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倾听每个孩子成长的声音”的办学理念;“生具河流品质,校有文化品位”的办学目标;“溯源而上,开拓创新”的办学策略;“上善若水,知者乐水”的校训;“文明之河处处流淌”的校风;“与孩子同舟共进”的教风;“用浪花汇聚海洋”的学风......从2005年提出到现在,沙河源小学的以“河流”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已成为成都乃至全国的一个样板。巨野河又名巨水河,发源于历城区西营镇拔槊泉、饮马泉,流经彩石镇、高新区、章丘龙山街道办事处,经杜张水库后又入历城区董家镇、唐王镇,在临港街道办事处鸭旺口村注入小清河,全长48.5公里,其中唐王段“运河文化”上承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下接新时代社会的实际,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通州运河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运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位于通州区,是京杭大运河的源头,学校校名以“运河”命名,作为运河人,我们对运河有着一份浓厚的感情,也有着一份沉重的使命感,挖掘和弘扬运河文化,是我们的愿望与责任,同时也是我们的优势,更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资源。利用运河地域资源,我校对运河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研发“运河文化校本课程”奠定了的基础。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学校自2000年起开展了“知家乡、爱家乡、建设家乡”教育,同时着手“运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运河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通州历史沿革与现实经济发展。我们组织四个学科的几十位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于2006年完成教材初稿,九个模块共十万字。2009年进一步修订出版发行。校园里“运河文化墙”一面是歌颂运河的历代名人诗句碑刻,另一面是运河督运图画卷。运河文化时刻在熏陶着、滋养着运河学子。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对每一个学生的唤醒,激活和释放。我们珍视课程改革的契机,将活动课程化、课程主题化、主题系列化。校本课程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有利于发展个性和能力的相应位置,并伴有相关行为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展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以课程的形式开展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开发潜能、激活思维、展现个性、培养自信、增加社会责任感起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把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管理,为实施校本课程提供了保障。活动课程具有自主性、兴趣性和实践性,充实了课程的内容。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优化组合起来,既是一项课程活动,又是一门活动性的新型课程。“运河文化”校本课程在结构上分成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两部分。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运河的历史和现状,通过调查了解、参观考察通州现代化农业、工业建设情况,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团活动,增加学生对家乡的感情,达到知家乡、爱家乡的日的,进而激发学生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决心,鼓励学生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报效祖国、建设家乡。运河兴建之路、运河古代建筑、运河历史人物、运河饮食文化、运河旅游资源、运河民俗节日、运河民间美术、运河经济发展、运河特色农业、运河生态环境等十个模块和教学课例、研究性学习把教学与实践活动统一起来,使运河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变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教育意义。以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为载体,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渠道,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既具创意又有实效。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校本课程的延伸,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活跃了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日的成就。但是,道德滑坡问题凸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人中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我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过去的十年里,通过专家报告、教师讲座、国旗下讲话、展板展示、征文、演讲、文艺演出、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全校师生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资料,学习了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优秀的教育事例。学生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感悟到注重文明礼仪、养成文明习惯是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我们也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父母,理解父母,使一些对父母教育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和父母有了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了家校共同教育的日的。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学校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编纂了校本教材《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旨在为师生提供进一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资料和案例,以启示大家深入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努力使每一位师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让每一位从运河中学走出去的学生都是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中国人。我们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放到十分突出
