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完善、补缺、强化。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动物多样性”中补充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等知识。

四、采取系列措施,加强重要概念学习

2.按照概念学习的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概念形成—概念定义—概念辨析与应用—讨论、练习、反思与反馈”呈现概念,引导学生形成概念,通过应用加深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2.按照概念学习的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概念形成—概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3.在每章的章首页设置“学习要点”、“活动提示”栏目,提示学生本章学习的重点。3.在每章的章首页设置“学习要点”、“活动提示”栏目,提示学4.增设“本章学到了什么”栏目,巩固重要概念的学习。4.增设“本章学到了什么”栏目,巩固重要概念的学习。5.更新各章节的讨论题,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思考。通过对学生探究活动进行归纳、概括与反思,进一步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的达成。5.更新各章节的讨论题,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思考。通过对学生五、注意教材细节修订,提高教材的适宜性1.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呈现顺序,与学生认知特点相适宜。五、注意教材细节修订,提高教材的适宜性2.合理安排教材知识技能梯度,与学生能力发展相适宜。合理安排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梯度,促使学生采用螺旋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该方式既可以是将相关知识连续安排在几个章节中,难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也可以在本章内进行合理安排。例如“环境”的概念,用4节的内容讲解:“生物生存的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从而加深对环境概念的理解。2.合理安排教材知识技能梯度,与学生能力发展相适宜。3.合理把握教材内容难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宜。从文字描述、内容调整、讨论题更换等方面适当降低教材的难度,便于不同学生学习。如删除实验教材“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实验的讨论题“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改在实验指导中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以利于学生理解实验操作的意义。3.合理把握教材内容难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宜。4.合理安排探究实验方案,与各种教学条件相适宜。(1)关注农村中学或偏远地区中学的实验教学,有些实验在实验器械、材料上增加替代品,或提供替代实验,使部分实验简便易操作。如,修订教材第7章中“测定肺活量”的实验需要肺活量计等仪器,对实验条件有一定要求,修订中增写了“DIY”栏目,内容是“测定肺活量的简单方法”,便于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4.合理安排探究实验方案,与各种教学条件相适宜。(2)关注实验材料的季节性,合理调整相应内容的安排时间,方便实验取材。如观察桃花的实验,实验教材安排在第9章,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学习,此时天气还比较寒冷,有些地区桃花还没开放。修订教材将其调换到第11章(相当于实验教材第10章),这样学生学习桃花时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方便了学生的学习。(2)关注实验材料的季节性,合理调整相应内容的安排时间,方便(3)在遵守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操作规程按实际需要进行了调整,便于学生进行实验。如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不再要求用左眼观察。5.适当补充生物科技新成就,与科技发展时代性相适宜。精选国内外生物科技的新进展,更新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例如,教材修订中增写了“神舟七号”相关的生物科技成果。(3)在遵守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操作规程按实际需要进行了调整,配套资源配套资源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3基于新课标的教学建议3基于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一、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准确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主要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根据各地、各校和各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切实实行有效教学。教师用书里各章都附了一线优秀教师设计的教案,这些教案都表现出了执教者的独特的创造,可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螳螂交配实验一、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螳螂交配实验二、正确创设学习情境遵循情境教学理论和基本要求。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场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内容,促进心理机制全面和谐发展,达成教学目标。直观情境:将生物学现象、生物学事实直接展现,使学生迅速感知新课的内容。问题情境:情境中包含矛盾,引出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推理情境:创造情景促使学生运用已有概念和经验,推导、判断,获取新的信息。