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1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的基本结构(共时性)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历时性)第三节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体性)第四节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规律性)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的基本结构(共时性)2第一节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本体论分析)社会有机体的构架(骨骼)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社会的经济、政治、意识结构(子系统)第一节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本体论分析)3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照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理解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4(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心史观及其主要缺陷?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马克思的经典表述)(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5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6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二)社会存在与7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一般包括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8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9(2)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10(三)社会是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三)社会是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11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框架劳动上层建筑自然界——社会有机体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的分析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框架12社会有机体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有机体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13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总和。(四)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四)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4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什么是“地理环境”?地位和作用: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什么是“地理环境”?1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第一,生产和生活资料来源;第二,通过生产影响社会发展速度;第三,影响生产部门分布和发展方向;第四,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第一,生产和生活资料来源;16作用的性质地理环境条件的优劣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是,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作用的性质地理环境条件的优劣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是,17“地理环境决定论”
博丹:权力统治和宗教统治孟德斯鸠:“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地理环境决定论”博丹:权力统治和宗教统治18“地理环境决定论”巴克尔:气候、食物、土壤、地形——民族性格、社会制度。意大利、西班牙:火山等无常力量——宗教;希腊、英国:优美的自然环境——科学、逻辑如何评价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地理环境决定论”巴克尔:气候、食物、土壤、地形——民族性格19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自己生命的生产”)人类自身生产(“他人生命的生产”)什么是“人口因素”?总的观点: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生产: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一定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密度人口构成人口迁移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一定人口数量21作用性质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是,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不是社会制度变革的真正原因。作用性质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是,人口22马尔萨斯人口论英国牧师,1798年发表《人口论》人口增长:1,2,4,8,16,……生活资料增长:1,2,3,4,5,……马尔萨斯人口论英国牧师,1798年发表《人口论》23我国农村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约为122:100新华网郑州2007年11月13日电(记者吕诺、桂娟)中国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中国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中国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2.85,也就是每100个女性相对有122.85个男性,高于全国119.58的平均水平。而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在103至107之间。我国农村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约为122:100新华网郑24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什么是“生产方式”?人类获取物质资料的某得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什么是“生产方式”?25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生产方式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生产方式是社会物26二、社会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广义的经济结构即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社会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27(一)生产力的构成
1、什么是生产力用以表示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的范畴。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一)生产力的构成1、什么是生产力282、生产力的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具有历史继承性人类生产活动的自主性与不自主性2、生产力的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293、生产力的要素实体要素(独立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工具为主)劳动者
劳动工具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划分各经济时代的指示器。(马克思)3、生产力的要素实体要素(独立要素):30★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尺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尺度,是划31一类是未经过劳动加工改造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天然存在物,即自然物。劳动对象分为两类:劳动对象另一类是经过加工改造后,再投入生产过程的客观存在物,即原料。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和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类是未经过劳动加工改造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天然存在物32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33非实体要素科学技术(非独立要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形态生产力→物质形态生产力。在经济系统中,技术属于直接的生产力范畴。科学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须以技术为中介。转化的途径。“生产工具是知识的物化或物化的知识”管理:优化生产力的结构和布局非实体要素科学技术(非独立要素)34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基本要素)渗透性要素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35(二)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1、什么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二)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1、什么是生产关系36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体现人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373、生产关系的内容构成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三个方面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3、生产关系的内容构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38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中
的基础与核心第一,其实质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人们在生产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第二,规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三,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中
的基础与核心第一,其实质是394、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4、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40三、社会政治结构三、社会政治结构41(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双重身份上层建筑的基础——经济基础(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42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建立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政治上层建筑(政法制度、组织、设施)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建立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设43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提供保证提供理论依据和精神指导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提供保证提供理论依据和精神指44(二)政治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复杂的社会系统(二)政治结构社会政治结构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451、构成要素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机器政治法律制度:国家制度、司法制度、社会管理体制政治组织:政党、社团1、构成要素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机器462、特点思想的附属物,属于思想社会关系2、特点思想的附属物,属于思想社会关系473、核心国家政权3、核心国家政权484、作用巨大的现实力量,一方面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是制约着社会意识形态。4、作用巨大的现实力量,一方面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是制49(三)国家的本质、类型和职能国家的本质国体和政体国家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三)国家的本质、类型和职能国家的本质50四、社会意识结构