的位置,充分发挥教育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加强师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我们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校办学有活力,就要不断吸收新理念,探索新路径,取得新经验,实现新突破。中华传统美德和运河文化滋养着运河人,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校本教研示范校”。我们要学习做一个不倦的园丁,用运河文化之水,润泽校园芳华。7.62公里,是千百年来哺育唐王人民的“母亲河”。《嘉兴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0推荐
语文建设一、问题的提出(一)随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教育作为上层建筑,推动着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观点已
经转变为人们的实际行动。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落实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实施课程改革来提高学校办学品质,提升办学品味,创建学校品牌,已经成为诸多学校的自觉追求和奋斗日标。要达成这样的日标,实现这样的追求,最好的措施就是开展校本研究。因为只有学校才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事实上,国家多次出台的文件早为学校开展校本研究预留了充足的空间。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校长负责制;1999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学校教育必须破除统一性,发挥自主性,重视差异性,塑造特色性;2001年秋季启动的新课程改革,就是旨在扩大学校自主权和开发校本课程。(二)校本教研的内涵,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教育科研。它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学校,研究主体是校长和教师,研究日标在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研究重点在于解决学校近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当前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研究的价值判断主要在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程度,即研究成果对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带来效益的高低。具体地说,校本教研是一种研究理念,它不刻意强调某项研究一定要探讨未知的理论,不刻意要求研究成果一定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不刻意要求研究结果一定要“原生态”,不刻意要求研究过程一定要作周密的设计,也不刻意要求一定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做出准确的结论;校本研究是一种制度,它要求
学校给校本研究以政策的支持,创设协调合作的研究机构和平台,营造宽松开放的研究环境。总之,校本研究是一种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研究主体,在学校自然工作状态下开展的宽松的、合作的、人本的、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创建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为日标的教育科研方式。校本教研的三项要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内。它们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要“基于学校”开展研究,必须“在学校内”选题并且是“为了学校”;要“为了学校”开展研究,必须“在学校内“基于学校”面临的实际,选择课题进行研究;要“在学校内”开展有效的研究,必须本着“为了学校”发展的日标,“基于学校”需求的实际,才能为研究获得成功提供先决条件。(三)每个地方都会有一种或多种事物代表着当地特有的文化。我们秀洲区高照小学地处京杭运河沿岸,从嘉兴三塔、学绣塔到到陡门桥一线约10公里,千年漕运积淀着深厚的文化。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构成了中华民族一个大写的“人”字,是被世界公认的著名历史人文景观之一。京杭大运河始掘于春秋末期,通于隋朝,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大运河始终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其作用是有日共睹的。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大运河的交通功能衰落了,但它所体现的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精神,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却更加凸现,并成为我们精神生活永不枯竭的源泉。近年来,我市诸多有识之士都发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倡议,嘉
兴电视台也拍摄了大型专题片《我们的大运河》,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同名专著,这为普及和传承运河文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为我校开展校本研究提供了一本优秀的运河文化教材。基于上述几点认识,我校提出了“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构想,旨在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建立起基于运河文化因子为核心要素的校本课程,围绕“走进运河、认识运河、研究运河、感受运河、畅想运河”为主要内容的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活动,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步伐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本课题已有研究成果述评(一)传承运河文化已经成为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举措。嘉兴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富华认为,运河见证了嘉兴的历史、政治、经济的发展,嘉兴城市格局的形成与运河息息相连。从某种意义说,嘉兴文化可以称为运河文化。嘉兴市政协副主席崔泉森认为,嘉兴大运河的保护在概念上一般是指市区约82公里长的运河河段,即从王江泾到桐乡大麻和杭州交界点。但实际上我们讲京杭大运河还应该包括从桐乡崇福经海宁长安坝到许村这条路线。这条运河一直在使用,所以不能算废掉。从历史上看,在宋代之前,上塘河(杭州到长安镇)叫上塘运河,这是秦始皇开陵水道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二,嘉兴运河有八大水系,包括苏州塘、杭州塘、长水塘、海盐塘、平湖塘、新塍塘等从嘉兴以放射状向四周辐射,每个水系都通过堰来控制,而杉青闸作为整个水路的咽喉,这些
