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基本理论与实践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基本理论与实践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基本理论与实践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基本理论与实践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基本理论与实践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是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社会文明的推进、教师职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且对教师个体自身的专业成长、生命质量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开展教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一、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理念
学校中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应遵从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宗旨,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基本理论的建立,因此,以下几个问题必须予以明确。
(1)要树立正确的教师心理健康观和正确的教师观。
教师首先是以人性为基本存在的个体,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个群体都普遍存在的。教师若有心理健康问题根本不必有大惊小怪之举。且教师是高应激群体,外在问题诱颇多,因而应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充分理解。
教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赋予了社会角色期望的“教师人”。因此,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对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不能出发于教师的理想模式这样一个高起点,而是首先应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来看待。
我们更应在关注教师工具价值的同时,立足于教师个体、教师的本体价值和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个体心理系统的自动调节的平衡化机制的正常运转,是一个由不平衡-平衡-不平衡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不平衡态即是所谓的“不健康状态”,它是下一个平衡态的起点,由此构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心理运动过程。心理健康就是这一机制的健全及其正常运转;心理不健康则是这一机制的指出运转受阻且不能依赖自身的力量再恢复到平衡态。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在其本质上应与其他同辈群体一样,不应加入职业要求的成分,师德问题也不应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相混淆。
(2)要树立正确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观
它面向全体教师,促成教师成长,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中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具有发展性、预防性、维护性和教育性,且具较强的服务性。它旨在促使教师自助能力的形成,但这又不同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基本上各方面都已成熟的个体,因此,更具有改造色彩。维护性和教育性。
(3)正确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诊断
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中的诊断不同于病理诊断,更准确地讲,它是促进教师自我认识的手段。调查者必须对心理测量、测量工具和施测群体有个明确的认识。从事心理调查研究,其次,为保障研究的科学性,心理测量应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尤其应与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结合,调查的结果也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数字性的参考。二、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与原则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应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样建立一个目标体系,其本质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致。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现的手段,其最主要的目标即总体目标是提高、维护全体教师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这也适用于一切教师生涯发展、职业成长阶段的目标。即适应与发展。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使教师形成具备优秀教师的心理素质、符合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并具可发展性,且具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第二,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减少或避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使其具有自助能力,即自我心理调节平衡能力。
第三,据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心理特点和职业特点,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达到自我人格完善与和谐,适应与发展良好。
其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目标还应有具体化的阶段性的分目标。如针对教师生涯发展各阶段提出的目标,不同学校类别、性质中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目标,根据不同辅导内容而提出的目标,如发展目标、自我完善目标、教学辅导目标等,(还有待于规范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根据本校情况具体探索、制定)
目标体系应具有可行性和强操作性,能为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在进行目标的贯彻与落实前,应让全体教师对此有个明确的认识和观念上的认同,以利于目标的实现。目标的实现需全体教师的支持与积极参与。
此外,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原则的制定需与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实质、宗旨和主旨精神相一致,且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如下:
(1)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应与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同步进行,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2)要把对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预防结合起来,把一般性辅导与特殊性辅导、普及性与提高性、发展性与辅导性辅导结合起来。
(3)坚持辅导方法的多元化,坚持教育性与人性的结合。
每一种辅导方式、模式或理论都各有其局限性。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应根据不同的教师个体、不同的问题,具体考虑应采用的方法或模式。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不是医学模式的治疗性的辅导,也不具有完全的诊断功能。它旨在预防、发展和维护。
(4)面向全体教师,着重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每个教师都潜在着引发心理问题的诱因,每个教师都有权利得到心理健康的援助与支持。虽说心理健康问题在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但那也只是潜在的问题。每个教师都已成为心理成熟的个体,因而发展则意味着提高和进步、增强和完善人格,促进教师职业成熟程度和专业化发展,形成自助能力。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核心不是健康问题而是职业成长问题。
(5)立足于教师心理特点和职业发展特点。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要取得效果必须依据主体的心理特点和职业发展特点。教师主体具有个体特性和职业色彩。
三、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内容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为两个部分:发展性辅导内容和预防维护性辅导内容。
发展性辅导内容前者主要着眼于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完善、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所必备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包括旨在增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素质与能力的形成。