四、社会意识结构51(一)社会意识的构成(1)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意识主体的范围不同)(2)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意识的发展水平不同)(一)社会意识的构成(1)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意识主体的范围52(3)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政法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3)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与经济基础的关53(二)社会意识的诸形式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科学哲学(二)社会意识的诸形式政治法律思想541、政治法律思想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核心地位阶级性和历史性1、政治法律思想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552、道德什么是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区别道德起作用的主要途径: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榜样作用道德评价标准: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2、道德什么是道德?562、道德道德的阶级性和共同性“普世伦理”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家庭——邻里——学校——社会底线道德教育问题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八荣八耻”如何提高公德水平2、道德道德的阶级性和共同性57荣耻热爱祖国——危害祖国服务人民——背离人民崇尚科学——愚昧无知辛勤劳动——好逸恶劳团结互助——损人利己诚实守信——见利忘义遵纪守法——违法乱纪艰苦奋斗——骄奢淫逸荣耻583、艺术通过创造具体生动的感人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意识形式作用:认识教育娱乐审美3、艺术通过创造具体生动的感人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意识形594、宗教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的演化: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多神教——一神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宗教的作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心理“邪教”问题4、宗教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605、科学知识体系探索活动社会建制社会生产力科学文化5、科学知识体系616、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思性(活动方式)批判性(思维方式)解释与构造(演化方式)功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6、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时代精神的精华)62(三)社会意识的一般特征
(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第一,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存在;
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先在性、优先性“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三)社会意识的一般特征(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63(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意识形态的阶级性,阶级意识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在观念中的反映第三,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64(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一,社会意识发展与社会存在发展之间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一,社会意识发展与社65(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罪感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乐感文化第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宗教对社会的影响(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66(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最重要的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预见并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进步(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67“北京精神”(2011-11发布)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北京精神”(2011-11发布)68“上海价值取向”(2011-11发布)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上海价值取向”(2011-11发布)6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70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复杂的动力系统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阶级斗争(直接动力)科学技术(革命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社会交往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复杂的动力系统71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2(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生产力:革命的、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相对稳定的因素(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73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更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否则,起阻碍作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74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
状况的规律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发展要求。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或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
状况的规律一方面,生产力决75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形态(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形态(二)经济基础和76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第一,服务方向,“为我”和“排他”第二,服务方式,多种手段第三,服务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77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一方面,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形式,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作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另一方面,上层建筑也不消极被动的,它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地表现为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一方面,经济基础的78(三)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1、两大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又会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产生重要影响(三)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1、两大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792、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
2、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80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的根源:自身的内在矛盾——人与物的矛盾;社会需求与生产力发展不足的矛盾
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的根源:81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
中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82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
中的直接动力能否感受到阶级的存在?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
