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标题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标题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标题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标题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标题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标题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小说标题解读与提升性专练

考点:

1.斯坦培克《早餐》

2.川端康成《水月》

3.胡安鲁尔福《你该记得吧》

4.毛姆《带伤疤的人(节选)》

5.奥克塔维奧帕斯《蓝眼睛》

【考点解读】

一、题型总纲

通常情况下,小说类文体标题命题分为题目理解、题目含义、题目作用、拟定标题、题目比较五类。而题目理解属于综合性理解,相对较难,占分也较多,一般4或5分。

小说标题作用

序号 类型 解读

1 结构 标明线索;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2 内容 交代对象、环境等。

3 情感 表达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4 写法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5 语言 生动形象,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6 主旨 揭示(或暗示)主旨,点明中心。

【创意公式】

标题理解=含义(表层+深层)+作用(结构、修辞、内容、语言、情感、主旨)

二、考点具体解读

(一)小说题目含义

小说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就是标题的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是指标题的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特指义,它常常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这类题型通常包括含义分析、综合性理解两类。无论哪种命题一般都会有两个及以上的部分组成,赋分2~4分。需要注意的是,除含义、内涵外,问妙处的也常从含义角度作答,一般不答作用,但答案里有时也会涉及作用。至于题目“理解”型题,作答时要考虑含义和作用两方面,但不一定二者俱备。

【创意公式】

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作用)(角度:字词、手法、内容、情感、主旨等)

(二)小说题目作用

小说的标题与文章的内容、情感、主旨、结构、写法、语言等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此类题型赋分2或3分。需要注意的是,作用类试题按说不需答含义,但很多答案常包含含义。因此,建议作答时将含义也答上。

【创意公式】

标题作用=(含义)+选角度+答作用(角度:结构、内容、写法、语言、情感、主旨等)

(三)小说标题拟定

文章的标题空缺,由学生对文章仔细阅读和整体理解后,给文章拟定恰当、合理、准确的标题。这类题在以往中考试卷中有涉及,但出题概率较低,解答常从核心人物、景物、事件、情感角度入手。

【创意公式】

自拟标题=线索(主要事件、人物、环境、情感、主旨)关键词

(四)评价标题好坏

以其他标题作参照,分析评价原标题优点是历年中考常见题型。这类题的作答往往从标题含义、特点、作用等角度入手,且通常需要两个题目进行正反比较进行说明。如果问“有人认为改成××更合适”,一般两个题目都有好的地方;如果问“有人认为A题目不如B题目好”,一般只有一个题目好;若问“原题目为什么不能改成另一个”,需要答出原题目的好,被换题目的不好,注意重点强调原题目的好。该题型赋分3~5分。

【创意公式】

标题好处=(表明观点)+标题含义+标题特点+标题作用(两个对比分析)

【考题对接】

一、斯坦培克《早餐》

早餐

(美国)斯坦培克

我每想起这件事心中总有一种愉快、满足之感。说来也怪,连最小的细节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曾多次追忆这件事,而每次都能在记忆中的朦胧处想起一个新细节,这时,那种美妙温馨的快感就油然而生。

那是凌晨时分,东边的山峦仍是一片蓝黑色,但山背后却已晨曦微露,一抹淡淡的红色渲染着山峦的边缘处。当这缕红色的光往高空移升时,它的色泽越变越冷、越淡、越暗,当它接近西边天际时,就逐渐和漆黑的夜空融为一体了。

天很冷,虽然算不得刺骨严寒但也冻得我拱背缩肩,拖曳着双足,把两手搓热后插进裤兜里。我置身其中的这座山谷,泥土呈现拂晓时特有的灰紫色。我沿着一条乡间土路往前走,突然看见前方有一座颜色比泥土略淡的帐篷,帐篷旁,橘红色的火苗在一只生锈的小铁炉的缝隙中闪烁。短而粗的“烟筒”喷出一股灰色的浓烟,烟柱向上直直升起,过了好一会才在空中飘散。

我看见火炉旁有位青年妇女,不,是位姑娘。她身穿一件褪色的布衣裙,外面罩着一件背心。我走近后才发现她那只弯曲着的胳膊正搂抱着一个婴儿,婴儿的头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小嘴正在吮奶,这位母亲不停地转来转去,一会儿掀开长锈的炉盖以加强通风,一会儿拉开烤箱上的门,而那个婴儿一直在吮奶。婴儿既不影响她干活,也没影响她转动时轻捷优美的姿态,因为她每个动作都准确而娴熟。从铁炉缝隙中透露出的橘红色的火苗把跳动着的黑影投映在帐篷上。