想象情境:利用课文中图像文字,激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语言情境:教师运用语言技巧,向学生描绘与学习相关的情景,引出思考的问题,从而顺利开始新课的学习。情境教学误区二、正确创设学习情境情境教学误区1.利用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材设计了“寻找纸蝴蝶”的模拟探究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条件或社区条件改换类似的模拟探究活动,如“捡豆子”等,达到以探究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2.利用生活、生产实例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就可以利用农民灌溉施肥、城市家庭养花需要浇水、施肥等实例,引出相应的问题,构成问题情境。1.利用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创设问题情境例如第5章第1节“饮食与营养”的内容与第1章第1节中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图1-3中的“雏鸟需要亲鸟喂养,从而获取食物用以维持生命活动”、图1-4中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等结论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联系创设问题情境。4.通过图表或数据解读创设问题情境例如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章首语有一段关于人从婴儿发育长大,体重、体力增加多少倍的描述,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具体数据,列成表格呈现给学生,再提出问题,构成一个问题情境。3.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创设问题情境5.通过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影视动画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教师用书所附第7章教案采用了“大力水手”动画片的片断创设了问题情境。6.利用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例如“现代生活与人类健康”一课就可以从报刊讨论的热门话题,如“食品添加剂”、“家庭装修污染”等中挑选一个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7.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教材利用了历史上著名的海尔蒙特实验作为情境,教师也可以另辟蹊径,利用有关光合作用的其他科学史材料来创设情境。如1864年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等实例。5.通过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影视动画创设问题情境三、注意教材内容的螺旋上升式的学习教材精心安排了一些需要螺旋上升式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例如教材新增加了第1单元第1章,其中涉及到生物的许多基本特征。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生物”,就必须介绍这些特征。但这些特征的内容将在后续许多章节详细展开,因此第1章只能笼统地、深入浅出的进行介绍。如果过深地讨论,反而会引起学生思想混乱,难以理解。同时到后面相关章节内容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与第1章相关内容遥相呼应,完成螺旋式上升学习。其它不少教材内容也存在这样的情形,希望教师使用教材时加以注意。三、注意教材内容的螺旋上升式的学习1.在前面的课中只能浅显叙述,到以后的课中在详细讨论的知识,如上面提到的生命的基本特征中关于动物需要吃食,需要获得能量的知识,在第1章只是浅显地笼统地进行了举例描述,到第4章提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含有能量的有机物,并为动物和人生产了食物;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将上述论点进一步拓展;第7章更进一步讨论了食物中的能量怎样得以释放,怎样被生物体利用。一个知识点经过上述4轮螺旋上升后被细化,使学生的知识理解逐渐完善。1.在前面的课中只能浅显叙述,到以后的课中在详细讨论的知识,2.在前面学过的知识或实验,在后面再次出现,仅是材料或形式等作了一点变化,但前后两次讨论角度不同,对知识意义描述也不同。这是更高层次的螺旋式学习。例如第7章在“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中教材安排了“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的实验,在“第2节人体的呼吸”中教材又安排了“分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变化”的探究实验,表面看这两个实验重复,但前一次实验的角度是利用实验证明呼吸过程产生了二氧化碳,与前面的“呼吸与能量释放关系”的体验探究一道为“呼吸作用”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而后一次实验的角度则是用更为精确的实验证明呼吸过程中的确发生了“气体交换”,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气体交换”概念。所以这两次实验构成了有效的螺旋上升式学习。2.在前面学过的知识或实验,在后面再次出现,仅是材料或形式等3.类似智力技能多次重复学习,为后面构建概念体系或知识结构奠定基础。例如7下教材先引导学生认识了各种环境下的生物类群,在这一系列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科学分类的意识和技能,最后到学习“科学分类”一章时运用前面多次重复的智力技能形成“科学分类”的知识体系,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对前面各章知识加以树立归纳。4.探究技能的螺旋提高。教材在一些章节都在相关探究活动的旁边插入了“探究技能”专栏,用精炼的语言对一些必要的探究技能(包括主要的过程技能、探究思维技能等)进行描述。这些专栏内容在后续各册会有所重复,但内涵却不断提高,以期切实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该加以注意。3.类似智力技能多次重复学习,为后面构建概念体系或知识结构奠四、高度重视重要概念的教学1.教材中的科学探究、调查、实验等活动都是围绕着重要概念的学习而设计的。与此同时,教材设计这些活动的另一个目的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特地增设了“探究技能”栏目,以加强这个目标的实现。