情形在唐代以前就基本形成了。所以嘉兴从唐代起就已成为整个运河流域的一个重要水利交通枢纽。浙江电台嘉兴记者站站长张晓平认为,实际上京杭大运河形成历史不长,主要是在明清时期。而嘉兴的古运河经历了从春秋开凿百尺渎以来的各个时期,远比隋唐开凿江南运河要早。嘉兴境内一座杉青闸、一座长安闸都是古代闻名的,长安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套闸。京杭大运河到我们这儿有三条航道,东线是京杭古运河,还有中线和西线。我们现在讨论嘉兴运河,不仅仅局限在京杭大运河,应该指一个流域。运河文化包括物质文化,河流、径流、桥梁、渡口等,比如市区境内包括古桥、新建公路桥等桥文化,还有船文化,还有不少水利设施,闸、堰、坝等。运河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着嘉兴。我觉得我们这儿的运河文化特征是渔稻并重,以船代步的桥、船文化,吴语文化,包括昆曲、评弹、海盐腔、越剧等,所以是一篇大文章。嘉兴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徐志平认为,元代诗人萨都剌在《过嘉兴》诗中具体描写了船入嘉兴的水乡景象。在空间上,杭嘉湖平原都是运河一带;在狭义上,约82公里长的市区运河段地区,直接受到大运河的影响。第二,嘉兴运河文化有其独特性,也是江南文化的两重性,体现在刚与柔、精致与大气、守持与开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嘉兴运河文化广泛吸收了海洋文化等多个方面,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化。(参见《嘉兴与运河文化》《南湖晚报》2007年3月18日)我市已经成为大运河申遗的成员单位,有关人士对大运河的文化功能的认识日益加深;秀洲新区还将在
高照街道辖区的京杭运河沿线建设“运河文化长廊”,分成农民画创作陈列及研究、运河文化风情等区域,这对我校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桐乡市虎啸中心小学开展运河文化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其课程设计思路是:第一,在整个活动中,以“千年运河的基本情况”“运河文化内蕴”调查和“运河文化新创意”的活动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展示、汇报交流活动,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第二,在调查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和成果共享。第三,在调查和汇报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的增强(盛时钟:《运河文化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和思考》)。该课题的设计思路开阔,可以成为本课题的借鉴,不足之处是切口偏大,“上至杭州下至王江泾”,这容易导致研究的肤浅和学生参与面的局限。(三)桐乡市羔羊中心小学开展以运河文化为底蕴构筑小学作文小本教材的研究。该校以运河文化为中心确立校本作文教材的基本框架及三个层次:“乡之韵”“乡之俗”和“乡之人”。根据这个主题,教材的内容定位为六个方面:(1)把农村田园风光、水乡景观、农家新居编入教材,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2)把村史、家史编入教材,丰富学生的情感;(3)把学农艺农技编入教材,让学生在写作中交流思想;(4)把农家传统风
俗编入教材,陶冶学生的个性;(5)把江南的四季风光编入教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6)把赞颂江南地方特色的古代诗词编入教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王树军:《让精彩的运河文化走进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该课题立足作文教学做深做透,但基本局限于语文学科,与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受到了限制。三、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围绕“走进运河、认识运河、研究运河、感受运河、畅想运河”等内容,培养学生智能领域日标和情感领域日标,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文化意识,树立“知运河、爱运河”的思想,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既实现自己的知行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增强的社会责任感,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的功用。认知日标:1、了解运河的基本情况。2、了解运河文化的内蕴。3、了解运河在嘉兴特别是高照段的发展及作用。情感日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及实践,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取得成果的成功感,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2、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能力日标:1、培养学生查找、访问、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等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四、课题研究的策略(一)基本思路:1、在整个活动中,围绕“走进运河、认识运河、研究运河、感受运河、畅想运河”等内容,采用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调查展示、汇报交流等活动,体现教师是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2、在调查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学习交流、相互欣赏。3、在调查和汇报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的增强。(二)实施策略:第一板块:走进运河,感受变迁。1、利用班队活动或其他时间,分年级组织学生观看《话说
长江》中有关“京杭大运河”的部分和嘉兴电视台拍摄的《我们的大运河》。2、由知高照段运河人文地理知识的本校教师,或农民,或社区认识到校讲述万寿山来历、陡门集镇今昔等典故知识,让学生走近家乡运河、走进家乡运河。3、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学秀塔、三塔和王江泾长虹桥等本地运河名胜。如有条件,结合春游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参观杭州拱宸桥和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分阶段调查访问(鼓励学生以照片、录音等形式展示调查采访过程)。每次活动前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落实专门的教师。第一组:到本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嘉兴市图书馆查找资料,了解京杭运河的基本情况以及嘉兴段运河两岸风土人情及与运河有关的古今名人故事,重点集中在高照陡门桥到嘉兴三塔一带。第二组:到秀洲新区管委会、区水利部门及区政协文史委员会等部门了解京杭运河特别是秀洲段、高照段古往今来的水运及其他情况。第三组:走访高照段运河两岸,了解运河两岸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第二板块:整理材料,展示成果。1、举办《家乡的运河》小报展览或图片展览。