中的直接动力83(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1、阶级阶级的产生:剩余产品的出现(可能)和私有制的确立(现实)。历史范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阶级的实质: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经济范畴阶级的划分: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占有关系。(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84(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2、阶级斗争及其形式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85(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社会质变过程(社会形态的更替)(2)社会量变过程(3)人类进入无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社会质变过程86(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判断。(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坚持阶87三、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三、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88(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社会革命就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标志。(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社会革命就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是89(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当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旧的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经济基础的变革,从而使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的时候,革命的阶级便要运用社会革命的手段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社会革命一般是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的。《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获得整个世界”。(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90(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91(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92革命和改良马克思主义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改良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一般来说,是作为暴力革命对立面而出现的。所谓革命,是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事物的本质,改良主义排斥一切暴力革命,以改良作为唯一革命手段。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问题?《告别革命》革命和改良马克思主义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93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94(一)改革的含义改革是同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革与革新。(一)改革的含义改革是同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95(二)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实质:社会革命是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变;社会改革则是对同一社会制度的社会体制做某种程度的调整,是同一社会制度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目的: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在于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革是由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在于维护、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手段:社会革命往往采用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等形式;社会改革一般地说不需要采用这种形式。(二)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实质:社会革命是用先进的社会制96(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97五、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
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两种作用方式:“有形的”方式——物质力量“无形的”方式——精神力量五、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
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981、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和
1、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人类改造自然的物9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根:知识就是力量马克思:生产力中包括了科学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根:知识就是力量100科学技术体现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方式的转变:“控制机”逐渐取代人工对机器的直接控制职能,使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得到解放。人作为监督者科学技术推进了劳动条件的改善:人类越来越超脱于直接生产过程,并从各种繁重、重复以及危险的劳动操作中解放出来科学技术推进劳动方式的发展和劳动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体现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科学技术推进劳动方式的发展和101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衣食住行卫生保健社会交往(交往方式、活动空间)闲暇时间——闲暇经济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衣食住行1022、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人类精神生产积极成果的总和,包括思想成果和文化成果。2、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人类精神生产积极103影响哲学发展的两个因素:宗教和科学历史上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历史形态的发展,都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近代科学革命是哲学转向的根源
古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世界本题问题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知识论或认识论问题(唯理论和经验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哲学中的反映科学技术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影响哲学发展的两个因素:宗教和科学科学技术推动哲学观念的变104科学技术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机械论的思维方式:个体性、静态性、机械决定论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整体性、动态性、辩证决定论研究方法的变迁:综合——分析——综合科学技术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机械论的思维方式:个体性、静态性、105科学技术推动道德观念的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引起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农业社会:手工生产,小农经济——因循守旧、与世无争,生活涣散工业社会:机器生产,商品经济——勇于竞争、遵守纪律后工业社会:自动化生产——开拓创新科学技术推动道德观念的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的生产方106科学技术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格局(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教育方式、手段、方法科技发展对文化的影响科学和技术本身都是隶属于文化范畴,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意味文化发展。科学技术还在器物层次、制度层次、行为规范层次和价值观念层次深刻地影响着文化发展,引起整个人类文化的变迁。科学技术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107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变革的潜在力量3、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108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更新现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第一,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二,科学技术对就业结构的影响1956年,美国的白领工人开始超过蓝领工人(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第三,科学技术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更新现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结构变化的影109科学技术引起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科学技术发展可以给后进国家赶上并超过先进国家提供机会,结果必然改变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19世纪末的德国:科学中心——经济强国——政治大国20世纪的美国21世纪的中国科学技术引起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科学技术发展可以给后进国家赶上110科学技术引起社会文明形态的演变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科学技术引起社会文明形态的演变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1114、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应用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另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其负面效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4、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2六、交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交往”具有“交换”的含义,最初用以指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交换。现代意义上的“交往”概念具有广泛的社会含义六、交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交往”具有“交换”的含义,最1131、交往概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个人、阶级、社会集团、国家之间在物质、精神上互相往来、互相作用、彼此联系的活动。1、交往概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个人、阶级、社会集团、国1141、交往概念(1)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
