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结_第1页
传染病学总结_第2页
传染病学总结_第3页
传染病学总结_第4页
传染病学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学总论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学科,其重点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预防措施和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第一节感染与免疫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只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症状,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杳才能发现。(名词解释)在大多数感染中此为最常见的表现U选择)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即特异性免疫,指宿主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别由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介导。(名词解释)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填空)(1)传染源(2)传播途径母婴传播: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引起的传播。(名词解释)(3)易感人群第四节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的特征、感染后免疫(填空)再燃:病程进入缓解期,体温开始降低但尚未降至正常时,体温再度升高,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再燃。(名词解释)毒血症状:病原体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可引起多种症状,如乏力、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痛、关节骨骼疼痛,严重者出现精神症状,有时还可引起肝、肾损害和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名词解释)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①传染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填空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①传染病的预防:(填空)(1)管理传染源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两种(多选)⑵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第八节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①疫疠:将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之为疫疠。(名词解释)第二章病毒感染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室友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解释)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病毒性肝炎。(填空)②流行病学:(1)甲型肝炎:1)易感人群:感染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单选)(2)乙型肝炎:1)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填空)多选1)急性淤胆型肝炎2)慢性淤胆型肝炎⑸肝炎肝硬化:1)根据肝脏炎症程度分为活动性与静止性两型2)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6)特殊人群的肝炎:|1)小儿病毒性肝炎:小儿急性肝炎多为黄疸型,以甲型肝炎为主2)老年病毒性肝炎: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以戊型肝炎多见,黄疸型为主(填空)3)妊娠期合并肝炎并发症:(多选)(1)肝性脑病(2)上消化道出血(3)肝肾综合征⑷感染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病案分析)(1)血常规(2)肝生化指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诊断:(1)重型肝炎(肝衰竭):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迅速恶化,2周内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者,为急性重型肝炎或肝衰竭(判断)(2)丙型肝炎:HCVAbIgM和IgG阳性,HCVRNA阳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改变,可诊断为丙型肝炎。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肝生化指标和肝组织学正常者为无症状HCV携带者(病案分析)治疗:(填空)(病案分析)(1)丙型肝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第四节流行性感冒①治疗: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判断)第五节人禽流感①病原学:H5N1引起的人禽流感病情♦为严重,病死率高」单选)第九节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鼠类。鸟断)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名词解释)发病机制与病理:(问答4)(1)病毒直接作用(2)免疫损伤作用(3)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临床表现:(1)发热期:但答5)1)发热: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多为39-40C。,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2)全身中毒症状:全身酸痛、“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多选)3)神经中毒症状:嗜睡或失眠、烦躁、谵妄等4)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呃逆等5)毛细血管损害征: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6)肾损害:主要表现在蛋白尿和镜检可发现管型等⑵低血压休克期⑶少尿期(4)多尿期⑸恢复期并发症:(多选)1)其他:继发性感染、,心肌及肝脏损害等治疗:(1)发热期:治疗原则为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填空)1)一般治疗:退热宜无力退热,禁用发汗退热药,以防血容量进一步减少(判断)⑵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为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环」填空)⑶少尿期:(判断)1)稳定内环境2)利尿3)导泻4)透析第十九节艾滋病活,导致AIDS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HIV感染者早期的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减少,监视功能被抑制,致AIDS患者容易出现肿瘤。(填空)(2)无症状期(3)艾滋病期|④治疗(问答9)(1)临床常用: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第二十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我国称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名词解释)第四章细菌感染性疾病第一节伤寒与副伤寒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名词解释)流行病学:(单选)(1)易感人群: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罕见第二次患病。临床表现:(病案分析)(1)典型伤寒:1)初期:(一)起病缓慢,先发热,发热前有畏寒,少有寒战(二)体温呈阶段梯形上升,3-7日内达到39-40C。(三)伴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头痛,乏力,腹部不适等症状2)极期:(一)高热(二)神经系统症状(三)相对缓脉(四)肝脾大(五)消化道症状(六)玫瑰疹3)缓解期:体温开始下降,症状好转4)恢复期:病程第五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食欲好转,常需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少数患者可转为带菌者(2)其他临床类型1)轻型:全身毒血症状轻,2周左右痊愈2)迁延型:起病与典型伤寒相似,但发热呈弛张或间歇热型,可打45-60日,肝脾肿大较显著3)逍遥型:全身毒血症状轻,无明显异常体征,患者可照常生活,工作4)爆发型:起病急,发展快,毒性症状严重,病情凶险⑶特殊伤寒1)nvi伤寒: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常伴支气管炎或肺炎2)老年伤寒:症状多不典型,低热,虚弱明显3)复发:少数患者热退后1-3周再次出现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血培养又可转为阳性。(名词解释)