教材由此形成了“知识-能力”双主线。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重要概念的学习为平台组织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切忌走形式。2.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重要概念的教学。课标所规定的重要概念在教学要求上一般要达到“理解”水平,有一些可能还更高。我们要根据地区、学校的要求,具体确定每一个重要概念的学习要求水平。四、高度重视重要概念的教学3.采取合理的正确的教学策略进行重要概念的教学。概念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教师的教学设计也要遵循这些规律。教材在编写中考虑到教师对概念教学策略的需要,已经在内容编排顺序上渗透了一些概念学习策略,如针对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生物学自身的特点,有的内容采用概念形成策略,少数概念采用概念获得策略,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重要概念的过程中注意运用了正反例证、学习反思、合作讨论等策略。教材中渗透的这些策略可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参考,也可以直接运用。但同时教材编者鼓励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概念教学设计,以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3.采取合理的正确的教学策略进行重要概念的教学。概念教学有其4.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例如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的定义,理解概念的内涵。课程标准中提出概念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讲解法是概念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适当的讲解是重要概念学习所必要的。但是又要注意切不可以讲解代替教材中的所有活动,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教师应该按照教材编写的思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讲解。要注意摒弃传统的讲解法的弊病,防止走回头路。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可以追求在一节课采用过多的方法,那样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要精心衔接好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例如怎样将学生的探究实验与师生谈话、教师讲解衔接好,怎样将学生分组讨论与全班集中讲课衔接好。4.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例如要进行必要的五、高度重视探究学习新课标突出“重要概念”的学习,并不是削弱探究学习,相反要以重要概念的学习为平台,进一步加强探究学习。探究活动的教学目标是多重的,既包括探究技能目标,又包括知识建构的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切忌单纯地以探究技能的获得取代其它目标,或者仅仅在教案中写了其它目标,而课堂实践中却淡化,甚至忽视了其它目标。例如“生物生存的环境”一节,个别教师只是重视了一系列观察活动,却忽视了本章“信息库”里标有单箭头的词条“生物生存的环境”的教学,显然这是不正确的。探究学习要从探究过程技能、探究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多方面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要在探究内涵上下功夫,形式灵活多样,不能表面热闹。五、高度重视探究学习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支撑要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教材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调整强化不同栏目的作用,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架。2.调整强化讨论题的设计和顺序,引领学生深入进行学习。3.增设“你学到了什么?”栏目,分层次精选了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梳理本章学到的知识、技能,所提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支撑七、正确处理好学习评价修订教材在各章后面增设了“本章学到了什么”栏目,并对其中的思考题类型进行了调整,划分为“基础巩固”和“能力提升”两类,前者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归纳梳理为主要目标,后者则以提高不同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目标。当然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教学中可挑选其中的思考题在各堂课中分散使用,也可在各章结束时作为小结性的练习使用;可学生自测,也可采教师主导检测;可是学生独立完成,也可是小组合作完成。栏目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强化学生在本章学到的东西,实现章首语在“学习要点”和“活动提示”中提出的学习目标。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辅助用书中的习题,也可自行命题补充。七、正确处理好学习评价八、灵活选择或创造学习条件,促进有效教学苏科版教材秉承国家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安排了比较多的科学探究、实验、观察、调查活动。这些学习活动的进行需要一定教学条件。但有的地区、有的学校条件可能有一定变化,在教师用书里各章各节都对活动的实施提出了替代方案的建议,教师可以参考这些建议选择适合当地情形的教学材料、设施。同时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努力地创造具有当地特色或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为切实完成教材设计的各项活动作出贡献。八、灵活选择或创造学习条件,促进有效教学课例1:动物的行为课例1:动物的行为课例2:营养物质的作用课例2:营养物质的作用课例2:营养物质的作用课例2:营养物质的作用欢迎批评指正!

