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饶的学术与贫困的理念之间的分析袁凌新,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0X(2008)05-0031-06一、问题缘起本文的写作缘起于笔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思考。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从反思“教科书哲学”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范式也呈现多样化,有主张“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解读范式”①,有借鉴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范式”②,有面向现实的“实践研究范式”③,等等④。当然,这些研究范式及其研究成果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相互交叉的。研究文本的并非忽略当代的实践,“实践研究范式”也并非忽略文本研究。只不过由于学者精力所限和个人的学术研究旨趣不同,从而他们的研究方式和关注点有所不同。这样无意识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果从研究数量上看,确实是百花齐放,应该令人欢欣鼓舞(说是应该,实际上没有);如果从质量上看,大家却认为鲜有原创性的成果,难以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大家甚至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由于“自我放逐”而被边缘化的迷茫和不满[1]。从大家的讨论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术化(大概指对马克思和“西马”的文本研究)有余而现实化不足,而面对现实的“实践研究范式”却面临着肤浅与非学术化的指责。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及其成果都有其积极的地方和重要价值,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争鸣”不应该是相互指责和“唯我独马”,从去年的“马克思哲学论坛”的情况看,学人们也主张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彼此进行意见交流⑤。本文所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为何难以产生划时代的重大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应该仅仅像黄昏才起飞的猫头鹰,它更应该像高卢的雄鸡一样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不应该像专啃文本故纸的学术书虫,更应该像马克思本人一样做一个振臂高呼的思想斗士。不然,他尽管可以被称为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大家,但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尽管学术成果众多,但其影响大多仅限于狭小的学术界:赋有解放全人类伟大抱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沦为少数专家在书斋中把玩的文物和论坛上论辨的语言游戏,马克思的激情和理想、科学的批判精神全都成为“不在场的幽灵”。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状况,可以概括为富饶的学术与贫困的思想,它没有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学术、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如果仅仅指责学术界没有认识到上述问题,是不符合现实的研究状况的。陈先达教授的《哲学中的问题和问题中的哲学》一文⑥详细深刻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共鸣。学术界并不缺乏“问题意识”,但“问题意识”的广泛共鸣并没有引起研究范式的一致共识,很多人仍然仅凭个人的学术旨趣来研究自家“自留地”中的“问题”。笔者认为,不管哪种研究范式都应该体现一个更宏观的研究范式(这不是叠床架屋式的文字游戏),这个具有宏观高度的研究范式必须体现出马克思哲学的鲜活灵魂,使马克思“不在场的幽灵”坚定出场。马克思的这种灵魂体现了学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理论深度和现实关切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为了普通劳苦大众的光明和解放而“盗取”了思想的圣火,马克思就是为了人类理想而着了魔的斗士,但他又把自己的激情和理想赋予科学理性的理论批判之中,通过他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我们这个时代仍然处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之中,或者说资本的逻辑之中,我们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出发,仍然以资本批判或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核心(尽管对现时代的批判与马克思那时有很大不同),这应该在学术共同体中形成自觉的意识、研究方法和范式。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应该为学术而学术,而是应该意识到学术与思想的差异,学术不应该是冷冰冰的理性规范和无立场的考证辨识,而是应该在学术中体现思想,以思想关照现实,实现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实现普罗大众的政治经济解放。最终,学者也不仅仅是学者,而是像马克思一样,为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事业而奋斗,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富饶的学术与贫困的思想(一)关于“教科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度兴起“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的口号,它是对“教科书哲学”范式弊端的反叛,这要从“教科书哲学”范式的弊端说起。所谓“教科书哲学”,即“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育和普及推广,乃至促使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革命信念,都起了很大的历史作用,其价值不能完全否定。从其面对的受众对象看,可以分为革命时期的人民群众和新时期的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尤其是非哲学专业的学生。