4)再燃并发症:(单选题)(判断题)(1)肠出血⑵肠穿孔:多发生于回肠末段(3)中毒性肝炎⑷中毒性心肌炎实验室检查:(病案分析)(1)常规检查:1)血常规(2)细菌学检查:1)血培养(3)血清学检查:1)肥达反应:(一)只有当“O”抗体效价与1:80,“H”抗体效价与1:160,或病初与病后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呈4倍及以上增高,才具有辅助诊断意义(二)Vi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慢性带菌者的筛查,效价在1:40以上有诊断价值(填空)⑤治疗:(1)对症治疗:(判断)1)便秘:用开塞露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高压灌肠和泻剂⑵病原治疗:注射液0.2g,每日2次,症状控制后改口1)第三代喹诺酮类:尤其对多种耐药菌株所致伤寒患者的治疗,为首选药物。对于重症或有并发症患者,可静脉滴注服,疗程10-14日(埴空)(病案分析)2)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多用于喹诺酮的禁用者(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和耐喹诺酮类菌株的患者(填空)第四节霍乱注射液0.2g,每日2次,症状控制后改口霍乱: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名词解释)病原学:(多选)(1)01群霍乱弧菌:根据其表现型的不同,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发病机制与病理:剧烈腹痛导致失水,胆汁分泌减少。(判断)临床表现:①临床分期:1)泻吐期:(单选)(一)呕吐:多发生在腹泻后⑵临床分型:(一)干性霍乱:中毒型霍乱,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尚未出现明显的吐泻即进入中毒型休克而死亡。(名词解释)治疗:(单选)(1)液体疗法: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第五节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名词解释)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其中非典型患者及带菌者因症状轻和无症状易被忽视,慢性患者排菌时间长(多选)发病机制与病理:(1)发病机制:志贺菌进入机体发病与否,与“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三要素有关志贺菌裂解释放的内毒素入血后,引起发热和毒血症,并可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型微循环衰竭,进而引起感染性休克,DIC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中毒性菌痢。(判断)(2)病理:菌痢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多选)临床表现(单选)(问答10)(1)急性中毒型:2-7岁儿童多见。全身中毒症状重,迅速出现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1)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表现,迅速出现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不明显或缺如2)脑型:脑水肿甚至脑疝的表现,呼吸衰竭「甚至ARD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3)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的临床表现治疗:|(1)急性菌痢:(多选)1)抗菌治疗;喹诺酮类|⑵中毒性菌痢:(问答11)1)对症治疗:「(一)降温止惊(二)休克型:一)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二)改善循环障碍三)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四)其他: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早期DIC表现者可给予肝素抗凝等治疗(三)脑型:」[一)减轻脑水肿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脑部微循环,防治呼吸衰竭2)抗菌治疗第六章螺旋体病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后期钩端螺旋体病特点:早期主要为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为为各种变态性反应后发症(填空),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脑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判断)①流行病学:钩体的动物宿主相当广泛,在我国已证实有八十多种动物,其中鼠类和猪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判断)②临床表现:(多诜)(1)早期:后期1)起病后3日内,为钩体病败血症早期阶段,主要为全身感染中毒表现2)最具临床特征的是腓肠肌疼痛(2)中期:1)流感伤寒型2)肺出血型3)黄疸出血型4)肾衰型5)脑膜脑炎型(3)后期:1)后发热2)眼后发热:本病在我国北方流行区常见,南方较少,与波摩那群钩体感染有关(判断)3)神经系统后发症4)胫前热③治疗:(1)一般治疗:惊惕发生青霉素治疗后的赫氏反应及肺弥漫性出血(单选)⑵病原治疗:1)青霉素:钩体对青霉素高度敏感,迄今无耐药株出现,故青霉素是治疗构体病的首选药物(单选)赫氏反应:赫氏反应是指部分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后,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的加重反应。(名词解释)2)其他抗菌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庆大霉素、四环素、第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多选)第七章原虫感染性疾病第二节疟疾疟疾: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而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填空)病原学:(1)人体内阶段:(判断)1)肝细胞内裂体增殖期:即红细胞前期或红细胞外期间日疟和卵型疟既有速发型子孢子,又有迟发型子抱子三日疟和恶性疟无迟发型子孢子,故无复发(多选)2)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期3)红细胞内配子体形成期流行病学:(单选)(1)易感人群: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发病机制与病理:(1)贫血:疟疾多次发作后,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被破坏,可出血贫血尤以恶性疟原虫为其(判断)治疗:(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型疟治疗(多选)1)氯喹2)伯氨喹第六章螺旋体病第一节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居民因生产接食蛟水而感染。河边洗刷马桶、稻田采用新粪施肥、水域旁设置厕所及患血吸虫病的牲畜随地大便均可污染水源。(填空)发病机制:虫卵结节:含有毛蝴的虫卵,通过卵壳上的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释放各种因子,吸引大量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形成虫卵肉芽肿,又称虫卵结节。(名词解释)③临床表现:(问答1。(1)急性血吸虫病:1)发热2)过敏反应|3)消化系统表现4)肝脾肿大:90%以上患者有肝脾肿大,以肝左叶增大为著(单选)5)其他:半数以上患者有咳嗽、气喘、胸痛⑵慢性血吸虫病:1)无症状型|2)有症状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