发展性辅导内容的依据是现代学校教育对教师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是旨在形成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辅导内容,包括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观念的确立和了解,对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健康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诊断、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生观、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的知识学习及文化心理素质、交往心理素养、辅导的心理素质、教育人格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也包括教师教育能力的形成,教育理念的确立和教育信念的形成。
预防维护性辅导内容。
着眼于由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及其作为普通个体生涯发展中的问题所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以及维护,旨在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价体系等。
预防维护性辅导内容的依据主要是,作为教师个体和一般普通个体心理健康的需要或标准。旨在预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减少教师职业成长的阻碍。主要包括:教师生涯辅导、生活辅导、人格辅导、人际辅导和角色适应辅导等。具体内容有: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基本策略辅导,如压力应对策略、心理防御机制的正确应用、对自身职业特点的认识及由职业所带来的心理问题的认识及其避免策略;对教师职业个体各方面的心理素质,如适应、需要、动机的了解;对教师应激及常见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预防策略的了解,尤其是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危机的认识和调适措施的了解;对教师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辅导与咨询;个体生活应激性事件所导致的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维护。
辅导的重点在于教师职业压力的预防和辅导,即教师生涯辅导。如职业倦怠、角色所导致的适应不良的预防和维护。其中在预防维护性辅导上,心理诊断与测量是较主要的途径和手段,以便对问题进行预防性干预。
四、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与维护的途径
从教师个人层面看
1.形成教师个体自助能力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压力,而压力是造成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压力,努力提高自己应对压力的技能技巧。
(一)培养正确的压力观。
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压力,更好地应对压力,消除由压力产生的心理负荷。
①压力不可避免观。要认识到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在人生的历程中遭遇压力、挫折、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遇到压力的时候,不必抱怨,必须勇敢地面对。
②培养压力辩证观。压力对人具有消极的作用,但也有很多积极的方面。例如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生命活力等等。所以,我们在看到压力的消极作用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作用。
③培养压力可控观。人是万物的主宰者,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压力的。即使靠我们的主观努力不能完全消除压力,但也至少可以减轻压力造成的伤害程度。树立压力的可控观念,勇敢地面对压力,接受压力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是有效应对压力的先决条件。
(二)改善自我观念
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清楚全面的认识,对自己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克服自高自大、妄自菲薄等不良心态,处理好人际关系、教师应努力从多侧面、多渠道了解自己,要积极从周围的环境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
避免两种情况:一是过分地夸大自己的优点,用优点去掩盖缺点,另一种是过分地强调了自己的劣势,看不到自己积极的一面,行动时因自卑而畏缩不前。这两种情况都是对自身实际心理状态的歪曲,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要改善自我观念、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象、改变对自我的不恰当的认识,必须处理好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关系。
现实自我,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评价;
理想自我就是自己希望自己要成为的样子。
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距离过大的人,总是追求完美,总是给自己设置过高的、力所不能及的目标。因而,不管他已经取得多大的成功,他总是不满足,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他总是有失败和挫折的感觉,总是使自己陷入自卑和焦虑之中。而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距离适当的人,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立恰当的、力所能及的目标。所以,他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断地增强自信自尊,从而使自己已有的良好的自我意象更加巩固、深化,而良好的自我意象又能促进个体才能的充分发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此外,要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象,还应无条件地接受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自己的职业,职业是个体社会性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体自我价值充分实现的根本途径。因此,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象。所以,教师要热爱教师职业,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提高职业的满意度。(三)正确应对挫折和压力
仅仅正确认识压力还不够,还必须学会驾驭压力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焦虚、紧张、愤懑或沮丧、失意的情绪的心理状态。心理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
教师要学会正确对待心理挫折,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妥善的方法:
自我克制。控制由挫折引起的情绪波动,尤其要控制消极激情,不急躁,不消沉,泰然自若,尽力改变不良心境(理智法、转移法、幽默法、升华法、音乐法等等,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恢复身心平衡状态。
情绪合理释放。如心中有苦闷,可向同事倾诉,甚至可以在亲朋好友面前大哭一场,诉说心中的委屈,以减轻精神压力与积郁的愤懑情绪,从而得到安慰和同情;
升华。当个人在较低层次的需要或目标受挫折时,把它转到较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中去。例如:有的教师遇到婚姻失利或不能参加进修等不如意的事情,并不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把全副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忘却个人烦恼;
代偿。指某方面需要或目标受挫折时,以另一种可能成功的活动来代替,从而获得心理寄托和成功的快慰。如一个有生理缺陷的教师,用工作上的优异成绩来获得人们的敬重,从而消除自卑感和受歧视感;
n精神转移。就是指更换情境,转移注意,改变心情。如心情不好时,尤其是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别的事情,如看电影、听音乐、从事体力活动、参加体育活动等,使消极情绪逐步得到缓解和消失;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
(四)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内在对话
自我内在对话是一种自己说、自己听的自我沟通过程,一个人对自己说的话决定了他要做的事。有着各种心理障碍的人所使用的自我对话通常是消极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毁灭的,如“不得了了”、“糟糕透了”、“设法活了”等,解决的办法是发展积极的内在对话。
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有利的方面。这种看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你增强信心,振奋起来,并对之做出积极的反应。当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除了通过行为上的改变加以调控。如,尽情参加你喜欢的文体活动,或找朋友尽情倾诉等。还可进行认知重建。
5.采取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学会休闲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担负的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才能使自己轻松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以维护心理健康。