欢迎访问江苏省教研室生物网站!

(wujuhong@)欢迎批评指正!

欢迎访问江苏省教研室生物网站!

http:/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基于2011年版课标的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从教育部学业质量监测说起2008年从全省抽取了769所中学的92002名九年级学生参加科学学科测试,2010年从全省抽取了754所中学的101524名九年级学生参加科学学科测试,测试的内容为八年级科学学科(主要涉及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内容。

从教育部学业质量监测说起2008年从全省抽取了76测试年份不同内容领域达标率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2008年89%89%88%2010年91%92%89%测试不同内容领域达标率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2学科教学方面的问题在“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科学探究”4个内容领域中,学生不达标率分别为9%、8%、11%、15%,其中“科学探究”不达标率最高,说明科学探究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科学学科3个能力维度中,“回忆”、“理解与简单应用”、“问题解决”上,学生不达标率分别为3%、11%、14%,其中“问题解决”能力维度不达标率最高,说明科学学科教学仍以知识识记为主,在教学中知识迁移与应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仍存在明显的不足。

学科教学方面的问题在“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方面的问题关于种子萌发、光合作用的实验教学,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自己设计和动手操作的比例在20%~40%,说明学生实验开设率偏低,而且生物学科学生实验开设更低。

学科教学方面的问题关于种子萌发、光合作用的实验教学,以教师演总人数生物专业47.52%非生物专业52.48%生物化学物理电子数学计算机语文英语美术体育141人67人45人10人10人7人2人说明:67位生物专业教师中有11位还主要任教化学、数学等学科。苏州常熟市生物学科教师任职情况总人数生物专业47.52%非生物专业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语文美术12011年版课标的变化12011年版课标的变化修订的依据2004年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范围的课标实验调研数据。各地教研部门和有关单位提交的课标修改意见。国际科学教育的相关经验。修订的依据2004年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范围的课标实修订的过程2003-2004,加强德育,精简案例,打磨文字。2007-2008,修改课程性质部分,精简案例,降低具体内容标准的教学要求(调整目标行为动词)。2009-2011,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列出50个重要概念,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都强调概念教学。修订的过程2003-2004,加强德育,精简案例,打磨文字。修订后课标的特点保持实验稿特色: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内容简明,结构合理更加重视概念教学内容更趋全面合理更具可行性修订后课标的特点保持实验稿特色: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修订课标的主要变化一、课程性质的表述二、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三、教学建议四、教材编写建议五、评价建议修订课标的主要变化一、课程性质的表述一、关于课程性质

实验稿的表述: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关于课程性质

实验稿的表述: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关于课程性质实验稿的表述: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关于课程性质实验稿的表述: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变化要点: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变化要点: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二、关于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强调重要概念增加动物类群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其他变化二、关于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强调重要概念强调重要概念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强调重要概念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什么是重要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强调重要概念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强调重要概念费德恩(Feden)等人认为,核心概念是一种教师希望学生理解并能在忘记其非本质信息或周边信息之后,仍然能应用的概念性知识。埃里克森(Erickson)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具有广阔的解释空间,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视角,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费德恩(Feden)等人认为,核心概念是一种教师希望学生“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的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的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与环境”主题的重要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主题的重要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重要概念的特点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重要概念的特点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如何认识50条重要概念这50条重要概念是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来的重要知识,其中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有概念的名称、内涵和外延),有的不是。课标中的“概念”比逻辑学、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要宽泛不要纠结于核心概念、重要概念、具体概念的区分。重要的是理清相关概念的关系,把握其内容逻辑联系,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还要区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如何认识50条重要概念这50条重要概念是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来重视概念与倡导探究的关系概念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工具,又称思维的细胞。思维能力是探究能力的核心。建构概念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原有概念与新情境冲突后,产生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通过别人解释而解决,也可以通过自己探究来解决。探究的结果产生对新概念的认同,这是探究的目标之一。可见二者具有高度关联性和一致性。重视概念与倡导探究的关系概念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工具,又增加动物类群实验稿: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加动物类群实验稿: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增加动物类群2011版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加动物类群2011版增加动物类群内容的意义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课程设计思路”中删除了“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增进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为学习生物的进化内容打基础。增加动物类群内容的意义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教学中如何把握动物类群内容关于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主要从外部形态上比较,能区分出各个类群即可。不能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方面全面讲述,也不可能展现从低等到高等各器官系统的进化脉络。代表动物和其他种类的关系:前者简要,后者丰富。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分开讲述,但要避免重复。让学生多参与补充教材内容。教学中如何把握动物类群内容关于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主要从外部形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说明”改为“说出”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解释”改为“举例说出”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形成”改为“认同”总之,降低了要求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

“案例”改为“教学与评价实例”。删去了“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

“案例”改为“教学与评价实例”。其他变化“学习目标的说明”补充了新的目标动词

知识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写出、估计”技能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进行、制作”“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改为“具体内容”。调整活动建议

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的实例”“等。其他变化“学习目标的说明”补充了新的目标动词其他变化

“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删去了“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将“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具体内容中“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所有”改为“许多”“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前言第一句话“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植物”删掉。其他细节修改其他变化“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三、关于教学建议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

强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

强调恰当处理概念与事实的关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三、关于教学建议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四、关于评价建议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改变了实验稿只写能力和情感两方面评价建议的做法,增加了关于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建议:

“要利用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四、关于评价建议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改变了实验稿只写能力和情感关于评价建议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表现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除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