“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2)交往是社会主体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但交往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3)交往具有社会性交往总是在社会中发生和发展的,交往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建立。1、交往概念(1)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1152、交往的形式(1)物质交往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实现(2)精神交往包括思想交往和心理交往2、交往的形式(1)物质交往116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活动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实践的主体借此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关系;任何一种社会关系都既是交往活动的形式,又是交往活动的结果。现代社会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大众传播媒介、信息手段实现了世界性的交往3、交往的作用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活动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实践的主体借此生产和117第三节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三节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18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张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毛泽东)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张衡)119(一)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根本对立:唯心史观——英雄史观英雄人物论:卡莱尔、梁启超、俄国民粹派优秀群体论:斯特劳斯-休普、詹·贝恩海姆唯物史观——群众史观(一)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120(一)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梁启超曾讲过:“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美国社会学家斯特劳斯-休普:群众不会思考,他应当隶属和服从于权力,受权力的领导。美国社会学家奇诺伊:社会分为上层和下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社会存在的永恒的法则,这样划分的根据是天赋才能的差异。美国社会学家詹·贝恩海姆在《管理者革命》一书中,力图证明工人经济不能管理社会。他认为由于科学技术革命的结果,权力正转到科学技术知识界,首先是企业、公司、银行的管理者手中。(一)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梁启超曾讲过:“历史者英雄之舞121(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什么是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总和。质和量的规定性历史范畴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什么是人民群众122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是劳动群众创造的,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群众创造了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不断推动着生产力向前发展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123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条件以广大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许多普通劳动群众直接创造出高级形态的精神产品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124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注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25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条件:政治制度精神条件:科学文化;思想道德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愚公移山》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126(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127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历史首先以个体的存在为前提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历史首先以个体的存在为前提128Pn(个人)P1
(个人)O(出发点)
H(合力)(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
作用的结果Pn(个人)P1(个人)O(出发点)H(合力)(一)社129(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
作用的结果个人是指社会群体中单个的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着差别。有的人的作用大些,有的人的作用小些;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在分析或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时,要坚持历史的、具体的观点,不应简单化。(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
作用的结果个人是指社会群体130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着差别个人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反动人物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着差别个人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131(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起着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从而导致历史发展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变化特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策划者(普列汉诺夫)特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指挥者对历史的局部外貌具有决定作用(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起着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对历132个人历史作用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历史人物的作用不能超越人民群众的作用。个人历史作用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133(三)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性
与偶然性的统一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召唤、锻炼、筛选历史人物的出现:谁?时间?地点?(恩格斯)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三)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性
与偶然性的统一任何历史人134(三)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性
与偶然性的统一马克思:“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恩格斯:“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三)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性
与偶然性的统一马克思:“135(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136(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同样137第四节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五种社会形态三种经济形态及相应的三种人的发展状态两种社会发展状态: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第四节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五种社会形态138一、社会形态演进是一个自然
历史过程1、社会形态及其划分社会形态: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五种社会形态”一、社会形态演进是一个自然
历史过程1、社会形态及其划分1392、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点自然界的发展是受自身盲目力量作用的结果社会发展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的结果“人类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点自然界的发展是受自身盲目力量1403、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相似性第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社会主体、社会物质生活的自然条件(人化自然)都是客观物质的。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的生产劳动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物质关系。3、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相似性第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1413、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相似性第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生产力是社会之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它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无止境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它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源泉,人类社会必然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中。3、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相似性第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1423、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相似性第三,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了,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带来上层建筑的改变。如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由相适应到不相适应,再到新的相适应,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3、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相似性第三,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1434、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运动是自为形式。人们总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从事社会活动的,任何社会规律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社会运动的自为性并不能否定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运动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4、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运动是自为形144恩格斯的“历史合力”理论(1)人的意志、目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但人的意志、目的背后有着物质原因。(2)各个意志、愿望和行动相互冲突所引起的结果,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3)个人意志、目的的作用取决于对历史反映的正确程度,各个意志的作用并不等于零,而是被包含在历史事变中。恩格斯的“历史合力”理论(1)人的意志、目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145恩格斯的“历史合力”理论社会历史进程既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包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社会的客观规律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恩格斯的“历史合力”理论社会历史进程既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包含146二、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历史决定性:客观规律性主体选择性:主观价值取向二、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1471、历史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历史决定论:肯定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性、必然性、决定性,肯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历史非决定论:否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历史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历史决定论:肯定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性1482、辩证历史决定论和机械历史决定论肯定主体的能动性作用——人自觉地选择和创造历史否认主体的能动性作用,宿命论