2、绘制京杭大运河的水运图;绘制陡门桥到嘉兴段三塔一带运河两岸的人文地理知识示意图。3、举办“说说发生在家乡运河边的故事”讲故事比赛,将家乡古今名人和社会发展编成故事,可以在校内讲述,也可以到社区讲述。4、让学生感同身受,创造条件组织学生乘坐轮船进行真实体验,举办“在运河上看家乡话家乡”活动。第三板块:我心目中的运河文化。1、组织学生在高照街道运河社区内举行“我心日中的大运河”儿童画现场比赛,选择优秀作品在社区内展览。2、组织学生在运河文化公园学秀塔下举行“我心日中的运河文化公园”演讲比赛。3、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运河水资源及水环境的调查与监测,写出调查报告。4、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围绕环境污染、运河文化等学写“两会提案”,递交有关部门,借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原则和方法(一)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高照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二)课题研究的原则:1、生活性原则。运河文化研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
学生喜闻乐见的“走出去、请进来、动起来”等形式进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局限于“钻故纸堆”。2、实践性原则。要突出学生主体,坚持学生的实践性,教师只能充当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的角色,不能越俎代庖。3、整体性原则。每次活动都要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大处着眼小处着手。4、循序渐进原则。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拟分几个阶段和层面逐步推进。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进行。六、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2008.05—2008.07)确定课题,组织师生学习文献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初步的可行性论证。第二阶段(2008.08—2009.07)具体实施课题方案,边实践边探索,逐步取得经验,逐步修正、完善方案中制定的策略;邀请专家进行课题中期检查与论证。第三阶段(2009.09—2009.10)课题总结,撰写课题主题报告,开展成果汇报活动,编印“学生成果集”,邀请专家对成果进行鉴定。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1)课题主体结题报告;(2)学生调查研究报告、儿童画或摄影作品、学生作文等文字材料;(3)学生讲故事、演讲等主题活动。八、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顾问:张建芳,中学高级教师,嘉兴教育学院校科学与校本课程教研员;张觉民,副研究馆员,嘉兴市秀洲区文化馆原馆长。组长:徐如松,中学高级教师,嘉兴市名师,高照小学校长。成员:黄建良,小高,区学科带头人,高照小学书记兼副校长;单慧英,小一,区教学能手,高照小学教导主任;陈寒英,小高,区教学能手,高照小学教科室副主任;沈利彬,小一,高照小学德育室主任。朱玲英,小高,高照小学教师,擅长音乐、语文教学。赵国兴,小高,高照小学科学教师兼图书管理员。(二)课题研究的环境基础1、高照小学地处京杭运河嘉兴秀洲南段,运河在高照街道境
内流经近10公里。高照小学学生大都生活在运河之畔,与运河朝夕相处,其家长特别是部分老人对运河掌故比较熟悉,所以,高照小学开展运河文化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优势。2、高照小学大部分教师是高照街道本地人,从小生活在运河岸边,对京杭运河有较深的了解;本课题组长、高照小学校长徐如松系嘉兴市名师,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曾担纲过《鸳鸯湖棹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研究,主持过省级教育科学立项课题《创建美术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思考》和市级教育科学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日标的表述研究》等,与人合作的《嘉兴地区民间灶头画的调查与思考》获江南文化节论文奖,现正主持由全国人大常委朱永新教授领衔的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创建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的实践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三)经费预算本课题用于购买、收集有关资料,开题、结题论证,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编印、出版有关成果等合计经费约2万元。三大途径让“河流文化”心中流淌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把理念内化到师生的心中,学校特色文化不只建在墙上,更要建在心上!为了让河流文化真正走进师生心里,成为师生的文化性格、学校的文化基因,最终形成河流文化的结构。沙河源小学采取了三大途径:校本研修:为让全体教师充分理解河流文化特色教育,学校举行了河流文化特色教育讲座,开展名师引领、专题研讨、成果交流等等;编制了54个河流文化特色教育微型课题,共有61名教师参加了河流文化特色教育研究。走进课堂:为了使河流文化特色教育走进课堂,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学校开展了“如源课堂,浸润成长”的课堂教学改革,将河流文化特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以此推进学科课堂教学,并开发了河流文化特色教育校本课程,编辑了河流文化特色教育系列读本作为校本教材。融入生活:为了培养具有河流的品质和智慧的学生,学校专门建设了学校特色文化活动区;开展了河流文化特色教育系列活动,将河流文化特色教育融入师生的生活。图书角、功能室、电视台、活动、艺术节、社团、海模、叮咚诗集等等,都能看到河流文化特色。
河流文化特色教育价值开始彰显据校长胡松涛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沙河源小学河流文化特色教育的价值已逐渐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中彰显出来。通过河流文化特色教育的创建与开展,全体教职员工已坚定信奉这种教育理念,形成一种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的文化信仰和精神力量。德育主任祝长龙的“倾听每个孩子成长的声音”的办学理念,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也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袁萍老师的“如源课堂,浸润成长”的课堂教学理念,让课堂变得情知更统一、过程更优化、氛围更和谐。刘成亮老师获得了2011年金牛区小学语文赛课一等奖;陈茹老师在2011年全国语文说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唐燕老师在2010年全国语文说课大赛中获得特等奖;2010年,我校成为四川省校园文艺人才培养基地......学生荣誉也硕果累累:连续两年获全国青少年棒球联赛第四名、2009年成都市第九届艺术节团体一等奖、金牛区第八届艺术节团体金奖、全国青少年书画比赛团体一等奖、城市“让我玩”足球赛亚军、成都市模型比赛团体一等奖等。学校的皮影社团在第二届非物质文化节、都江堰放水节和文艺双年展都参加了全国性的演出,获得非常高的评价。浅说永强塘河文化字号:小中大发布:2011-12-1507:38:03查看(373)/评分(0/0)/我要评论(2)个人分类:文化絮语金上进一、永强塘河的缘起永强平原的形成,是赖以大罗山、黄石山的阻挡,以及瓯江海水所携带的泥沙聚积而成。在唐朝中后期,瓯江南岸的海岸线已经退到今龙湾的永中刘宅以东,形成一道长达6公里的老沙堤。南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瓯江南岸的海岸线已到达今龙湾区的永中普门以东。到了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在南起一都长沙、北至沙村之间兴建了长达4619丈的沙城降,此岸线比南宋乾道岸线向东前进了一二公里。