保留实验稿中“档案夹”方法。关于评价建议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五、教材编写建议删掉了“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关于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强调了“教材内容的表述应该重视生物学概念的准确性”。五、教材编写建议删掉了“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2011年版课标主要变化对课程性质的补充对重要概念的凸显对探究教学的强调2011年版课标主要变化对课程性质的补充2基于新课标苏科版教材解读2基于新课标苏科版教材解读七年级教材修订情况一、调整章节,增强内容体系特色1.增写第1单元“走进生命世界”,其中包括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2.调整部分章节顺序。将实验教材第5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调到第3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之前;将实验教材第10章“水中的生物”调到第9章“地面上的生物”之前。3.增写部分内容。在“水中的生物”一章中增加了有关“扁形动物”的内容,在“土壤里的生物”一章中增加了“线虫动物”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放在“信息库”中。七年级教材修订情况一、调整章节,增强内容体系特色二、调整栏目,突显教材编排结构特色1.增设“学习要点”、“活动提示”、“探究技能”、“本章学到了什么”栏目。2.修订“信息库”栏目,强化学习支撑功能。提供活动和讨论的参考答案

二、调整栏目,突显教材编排结构特色提供活动和讨论的参考答案补充实验方法补充实验方法提供拓展性阅读资料

提供拓展性阅读资料3.修订“DIY”栏目,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3.修订“DIY”栏目,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4.修订“科学·技术·社会”、“小资料”栏目,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营养学会2007年颁布4.修订“科学·技术·社会”、“小资料”栏目,增强学生社会5.将不同栏目加以有序组合,形成了板块,各个板块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5.将不同栏目加以有序组合,形成了板块,各个板块之间相互联

三、增设“探究技能”栏目,强化探究能力培养

三、增设“探究技能”栏目,强化探究能力培养

四、采取系列措施,加强重要概念学习1.对照新《课程标准》,对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完善、补缺、强化。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动物多样性”中补充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等知识。

