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_第1页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_第2页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_第3页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_第4页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1

税务机关在办理企业所得税的实务中,最关键的是以下几个环节:纳税人身份的认定

《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规定:第1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第2条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2第3条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中,必然涉及到法人和非法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身份的区分。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3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第5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据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涉及到收入总额的确认、成本费用的核定和亏损的处理等问题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4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第22条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第23条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1)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5第24条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在本法第23条规定的抵免限额内抵免。第41条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

因此,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涉及到各种特别纳税调整。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6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企业所得税法的基本规定:第49条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除本法规定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执行。

第50条除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51条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3条第2款规定的所得,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以选择由其主要机构、场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3条第3款规定的所得,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7

第52条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53条企业所得税按纳税年度计算。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十二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企业依法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

8综上可知,要正确地处理上述环节中的细节问题,税务工作人员不仅必须熟悉《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外,还需要熟悉公司法、破产法、财务会计规则、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基于培训时间限制,这次我们只就公司法、破产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税收征管法等法律作简单介绍。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9

一、公司法

《公司法》中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公司类型及分支机构的设置问题

这主要关系到企业所得税纳税主体资格、税收缴纳方式和税收筹划等问题公司的资本制度与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这主要关系到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等的确定公司的分立、合并、解散与清算

这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承担问题公司股权的转让问题涉及到收入的确认和纳税问题一、公司法10

(一)公司的分类根据我国现行《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含国有独资公司和一人公司)、总公司和分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中国公司和外国公司等各种分类。

附:公司法的有关条款

第3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第14条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1第60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者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所以,我们在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时,必须注意区分:1、子公司与分公司2、一人公司和个人独资企业3、母、子公司的关系,总、分公司的关系和集团公司、成员公司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分清有关所得税业务的处理。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12(二)公司的资本制度1、基本知识公司资本,是指公司成立时公司章程确定的、由全体股东出资构成的公司财产。公司资本不仅是公司进行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公司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保证。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资本不同于公司资产。国际上,公司资本制度有法定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和折中资本制3种类型。我国原来实行的是法定资本制,但2005年的《公司法》改行折中资本制。我国现行《公司法》体现的资本原则有三:即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和资本不变原则。公司资本的构成(二)公司的资本制度13

2、主要法律条文第26条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第27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第28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第36条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14(三)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的组织形式,其财务会计事项必须适用《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一般规定,但由于公司在诸多方面有其特殊性,各国公司法都对其财务会计制度有专门的规定,而且这些规定优先于一般财务会计法规的适用,以更有效地保障股东、债权人和其他人的利益。我国《公司法》也特设“公司财务会计”一章,对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151、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构成2、财务会计报告的提供与公示3、公司利润分配制度(1)利润分配顺序(2)公积金制度(3)公益金制度主要条款

第164条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16

第167条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35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第167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17

第168条

股份有限公司以超过股票票面金额的发行价格发行股份所得的溢价款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列入资本公积金的其他收入,应当列为公司资本公积金。

第169条

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

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上述规定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该注意。

18(四)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与清算1、公司的合并了解公司合并的意义:有助于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和税务机关强化征收管理公司合并的形式: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公司合并的程序:拟订合并协议、股东会决议、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通知或公告债权人、实施合并、办理合并登记。公司合并的效力:一是公司的变更、消灭或诞生;二是公司权利义务的概括转移;三是股东身份的变化。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19《公司法》的基本规定:

第173条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第174条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175条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

《公司法》的基本规定:202、公司的分立公司分立的形式:派生分立和新设分立。公司分立的程序:拟订分立方案、股东会决议、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通知或公告债权人、分立后的各公司代表签署内部协议、实施合并、办理合并登记。公司分立的效力

公司法的基本规定第176条公司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并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10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第177条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180条公司合并或者分立,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公司解散的,应当依法办理公司注销登记;设立新公司的,应当依法办理公司设立登记。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2、公司的分立21相关链接:

《税收征管法》

第48条纳税人有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并依法缴清税款。纳税人合并时未缴清税款的,应当由合并后的纳税人继续履行未履行的纳税义务;纳税人分立时未缴清税款的,分立后的纳税人对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第一条第1款

企业合并,通常情况下,被合并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被合并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不得结转到合并企业弥补。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的有关资产,计税时可以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成本。被合并企业的股东取得合并企业的股权视为清算分配。