清朝雍正(1723—1735)以后,滩涂的淤积进一步加速。从光绪年间(1875—1908)一直到1995年,这120年来,陆续兴建了横河降、总降、坦降、老堤塘和东海堤塘,比明代沙城降又向东前进了七八公里。永强平原的成陆,从唐中后期永强的人口增多之后,便始终与堤塘建设相伴随。有了堤塘则有了塘河。围垦堤塘需要大量的土方,人们就在雏形的堤塘周边就近取土,垒土成堤,久而久之,那些被挖掘过的低凹洼地,就逐渐积流成河,于是形成塘与河相随的格局,这种格局往往具有集抵御海潮、蓄水灌溉乃至航运于一体的多种功能。之后,随着平原成陆的推进,东海距离旧堤塘越来越远,人们又在旧堤塘之外兴建起新堤塘,旧堤塘防御海潮的功能丧失,仅保留蓄水灌溉和航运的功能,再经过人工挖掘改造而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塘河,就这样,人们陆续五六次向海涂围垦建造堤塘,形成了五六条横向塘河。因此,塘河是永强人民自古至今抵御自然灾害并用来灌溉、通航的工具,既是永强人民开发区域发展经济的血汗结晶,也体现了高超的智慧,值得后人珍惜和借鉴。二、永强塘河的格局迄今以来,巍巍罗山东麓,荡荡龙湾平原,水网交织,河流纵横,流淌着231条大小河道,总长达274公里,自南至北,从西到东,河风轻拂,波涛吟唱,那一条条的横河就是一行行五线谱,那一条条的直河便是在五线谱中跳动的音符,吟唱出龙湾塘河文化的万种风情。其中躺卧在永强片的直河主要有11条,横河仅有5条,它们都是永强塘河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将此格局以东西顺序逐一介绍。第一条是位于沙城降下的“横河”,距离沙城降3公里,全长14公里,河面宽18米,南起天河蒲门村,北通海滨宁村。她滋养了横河上大片大片的农田与横河下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荡园。“沥”是塘河的延伸与拓展。为便于运输灌溉和防涝防旱,在天河、沙城、永兴、海滨一带的下垟荡园当中,每个行政村又开凿了一条与塘河、横河相通的全长约8公里、宽约5米的“沥”,从下横路的每个村庄起,流经辽阔的下垟荡园,直通老堤塘陡门。在田园中,农民还开凿了与沥相通的垟田凼、塘泱、沟渎。在横河下沥两岸的荡园里,一爿爿糖蔗、一棚棚番茄、一垄垄番薯、花生、西瓜、甜瓜,真让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耳畔仿佛响起永强民谣:“囡儿旬蟾钟,甜瓜雷儿塞裤裆,走一脚掉一双;囡儿旬下垟街,番薯枣儿配落花生……”第二条是位于沙城降之西的“沙城河”,距离沙城降约100米,全长约9公里,河面宽约8米,南起沙城四甲,北贯海滨沙村。沙城河是沿河各村各生产队农船的停靠站,也是每个村的“沥”的起点。农船从这里出发,穿梭于沙城降、横河、横河下、总降、坦降的沥之中。沙城河亦是沥的终点,河畔是农家的脱粒场、晒谷场。一年四季,沥上农船早出晚归,满载货物,络绎不绝。傍晚,灯火绰约,星光点点,每个埠头都是农民分享丰收果实的地方,实在是一幅幅动人的清明上河图,热闹非凡。第三条是塘路之西的“下河儿”,距离塘路100米,南起四甲,北到八甲,再由沙园直至海滨沙中牛桥,全长约7公里,河面宽17米。“下河儿”这是一条“院士河”“文化河”,她哺育了项乔、张振夔、王思本、中科院院士张肇骞、张淑仪(女)、著名数学家张鸣镛、张鸣华、潘廷光,以及一大批高科技人员。小桥流水人家,河上巧妙地衬托着桥梁、埠头、人家。那悠悠的河面上,倒映着一座座小桥和别具风格的农居建筑。河埠头煞是热闹,捕鱼捞虾,淘米洗衣,砧声啪啪,声声入耳。河埠头更是孩子们极好的游乐场。夏天,是孩子们学游泳的最好跳台,在石坎边上,也是孩子钓鱼虾、摸螺蛳的好地方。河埠头又是乡亲们洗涮和取水的主要场所。每天清早,天色未亮,河埠头便有忙碌的身影,那是挑水的男子汉。经过一夜的沉淀,浑浊的河水清澈见底,这时是取水的最佳时机。每人一担水桶,站在埠头边弯下腰,将水桶往河里一按,扑通,扑通,两下子就舀满了河水,然后腰一直,迈开轻松的步伐,哼着小曲回家。第四条是家喻户晓的“永强塘河”,又曰“上横河”南起天河的天马山麓岭北垟村,流经二甲、三甲、四甲、五甲、落马桥、揽金桥、章家桥、新桥、姊妹桥、沧河、石浦,直至蓝田陡门,全长14公里,河面最宽的地方有80米,最狭的仅有20米。但最长的还是“永茅线”的轮船河,好像一条玉龙蜿蜒在永强平原,南起三甲后增殿,途径四甲孔庙、联二桥上、落马桥、揽金桥、章家桥、新桥、姊妹桥、沧河天主堂、北头桥渔网站、上湾杨府殿、金岙福圣寺、茅竹岭下(终点站)长达20公里。我们趁着一节一节火车似的河轮在蜿蜒碧波的塘河里前进,两岸的秀丽景致多姿多彩,金黄的油菜花、碧绿的秧苗、金色的稻穗、翻腾的麦浪,还有远处的罗山、近处的农舍,都在清新的空气和寥阔的视野中,让人格外心旷神愉。永强塘河不仅仅是排水灌溉、载人运粮,更是运载着龙湾人的文化元素,流入人们心底的一道道诱人风景,诚如清朝王德馨描绘的那样:“一路野人家,家家傍水涯。瓜棚皆缚竹,茅店半遮花。”其实,永强塘河每一个河轮停泊的埠头都沉淀着许多美丽的人文故事金岙埠头的福圣寺,曾是宋高宗驻跸的地方。南宋末年,宋高宗为了躲避追兵,逃到金岙福圣寺小住一段时间。他感到住在福圣寺寂寞烦燥,夜里听到蛤蟆叫声,心生烦恼。福圣寺长老知道此事后,便派出全寺和尚去抓捕蛤蟆,但抓到后又不忍杀生,就在蛤蟆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稻草绳,蛤蟆终于不叫了,从此蛤蟆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疤痕。奇怪的是,后来人们发现福圣寺附近的蛤蟆都是白脖子的。明代龙湾乡贤王叔果也因此赋诗《过金岙福圣寺有感》:“古寺岿然傍水湄,宋皇曾此驻龙旗。荒池解道蛙声寂,僻壤何当骏足驰。”上湾埠头的杨府殿也有民间传说,人们祀奉的杨府爷就是唐太宗时的杨精义,史称杨老爷,在瑞安陶山修炼,与七子拔宅飞升,荣登天界,享寿108岁。据说,杨精义曾在海上拯救渔民,击退渔贼,所以杨府爷尤为渔民和商人所尊崇。民间又传南宋两位末代皇帝赵是(1268—1278)、赵昺(1271—1279)在国舅杨亮节、杨太后、朝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和文天祥等人的护卫下南征抗元,途径上湾杨府殿小住,故有传说杨府爷就是杨亮节。水潭新桥埠头,西通李浦河,东极下河儿,是永强塘河文化的发祥地,她沐浴着明代榜眼王瓒(1462—1524)的光辉灿烂文脉,哺育了永嘉场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王瓒的“东瓯海潮日吞吐,大罗山势常崔嵬”千古名句,今天依旧伴随着碧波万顷的永强塘河,永恒地萦回于人们的耳际,流入人们的心底。浩浩汤汤的水潭河,紧紧维系着永强塘河,这里曾经是帆樯林立、商贾云集、龙舟竞渡、风光旖旎的地方,岸上亭、殿、桥、树相间,各就地势,错落分布,村头村尾的河口为眺山桥与望海桥所夹。风水学认为,在水口建桥,可以起关护风水的作用,能使村镇留住财气。岸上垂钓、扳罾、打手网,河上打罱网、鸬鹚衔鱼、捻河泥,忙个不停。水潭河在三棵苍郁的古榕树的掩映下,在晶莹澄清的河水的映衬下,构成一幅古朴、典雅、静谧的山水画。有凤来仪,紫气东来。望海桥与百年名校永兴一小临河而望,仿佛穿越时空,在与历史对话。1967年入夏以来,永强遭遇连续143天之久的大旱灾,土地龟裂,晚稻颗粒无收,河潭当路走,但竟有陆陆续续的人群到水潭河滩上去寻觅那桃花源似的“水牢”,他们边寻思边述说着“双金印”的传说。然而,传说毕竟是虚构的,人们何必弄虚为实呢?此也许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吧。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趁着河轮经过揽金桥的时候,我们把目光投向“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白水漈,只见那沿着悬崖峭壁的白色长龙似乎在空中翻滚一样,溅起一朵朵大瀑花,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洁白,酷似仙女散花一般,故美其名曰“美人瀑”。明朝王毓赋有诗境画意的《白水漈》诗:“灵岩截薛几春秋,倒泻银河落斗角。饮涧白虹岚气湿,倚空寒剑玉光浮。明珠万斛随风散,素练千寻带月流。原作甘霖济枯槁,何须更探老龙湫/近代著名学者朱自清先生也为“美人瀑”抒写了散文名篇《白水漈》,其笔下那“雾縠”绡带似的,那“橡皮带儿似的”仁山智水,至今还潺潺地流入白水河,悄悄地融入永强塘河。第五条是永强塘河以西的“白水河”,这是一条唐末宋初永嘉场最早开凿的小河道,也是永嘉场文明的发源地,她哺育了王瓒、张璁、王沛、王德、王名世、王懋光、王志友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和英雄人物,有人谓之“文化河”、“宰相河”和“英雄河”。