我走近时,一股煎威肉和烤面包的香味扑面而来,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令人感到愉快和温暖的气味。这时,东边的天空已亮起来,我走近火炉,伸出手去烤火,一触到暖气,全身立刻震颤一下。突然帐篷的门帘向上一掀,走出个青年,后面跟着一位长者。他俩都穿着崭新的粗蓝布裤和钉着闪亮的铜钮扣的粗蓝布外套。两人长得十分相像,都是瘦长脸。

年轻的蓄着黑短髭,年长的蓄着花白短髭,两人的头部和脸部都是水淋淋的,头发上满是水,短髭上挂着水珠,面颊上闪着水光。他们二人默默地站在一起望着逐渐亮起来的东方,他们一同打了个哈欠,一同看着山边的亮处。他们一回身看见了我。

“早,”年长的那位说。他脸上表情既不太亲热也不太冷淡。

“早,先生。”我说。

“早,”青年说。

他们脸上的水渍还没完全干,两人一同来到火炉边烤手。

姑娘不停手地干活,她把脸避开人,聚精会神地干手里的活。她那梳得平平整整的长发扎成一束垂在背后,干活时,发束随着她的动作甩来甩去。她把几只马口铁水杯、几只铁盘和几份刀又放在一只大包装箱上,然后从油锅里捞出煎好的咸肉片,放在一只平底大铁盘上,卷曲起来沙沙作响的咸肉片看上去又松又脆。地打开生锈的铁烤箱,取出一只正方形的盘子,盘子上面摆满用发酵粉发得松松的大面包。

热面包香气扑鼻,两位男人深深地吸了口气,年轻人低声说:“好香!”

年长的人回头对我说:“你吃过早饭吗?”

“没有。”

“那就跟我们一起吃吧。

这就是邀请了,我同他们一块走到包装箱旁,围着箱子蹲在地上。青年问道:“你也去摘棉花吗?”

“不。”

“我们已经摘了十二天了”。

姑娘从火炉那边说:“还领到了新衣服呢。”

两个男人低头瞧着新衣裤,一同笑了。

姑娘摆上那盘威肉、大个的黑面包、一碗威肉汁和一壶咖啡,然后自己也蹲在纸箱旁。婴儿的头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还在吮奶,我听见小嘴吮奶时的咂咂声。

我们都在自己的盘子上放满面包和咸肉,在面包上浇上肉汁,在咖啡杯里放了糖。那位长者把嘴填得满满的,细细咀嚼了很久才咽下去。于是他说,“老天,真好吃!”接着他又把嘴填满。

年轻人说:“我们吃了十二天好的了。”

这时,每个人都在狼吞虎咽,都把再次放在自己盘上的面包和咸肉又一下子吃得精光,一直吃得每个人都肚里饱饱的、身上暖暖的。热咖啡把咽喉烫得火辣,但我们把剩在杯底的咖啡连同渣子一块儿泼在地上后又把杯子斟满。

阳光现在有了色彩,但这种发红的亮光反而使天空显得更寒冷。那两个男人面对东方,晨曦把他们的脸照得闪闪发亮。我抬头望了一会,看见老者的眼球上映着一座山峦的影子和正爬越过那座山峰的亮光。

两位男人把杯里的咖啡渣倒在地上,一同站起身。年长的人说:“该走了。”

年轻的人转向我,“你要是愿意摘棉花,我们可以帮个忙。”

“不啦,我还得赶路。谢谢你们的早饭。”

长者摆了摆手。“不用谢,你来我们很高兴。”他们俩一同走了。东方的天际这时正燃起一片火红的朝霞,我独自顺着那条乡间土路继续向前走去。

事情就是这些,它之所以令人感到愉快是显而易见的,但它本身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因此,我每次回忆时总有一股暖流袭上心头。

1.有评论认为“早餐”作为题目“平常却恰到好处”,你怎么理解这种评论,试作分析。

2.概括末段所说这事“本身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美”的内涵。

3.赏析文中人物对话。

4.反复是这篇小说重要写作手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多方面艺术效果。

一、斯坦培克《早餐》【答案】

1.(1)早餐是文章内容的核心事件,对孤独的行路者“我”来说,有特别重要意义,用它作题目,既切实又能突出重点。(2)“早餐”乃寻常事件,措词也平淡无奇,与文章朴实无华的叙述风格、日常生活的朴素内容相一致,“平常却恰到好处”。