对革命时期的人民群众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大众的革命理想、信念、信仰的培育,从当时的历史任务和受众的知识水平来看,教科书哲学还不需要太多的学术性,否则,也难以推广;对新时期的大学生,尤其是非哲学专业的本科生而不是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言(对于以哲学为业的专家、学者更无需多言),其主要任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内容,这也决定了教科书哲学没有太强的学术性。概而言之,无视历史和受众对象来苛求教科书哲学是不公平的。当然,这并不能成为掩盖教科书哲学严重缺陷的理由。从内容上看,作为马哲教科书,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基本范畴、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现行马哲教科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值得肯定的,如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和原理,以及实事求是、辩证法等。从教科书哲学的特点和作用上看,它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一些通俗又流行的读本,一些易于被广大不同阶层群众所接受和熟悉的教材,一些易于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相联结、相沟通的应用哲学范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俗性、现实性、群众性密切相关的,它启蒙和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并且不能否认的是,它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专业的哲学工作者,包括老一辈的专家,也包括一些对教科书哲学持批判态度的中青年学者。但是,“教科书哲学”毕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理论宣传的产物,它逐渐凝固化为一成不变的、超时空的哲学范式,它的特点是非反思地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即使教科书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也不过是用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例来论证基本原理的正确性。这样,基本原理变成了干巴巴的政治教条,它似乎没有历史也没有未来,教科书哲学虽然也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哲学智慧精华,但教科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科书哲学讲要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但多年来,教科书哲学的内容并没有实质的变化,它成为一种非历史的存在形式。教科书哲学似乎隐藏了这样一种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以前哲学的缺陷,也超越了它身后的哲学,即使时代发展了,也只不过给教科书补充更新鲜的事例而已。它以穷尽了一切真理的面目出现,人们只能对其“照着讲”,而不能“接着讲”。它不是在学术研究的层面展开的,它缺少足够的文本支撑,缺少学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不具备思想的深刻性,它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因此,这里讲的“思想淡出,学术凸显”实际是指凸显学术,而意识形态淡出。教科书哲学不仅导致了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简单的政治化倾向,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沦为服从于现实的粗陋的辩护工具,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教科书哲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表现出畸形状态。这正是马克思所反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变革世界的理论,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要求人们立足于现实,从对现实事物的批判中实现世界的革命化,从而实现人们自身的解放,这使它与人们当下的存在状况具有一种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它的深刻性和它的生命力,正是来源于这一联系。割断这种联系,把它教条主义化,或者把它仅仅作为辩护现实的工具,则必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陷于危机之中。现实生活的变革与教条主义理论之间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使危机变得更加深重。这种危机的克服,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恢复了它自身固有的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面目的时候才能实现。对于“教科书哲学”的批判,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野更加开阔,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桎梏和政治化思维方式的干扰,打破了过去“体系哲学”的那种千篇一律、唯我独尊的单调局面,在回归学术层面的努力中,呈现出各种学术观点和谐共存的多样化态势,在宽容性和包容性方面取得重大收获,展示出一种利于学术发展的谦逊精神和博大胸怀。不仅如此,而且其研究领域得到拓展,其哲学境界也得到提升。所有这些,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哲学、作为一种学术而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样一种研究观念或研究范式的转变,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研究出现了新气象,如前所说,研究范式出现了多元化,也出现大批研究成果。对马克思的文本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都富有学术化的探讨和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性和影响力。(二)学术化的极端“学术性”成为一个新的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共同体中,开始形成以“追求学术性”为主导的浓厚情结,并在“思想淡出,学术凸显”(所谓“思想淡出”的真实含义似乎是“意识形态淡出”)的潮流中达到极致。“学术性”吞噬了思想锋芒和思想深刻,悬置了现实关切和理想追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潮流——以“学术性”为旨归的潮流形成了,但它是在与过去那种“非学术化”研究传统的对抗中形成的,这是一种矫枉过正式的对抗,导致了它把所谓“学术性”置于一种非同寻常的地位,从而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始料未及的消极影响。