第二条第2款

合并企业支付给被合并企业或其股东的收购价款中,除合并企业股权以外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以下简称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或支付的股本的账面价值)20%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并购所得税处理可采用免税处理,也可采用应税处理。

相关链接:223、公司的解散根据解散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公司解散分为自愿解散、行政强制解散和司法强制解散。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第181条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5)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183条的规定予以解散。第183条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234、公司的清算在我国,除公司因合并与分立而导致的解散外,凡公司解散均应进行清算,但公司因破产而解散的,应当按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清算。这里所讲的清算,是指非破产清算。公司清算分为任意清算和法定清算两种。前者是指按公司章程或全体股东的意见进行的清算,后者是指按法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的清算。但因为我国公司法只不承认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故在我国只有法定清算而不存在任意清算。企业依法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企业有清算所得的,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4、公司的清算24公司清算中的分配顺序

公司法中的有关规定:第187条

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公司清算中的分配顺序25第188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公司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后,清算组应当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第189条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第190条清算组成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履行清算义务。清算组成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财产。清算组成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191条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实施破产清算。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26

(四)公司股权的转让

第72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法律规定的具体转让规则:……

第76条

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27相关链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企业整体资产转让原则上应在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全部资产和进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但企业整体资产转让的支付对价中的现金、有价证券、其他资产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或股本账面价值)20%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转让方企业可暂不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相关链接:28

二、企业所得税与破产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破产逐渐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经济现象,而大多数破产企业不仅身负诸多债务,所拖欠的税款也不在少数。

破产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充分运用法定职权,积极追缴破产企业所欠税款,最大限度地减少破产企业应缴税款的流失。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税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特别是要熟悉《企业破产法》中有关欠税的规定。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29

(一)破产与破产法破产是指债务人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其全部财产不足以抵偿其债务,或债务人无能力清偿到期债务,由法院主持强制执行处理其全部财产,公平清偿全体债权人的法律制度。破产与清算有所不同。清算是指法人解散后的财产清理。无论解散的法人是否破产,除合并或其他变更组织外,都要进行清算。清算的任务在于了结未完成的业务,收取债权,清偿债务,并移交剩余财产。破产也要进行财产清理,也意味着法人的消灭,但不是解散性质的消灭。破产只是满足债权人的利益,而不是股东的利益。破产和清算都需要按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前者称破产程序,后者称清算程序。但一般情况下,清算程序并不需要通过法院,而破产程序则必须通过法院。

30破产法是规定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下,宣告其破产并对其财产进行清算与分配,以及确定当事人在破产过程中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破产法》共12章136条,其中包括总则、破产申请和受理、破产管理人、债务人财产、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债权申请、债权人会议、重整、破产清算、破产宣告、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31

(二)破产程序中的税收问题

企业破产过程中的税收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企业在破产宣告前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已实现但未缴纳的各种欠税,这一税收的纳税主体是破产企业。二是破产宣告后,管理人根据《企业破产法》第25条的规定行使职权,如在管理和处分破产财产的过程中产生的税收,如拍卖土地使用权、房产时产生的营业税,这一税收的纳税主体是管理人。三是企业破产清算程序结束后存在清算所得应该缴纳的所得税。(二)破产程序中的税收问题32

(三)破产程序中企业欠税的清偿关于破产过程中的税收征收管理,新《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50条规定:“纳税人有解散、撤销、破产情形的,在清算前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未结清税款的,由其主管税务机关参加清算。”旧的《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7条规定,破产财产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1)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2)破产企业所欠税款;(3)破产债权。这种将税款与破产债权区别对待的做法给各个方面都增添了不必要的困扰。

33

新的《企业破产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公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1)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帐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2)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3)普通破产债权。显然,新的《企业破产法》将税收确定为一种债权,且优先于普通债权。那么,税收这种债权应该如何进行申报呢?

