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85工程”大学介绍“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学科交叉,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的能力。985工程简介1998年5月4日,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教育部领导在庆典上建议,今后连续3年,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建议得到了原则上的肯定,这是“985工程”的名称由来。以当年财政收入测算,“985工程”总投入将在300亿以上。最初,只有北大和清华被确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两校各自获得教育部18亿的拨款额度,分3年以每年3、6、9亿的进度执行。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结束后,全国十几所大学都把奋斗目标定为“世界一流大学”。2011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
时明确表示,“985工程”、“211工程”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高校加入这个行列。985工程学校共建部门协议签署时间学校官网学校论坛清华大学教育部、北京市/publish/th/index.html/北京大学教育部、北京市//南京大学教育部、江苏省1999.7/cps/site/newweb/foreground//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1999.7//A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上海市1999.7//A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陕西省1999.9///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1999.11//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市2000.12//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2000.12/index.htm/山东大学教育部、山东省2001.2//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2001.2//吉林大学教育部、吉林省2001.2/newjlu//newindex/厦门大学教育部、福建2001.2//
省、厦门市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省2001.2/index.html东南大学教育部、江苏省2001.2//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山东省、国家海洋局、青岛市2001.2/index.htm/forum.php中南大学教育部、湖南省2001.2//湖南大学教育部、湖南省2001.2//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2001.8//nforum/重庆大学教育部、重庆市2001.9/html/index.htm/四川大学教育部、四川省2001.9//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四川省、成都市2001.9//中山大学教育部、广东省2001.10/2011//A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广东省2001.10//classic/兰州大学教育部、甘肃省2001.12//东北大学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2002.1////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2002.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北京市2002.8//index.php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北京市2003.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教育部、安徽省1999.7//mse/bbs/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1999.11//forum.php北京理工大学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北京市2001.4//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北京市2001.9//bbs/index.php西北工业大学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陕西省、西安市2002.1//portal.php中国农业大教育部06年//学增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06年增补//国防科技大学中央军委06年增补//tag_%B9%FA%B7%C0%BF%C6%BC%BC%B4%F3%D1%A7/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06年增补//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06年增补//forum.php一、以文理见长的综合性大学13所(大部分是“北约”成员):北京大学(医)、复旦大学(医)、武汉大学(医工)、中山大学(医)、山东大学(医工)、四川大学(医工)、吉林大学(医工)、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二);二、以理工见长的综合性大学7所(大部分是“华约”成员):清华大学(文医)、浙江大学(文医农)、上海交通大学(医)、西安交通大学(医财经)、华中科技大学(医)、中南大学(医)、湖南大学(财经);三、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7所(大部分是“理约”成员):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四、以行业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2所:社会科学1所:中国人民大学;自然科学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4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农林科技2所:中国农业大学(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海洋科技1所:中国海洋大学;电子科技1所:电子科技大学;民族事业1所:中央民族大学(二);军事科技1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二)。注1、有19所985大学列入国家“拔尖计划”(面向理科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注2、有19所985大学列入国家“卓越计划”(面向工科各专业):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按地域分布如下:京津地区(10所):北大、清华、中人大、北师、北航、北理、中农大、中民大、南开、天大;华东地区(09所):复旦、上交大、同济、华师大、南大、东南、浙大、中科大、厦大;南方地区(10所):武大、华科大、湖大、中南、国防科大、中山、华南、重大、川大、电科大;北方地区(10所):山大、中海大、大工、东北、吉大、哈工大、西交大、西工大、西农林、兰大。985工程重点共建协议对各大学的定位定位与拨款目标定位:“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18亿(教育部拨款)清华大学18亿(教育部拨款)目标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浙江大学14亿(7亿+7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南京大学12亿(6亿+6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复旦大学12亿(6亿+6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上海交通大学12亿(6亿+6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哈尔滨工业大学10亿(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中国科技大学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西安交通大学9亿(6亿+3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北京理工大学10亿(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北京师范大学12亿(6亿+6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未签约、经费未公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西北工业大学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陕西省、西安市以土地等形式)武汉大学8亿(4亿+4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山东大学12亿(4亿+8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四川大学7.2亿(4亿+3.2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校共14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吉林大学7亿(4亿+3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中山大学12亿(3亿+9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东南大学6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华中科技大学6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湖北省、武汉市以资金、项目等形式)厦门大学6亿(3亿+1.5亿+1.5亿)(教育部拨款+福建省拨款+厦门市拨款)同济大学6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重庆大学5.4亿(3亿+2.4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兰州大学4.5亿(3亿+1.5亿+土地)(教育部拨款+省拨款)3中央资助经费为2亿的大学:中南大学4亿(2亿+2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湖南大学4亿(2亿+2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大连理工大学4亿(2亿+2亿)(教育部拨款+辽宁省、大连市拨款)华南理工大学4亿(2亿+2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东北大学4亿(2亿+1亿+1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沈阳市拨款)电子科技大学3.6亿(2亿+1.6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中国海洋大学3亿(教育部、山东省、中国海洋局、青岛市总拨款额)985工程高校进展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发布的最新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中国高校第1位,清华大学第2位,南京大学第3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4位,复旦大学第5位,,山东大学第6位,南开大学第7位,武汉大学第8位,吉林大学第9位,兰州大学第10位。2006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amesHigherEducationSupplement)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4位,位列亚洲高校第1位;清华大学位列世界第28位,中国内地高校第2位;复旦大学位列世界第116位,中国内地高校第3位。