拉普拉斯的机械决定论2、辩证历史决定论和机械历史决定论肯定主体的能动性作用——人149三、社会形态的演进是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模式”冯天瑜《非西方封建形态的前近代中国社会》三、社会形态的演进是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复杂的历1501、社会形态演进的多样性(1)各个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不同步性(2)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特殊性(3)同一种社会形态在各个国家和民族表现的具体形式不一样1、社会形态演进的多样性(1)各个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的更替具1512、社会形态演进的统一性社会形态的演进是:(1)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2)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3)一个最终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2、社会形态演进的统一性社会形态的演进是:152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153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的基本结构(共时性)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历时性)第三节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体性)第四节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规律性)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的基本结构(共时性)154第一节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本体论分析)社会有机体的构架(骨骼)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社会的经济、政治、意识结构(子系统)第一节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本体论分析)155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照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理解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156(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心史观及其主要缺陷?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马克思的经典表述)(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157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158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二)社会存在与159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一般包括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160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61(2)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162(三)社会是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三)社会是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163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框架劳动上层建筑自然界——社会有机体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的分析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框架164社会有机体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有机体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165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总和。(四)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四)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66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什么是“地理环境”?地位和作用: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什么是“地理环境”?167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第一,生产和生活资料来源;第二,通过生产影响社会发展速度;第三,影响生产部门分布和发展方向;第四,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第一,生产和生活资料来源;168作用的性质地理环境条件的优劣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是,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作用的性质地理环境条件的优劣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是,169“地理环境决定论”
博丹:权力统治和宗教统治孟德斯鸠:“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地理环境决定论”博丹:权力统治和宗教统治170“地理环境决定论”巴克尔:气候、食物、土壤、地形——民族性格、社会制度。意大利、西班牙:火山等无常力量——宗教;希腊、英国:优美的自然环境——科学、逻辑如何评价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地理环境决定论”巴克尔:气候、食物、土壤、地形——民族性格171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自己生命的生产”)人类自身生产(“他人生命的生产”)什么是“人口因素”?总的观点: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生产: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一定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密度人口构成人口迁移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一定人口数量173作用性质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是,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不是社会制度变革的真正原因。作用性质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是,人口174马尔萨斯人口论英国牧师,1798年发表《人口论》人口增长:1,2,4,8,16,……生活资料增长:1,2,3,4,5,……马尔萨斯人口论英国牧师,1798年发表《人口论》175我国农村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约为122:100新华网郑州2007年11月13日电(记者吕诺、桂娟)中国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中国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中国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2.85,也就是每100个女性相对有122.85个男性,高于全国119.58的平均水平。而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在103至107之间。我国农村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约为122:100新华网郑176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什么是“生产方式”?人类获取物质资料的某得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什么是“生产方式”?177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生产方式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生产方式是社会物178二、社会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广义的经济结构即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社会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179(一)生产力的构成
1、什么是生产力用以表示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的范畴。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一)生产力的构成1、什么是生产力1802、生产力的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具有历史继承性人类生产活动的自主性与不自主性2、生产力的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1813、生产力的要素实体要素(独立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工具为主)劳动者
劳动工具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划分各经济时代的指示器。(马克思)3、生产力的要素实体要素(独立要素):182★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尺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尺度,是划183一类是未经过劳动加工改造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天然存在物,即自然物。劳动对象分为两类:劳动对象另一类是经过加工改造后,再投入生产过程的客观存在物,即原料。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和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类是未经过劳动加工改造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天然存在物184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185非实体要素科学技术(非独立要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形态生产力→物质形态生产力。在经济系统中,技术属于直接的生产力范畴。科学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须以技术为中介。转化的途径。“生产工具是知识的物化或物化的知识”管理:优化生产力的结构和布局非实体要素科学技术(非独立要素)186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基本要素)渗透性要素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187(二)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1、什么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二)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1、什么是生产关系188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体现人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1893、生产关系的内容构成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三个方面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3、生产关系的内容构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190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中