【解析】(1)文章主要记叙的是“我”作为一个孤独的行路者,在赶路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帐篷,一个姑娘在里边做饭,之后来了两个人邀请我共进早餐的故事,这顿“早餐”给我留下的是美妙温馨的快感,所以吃“早餐”是文章的主体,是中心事件,用“早餐”做题目,能够突出重点。(2)文章的叙述上平铺直叙,语言朴实无华,事件小到微乎其微,所以使用比较普通的词语“早餐”一词,和文章的这一风格相一致,因此“平常却恰到好处”。

2.(1)劳动和生活平常、丰富却生动的情境之美。(2)劳动者质朴、和善、乐于助人的品格之美。(3)陌生人之间信任、自然且平和的关系之美。

【解析】(1)依据原文“婴儿既不影响她干活,也没影响她转动时轻捷优美的姿态,因为她每个动作都准确而娴熟。从铁炉缝隙中透露出的橘红色的火苗把跳动着的黑影投映在帐篷上”和“我走近时,一股煎威肉和烤面包的香味扑面而来,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令人感到愉快和温暖的气味”等情节可知,事情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户人家,平常人的生活,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之美,所以整体体现出一种情境之美;(2)依据原文“那就跟我们一起吃吧”,两个陌生人面对我这么一个孤独的行路者,却热情的请我吃饭,给我一种内心非常愉悦的感受,这种场景是温馨的,体现了陌生人的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3)依据原文“年轻的人转向我,‘你要是愿意摘棉花,我们可以帮个忙’”可知,面前的两个陌生人对我是非常信任的,愿意给予我帮助,这充分体现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朴实、和谐的关系之美。所以作者说“本身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3.(1)对话交代了“我”看不到的生活,丰富了文章内容,丰满了人物形象。(2)简短而朴素,要言不烦,反映出说话者质朴、平和的性格特点。(3)穿插出现在描写、叙述内容中,使行文富于变化,叙事节奏变得舒缓。

【解析】(1)在人物塑造上,依据原文“‘我们已经摘了十二天了’和姑娘从火炉那边说:‘还领到了新衣服呢。’”等对话可知,这两个陌生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塑造了两个勤劳乐观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2)文章中的对话寥寥几句,表达形式简短,用语朴实无华,符合人物的身份,体现了他们那种质朴的普通劳动人民的形象;(3)文章通过描写我在行路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其中主体是记叙共进“早餐”的过程,在这两种表达方式上又穿插了人物的对话,使行文显得错落有致,富有变化,叙事节奏变得舒缓,符合文章整体的风格。

4.(1)“婴儿的头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反复出现,渲染一种平静、温馨的氛围,展示劳动生活美好的一面。(2)“摘了十二天了”“吃了十二天好的了”,交代摘棉花时间之长,也突显劳动者对工作的满意,反映出他们生活并不优裕。(3)首尾部分及中间部分,“愉快”三次出现,文章仿佛有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始终,使全文结构圆合,情感得以强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反复的手法在文中共使用了三次。

第一次,“婴儿的头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小嘴正在吮奶”和“婴儿的头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还在吮奶”这句话反复使用,通过孩子暖暖的吃奶的的状态,渲染出一种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的平静和温馨,平淡又幸福。

第二次,“摘了十二天了”和“吃了十二天好的了”这句话反复使用,通过简单的对话,就交代了这两个陌生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他们是勤劳乐观的,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第三次,开篇“我每想起这件事心中总有一种愉快、满足之感”,中间“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令人感到愉快和温暖的气味”和结尾“事情就是这些,它之所以令人感到愉快是显而易见的”三句中,作者都有一种情感的表达,那就是“愉快”,所以,这也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体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品格之美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美,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二、川端康成《水月》

水月

川端康成

京子和第二个丈夫去新婚旅行。她以前的携带用化妆盒,皮套儿发霉了,又买了一个新的,自然里边也有面镜子。

新婚旅行的第一天,丈夫抚摸着京子的手说:“真可怜,简直像是个姑娘!”这决没有嘲弄的语气。可是京子听到他这简短的话,突然涌出一阵剧烈的悲痛,由于这难以形容的悲痛,她半晌低头无语,珠泪盈盈。

京子自己也不晓得到底是哭自己呢,还是哭死去的丈夫,而且也的确很难分清。当她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她觉得太对不起新丈夫了,自己应当更柔媚地对待他才是呀。