首先,教师要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这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其次,教师应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具体来说,首先进行任务分析和时间的组织和预算,将目标分成轻重缓急等层次,建立一张科学可行的时间表,避免陷入琐碎而又毫无目的与章法的“瞎忙”状态,从而使工作、生活更有效率,减轻过重负荷。
再次,教师还应当注意适度用脑,避免持续疲劳,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营养,关心脑健康。此外,工作之余要学会体闲,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以此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优化教师个体的周围环境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不仅需要教师本人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学校的协同支持。社会和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从学校层面看
从学校层面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关键在于两点:减少教师的压力源和加强保健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督促协助学校)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创设良好的学校人际环境,减少教师的压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人际环境,是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学校管理者应注意将管理方式从经验型转为科学性,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导下提高管理效率。改变无视教师心理需要的做法,重视教师的心理发展动态,根据教师的职业心理、个体差异,深入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和协调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管理过程中的人为挫伤。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校的各项制度、政策或规章的制订都应以教师的心理需求为基础并力求满足教师各方面的心理需要。提倡民主治校,加强教师对学校决策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让教师真正体验到“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翁感。
(2)学校管理者要真正体现行政工作的本质,以服务的态度对待全体教师,讲求公平公正原则,尊重教师合理的意见。注重沟通协调的方法,务必做到教师心服口服。以悦纳、欣赏的心态去管理教师,使教师在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形成良性竞争,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
(3)各种改革措施的实行必须考虑到本校实际,注意并考虑到教师的心理认同感与心理适应期。学校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时不能操之过急,对教师的适应过程要有实事求是的评估,特别是对于那些中老年教师在角色转换方面较为迟缓应持宽容的态度,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4)关注教师的各种需要,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
学校管理者应了解教师的健康、婚姻、子女教育等情况。对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竭尽全力给予帮助,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健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如关心一些教师政治上的进步愿望;为一些教师创造进修机会,提供进修条件,使教师能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减少因教学效能感低而产生的焦虑感;
2.树立教师心理教育观念,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
学校应树立教师也需要心理保健的观念,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
首先,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
其次,采取听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
此外,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为教师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提供疏导、排解渠道。聘请知名的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及心理医护人员,定期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让教师出现的一些消极的心理感受能够及时得到疏解。
3.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的校内保障系统
(1)制订和实施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
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为教师开办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请专家开设讲座,解答教师心理问题,化解教师心理压力,帮助教师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如调节情绪状态,悦纳自我,陶冶情操,消除紧张感,从容对待挫折和失败,消除心理不适等,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还应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使辅导工作能科学地进行。对建档中发现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的教师,应联系综合医院的心理医生为其诊断,工作上也应给予照顾;对于中轻度心理障碍的教师,可请心理卫生专家学者,定期为他们及其他需要的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辅导,让教师的烦恼、郁闷心情有渠道宣泄和排遣,为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2)学校领导要建立家、校沟通的交流机制
教师是家庭中的一员,他既受家庭的影响,又影响着家庭。因此,要形成家庭、学校相互沟通的机制。一方面,让家庭理解学校,理解教师的工作,并尽可能获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尽可能减轻教师的家庭负担,为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温馨、快乐的家。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了解教师的家庭,理解教师家庭的难处,尽可能配合家庭,为教师的家庭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努力帮助教师消除家庭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更轻松、更专心地工作。
(二)社会层面
1.加大宣传和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政府也应充分利用自己制定的政策和行为的作用,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1)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教育和教师的政策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从经济上对教师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促使教师对自我劳动价值的充分认识,提高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满意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2)政府还应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媒体,如电影、电视、杂志、报刊等,大力宣传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让全社会的人都认识到教育和教师工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因此热爱关心教育事业,热爱尊敬教师,进一步推动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为教师提供一个舒心、愉快的工作、生活的环境或氛围,更好地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无疑有利于维护、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2.重塑教师职业形象,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的进程。