全长6公里,河面宽15米,南起郑宅,流经刘宅、度山、前街、殿前王瓒的故里、永昌堡抗倭英雄王沛与王德的故里、普门张璁故里、寺前街乾元寺。乾元寺是一个富有人文色彩的寺院,是儒、道、释的和谐融合。乾元,取自儒家《易经》第一卦“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老子》亦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永强塘河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纵向的直河是它的源流,它们始发于巍峨的大罗山脉:(一)由天河郑岙流经西前、竹二,最后注入永强塘河;(二)由天河岙底流经沙城钟桥、后增殿,最后注入永强塘河;(三)由天柱寺流经郑宅、五一村,最后注入永强塘河;(四)由度山流经永强塘河;(五)由双岙龙流经孙垟、坦头、庙上、虹桥,最后注入永强塘河;(六)由朱垟流经城北,最后注入永强塘河;(七)由青山流经上璜,最后注入永强塘河;(八)由瑶溪龙流经上河滨、下河滨,最后注入永强塘河;(九)由皇岙流经河口、泱底、河头寮,最后注入永强塘河;(十)由底岭下流经永强塘河;(十一)茅竹岭下流经永强塘河。此外,还有几条“十”字直河,上接永强塘河,下通下河儿,全长200馀米,河面宽40米左右。如,水潭河、衙前河、七甲河,等等。三、塘河文化与瞻望永强塘河的生命在于水,塘河文化的真正内涵,乃是生生不息的水文化。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对水的描写吟咏,已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旷古不衰的“文学酵母。《山海经》记载耳熟能详的“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成为千古绝唱。道家认为,水不绝源,仗金而生,水性润下,顺则有容,水主智,其性聪,其情善,水代表了道德,人们应该向水学习,君子应该像水那样永不停息,顺其自然地加强道德修养。在《老子》的许多章节中也阐述了水有顺其自然的特性,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随着自然的运行与变化而存在,它在方为方,在圆为圆,顺应自然而成行。所以《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也?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善,其性亦犹是也。”在《周易》六十四卦中,与水相关的卦则有屯、蒙、需、讼、师、比、坎、蹇、解、困、井、涣、节、既济、未济等15卦,可见水文化内涵之博大精深啊!佛教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而道家著作《管子•水地》却从宇宙发生论的角度,充分发挥了老子尚水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水为“万物之本原”的学说。在《老子》中“水”是“道”的物理原型,“道”是“水”的哲学升华,两者关系密不可分。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这与“以柔克刚”“柔中见刚”的水之道极为相似。道家以水象征道在流变,比喻柔弱可以战胜刚强,天下“攻坚强者莫胜于水”。可见,道家思想与水其实有着“无为而无不为”、“以柔克刚”、“柔而隐则于内”的本质联系,从而强调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孙子、墨子都吸取老子尚水的思想,从水的自然特性体悟到了兵家以弱胜强的战略发展观和以柔克刚的战术策略观。《孙子兵法》一书就有许多处提到水,采用明喻类比的方式,辩证地以水喻兵,借水的形象阐述孙子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如《孙子兵法•虚实篇》就认为兵水同形:“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困地而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墨家则有针对“水攻”的专著《墨子•备水》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对付水攻的措施。由于水有洗净的功能,因此在宗教中,水往往被认为能洗净人身体及灵魂上的罪恶。《旧约》记载,创世之初上帝为了人类的罪恶以洪水灭世。在《新约》中,耶稣受过若翰的洗礼,后来基督徒是经受洗礼圣事才可进入教会。天主教的圣水被认为能涤净罪愆,并可作为治病的妙药。印度教的传统是人的一生中必须以恒河之水沐浴一次,洗净一身的罪恶。在中国,大乘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是手托柳枝净水瓶,普施甘霖。在道教中,则有以符灰泡水供人饮用以治病的习俗。水在风水学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代徐善继在《地理人子须知》中说:“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曰,要得水,要藏风。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此所以有风水之名。”这就是说,形成风水的首要条件则是水,没有水,或污染水,都始终不会产生风水,风水是一门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使万物生长的吉气。龙湾城市中心区是个最佳的风水宝地,西有大罗山、北有黄石山避风,南有永强塘河(下湾直河)青山直河聚水。但风水的最高境界是人心,所以绝佳的风水还是人心。纯洁的心,才有纯洁的水。这里顺便引用一个故事让人们是否得到触发:一天,苏东坡与好友佛印一起坐禅,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的样子如何?”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尊佛。”接着他问苏东坡:“居士,你看我的样子怎么样?”苏东坡挪揄地说:“像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置之一笑。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把这事告诉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完说:“哥哥,你输了。一个人心里有佛,他看别的东西都是佛。一个人心里装着牛粪,什么东西在他眼中都是牛粪。”由此观来,心灵若水,一切污染源都是由人心造业的恶果。人心向善就是最好的风水。人心好,风水就好;人心坏,风水就坏。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情。佛教也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则心净无尘。你欲居福地,先要好好积心德,只有你积下美好的心德,自己才会很自然地养护风水。那些贪残之辈,污秽之徒,聚金千万,起屋造楼,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堂庑甚大,风水颇佳,里面却是“禽兽居之”,风水虽好,其如人心何!心之污染、德之污染,一切向钱看,把痛苦建立在芸芸众生之身上,肆无忌惮地排放污水,排放废气,污染生态环境,试问:“左青龙”在污水中如何腾飞?佛说,造业罪恶,必得恶报。“文化”这个概念也许是一个不可触及的形而上产物,只有有了载体,才会有文化的精、气、神。我们挖掘塘河文化内涵,旨在更好地凸显教育魅力。为此笔者建议:(一)对于一座宜居宜商的龙湾现代化滨海城市而言,我们可借鉴水德“善”、“柔”、“韧”、“净”等为载体,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塘河道德文化教育,教育人们向水学习,使自己成为人性善良、方圆柔和、廉洁奉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好公民,同时,建立塘河文化展览馆,介绍塘河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文化知识,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永强塘河曾经的辉煌、美景和风雨变迁,培育广大群众更加热爱塘河、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和思想感情。