2007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amesHigherEducationSupplement)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36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清华大学位列世界第40位,中国内地高校第2位;复旦大学位列世界第85位,中国内地高校第3位。2008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amesHigherEducationSupplement)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50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清华大学位列世界第56位,中国内地高校第2位;复旦大学位列世界第113位,中国内地高校第3位。2009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amesHigherEducationSupplement)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位列世界第49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52位,中国内地高校第2位;复旦大学位列世界第103位,中国内地高校第3位。200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公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清华大学位列世界高校49位,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52位,中国内地高校第2位。复旦大学位列世界第103位,中国内地高校第3位。2009年世界著名大学排行网站Webometrics中,北大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清华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位,上海交大第3位,浙大第4,南大第5,复旦第6,山大第7。2009年ChinaEducationCenter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第1位、清华位列第2位、复旦位列第3位。2010年ChinaEducationCenter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第1位、清华位列第2位、复旦位列第3位。中国大学校友会2009年发布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第1位、清华位列第2位、复旦位列第3位。中国大学校友会2010年发布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第1位、清华位列第2位、复旦位列第3位。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9年发布的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第1位、清华位列第2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2009年发布的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第1位、清华位列第2位。985工程相关法规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项目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X程”建设项目的意见2004-06-02教重〔2004)1号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努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决定,为确保2004-2007年“985工程”的顺利启动和实施,达到预期建设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一、继续实施“985工程”的重要意义(一)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是振奋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需要。党和政府高瞻远瞩,立足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做出了我国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英明决策,这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跃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于认识世界、探求真理、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于我国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构筑国家创新体系,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985工程”一期建设成效显著,调整和优化了学校的学科结构和学科方向,快速集聚了一批优秀人才充实了师资队伍,提高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取得了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增强了所建高等学校的整体实力,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积累了一定经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为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国外实践证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良好的基础和较长时间的建设与积累。虽然经过多年建设,我国高等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懈努力。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在高等学校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要继续实施“985工程”,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努力实现在我国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二、总体建设思路“985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建立高等学校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牢牢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坚持跨越式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应着重贯彻以下原则:(一)坚持以国家目标为导向。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家重大需求,增进国家核心竞争力,解决国家建设的重大问题,通过“985工程”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大贡献。(二)坚持改革和创新。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985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障。(三)坚持重点建设与整体统筹相结合。遵循科学发展观,要统筹和协调长远目标与近期任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平台构筑等关系,综合集成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程。三、建设目标在“985工程”二期(2004-2007)建设中,巩固一期建设成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使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水平,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通过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机制。――造就和引进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一批“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促进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的形成和推动学科建设。四、建设任务(一)机制创新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要求,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竞争、流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吸引和稳定拔尖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氛围。突破以传统学科界限为基础的科研管理与学科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运行机制,以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综合化趋势。建立以投资效益为核心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二)队伍建设提供优越的研究条件和配套保障条件,面向国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优秀学术骨干和大学高级管理人才,重视有潜力的中青年骨干的培养和深造,通过提高水平、营造氛围、严格培养等多种途径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形成一支以博士生和博士后为生力军的创新力量,加快建设一支具有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三)平台建设以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规划为指导,围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计划,整合、建设一批高水平的“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有机衔接。在平台建设中,要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力度,拓展学科发展空间,促进学科交叉,推进资源共享,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建立开放、共享、竞争、高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改善平台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通过平台建设,大力提高所建高校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增强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的竞争实力,促进学科优化和交叉,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世界一流学科,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围绕国家、区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建设一批跨学科、具有创新性、交叉性、开放性的“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的交叉、互渗与融合,孕育和催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形成一批能够解决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中心。(四)条件支撑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与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配置合理、设施完备的教学科研用房。加强教学科研信息化、数字化环境建设,构建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教学科研环境。