341、税收债权的申报《破产法》关于债权申报的规定:

第45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债权申报期限自人民法院发布受理破产申请公告之日起计算,最短不得少于三十日,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46条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附利息的债权自破产申请受理时起停止计息。

第47条附条件、附期限的债权和诉讼、仲裁未决的债权,债权人可以申报。1、税收债权的申报35

第48条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

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不必申报,由管理人调查后列出清单并予以公示。职工对清单记载有异议的,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49条债权人申报债权时,应当书面说明债权的数额和有无财产担保,并提交有关证据。申报的债权是连带债权的,应当说明。

第48条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36

第五十九条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为债权人会议的成员,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享有表决权。

债权尚未确定的债权人,除人民法院能够为其行使表决权而临时确定债权额的外,不得行使表决权。

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债权人,未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对于本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第七项、第十项规定的事项不享有表决权。

债权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债权人会议,行使表决权。代理人出席债权人会议,应当向人民法院或者债权人会议主席提交债权人的授权委托书。

债权人会议应当有债务人的职工和工会的代表参加,对有关事项发表意见。

第六十条债权人会议设主席一人,由人民法院从有表决权的债权人中指定。第五十九条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为债权人会议的成员37第八十二条下列各类债权的债权人参加讨论重整计划草案的债权人会议,依照下列债权分类,分组对重整计划草案进行表决:

(一)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债权;

(二)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三)债务人所欠税款;

(四)普通债权。

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决定在普通债权组中设小额债权组对重整计划草案进行表决。第八十二条下列各类债权的债权人参加讨论重整计划草案的债权人38

2、税收债权申报的范围

要界定税收债权的申报范围,必须先界定欠税的范围。

第113条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三)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114条破产财产的分配应当以货币分配方式进行。但是,债权人会议另有决议的除外。

2、税收债权申报的范围39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13条,破产债权包括“破产企业所欠税款”,那么,欠税是否包括滞纳金、利息、涉税罚款或罚金呢?一般而言,比照私法债权,欠税意义上的利息理论上也应该与本金一并处理。至于涉税罚款或罚金,由于罚款或罚金属于惩罚措施,不是政府运作的收入基础,也不具有公益性和补偿性,所以不应赋予优先受偿权而涵盖在欠税范围之下。相对利息、罚款、罚金,税款滞纳金问题则比较复杂。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40《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0条第3款规定,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对前款所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这是否意味着税务机关向法院申报税收债权时也会主张税收滞纳金优先于普通破产债权受偿?而从普通破产债权的角度看,如果罚款和罚金不能优先受偿,那么同样体现惩罚性质的滞纳金何以优先受偿呢?难到仅仅因为滞纳金又部分体现补偿性,就使其全部得以享受优先受偿权?

参考中央银行有关贷款准利率的规定,滞纳金可以按惩罚性和补偿性分为两个部分。惩罚性部分不享有优先权,补偿性部分享有优先权。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41

3、破产税收债权的确认

《企业破产法》第57和第58条规定,管理人收到债权申报材料后,应当登记造册,对申报的债权进行审查,并编制债权表债务人、债权人对债权表记载的债权无异议的,由法院裁定确认。债务人、债权人对债权表记载的债权有异议的,可以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诉讼。

42

4、如何处理破产申报后发生的税收?

《企业破产法》第113条所规定的“税收”,是指破产企业所欠税款。而所谓欠税则主要又是根据时间性条件加以确定的。简单来说,每一种税收都有法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根据《企业破产法》第46条规定,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而破产申请至破产宣告之间产生的税收,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52条规定,作为共益费用或破产费用,不必经过债权申报程序。

比较而言,如何处理破产申报后发生的税收问题,要比前两种情形更难加以判断。

破产申请日之后,至少在三种情形下,破产企业有可能发生税收问题。第一,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当继续履行时而发生的相应税收;第二,破产宣告之后,变卖、拍卖财产或将实物分配给债权人,也会发生相应的税收;第三,企业重整计划通过之后,在管理人的监督之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恢复进行时,也会跟正常的企业一样发生税收。

而如何处理这些税收,只要仔细观察《企业破产法》,也能找到可能存在的答案。一般而言,在破产申请日之后发生的税收中,作为破产费用的税收优先于作为共益费用的税收。

4、如何处理破产申报后发生的税收?43法条连接:

第四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下列费用,为破产费用:

(一)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

(二)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

(三)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第四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下列债务,为共益债务:

(一)因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

(二)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

(三)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

(四)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债务;

(五)管理人或者相关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

(六)债务人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第四十三条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

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

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或者共益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

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的,管理人应当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并予以公告。法条连接:44

5、税收优先权的效力限制我们从前面的分析可知,税收破产债权享有优先受偿权。然而,这一优先权效力也是受到一定限制的。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税收征收管理法》的45条关于税收优先权的规定和《企业破产法》中的规定。前者规定担保物权有条件地优先于税收破产债权;后者则在排除权利人放弃权利的可能情形外,规定担保物权绝对优先于税收破产债权。

45法条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8条规定"清算组成员可以从破产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清算中介机构以及会计、律师中产生,也可以从政府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中指定".