“即使你有孩子,我也一定会和你结婚。可以把孩子领来,好好地照管嘛。如果是个女孩子,那就更好啦。”丈夫在京子的耳旁小声说。也许丈夫自己有个男孩子,所以才这样说的吧。但作为爱的表白,这话使京子听起来觉得很别扭。丈夫为什么和京子做这长达十天的新婚旅行呢?也许考虑到家中有孩子,才这么体贴她吧。

新丈夫有一个皮革很精致的随身携带的化妆盒,不知是由于经常出去旅行还是不断拾掇的缘故,它发着用久了的特有的亮光。这使京子想起了自己那始终没有用过、发霉得很厉害的旧化妆盒。那里边的小镜子总算给前夫用了,给他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最初,京子是用镜台附带的那面手镜把菜园照给丈夫看的,从此丈夫再也不肯让这面手镜离手。但是看来手镜对病人也太重了,京子不能不保护丈夫的胳膊和肩头,所以又把一面分量很轻的小镜子拿给了丈夫。

丈夫死前,映射在这两面镜子里的世界决不只是京子的菜园。它映射过天空、云彩和雪,映射过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林,也映射过月亮,还利用它看过野花和飞鸟。有时人在镜中的道路上行走,有时孩子们在镜中的庭院里嬉戏。京子坐在丈夫的枕旁,和丈夫共同观察着、共同谈论着镜子里的世界。这样,日子久了,就连京子自己也逐渐分不清什么是肉眼看到的世界,什么是镜子映照出来的世界,就好像原本就有两个不同的世界似的;在镜子里创造出来了一个新的世界,甚至有时会想,只有镜子里边反映出来的,才是真实的世界呢。

“在镜子里,天空发着银色的光辉,”京子说。她抬头望着窗外,“可天空却是阴沉沉的!”

“都因为你把镜子擦得太亮了吧。”

虽然丈夫卧床不起,但转动一下脖子,天空还是可以看见的。

“是啊,真是阴沉沉的。可是,用人的眼睛看的天色,再说,还有用小狗、麻雀的眼睛看的天色,不一定都是一样的吧。也很难说,究竟是谁的眼睛看得对。”丈夫回答。

“在镜子里边,也许有一个叫做‘镜子的眼睛’吧?”京子很想再加上一句,“那就是咱们俩的爱情的眼睛呀。”

树林到了镜子里,就变得苍翠欲滴,白百合花到了镜子里,也变得更加娇艳可爱了。

丈夫和京子结婚后,除了害病之外,可以说什么也没有做。算下来,在新婚的房子里住了一个月,在朋友家里住了两个月,这就是京子婚后和生病前的丈夫住在一起的全部时光了。

当京子想到用手镜把菜园子照给丈夫看的时候,那已经是度过了高原地带严寒而漫长的一冬、早春来临以后的事情了。

虽然仅仅是从镜子里边看,但也足够使病人感到新绿的世界苏醒的欢悦了。京子在菜园子里捉虫子,这么小的虫子当然是照不到镜子里去的,京子只好把它拿到楼上来给丈夫看。有时,京子正在掘土,丈夫就说:

“从镜子里可以看到蚯蚓呢。”

当夕阳斜照的时候,待在菜园子里的京子突然周身通明,京子抬头向楼上看去,原来丈夫正在用镜子反射她。丈夫让京子把他学生时期穿的藏青地碎白花纹土布的衣服改制成束脚裤,他在镜子里看到京子穿着这条束脚裤在菜园子里忙来忙去,感到非常高兴。

京子知道丈夫正在镜子里看着自己,她一半不断地意识着这一点,一半又忘掉了一切似的在菜园子劳动着。在死去的前夫的镜子里,映射出来的所有这一切,都使京子感到怀念——不,感到憧憬。京子想到了现在的丈夫,她尽量将自己那日益鲜明而又强烈的渴慕的感情抑制着,尽可能地把它当做对神的世界的一种辽远的瞻仰。

在骤雨之后,丈夫用镜子照过那映在庭院积水里的月亮,欣赏过这种月色,这时的月亮应该说是月影的月影。当时的光景,就是在今天,仍然清晰地留在京子的心里。后夫对京子说:“健全的爱,只能寓于健全的人之中。”当然,京子只好羞涩地点着头,其实,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

京子是由于前夫的哥哥不断劝她再婚,所以才和后夫结婚的。婚前两个人来往了四个多月。他俩的年龄相差15岁。

(选自《川端康成小说集》,有删改)