(1)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筛选、培训和资格认定方面的制度,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从根本上选拔优秀的人才当教师,并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修养,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从而能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教书育人工作,为国家、人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2)新闻媒体要对教师多进行正面的、良好事迹的宣传报道,通过新闻舆论来引导人民群众对教师的正确认识,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教师的主流、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好的,以促进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3)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社会地位,重塑教师的职业形象。良好的形象能够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可和肯定,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又能减轻教师的各种压力,从而更好地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的作用有:摆脱困境、调整防卫机制、培养应对能力、缓冲压力、影响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在压力情景下,那些能够得到来自伴侣、朋友、家人的心理支持或物质支持的人,其身心较健康。教师是社会中的一员,特别是教师职业有着广泛的社会性。
全社会都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发展。,形成一个社会支持网络或系统,教师能够从中得到即使的帮助,缓解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社会支持对自身心理健康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的作用,促进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遵循前述基本原则,从当前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出发,借鉴以往人们对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与经验,我们认为,当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有:
(一)切实加强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有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②,而师范生做为未来的教师主体,若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将难以应付当前教师面临的各种挑战与困难。因此,当前在师范教育中,必须重视加强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可以通过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举办心理卫生专题讲座、讨论会,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利用校园广播、情报等渠道进行心理卫生常识的宣传教育、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加强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③
(二)利用教师进修院校及相关机构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以往我国教师的在职进修与培训相对而言比较忽视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前,有关院校与机构的心理学工作者力量不断增强,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必要和可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纳入教师进修培训计划中去。在教师进修过程中,主要可以有针对性地给进修教师系统讲授有关课程,请心理学专家做专题讲座,进行有关专题的研讨等。
(三)发挥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力量,通过专业著作、报刊杂志以及其它大众传媒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四)教师所在学校应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当前,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认识到对教师的关心爱护是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学校在制订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时,要高度重视在学校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这主要包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讨论;请专家或本校心理学专业教师来校举办讲座;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投入必要的资金为教师购置相关的图书资料、音像资料等等。
(五)要提倡教师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学认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他人教育的成份呈递减趋势,而自我教育的成份呈递增趋势。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不仅大中学生应重视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方面更是有必要加强自我教育。根据以往我们对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教师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途径与方法有: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广泛进行社会交往、借鉴运用传统的自我教育与心理修养的方法、学习、运用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有关增进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患的方法与技巧、努力寻求帮助、培养广泛的兴趣等等综上所述,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职能范围必须明确。它只是一种辅导,不同于心理咨询或治疗,有咨询性质的内容也只是教育、发展性范畴的咨询。
(2)切忌德育化、形式化、医学化。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不是进行师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当然两者是分不开的,但也只能作为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最终效应的附属物。其次,不能只在表面上作文章,为响应社会的呼吁,简单搞个形式。要把它纳入到整个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体系中,从根本上真正重视起来,并落在实处。再不能走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的老路,设立个心理辅导室,挂个牌子、设个心理辅导教师做个门面就完结了。
(3)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应充分利用以社会为基础的健康资源,与各有关工作结合协调,使全校的工作、全社会都来关心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4)我们提供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还是个初步的设想,只是在框架结构、理论指导性方面予以了阐述,其具体详细的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5)整个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理论还未真正脱离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框架,但能否脱离、要否脱离还是个问题。总之,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特色是必须予以突出的。
(6)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实践模式和实施方案不能只在理论上予以说明,必须与实验研究结合,加强关于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心理学的研究。
(7)在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中对教师进行的心理测验必须有完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尤其是诊断和分数解释方面。
(8)在辅导内容和目标体系方面,尤其是在途径方面需加大研究力度,作出更明确的阐述。
(9)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离不开以社会为基础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以社会为基础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实施方案等有待进一步探讨,如家庭支持方案。
(10)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只是停留在理论构思上。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辅导,推进学生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还是个研究的问题。
(11)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间的关系如何、在实践中有无冲突性和重复性还有待实践检验。
5.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模式探索
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是心理健康辅导的一个分支、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组成,其模式不可能背离学校教育大背景的制约而另辟蹊径。
心理是在活动中被建构和发展的,而活动又是发生在具体文化历史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环境是教师最重要的文化历史背景,因此,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可借鉴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模式,但也应突出自己的职业特色。