使所建高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库和自动化程度在整体上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继续改善所建高校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的环境,聘请世界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或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建立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及研究基地,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召开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加大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的力度,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五、建设资金与组织管理(一)“985工程”建设资金由多方共同筹集,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地方和企业筹集资金共建有关“985工程”学校。其中中央专项资金重点用于“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队伍建设,其他资金可根据学校“985工程”建设规划进行安排。“985工程”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按照财政部、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执行。(二)加强“985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教育部、财政部成立“985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协商决定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和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985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有关高等学校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负责本校“985工程”规划和实施。(三)“985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根据“985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从学科水平与覆盖面、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进入“985工程”建设学校的基本条件,即学校在优势领域的数量和水平等方面居于全国前列。(四)有关高等学校按照统一部署,根据“985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编制学校“985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论证报告;“985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办公室按照统一规划和布局,组织有关战略和学科专家对学校申报的“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进行审核,通过公平竞争,确定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对学校“985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专家论证;学校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可行性研究报告,完善后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教育部、财政部批复立项后安排建设。(五)教育部、财政部将加强对“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估,并根据检查、审计、评估的结果,对有关高等学校的项目和资金进行调整。建设项目完成后,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六、985工程大学的最高党政领导的任命机制985工程高校中,除了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等6所学校,其余大学的校长和党委书记都是由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即国务院)联合任命,中组部传达,是中央部属高校的佼佼者,其余的中央部属高校由教育部直接任命大学校长、校党委书记。“985工程”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改革说明(一)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基本建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培养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规模显著增加,结构逐渐优化,培养质量得到基本保证。但是,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完成和政府管理模式转变的不断深化,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和调控机制已经不能够很好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宏观、微观协调配套的长效质量保证机制、规模调控机制和结构调整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研究生教育经费、招生计划等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结构还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的紧密结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的创新积极性还有待于充分调动和提高。在不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不断加大国家对研究生教育投入的同时,重点推进培养单位内部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机制、规模调控机制和结构调整机制的重要微观基础,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就是要进一步统筹培养单位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以建立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为核心,改革研究生选拔机制,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研究生奖助制度,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二)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在教育部、财政部的推动和支持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自2006年开始,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所高等学校开展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工作;2007年,实行培养机制改革的高等学校增至17所;2008年,改革已推广到47所设置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计划至2009年,改革将推广到全部中央部委属院校,同时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省属高等学校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国家安排培养机制改革专项资金,对改革工作给予支持。(三)改革的主要措施与成效实施改革学校贯彻了我部关于培养机制改革的原则和要求,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这一核心,普遍实行了下述一些改革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强调科研主导。通过导师资格遴选考核、招生计划分配、导师依托科研工作为研究生提供资助和助研岗位等机制,实现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的紧密结合。学科和导师对科研工作重视程度和争取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明确导师的责任、权力,实行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负责制。在要求导师对研究生负有资助和指导责任的同时,赋予导师在招生和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权力,调动了指导教师严格要求、悉心指导的积极性。合理配置招生计划。采取与科研任务、科研经费挂钩以及调整导师资助标准等办法,有效调控导师招生数量和学科(或学院)的招生规模,优化了学校的研究生培养结构。4.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本着“学校多出一些,教师多筹一些,学生多得一些”的思想,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各种创新与扶持基金等途径,以及实行动态评定和导师参与评定等机制,提高对研究生的奖助覆盖面和奖助强度,强化奖助的激励作用,研究生的生活保障程度和学习、科研积极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学校学科布局和发展战略,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实行不同的改革政策。如对基础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给与倾斜和扶持。对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尝试。由于培养机制改革以科研主导、导师资助等政策的导向和影响,很多培养单位都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更加重视研究生对学科前沿动态的了解,强化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有的单位加大了“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的比例,希望这些学生能尽可能早地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增加研究生对科研的贡献。部分培养单位还对硕士研究生按照学术型、应用型等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研究生的目标定位和培养要求,按照分类对课程体系和培养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推动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通过设置专门基金,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国际合作,加大与国外一流大学联合培养以及吸引国际知名高校学生来校攻读学位的力度。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和对来自国家、学校、导师三方面资金的统筹管理,试点单位对研究生培养的投入力度普遍加大,经费管理和使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985工程”关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一)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目的和意义我国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开始实行学位制度;截至目前,已授予博士学位24万余人,授予硕士学位180万余人。