(二)我们要乘“六城联创”的东风,借水的性聪情善的美德,发扬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精神,努力创造居民亲水的条件和环境,积极打造塘河沿岸的商业大街、文化大街,使两岸形成一条贯穿龙湾南北的“离卦”式的大街,即两岸为大街,中间为河道,达到水与火对立统一的“既济”的美学境界,与永强大道遥相呼应,使龙湾的经济社会愈加繁荣富强。我们要大力开发塘河文化乐园、塘河文化广场,在塘河沿岸创建亲水建筑、亲水设施和艺术小品,让亲水建筑成为塘河文化的载体,使人们受到濡染和熏陶,从而提升文化积淀和文化品位。(三)我们要组织编写塘河文化的校本课程,让塘河文化进校园,引领学生穿过时空隧道,走进塘河历史、探寻塘河文化、挖掘塘河内涵,让他们一次次地被塘河文化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所深深感染、深深震撼,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之中,寻求人生智慧,明确历史责任,做塘河文化传人,增强他们热爱塘河、建设塘河的使命感,以达到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的目的。(四)环保部门、司法部门必须以塘河精神为榜样,忠诚不渝地履行职责,与塘河文化建设取得和谐融合,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依法办事,对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务必依法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惩恶劝善,博施济众,普渡众生,才能做到水为人类服务,人类呵护水珍惜水,才能为打造生态龙湾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而携手共进。巨野河渔圭2012-04-0418:21:45|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发源于泰山余脉北麓的巨野河,轻描淡写,在村头画出个辘轳把形状,又急匆匆向北天边蜿蜒,不经意间,造就了故乡三面环河的自然环境。河畔五颜六色的野花与大闺女小媳妇的花褂子交相辉映,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弥漫着螃蟹.鱼虾的清香,如歌的涛声催人入梦,激越的蛙鸣唤醒生
产队出工的钟声。故乡的这条小河名不见经传,与名山大川相比,她是那么卑微那么渺小,微不足道。然而,她却流淌着我的童年,流淌着我遥远的记忆。小时后,喜欢在萋萋河草间捉蜻蜓、蟋蟀、蚂蚱,喜欢在河边摸蛤蟆蚰子,喜欢在河里捕虾捉蟹,最喜欢的还是以形形色色的方法逮鱼。用拉拉秧滚网围鱼。河沿上蔓延着一种秧子很长,生命力极强,秧茎生有许多小刺的野生植物,叫做拉拉秧。我们用镰刀将拉拉秧割下,滚结成牛腰粗,十几、几十米长的滚网。我们一帮光腚的孩子将滚网推到水中,贴着河底,慢慢向前滚,向前滚,大大小小的鱼在滚网前争相奔逃,我们却居心叵测的将滚网推向浅水,推向鹅卵石滩…….剩下的工作便是蹦蹦跳跳地扑捉蹦蹦跳跳的鱼了。垒河流子坝拦鱼。巨野河源不远,流也不长,遇久旱不雨便失去滔滔之势,水少河瘦,几成溪流。这时候,鱼儿藏身不住,只好溯河而上,惶惶然,茫茫然。我们用大大小小的河流子(鹅卵石)在河水中垒起一道道拦鱼坝,鱼儿回游到坝前,前行无路,只好行跳龙门壮举。于是一道道拦鱼坝前,鱼儿们进行着优美的腾空表演,却往往准确无误的落入守坝人的网中。淌浑水摸鲇鱼。巨野河里有一种无鳞鲇鱼,背黑腹白,头扁口阔,上下颌生有四根须,他们白天潜伏在河湾污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和青蛙。这种鱼稍加点油清炖,汤白而黏稠,味道极其鲜美。鉴于它昼伏夜出的特点,必须先将河泥淌起来,干扰鲇鱼的视线,已减少将其捕获的难度否则,这种滑不溜球的东西可不好逮。不过,以这种方法捉鲶鱼并不是只有愉悦,也有危险。有一次,我们八个孩子十六只脚,将一个小湾趟浑了,十六只手展开八十个手指,在浑水中摸鱼。被搅了好梦的鲶鱼们扭动着滑腻的身躯,没头苍蝇似的在我们腿间.胳膊间.手指间没命的乱窜,碰到皮肤,滑滑的,痒痒的。喝湾一片水声.欢叫声.不时有人手拤鲇鱼结腮,摔到河岸上。河泥中有不少泥鳅,也来凑热闹,它们自作多情,认为我们是捉它们,傻乎乎到处乱钻。突然,一声歇斯底里的哭叫声打断浑水摸鱼大合唱,原来,一条不大不小的泥鳅竟钻进了一位小伙伴的屁眼!小伙伴一边拼命哭叫,一边下意识的往外屙,终于挫败了傻泥鳅钻研的势头,这伙计一次泥鳅钻腚,从此不敢下水。然而,这偶有的危险并为破坏我们摸鲇鱼的兴致,我们该怎么摸还怎么摸,末了仍旧是每人分得几条大小不等的鲇鱼,回家大饱口福。至于用缝衣针制成的鱼钩钓鱼,至于使旧蚊帐布缝成各式鱼网网鱼,至于挥鱼叉叉鱼,至于数九寒天破冰捞鱼,也有一番情趣。这都是多少年以前的事情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上游郎猫山水库的百米大坝横亘东西,使百余里巨野河成为一条干河。除丰水年份水库溢洪时,故乡的孩子们有幸一睹巨野河昔日风采外,我们当年的渔趣他们实在无缘领略了。小清河支流巨野河成黑水河监管部门说: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跟不上,怎么监管都白搭2012年05月13日来源:齐鲁晚报-啊版】
巨野河畔,散发着污水和淤泥的阵阵恶臭。文/片本报见习记者宋立山曾经“小桥流水人家”,如今变身“黑水河”。巨野河是小清河的一条支流曾经是一条洗衣、灌溉的'母亲河”,如今随着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污水的排放,污染越来越严重,臭气熏天。以前水能吃,现在都不敢浇地11日上午,记者来到历城区临港街道办事处张越家村附近的巨野河段。巨野河自南向北流正好从张越家村的西侧经过。巨野河算不上一条大支流,河道实际水面宽约三四米,水流较缓,小河在树林和麦田中间缓慢“爬行”,走近河边,一股恶臭飘来。河水“黑不见底”,用树枝一测,其实水深只有几十厘米。河边的淤泥足有10厘米厚,成群的小虫子盘旋在黑色的淤泥上,令人作呕。“以前可不是这样。”一位年过六旬的村民告诉记者,河水被污染成黑水,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以前河水还算清澈,村民都在河边洗衣服,水质特别清澈的地方还能直接吃水、淘米呢。到了农闲季节,村民经常来河里抓鱼捞虾,现在早就不见鱼虾的踪影了。“现在别说吃水,就连浇地都不敢用了。这么黑的水,谁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会不会影响庄稼生长。”村民说。生活和工业污水双重夹击据了解,巨野河发源于西营镇拔槊泉、饮马泉,在鸭旺口注入小清河,全长48.5公里,流域面积260平方公里。流域内现有主要泉池20余处,曾经是沿途村落的“母亲河”。“母亲河”咋变为“黑水河”了呢?受访的多位村民提到,主要是沿途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太多了,越来越多的村庄吃上自来水,就不注意保护河水了。“张越家村北头的啤酒厂就经常往河里排废水,这一段的河水污染得更厉害。”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看到距离巨野河300米外有一家啤酒厂,名为“济南方源啤酒有限公司”,一条又长又臭的排水沟像一条引河,将啤酒厂和巨野河连接起来。“巨野河流域估计这种排污的厂子不少。”村民说。不过,历城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大队长王青说,造成河水污染的主要还是生活污水。沿途的工厂一般都会严格监管,定期巡查和监测水质,一旦发现污水超标,都会处罚并责令整改。“比如方源啤酒厂,以前的污水处理设备不达标,我们责成他们新上了一套上百万的新设备,现在正在调试中。”“巨野河流经好几十个村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设备,只能将生活污水排到河里。”王青坦言,治理巨野河污染,不是监管的问题,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跟不上,怎么监管都白搭。唉,多么令人遗憾!