它虽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摆脱了那种没有学术自主性的困扰,但是由于它思想上的贫困和对现实关切的缺失,马克思成为“不在场的幽灵”,使它在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性的同时又使其面临着另一种困境。如果前者可以称为“意识形态的困境”的话,那么,后者则可以称之为“学术化的困境”。“学术性”的理论诉求和学术实践,在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学术性”的同时,也使其走向“富有个性的差异性”。在学术性至上的刺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风云变幻,异态纷呈,各种主义,众多新说,竞相闯入这块领地,其变幻之快,在学术史上也是罕见的。比如:文本研究中的“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走进马克思”与研究方法的“朴素式阅读”、“征候式阅读”、“互文式阅读”;还有马克思哲学本质特征之“实践本体论”、“生存论实践本体论”、“生成论本体论”。当所有这些都在各领风骚,不了了之时,现代性的马克思、反现代性的马克思和后现代的马克思却又异军突起,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犹如一场辞藻的盛宴,并透露出难以抑制的、本能的形而上学冲动,令人茫然困惑,无所从依。这种复杂的状况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在于: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带有“原教旨”性质的疑虑,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面临一种“合法性危机”:如何摆脱“思想本体与学术阐释”的困境?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其深刻性和丰富性内在地要求对他的思想进行不同的理解和多种视角的研究。然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能不能或者要不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多视角、多侧面的解读,而是应当如何处理研究者的解读和马克思本人思想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上看,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差异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对这种现象稍加考察,可以发现,它并非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丰富性,而是出自于研究者个人的学术旨趣,最终竟然形成了“千面马克思”的局面。在把马克思“幽灵化”甚至“符号化”的某些学术倾向中,马克思伟大、深刻的思想被“碎片化”、平庸化。如果“思想本体”无显而“学术阐释”横行,那将难以认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片面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取向与思想(意识形态取向)的相对分离,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因为,这里蕴涵了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实质上是它的价值倾向性、它的思想性,可以与它的学术取向分解开来的含义。一种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在于它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给予正确的回答和解决,获得一种知识论意义上的“真理”。但是社会生活领域与自然物质世界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它是“人的世界”,这个“人的世界”在文明时代是存在利益差异和对立的,而研究者本人也处于这种利益关系之中,一般很难超脱这种利益归属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这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给予正确的回答和解决,本身是与社会存在的利益差异性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性密切相关的,这必然在理论的价值趋向性上表现出来。强调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导向一方面可能导致所谓“价值中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如西方的马克思学研究,这显然不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流导向;另一方面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首先是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的基本精神相悖反。马克思本人就始终强调他的理论是服务于无产阶级解放的价值立场。另外,还存在一种情况,在目前现实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像过去那样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而是要成为一个具体学科的专家或学者,即视学术为职业而不是为理想而奋斗的事业。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研究者的个人兴趣,甚至是研究者唯一的谋生手段。因而,何种研究方法、何种研究方向更易于标新立异,多出成果,从而在学术圈中“功成名就”往往成为某些研究者的重要考量 (当然,过分指责这种做法也有欠公平,这是由现实的社会体制和学术评价机制所决定的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变社会、变革世界的理论所内在具有的批判精神和伟大的使命感都难免在研究者的自身定位中遭到某种程度的削弱,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那种天然的亲和性遭到破坏甚至消失。与生活以及人们的感性存在之间的这种疏离化,将使其重回象牙之塔,重蹈马克思所批判的“自说自话”、“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并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的那种哲学的覆辙[2](P120)。因此,如何保持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基本思想,应当是“学术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一个理论困难。