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建立起了学科较为齐全、结构基本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培养了一大批各条战线的高层次骨干力量,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近几年,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毕业研究生和在校研究生都突破了百万人,我国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崛起的新形势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不仅要培养大批人才,更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上来,积极主动适应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实现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转变。为此,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其目的就是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尽快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几年来,通过发动和组织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管理部门承担全国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方式,在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教学改革和优秀人才培养,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研究生国内访学以及建设研究生创新中心等一批稳定的品牌项目,为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二)实施概况及主要效果2003-2007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共投入经费8000万元,批准100多家单位承担了300多个项目,内容涉及研究生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学术活动、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培养机制改革、招考制度改革、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开放实验室建设、研究生导师培训等多个方面。项目承担单位中,不仅包括部属高校,还包括科研院所、省属高校,以及各级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这些项目的举办,受到了广大研究生和培养单位以及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和热烈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举办这些项目,提高创新能力、保证培养质量的观念已逐步渗透到了研究生教育战线的各个方面;在社会、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初步营造出了激励和支持研究生创新的良好氛围。1、五年来,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共举办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41个、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3个,论坛主题涉及各大学科门类,征集博士生学术论文近3万篇,参加的博士生达1.1万余名。并且随着论坛影响的逐步扩大,得到了境外博士生以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参加论坛学术交流的境外博士生和专家人数逐年递增,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此外,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也积极组织校内、校际间的博士生学术论坛。如清华大学已形成学科、院系及全校范围等不同规模的博士生学术论坛,目前已办100多期,2005年还成功举办了由博士生自己组织的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这些论坛通过博士生间的学术交流、高水平专家为博士生学术报告所做的点评、知名学者的精彩专题报告以及其他学术活动,有效地开阔了博士生的视野,丰富了博士生的知识,启发了创新思维,在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五年来,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共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66个,开设课程700余门,举行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900余次,参加学员1.2万余人(次),授课教师1500余人(次),其中为暑期学校授课的院士近200人(次),境外专家学者近500人(次),约占授课教师一半比例。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讲学,显著提高了暑期学校的办学水平,不仅扩大了暑期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加强了境内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践表明,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可行的,办学效益非常突出。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既有利于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的优质资源,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有利于推动培养单位之间相互承认学分,促进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3、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研究生国内访学项目,进一步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地加强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一批高校精心组织本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制定对外开放、接受访学的计划和管理办法,对外发布有关信息,五年间共计接收博士生访学600余人。访学研究生通过接收单位提供的条件和指导,产出了一批好的科研成果,发表了许多高水平学术论文。4、从2003年开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依托已有较好基础的教学科研平台,批准建设了55个以开放、共享、自主创新为特点的研究生创新中心,为研究生特别是跨学科研究生提供了学术交流、跨学科合作、实现创新思路的场所。各高校也把研究生创新中心作为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推动研究生教育与国家重大、重点工程相结合;利用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的优质资源吸引社会资源,加快改善研究生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条件;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强与企业及研究开发部门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取得了良好进展。5、在上述项目之外,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还立项支持了30余项有关培养改革及课程改革的创新项目,取得了优秀成果。例如北京大学通过研究生精品课程系列建设项目,分期在“理论物理”、“世界历史”等一批研究生课程中组织示范教学,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300余名国内外专家授课,吸收校内外近4000余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加,为他们提供了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推动了研究生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育部立项支持全国性和示范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同时,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各级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部委,也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组织、指导开展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活动并给予经费支持。如陕西省学位办在教育部立项支持下,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等若干重点高校,面向西部地区研究生,组织了“西部地区研究生精品课程大讲堂”,对提高西部地区研究生培养质量产生良好影响。在经费投入上,据不完全统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配套投入900万元,原国防科工委一期投入5700万元,江苏省投入2000万元,60余所高校投入超过5亿元。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我部统一规划,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各级管理部门以及有关部委积极参与的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了国家、地方、学校的多元投入机制。(三)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正处在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将紧紧围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更加深入地研究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多种资源,结合并发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效益,把新一期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做大、做强、做实,努力使我国的研究生教国防985院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目前委属高校和共建高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环氧树脂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环保型轻型越野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特殊配方奶粉市场销售渠道及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煤用助燃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烘焙油脂市场营销模式及投资竞争力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激光扫瞄显微镜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溶剂油行业发展规模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流体控制行业运营模式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沿海港口大宗货物运输行业前景调研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油用亚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锦鲤的繁殖与选优技术
- 四年级数学家长会课件
- 华北理工《社会医学》讲义1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 透析饮食课件
- 妊娠期高血压护理查房医学课件
-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6课 风筝)
- 临床诊断与思维步骤课件
- 放射科危急值制度考试试题与答案
- 通信发展的前世今生儿童科普(课堂PPT)课件(PPT 38页)
- 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PPT课件
- 荒芜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