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08-10-2911:18:26|分类:校本教材|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一般项目课程名称:《发展中的眉村》课程性质:风土人文授课对象:五、六年级学生二、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1、学校属于市级规范化学校,是所属驻地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建有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农远工程项目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专用室;教学设备设施达到省一类标准,实验仪器、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配备齐全,便于教育教学。学校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现有教师22人,平均年龄33.6岁,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9人,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8人。教师素质高、思想先进、敢于创新、勇于改革,教育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教研教改经验,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潜能,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转化为校本课程。2、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当地经济发展较快,个体私营业多,主要以纺织、塑编、铸造和膨润土加工为四大支柱,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3、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学生来自各个地方,学生的个性和学识互有差异,他们对本地资源和环境缺乏了解,学生求知欲很强。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强调社会实践,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流程学校已经全面落实了国家课程方案,开全了国家、地方课程,也编写了一册校本教材一一《发展中的眉村》,为了适应新课程教育理念,本学期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校本教材。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小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具体落实好课程的实施等工作。我们参与研讨校本课程开发的所有会议,分工负责。根据学校规模办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研究、讨论并结合学校教师的特长,决定开展乡土教材的特色教学。2、课程开发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通过后,各负责教师根据此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3、教师分工调查、搜集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撰写、提供相关材料。通过社会调查、家长问卷、学生座谈等形式征集建议,整理后编成校本教材。4、校本教材的编写,需要了解一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关数字,了解乡村民俗文化等,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开明人士、民间有威望的老人等,他们给与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有关人名、地名、数据等多方取证,参阅了《眉村社志》,力求做到准确无误。5、教材开发完成请上级主管部门审阅,家长、教师、学生认可后即可正式实施教学。三、校本课程的目标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乡土文化,当地的致富名人,如王曰江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2、了解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农业生产特色,如风筝的扎制、大姜、草莓等的种植,让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探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3、深入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本地的经济发展和企业工厂状况,如当地的纺织、膨润土、铸造等企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4、充分利用当土资源,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课程之中,通过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内容要点:1、《发展中的眉村》,主要以家乡地理、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文化、家乡物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家乡特产,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2、《发展中的眉村》校本课程有13课,可以按教学目标分为四部分:一是家乡美景,包括“优越的自然环境”、“美丽的潍河”、“家乡的名山”二是家乡经济,包括“腾飞的眉村,和谐的眉村”、“纺织乡里纺织忙”、“风筝村,传友谊”、“眉村膨润土价值高”三是家乡特色,包括“草莓”、“姜农的喜乐”、“山楂”四是家乡名人,包括“谁不说俺家乡好”、“罗都屯因你而美丽”、“文明村的带头人”3、活动安排:在实施校本教材过程中,以调查、参与为主,根据学校的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尝试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调查、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展览、成果展示、作品评比等活动。教材每课设有“活动建议”的环节,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编排标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当地的名人;可以开展'我爱家乡”演讲比赛活动;可以组织制作简易风筝的评比活动;可以开展“家乡美,家乡富”的征文活动,等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五、校本课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空航天器工具管理
- 服装企业出纳聘用合同
- 食用菌种植化建设
- 天然气工程大清包施工合同
- 2025技术咨询合同样本
- 旅游景点围护桩施工合同
- 篮球场建设配套合同
- 2025版绿色物流货物运输合同规范3篇
- 2024年皮革原材料供应合同
- 2025版“煤炭销售合同”英文修订版3篇
- 山东省济南市2024年1月高二上学期学情期末检测英语试题含解析
- 柯林斯分级词汇
- 手术室安全课件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
- 如何健康饮水科普知识讲座
- 物业工程维修作业培训课件
- 数值分析上机题(matlab版)(东南大学)
- 煤化工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9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安置帮教业务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