第19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

第20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或者仲裁应当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后,该诉讼或者仲裁继续进行。

第21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只能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

法条链接:46

第二十五条管理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

(二)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制作财产状况报告;

(三)决定债务人的内部管理事务;

(四)决定债务人的日常开支和其他必要开支;

(五)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

(六)管理和处分债务人的财产;

(七)代表债务人参加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

(八)提议召开债权人会议;

(九)人民法院认为管理人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本法对管理人的职责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二十七条管理人应当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

第二十八条管理人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聘用必要的工作人员。

管理人的报酬由人民法院确定。债权人会议对管理人的报酬有异议的,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

第二十九条管理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得辞去职务。管理人辞去职务应当经人民法院许可。

47

6、未获得清偿的欠税应该如何处理

《破产法》第三十八条“破产财产分配完毕,由清算组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破产程序终结后,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清偿。”

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发生破产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办理注销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如果纳税人不能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但是,按照《破产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为了维护全体债权人的利益,一方面破产企业对个别债权人(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均将税务机关视为破产企业欠税的债权人)的清偿行为予以限制,另一方面债权人对破产企业的个别追偿行为也受到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三条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

,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从税法的角度来讲,纳税人欠税的缴

纳义务因为有《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而得以免除。因此,税务机关在税收会计核算上,应先将破产企业经法定核算后未收回的欠税,

从待征税收科目转入待清理呆帐税金科目,待接到人民法院终结

破产程序的裁定后,将未收回的欠税转入损失税金核销科目予以

核销。

48

三、行政处罚法

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处罚法》规范了我国的行政处罚。作为行政处罚的一种,税务行政处罚也适用《行政处罚法》。国家税务总局还据此制定了《税务案件调查取证与处罚分开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和《税务行政听证程序办法(试行)》。为了严格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同时又能减少税务行政执法的风险,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必须要熟悉行政处罚法的有关内容。

49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50

第九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第十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律法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51

第十一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的上述规定,我国《税收征管法》也确立了相应的税务行政处罚,具体包括:责令限期改正、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吊销营业执照、收缴发票或停止发售发票。

52

(二)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1、《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第十五条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十六条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第十七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二)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1、《行政处罚法》的规定53

第十九条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第二十条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税收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我国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县级以上税务机关,但税务所可以实施罚款数额在2000元以下的税务行政处罚。另外,海关和财政部门也享有特定的税务行政处罚权。第十九条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54(三)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第二十条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第二十二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三)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55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八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56(四)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

第三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第三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572、公正、公开和过罚相当原则

第四条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4、一事不二罚原则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公正、公开和过罚相当原则

第四条行政处584、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4、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594、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4、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60(五)行政处罚的程序1、简易程序(1)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简易程序主要适用于案情简单和处罚较轻的违法行为。

链接:第三十三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简易程序的具体步骤

(五)行政处罚的程序61法条链接

第三十四条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第三十五条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法条链接622、一般程序一般程序的适用范围: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适用于案情比较复杂、处罚比较重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一般程序的具体步骤:立案、调查、审查、决定

法条链接: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

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2、一般程序63

第三十八条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九条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四十条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第三十八条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643、听证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听证明程序不是行政处罚中一个独立的程序,它只是一般程序中一个非必经阶段的程序。

第四十二条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六)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七)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3、听证程序65

(六)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四十四条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第四十七条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第四十八条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第四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缴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第五十条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六)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四十四条行政处罚决66第五十一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二条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第五十三条除依法应当予以销毁的物品外,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四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有权申诉或者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67四、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3、对具体行政行为实施合法性审查的原则4、合议制原则

5、回避原则6、公开审判原则7、两审终审原则8、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则四、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68(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69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70(三)行政诉讼的管辖1、级别管辖

第十三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第十四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第十五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第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三)行政诉讼的管辖712、地域管辖

第十七条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八条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九条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条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

2、地域管辖723、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第二十一条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第二十二条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第二十三条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判。

下级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

3、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73(四)行政诉讼的参加人

1、原告2、被告3、第三人

第二十七条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为共同诉讼。

(四)行政诉讼的参加人74

4、诉讼代理人

第二十八条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诉讼。

律师、社会团体、提起诉讼的公民的近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75(五)行政诉讼的程序