1.小说以“水月”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她以前的携带用化妆盒,皮套儿发霉了”,看似闲笔,实则在小说由现实到回忆的转换中有重要作用。

B.小说写京子深深怀念与前夫的爱情,而对新丈夫的爱情观不以为然,这暗示了她与新丈夫必然会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C.小说利用现实与回忆相结合的方式,写出了京子的两种婚姻:一种是以爱情为主的婚姻,一种是被动接受式的婚姻。

D.小说重点描述了主人公与前夫的婚姻生活,营造了一种纯净、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情调,引发读者对婚姻爱情的思考。

3.下列对“镜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镜子是京子与前夫生活中的重要物件。它见证了京子与前夫纯真动人的爱情生活。

B.镜子是现实与回忆的连接点。它将眼前的化妆盒与对前夫的回忆自然地连接了起来。

C.镜子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镜中世界美好但不真实,寓含作者对虚幻爱情的批判。

D.镜子里有“爱情的眼睛”。京子通过它,从常人看来是不幸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美好。

4.简要分析京子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

二、川端康成《水月》【答案】

1.①与文中“丈夫用镜子照过那映在庭院积水里的月亮”密切关联。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

②用水中月烘托镜中情。为京子和前夫纯真的爱情增添了超现实的唯美色彩。

③借水中月的美好和易逝,表达作者对纯真爱情的赞美和美好爱情逝去的惋惜,暗示了小说主题。

【解析】从内容来看,“水月”是指“丈夫用镜子照过那映在庭院积水里的月亮,欣赏过这种月色,这时的月亮应该说是月影的月影”,标题与该情节呼应,结构严谨。

从环境描写的作用来看,“水月”是丈夫用镜子照过的,这水月的影像能一直清晰地留在京子的心里,其实是因为她始终怀念着与丈夫之间纯真爱情,“水月”烘托了她与丈夫共同通过镜子观看景色的爱情,也为这爱情增添了唯美的情调。

从主题看,“水月”有水中月、镜中花的意思,指美好而无法得到的虚幻事物,在本文中,因丈夫生病逝世,京子对丈夫的纯真爱情就此逝去,而新丈夫则无法理解她的情感体验,还说“健全的爱,只能寓于健全的人之中”,然而前夫虽然生病,给京子的爱情却十分纯真美好,这一切随着前夫的去世而逝去,就如同不可得到的水月一样,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暗示了主题。

2.B【解析】B.“必然会有不可调和矛盾”错,从“当她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她觉得太对不起新丈夫了,自己应当更柔媚地对待他才是呀”“丈夫为什么和京子做这长达十天的新婚旅行呢?也许考虑到家中有孩子,才这么体贴她吧”可见,他们两人都在尽量为对方考虑,这种看法不一致,不代表就有“不可调和矛盾”。

3.C【解析】C.“寓含作者对虚幻爱情的批判”错,恰恰相反,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京子,作者对她是一种赞美欣赏的态度而不是批判,她对于镜子和死去丈夫的怀念之情也并非虚幻爱情,而是切实带给京子慰藉的过去回忆。

4.①温柔和善。前夫卧病,她细心照料;每当怀念与前夫的爱情时,感到对不起新任丈夫,时时提醒自己要好好对待新丈夫。

②纯真脱俗。对患病的前夫付出真爱,并非常享受与之相处的时光。

③珍视爱情。时常沉溺于与前夫共同生活的美好回忆中。

【解析】“哭死去的丈夫……当她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她觉得太对不起新丈夫了,自己应当更柔媚地对待他才是呀”“京子想到了现在的丈夫,她尽量将自己那日益鲜明而又强烈的渴慕的感情抑制着”可见,她性格温柔体贴,当回想起前夫时,就觉得对不起新任丈夫,提醒自己要好好对待他;从“手镜对病人也太重了,京子不能不保护丈夫的胳膊和肩头,所以又把一面分量很轻的小镜子拿给了丈夫”“京子坐在丈夫的枕旁,和丈夫共同观察着、共同谈论着镜子里的世界”“在死去的前夫的镜子里,映射出来的所有这一切,都使京子感到怀念——不,感到憧憬”可见,她对生病的丈夫悉心照料,始终温柔和善。

“京子自己也不晓得到底是哭自己呢,还是哭死去的丈夫”“算下来,在新婚的房子里住了一个月,在朋友家里住了两个月,这就是京子婚后和生病前的丈夫住在一起的全部时光了”“丈夫用镜子照过那映在庭院积水里的月亮,欣赏过这种月色,这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