四、采取系列措施,加强重要概念学习

2.按照概念学习的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概念形成—概念定义—概念辨析与应用—讨论、练习、反思与反馈”呈现概念,引导学生形成概念,通过应用加深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2.按照概念学习的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概念形成—概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3.在每章的章首页设置“学习要点”、“活动提示”栏目,提示学生本章学习的重点。3.在每章的章首页设置“学习要点”、“活动提示”栏目,提示学4.增设“本章学到了什么”栏目,巩固重要概念的学习。4.增设“本章学到了什么”栏目,巩固重要概念的学习。5.更新各章节的讨论题,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思考。通过对学生探究活动进行归纳、概括与反思,进一步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的达成。5.更新各章节的讨论题,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思考。通过对学生五、注意教材细节修订,提高教材的适宜性1.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呈现顺序,与学生认知特点相适宜。五、注意教材细节修订,提高教材的适宜性2.合理安排教材知识技能梯度,与学生能力发展相适宜。合理安排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梯度,促使学生采用螺旋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该方式既可以是将相关知识连续安排在几个章节中,难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也可以在本章内进行合理安排。例如“环境”的概念,用4节的内容讲解:“生物生存的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从而加深对环境概念的理解。2.合理安排教材知识技能梯度,与学生能力发展相适宜。3.合理把握教材内容难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宜。从文字描述、内容调整、讨论题更换等方面适当降低教材的难度,便于不同学生学习。如删除实验教材“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实验的讨论题“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改在实验指导中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以利于学生理解实验操作的意义。3.合理把握教材内容难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宜。4.合理安排探究实验方案,与各种教学条件相适宜。(1)关注农村中学或偏远地区中学的实验教学,有些实验在实验器械、材料上增加替代品,或提供替代实验,使部分实验简便易操作。如,修订教材第7章中“测定肺活量”的实验需要肺活量计等仪器,对实验条件有一定要求,修订中增写了“DIY”栏目,内容是“测定肺活量的简单方法”,便于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4.合理安排探究实验方案,与各种教学条件相适宜。(2)关注实验材料的季节性,合理调整相应内容的安排时间,方便实验取材。如观察桃花的实验,实验教材安排在第9章,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学习,此时天气还比较寒冷,有些地区桃花还没开放。修订教材将其调换到第11章(相当于实验教材第10章),这样学生学习桃花时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方便了学生的学习。(2)关注实验材料的季节性,合理调整相应内容的安排时间,方便(3)在遵守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操作规程按实际需要进行了调整,便于学生进行实验。如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不再要求用左眼观察。5.适当补充生物科技新成就,与科技发展时代性相适宜。精选国内外生物科技的新进展,更新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例如,教材修订中增写了“神舟七号”相关的生物科技成果。(3)在遵守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操作规程按实际需要进行了调整,配套资源配套资源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从形式化趋同走向实质性创新课件3基于新课标的教学建议3基于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一、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准确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主要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根据各地、各校和各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切实实行有效教学。教师用书里各章都附了一线优秀教师设计的教案,这些教案都表现出了执教者的独特的创造,可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螳螂交配实验一、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螳螂交配实验二、正确创设学习情境遵循情境教学理论和基本要求。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场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内容,促进心理机制全面和谐发展,达成教学目标。直观情境:将生物学现象、生物学事实直接展现,使学生迅速感知新课的内容。问题情境:情境中包含矛盾,引出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推理情境:创造情景促使学生运用已有概念和经验,推导、判断,获取新的信息。想象情境:利用课文中图像文字,激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语言情境:教师运用语言技巧,向学生描绘与学习相关的情景,引出思考的问题,从而顺利开始新课的学习。情境教学误区二、正确创设学习情境情境教学误区1.利用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材设计了“寻找纸蝴蝶”的模拟探究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条件或社区条件改换类似的模拟探究活动,如“捡豆子”等,达到以探究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2.利用生活、生产实例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就可以利用农民灌溉施肥、城市家庭养花需要浇水、施肥等实例,引出相应的问题,构成问题情境。1.利用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创设问题情境例如第5章第1节“饮食与营养”的内容与第1章第1节中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图1-3中的“雏鸟需要亲鸟喂养,从而获取食物用以维持生命活动”、图1-4中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等结论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联系创设问题情境。4.通过图表或数据解读创设问题情境例如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章首语有一段关于人从婴儿发育长大,体重、体力增加多少倍的描述,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具体数据,列成表格呈现给学生,再提出问题,构成一个问题情境。3.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创设问题情境5.通过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影视动画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教师用书所附第7章教案采用了“大力水手”动画片的片断创设了问题情境。6.利用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例如“现代生活与人类健康”一课就可以从报刊讨论的热门话题,如“食品添加剂”、“家庭装修污染”等中挑选一个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7.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教材利用了历史上著名的海尔蒙特实验作为情境,教师也可以另辟蹊径,利用有关光合作用的其他科学史材料来创设情境。如1864年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等实例。5.通过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影视动画创设问题情境三、注意教材内容的螺旋上升式的学习教材精心安排了一些需要螺旋上升式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例如教材新增加了第1单元第1章,其中涉及到生物的许多基本特征。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生物”,就必须介绍这些特征。但这些特征的内容将在后续许多章节详细展开,因此第1章只能笼统地、深入浅出的进行介绍。如果过深地讨论,反而会引起学生思想混乱,难以理解。同时到后面相关章节内容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与第1章相关内容遥相呼应,完成螺旋式上升学习。其它不少教材内容也存在这样的情形,希望教师使用教材时加以注意。三、注意教材内容的螺旋上升式的学习1.在前面的课中只能浅显叙述,到以后的课中在详细讨论的知识,如上面提到的生命的基本特征中关于动物需要吃食,需要获得能量的知识,在第1章只是浅显地笼统地进行了举例描述,到第4章提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含有能量的有机物,并为动物和人生产了食物;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将上述论点进一步拓展;第7章更进一步讨论了食物中的能量怎样得以释放,怎样被生物体利用。一个知识点经过上述4轮螺旋上升后被细化,使学生的知识理解逐渐完善。1.在前面的课中只能浅显叙述,到以后的课中在详细讨论的知识,2.在前面学过的知识或实验,在后面再次出现,仅是材料或形式等作了一点变化,但前后两次讨论角度不同,对知识意义描述也不同。这是更高层次的螺旋式学习。例如第7章在“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中教材安排了“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的实验,在“第2节人体的呼吸”中教材又安排了“分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变化”的探究实验,表面看这两个实验重复,但前一次实验的角度是利用实验证明呼吸过程产生了二氧化碳,与前面的“呼吸与能量释放关系”的体验探究一道为“呼吸作用”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而后一次实验的角度则是用更为精确的实验证明呼吸过程中的确发生了“气体交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