三、以学术体现思想,以思想关切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其最突出的特征并不在于它是否具有某种精致的外壳或某种超时空的普遍或永恒的价值,而完全在于它始终关注社会历史的当下状况和人们现实存在的感性直接性,并力图为人们提供摆脱其现实存在关系而走向自身解放的可能途径。正是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展现出它思想的力量;也正是在这里,它才拥有了它在人类思想领域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与当下现实始终保持这样一种清醒的关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它的一种内在理论要求。歪曲或舍弃这种关系,都将使这种哲学及其研究陷入无法克服的理论困境。“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学术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同的侧面印证了这个观点。“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学术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面看来差异甚大,但都存在相似的问题,二者都未能很好地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关系。前者把哲学研究从属于某个特定的现实政治导向,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联系处于一种虚假、畸形状态;后者则把哲学研究限定在“学术性”的视野内,因此使这种关系处于一种流放之中。如果说前者歪曲了这种关系,那么,后者则是弱化甚至“悬置”了这种关系,二者都以不同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成为一个被严重遮蔽的问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面临着一种“合法性危机”。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富饶的学术,但其思想却极度贫困,在华丽的辞藻和过度的学术包装中,思想却作为纯粹的意识形态而被舍弃了,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因此被阉割了。应该认识到,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哲学首先是对当下社会的批判和关照全人类解放的理想价值追求;其次才是供人们在书斋里研究的学说。马克思的思想不是简单的学术(尽管学术从表面看来远比一些思想复杂得多),也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尤其是无产阶级)批判社会,争取自身解放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的思想来自现实又关照现实,并且以现实中的无产阶级为价值主体,它关注无产阶级的现实命运、利益诉求和未来理想。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头脑通过无产阶级的心脏来掌握世界,它通过终结纯粹思辨哲学的方式,使在天国中冥想的思想来到现实中坚实的大地。“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3](P15)我们应该真正自觉地把哲学与现实生活世界联结起来。对于哲学的本质精神,黑格尔认为,“它是整个客观环境的自觉和精神本质,它是时代的精神。”[4]黑格尔的整个哲学表达的就是他那个时代的自由精神。把哲学与现实生活世界关联的自觉意识在现代哲学家那里更为强烈。马克思认为,“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2](P120)。哲学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P61)。胡塞尔明确提出哲学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因为生活世界是哲学的“一个持久的有效性的基础,一个不言而喻的一劳永逸的源泉。”任何哲学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中,才能获得与这个世界的持久的意义关联。所以,“生活世界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局部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哲学的普遍问题。” [5]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普遍的呼声,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关联已经成为共识。当然,胡塞尔所理解的生活世界是以个体为主体的,因而是一个主观的、相对的世界;马克思所说生活世界是以类为主体的,或者说,是由人们的共同生活所构成的客观世界。我们这里正是在马克思所理解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的。我们正处在由资本逻辑和全球化逻辑统治的时代,全球化逻辑是在世界范围内放大了的资本逻辑。因此,马克思主义仍应作为“普照的光”照耀我们这个时代。从我们国内看,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改革初期的着重点放在了“市场经济”而不是“社会主义”,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由此,在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市场经济先天具有的罪恶和弊端,如城市的圈地运动,血汗工厂,大批工人下岗失业,资本家的原罪与对社会责任的麻木,社会公共服务用品的缺乏,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还有中国特有的权力异化和资本化等腐败现象,这都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利巨大,同时也面临外来资本的挑战、利益的冲突;传统马克思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工人阶级产生了竞争和利益冲突,资本主义指责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场航站楼钢结构施工合同范本
- 金属加工设备租赁协议
- 人力资源成本分摊方案
- 教育用地租赁解除通知
- 五常法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 信息技术沟通规范
- 港口码头场平施工合同
- 船舶专用泵房工程合同
- 造纸机械融资租赁合同
- 危化品仓库防雷设施建设
- GB∕T 799-2020 地脚螺栓-行业标准
- “僵尸型”社会组织注销登记表
- 田径活动记录第一学期记录
- 国有检验检测机构员工激励模式探索
- 采购部年终总结计划PPT模板
- CDI-EM60系列变频调速器使用说明书
- 【汇总】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统编版) 重点知识点汇总
- 材料表面与界面考试必备
- 煤矿矿井通风课程设计报告书
- 《结构化学》(1-5章)习题
- 骨科重点专科省级市级申报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