纵观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或教育模式的嬗变,心理健康辅导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医学模式和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发展性辅导模式。该种模式强调要为受导者的生活各方面提供帮助,如评估及自我认知、适应现实环境、指导现在及未来的发展、发展个人潜能等。这种模式注重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力量在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辅导者需做的是为受导者提供有关个人、环境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信息,帮助他们思考问题,促使他们自身能力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受导者自身的能力、心理素质为准则。主要工作包括生活指导、适应指导、人际关系处理等。它面向成长与发展及自我实现,重点为开发潜能、增强能力、塑造品质、完善人格。
(2)“辅导是有目的的行为的科学”模式,认为心理辅导应以辅导者对受导者的了解为出发点进行指导和启发,强调心理辅导的教育性。
(3)“辅导即心理教育”模式,此模式将心理辅导或教育理解为辅导者用以影响受导者个人的道德、美学及哲学发展的一种教育性经验。倡导用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对受导者产生影响,强调以认知的态度教导受导者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个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最主要目标,而知识传授是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
(4)“辅导是全员服务”模式主张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全体教师的全员参与。每位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这一模式符合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模式的提出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这种模式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辅导素质,这也是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目的的要义之一。
目前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大多数属于医学模式,这可能源于人们早期对教师心理健康或心理不健康的误解,认为心理不健康就是有病就是心理障碍。因而强调对个体心理问题的矫治,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测量诊断作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工作,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都带有一定的医学色彩,如强迫症、恐惧症、洁癖各种心理疾病的预防与防治等。在方法上,强调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将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辅导教师成为心理医生。并且有关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大多源于西方,许多原则和指导思想都不适于我国人群,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和价值冲撞,如自我中心疗法。它否定了辅导者或咨询员的权威与主导作用,力戒对受导者提供任何直接的、明确的劝告和指导,而是鼓励受导者独立解决问题。这与我国人格特征的自我依赖、强集体意识权威、中国人的社会化特点和人际交往方式有着诸多冲突。在中国,大多数辅导者都会被受导者当作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权威、引路人。因而,在中国这种模式下的心理辅导或咨询效果都极差。
对于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来讲,在借鉴以往模式的基础上,我们提倡一种兼顾教师职业特点、教师个体心理发展特点及中国社会文化的辅导模式:心理——教育——社会的启发式的生态化辅导模式。启发性来源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予三隅反,则不复也。”它既注重受导者的主体性、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注重了辅导者对受导者的积极引导和两者之间的互动。这样就避免了“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局限,而适应了中国人人格的关系与集体倾向。
心理——教育——社会的启发式生态化辅导模式应遵循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生态化是源于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对辅导心理学及教育学的影响。
心理起源于个体存在的社会交往活动中,通过主客体之间的不断建构而形成。个体的生活世界是心理健康机制、心理机能发展与成长的源泉。因此,整个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应注重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社会大环境等对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影响。在对教师进行辅导时也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出发来解决问题,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参与、需要形成一个网络。“心理——教育——社会”指的是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应在社会系统的大环境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及侧重教育指导而非治疗的方法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这种模式符合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主旨精神与目标体系。同时,也符合学校教育的性质和范畴。这种模式更强调的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环境的创设,着重为教师心理机能的维护与提高、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学校中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并不只局限于学校这一背景,尽管我们总是强调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但不能因此将问题解决固定在学校范围内,而是应与社会范畴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形成网络联系。
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实施方案的初步建构
1.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方案概述
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全面实施和贯彻落实需有一个统筹规划。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构合理的实施方案。关于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的设计始于美国。目前美国已有许多优秀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如PMHP(初级心理健康方案)、ICPS(我能解决问题方案)。实践证明,方案的制定与评价,将会推动理论政策的执行和最优效果的达成。
一个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方案就是一套相互结合的服务方案。即对如何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总体规划。一个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至少应包括两大部分:
校内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方案和校外(社会)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方案。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方案。其次,还应有各种配套方案或分类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方案主要是根据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目标、内容、途径、模式、机构设置、经费来源等,为发展和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预防、维护、发展的整体规划。其组成部分主要应包括:方案资源、方案活动和过程、预期结论、辅导咨询、理论基础、共享的价值观即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观等目标体系。
目前我国还未有关于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完善的方案。因此,我们应将这项工作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国外有关的模范方案,即以模范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方案为蓝本,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和教师实际来制定。此外,应实行方案甄选制。请有关专家制定方案,然后经方案评价,筛选出最佳方案。
1.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方案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