的基础与核心第一,其实质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人们在生产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第二,规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三,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中
的基础与核心第一,其实质是1914、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4、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192三、社会政治结构三、社会政治结构193(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双重身份上层建筑的基础——经济基础(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194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建立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政治上层建筑(政法制度、组织、设施)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建立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设195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提供保证提供理论依据和精神指导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提供保证提供理论依据和精神指196(二)政治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复杂的社会系统(二)政治结构社会政治结构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1971、构成要素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机器政治法律制度:国家制度、司法制度、社会管理体制政治组织:政党、社团1、构成要素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机器1982、特点思想的附属物,属于思想社会关系2、特点思想的附属物,属于思想社会关系1993、核心国家政权3、核心国家政权2004、作用巨大的现实力量,一方面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是制约着社会意识形态。4、作用巨大的现实力量,一方面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是制201(三)国家的本质、类型和职能国家的本质国体和政体国家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三)国家的本质、类型和职能国家的本质202四、社会意识结构
四、社会意识结构203(一)社会意识的构成(1)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意识主体的范围不同)(2)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意识的发展水平不同)(一)社会意识的构成(1)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意识主体的范围204(3)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政法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3)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与经济基础的关205(二)社会意识的诸形式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科学哲学(二)社会意识的诸形式政治法律思想2061、政治法律思想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核心地位阶级性和历史性1、政治法律思想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2072、道德什么是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区别道德起作用的主要途径: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榜样作用道德评价标准: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2、道德什么是道德?2082、道德道德的阶级性和共同性“普世伦理”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家庭——邻里——学校——社会底线道德教育问题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八荣八耻”如何提高公德水平2、道德道德的阶级性和共同性209荣耻热爱祖国——危害祖国服务人民——背离人民崇尚科学——愚昧无知辛勤劳动——好逸恶劳团结互助——损人利己诚实守信——见利忘义遵纪守法——违法乱纪艰苦奋斗——骄奢淫逸荣耻2103、艺术通过创造具体生动的感人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意识形式作用:认识教育娱乐审美3、艺术通过创造具体生动的感人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意识形2114、宗教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的演化: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多神教——一神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宗教的作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心理“邪教”问题4、宗教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2125、科学知识体系探索活动社会建制社会生产力科学文化5、科学知识体系2136、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思性(活动方式)批判性(思维方式)解释与构造(演化方式)功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6、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时代精神的精华)214(三)社会意识的一般特征
(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第一,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存在;
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先在性、优先性“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三)社会意识的一般特征(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215(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意识形态的阶级性,阶级意识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在观念中的反映第三,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216(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一,社会意识发展与社会存在发展之间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一,社会意识发展与社217(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罪感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乐感文化第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宗教对社会的影响(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218(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最重要的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预见并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进步(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219“北京精神”(2011-11发布)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北京精神”(2011-11发布)220“上海价值取向”(2011-11发布)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上海价值取向”(2011-11发布)2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22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复杂的动力系统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阶级斗争(直接动力)科学技术(革命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社会交往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复杂的动力系统223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24(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生产力:革命的、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相对稳定的因素(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225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更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否则,起阻碍作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26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
状况的规律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发展要求。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或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
状况的规律一方面,生产力决227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形态(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形态(二)经济基础和228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第一,服务方向,“为我”和“排他”第二,服务方式,多种手段第三,服务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29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一方面,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形式,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作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机构合作契约
- 工业品购销合同示例
- 2024年卖房独家委托合同范本
- 编写户外活动安全协议书的注意事项
- 企业车辆租赁合同
- 家庭年度装修合同样本
- 2024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 房地产合同样本
- 小吃连锁加盟协议书
- 企业食堂承包协议格式
- 培优提高训练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 典型例题解析学生用
- 腺相关病毒操作手册
- 英语语音教程ppt课件
- GS069电动工具直流调速电路
- 二十五项反措(汽机专业)
- (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系列之智能交通系统(完整版)
- 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变更修改操作方法
- 理想别墅的数学_Colin R Microsoft W
- 附件2:跨境业务人民币结算收款说明
- 污水处理厂350K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 民航货物运输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