1、一审程序(1)起诉(2)受理(3)审理(4)判决2、二审程序处理结果:维持原判、依法改判、发回重审3、审判监督程序(五)行政诉讼的程序76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第六十三条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六十四条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77(六)行政侵权赔偿责任

第六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造成损害的,有权请求赔偿。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先由行政机关解决。对行政机关的处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第六十八条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该行政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负责赔偿。

行政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第六十九条赔偿费用,从各级财政列支。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责令有责任的行政机关支付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六)行政侵权赔偿责任78

链接《国家赔偿法》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赔偿法》于2010年4月29日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赔偿法》对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赔偿的请求人和义务机关、赔偿程序、赔偿标准和具体计算方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79涉外行政诉讼

第七十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适用本法。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一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七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七十三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应当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机构的律师。

涉外行政诉讼

80

五、企业所得税法与税收征管法的关系(一)二者的关系理论上讲,税法有实体法和程序法之分。税收实体法或称实体税法主要是规定和调整税收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而税收程序法则是规定和调整税收权利实现与义务履行程序、税收处罚程序和税收救济程序,目的是为了保障税收债权的实现,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显然,企业所得税法应该归为实体税法的范畴,而税收征管法则属于程序法。

81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82但是,《税收征管法》的立法目的是与各单行的税收实体法相配套,并对单行的税法中的普遍性和程序性的问题进行调整。而现实中由于各税种都具有一定的个性,故其权利义务对应的程序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所得税法》除了诸如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率、减免税、特别纳税调整等实体性规定外,还有或多或少的程序性规定;《税收征管法》除了程序性规范之外,还对诸如税务管理、税务稽查、法律责任等税务行政管理的实体性问题进行调整,即涵盖了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实体性的规定。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83正因此,《企业所得税法》与《税收征管法》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二)二者关系的处理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弄清法律效力、法律效力的层级、法律之间发生效力冲突时应该如何解决等相关问题。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841、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约束力或者说是法律生效的范围。通常而言,法律的效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时间效力(2)空间效力(3)对人的效力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85根据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包括两个方面

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86法律对事的效力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那些事项。这种效力范围的意义在于:①告诉人们什么行为应当做,什么行为不应当做,什么行为可以做。②指明法律对什么事项有效,确定不同法律之间调整范围的界限。

法律的空间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

法律对事的效力87法律的时间效力

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时间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法律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三种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②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③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法律终止生效

法律终止生效,即法律被废止,指法律效力的消灭。它一般分为明示的废止和默示的废止两类。①明示的废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

②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88法律的溯及力

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及既往为原则。目前各国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而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89

2、法律效力的层级对于法律效力层次的具体划分,尚有不同看法,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层次:最高层次:宪法。第一层次: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第二层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第三层次: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国务院所属职能部门制定的规章。地方层次:地方立法主体制定的地方法规,包括一般性地方法规和自治地方法规,特别行政区地方法规。国际税收协定。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90在适用法律时,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法律优位(2)上位法优于下位法(3)特殊法优于普通法(4)法不溯及既往。这是处理新法与旧法关系时的基本规则。我国刑法一直坚持“从旧兼从轻”的原则。(5)在一个省(自治区)的范围内,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人大高于政府”,省级法规高于省规章,市法规高于市规章;二是“上级高于下级”。(6)有国际协定的,适用国际协定。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913、法律效力冲突的解决不同立法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发生冲突的解决规则是:(1)能够判断效力等级的,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来解决,即人大高于政府、上级高于下级。如: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2)不能判断效力等级的,由国务院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来决定,即所谓的“家长裁决”。如:法律之间的效力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的效力冲突由国务院裁决;各部门规章之间、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的法律冲突由国务院裁决。国务院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企业所得税与税收相关法律的关系(税务培训)课件92(1)法律之间效力冲突的解决《立法法》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2)行政法规之间效力冲突的解决《立法法》规定,行政法规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1)法律之间效力冲突的解决93(3)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之间效力冲突的解决《立法法》规定,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4)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之间冲突的解决《立法法》规定:国务院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各部门规章之间、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种法律效力,他们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作出裁决。(3)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之间效力冲突的解决94(三)税收征管法的重要内容1、税收确定制度税收确定就是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纳税人抽象的纳税义务确定为具体的纳税义务的过程。严格说来,税收确定的方式可以归为纳税人自主申报和税务机关核定两种。(1)纳税申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